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下的文化创意论文

2022-04-25

[摘要]在以信息化为主的科技融合发展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在江西积极融入“两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驱动下,大数据为昌九一体化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商业运营模式、投融资渠道体系建设、“双核”互动与融合及与科技融合的力度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金融支持下的文化创意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金融支持下的文化创意论文 篇1:

试论大型历史歌舞剧《问道崆峒》的融资设计

摘要: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文化产业也不例外。《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和《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的颁布,为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导,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在此背景下,研究大型历史歌舞剧《问道崆峒》的融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当今时代,金融业在经济发展格局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当然也不例外。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领域普遍存在着起步晚、积累少、企业有形资产少、无形资产多、抵押担保品不足、融资渠道不畅、金融支持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瓶颈”问题,影响了文化创意产业与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影响了市场在文化创意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更好发挥,影响了文化创意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从而也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改进和提升对中国文化产业的金融服务,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2010年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这是近年来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第一个宏观金融政策指导文件,也是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具体行动指南。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都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推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突破口,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增长。

事实上,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指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根据这一文件,可以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创新的知识和先进的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文化创意产业也逐渐呈现出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

据测算,文化创意产业直接影响着运输、餐饮、零售、娱乐服务业等26个行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超过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而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也在中国开始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2009年,由广东动漫公司制作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红透半边天。据有关方面统计,《喜羊羊与灰太狼》的电影票房早已超过亿元,漫画书发行量突破200万册,销售额超过2 000万元,相应的电影图书、玩具产品等衍生品也陆续跟进,成为文化产业扩展经济链条、发挥乘数效应的最佳例证。

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

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中国A股市场中共有20家文化类上市企业,但以图书出版发行、电视报刊广告以及广电影视制作等企业为主,缺少文化演艺行业等“纯文化”的上市公司。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文化演艺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对接通道仍然不畅,吸引资金存在困难,因为从目前文化演艺市场与投融资角度讲,尽管很多金融机构提出了很多业务创新模式,但在执行过程中尚存在一定障碍难以逾越。对于金融机构特别是对银行来说,对贷款担保、物权抵押有很高的要求,而对于文化演艺公司来说,其致力于密集型、创意型的行业特点和轻资产、重投资的企业性质使得其很难在贷款担保、物权抵押方面有根本性的改变。加上这类企业通常没有良好的财务或税收鼓励、优惠的倾斜政策,在运作过程中不能显示出真正的利润值或盈利能力,也形不成可供投资机构进行投资决策的财务报表,因而获得投资机构和资本市场支持的可能性不大。况且众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期,盈利模式不甚稳定,经营风险较大,其在投资人心目中的可信度和品牌信誉度都需要检验。来自文化部的统计数据也表明了这一点。根据文化部对300家民营文化企业的专题调研结果,56.7%的企业认为融资困难,超过80%的企业主要依赖自身积累,融资方式极为单一。

由于文化类企业的自身特点和资本市场逐利的客观要求,目前文化类企业筹划上市的热情很高,但在A股上市的数量依然偏少,资本占有量偏低,仍然需要金融支持。创业板的推出,对文化创意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事实上,从传统的金融支持政策看,目前能获得金融支持的文化创意行业主要是发展相对成熟、现金流稳定、规模较大的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业、广播电视电影业、旅游休闲娱乐业、文化艺术业和新闻出版业等五大行业,而动漫制作、创意设计等其他行业获得金融支持相对较少。据北京市调查,五大行业获得金融支持的企业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数的32%、17%、15%、11%和9%,合计达到84%。第三,金融对文化创意企业一至三年中期资金支持不足。

文化创意产业要发展,单纯依赖传统的银行信贷支持显然是不够的,因为传统的银行运作模式(如抵押贷款等)无法与文化创意产业接轨,所以文化创意产业步履维艰,但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又可以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利好形势下,一些文化演艺公司和文化演出团体纷纷以改制为背景,以歌舞剧的创作、演出为主业,增强企业自身的开发能力,逐步由艺术产品的生产经营领域向相关领域扩展,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加快艺术产品的价值转化,提高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成为国内文化产业的品牌企业。一些歌舞剧院积极探索整合上下游资源、打通内容产业与渠道产业的途径;在打造歌舞剧演出产业链方面,以歌舞剧的创作、演出为主业,进行相关产业开发,打造歌舞剧文化产业链。通过股权合作和项目合作的方式,以较少的资金吸引更多的资本流向文化产业,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的稳步发展。

