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与科技管理论文

2022-07-03

摘要:通过回顾车站在科技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分析目前工作状况以及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从完善机制、人才资源开发、项目过程控制管理几方面内容简要阐明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一些观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制度建设与科技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制度建设与科技管理论文 篇1:

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科技管理包含了科技能力的规划、发展和执行,是对整个社会科学技术活动进行的有效调节与控制,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关系到科技工作全局,关系到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问题。兵团位于中国西北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加之兵团经济是以农业为主的“绿洲经济”,生态环境承载力十分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相当艰巨,因此提高兵团的科技管理创新能力对实现兵团科技进步、科技兴兵,促进兵团经济的集约式增长,实现兵团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显得尤为重要。

一、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制约因素

1.科技管理体制僵化。兵团是当前我国唯一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上具有很强的计划性色彩,阻碍了兵团科技创新的市场化进程。由于隶属于兵团行政管理部门,许多科研机构承担着行政委托的非科研职能,科技工作的质量由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为标准,推广工作进退两难;同时由于兵团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起步较晚其管理体制改革很不全面,缺少灵活性。当前,兵团主要是在开发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在公益类科研机构改革方面尚未真正全面展开。

2.科技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且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近几年来,兵团采取各项激励措施,加大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兵团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数总体逐年增加, 但增幅不大。据统计,2006年-2010年兵团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数分别是790人、772、817、851和852人,每年增加的人数很少。在2010年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中,科技管理人员133人;课题活动人员571人;科技服务人员148人。科技管理人员占15.61%。其次,兵团科技人员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兵团的科技管理人员,尤其是基层人员工资、事业经费缺乏保障;奖励政策不配套参加产学研项目回报不高。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为例,按兵团有关文件规定,师级推广站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条件成熟后转为差额拨款,经费纳入师财务预算。但多数师在执行国家和兵团有关文件上存在偏差,部分师推广站定性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有的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经费不足无法保证人员工资,严重挫伤了农业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运行滞后。目前兵团科技成果转化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有比较大的外部性,兵团应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否则企业缺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创业风险投资、产业资本投资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二是缺乏支持和促进兵团科技企业实施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三是缺乏针对创业型小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政策。其次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目前兵团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完善,制约了科技成果转化。

4.科技立项管理混乱。首先,由于体制原因,兵团面向需求的科研成果供给较少,兵团科技人员的成就主要以立项、发表论文、获奖等级和数量来评价,忽略了其市场价值,造成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虽多,但真正在市场上产生效益或得到应用的却很少。项目依法管理的效果不尽人意,项目立项后均需签订任务书,但在实际操作中,兵团部分项目任务书编制不够完整,导致出现合同违约时项目任务书的执行流于形式。其次,项目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联系不够密切。项目实施后,要赋予项目负责人责权利相统一的责任,淡化了依托单位与主管部门的联系,这样不利于项目负责人最大限度地调动依托单位的科技资源,提高科学研究效率。

二、兵团科技管理体制创新的途径

兵团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发展机制创新。为加快兵团科技进步、促进兵团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转变兵团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基于兵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要求,现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构想:

1.积极推进兵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第一,逐步改革不利于科技创新的政府管理体制。兵团要推进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必须逐步改革带有计划性色彩的科技管理体制。按照“精简、统一、有效”的原则,加快建立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的科技管理体制。创新兵团科技管理方式,合理界定科技管理机构职责,强化其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兵团行政对科技创新的宏观调控能力,把工作重点放到制度建设、规划编制、政策制定以及统筹协调上来。深化科技管理机构改革,理顺职能分工,严格控制编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

第二,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提高科技管理创新能力。首先,丰富产学研合作形式。为促进“十二五”期间兵团产学研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现有的产学研三方联合申报项目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和丰富兵团产学研合作形式。其次,设立兵团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围绕兵团重大科技专项内容和企业研发需求, 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计划, 鼓励企业与院校联合申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再其次,创新兵团产学研战略联盟合作机制。充分考证兵团现有资源优势与不足, 兼顾兵团各师的发展差异, 建立以石河子大学和农垦科学院为中心的北疆产学研战略联盟;同时建立以塔里木大学为中心的南疆产学研战略联盟, 充分发挥南疆资源优势。

