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势教学法音乐教学论文

2022-04-15

摘要:音乐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音乐欣赏课程是养成学生聆听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感知、理解、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重要音乐实践活动。本文阐述了对奥尔夫声势训练的认识,分析了声势训练的教学价值及意义,探讨了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应用思路及应用途径,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声势教学法音乐教学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声势教学法音乐教学论文 篇1:

奥尔夫声势教学法融入音乐课堂初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的独特的教学法。声势教学是奥尔夫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内容。这里的“声势”是以人体为天然乐器,通过拍、打、跺、捻、捶、搓等发出不同力度的声响。这种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真正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关注音乐要素。在声势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力度、音色、音高等音乐要素入手,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从而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听辨和反应能力。

力度是音乐作品呈现的重要手段。人们通过感受力度的变化,体会音乐作品中情感的升华。例如四年级上册《大家来唱》的演唱教学要有三个力度的改变。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力度的强弱变化,演唱第一个完整乐句时,教师让一半学生跟随节奏拍腿,体现“弱”;到第二个完整乐句的演唱时,另外两组学生加入其中,声势瞬间变大,音量和力度又变强了;演唱最后一个完整乐句时,音量和力度都减弱,回到最初状态。这样操作,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更让学生体会到“力度”的概念。

不同的声音来源于不同的音色。课堂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拍击身体各部位时产生的不同音响来感受音乐。在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的教学中,教师用节奏“XX XX | X X |”为歌曲伴奏,用拍手表示八分音节,捻指表示四分音节,并在完整演唱中加入这段声势伴奏。学生不仅对不同的音色有了更直观的体验,其聆听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锻炼。

找准音高是歌曲演唱中十分重要的音乐技能。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体验音高,教师创编了《身体音高歌》,带领学生“爬楼梯”。从脚背到头顶,不同的部位代表不同的音高,学生一边唱“do re mi fa sol la si”,一边体验音高的变化。学生通过“跳跃寻找”的方式来体会音高,不仅快速提高了对不同音高的反应能力,其音准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巧用肢体语言。运用肢体动作能帮助学生强化感官体验,逐渐形成恒拍概念,为节奏感的培养奠定基础;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联觉能力,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提升其音乐理解力。

一是制作节奏卡片。在课堂中加入节奏卡片是培养学生恒拍感的重要途径。课上,教师把常见的“X、XX、X—”三个节奏做成小卡片,随意穿插在节奏条中,形成全新的節奏,学生也可以自己摆放卡片的位置。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单位拍”的概念。二是在教室中行走。学生熟悉简单的节奏后,教师可用“行走”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恒拍感。在执教歌唱课《土风舞》时,教师与学生一起踏着整齐的步伐走进教室,并进行原地踏步,帮助学生建立对四分音符的恒拍感。随后,教师随着音乐开始变化脚步,边走边唱,并在切分节奏处改用连点步,让学生感受变化。这一走步的声势动作轻松解决了“X X X”的节奏难点。学生通过身体律动感受节奏变化,并通过动作流畅地表现出劳动人民获得丰收时的喜悦。三是多种形式的探索。学生可以坐在椅子上,通过自己的身体,或是通过身体与椅子不同部位相互撞击产生的音色,形成多种节奏组合。当学生对声音有了听觉经验并产生探索兴趣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自我尝试。如请学生探索身体上哪些音色如同雨滴声?哪些音色可以变成滂沱大雨?哪些音色可以模仿雷鸣?教师可从单一的身体音色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身体与其他物体接触制造不同的音色,还可以设想某种生活场景,如车站赶车、无聊等候、各种行走的声音等,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作者单位:武汉市光谷第五小学)

责任编辑  孙爱蓉

作者:龚姿毓

声势教学法音乐教学论文 篇2:

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奥尔夫声势教学法的运用

摘要:音乐是初中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而音乐欣赏课程是养成学生聆听习惯的重要途径,是学生感知、理解、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重要音乐实践活动。本文阐述了对奥尔夫声势训练的认识,分析了声势训练的教学价值及意义,探讨了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应用思路及应用途径,旨在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奥尔夫;声势教学法

