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儿童文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步较晚,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重重阻碍,但在中国儿童作家与其他文学作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如今,中国的当代儿童文学已经越来越成熟,形成了两种作品类别,共同促进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在此,本文将从两种不同类别的儿童文学作品入手,探究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特征。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多元文化儿童文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多元文化儿童文学论文 篇1:

关于20世纪末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文化反思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创作在多元文化语境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少年“成长小说”、动物小说、幻想小说、新潮童话异军突起,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儿童素质的发展。但同时,由于一些儿童文学作家艺术表现手法的单一化、成人化,导致了对儿童素质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20世纪末 ;儿童文学创作; 多元文化; 儿童素质 ; 创新

 

作者:王 泉 张永健

多元文化儿童文学论文 篇2: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特征探究

摘要 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步较晚,且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重重阻碍,但在中国儿童作家与其他文学作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如今,中国的当代儿童文学已经越来越成熟,形成了两种作品类别,共同促进着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在此,本文将从两种不同类别的儿童文学作品入手,探究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特征。

关键词:中国 当代儿童文学作品 文化内涵特征

中国儿童文学在20世纪迎来了新的发展局面,为顺应多元文化的发展环境,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从中华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西方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中汲取营养,构建了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当代儿童文学,实现了儿童文学的多样化发展。著名作家茅盾对儿童文学作了阐释:儿童文学必须展现儿童的天性,才有利于促进儿童本性美质的成长。而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也一直树立这样的创作理念,希望广大儿童能够从儿童文学作品中获得快乐与启发。因此,现今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已经越来越成熟,尽管划分了两种不同的发展类别,但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共同促进着儿童文学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使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在世界领域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一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分类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后,形成了两种类别:一种是高雅、深层次的儿童文学代表,主要探讨儿童的天性,以诗意、高雅的文字为儿童描绘一个阳光、欢乐的童年世界,借助优美、诗意的文字来培养儿童的思维美与人性美。其中,曹文轩是这类儿童文学的典型代表作家;另一种是草根文化、大众化的儿童文学代表,主要通过幽默、通俗的语言来讲述一个个充满趣味性的故事,通过故事的方式来让儿童获得启迪与感怀,以触摸儿童的精神世界,从而实现对儿童的关怀,其代表作家有伍美珍、周志勇等。虽然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有这两种不同的分类,但都必须突出作品的趣味性、文学性才能赢得家长与儿童的认可与接受。由此可见,儿童文学作品只有具备了文学性、趣味性、艺术性、审美性才会对儿童产生吸引力,从而实现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社会意义与文学意义。

由于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需要从多角度来关注儿童的真实生活状态,深入儿童的精神世界,进而探寻儿童的生命本质,对儿童进行心灵关怀。通过深刻思考儿童的生活现状来提炼有利于儿童成长的元素,如生活感悟、人生意义、人性品质等,而这些正是当代儿童文学必须具备的文化内涵。当代儿童文学作品必须体现教育性与文化性,可以说儿童文学是比任何一种文学都要严谨慎行的文学门类,因此儿童文学作家在创作时重点应把握儿童的个性及需求,仔细思考、揣摩与斟酌,而不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随意敷衍。如此,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应当与时俱进,依据儿童的身心发展需求来进行创作,从而令当代儿童文学作品体现出真正的文化内涵与教育价值。

二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特征

1 以诗意的文字与唯美的景物来唤起儿童的思维美

文学是一种艺术表现,因此具备审美性是其最本质的特点。曹文轩作为精英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表现出来的主要特征是“美”。曹文轩是希望以诗意的文字、唯美的景物来唤起儿童的思维美,培养儿童的审美意识,让儿童在寻常的生活环境中善于发现美的存在,从发现美的过程中感悟生活的美好。对此,曹文轩还曾经表明过这样的观点,他说美是最有力量的存在,甚至超越了思想的力量,随着时间的变迁寓意深刻的思想就会失去原先的力量,沦为常识,但美可以永恒存在,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黯然无光。因此,曹文轩将这种美学观融入到儿童文学创作中,致力于体现作品的审美价值,通过描绘美轮美奂的风光、场景来为儿童营造一个优美、和谐的童话世界。