华谊兄弟、奥飞动漫、华策影视等一批文化创意类企业在创业板成功上市,为该类企业进行项目融资和资本运作提供了典型的成功范本。以华谊兄弟为例,2009年10月30日,深交所A股创业板刚一开市,华谊兄弟即以63.66元的高开盘价领跑28家首批上市公司,这一价格比28.58元招股价翻了一番还多。开盘首日,华谊兄弟盘中最高价91.80元,最低价63.58元,收盘价70.81元,上涨147.76%。

三、大型历史歌舞剧《问道崆峒》概况

在文化创意产业如火如荼发展的大好形势下,很多观光型风景名胜区和优秀旅游城市增加旅游、歌舞、动漫等生产要素来抻长文化创意产业链。在这一方面,《长恨歌》、《宋城千古情》等大型历史歌舞剧以及《印象》系列的大型实景歌舞剧,都是依托观光型景区的旅游资源并借助于现代金融工具的支撑进行了创造性开发的大型精品歌舞剧,是一种较好地实现了文化与旅游联姻、经济与文化融合的文化创意产品,丰富了观光型风景名胜区和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内容。

1.《问道崆峒》的剧情介绍。《问道崆峒》是由甘肃省平凉市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崆峒山管理局下属的崆峒山艺术团继《黄帝问道》大型历史歌舞剧之后的又一力作。《问道崆峒》立足于特色资源优势,对崆峒山黄帝问道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包装整合,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武术表演、生活体验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历史内涵丰富、文化个性鲜明、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文化创意产品。

《问道崆峒》全剧约55分钟,共分五幕十一场,五幕依次为盘道、闻道、修道、问道、求道。《问道崆峒》在艺术手法上运用现代舞蹈与古代舞剧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当年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得道后,与友人赤松子以棋会友逍遥自在的神仙生活;黄帝闻讯广成子的养生之术和治国之道后,三次登临崆峒山问道、求道,黄帝在统一中原后,教人耕作,捕鱼的全过程。整个舞剧气势磅薄,规模宏大,让游客在饱览山川美景的同时享受一顿丰盛的文化大餐和艺术盛宴。

2.《问道崆峒》的创新探索。《问道崆峒》改变了传统观光型景区以游客观光为市场定位的经营模式,阐释并赋予了旅游活动的文化内涵,使传统观光型景区从单纯的历史文物和文化古迹的游览观赏式旅游升级为中国“儒、释、道”文化的休闲体验式旅游并以大型歌舞剧形式展现出来,提高了旅游产品的附加值,提升了传统观光型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品牌价值。

《问道崆峒》作为一种鲜活生动、文化精深且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娱乐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借助于历史典故对中国“儒、释、道”文化进行了全方位、旁白式的阐释,把沉寂的、静态的、传统的中国“儒、释、道”文化变成了立体的、可感受的娱乐体验,实现了动态文化演出与静态旅游资源的巧妙嫁接,促进了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之间的融合与互动,提升了旅游项目的文化内涵与游客基础,从而达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艺术与市场的对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问道崆峒》的不足之处。尽管《问道崆峒》经过多年的创新探索已日趋完善和创新,但是在剧本创作、演出设计、艺术手法、文化创意以及应用现代舞美元素和高新科技等方面,与国内著名风景区已上演的大型歌舞剧如《长恨歌》、《宋城千古情》等还存在着很大差距,还需要实现创新突破。

首先,《问道崆峒》应当摈弃“旅游人做旅游”的惯性思维,引进文化人和投资人来做旅游产品,从而形成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之间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其次,在《问道崆峒》的创作过程中,应当始终坚持大投入、高水准、精品化的创作运营理念,强化品牌意识,从舞剧创意创作、主创团队选择、舞台舞美设计、音乐灯光运用等方面,都力求精益求精,使得《问道崆峒》从创作之初就具备高起点和高品质,充分满足游客观赏娱乐的消费心理。同时,《问道崆峒》在遵循大型歌舞剧艺术创作规律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把握文化创意产品艺术性、娱乐化的特点,充分体现“艺术为王”、“娱乐为王”的要求,给游客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极大地满足游客猎奇、刺激、参与、体验等方面的心理诉求,从而提高大型歌舞剧的观赏性和市场认可度。

