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2022-04-27

90后?他们已经令人瞩目了吗?网络文学的粉丝们兴许会满腹狐疑。的确,在网络文学界,如果说70后、80后正是如日中天,那么90后则还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仍在缓缓升起。然而,当我们细细搜寻网络文学中那些被前辈的光芒暂时遮挡的90后时,便会发现,他们的潜力,他们所展现的精神面貌,似乎在昭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我们的。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篇1:

网络文学发展嬗变

摘要: 网络文学从1998年正式进入人们视野后,因其自由交互的独特性、媒介和内容的创新、艺术审美娱乐化等而迅速发展,文学原创网站经营如火如荼,文学创作类型化,逐渐为主流文学所接受,产业化趋势明显。这种以新媒体为媒介的文学类型正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社会生活。

关键词: 网络文学发展历程兴盛成因

从2010年夏天到近日,一场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的热潮席卷各大电视台,从《美人心计》、《步步惊心》、《泡沫之夏》到《宫》的热播,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效应和各方争议。不管人们对其抱着怎样的看法,都昭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网络文学裹挟着狂飙的时代潮流向我们席卷而来。“我轻轻地舞着,在拥挤的人群之中,你投射过来异样的眼神。诧异也好,欣赏也罢,并不曾使我的舞步凌乱。因为令我飞扬的,不是你注视的目光,而是我年轻的心”。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网络文学使用率为42.6%,用户规模达1.95亿,较2009年底增长19.9%,是互联网娱乐类应用中用户渗透率唯一增长的应用。盛大文学公布的《2010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显示:“有想象力和智慧性”成为网民喜欢网络文学的最大理由;有超过70%的用户认为“网络文学将造就J.K.罗琳式的伟大作家”。

一、网络文学的界定

信息化的社会伴随而来的是一种流动的社会生活空间——赛伯空间(Cyberspace)。这个新的电子空间彻底地改变了社会的组织结构:自我的、家庭的、工厂的、大学的、民族国家的社会行为。二元对立的边界正被拆除,私人空间被言语、听觉、视觉图像填充着。作为时代传感器的文学,其生态环境也正在网络的疾风骤雨中发生着显著变化。网络作为人类社会性的一种活动场所,必不可少地相应产生了依附于网络的技术、艺术和哲学,形成新的网络文化并支配和影响人的价值观。作为网络文化组成部分的网络文学,其对于网络文化的影响、社会的影响,与现实社会文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是一样的。

当网络文学在网上网下现身时,其自身的定位乃至这个词汇的合法性,一直都存在争议。网友泡沫曾戏称网络文学是“平民文学、速度文学、个人文学、共享文学”。[3]而李寻欢认为网络文学不是“写网络的文学”,也不等同于“网络上的文学”,准确定义应该是“网人在网络上发表的供网人阅读的文学。网络文学的父亲是网络,母亲是文学,其精神内涵是网络的,其真正意义就是使文学重回民间[4]。”

“网络文学”本身包含着两项基本要素,即“网络”与“文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网络是当代高科技的代表,文学则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因此在这里将它概括为基于网络技术,反映信息时代社会生活,以经常上网的网民为倾诉对象,抒发个人情感的网上原创文学现象。

二、网络文学发展历程及态势

历史的发展总是催生它的文化形态随之发展和改变,并为这种存在形态的嬗变提供机遇。在电子技术获得广泛应用之后又出现了文学的新品种——电子文学。如今,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这里将龟甲、岩石、泥版、钟鼎称为“第一媒体”,纸张称为“第二媒体”,胶片、电磁传输称为“第三媒体”,数字传输即网络为第四媒体)登上历史舞台。网络文学应运而生。在全球范围内,网络文学的作者、读者及相关网络商的活动,从一开始就随网络的互联而拓展。随着Internet的建立,网上信息的跨国流动成为家常便饭,人们得以共享网络文学资源。

汉语网络文学的兴起源于海外的留学生。他们由于特定的文化疏离和对祖国的思念产生了对中文的留恋和相互沟通的需要。第一个网络中文杂志《华夏文摘》就是为了分散在美国各地大大小小学校里的学生互相联络方便而在1991年产生的。至于真正为了文学而产生的文学网络刊物,是1991年王笑飞创办的海外中文诗歌通讯网(chpoem-1@listserv.acsu.buffulo.edu),该网络实际上是一个邮件订阅系统,以张贴古典诗词为主。1994年2月方舟子(生物学博士)与古平等人创办了第一份网络中文纯文学刊物《新语丝》电子文库(http://www.xys.org),以邮递目录的形式刊发诗歌和网络文学;1996年10月,建立了万维网主页。海外汉语网络文学刊物随之陆续出现。著名的诗刊《橄榄树》(http://www.wenxue.com)是诗阳、鲁鸣等人在1995年3月成立的。第一篇中文网络小说《奋斗与平等》(少君著)1991年4月在《华夏文摘》上发表。1994年3月中国获准加入Internet,中国开始有了本土的文学网站加入国际互联网,1997年网易公司提供了免费个人主页空间,网络文学在中国开始了正式的萌芽。

