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2022-04-26

摘要:作为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北京语言大学,每年都会有10000多名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与留学生同校学习的还有6000多名中国学生,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学生学习生活在这个“小联合国”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多元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多元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篇1:

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能力的培养

摘 要:随着世界文化多元格局的逐渐建立,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具备跨文化意识,拥有跨文化能力,才能保证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目标。

关键词:多元文化;跨文化意识;对外汉语教师

在世界范围内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多元格局逐渐建立起来。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直接影响。以多元文化的立场诠释对外汉语教学,以多元文化的视野打量对外汉语教师,已经成为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对外汉语教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其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来自不同文化区域的学生同时置身于非母语文化的中国文化环境中,汉语教师作为教授中国文化的主体,其言谈举止和思维方式都体现了中国文化特色。但对外汉语的授课对象是来自异文化的群体,这样在教学中有时就会下意识地选择文化依附来适应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学对象,由此就会产生文化依附矛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实际上是设计者、引导者、解惑答疑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起主导作用。为了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对外汉语教师在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文化观、强化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思考的基础上,还要兼具对异文化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引入异文化,主动抵制对异文化的偏见与歧视。在实际教学中,从语言、文化、交际因素等多个方面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核心的价值观、人生哲学、品格智慧、人文伦理、民族风情等中国文化的内涵。

教师应该明确认识到对外汉语教师的双重身份——教授汉语以及跨文化交际者。在全球多元文化背景下,既保有对自身优良文化的亲切体验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又能宽容地对他文化的精华部分持有尊重和欣赏的态度;既立足于本土,又放眼于世界,这样才能形成“和而不同”的文化关系。如何培养在与全球各种文化彼此交往与互动中发展适应多元文化的教师即跨文化教师,是对外汉语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

首先,对外汉语教师要将多元共生、平等对话、和而不同的理念融入跨文化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教学实践中,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教育要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来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强弱和跨文化知识的多寡,从根本上直接影响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习得、接受、认同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中国文化依附程度的深浅。语言能力、跨文化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际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构成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全球文化多元发展和共存的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应观察和研究多样性的文化,才能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效地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其次,对外汉语教师要坚持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文化观,在跨文化交际中通过与异文化的比较,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自身的特点,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与魅力,进而获得对中国文化价值合理性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自觉地传播中国文化。在具备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对外汉语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才能自觉地增强文化敏感性,发现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差异,并能根据这种差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形成文化适应性教学,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结合Baker的三阶段模式,即学习、发展和参与,笔者认为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在掌握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在跨文化交际中形成多元文化的教学观点,通过教学实践培养留学生同时获得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

在对外汉语教学的现实中,值得注意的还有对外汉语教师要避免本民族文化优越论的倾向。我们提倡树立文化自信,但决不能凭借教师的权威而使自己表现出文化沙文主义的倾向,这样会使处于被动接受的留学生产生文化上的冷漠、不合作行为,甚至排斥感。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只有努力提高对外汉语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增强跨文化能力,自觉地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做到相互包容和彼此适应,才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的程度,提高留学生学习汉语的动机,发展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从而保证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最终真正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本质目标。

参考文献:

[1]费孝通.关于“文化自觉”的一些自白[J].学术研究,2003(7).

[2]刘晶晶.试论对外汉语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3).

[3]耿淑梅.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J].中国大学教学,2009(7).

[4]孟凡丽,于海波.国外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培养的探索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2).

[5]韩文淑.文化自觉与文化尊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JG15DB334)。

作者简介:陈丽(1982- ),女,硕士,沈阳建筑大学国际学院讲师。

作者:陈丽

多元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篇2:

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作为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北京语言大学,每年都会有10000多名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与留学生同校学习的还有6000多名中国学生,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学生学习生活在这个“小联合国”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本文从文化多样性和跨文化教师的内涵出发,提出对外汉语教师应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教学意识,并对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多元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意识;角色定位;培养模式

由于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文化思潮不断泛起,这些都会对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多元文化的社会环境对学校教育有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学校环境的各个方面,使学校自身也成为一种多元的环境。如何在与各种文化要素的广泛联系中发展适应多元文化的文化教师,是学校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一文中指出,跨文化是“关于不同文化的知识和理解,以及在一国内部各种文化成分之间和世界各国不同文化之间建立积极的交流与相互充实的关系”。据此,跨文化教师可以理解为具有不同文化间的知识和理解,并拥有能在不同文化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充实关系的能力。在国外,跨文化教师也被理解为多元文化教师。

一、“小联合国”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师应具有跨文化意识

为何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跨文化意识?

