地域特色视角下文化创意论文

2022-04-29

【摘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领域创新改革迎来重大机遇,而我国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近几年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整理,但是存在的滞后性仍然十分明显,而借助文创产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开发,可以避免其消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地域特色视角下文化创意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地域特色视角下文化创意论文 篇1:

基于肌理维育视角下的江南古镇研究

摘 要:江南古镇不仅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江南古镇历史底蕴深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文化传承和现代发展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和谐共生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以南京高淳老街为例,以古镇文化传承为发展的基础,从肌理维护的视角下探讨古镇如何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力求为打造符合时代潮流下的特色文化小镇提供相应的借鉴。

关键词:肌理;高淳老街;文化传承

肌理原意是指物体表面的纹理和组织结构,人们通过触觉或视觉感知能区分不同物体细节之间的细微差异,当占主导地位重复性的元素可识别时,肌理便会形成。了解到肌理能直接地展现物质环境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氛围,从中挖掘适合古镇肌理的发展理念,从而赋予一座古镇独有的特殊性。

1 江南古镇肌理保护与维育

1.1 古镇肌理

江南水乡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古镇作为其中一种特殊的物理空间载体,以其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吸引着众多游客。[1]江南古镇肌理的构成遵循肌理构成的普遍规律,结合江南水乡这一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古镇肌理的概念设定应从能直接反映古镇的特点为出发点,所涵盖的肌理类别能直接折射出该地独特的风貌特征和文化特色。根据对前期知识的整理和罗列,对古镇肌理的研究概念作出如下定义:整体的古镇空间是由古镇、自然环境和人共同构成的整体。此次研究的古镇肌理是在生态环境下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展形成的自然、文化以及建筑3种形态要素融合的特殊空间。

1.2 古镇肌理维育

保护与维育和传承与发展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保护与维育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保护的概念是指尽力使某物不受到损坏,保护是以活态保护为关键、特色保护为根本、文化保护为灵魂。而维育可以理解为良性发展的保护,在原有“静态”的保护下增加了维护与孕育,使其得到更加良性的发展。2014年召开的中国城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让农民保住青山绿水,记住家乡的乡愁。表面上看,“乡愁”这种对故乡的追怀似乎是个人行为,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体对传统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方式的一种追寻,是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社会集体文化思潮。[2]因此,本文从肌理维育的视角,主要以文化肌理、建筑肌理两个角度探析高淳老街的发展现状,从视觉传达角度出发,以古镇文化肌理为主,力求打造“记得住的乡愁”,为今后的古镇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1.3 高淳老街的现状

高淳作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吸引着大批游客前来体验慢城文化。高淳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的西南部,在宋代已有雏形,明清两代依托官溪河的水运便利,因商立街,逐渐形成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发展成为高淳著名旅游景点之一。

从古镇空间环境上看,高淳老街肌理保存较好,街道整体呈“一”字形,粉墙黛瓦和弯曲的屋檐;从古镇文化元素上讲,高淳跨越了历史的长河,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文化丰富,如有着当地特色的跳五猖、打水浒等;从古镇发展机遇上讲,南京市在政策上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有着难得的机遇;从旅游业开发挖掘特色上讲,高淳区优劣势并存,与周边古镇相比,存在特色不鲜明、活动参与率低、难以留住游客开展深度旅游等问题。

2 高淳老街古镇空间肌理剖析

2.1 聚落形態肌理

从点、线、面的空间形态构成关系上分析,高淳古镇有以下特点:

(1)点状空间。高淳老街内部有相对独立与环境协调一致的建筑,包括关王庙、杨厅、新四军驻高淳办事处旧址以及部分传统民居。这些建筑占地面积较大,多有天井和内院,可以供住户内部活动,又可以采光通风。这是江南古建筑中较为典型的“一颗印”式建筑,此类民居建筑有正房、厢房、倒座组成四合院,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成方形,四四方方好似一颗印章,因其经济实惠多受百姓喜爱。这样的围合空间易使住户产生安全感、私密感、领域感和认同感,起到聚集居民、增强邻里亲和力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防火防盗。

(2)线状空间。水系空间,自宋朝筑永丰圩后,固城湖中先后筑成圩围数十个,形成一条直线,水路交通方便,人民利用青灰条石铺成“一”字形街道。高淳老街紧靠当时的漕运通道——官溪河,商业发展繁荣,在明清时代日趋完善,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商业街市。