文学“嫁”给网络之后,获得前所未有的生存空间,其发展呈现如下态势。

1.文学网站如火如荼。

自从《新语丝》电子文库开办以来,我国以“文学”命名的网站已达上千个。据统计,目前文学类网站数目确实庞大,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用百度或者Google输入“中国文学”这样的字段,大家可以看到上百万个这样的网页。从2007年开始,文学网站开始组织网络文学高峰论坛,研究网络文学的出路和文学网站的经营。从2007年调查来看,原创性网站受到欢迎。

十大最具影响力文学网站

2.网络文学类型化写作模式明朗。

随着网络文学由早期走向成熟,以及文学创作活动的持续展开,网络写手观察与构思的题材不断扩大,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日益丰富。起初以痞子蔡的《第一次親密接触》为代表的“网恋文学”,以邢育森的《网侠》为代表的“侠义文学”,以宁财神的“网络鬼故事”为代表的恐怖幻想系列占据各大文学网站。而后又有安妮宝贝以奇异的恋情、隐蔽的心理、稍纵即逝的感悟;蚊子以大胆、真诚作品,水晶珠链以青春气息等具鲜明个人特色的作品为网民们所喜爱。

现在网络文学的类型化写作迅速蔚为风潮,玄幻、武侠、穿越、同人、耽美等各种类型的网络文学呈现出并生共存景象,万紫千红,引人瞩目:架空穿越类(现代人通过时光交错进入特定的历史时期,运用自身经验改变历史进程),如酒徒的《家园》,桐华的《步步惊心》;玄幻科幻类(区别于西方魔幻小说的东方本土幻想小说),如天蚕土豆《斗破苍穹》,风凌天下《凌天传说》,忘语《凡人修仙传》;都市青春类(反映现代都市生活、表现现代情绪的小说),如录事参军《重生之官道》,陈风笑《官仙》;官场职场类(以官场博弈和职场奋斗为题材的小说),如凌语嫣的职场小说《争锋——世界顶级企业沉浮录》;游戏竞技类(根据网络游戏改编或具有网游特征的小说,一般采用晋级形式),如萧鼎的《诛仙》系列;灵异惊悚类(以鬼怪或探险为题材的小说),如《盗墓笔记》《鬼吹灯》系列;新军事类和新武侠类(区别于传统军事和武侠的小说,添加幻想成分),等等。

类型化写作得益于传媒业的发展和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它印证大众的审美期待,强化期待中的审美感受,切合大众日常生活中的凡俗情感体验,给大众带来强烈的阅读快感,满足大众在今天这个后审美时代的快餐文化消费需求。

3.网络文学逐渐为主流文学所接纳。

最初为宣传网络文学,吸引网络写手,文学网站采取网络文学评奖方式。网易举办“网易中国网络文学奖”,其后“榕树下”网站连续举行了三届网文大奖赛,评委有传统作家王安忆、王朔、陈村、余华、马原、苏童、刘恒、阿城、王小山、莫言等加入,囊括了当红的网络写手,如安妮宝贝、吴过、SIEG、王峻涛、刑育森、宁财神、李寻欢等,作品样式包括诗歌、散文、小说。

2010年,由中国文联、北京市委宣传部指导,北京网络媒体协会携手北京市文联主办,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网络文学盛会“首届网络小说创作大赛”,盛况空前:15家承办网站共收到4万多部参赛小说,符合参赛条件的10777部,总字数超过12亿,作品总浏览量突破31亿人次,单部作品最高浏览量更是超过1270万人次,19部佳作分享了52万元大奖。

一度连正名都困难的“野路子”文学,现在已经实实在在地走进了公众的文化视野,步入了时代文学的殿堂。文学评论家白烨更断言,当代文坛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以文学期刊为主导的传统纯文学,以商业出版为依托的大众文学和以网络媒介为平台的新媒体文学已三分天下,文学批评也开始向以职业批评家、高等院校为阵营的学院批评,以媒体为主角的媒体批评和以网络作者尤其是博客文章为主干的网络批评共存共建的趋势发展。

随着2009年阿耐的长篇网络小说《大江东去》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后,在2011年的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活动中,中国作协首次允许网络文学作品申报,31部作品入围,其中《网逝》进入终审,虽最后一轮落选,却已具有破冰意义。与此同时,有三部网络文学作品获得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由新闻出版总署主办的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已有网络文学获奖,网络文学的专门奖项——网络类型文学的评奖正在积极筹备。网络作家酒徒、烟雨江南加入了中国作协……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环境,都有助于推动网络文学向主流汇合和靠拢。