乡村及乡村的风土人情是曹文轩主要的创作对象与源泉,田园风光、朴实人情、古老乡俗等都是曹文轩儿童文学作品中美的表现与象征。而美在曹文轩的作品中也是无处不在,不仅具有优美的景色,而且还具有彰显人性美的孩子,甚至就连普通的动物在曹文轩的笔下也具备了美的特征。在创作儿童文学作品时,曹文轩利用干净与诗意的文字赋予了这些风景、人与物各种不同的美学内涵,干净雅致的文字非常符合儿童的纯洁世界,儿童在欣赏这些富有诗意的语言时能够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熏陶,这对培养儿童的思维美具有极大的帮助。曹文轩为儿童刻画了一幅幅优美的风景图,传递着一种美好的意境,儿童透过这些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感与和谐,而这些也能够很好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

曹文轩在生活中常常关注自然万物,其中太阳、月亮、流水、光与影是他最喜欢描绘的对象,他用干净、雅致的文字来描写蔚蓝的天空、闪闪发亮的芦花、淅淅沥沥的流水声等,为儿童刻画出纯美的景色,使儿童欣赏到他们所未曾发现的自然美景。在《青铜葵花》中,曹文轩对于乡村风光的描写就充满了意境,如小船在散满金色阳光的长长流水中悠然漂泊着;又如,长久阴雨过后出现的阳光,就像清澈的流水从天空倾泻而下。如此生动、形象、别样的描写在曹文轩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虽然曹文轩也是使用一些在童话中常出现的景物意象,如阳光、田野、清风等,但曹文轩用他那诗意、干净的文字筑造成优美的语言,传递着美的意象,赋予了这些自然万物鲜活的生命力,一切的苦难与哀伤都会被化解,儿童的思维美在这里被唤起。

2 以趣味性与励志性的作品来树立儿童的精神美

周志勇是另一种大众化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儿童文学作品幽默欢快、构思巧妙,最主要的是其讲述的故事贴近儿童的校园、家庭生活,关注儿童的身心成长,利用幽默有趣的故事来激励儿童,因此深受广大儿童的欢迎。趣味性与励志性是周志勇儿童文学作品的特征,周志勇正是通过这样的作品来树立儿童的精神美,使儿童能够从故事中感悟生活的本质,从而获得启迪与感怀,以实现其儿童文学创作的宗旨。周志勇在进行儿童文学作品创作时对自己有这样两个标准:一个是故事构思要奇巧,在情节设置与人物塑造上要巧妙,突显出故事的趣味性,通过艺术夸张的手法将儿童的生活状态进行再创造,从而吸引儿童的阅读兴趣,满足儿童的阅读心理;另一个是语言要轻松幽默、通俗易懂,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周志勇借鉴了小品、相声等的创作经验,从而使其创作的儿童文学作品微言大意,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还折射出富有深意的内涵。

儿童文学作家周志勇创作的绝妙之处就在于此,他巧妙地通过讲述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向儿童传递平等、健康、独立、自信等的正确思想意识,让儿童既从阅读中收获了快乐,又从故事中受到了启发与感悟。这样的作品摒弃了以往儿童文学作品中鲜明的说教性质,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会令儿童产生厌倦心理,相反的,在儿童与作者之间构建了一条良好的沟通桥梁,实现了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意义。儿童的校园、家庭生活是周志勇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广泛取材之道,因此他作品中所塑造的人物也极其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故事中的主人公也是和儿童们一样的普通孩子,周志勇通过敏锐的观察来收集日常生活中看似细微、琐碎的小事,然后经过巧妙的构思、夸张幽默的手法将这些小事融为一个整体,同时还将自身对儿童学习、生活、成长的见解与思考融入其中,最终以一个一个意趣兼备的故事展现在儿童面前。儿童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既感到故事的真切性,又能从故事中进行自我反思,最终获得思想与精神上的升华,从而达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