街道空间,从史料记载来看,自宋朝正式建立街市,民居聚集已有相当规模,基本形成古镇雏形。随着明清两代的发展,“一”字形青石板老街沿街密布各种商行,形成当初淳溪镇重要的商贸街道。高淳老街现存有314间店铺,建筑类型均为楼宇式双层砖木结构,上下两层,多为商住楼。

2.2 建筑风貌肌理

风貌是指古镇建筑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与外界环境结合后形成的一种外形和风格。建筑是构成景观的要素之一。[3]高淳自然地形条件优越,场地的面积较大,坡度分布均匀平缓,多为团状、片状布局。

(1)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高淳老街位于南京市高淳区淳溪镇的西南部,因临近官溪河,水运交通的便利带来了商业发展,人们利用花山开采的青灰条石,就地取材,就地利用,铺成“一”字形街道。山地自然材料特别是石材的使用,增加了古镇建筑的自然特色。古镇广泛利用条石、块石、片石砌筑道路,房屋的勒脚、基础、外墙,加上带有明清特色的古建筑傍水而立,粉墙青瓦,产生了自然与建筑一体化的效果。

(2)造型与功能巧妙结合。高淳老街是以商业街区的形态形成的,所以在平面布局上体现了财富的理念。它的平面形状类似于货币口袋,表示财富聚集在口袋里。这些建筑大多是商住楼,既可用于商业用途,也可用于住宅用途。前后空间划分为功能边界,后屋主要用于居住。前面的商店可以用作商业用途。高淳老街的经营主体主要来自皖南徽州地区和太湖流域。因此,这里的建筑风格是“皖南徽派与苏南象山派的过渡类型”,也反映了其作为连接苏皖经济文化走廊的历史定位。整个空间纵横交错,错落有致,变化丰富。

2.3 文化肌理

(1)独特意义的红色文化。古镇历史悠久,古迹众多。[4]文化作为古镇传播力度最大的要素,是一个古镇的名片,代表着古镇的个性。高淳老街有着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千年文脉,富集于此。乾隆古井、杨厅、吴氏祠堂、高淳非遗展示馆等人文景观已成为高淳老街历史文化瑰宝。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砖木石雕、道教神画像、玩龙灯、划龙船、跳马灯、跳五猖等丰富的传统文化;1938年,陈毅司令员率领新四军一支队东进抗日途径高淳,是新四军进入苏南的第一站,司令部就设在位于中山大街93号的吴家祠堂内,形成了在当时高淳县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重要影响的红色文化。

(2)充满活力的文化肌理。高淳老街的文化肌理分为生产生活类肌理、民风民俗类肌理、精神文明类肌理、文化娱乐类肌理、历史文脉类肌理5类。[5]为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高淳老街精心组织,目前流行的群众文化活动多姿多彩,各大节日举办形式多样的民间文艺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每逢元旦、春节、五一、国际等佳节都举办特色活动,如戏曲、相声等,还经常组织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艺活动,文艺节目丰富多彩,尽显民间文化风采,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城乡文化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交流。

3 肌理维育视角下加强高淳老街品牌管理

回顾高淳老街的现状,整体商业环境主要是经营传统餐饮和当地特产,商业形式同质化严重,文化体验类型较为稀缺,这些都很难让旅客产生独特的记忆。因此硬发展高淳老街独特的产业特色,提升特色小镇品牌的价值。

3.1 维育古镇空间肌理,建立高淳老街品牌整体价值体系

打造特色文化小镇就是构建一个被市场接受、受法律保护的、物化的实体,它是烙印在特定群体心里的不可替代的独特情感记忆,这种印记在普通群体心里具有区隔性记忆功能。我们生活在一个品牌信息爆炸的世界,我们已经进入品牌的世界,我们每天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品牌让我们能更快地作出选择,如放假的你对旅游地点并没有进行研究,不知去何处,但是一旦出现好口碑的旅游地点,你会选择去此处旅游,这就是品牌的魅力。我们身处古镇,感受到的是古镇独有的氛围、独特的人文特色,回归城市生活的我们记忆中最深刻的仍是文化的碰撞,文化展现的魅力。高淳老街隶属于南京市高淳区,是以历史文化遗迹为主的文化旅游小镇,核心价值是特色小镇品牌的灵魂,而品牌的核心价值建立在由此而演化的价值体系当中。因此,我们以历史文化遗迹为品牌的核心价值,重点打造建构精神品格,通过积极引进、吸纳人才,打造利用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为文化生产服务的格局。