2.积极引进培育科技人员逐步完善兵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第一,健全和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加强高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技术与经营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育与兵团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相适应,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科技人才队伍。同时通过培养、培训、交流与引进,逐步形成总量比较充足、结构相对合理、整体素质较高的科技人才队伍;建立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的激励、考核、监督机制;完善人才培养、选拔、评价、交流、使用、激励和保障机制,实行灵活的人才政策,大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激发现有人才的活力。

第二,完善兵团科技人才激励机制。首先,转变用人观念,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实施人才强兵团战略,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在科技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其次,改革薪酬制度, 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转变传统的以岗位和职务为基础的薪酬制度,设计多样化的绩效工资形式,加大绩效工资的比重。再其次,要采取多种措施, 满足科技人员的荣誉感。在科技进步奖下,增设二级奖励, 即产学研合作奖或技术创新奖, 增设科学技术普及奖, 其奖励等级、奖金与科技进步奖等同, 颁奖时仍使用科技进步奖的名称, 以进一步强调产学研合作的导向作用。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第一,完善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体系。 目前兵团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可依据的政策法规主要有《兵团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兵团火炬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科技成果计划推广办法》、《兵团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及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法规对兵团的科技成果转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些政策法规的落实层面以及配套措施方面还多多少少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1)完善并落实科技成果转化的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科技人员进入企业和基层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对已经出台的《兵团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兵团科技成果计划推广办法》要在贯彻和落实方面到位,并制订相应的政策措施。如设立成果推广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的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等。(2)对技术市场的优惠政策应进一步放宽。对四技服务(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均实行免税,大力宣传税收减免政策,并尽快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3)制定配套政策。诸如科技成果转化奖励制度、对在与科研部门进行科技合作中做出贡献的科研人员的奖励规定等。

第二,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服务体系。加强科技成果信息网络建设,加快科技信息、技术商品信息、科技专家信息的流通,使企业非常方便及时通过信息网络获取有效的成果信息和服务。建立技术市场的准入机制,建立一个高素质、权威性、民间性的科技成果评估机构,政府加强对评估机构的指导、监督,让企业对这些评估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质量获得正确的信息。

4.加强科技项目管理机制。第一,以人为本并注重“法”的约束。科研项目管理的宗旨是提高科技管理绩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这就要求在实施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的管理思想指导下,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绩效评价和奖惩制度,强化对人的激励和约束,充分运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如参与科研及经费配置决策。

第二,建立“市场—项目”投入方式为主的机制。目前,兵团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承担的课题项目主要是由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经费的研究项目,这种研究项目,往往缺乏市场的需求论证,对项目成果的应用前景考虑不够。兵团科技管理部门应优化现有的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市场—项目”方式为主的投入机制,除成果目的性较强的装备类研究项目外,完全由市场对研究项目进行优胜劣汰。

5.积极开展创新环境建设。逐步构建有利于公平竞争的和谐社会环境。 兵团在科技管理体制创新过程中, 坚持健康的学术争论要更全面、更客观地认识每一项创新成果, 使兵团在科技事业道路上少走弯路,形成敢于创新的文化环境。鼓励创新的良好文化环境是兵团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条件, 也是当前兵团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作者:袁霖

制度建设与科技管理论文 篇2:

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探讨

摘要:通过回顾车站在科技管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分析目前工作状况以及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必要性,从完善机制、人才资源开发、项目过程控制管理几方面内容简要阐明加强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看法和推动科技进步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车站;科技;项目;管理

随着铁路现代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运用,要适应这种新形势、新变化,必须用科学的思想、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企业,走以科技促发展、用科技保安全、靠科技创效益的发展道路。而车站科技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铁路系统科技发展水平,因此,抓好车站科技项目管理,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成为车站科技发展迫切需要改善提高的重要工作。

一、对项目和项目管理的认识

对科技管理部门来说,项目是一个很熟悉的词汇,通常是指规划、计划、方案、工程、任务等, 申报项目、确立项目、 实施项目、验收项目、 评审项目是每个科管人员都耳熟能详的业务流程,但从项目管理的专业化角度,项目和项目管理的真正内涵和规律还未被真正理解,项目通常是一次性的工作任务,项目管理是对整个过程全方位的管理,项目和项目管理组成为项目管理系统知识体系,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运用众多的管理知识和技术的集合。因此学习、研究和应用项目的涵义以及项目管理的方法,对科管人员来说,意义非凡。