一、初中阶段音乐欣赏教学

(一)初中阶段音乐教育目标

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学生“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以及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得以“探究、发现、领略音乐的艺术魅力,培养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同时“学习并掌握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拓展文化视野,发展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①

就“学段目标”而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7~9年级学生“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参与的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在学习上形成了自己的初步经验,表达情感的方式较之1~6年段学生有明显变化”,音乐课堂应“通过多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和提高表现音乐的基本技能。扩大音乐欣赏的范围,更有意识地将音乐的人文内涵融人教学中”。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的重要性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要达到上文所说的“课程目标”,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养成学生的聆听习惯是第一位的。亲身的体验与感知音乐,有助于学生从中获得相应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新时代基础音乐教育培养的是听众。不管学生将来是否以音乐为职业,我们都应该重视学生良好聆听习惯的养成。良好的音乐聆听习惯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音乐欣赏课是养成学生聆听习惯的重要途径,是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是学生感知、理解、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重要音乐实践活动。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课占有较大比例,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齐全,内容丰富。基于教材的这种安排,充分发挥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初中学生的音乐素养,达成音乐教育目标,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目前初中音乐欣赏教學存在的问题

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学生音乐实践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结合各种音乐要素的表现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内涵,启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丰富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思维,然而当前很多音乐欣赏教学课堂并未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首先,因长期受到知识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大部分中学的音乐欣赏教学理念较为传统,模式较为单一,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学生的参与感较弱,未能满足当前新课程标准教育改革的要求,未能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实施教学;其次,许多音乐教师仍然把学生对于音乐基础知识方面的认知水平发展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重视音乐知识的传授,而严重忽视了学生情感需求,忽略初中学生对音乐的内心感悟与体会;再者,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个别教师并未真正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缺乏对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探索与关注。

二、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奥尔夫声势教学法

(一)对奥尔夫声势教学法的认识

声势,即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动作,基本内容有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耳、脑、眼、手、脚多位一体。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声势,是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之一。奥尔夫教学法最早在《奥尔夫教学法——过去与未来》一文中被提及,该教学法是联邦德国音乐家卡尔·奥尔夫所创建,是一种将音乐、舞蹈、乐器、动作等多种形式有机融合的新型教学法。

声势活动将人体作为乐器进行演奏,没有复杂、艰难的演奏技巧,学生可以毫无困难地参与,用身体感知节奏、感知音乐,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充分而自由的展示他们内在的音乐潜能。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运用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可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全面感受,发展学生的乐感,提高学生的基本能力,包括创造力、理解力、想象力、记忆力、注意力、分析力、集中力和感受力等,满足学生的主体性、活动性、参与性和实践性等多方面需求。

(二)初中音乐欣赏课中声势教学法的应用思路

第一,创设一个适合欣赏的环境与氛围。音乐欣赏课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为出发点,然而类似“坐着听、唱”的教学模式,极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感。在声势的训练中,教师可以打破沉默寡言的课堂局面,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律动中,专注地聆听,全心地投入,用身体去全面感受音乐。在这种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教师也可以更为直观了解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情况,根据学生的声势表现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做出更为合理的教学评价与反馈。

第二,发掘学生的节奏感。初中学生具有一定的好动性,鼓励学生进行一定的身体动作实践,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训练,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体验。奥尔夫声势教学法从人类最常见的、最普通的节奏开始,通过大量的聆听音乐与不断的“动”起来,把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出来,使他们乐于学习音乐,节奏感逐步提升,亦可为以后进一步的音乐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第三,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在奥尔夫声势教学过程中,既可以运用一定音乐技能、技巧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实践活动,也可以启发学生感受、理解、欣赏音乐,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探索、表达音乐、进行创作,总之,可以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培养。初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加,各方面能力较之小学阶段已有一定程度的提升,然而自信力较小学阶段有所下降,有意愿却不敢在课堂上表现自己。通过声势教学法的运用,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给学生创设更为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处于快乐、愉悦状态,使其参与融入到课堂中,更好的展现自己,身心均衡发展的同时,音乐素养得到全方位提升。