四、大型历史舞剧剧《问道崆峒》的融资设计

《问道崆峒》立足于特色资源优势,对崆峒山所拥有的“黄帝问道”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进行了深度挖掘和包装整合,通过山水风光、古典乐舞、诗歌旁白、武术表演、生活体验等,从而形成了一个历史内涵丰富、文化个性鲜明、具有不可复制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因此,对于《问道崆峒》而言,具体融资设计如下:

1.将《问道崆峒》纳入到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崆峒山管理局下属的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的经营范围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由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以其经营收入为《问道崆峒》提供融资担保或者由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采取联保联贷等方式为《问道崆峒》获取金融支持。

2.在地方政府支持下,探索“财政+信贷”的文化创意产业扶持模式,充分利用省、市财政资金对文化旅游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创新“财政+信贷”产品,享受到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就减轻了《问道崆峒》的实际运营成本。

3.探索建立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民间社团、文化团体、宗教人士等联合发起设立崆峒道教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基金,利用产业投资基金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介入。同时,作为地方政府要加大贷款贴息力度,为《问道崆峒》的融资提供更加便捷的通道。

4.通过对《问道崆峒》所拥有的商标权、著作权、产权、版权等权利质押贷款方式,向商业银行进行直接贷款。根据《问道崆峒》设备投资需要采取融资租赁贷款,按照其经营收益情况逐步扩大收益权质押贷款的适用范围,使得《问道崆峒》具有稳定的现金流。

5.利用好《问道崆峒》这一品牌,采取积极的招商优惠政策吸引风险投资资金和保险资金介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和金融资本的有效对接。事实上,文化创意产业应该是风险投资和保险资金最感兴趣的领域之一,因为它是最符合风险投资和保险投资的现代服务业。

6.利用信托、产权交易所等融资平台,创新应用金融工具,将文化创意产业与债券、股票市场实现顺利对接,与地方政府所拥有的优质资源、资产进行捆绑,包括打包式的可转换债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给融资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投融资组合以及风险选择的工具。

五、余论

对于《问道崆峒》而言,在依托崆峒山风景区的前提下,应当突破传统观念和现行体制的束缚,创新文化内容和产品形式、创新生产方式和传播手段,实现文化资源与产业资本、现代科技等生产要素的紧密结合,实现不同业态之间的创新与融合,这样才能具备良好的经济回报和广泛的市场前景,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游玩和观赏,才能促使旅游经济、文化创意、历史传承之间形成了切合与互动,从而为传统观光型景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因此,在进行融资设计的基础上,在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大型历史歌舞剧《问道崆峒》的未来发展提出如下建议:(1)建议将《问道崆峒》及其进一步包装策划纳入省、市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支持范围,享受省、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大项目支持。(2)建议将《问道崆峒》纳入省、市重大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与城市文化旅游营销体系,以强大的政府宣传优势来协助树立文化品牌。(3)建议将《问道崆峒》像《大梦敦煌》、《丝路花雨》等精品歌舞剧一样经过培育和包装并纳入政府文化采购名录,作为本地特色民族文化的对外展示,在各类文化旅游活动、政府接待中予以支持。(4)建议用好《问道崆峒》这个品牌,主攻文艺演出市场,延伸宗教旅游、休闲养生、度假酒店和商业地产项目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吸引信贷资金、产业基金、风险投资资金、项目扶持资金等介入。(5)依托平凉崆峒山旅游集团积极推动文化消费信贷,鼓励地方性金融机构开发以崆峒文化创意为主题的消费信贷产品,为文化创意消费提供便利的支付结算服务,促进文化创意市场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Z],银发[2010]94号.

[2]李瀛,郑洁,杨帆,刘妮丽,王可,等.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新政有望破文化产业发展瓶颈[N].北京商报,2010-04-09.

[3]文化产业:金融服务新的增长点[N].光明日报,2010-04-07.

[4]常晔.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问题[J].经济研究导刊,2009,(12).