二、车站当前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现状分析

车站的科技项目管理是对车站各部门的科研项目情况进行严谨的需求调研、慎重筛选出科技含量高的课题、向上级主管部门申报、对确立的科技项目进行过程监测、进度控制、完成后的验收办理、鉴定评审等管理。近年来,车站创造了一些科技成果,但随着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特别是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后的重大变化和设备方面质的飞跃对铁路科技发展带来了极深远的影响,这些新变化造成车站科技项目管理出现许多不适应的方面。

1.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有局限。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车站在科技管理方面存有落后的思想观念,认为车站管理是传统的生产管理,对经验的需求高于技术,对科技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明确的科技工作方针目标,自主管理能力比较差,科技创新的源动力不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自身的科技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2.管理体制建设滞后。车站的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自05年以来车站制定的科技管理办法未能与时俱进加以修订,造成研发过程中出现程序不规范,课题重申报轻管理,少数立项课题拖延时间,仓促研发形成结题质量不高等现象。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造成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低下,参与和关心程度不够。一些自主研发的项目经费不能及时落实,成本支出上有困难。

3.科技人才建设缺乏创新。科技人才是企业科技进步与发展的战略资源,随着铁路装备现代化加速推进,铁路职工技能不适应的矛盾也日益突显,拥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先进技术水平的科技人才尤其缺乏,车站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引进人才的途径比较少,加上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使得铁路的人才需求难以满足。另一方面,车站的培训力度不够,培养的方向侧重于一线生产岗位的实践和锻炼,注重经验的培养,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能力的培养举措较少。这都对车站的科技人才的储备造成很大影响。

三、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工作的几点想法

1.完善机制,提高科技管理的规范化。一是应进一步完善领导组织机制,确立科技管理网络。成立科技管理职能部门及科管专(兼)职人员,担负起贯彻路局科技工作的方针政策、落实科技工作计划、制定适合车站的科技工作目标和科技管理实施细则、推进车站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的责任。二是应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管理制度。要针对车站科技工作的薄弱环节,从制度上给予加强规范。使科技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如制定项目立项的流程、课题管理的方法、科技经费的使用、科技奖励办法、人才培养制度等。三是应进一步明确车站科技工作的指导方针。以车站的行车安全、运输组织和经营管理的需求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将工作的重点放在保安全、增效益、提高管理水平方面的科技课题上。

2.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车站的研发工作始终是由科技人才承担,人才才是技术创新的动力,科技进步的重要源泉。科技人才的水平决定科技实力,决定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因此,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人才创新的核心作用,要重视人才、爱惜人才、培养人才。一是善于挖掘人才,车站对科技人才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管理型、技术型、技能型。不仅要重视高学历人才,也要善于发现关键技术岗位上的有扎实理论基础、善学习钻研、动手能力强,有一技之长的那些有创新潜能的职工。二是要为科技人才创造条件,安排岗位,给予他们实践锻炼的机会,科学合理地按人才的需求类型制定培训措施,积极提供再教育机会,不断提高他们学习、吸收、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三是加大成才激励力度,通过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职称评聘、学习培训、提高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倾斜,创造吸引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真正做到用好现有人才,留住拔尖人才。

3.项目的过程控制管理。车站的科技工作,要充分应用项目和项目管理概念入手,由科管人员负责对科技项目的需求调研、可行性分析、立项申请、立题管理、经费管理到研发再到验收、鉴定及成果推广进行全过程监测,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使项目要严格按照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项目的管理和过程控制,保障项目能够优质高效的完成,同时注重科技项目的通用性,在成果完成后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加大推广力度,使得科技成果不仅为我所用,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作者:任 芸

制度建设与科技管理论文 篇3:

我国科技成果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的要: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是我国科技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本文阐述了我国科技成果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初步分析了如何在新时期更好的改进和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关键词:科技成果管理 成果鉴定 成果登记 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是我国科技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科技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对促进科技计划的制定和科技成果的交流与应用、激励广大科技人员的创新积极性、发现和培养科技人才起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型科技成果管理体系,然而在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更好的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应引起我们科技管理人员的关注。