三、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途径

(一)互动课堂的创建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活动。肢体声势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捻指、拍手、拍腿、跺脚等,是人类表达情感,宣泄情绪最原始、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因此,较之专业的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参与声势实践时心理压力较小。

在音乐作品欣赏前,教师需要做好准备工作,营造一个师生互动的融洽氛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调整呼吸,放松身体,跟随教师从最简单的拍手动作开始,一拍一下,不间断地拍打,慢慢地、有规律地做一些节奏上的变化。待学生对拍子的把握能力稳定后,可以做一些音量、速度上的变化。变化的难度应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学生不用担心“学不会”,即可获得不同程度的满足感。通过这些准备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不断地改变节奏、速度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让学生自始至终都处于主动性和创造性之中,可为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节奏感知的发掘

在奥尔夫教学法中,运用肢体声势对学习者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包括自由节奏、均匀节奏和旋律节奏三个方面。

第一,自由节奏。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选取作品中一个合适的乐段让学生选取让自己感到舒服的节奏跟随音乐作简单的身体动作,例如点头、拍手、跺脚等,对于个别节奏感不协调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予以提示。通过自由节奏的尝试,学生对作品产生参与感、亲近感,因而聆听作品的专注程度更高,聆听习惯逐步养成。

第二,均匀节奏。教师可选取同一个乐段,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按照一拍一下、一拍两下或两拍一下进行击拍,可拍手、跺脚或使用打击乐器均匀地敲打。均匀节奏的训练,可以为学生的音乐基本要素等的学习,提供更加活泼、有效的方式。教师以及节奏感更为协调的学生共同引领节奏感不太协调的学生,一起击打节拍或固定节奏型,共同创建一种高度和谐、统一的音響效果,让身处其中的学生切身感悟音乐的美感与秩序感。

第三,旋律节奏。教师可提取乐段的主题部分,让学生根据音乐片段的旋律进行节奏模仿,通过运用简单的身体动作或打击乐器来表现。对音乐主题片段进行旋律节奏模仿,。特别是在多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中,使用旋律节奏模仿,可大大提升学生对主题的记忆与辨识能力,进而提升学生对作品曲式结构等音乐知识的感知与领悟能力。

(三)核心素养的培养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明确表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中强调了审美情趣的培养,重点包括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等。要唤起学生的艺术表现本能,必须让学生亲自参与获得感知、感受、感情的经验,而奥尔夫声势教学法的教学目的与之“不谋而合”。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中充分地想象、充分地释放自我,而不是用固定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作用巨大。在声势教学法中,可以适时融入即兴表演的教学手段。在音乐欣赏课中,教师可选取某一音乐段落,引导学生在音乐的节奏感中获得灵感,融入学生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再运用自己的肢体表达出来,进行音乐创造。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更应注意保护和发展学生奇特的想象力,对学生显露出来的突发奇想和智慧火花及时地进行引导鼓励。

结语

音乐欣赏课程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技能与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唤起学生的音乐本能,激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想象力,更好地热爱音乐、鉴赏音乐和享受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的声势教学法,非常适合我国初中音乐欣赏课堂的实际,它能够拉近师生的距离,使学生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中愉快、轻松地学习,更好地理解音乐,不断地提升音乐认知感,逐步实现音乐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2]《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伍鸣彪. 奥尔夫教学法的中学生音乐核心素养培养[J],当代音乐,2017(19).

[4]张晓燕. 节奏与声势[J],辽宁高职学报,2003(5).