[责任编辑 吴高君]

作者:王希宁

金融支持下的文化创意论文 篇2:

大数据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摘要]在以信息化为主的科技融合发展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在江西积极融入“两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驱动下,大数据为昌九一体化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培养体系、商业运营模式、投融资渠道体系建设、“双核”互动与融合及与科技融合的力度等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发展动力。

[关键词]大数据;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42.107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产业的形式展示国家软实力的需要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文化创意产业以文化为主体,以创造力为核心,以创意为出发点,以产业联盟为形态,以科技融入为动力,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创新发展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更具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1大数据背景下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放缓和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在现代科技与文化等的融合推动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机遇,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现状。

1.1国家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

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几个标志性的事件为我们呈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脉络。1985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的通知中,第一次将文化纳入第三产业的统计项目中,确认了文化可能具有的产业性质。1988年,文化部、国家工商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文化市场”的概念在政府文件中首次出现。1991年,国务院批转《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的报告》,“文化经济”的概念正式提出,文化经济政策出台。199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文化经济政策的若干规定》,首次提出总体性文化经济政策。1998年,文化部设立了文化产业司,标志着我国政府正式将文化产业纳入政府工作体系。2000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文化产业”的概念第一次在中央正式文件里提出,进一步明确了产业政策,规范了产业管理。2005年7月,中國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成立,每年以发展报告的形式,比较系统地将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理论、发展情况、国家政策等进行梳理、分析,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参考和借鉴。2009年7月,我国首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明确了文化产业振兴的指导思想与重点工作。2012年5月和6月,国家科技部、中宣部等多部门先后联合下发了《关于认定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的通知》、《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2014年堪称文化产业政策年,包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在内的十个文化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其中3月发布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协同发展、升级发展,实现了相关产业的价值增值。

1.2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速

从2004—2014年,文化部开展了6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命名和5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命名。从宏观上不仅带动了国家整体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而且提升了文化产业发展集聚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增强了总体实力、横向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在国家层面的带动下,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快。

以昌九区域为例,南昌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南昌市传统书画艺术创意基地、南昌市综合创意产业基地、南昌市红谷滩新区江西慧谷·红谷创意产业园、南昌康庄文化旅游主题公园、昌西-大城文化产业园、LOFT699创意天地文化产业园、“八大山人”文化产业园、鄱阳湖文化旅游园、九江共青城影视创意产业园、黄庭坚文化旅游景区等园区纷纷建立。为了破解文化产业融资难题,江西省文化厅还联合省财政厅、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共同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江西文化金融合作的实施意见》,从完善金融支持配套体系、突出文化信贷支持重点等六个方面推动江西文化产业大发展,取得较好成效。2014年江西省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速。从国家文化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来看,全国文化单位在2011年达到30.31万个,在此后开始回落,但就业人数稳步增长:2011年205.56万人;2012年209.81万人;2013年215.99万人。从数据来看,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产业实施集约化、集聚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人员就业增加的根本原因。

1.3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加强

文化的跨界融合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常态。从相关行业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文化创意与现代农业、智慧旅游、设计服务、体育产业、金融、移动互联网等的融合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紧密。相关行业都要加强创意创新,要融入文化因子进行行业创造,实施跨界融合,突破产业发展的边界,打破行业固有的发展思路,走融合发展、跨界发展之路。

在大数据背景下,要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消费者,生产适销对路产品;要充分利用数据预测行业发展态势,引领行业发展;要充分利用数据,挖掘数据中的知识和隐含信息,构建跨界融合的科学架构;要充分利用数据进行精准营销,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效益的目的;要充分利用数据将文化创意与行业创意进行对接,相互融入,共同分享,探索行业转型和商业模式创新,注入新思维。

1.4产业数据平台建设滞后

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互联网+”的出现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信息技术与包括文化创意产业、现代制造业、生产服务业等在内的产业融合创新,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新的驱动力。

就文化创意产业本身来说,产业数据平台的建设显得滞后,没有充分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最大化利用。“互联网+”不仅仅是互联网移动了、泛在了、应用于某个传统行业了,更加入了无所不在的计算、数据、知识,造就了无所不在的创新,推动了知识社会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点的创新2.0,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工作、生活方式,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1]。而产业数据平台的建设,不仅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消减成本、互动创新,而且能够加快整个产业发展、升级及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创新。