1 科技成果管理的主要内容

科技成果管理是指对科研工作者在科技实践过程中经创造性劳动所取得的科技成果进行鉴定、登记、申报、奖励以及统计、分析和归纳等活动。科技成果管理主要包括:成果鉴定、登记、申报、奖励、成果保密以及成果转化等。

科技成果鉴定是指有关上级科技行政管理机关聘请同行专家,按照规定的形式和程序,对科技项目的应用技术成果进行审查和评价,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科技成果登记是科技成果管理过程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成果转化、推广、保密、统计和奖励等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基础。科技成果登记应当以客观、准确、及时为原则,做好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是为了及时、准确和完整的统计科技成果,为宏观科技决策服务,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奖励是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对科技成果作用的评价和反馈,是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政策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有利于提高科研水平,推进科技事业的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对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最重要途径,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一直是重中之重,与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息息相关。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要以促进成果转化与推广为核心,成果的鉴定、登记、奖励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核心展开。

2 我国科技成果管理的现状

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早在建国初期就已开始。科技成果管理作为我国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起全国科技成果管理体系,为促进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1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

目前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管理体系,拥有完整的分级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具有规范、系统的管理制度。在组织管理上,科技部统一领导全国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科技成果实行分级管理。科技部制定科技成果管理政策及法规,并重点管理国家的重大科技成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管理本部门或本地区的科技成果。

2.2科技成果鉴定作为成果评价的主要形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技成果鉴定一直作为科技评价的主要形式,较为公正客观地反映了科技成果的水平状况。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成果逐年增多,近年来每年登记成果达3万余项,其中鉴定成果1万多项。随着科技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以鉴定为主体的科技评价方式逐渐发生了变化,项目验收、软科学评审、专利授权、以及农业新品种、肥料、农药登记和新药登记为主的行业准入评价项目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但是科技成果鉴定仍然在地方和行业部门的成果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

2.3科技成果管理手段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1999年底建立了网络化的科技成果数据库,2000年建成“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应用计算机软件技术和网络优势进行科技成果登记管理,使我国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发生了质的飞跃。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统”把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管理系统、国家科技成果库和国家科技成果网综合集成,初步形成了全国科技成果鉴定、登记统计、信息收集与发布的国家科技成果网络平台,为实现国家科技计划成果高效管理和快速应用推广奠定了较好基础。

国家科技成果库汇集了自1978年以来的成果近50万项,并免费向社会开放,促进了科技成果的交流、转化与应用。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为建设国家科技成果库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技术基础,目前该软件已在全国科技成果管理机构和成果完成单位得到广泛应用。

国家科技成果网以国家科技成果库为核心发布最新的科技成果、项目信息,网站充分体现公益性的作用,将国家科技成果库的项目信息向社会全部开放,通过提供不同的检索方式,方便公众浏览各行各业的成果项目信息,掌握最新的研发动态。

2.4科技成果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科技成果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改革开放30年来,国家共登记科技成果66万多项,每年平均2.2万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占成果总数5成以上,企业完成的成果占3成以上。大量科技成果获得了应用,对推动自主创新,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 当前我国科技成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缺乏统一的规范的成果评价体系

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研究活动取得具有学术意义或实用价值的创造性结果,一般分为理论研究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成果。科技成果表现形式多元化,评价方式多元化。目前我国尚没有建立起针对不同类型科技成果进行客观评价的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对科技成果的认定和评价主要靠鉴定专家的主观判断,这无疑会受到各专家学识水平、所处角度以及对科技成果评价方法掌握情况的影响。同一科技成果,不同的评审专家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给科技成果的认定和科技奖励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3.2科技成果鉴定(评价)中的不端现象