4.网络文学的产业化趋势逐步加强。

新世纪之后,随着网络文学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及其创作的青春校园、魔幻玄幻、武侠仙侠、官场职场、奇幻科幻、悬疑灵异、言情宫闱等文学作品,走向大众消费文化时代的图书市场。进而促进了网络作家的大量涌现。从2005年的《小兵传奇》挺进百度搜索年度十大关键词,到2006年“鬼吹灯”系列走红于网络,越来越多的网络写手们成为出版界的宠儿,一波又一波的网络阅读和出版狂潮,显示着今日网络文学的狂欢。

网络付费阅读“VIP”制和签约作者正逐渐成为文学网站运营模式。千字2分钱,这条网上付费阅读的商业规则,正在改变着中国网络文学的生态。据报道,从网络免费午餐时代,到起点中文网试水阅读收费——包月15元,每千字2分。如今,很多原创文学网站依靠这个模式开始盈利,同时也制造了一批批网络百万富翁写手。

2010年,手机阅读成为互联网阅读的龙头。《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与网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网民上网以阅读小说为主要目的的有51.7%。手机阅读最受读者欢迎的网络文学作品是玄幻小说《斗破苍穹》,其单日信息费最高收入突破6万元;都市小说《很纯很暧昧》为最高点击量作品和最高收益作品;纪实小说《我是一朵飘零的花——东莞打工妹生存实录(一)》区域推广效果最佳,单日信息费最高收入突破5万元。

网络小说改编进入影视等成为自2009年来的潮流,风靡网络的纯爱故事《和空姐同居的日子》,继改编电影《恋爱前规则》之后,改编成电视剧《和空姐一起的日子》;改编自网络小说的古装大剧《美人心计》和穿越大戏《宫》已经在全国各地陆续开播。而《杜拉拉升职记》、《我的美女老板》、《泡沫之夏》等都获得了较好的票房收入和收视率。

盛大游戏公司收购起点中文网、红袖添香、晋江原创网后,形成的盛大文学模式被称为“世界数字出版三大主流模式之一”。盛大文学CEO侯小强在微博公开叫卖30部网络文学作品版权,引发了网友的热议,尽管之前《步步惊心》、《裸婚》、《极品家丁》、《庆余年》、《回到明朝当王爷》、《大魔术师》、《江山美色》、《邪风曲》等大量作品已经售出影视、游戏改编权。盛大公司正引领网络文学走向产业链模式,当网络文学、在线付费阅读、手机付费阅读、手持阅读器销售、下线出版、影视改编、动漫、游戏改编等这条文化产业链上的各环节都动起来时,所创造的价值会难以估量。

三、网络文学兴盛的成因

1.自由交互的独特性吸引大量文学爱好者。

互联网为文学营造了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也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學体制,朱威廉说:“我觉得网络文学就是新时代的大众文学,Internet的无限延伸创造了肥沃的土壤,大众化的自由创作空间使天地更为广阔。没有了印刷、纸张的繁琐,跳过了出版社、书商的层层限制,无数人执起了笔,一篇源自于平凡人手下的文章可以瞬间走进千家万户。”[2]网络给文学带来的精神内涵,李寻欢总结为:自由、平等、非功利、真实[3],他说:“网络写手眼中的创作,是在码字过程中寻找快乐。”“在码字过程中寻找快乐,这正像我在网络作品中所署的名字——李寻欢。”[3]邢育森也有类似的观点:“当初写作完全是一种冲动,想表达一点自己的感受,正好网络又是一片非常自由的空间。”[4]

网络文学“文本”可以说并非作者一人铺排,第一文本的诞生并不意味着它的定格,他人完全可以不受第一文本的限制,进行加工和再创作。只要你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你既是读者,同时又可以成为作者。

2.媒介及内容创新是文学发展的原动力。

“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媒介改变的不仅仅是形式,其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将导致新的尺度产生。在媒体革命的推动下,网络文学自发展之初就实现了跨文化写作和越界传播。文学书写和传播方式的巨大变革,对印刷复制时代的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冲击。视听多媒体文件在互联网上的高速传播和无限复制,不仅使传统的报刊图书,而且包括广播影视,都以数码拟象的“超真实”方式,被完全地移动复现于网络空间之上。使这些传媒的大量受众,被吸引到这片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自由浏览。事实上,网络接龙小说《网上跑过斑点狗》,BBS留言跟帖小说《风中玫瑰》,以及“多结局小说网络竞写”等实验文本的探索,即体现了网络文学的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征,也给中国文学吹来了一股新风。