3.2 维育地域文化肌理,打造高淳老街独特的营销价值

品牌营销是要向消费者宣揚我们独特的价值,是以功能价值为基础,侧重于传播品牌的情感价值,以此基于消费者不可替代的情感利益;是要以品牌核心价值“吸附”的方式,而不是以功能价值“推广”的方式工作,功能价值很容易被模仿,而情感价值却无法克隆。无论从小镇的社会发展,还是从产业自身的发展或从品牌的社会作用来看,将乡土情感价值注入产品中,才能达到更长远的传播效力。要保护和利用当地的传统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6]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发现独特的文化魅力,打造文创产品,形成商业价值,文创产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方式注入内容内涵、文化创意。将产品价值逐步从具有乡土、乡音、乡味、乡情产品本身过渡到特色小镇品牌上,如通过网络信息化的自由媒体平台,特色小镇可以将符合自身品牌特色的文创产品、特色产品在该平台展示销售。

3.3 维育人文精神肌理,传播高淳老街品牌价值

人文精神的维育可以为古镇的保护和良性发展、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提供内在动力。高淳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间文化,具有“吴韵楚韵”的地域特色。要针对高淳历史文化遗存古老而丰富多彩的特点,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包含的现代审美价值,确定高淳老街品牌以“古朴淳厚”民居文化的人文精神为基准。品牌价值体系建成后,我们要将品牌价值准确地传递给消费者。要规划传播渠道,考察信息内容的人文精神,树立核心价值取向,朝着既定的传播方向,选择合适的方式和技术型指标,从而提高传播效率。因此,传播品牌价值要确保“正确”而达到“准确”的两个维度立体的思维和工作方法。现代营销手段,如整合营销、体验营销、网络营销和差异化营销等都是营销中常用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特色小镇的运营应根据小镇资源优势、产业特点的实际情况,针对小镇的目标市场和目标顾客特点,恰当地运用多种营销手段,以此取得较好的营销效果。

4 结语

随着城乡改革的发展,近两年来,城乡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城市资源开始走向乡村。[7]古镇利用独特的自然风景、有特色的人文风情吸引了大批旅客前往,形成一种现实需求。在这种现实背景下,保护与维育古镇的关键是找到“古镇文化”,打造独有的品牌形象,以传承为脉,营造古镇文化记忆,推动特色文化小镇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彦锋,汪瑞霞.文化记忆视域下江南水乡古镇再生设计研究[J].大众文艺,2019(24):82-83.

[2] 汪瑞霞.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及其价值重塑——以江南传统村落为中心[J].江苏社会科学,2019(04):213-223.

[3] 李元媛,王浩.苏南宗族型传统村落建筑景观研究[J].艺术百家,2019,35(05):198-205.

[4] 杨兰珍,黄滢,朱润.遗产旅游视角下杨桥古镇的保护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9(24):262-263.

[5] 邵如风.肌理维育视角下的苏南乡村规划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6:16-20.

[6] 黄晨玥.乡村旅游背景下民宿设计体验性研究——以莫干山民宿为例[J].大众文艺,2019(24):77-78.

[7] 乔润令.“小而特”是特色小镇的核心追求[N].中国旅游报,2017-02-06(004).

作者简介:徐恬甜(1996—),女,湖南湘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陈世怡(1999—),男,江西宜春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通讯作者:汪瑞霞(1970—),女,江西波阳人,研究生,博士,教授,研究方向:设计学,视觉传达设计。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重点项目“‘图说大运河’——江南水乡文旅数字导览地图设计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10298048Z;江苏省文化创意协同中心项目“增强书法文化移动实景认知的研发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A1-5001-17-008AR

作者:徐恬甜 陈世怡 汪瑞霞

地域特色视角下文化创意论文 篇2:

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与开发策略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领域创新改革迎来重大机遇,而我国十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产品的创意开发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近几年得到了进一步的保护和整理,但是存在的滞后性仍然十分明显,而借助文创产品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进一步开发,可以避免其消亡。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和开发情况,以某产品为例进行现状和问题分析的同时提出具体优化策略,旨在为更好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保护献力。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设计;开发策略