2大數据背景下昌九一体化驱动的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策略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新形态、新业态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能够带动泛区域甚至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与升级。在江西积极融入“两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的驱动下,对昌九一体化区域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加强建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人才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在大数据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人才显得捉襟见肘,严重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与创新。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人才的短缺和流失,昌九区域对“互联网+”的理解和拥抱就显得力不从心。“互联网+”创意产业商业模式如何搭建,产业融合如何发展等,都显得茫然而无助,而一旦失去发展的黄金时期,后发如何制胜亦显得苍白无助。所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背景下,建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实施产业与高校(或相关教育机构)互动的人才培养措施,培养创新、创造、创业型人才,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理查德·佛罗里达认为,技术、宽容与人才是创意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大数据是技术,而技术的运用和发展离不开人才和积极拥抱差异的宽容社会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者都离不开教育,它们与教育的关系是正相关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强调教育本身的创造力,否则,单纯强调人才培养体系的创造力就显得无助。所以,大数据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包括我们的思维,不然,即使我们挖掘到了数据中的知识,也不可能将其创造性地加以利用。故基于人才培养体系的全生态产业链的建构,才是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昌九高校一体化”为建构以创造力为核心的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提供了契机,通过实施江西“2011计划”和“协同创新”项目,昌九高校间的互动和优势互补效果立显,必将为产业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2.2实施高度产业化的商业运营模式

在大数据语境下,“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是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方向。目前,“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和社会主导型[2]”是推动产业发展的三种主导方式。在昌九区域,由政府主导(或者引导)的高度产业化商业运营模式是切实可行之路。

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期,政府主导型产业运营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严重制约了产业发展的市场性、可持续性和创造性。在许多地方出现了政府主导一阵风式的发展现象,风声过后,满地狼藉。昌九区域由于经济本身的欠发达,所以必须由政府主导(或者引导)实施产业的高度商业化运营,这样既可以保证在政策上保持连续性,又可以使企业大胆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使之与经济发达地区产业保持同步和竞争的比较优势,从而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

2.3健全投融资渠道体系

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有高风险、轻资产、收益难以预期以及文化产业与资本市场之间信息不畅等特点和原因,长期以来,融资难一直是困扰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早在2010年年初,文化部就启动了“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依托中国文化产业网,有效整合各资本市场资源,意在建设成集政府指导政策对外发布、文化产业投融资信息交流、金融业务在线办理、金融产品发行、项目咨询投资、产品展示交易、行业知识普及培训等各类文化产业投融资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2011年3月,中宣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作为《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配套文件,这也是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对接的第一个政策文件,深入探索推进与银行类金融机构之间的“部行合作”机制[3]。

在昌九区域,建设“昌九区域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渠道体系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该平台收集相关数据,利用数据分析行业发展的动态和了解行业包括在投融资发展方面的需要;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平台来整合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而且能够更好地利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模式,扩大产业发展的渠道。

2.4加快实施“双核”互动与融合

相关数据显示,南昌向南发展与九江向北发展的相背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表现的比较突出,与昌九一体化的战略布局背道而驰。

九江特色文化资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红色文化资源、码头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书院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山水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青铜文化资源。南昌特色文化资源则主要包括:红色文化资源、码头文化资源、名人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山水文化资源、冈上文化资源、陶瓷文化资源。二者在许多资源方面具有共性,所以,“双核”的互动与融合务必要加快,分散式、碎片化、区隔化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必须摒弃的,集约型、集群性、融合式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昌九资源的互动与融合不仅可以解决彼此之间的资源瓶颈,而且为“双核”相向发展提供发展的黏性,形成合力。“智慧城市”“智慧旅游”不仅是大数据等的运用,更是昌九“双核”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壮大不可回避的必然选择,一体化内的产业互动与融合,是保证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亦是增强服务对象黏性的催化剂,从而增强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使之在融入“两带一路”的道路上更具比较优势。

2.5加强对包括大数据在内的现代科技融合的力度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信息革命从技术网络发展到社会网络是必然的趋势。所以包括大数据在内的现代科技必将在经济、社会、生活等领域掀起革命性的影响,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科技彼此之间的融合及其与文化创意产业、制造业、服务业等的融合成为发展创新的趋势和动力。

加强对包括大数据在内的现代科技融合力度的目的,就是要建构文化创意产业的生态系统,以科技为保障,走现代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之路,摒弃过去落后的、条块分割式的、碎片化的、原始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通过大数据对产业消费对象进行分析,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评估,对产业传播模式进行革新,对产业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对产业政策进行整合,从而保证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欠发达的昌九区域,现代科技的融合显得更为迫切,因为只有依靠以科技为主的产业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才能将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质更好的挖掘并创新,才能将有限的资源进行整合,走整融合发展之路。

3结论

大数据技术只是一种工具,运用的关键在人。在经济欠发达的昌九区域,大数据等现代科技的运用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市场主导、政策支持的发展方向。运用大数据技术的关键,在于对产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在数据中挖掘产业发展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建构产业智能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架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昌九区域内与相关产业合纵连横,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索一条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互联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zOCQ2YxpNX9nZFPPzXM GualUwmuwQ3893U78I57 H9Y6nSE1CZAKNVvC2Uc30Rbk-s8y4g2u7aDAg6BFGfIdn7a.