除了文本的变化,网络作家的出现开辟了当代作家新的成长模式,如慕容雪村、今何在、江南、燕垒生、雷立刚、当年明月、萧鼎、酒徒等人都是从网络走上纸质出版。

3.网络文学追求的艺术审美娱乐化契合大众消费文化心理。

网络文学起源于草根、受众于草根,其最初目的是“自娱自乐”。在历史的各种艺术形式里,艺术的审美性与商品性一直在作着博弈。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在商品经济和消费文化大潮的冲击下,逐渐出现市场化、流行化、快餐化的倾向。传统印刷纸媒文学开始放弃精英化、艺术化,纷纷向大众化、娱乐化转型。可以说网络文学诞生于一个商业时代里,满足了大众文化消费里读者的自欺式臆想。所谓“消费社会”,鲍德里亚在理论上对它作出了最初的界定:“消费社会也是进行消费培训、进行面向消费的社会驯化的社会——也就是与新型生产力的出现以及一种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的垄断性调解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特定社会化模式。”[5]这样的社会是以强烈的文化消费与欲望的符号化为特征与目的的,而网络文学恰恰无处不在地展现着这种的特点,并且满带着这些特点点燃了文学接受者的集体痴迷。就如同约翰·多克在其《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里所说的:“畅销书描写宗教的时候,由于把宗教与传奇混杂在一起,因此就成了一种宗教与色情的兴奋剂。”[6]

在当下这个以多元化为基本特征之一的摩登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与时间的压力使日益成长的大众群体需要是不用引起任何沉思的梦幻的安慰。正像阿多诺一针见血指出的:“娱乐所带来的解脱是摆脱思想与对立面……今天,文化与娱乐的结合不仅导致了文化的腐化,同时也不可避免会产生娱乐知识化的结果。无论是真理,还是风格,文化工业彻底揭示了它们的宣泄的特征。”[7]

4.传播媒介解构精英核机制,消解了权利话语。

历史上,新型书写和传播工具的出现和普及,不仅一定会对文学本体产生重大影响,往往还会带来社会学意义上的深刻改变。“书面媒介的出现,使文学话语分裂成为两套系统:一是仍然流布民间的口语系统,另一则是文化精英垄断的书面语系统。一方面,精英们希望文学继续承担济世安民的角色来维持其对文学话语的垄断权。另一方面,民间大众通过商业的力量极力把文学塑造成一个娱情荡志的角色。”[8]

网络作为信息传播革命的产物,几乎无限地拓宽了文化空间的开放性。网络媒介的多媒体性弥合了书面与机器媒介的裂隙,使文学的身份得到了重新建构。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网络上,并即时送达给公众,既不受出版资金和版面容量的限制,又不受编辑审核制度和文学批评权威的制约。大众对文学的参与机会和话语权得到前所未有的扩大;此外,网络为作者和读者的交流活动提供了快捷、方便的平台。读者可以在网络文学作品的页面上直接发表评论,也可通过QQ、BBS等即时与作者交流;作者可以向读者进一步阐释自己的作品,同时也可以根据读者的反映调整自己的写作,这种充分的互动性是传统文学无法实现的。还有一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必须依赖网络的技术支持才能够存在,例如多媒体制作的图文作品,相对传统印刷文学更是一种全新的文本。

网络文学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迅速成长壮大,当前更是朝产业化发展,相对消解了文学因视图媒介出现而产生的焦虑,形成独有的文学审美特征,但也出现了因过度娱乐和产业化而失去其自由心态的趋势,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天涯书库.http://www.tianyabook.com/wangluo2005/diyiciqinmidejiechu/2.html.

[2]朱威廉.文学发展的肥沃土壤[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10-21,(8).

[3]李寻欢.我的网络文学观[N].文学报,2000-2-17.

[4]雷抒雁等.网络文学像卡拉OK[N].网络报,2000-7-24,(23).

[5]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6]约翰·洛克著.吴松江,张天飞译.加洛审校.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文化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

[7]霍克海默,阿多诺著.渠敬东,曹卫东译.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启蒙辩证法.哲学断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8]杨雨.新世纪文学焦虑的纾解与网络媒介的力量.文艺争鸣,2006,4.

作者:严军

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篇2:

网络文学90后:草莽中的崛起

90后?他们已经令人瞩目了吗?网络文学的粉丝们兴许会满腹狐疑。的确,在网络文学界,如果说70后、80后正是如日中天,那么90后则还是八九点钟的太阳,仍在缓缓升起。然而,当我们细细搜寻网络文学中那些被前辈的光芒暂时遮挡的90后时,便会发现,他们的潜力,他们所展现的精神面貌,似乎在昭示:“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我们的。”

崛起中的90后

相比于唐家三少、天蚕土豆、血红、我吃西红柿、南派三叔等网络“大神”,相比于《斗罗大陆》《斗破苍穹》《升龙道》《吞噬星空》《盗墓笔记》等拥有数千万甚至上亿点击率的“神作”,90后在网络文学界的身影似乎仍不甚清晰。在2013年发布的中国网络作家富豪榜前20名中,70后占有7个席位,其余均为80后,未见90后的踪迹,最接近90后的是天蚕土豆,为1989年生人。2012年的榜单前20名的情况也相差无几。