当前的成果管理模式特别是以鉴定为主体的成果评价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需求。容易出现虚假不实、无端拔高、鉴定主体和客体不清、收费偏高等现象,例如上海汉芯事件、重庆“LT新型燃气”事件。科技成果鉴定过程中,导致鉴定结论与实际水平差异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专家选聘方式不合理,聘任专家结构不合理,用户证明不真实,存在人情关系、查新报告不准确、成果关键技术内容不完备、鉴定材料不完备以及专家责任心不强等等。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鉴定中缺乏全面的专家库。根据《鉴定办法》有关规定,参加鉴定工作的专家应由组织鉴定单位从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科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科技成果鉴定评审专家库中遴选,申请鉴定单位不得自行推荐和聘请。但是随着大量边缘学科的出现和跨学科成果的增多,且已建立的专家库不能及时更新,对于从专家库中选出十分合适的人选越来越困难,因此,由被鉴定者推荐鉴定委员名单提供给组织鉴定部门成为普遍现象。这样容易出现一些不良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成果鉴定结论的客观公正。

3.3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一直困扰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也影响着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成果转化投入不足、科技成果权属不清、科技成果不成熟市场前景不好、信息沟通不够、各自为阵未形成合力、科技中介功能缺位和机制不完善等。

3.3.1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法规缺乏动态发展与配套协调的长效机制。我国虽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的已失去了时效性,亟待修订完善。同时因政出多门,最终解释权各有所属,使得各政策法规之间的协调性较差。

3.3.2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整合力不强。目前各地、各部门都有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构,呈现分散、分割的状态,缺乏系统性和协调性。

3.3.3科技成果的中试环节较薄弱。在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环节、中试环节、商品化环节和产业化阶段这四个环节中,中试环节非常重要。但目前科技成果的中试环节缺失,结果造成科技与产业间的断链现象。

3.3.4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资金短缺。资金问题是导致科技成果未应用或停用的最重要原因,是科技成果转化中最为棘手的问题。

3.3.5科技中介功能缺位和机制不完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基本上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都有自己的运作方式和发展目标,缺乏科技中介信用评价体系,市场秩序不规范,运作统筹性不强,造成重复和资源浪费。

3.3.6企业和科研院所之间信息不对称,缺乏沟通和联系的渠道。对科研机构而言,大量的科技成果闲置,不知道如何转化和应用,而企业则急需好的成果,希望能得到科研人员的指导和帮助。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企业与科研机构信息不对称所致。

3.4科技成果转化意识不够

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我国科研院所、高校的科技成果管理中,重立项轻结题,重基础轻应用,重视成果鉴定与验收,以成果获奖为最终目的,而不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重视科技成果的登记统计,轻视成果的精选、优化和集成。

4 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对策分析

4.1起草和制定相关政策法规

目前有关科技成果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主要有《科技成果鉴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关于加强国家科技计划成果管理的暂行规定》、《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有关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等。鉴于目前成果管理法规过多、杂乱,应制订一部综合的《科技成果管理暂行办法》,对我国的科技成果管理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规范。

4.2探索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模式

科技成果管理部门要转变职能,不断探索新的科技成果管理模式,积极调整工作内容和转变工作方式,主动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

一是转变观念,在观念上创新,要大胆探索,从重视计划的制定向重视市场建设观念转变;将重视管理向重视服务观念转变;将传统管理向现代科学管理观念转变。

二是转变工作方式,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三是要突出重点,强化国家、部门和地方的集成联动作用。在管理机制上要强调配套、集成、联动,要强调中央和地方的联动、部门间的联动、科研机构间的联动(含高等院校)和市场的联动。

四是转变工作手段,改变以传统的开会、发文为主的管理模式,要充分利用国家科技成果网搭建沟通各部门、各地方成果管理机构的平台,加强成果工作信息化管理,加快成果管理信息交流,实现科学互动的管理,促进科技成果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

五是发挥中介机构的作用,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

六是要将成果评价、成果登记、科技奖励、技术市场、科技保密和成果推广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将之置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大系统中加以分析研究。在科技管理体系中,科技成果管理工作贯穿于科技计划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

4.3新时期科技成果管理要定位于为企业自主创新服务

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二是企业成为科研开发活动的主体,三是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科技成果管理要改变过去单纯为科技计划服务的定位,新时期科技成果管理要为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服务。这就要对企业在实现自主创新过程中有关科技成果方面的需求,进行全面和系统的分析,然后结合现有条件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

4.4改进和完善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价)