[2]胡晓鹏.文化创意产业的地区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9.

[3]人民网.“部行合作”文化部致力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EB/OL].(2012-09-10).http://artbank.people.com.cn/n/2012/0910/c209283-18968334.html.

作者:周子渊

金融支持下的文化创意论文 篇3:

江苏省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出现的新型产业,对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重要作用。江苏省的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文化创意园区不断涌现。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融资瓶颈的制约。文章通过对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特点和金融支持现状的分析,继而给出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推动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 金融支持 对策研究 江苏省

文化创意产业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产业类型,主要借助技术创新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因此产业主要推动因素包括技术和需求,其中需求更为重要。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与社会发展程度及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相关数据显示,当人均GDP超过3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需求将占总消费支出的23%。江苏省2015年的城镇化率达到了66.5%,人均GDP达到87 995元,需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来满足其巨大的文化消费需求。

一、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特点

(一)文化底蕴深厚,文创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江苏省一直是我国文化大省,人文荟萃,文化遗产众多。剪纸、端午节、蚕桑丝织、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昆曲、云锦和古琴都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有苏州园林、明孝陵和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江苏省共有世界文化遗产11项,占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比重的23.4%。江苏省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共129项,占比9.4%(见表1)。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江苏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继承发扬和创新发展这些文化遗产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材料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大量具有创造力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江苏省的高等教育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截至2016年,江苏省共有138所高等院校,占全国高校的4.9%,其中,本科院校49所,专科89所,江苏省高等院校开设的专业门类齐全,为文化创意产业准备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保持全国第一。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

(二)经济发展良好,文创产业达到一定的发展规模

江苏省经济发展良好,2015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 116.4亿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 988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32 043.6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34 084.8亿元,增长9.3%。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5.7∶45.7∶48.6,实现产业结构“三二一”标志性转变。

我国目前尚无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口径,根据前文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本文选用版权产业的统计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参考(见表2)。根据江苏省版权局的调查数据显示,江苏省版权产业2014年的增加值突破5 000亿元,达5 407.83亿元,占当年江苏省GDP的8.31%,按可比价格计算,江苏省版权产业增加值的实际增长率达到16.09%,远高于GDP的实际增长速度,其对GDP的经济贡献率达到15.36%。

江苏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规模,以软件园、文化产业园和创意园为代表的各种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省内遍地开花。根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网(http://www.ccitimes.com/)资料显示,江苏省内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已达到212家(具体见下页图1)。

(三)区域差异明显,文创产业呈现明显的发展失衡

江苏13个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明显,且发展定位不一,因此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具体见表3、图2)。苏南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好,南京、无锡和苏州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文化名城和创新型城市,其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发展,所拥有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达133个。常州尽管定位于先进制造业基地,但其大学科技城发展很好,也滋生了较多的创意产业园区,达到了24个。南通和扬州地处苏中地区,承接苏南地区产业转移,并对苏北地区进行辐射,因此文化创意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苏北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

(四)金融支持不足,文创产业存在客观的融资瓶颈

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一些特点决定其盈利能力有限,例如文化创意产品的异质性决定企业不能批量生产;受到顾客认知度的影响,投入产出比不确定;文化创意产业横向产品链宽而纵向产品链短,导致竞争激烈且附加值不高等。但是随着国家各项支持政策的支持,文化创意企业还是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的。

尽管江苏省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南京市制定了《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规划》,对构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链提出了总体规划,苏州市出台《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苏州文化产业担保基金管理办法》 ,无锡市发布《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但文化创意企业在争取各种政府支持项目方面处于弱势,很难获得相关扶持。另外,因为自身盈利模式、财务制度和信用等级等方面的原因很难通过银行的信贷审核,因此很多文化创意企业目前主要的融资手段还是以个人借款和民间借贷为主。

二、江苏省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

(一)政府部门出台多种金融政策,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江苏省政府于2010年出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规划》(苏政发[2010]75),提出将文化产业纳入资金扶持的重点领域、安排专项引导资金、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服务系统和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见下页图3)。