或许可以说,至少在网络文学界,90后似乎离星光璀璨还相当遥远,我们几乎无法不假思索地说出某位90后网络写手的名字。在今天,似乎难以复现韩寒、郭敬明当初借助强劲兴起的文化市场而年少成名的辉煌了,而当网络文学在21世纪最初几年兴起的时候,借助这股东风扶摇而上的,大多也还是80后。90后似乎注定错失这两趟始发列车。

不过,90后并不总是充当迟到者,也不会满足于成为网络“大神”的忠实读者和粉丝,毕竟,只有90后,才是网络时代的真正土著。于是,在巨星云集和草根遍地的网络文学江湖里,我们仍然能看到90后闪烁的星光,不耀眼,却值得期待。

从90后的作品点击率或许可以理解他们的创作状况和受关注度。以起点中文网为例,90后写手“别人家的小猫咪”连载的《重生之大文豪》,总点击率约270万;同为90后的“黑暗荔枝”创作的《我的女友是丧尸》,总点击率约为260万;其余90后诸如“零下九十度”、“醉卧笑伊人”等人,他们的作品总点击率也约为百万以上。在这些作品所在的网络文学类型中,这样的点击率虽排名不很靠前,但也值得鼓掌:《重生之大文豪》在都市类型的子类“都市生活”中排名113,而“零下九十度”的《超神建模师》则在科幻类型的子类“进化变异”中排名27,排名更靠前的是“黑暗荔枝”的《我的女友是丧尸》,在科幻类的子类“末世危机”中排名19。但是客观来看,这些作品若是放在网络文学的大类型中,则排名将会下降较多,因为那些网络“神作”大多拥有上千万甚至数千万的点击率。

比较出彩的90后网络写手是“妖月夜”,他的作品《玄天战尊》在旗峰天下中文网总点击率达1700万,迄今仍占据该网站点击榜总榜第三名的高位,可惜的是,自2013年加入创世中文网后,他连载的玄幻小说《不死武尊》,总点击率迄今还只有数十万。同为90后的“虾米XL”和“心星逍遥”在17K小说网分别以《吞噬苍穹》和《混沌剑神》吸引点击率近4000万和1.1亿,但是他们的成功作品暂时也都只有一部。相较而言,更为成功的是90后写手“乱”,2013年开始,他携处女作《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开始原创写作生涯,出人意料的是,作品发布后即迅速冲上创世中文网、腾讯文学各大榜单前列,先后摘得周冠军、月冠军等,成为名家云集的创世榜单中唯一一位新人。最终,作品在创世中文网电子竞技类小说中总人气排第一,“乱”从此身价倍增,据说现已成功跻身百万富豪作家的行列。当然,相比于年收入上千万的70后、80后网络“大神”,“乱”的成就仍然不能与之抗衡。

这是90后较为普遍的状况。他们努力地奋战在网络文学的战场中,但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经验和知名度仍有待提升,也就暂时难以与70后、80后一决高下。难得的是,这些90后小将始终坚持不懈,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提升,随着他们对网络时代的适应潜力的充分展现,我们终有一天会目睹他们大放异彩。

奋进中的90后

有趣的是,很多70后、80后网络写手都曾经拥有一份固定的职业,只是由于兴趣和商机的引导,才逐渐放弃原有职业、转战网络文学,与此相对,相当一部分90后网络文学写手的第一份固定职业,就是网络文学写作。与这一职业特点相伴随的另一突出事实,是一部分90后写手拥有艰难的人生经历,学历并不算高。

23岁的“虾米XL”曾以《吞噬苍穹》吸引点击率近4000万,但其实他的学历止于初中;同样23岁的“紫薯”所创作的《最强剑神》等作品,吸引了1300万读者的关注,但他却曾因生活所迫而止步于高中学历;24岁的“心星逍遥”以《混沌剑神》赢得近1.1亿的点击率,但却只读过小学……

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或许,正是由于身处底层,这些90后更能感受到一般读者的真实需要,作为网络时代的真正土著,他们也更能够理解与他们同样年轻的网友们的所思所欲,因而才能创作出广受欢迎的网络小说。

在这些成功的网络小说中,最为常见的类型当属玄幻小说。他们或沉浸于“东方玄幻”的刀光剑影,或着迷于“异界大陆”的光怪陆离,在架空现实的虚拟空间中任性地发挥想象力。例如90后写手“疯狂的大米”之于《九玄邪尊》、“风青阳”之于《龙血战神》、“心星逍遥”之于《混沌剑神》、“紫薯”之于《最强神剑》、“妖月夜”之于《玄天战尊》、“极品妖孽”之于《吞噬永恒》……