此外,周志勇在创作中注重儿童文学作品的励志性。如在《花花木兰》这部作品中,周志勇就充分体现了故事的趣味性与励志性,通过讲述魔幻历险的故事来教育儿童。在故事中周志勇以幽默的语言将儿童带到了一个奇幻的世界,使儿童读者幻想自己就是故事其中的一员,他们必须改掉粗心、懒惰、骄傲的坏毛病,通过自己的勇敢、勤劳、独立来战胜困难。周志勇正是通过富有趣味性、励志性的故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儿童的精神与思想,使儿童从中获得体验与思考,并树立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意识。

3 以典型的故事与个性的人物来培养儿童的心灵美

伍美珍也是一个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大众化儿童文学作家,她通过感性的文字来触摸儿童的心灵,探寻儿童的内心世界,给儿童以真挚、亲切的关怀。伍美珍就像是儿童们的一个知心姐姐,能够深入儿童的内心感悟他们的快乐与烦恼,然后通过她细腻的情感、感性的文字来抚慰每一个受过伤害的儿童,她的系列儿童文学作品《阳光姐姐小书房》就是一部典型的代表作,以独特创作风格获得了儿童们的喜爱。

与其他儿童文学作家一样,伍美珍也是以儿童的校园生活为创作题材,只是她关注的儿童群体更为广泛,尤其是那些特殊的儿童,这些儿童或是失去父爱、母爱,或是心灵不够健全,伍美珍通过关注这些儿童来揭示当代儿童的真实生活状况,故事朴素、典型,人物个性形象鲜明,通过其讲述的故事我们能够了解儿童的成长历程,对这些特殊的儿童倾入更多的关爱与尊重。《单翼天使不孤单》是“阳光姐姐小书房”系列中的一个经典故事,现在人们常用“单翼天使”来称呼那些失去父爱或母爱的孩子,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单翼天使”张小伟的成长与疗伤历程。张小伟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表面上他和其他儿童一样过着欢快的校园生活,但实质上张小伟的内心充满了哀伤与孤独,因为他是一个“单翼天使”,他的内心比任何一个儿童都要脆弱,缺乏温暖与关爱。老师与同学在得知了这一事情后,并没有刻意表现出对张小伟的关怀,而是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来体现他们对其的鼓励与爱心。伍美珍通过这个故事来巧妙地传递她的创作思想,即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来说,我们应当更加宽容与尊重他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温暖、引导与鼓励,用爱来编织另一半翅膀使这些“单翼天使”能够展翅翱翔。

作家伍美珍在进行儿童文学作品创作时注重细节与构思,以典型的故事与个性的人物来培养儿童的心灵美。在《阳光姐姐小书房》这部系列作品中,伍美珍的构思严谨、故事结构井然有序、情节环环相扣。此外,伍美珍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在其故事开篇之前会划分出一个“故事引子”,这是由小读者的来信与作家的回答构成的,伍美珍采用这样的方式来引出故事的叙述,提及故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起到吸引儿童的效果,而且能够引起儿童对此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有利于表达对儿童的心灵关怀。同时,这也是伍美珍注重细节的一个体现,而之后的细节则表现在故事的构造与人物的塑造上。伍美珍认为细节对儿童文学创作尤为重要,故事的韵味与趣味需要通过细节来凝聚,人物的个性与品格需要通过细节呈现,儿童的心灵与精神世界是深邃的,且与众不同的,因此需要作家细心观察、深入思考才能贴近儿童。

三 结语

现如今,中国对儿童教育越来越关注与重视,儿童文学作为一种主要的文化传播媒介肩负着重大的使命,需要具备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出儿童文学作品的可读性、教育性、文化性等,以此来促进儿童思想、精神、心灵的健康与良好发展。由于儿童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世界看似简单却往往令我们成人出乎意料,因此需要立足儿童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时代新思想、新需求来进行创作,从而促进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向更高层次递进。

注:本文系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的结题论文,课题号:201203123。

参考文献:

[1] 谭旭东:《儿童文学与多元文化笔谈——儿童文学:从文化的建构物到文化的承载物》,《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2] 马芳芳:《儿童·民族·自然——佟希仁儿童文学创作的民族生态文化解读》,《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3] 王泉:《中国儿童文学的文化坐标——以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儿童文学创作为例》,《学术探索》,2010年第3期。