作为在国内从事对外汉语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为雄厚的北京语言大学,每年都会有10000多名来自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在这里学习生活,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与留学生同校学习的还有6000多名中国学生,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学生学习生活在这个“小联合国”里,多元文化相互激荡。如何以开放的心态和兼容并蓄的精神,在传播中华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实现外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和谐共存,是我们对外汉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从传播中华语言文化知识的角度来说,对外汉语教师是留学生习得汉语的主要引导者,是沟通学生个体文化和中华文化的桥梁,其跨文化知识积累和意识的强弱将从根本上直接影响学生的文化素质及其最终的文化习得及运用。在教育过程中,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师向学生传递汉语文化,可以说,他们是这种文化的所有者。他们传递的内容和方式必然具有极强的选择性(或是全面客观的或是片面偏激的)。另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师不是“文化白板”,他们在文化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理解,甚至可能是偏见。在教学过程中,这种理解会不可避免地渗透进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文化意识。我们的教学对象并不只是语言本身,不是培养学生的“纯语言能力”。语言所蕴涵的社会文化因素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语言文化中隐含的价值观问题。语言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是同时获得的,我们应引导学生正确地掌握中国的语言文化,提高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对文化价值观的敏感性,自觉区分文化价值观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吸取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之长。

同时,众所周知,世界各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也有着力图保存传承自己民族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价值准则的强烈愿望。正因为如此,对外汉语教学在担负着传递中华民族文化成果重任的同时,也要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我们的教师:是否应忽视文化差异(就如同色盲般的行动),而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还是去适应和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并在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中加以关注?英国学者林奇指出:依我所见,身处多元文化背景中,具有教育机会均等之信念的教师,需在此两难情境中,寻求一个创造性的对话。他恳切地提醒教师,忽视差异,集中注意力于共同处,则所有的人都会很好,当然这样可以增进团结,但这并不意味我们排除或压抑对合法性差异的了解、警觉。教师要做到的就是对学生和文化的多样性有所警觉,并在课程与教学中,以积极的态度纳入他们的文化从事一种创造性的对话,且主动抵抗文化的偏见与歧视。由此看来,对外汉语教师,面对学生带到学校来的不同文化,需具备跨文化教育的态度和专业能力,在课程与教学活动中能采取适当的策略,回应文化差异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教师在面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时,具备不同文化的相关知识,能够对不同文化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尊重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及其独特的学习模式,对自身及教材中所隐含的文化偏见有所认识,熟知多元文化的教学策略,以便在传授中华语言和文化知识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增加文化认同。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具有跨文化意识的对外汉语教师

1 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

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是“传道、授业、解惑”,处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师除了要具备这方面的基本素质之外,其角色定位与传统的教师角色有着不尽相同之处。

(1)多元文化的理解者。教师与学生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造成师生相互适应的障碍以及人际互动关系上的误解,也是弱势群体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能够理解和认可多元文化,树立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视野。

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呢?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教师具有多元文化的运作能力。为了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教师宜摒弃狭隘的民族文化本位主义,树立一种多元文化的视野。

教师在教学中须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学习,着重学生所思、所感、所知的存在经验,使其知识能真正纳入有意义的活动历程中,并透过师生互动的理解、沟通和诠释逐渐建构自己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

(2)所有学生的关怀者。关怀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是人与人相互交往时的一种行为模式。对外汉语教师有责任去关怀来自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的所有学生。他们应致力于创设一个体现公平的汉语教育环境,将学生的学业、情感及社会需要置于教学的中心。跨文化时代的对外汉语教师应该有一种信念:每一个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需要,要培养所有文化背景的学生的高成就动机。

(3)本土知识的专家和传授者。世界的多元化发展在使得知识形态的多样性特征日益明显的同时,也使得本土知识的价值逐渐被重视。本土知识是本土人民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所自主生产、传递的知识体系,与本土人民的生存和发展环境及其历史密不可分。

从事汉语文化传播的对外汉语教师正是汉语本土知识的专家和传授者。对外汉语教师要比其他人更敏锐地认识到本土知识的存在和本土认识方式的价值,通过汉语传播使更多的外国人以汉语为媒介来接触中国,增加对中国历史、文化、国情和政策的了解,对外积极塑造

国家和民族的形象,扩大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

(4)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在多元文化的教育环境中,关怀及文化共享的程度能够产生更高层次的成就。教师要在传授汉语言和文化时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进而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