我国是一个有着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也蕴含着我国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需要得到保护传承和发扬。但考虑到一些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再融入现代文化中存在一定难度,可能会出现逐渐消亡的状态[1]。因此,将其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势在必行。

一、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必要性及原则分析

(一)必要性

文创产品作为具有创意价值的文化产品,是通过人们的智慧技术,对于文化资源和产品进行全新的改造,借助现代化的生产加工手段研制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而将文创产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也具有以下几点价值:

首先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作为各地区各族人民在千百年历史中长期生活实践所积累出的产物,也是世代流传下的结果,在新时期更是需要得到进一步保护和传承。将其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可以通过年轻人喜爱的视觉或实物作为载体,巧妙地将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案和理念应用其中,在吸引广大群体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更有利于传承非遗文化[2]。

其次,有利于提高当地的文化知名度和美誉度。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提高,不仅需要靠所在城市的景点古迹和重大事件,更是要靠城市品牌的打造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可以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扬来得到更多受众的认可,引起共鸣[3]。优秀的非物质文化文创产品同样能够传承文化。构建文化传承载体的同时,注重精准营销,提高所在地区或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最后,有利于当地文创品牌的建立。以扬州为例,当前扬州文创产业在当地市政府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成绩,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注重文创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对于扬州一些非物质文化元素的提炼设计,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个性文化需求的同时,更有利于形成当地具有特色的文创平台[4]。

(二)原则分析

第一点是文化植入性原则,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的文创产品作为文化载体,需要对非遗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挖掘典型的视觉和内涵特征符号,将其应用到产品始终,才能够更好地达到传承和发扬的效果,使得用户与文化创意产品产生深层次的共鸣,因此要充分考虑到非遗文化特征礼仪习俗,甚至是一些无形的精神内涵等等。

第二点是互动体验性原则,在设计过程中情感需求比例越大,则越需要将一些互动体验应用其中,加强用户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之间的沟通,甚至是形成精神上的共鸣和契合。

第三点是时代审美性原则。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和销售不仅要注重传统元素的保护,更要注重消费者的喜好和购买欲。因此,在视觉外观表现形式上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将其作为审美技术艺术统一的创意产品。

第四點是地域特色性原则。文创产品的设计要学会就地取材,融入当地民众生活的同时,能够反映出所在地区的文化特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和需求各有不同,因此,所涉及出的文创产品需要有着浓厚的地域文化。

二、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某产品为例

(一)现状

新会葵艺在发展与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具有与其他民间工艺同样的民族文化基础,产品和技艺蕴含了深厚的中华文化精神和审美意识。新会葵艺制品即是日用品更是工艺品,也是所在地区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兴起以来,直至20世纪80年代,新会葵艺制品约为600多个品种,可分为不同的类型,而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工业时代发展下,电风扇的生产也加剧了市场竞争力,更是无形中影响了新会葵扇产业的发展。而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使得该艺术当前尚未形成真正的复苏。新会地区的葵制品生产过于分散且零碎,也加剧了政府对于传统手工艺物质文化遗产的管理和保护的难度。

(二)存在的问题

新会葵艺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会面临以下几点问题:首先,认知度有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扬,虽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整体来看,认知度不高,仍有许多群众认为非遗的基层工作需要靠政府及相关组织共同完成。由于缺乏共同参与保护意识,再加上当地政府缺乏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宣传,使得教育知识普及力度不够。

其次,创新度不高,新会葵艺产品的加工生产创作等等,目前仍然采用纯手工的方式,制作过程严格且工艺繁琐,也加剧了与现代化工艺生产之间的融合难度,更是无形中阻碍了新会葵艺产业发展的多元化,限制了技艺的传承生产方式及产品的单一,难以更好地适应商品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只注重手艺人的技能训练,却忽视了创新和延续代代相传的师徒式模式,也限制了新会葵艺产品的流传度和销售的市场范围。再加上一些新会葵艺文创产品的设计不够创新,缺乏新颖的理念,能够彰显出当地丰富文化内涵的产品并不多见,大部分产品只是拥有当地一些经典的景点或是文字。缺乏现代语言设计更加深层次内容的提炼,整体制作和设计灵感仍有进一步提高。