[4] 胡丽娜:《媒介时代儿童文学研究的突围与拓进——兼谈儿童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当代文坛》,2008年第2期。

[5] 王亚玲:《韩静慧儿童文学的文化内涵》,《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作者简介:张玲,女,1980—,河北保定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张玲

多元文化儿童文学论文 篇3:

《儿童小说中的语言与意识形态》:填补儿童文学理论的空白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最近推出一套“当代西方儿童文学新论译丛”,可谓儿童文学理论界的一大盛事。该译丛最大的特色在于选材新而博、译者专而精。首辑6种均系十余年来世界儿童文学前沿代表著作。著作者运用多种人文学科视角,对儿童文学的不同领域进行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述。译丛对译者的要求也很严格,必须是精通外语又谙熟儿童文学的专业人才(博士或教授)。译丛装帧设计朴素、雅致又厚实。译丛自中外双方商洽到出版,整整花了七年。慢工出精品。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该译丛都无愧为当今中国儿童文学领域不可多得的精品丛书。

译丛中的《儿童小说中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由外方主编斯蒂芬森教授所作。斯蒂芬森现任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刊《国际儿童文学研究》主编,2007年荣获国际儿童文学理论的最高奖“国际格林奖”。该书是斯蒂芬森潜心研究儿童叙事作品的代表作,主要探讨儿童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系,填充了儿童文学理论的一项空白。作为译者之一,我感到无上荣幸,在翻译此书的日日夜夜,苦乐相伴无比充实。此书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作者既能左右逢源畅游世界儿童文学名著之林,又能驾轻就熟运用当今最有价值的一些理论进行鞭辟入里的解剖,新见叠现,流彩溢智。

纵观全书,我觉得该书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博大精深。据不完全统计,被该书引用来分析的儿童文学作品多达150部,而且几乎都是当今世界上最经典的作品,其中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比如勒奎因的《地海的巫师》、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桑达克的《野兽家园》等等。不仅如此,作者还能对这些作品运用当代经典学术思想,比如格莱斯语言学、伊瑟尔接受美学、巴赫金的狂欢理论等,对各种儿童叙事作品中的意识形态、读者的主体地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把儿童文学中的意识形态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道义使命。众所周知,儿童小说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儿童小说意识形态研究意义尤其重大,因为它其实是一项塑造未来世界主人思想观念的事业。儿童是民族的未来,所以儿童文学作家总是从自己的国家出发,将其所认可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念融入甚至有时是灌输到叙事当中。儿童也是世界的未来,所以我们也必须站在世界的立场,将人类文明的精神通过作品传输给儿童。儿童文学的阅读理应是一种批判式的阅读,旨在吸纳文化精华摒弃传统糟粕,同时培养读者的自由独立民主的主体性。

长期以来,儿童文学理论过分强调真实性,鼓励儿童认同作品主要角色的阅读模式,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可以说,此书就是作者对此阅读模式的一种批判回应。作者着重探索意识形态是如何借助语言传达和发挥作用的,揭示出儿童小说内涵的丰富意味,更有甚者,作者始终关注的一个道义使命是:让儿童的主体性健康自然地建立起来,而非一味地被控制。

开放空间。正如该书希望儿童读物应该具有多元文化空间,以便培养儿童的性格使其和谐成长。该书也为专业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对话空间。每一章的结尾在总结整章要点之后,作者又提出了一些“更进一步”的想法和“延伸阅读”的篇目。毫无疑问,作者意在与读者进行对话并期望读者回应。这就使得此书拥有了其他理论书籍所没有的开放性,从中透露出作者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

最后想提一点遗憾,即书中的作品解读几乎没有涉及中国的儿童文学。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该书的一个弱点。虽然感到非常失望,但我们自己也应该深刻反省,苦练内功,积极扶植儿童文学的研究和创作,不断加强与世界儿童文学界的交流与合作。值得庆幸的是,该译丛的诞生无疑给了我们一扇眺望的窗口,使我们能够面向世界,从容地走向辉煌的未来。

作者:张公善

上一篇:高中数学教学研讨论文下一篇:仪器仪表煤矿安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