注释:

①《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

作者简介:王李玲(1989-),女,福建龙海,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漳州校区,中学二级,硕士,民族音乐学。

作者:王李玲

声势教学法音乐教学论文 篇3:

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的运用研究

摘要: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提升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提升音乐教学效果。文章以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小学地段音乐课堂的运用为研究对象,对此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教育工作开展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奥尔夫教学法;声势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1音乐游戏,提升学生音乐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中,若想展示声势教学方法的优势,提升学生主动学习意识,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的方式进行音乐课程教学,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音乐教学质量。运用奥尔夫声势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肢体动作与音乐、游戏结合在一起,构建动态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音乐魅力,体会音乐节奏带来的快乐,以此提升教学质量[1]。游戏活动中,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游戏,发现音乐旋律,以此提升音乐教学效果,促使学生音乐感知力形成。

以《幸福拍手歌》为例,为学生播放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跟随音乐摆动身体,一边拍手,一边跟唱,学会这首歌。为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將学生分成三个小组,让学生分别负责不同的音乐旋律,当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手呀,看那大家都一起拍拍手”为一组学生,唱到这段时,一组学生负责拍手。当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你就跺跺脚,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跺跺脚呀,看那大家都一起跺跺脚”,第二组学生负责跺脚,当唱到“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肩,如果感到幸福就快快拍拍肩呀”时,第三组学生则拍拍彼此的肩膀。通过三个小组之间的合作,完成对这一音乐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在彼此的合作下感受到这一音乐旋律的轻松快乐,以此提高学习效果。

2肢体与音乐结合,提升教学质量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肢体动作的利用,将学生的肢体动作与音乐充分结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肢体动作创作出各种声音,辅助学生记忆、理解音乐,以此提升音乐学习效果。该方法在音乐教学中运用,夯实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促使学生创造能力与音乐学习能力提升。小学低年级有很多类型的音乐,欢快的、严肃的、低沉的等等,不同的类型的音乐需要不同身体节奏[2]。课堂上,根据音乐的类型,引导学生做出适合的肢体动作,呈现出对应的肢体声音,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果。

以《小毛驴爬山坡》为例,课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小节奏木棒进行演唱练习,一边跟唱,一边用小木棒敲出与音乐相关的旋律,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课堂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同歌唱,音乐的旋律轻松的呈现出来,让学生提前了解这首歌的音乐节奏,并且根据音乐的旋律敲打手中的小节奏棒,通过肢体与身体的配合,将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以此提升学生学习效果。此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音乐旋律的变化,舞动自身的身体,展示自己对音乐节奏的理解,以此提升音乐学习质量,促使学生更好学习音乐知识。

3利用双手,提升音乐教学有效性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双手感受音乐知识,通过双手的拍打,配合音乐旋律的变化,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知识,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使学生音乐素养形成。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音乐,参与音乐学习,并在实践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3]。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双手的运用,创建独特的音乐课堂,使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感,养成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以《小鼓和大鼓》为例,这首音乐作品的旋律非常简单,主要由几句话组成“擂起了大鼓咚咚,敲起小鼓嗵嗵嗵。擂起了大鼓,敲起小鼓咚咚嗵嗵嗵! 擂起了大鼓咚咚,敲起小鼓嗵嗵嗵擂起了大鼓敲起小鼓咚咚嗵嗵嗵!”。课堂上,当唱到“擂起了大鼓咚咚”时,则全体同学用手掌怕打课桌两下;唱到“敲起小鼓嗵嗵嗵”时,班级女生则用双手拍打课桌三下,唱到其他内容时,则双手跟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轻轻拍打。通过学生双手的运用,使音乐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有趣,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习音乐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通过声势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充分活跃在课堂上,并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身音乐素养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养形打下基础。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声势教学方法的运用,提升学生音乐学习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快乐。该教学方法的运用,使学生充分活跃在课堂上,并在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身音乐素养与能力,为学生艺术素养形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林倩娴. 奥尔夫“声势”教学法在小学低段音乐课堂的运用实践[J].北方音乐,2020(12):208-209.

[2]陈潇. 巧用奥尔夫教学法,构建高效小学音乐课堂[J].北方音乐,2020(06):192+198.

[3]袁玉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实践运用[J].名师在线,2019(10):88-89.

作者简介:施赟(1987.10-),女,江西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学。

作者:施赟

上一篇:计算机图形视觉传达论文下一篇:职称社会化评价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