最后是实用性不高,新会葵工艺品,起初作为生活中十分常用的工具而存在,在民间广泛流传,但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工业化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便利。使得这类产品逐渐成为具有观赏价值的器物,但使用价值却有所减弱,开始远离了人们的生活。再加上这类产品的同质化十分严重,个别具有创意且观赏性的产品缺乏对于功能性、实用性等方面的考量,所涉及的文创产品也更加侧重于表达对于所在地区的感受,而很少能够真正从概念性、艺术性等方面考量,针对市场需求且能够满足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的产品少之又少。

三、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优化策略分析

(一)保留传统图案和创意

保留原有的图案和造型,可归纳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图像、图案、色彩、外形等进行提取,在设计中巧妙地融入现代化元素,将传统符号与现代化设计理念相结合,将其真正作为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文创产品值得进一步发扬和传承,而这类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方法相对普遍,一般是将传统工艺品的经典图案提取出来,复制在其他载体上。例如:背包、笔记本、服饰、餐具等等。與此同时,也要注重创意和主题的定位,找准非遗文化和产品的结合点。确保设计的目标清晰、准确且具有竞争力,还要集思广益,大胆创新。

(二)注重传统工艺的改革创新

注重传统工艺的改革创新是非遗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和开发策略之一。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与文创产品相结合后,十分理想地推动了非遗文化文创产业,甚至是依靠这一产业仍然支撑着传统工艺,真正实现了传统工艺的保护和发扬,部分传统元素在经过多次的设计分析和提炼后,能够呈现出全新的样式,以新的表现形式融入现代化作品后,更能够焕发出新的光彩。因此,在注重传统工艺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更加看重产品的细节。优秀的文创产品需要优质的手工工艺相匹配,但是也要注重传统工艺元素的融入,切不可为了一味地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喜好而减少传统元素的应用。不应将其作为消费者挑刺或不愿购买的理由。因此,文创设计者和生产商在进行产品加工设计中,要严格选择优质的材料,监控生产的全过程,确保产品与预期相符。为了让更多的消费者认同传统元素并实现传承和保护,也可以拓宽销售和传播渠道,采用信息裂变的方式,在刺激销售的同时,更能够促进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

(三)运用传统题材打造周边产品

运用传统题材打造周边产品是非视域下文创产品设计实践的又一优化策略,一般来讲,民间艺术、传统戏曲等等都可以将其作为文创产品的题材,代表着当地的历史文化。还要保证所传达出来的意境能够与消费者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和契合,这才是文化遗产应用的最终目标,例如窗花雕刻可以将其作为木雕手工的另一种呈现方式,不仅应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也可以应用在一些文创产品中。而江西新余夏布起初一直作为刺绣的方式存在,在与文创产品相结合时,可以应用到一些背包或是服饰的生产上。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非遗视域下的文创产品设计实践与开发,不仅要注重消费者的喜好,更要传承千百年来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要保护这些优质资源,不会随着时代发展而消亡的同时,也要挖掘其潜在的创意价值,作为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必须要坚持不懈,潜心研究,真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创意产业相结合。

参考文献:

[1]熊彦普.非遗视角下的扬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与开发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166(12):229-231.

[2]周姗姗,王丹.沧州“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与营销策略研究[J].文存阅刊,2020,(02):54.

[3]魏旭,华天骅.应用型高校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实践[J].包装工程,2019,404(14):216-220+235.

[4]姜小渊.非遗视角下的高校博物馆文创理论体系建构研究[J].化工进展,2020,343(04):405.

作者简介:

罗茜,女,重庆人,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作者:罗茜

地域特色视角下文化创意论文 篇3:

论地方特色档案文创产品开发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成为档案界的关注热点。中央档案馆、国家档案局等“国字号”档案部门立足馆藏特色, 打造了如《清宫秘档》等一批影响深远的档案文化创意产品, 这些产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庙堂之下还有江湖,我国疆域广阔,民族众多,各区域文化丰富多彩,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档案资源,与国家层面的档案資源不同,这些档案的内容是某一地区特有的、体现独特的地域色彩与风格,能够从更微观的视角描述地域的历史传统、人文景观和社会面貌。将地域特色与档案文创产品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文创设计的亮点,同时对地方经济建设、文化传承和档案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地方馆经费有限, 又缺乏文创开发专业人员, 导致文创产品的开发只能模仿“国字号”等大馆的模式和思路,缺失地域特色,泛地域化现象严重,如何将地域特色呈现于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之中,促进传统文化多元化发展,成为地方特色档案文创开发工作亟需考虑的问题。