40多年来,我国共制定发布了三部科技成果鉴定办法,与计划经济要求相适应,成果鉴定对我国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影响广泛。当前以鉴定为主体的成果评价方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客观需求,必须要改进和完善科技成果鉴定的管理模式。1999年,中央发布《创新决定》,要求改革完善研究开发成果或产品的鉴定办法。2003年科技部发布《科技评价办法》对于成果鉴定改革提出原则要求。2004年,国务院发布第三批行政审批改革意见,要求改变成果鉴定管理方式,由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指定专门机构组织专家进行评审。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要求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制度。

现行的科技成果鉴定基本上是谁立题谁组织的原则,这对科技成果鉴定的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应改革现行科技成果鉴定办法,建立完善对各种类型科技成果进行评价的体系,并大力培育科技成果评价机构。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科技成果,应逐步采取委托或授权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模式,使科技成果的鉴定工作能最大限度的摆脱人为因素的影响。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促进了我国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质量和数量不断提高。 科技成果的增长必然带来市场对科技成果评价的需求更加旺盛。因此,科技成果评价需要在更高层次、更高内涵上下功夫,力求公平公正,经得起时间和市场的检验,获得科技界和社会的承认。

4.5切实加强科技成果的登记与统计工作

国家科技成果的登记、统计和年报编制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我国国情分析、综合国力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成果登记、统计工作已成为掌握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状况和进展的主要手段,为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促进了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新时期科技成果统计工作要倍加努力,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动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新发展。科技成果登记工作是成果转化、推广、保密、统计和奖励等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基础。

成果登记范围仅限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成果,不包括自筹资金研发的成果,而恰恰后者的创新性更强,更能反映社会的科技需求,因此自筹资金的成果登记应纳入科技成果的等级范围。现阶段要加强制度建设,把成果登记制度融合到项目管理的环节中,提高科研单位和人员进行成果登记的积极性。

4.6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智慧和心血的结晶。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表现主要是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来实现的。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还不尽人意,我国的科技优势、人才优势还没有有效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因此,进一步加强政策引导,加强产学研的结合,建立双边和多边技术协作和转化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是推动科技与经济结合、有效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途径。同时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激励的机制,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和市场推广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成功率,切实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工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4.7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管理人员素质

科技成果管理人员承担着科技成果管理的重要职责,人员素质的高低在科技成果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科技成果管理人员应具备勇于奉献的精神和任劳任怨的服务意识,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科技成果的政策法规,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科技知识,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公关能力。要加强对科技成果管理队伍的人才培养及人员素质能力的培训,提高科研管理队伍的群体素质,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

4.8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的信息化建设。

现有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体系在成果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应有的功能和作用还没有完全被挖掘,现有的信息资源尚未充分利用。

在科技成果管理的实践中,信息化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科研立项、计划执行、成果评价、技术转化与产业化,以及科技管理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需要科技成果资源和信息网络的支撑。科技成果管理信息化工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产业化环境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要提高科技成果管理水平,尤其是转化的效率,加强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十分重要,应该完善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开放和共享。信息网应资料完备并方便使用,不仅可以供科研人员在科研立项前利用这些信息拟定研发方向和协调合作研究事宜,也可以为科技成果的传递、扩散、交流提供畅通无阻的网络环境和丰富完备的信息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蔡晓军.国家科技成果管理工作在实施自主创新战略中的基本定位[J].科技成果纵横,2006(4):14-16.

[2]李超.我国科技成果管理现状与改革对策探讨[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8 (12):15-18.

[3]张喜梅,张微.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6(2):58-60.

[4]魏欣亚,张经强.浅议高校科技成果创新管理[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8 (11):22-24.

[5]王珠丽.浅谈科技成果管理工作[J]. 海洋技术,2004,23(4):137-139.

[6]苗希春.浅谈新时期青海省科技成果管理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青海科技,2007(6):68-71.

[7]张勇,杨秀娟.我国科技成果管理现状调研分析[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6(6):13-17.

[8]王发银,张晓娜.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管理体系研究[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9(3):25-28.

The Status Quo of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Countermeasure in China

ZHANG Wei-binLIL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ivision,The First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qingdao266061)

Key words: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achievements authentication;achievements registration;achievements transformation

作者:张伟滨 李 朗

上一篇:中职德育课感恩教育论文下一篇:工程概预算有线电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