2011年12月发布的《无锡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提出加大专项资金的投入,并引导风险投资进入文化产业,支持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组织探索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其他非抵押类贷款新模式,引导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服务。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实行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探索文化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

2015年7月,苏州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意见》提出,要创新文化金融产品,逐步扩大融资租赁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产业链融资、股权质押贷款等信贷创新产品的规模,探索开展无形资产抵质押贷款业务,拓宽贷款抵质押物的范围。同时明确支持企业上市融资,对进入上市程序的文化创意企业,给予50万元的一次性补助;对以红筹、收购并控股上市公司等间接方式上市的,给予一次性50万元补助;通过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资产支持票据等债券方式直接融资的文创企业,比照上市文化创意企业给予奖励。

(二)金融机构进行服务创新,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融资需要,金融机构不断进行各种服务创新,满足文化创意企业的需要。首先是进行服务流程创新,通过简化审批流程和优化审批评估技术,大大提高了文化创意企业审批的效率,如江南农村商业银行开发了审批信贷工厂系统;其次是推出新的金融服务产品,针对于文化创意企业普遍存在的“轻资产”情况,推出了“无抵押贷款”“应收款贷款”和“税易融”等“非抵押类贷款”,拓宽文化创意企业融资的渠道;再次是调整了风险调控机制,通过更加积极有效的风险调控保证文化创意企业的资金流动,最大限度地推动企业经营发展。

(三)金融支持体系运行有待完善,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尽管政府部门出台金融政策、金融机构不断进行服务创新来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但实际运行效果很不理想,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政府提出了三类融资渠道,即政府直接投资、社会投资和企业融资,但都存在问题。政府直接投资由于其严格的资格审核制度,往往更多流向规模以上的文化产业,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创意产业而言往往难以得到政府直接投资;社会投资则由于创意项目难以量化和考核很难受到风险投资和国外资金的青睐,目前互联网金融中的众筹却慢慢成为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重要渠道;企业上市的融资方式由于证监会条件苛刻所以很难实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很少就证明了这一点,金融机构尽管对服务进行了不断创新,但基于文化创意项目投资巨大、投资期长和高风险性的特点并没有成为银行主流业务,倒是一些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对于开展这块业务比较感兴趣,且通过与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方式相结合而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文化创意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等非物质性要素,因此其盈利受到很多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规模不大,而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稳定性,这使得资金支持成为文化创意企业非常重要的生存支柱,因此不够完善的金融支持运行体系成为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三、江苏省金融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设计有效的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满足金融支持需要

通过前文分析,无法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有效的评价是目前现行金融体制无法提供金融支持的原因。文化创意产业本身的核心竞争力及盈利预期无法被量化评估使得金融机构无法放心地对其进行资金注入。因此设计有效的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将非物质性的要素进行量化,明确投入产出计算方法来确认盈利预期,成为赢得金融机构金融支持,破解文化创意产业融资困境的必经之路。

文化创意产业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在现有一般产业的评级指标体系基础上增加无形资产(即版权、知识产权等)的评价内容,并且结合市场需要分析给出投入产出方程和影响因素,更好地明确产业的盈利预期和相应指标。

(二)构建完备的金融支持保障体系,推进金融支持工作

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金管理手段,构建完备的金融支持保障体系,推进金融支持工作。首先力争政府直接投资能够提高投入产出率,倾向于市场前景好的文化创意项目和企业,更好地发挥支持推进作用;其次要积极利用现有的各种金融工具,包括互联网金融等,要构建大型银行和小型银行相结合的贷款网络,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新型抵押方式;再次则是开放国内外闲散资金和风险投资等资金监管,构建完备的金融支持保障体系。

(三)建立高效的运行监管制约机制,巩固金融支持效果

文化创意产业投资具有投资期长、风险性高的特点,另外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此盈利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各种机构或个人进行投资或资金注入的目的在于保证文化创意项目的成功和相应的收益。因此在投资的基础上还要建立高效的运行监管制约机制,从而巩固金融支持的效果。X

参考文献:

[1]宣烨,李思慧.江苏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2,(5).

[2]江苏省政府.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规划[S].2010.

[3]无锡市政府.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S].2011.

[4]文学舟,谭中明,李昕.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多方协同破解策略研究[J].西南金融,2015,(11).

作者:刘慧娟

上一篇:企业社会责任问题分析论文下一篇:核心力量练习体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