二、地方特色档案文创开发意义

1.服务地区经济建设

地方特色档案文创开发能够推动档案与其他行业的有效整合,从而产生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创意产品,充分发挥地方特色档案的经济价值。以四川江安县“安乐酒”为例,根据当地档案资料记载:该县酿酒历史可追溯至夏商时期,明嘉靖时期专供宫廷享用,后改名“故宫液”,1993年由末代亲王爱新觉罗·溥杰题名为“故宫贡酒”,并由中国故宫博物院监制。江安故宫液酒业集团曾利用这些历史档案资料,挖掘“安乐酒”背后的历史故事,利用宫廷御酒这一历史增加其本身的神秘色彩和文化价值,重新研发的“安乐酒”,在四川首届巴蜀节上获得金奖,并销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及港、台地区,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0]“安乐酒”摇身一变成为当地的一个御酒文化品牌,四川江安地区利用这一地方特色,吸引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成为江安地区一个新的经济推动力。

2.传承地域特色文化

文化的价值,不止于当下,更在于千百年之后,后人重提时,所能深刻感受到的,那份历久弥新的厚重感与传承感。地方特色档案记录了地方特色活动,其中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结晶,是一笔珍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在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加强地方特色文化、特色活动的发掘,打造档案文化创意产品,使之融入群众生活,这对于地域特色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让青少年了解更多的档案知识和当地丝绸文化,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编写了一套档案伴我成长系列丛书,为青少年讲述异彩纷呈的档案故事,该套丛书主要包括三项内容, 一是宣传文献遗产和世界记忆工程, 二是介绍档案知识, 三是传播苏州丝绸文化。[11]这套丛书言简意赅、趣味性强,符合青少年的审美,不仅如此,其中《我是档案迷》一书,成为国内档案界首套可以玩的档案读物,让青少年在游戏中领略丝绸文化的魅力。这些可看可玩的图书不仅激发了青少年用户的兴趣,更可以让传统丝绸文化实现活态传承。

3.发展地方档案事业

地方档案馆馆藏因其地域特色独具魅力,是进行文创开发的重要阵地,地方档案馆开展有内涵、有新意的文创工作,可以把地方独有的反映某一历史现象的档案转化为鲜活生动的文化产品,有助于发展具有本地区特色的档案事业。2013年,中国丝绸档案馆落户苏州,自成立以来,该馆立足于丝绸档案,积极创新。利用丝绸样本档案研制的箱包、宫灯、罗扇等文创产品,一经推出便备受推崇乃至作为国礼,远销国内外,这些文创产品除了本身包含的精湛技艺与品味风格以外,还保持了特色传承与文化创新。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和不断开拓的创新精神,使苏州丝绸档案衍生产品不再单单是装饰品,而是非常实用的艺术品,不仅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成为苏州档案事业的一张烫金名片。

三、地方特色档案文创开发现状

1.已有的成果

《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出台后,档案部门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些地方档案馆以本馆特色馆藏为基础,设计制作图书、服饰、文具、画册、礼品等一系列文创产品,笔者从文创设计的角度将现阶段地方特色档案文创产品分为以下几类:

(1)元素复制类

元素复制类档案文创产品是体现地域特色最直接的一种方式,这一类档案文创产品通过提取档案中的文字或图案作为文创的元素,研发相关实用性艺术性纪念品。如丽江市近年致力于将地方档案遗产与旅游资源结合起来,纳西族档案符号——东巴文被广泛应用在文创产品的开发之中,在丽江古城,随处可见刻印东巴文的木质工艺品、服饰、明信片、风铃挂饰等,这些产品设计本身融入地域档案文化所带来的纪念性,一方面能够满足游客“打卡”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进一步推动纳西文化对外传播。这类产品设计方法较为简单,研发周期短,很容易进行量产,有利于文创产品的更新换代,但若是单一的复制,将缺乏创新,陷入千篇一律的囹圄。