首先,教师要建立与学生的信任关系。师生间的人际关系是影响学生成绩的主要原因之一。文化间的差异和教师的偏见易造成相互间的误解和隔阂,一旦这种疏离的关系形成,将对弱势群体学生的自我观念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感到孤立与挫折。当师生彼此信任时,他们之间才能够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应以一种倾听的心态来了解学生,课堂上通过训练引导学生讲述个人故事,课下通过电话、email、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建立信任关系。学生体验到教师的信任,才会受到激发,使他们对学习汉语充满信心。这种强烈的信任关系能够支持学生发展健康的文化身份和较高的自我学业观念。

其次,要营造一种积极的家庭式的氛围。教师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不断寻找相关信息,将其自然地整合进教学氛围和课程中。教师只有是一个多元文化者,他才能了解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理解学生的非言语行为和文化价值观。教师只有从多种视角来理解文化,他才能提供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学策略、动机模式和内容。因此教师要在学校里建立一种较强的家庭氛围,使学生用同一种目的语——即汉语来交流学习,从而减少由于文化断层所造成的学生适应困难。

(5)行动研究者。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教师将研究者提出的方案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上的转变先于教学策略的变更。二是教师针对某些实际问题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我监控、评价,教师最初对问题的理解可以在评价的过程中得到修正和改进。对外汉语教师的特点更强调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后一种方式,即行动研究。

多元文化背景下,每个教师所处的具体情境及与学生的文化差异是不一样的,由于文化差异易造成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之间的问题,易导致教育处境不利的学生学业失败。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在教学中研究、尽力改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教师在行动研究过程中,集研究、自我反省、实践等角色于一身,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行动研究过程,目的在于发展新的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或改善课程的设置。作为行动研究者,对外汉语教师应“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利用教学实践为自己的研究提供具体的观察情境。

2 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多元文化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定位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目前国内许多学者所做的研究都表明,教师对文化多元性是认同的,态度是积极的,他们较好地意识到了跨文化知识及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并渴望在此方面得到相应的培训。

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多元文化社会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教师的多元文化知识和能力培养的课程进入许多国家教师教育学习计划中。目前,英美等国的教师教育主要采用单独学程模式、整合模式、三阶段模式来培训多元文化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能力。

结合北语对外汉语教学的实际,我们认为三阶段模式对于对外汉语师资的培养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三阶段模式是贝克(Bakler)在总结有关多元文化背景下师资培训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三阶段即:学习、发展和参与。第一阶段是学习。主要是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是发展,即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形成多元文化的教学观点,能从不同族群的视角看待事物,由心理学等学科达成这一目标。第三阶段是参与,即实践阶段,通过教学实习等手段使学生形成符合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要求的教学技巧、策略。这种模式与北语现行的课程设计是一致的,运用起来较为容易。只需要对课程内容重新加以组织,除了汉语本体知识和第二语言教学相关方面的知识以外,将与多元文化相关的材料、经验进行整合,就可以做到。

作者:耿淑梅

多元文化对外汉语教学论文 篇3:

一带一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方向

【摘要】语言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是实现文化交流的桥梁,对外汉语教学走出国门,能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进而促进各国家文化的交流。而在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下,对外汉语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凸显,如何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新方向的探索,亟待解决。本文首先阐述了一带一路下对外汉语教学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其次分析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以及在此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最后探究了一带一路下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一带一路 对外汉语教学 新方向

一带一路这一合作理念的诞生与发展,旨在以和平发展为号召,通过多变与双边合作关系,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进而共同打造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以及文化包容,进而共筑利益、命运以及责任共同体。在此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在国际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外汉语教学需要探索出一条适合一带一路理念下的新出路,进而才能够实现自身作用的充分发挥。基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下对外汉语教学的新方向展开了研究。

一、一带一路下对外汉语教学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一)语言是实现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之一

语言是人类社会实现交流的重要途径,没有语言的存在,人类社会便无法实现知识的传播与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而文化与语言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使二者互相依存,通过语言知识能够将特点环境背景下的社会思想面貌展现出来。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明史,这是民族文化的结晶与灵魂所在,其所展现出的是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所展现的是民族的精神风格风貌,进而以文化的交流来彰显民族的魅力。一带一路理念下,我党主张走出去,进而实现文化的包容,通过汉语言这一载体能够将中国文化弘扬光大。

(二)对外汉语教育是实现文化传播的桥梁

当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世界之林中的地位使自身文化的影响力加深,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与发展,文化的融合也使得汉语成为世界知识分子人群所追逐的对象。而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一门教育事业,同时也是实现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进而实现中华文明的传播。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恰是迎合了当前文化传播与融合的趋势,同时,面对一带一路下的发展需求,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能够为文化中国的建设以及世界文化的建设作出突出的贡献,在加强与周边国家文化融合的同时,也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走向了世界。