这些玄幻小说与90后所钟爱的网络游戏有类似之处。比如,通常小说与游戏都发生在一个架空现实的虚拟空间中,都有着类似的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正是网络小说与网络游戏的共生共存、互相促进,有力地吸引着读者的阅读。当然,尽管这些90后写手的想象力值得夸赞,但总的来说,他们并没有脱出网络游戏所赋予的想象力的可能性范围,因而这些作品还没有呈现出突出的独特性。

但也有特例。例如,上文提到的90后写手“乱”所创作的《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在创世中文网电子竞技类小说中总人气排第一,凭借这部成功的作品,“乱”成为“电竞小说第一人”,《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因而也成为电子竞技类小说的代表作。可见,成功的写手虽然从网络游戏中汲取资源,但还是能突破性地拓展网络文学的新类型。

许多90后写手尝试较多的另一文学类型,应数都市小说了。绝大多数90后的生存环境,一方面是无所不在的网络,一方面则是急剧涌现的现代都市,因此可以理解他们对都市小说的热情:“九灯和善”的《超品相师》、“别人家的小猫咪”的《重生之大文豪》、“醉卧笑伊人”的《变身女学霸》、“言简”的《闪婚厚爱:误惹BOSS大人》……90后创作的网络都市小说的故事模式相较于玄幻小说,要更为多元化,所表达的感情更为丰富,作品的整体风格也更富于现实感觉。

除此之外,90后写手对其它文学类型也都有尝试:“听禅”的古言小说、“巫九”的灵异小说、“黑暗荔枝”的科幻小说等等。虽然成功失败常常因人而异,但总体而言这些90后都勇于尝试,不断扩展着他们的写作范围。

尽管相比于70后、80后网络“大神”,这些90后网络写手的作品仍然缺乏娴熟的技巧,人物刻画和叙事安排仍然不够细致周密,文学类型和故事模式仍然缺乏独创性,但他们的文字感觉、趣味取向、想象方式,都能自然与读者相贴合,让网友们几度欢喜几度沉醉,满足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被重重压抑的欲望与需要。

正是借助网络文学,作为草根的90后获得了另一种成功的可能,或许可以说,90后的命运是与网络紧密关联着的。尽管面对着网络时代的草莽生态,面对着网络文学中的激烈竞争,面对着暂时被70后、80后的熠熠光辉所掩盖的境况,这些90后依然不懈进取,勇于开拓。奋进中的网络文学90后正激励着无数同龄人甚至更年轻的一代,也让70后、80后见识了晚辈们的进取精神和无限潜力。或许,正是这些90后们,宣告着他们的时代即将来临。

作者:石岸书

多元共存竞技类网络文学论文 篇3:

浅谈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

摘要 体育文学是从体育的基本精神及立足于此的体育的现实情况出发所进行的文学性的虚构。体育文学是体育与文学的集合,两者相辅相成,具有同样价值。当代社会背景下,体育文学最重大的变化,不再是单纯的文学观念和叙事技巧的变化,而是体育文学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文学的基本功能的根本性变化,体育文学的生产主体不再是单纯的作家,市场和读者也部分地参与了体育文学的生产。

关键词:体育文学背景 体育文学 体育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浪潮风起云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迅速发展起来,推动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时代,我国体育文学发展到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就体育的发展而言,19世纪现代体育形成初始,西方就开始了体育的国际化的进程。西方体育在中国的传播也无不深深打着这样的烙印。尤其是以奥林匹克竞技项目为特征的竞技体育迅速波及全国各地。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而改变。

现代体育的发展也将体现个性化的特点,注重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健康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第一需要。体育不再仅仅强调增强体质、发展体力,不再是为军事、劳动、提高国家地位服务的“工具”,开始与休闲结合,体育与电影、电视、音乐成为了现代城市娱乐文化的主体,体育文学小品、散文、网文也开始空前繁荣。

一 体育与文学相结合的起源背景

文学和体育看起来虽然似乎是两个毫不相干的门类,但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却有相似性。古代奥运会上,体育比赛和艺术比赛是同时举行的,而且人们为优胜者作颂诗,或在铜板、大理石上雕刻其形象以纪念。在这方面品达、拜奇等人的诗非常有名,普赖利图和克莱孔的雕刻最为优秀。在现代奥运会上,根据顾拜旦的建议,从第五届斯德哥尔摩奥运会开始到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举行了文化、音乐、美术、雕刻、建筑五大领域的艺术奥运会。只是因为在审查标准和评判方法上存在困难而中止了。但此后,又规定在举办奥运会的同时必须无条件地举办艺术节以替代以往的艺术奥运会。

荷马的《伊利亚特》详细描写了拳击、摔跤、赛跑、战车等比赛的场面。这是文学真诚、积极地接受体育的一个实例。通观西方文学史,可以发现,人类从很久以前便开始探讨体育哲学,体育文学也积累了悠久的传统和经验。近来风靡世界的朱利亚·索莱特的拳击小说《洛奇》,都诞生在这种历史哲学的背景之中。