(2)抽象提取类

对地域特色元素的直接复制,表达虽然更加具体、直观,但正由于其太过具象,所以易造成文化表达过于简单、内涵表达过于片面的缺陷。而抽象提取类文创产品则是从用户的心理需求出发,对地域文化符号和背后故事等进行重新解读与二次开发,最终达到兼具现代审美情趣与实用价值的产品效果。借助纱罗样本档案研发的一系列“苏罗”文化创意产品,如罗灯·暖良宵、凉友·罗扇、包罗万象、丝罗手写本等,皆取自古时文学作品中的美好意蕴,凉友·罗扇系列产品便来源于杜牧《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类产品通常美观且实用,容易携带,日常可看可用,且富有内涵,但是研发前期成本较高,后期还涉及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3)情境互动类

情境互动类档案文创产品应用增强现实 (Virtual Reality, 简称VR) 技术可以把手稿档案、珍本书等物品带到现实生活中,打破了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让来访者看到的不仅限于固定的展品,而获得一个完整的互动体验,通过这种方式让用户体验历史与现实的交汇、碰撞,具有很强的开发价值。2019年3月19日,全国首部融入档案元素非遗口述AR影像图书《了不起的非遗》在武汉首发,该书包含458张档案图像和500分钟非遗口述,涵盖武汉剪纸、木雕、黄陂泥塑等10大类湖北特色非遗项目,通过AR技术使阅读与视听结合,人们在阅读文字时可以通过扫码观看相关视频,既丰富了阅读方式, 又提升了阅读享受, 使“死”的档案鲜活起来, 让非遗活在当下。[12]这种开发方式可以增强用户体验,广受用户认可和欢迎,但目前这类产品技术难度大,费用高昂。

2.存在的问题

(1)产品泛地域化

产品泛地域化是很多地方馆文创产品开发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泛地域化,即指产品不能体现特定地域差异和文化特色,与特定地域联系较弱的现象。地方特色档案文创产品不能局限于满足单一功能性与消费性,而应更多地体现地区差异化与地域独特性,但就目前来看,地方馆推出的图书、服饰、文具、画册、礼品等文创产品并不具有唯一的特征,几乎在其他地方都能看到类似的产品。如利用女书图案设计的手袋、邮票、书签、明信片、方巾等产品,也见诸于丽江古城,只是这些产品印制的是东巴文符号而前者是女书图案,两者除了符号元素不同,其他都大体相似,这也是地方特色档案文创产品不可避免的落入俗套,缺乏吸引力的原因所在。

(2)品牌效益薄弱

档案馆等事业单位的品牌意识往往不强, 对品牌的认识还局限于设计Logo的层面,这就造成了所开发的地方特色档案文创产品品牌效应薄弱。品牌是地方特色档案文创产品做大做强的基础,没有个性化的品牌定位和品牌效应,就难以体现地域文化的差异性。故宫文创系列产品推出后,各地方档案部门纷纷效仿,制作明信片、冰箱贴、钥匙扣等产品,这些产品大多采用传统货架式的营销模式,且绝大多数由档案馆内部用于行政礼品或是节日派送,前来消费的用户少之又少。“酒香也怕巷子深”,这种机制下,档案文创产品难成系列也不能凝聚成一个品牌,缺乏辨识度和个性化的品牌表达,使得档案文创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久而久之,用户难免感到审美疲劳。

(3)文化内涵不足

档案文创产品是利用符号象征、美学价值、文化内涵等对档案进行解读或重构,通过研发者对文化的理解,将档案文化元素与产品创意相结合。而目前地方特色档案文创开发中,最常见的设计思维就是将地方文化符号进行直接复制,一些档案人员在开发过程中奉行“拿来主义”,选择将地域性文化符号、文化图腾生硬地应用于文创产品中,缺乏对历史典故、坊间故事和民俗传说等方面的挖掘和思考,地方文化元素成了文创产品的表层皮肤。单一的复制形成了一套“模板”,几乎任何地方的档案产品都可以套用其中,批量生产的背后必然导致部分档案文创产品失去地域独特性,这类产品并不是对地域文化进行解读与重构,因此缺乏深层的文化与审美,只能看得到地方文化符号,却看不到地方文化内涵。