二、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以及所面临的新挑战

(一)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现状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已成为民族精神的外显,所彰显的不仅仅是文化,同时也是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灵魂。这因为汉语本身所具有的深厚魅力,加上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汉语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已成为近年来的文化融合下的主流。在“汉语热”潮流下,汉语已成为世界的一大强势语言,目前世界学习汉语的人数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1亿,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近2500多所大学开设了汉语课程,同时汉语课程已经走进了世界各地的小学,到2011年为止,我国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在世界开办了近300多所孔子学院。东南亚文化圈依旧是汉语言学习的主要对象,而欧美等国家也逐渐提高了对汉语言的重视与学习,在韩国与日本汉语教学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而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等同样将汉语纳入到了自身的教育体系之中,除此之外,非洲国家近年来同样注重汉语言教学。而在一带一路的理念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应该重新思考与定位自身的发展方向。

(二)一带一路下对外汉语教学所面临的新挑战

1.教材与教学方法缺乏普遍的适用性

中国作为传播汉语的起源地,需要实现对自身大本营的进一步巩固,进而才能实现汉语言更好的传播。但是,当前汉语言教材从编写上尚未具备广泛的适用性,致使汉语言教材下的相应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难进军海外的教育市场中,在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中反响并不理想。主要所呈现出的问题是:首先,教材的内容缺乏实际针对性。由于每个国家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会受到自身文化环境以及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方法与学习目标等方面表现出了不同的需求。而统一性的教材内容无法实现对汉语教学的有效指导。其次,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轨。这一问题的存在是基于我国传统教育体制的束缚,导致教材内容的理论知识大于实践内容,且教材的内容过于死板,缺乏创新。

2.师资力量过弱

当前随着汉语热潮流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与发展,我国真正满足对外汉语师资要求的合格教师过少,无法满足对外汉语教育的实际需求。面对众多汉语学习者,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师师资力量明显偏弱,这样庞大的缺口是当前制约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3.对外汉语教研事业发展后劲不足

在实施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会汉语言的知识,同时要通过对汉语言的学习传达中国文化所包含的信息,才能够发挥出文化的影响力与作用。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研事业做后盾,但是当前我国的对外汉语教研事业后劲不足,尚未实现文化内容的深层次挖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新方向

(一)实现教材质量提升与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要实现教材质量的提升。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材在实现内容编写过程中要注重内容的简约性,也就是要以简单易懂、趣味性极强的语言来实现内容的编写,同时要求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魅力融入于教材内容中,通过汉字生动的形象特征以及汉语的优美发音来实现汉语美的传递。此外,还要求要针对不同国家的教学环境背景来实现针对性的内容编写,进而实现教材的适用性,并要实现对教材调研与出版的优化,提升我国汉语教材在国际教育市场的竞争力。其次,要强化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实现“因材施教”。不同国家的学生有着自身的学习特点,因此,这就要求要针对不同国家、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来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并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连接,真正的实现语言文化属性的传播。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实现对外汉语更好传播的必要条件,基于当前我国对外汉语师资水平无法满足教育实际需求的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在明确中外文化差异性的基础上,要在“一带一路”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多元文化,更深地理解亚欧大陆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进而在端正自身思想态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师自身和教学的内涵建设,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念、拓宽专业视野,认识到对外汉语教育在实现文化传播与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才能真正的将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做大、做强,以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三)以教学资源的强力整合来实现对外汉语教学新途径的开辟

中国作为倡导和平的国家,其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需要世界的共同协助,这样才能够促使中国经济更好的融入到世界经济的浪潮中,“一带一路”的理念正是表明了中国经济文化正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融入新的世界合作关系。自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至今,其作为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标志,如果能够通过事业单位、文化企业集团等相应教育资源的整合来促使中国文化更好的传播到世界,将在服务于国家和平发展战略的基础上,将对外汉语教学更好的推向世界,以中国文化的魅力来征服世界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一带一路”政策经济背景下,对外汉语教学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而要想抓住发展对外汉语教育的机遇、实现文化的传播作用,并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就需要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优质教材的编写,并在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实现对外汉语教育资源的强力整合,以确保对外汉语教育能够更好的服务于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李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M].北京:教育出版社,2010.

[2]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1.

[3]汤普逊.中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4]杨雪冬.好人政治与好人社会[J].决策,2012,12(06):45-46.

[5]张莹.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模式比较和策略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3(09):45-47.

作者:陈思琦

上一篇: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管理论文下一篇:问题学生多元智能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