在1984年的洛杉矾奥运会上,来自18个国家、70多个团体的艺术作品参加了艺术节,1500名艺术家出席了文学、音乐、话剧、舞蹈等表演,举办了7项庆典和24个展示会,公演了100多个国家的民俗艺术。奥运会的另一项比赛是艺术节,在艺术节上,人们联想起有关奥林匹克的古老的印象和理念。因此,艺术和体育是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的。

体育是生活的缩影。创纪录的比赛是对人体极限的不断挑战,而格斗类或球类项目则是紧张激烈的人类生活的直接表现之一。拳击、摔跤、马拉松等比赛中所折射出的生活的激烈性和真挚性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广阔领域。

二 对体育与文学关系的理解

体育是人表现自身的一种形式,从历史的角度看,它来源于游戏,从文化的角度看,它是富有诗意的一种闲暇活动。体育是通过运动、舞蹈之类的肌肉活动所进行的教育。体育除了其教育和增进健康的功能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具有竞技和娱乐的特征。它是教育的一种方法,是从人的成长发展及行为出发,经过充分考虑后而选择、进行的身体活动。纳什指出:“体育是有关肌肉的活动或活跃的全身运动的教育的指南。”这是从体育的角度对体育所作的定义。体育的目标是在竞争的状态中达成的,而这种竞争必须接受以美为标准的一系列规则的仲裁。

体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完整的人的形成。体育将人体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增进人的健康,增强体力,提高运动技术,从而使人达到完善。身体活动是人的直接表现,是自我的内在的行为。这种运动不是单纯自然的、物理性的运动,而是包含着精神的、心理的、社会的因素。人们通过愉快地参与身体性的娱乐和运动,从而获得生理上、精神上的健康。

顾拜旦提出了“奥林匹克精神”,把体育的这种教科书式的意义恰当地升华、发展为了现代的概念。奥林匹克理念的基本精神就是使个人在精神、肉体和道义上获得全面、协调的发展,使之成为古代希腊所追求的那种完善的人。从本质上来说,体育应该是一种艺术的形态。“运动”,应该在美的层次上得到理解。奥运会艺术节的话剧、舞蹈表演和展示会等都是即时性的,而文学作品则是永恒的,无论何时何地,它都能够被反复阅读。

三 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概况

现代文学中,我国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体育小说,是以孙基祯获得柏林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优胜奖为题材的发表于1949年的蔡万植的《年迈的极乐选手》。

体育报告文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频频产生轰动效应,逐步占领了体育小说、诗歌等“纯体育文学”的阵地。80年代,中国社会的体育热情空前高涨,人们期望体育文学作品中反映的体育形象更具时效性、更有真实感,正是如此,体育文学走上了与新闻通讯结合的道路,形成了新的文体形式——体育报告文学。优秀的体育报告文学,在丰富的信息传达中,能进一步满足读者由“信息”激发而产生的更深广、更长久的启迪要求。同时,体育文学的真实性原则与作家的亲历性体验强化了它的征服力和感染力。

随后,文坛出现了一大批让人耳目一新的体育文学作品,深刻揭示出由于当代中国在体育观念和体制上存在着重大误区进而造成的诸多超体育或非体育的观念及在旧体制下貌似强大的中国体育潜藏的深刻危机。90年代以后,在文化热等因素的影响下体育文学创作也以高度的自觉走向了文化。这段时间的创作都是深刻认识到了文化的意义,认识到了现象背后的文化原因及其巨大作用,推出了一大批诸如《中国体育界》等较有代表性的体育报告文学。从90年代开始,网络体育文学开始兴盛,主要表现形式是散文、随笔和评论等,如朱又红的《咱是球星咱怕谁》、红油顺风的《一位南方体育记者的崩溃》等。正是这些来自社会、文化、经济不同领域的声音,让我们更加准确地理解体育的真义,理解属于体育特有的文化特质。网络体育文学的选择更加多元,呈现出与以往体育文学全然不同的风格——一种轻松、调侃甚至戏谑色彩的风格。网络体育文学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著名的精神玩偶,上网已经一种休闲娱乐。

中国当代体育文学自新时期起,经历了“冠军文学”、“问题文学”到“消闲文学”的过程。光从文本中的语言就能看到体育文学所体现的根源于文化冲突的体育价值的变化:从“主流化语言”、“精英独白”到“奇语喧哗”,从文学文本内部通过不同话语类型的融合或杂揉来对体育文学中的符契性质进行瓦解,而这种创作中表现出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和理想主义的终极关怀符契性质实际上正是传统体育价值观的反映。90年代以来中国体育“消闲文学”出现的“私人化”写作和文学语言的“喧哗”,表明体育文学进入到了另一个新的文化状态,那就是由写作的自主化和无中心化造成的文学意义的游离状态,体育文学的功能也变成了不过是人生活动的多种可能领域之一。