四、地方特色档案文创开发路径

1.文化深耕,凸显地域特色

地方特色档案文创产品最基本的功能,在于地方档案文化的陈列与展示,如何让人们能够更真切更深入地体验档案中的地域文化,如何让这些保存在库房的档案具有灵性和温度,文化深耕,凸显地域特色正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档案人员应利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在研发阶段从地方档案珍品提炼出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并融合新时代的审美取向,创造出融入地域特色文化元素的异形异质产品。近年来,曲阜市为了突出“孔子故里”的地方特色,另辟蹊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衍圣公府档案》中的孔府饮食文化与特色旅游产品结合起来,开展衍圣公府食事博物馆体验式运营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游客前来体验。该专项活动以体验式、可操作、能品尝为特点,坚持非遗存真的理念,实际烹饪与会餐礼仪按《衍圣公府档案》的记载执行,让用户切身体验衍圣公府菜的正宗“神韵”和“意境”。《衍圣公府档案》中记录的每道“孔府菜”,背后都有耐人寻味的典故或传说,在将菜肴呈现给用户时,服务者会进行详实的介绍,让用户品味到的不仅仅是佳肴,更是一种地域特色文化的熏陶。文化首先是地方的才是民族的,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凸显地域特色的档案文创产品, 容易引起本地区人们的文化认同和精神共鸣, 同时,可以成为宣传本地域文化特色的新标签。

2.高位吸引,打造区域品牌

区域品牌是指某一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较强生产能力和区域特色,体现某种价值感和地方文化的产业或产品。文化消费具鲜明的共性,即社会公众都喜欢那些富有创意而又意蕴深厚的产品,在当下多元化时代,地方特色档案文创开发需要从藏品特色入手,融入创新设计,最终形成区域品牌效应。[13]2007年,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问世,这部舞剧以白居易传世名篇《长恨歌》为蓝本,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编剧查阅了大量陕西特色建筑和人物档案,在尊重历史的情况下,以全新概念创作,采用高科技舞美灯光,把唐太宗与杨贵妃之间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与华清宫历史文化巧妙地嫁接与有机结合,通过舞台剧这种形式,淋漓尽致地展现盛唐时期的服饰、音乐、舞蹈等特色文化魅力。作为陕西地方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长恨歌》通过对地方深厚的历史沉淀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进行深度挖掘整合,形成了一个歷史内涵丰富、文化个性鲜明的文化创意品牌,自2007年问世以来经久不衰,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地域特色打造区域品牌是《长恨歌》区别于其他舞台剧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将地域特色融入档案文创产品设计之中形成区域品牌,不仅能够助推区域文化传播,而且更能引起消费者的情感共鸣。档案人员应发挥地方特色档案资源独具特色的优势,从地方档案珍品和地域特色中提炼出最有代表性的“品牌元素”,并融合新时代的审美取向,创造出更多像《长恨歌》这样的文化创意品牌。

3.内涵诠释,讲好地方故事

现阶段我国地方特色档案文创产品还存在文化内涵不足现象,档案部门应建立以文化内涵为基础的开发模式,深入挖掘地方历史典故、坊间传说、民俗轶事等背后的故事。地方特色档案历经时间沧桑, 背后蕴藏了讲不完的故事, 如何重新演绎这些凝聚时光的故事, 往往是文创产品制作的亮点。[14]对这些档案背后故事的打磨, 不仅需要令人眼前一亮的创意,更需要发挥地方特色档案的独特价值,通过讲述其背后的故事用深厚的文化底蕴去打动公众,这要求档案人员在研发阶段不仅要善于挖掘“好故事”,更要提高“讲故事”的水平。[15]2007年,由李亚鹏投资、张扬执导的音乐歌舞剧《鲁般鲁饶》在丽江木府上演,被誉为纳西族版的《罗密欧与茱丽叶》。该剧取自三大东巴经之一《鲁般鲁饶》,通过传统东巴舞蹈形式演绎了男女主人公朱古羽勒排和开美久命金从初识、相知、相恋、准备殉情到最后殉情的全过程,这一感人故事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观众。该剧通过融入纳西人们熟悉的生产、生活故事画面来演绎这一爱情悲剧长诗,推广纳西文化的同时唤起了民族文化认同。人们购买产品时, 事实上是在产品中寻找感觉、身份和故事, 也是在购买情感和价值认同,所以讲好一个故事可以制造感觉, 调动消费者内心的情感, 尤其身处他乡的人群的思乡之愁,使用户产生情感共鸣, 因此故事的融入会使档案文创产品更鲜活。[16]

作者:王兰香

上一篇:基层统计工作规范化措施论文下一篇:PCT电子应急体系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