四 我国体育文学未来的发展

当代体育文学在这种新的局面下,势必出现以下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当今体育文学正在朝泛化方向演变,包括体育小说、体育诗歌的衰微,体育文学运作方式和自身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的转移现象的出现,已经进入到一个泛文学的时代:

(1) 体育文学泛化。体育文学从各种非文学领域冒出来,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体育广告。广告是一种促销的商业手段,目的性很强,本来与纯审美的文学毫无牵连。但是,现在的体育广告文案部分是体育文学想象和发挥的广阔天地,到处在借用文学的手法和效果。现在体育诗歌的最佳载体不是诗刊、诗集和杂志,而是流行体育歌曲的歌词。最吸引人的叙事形式不是体育小说,而是人们感兴趣的经过加工的体育名人传记、新闻背景深度报道或赛事背后的“故事”。高度的抹平、游戏化以及转移,都是体育文学泛化的表现。种种迹象表明,体育文学不会消亡而只是泛化了。以上的论述表明,体育文学所依附的载体发生了转移,使体育文学生活在别处,但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了体育文学顽强的生命力。

(2) 体育文学雅俗互渗。雅俗互渗的趋势同样体现在新时期的体育文学中。雅和俗的区分是相对的,精英艺术、民间艺术和通俗艺术的概念都是理想化的概念;其实它们很少以纯粹的形式出现。艺术史上出现的艺术样式几乎都是混杂形式。雅俗文学彼此可以向对方吸取有益的营养,使得各自的艺术形式更趋完善,达到共存共荣的目的,从而推动文学的发展。体育文学演进表现出来的雅俗互渗的趋势,文学的商业化虽然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但我们要看清这种现象既非商品经济发展而决定的短期行为,也非雅文学作家暂时降格以求的权宜之计,而是时代变化、读者需要和文学规律所共同促成的综合效应。未来的体育文学既是通俗的又是严肃的,既是共创的又是独创的,既是个性化、分散化的又是普遍化、统一化的。

(3) 电子媒体与传统文本共存共荣。传统的体育文学存在方式和传播形式都大有被网络传播的信息数码图像的形式取代的趋势。似乎一个体育文学“无纸化”的时代即将到来。网络使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创造的体育文学艺术,真正成为了人类的共同财富。进入“图像”世界后的体育文学创造成为了更具审美特性的综合性艺术世界。倘若我们沉思现代,可发现现代的基本进程是对作为图像的世界的征服过程。“世界图像”的创制和运用,为作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有益于他们发挥创造性;读者也能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读者与作家之间可以建立起一种交互性的平等对话、交流关系。

体育文学的文本进入信息数码图像,找到了新的更现代化的物质载体和传播媒体,固然有它与手抄本、印刷文本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它却不能完全取代手抄本、印刷文本的永久性阅读、研究和保存的价值。除此之外,网络体育文学的信息数码图像文本、印刷的书面文本,将长期同时存在,究竟以何种文本形式出现,这就要看作家、读者的主观条件与他们所处的不同时间、地点和条件而定。

参考文献:

[1] 丁晓原:《大开放,关于新时期报告文学发展态势的描述》,《当代文坛》,1993年第2期。

[2] 丁晓原:《文体转型:走向开放的新时期报告文学》,《江苏科学社会》,2001年第3期。

[3] 李运转:《与文化共舞的报告文学》,《当代文坛》,2000年第6期。

[4] 陈祖芬:《挑战与机会·后记》,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6年。

[5] 杨新敏:《网络文学当议》,《文学评论》,2000年第5期。

[6] 姜耕玉:《论20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

[7] 少君:《第x次浪潮——网络文学》,《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6期。

[8] 王位庆:《网络文学身份论》,《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9] 刘熹:《论现阶段的网络原创文学》,《当代文坛》,2001年第2期。

[10] 张颐武:《让时间去说》,《网络书系》,北京知识出版社,1999年。

[11] 张荣翼:《流行艺术研究》,天津社会科学学院出版社,2000年。

[12] 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13] 杨政:《文学的困惑与网络文学》,《当代文坛》,2001年第5期。

[14] 雷·韦勒克、奥·沃伦:《文学理论》,三联书店,1984年。

[15] 熊忠武:《略论新时期文学观念之擅变》,《当代文坛》,1986年第2期。

[16] 幻白烨:《文学观念演变的宏观描述》,《当代文坛》,1987年第10期。

[17] 吴士余:《新时期文学的跃进:文化人格的审美》,《当代文坛》,1987年第4期。

作者简介:刘惠,女,1973—,安徽蚌埠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工作单位: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体育部。

作者:刘 惠

上一篇:职业师范类院校经济数学论文下一篇:提问能力视域下物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