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2022-04-20

摘要: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诸如交通便捷、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等很多因素都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价,但生活质量中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等高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和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过研究休闲产业对城市生活相关影响的宏观分析,将休闲产业和城市生活质量提升两者相结合,同时,更好地理解休闲产业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切实提高城市生活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方休闲产业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地方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篇1:

试析辽宁举办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的经济效应研究

[摘 要]如今,全运会的经济效应正在日益受到重视。辽宁省可以凭借举办第十二届全运会的契机,大力发展辽宁经济,调整地区产业结构,提高辽宁省的知名度。本文在充分分析全运会的长期经济效应和短期经济效应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引导企业参与全运会、促进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全运会;经济效应;契机

全运会作为一项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体育赛事,必然会对主办地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全运会的经济价值日益受到认可。所谓全运经济是指在全运会的筹办、举办以及全运会结束后的一段时期内,主办城市所发生的与全运会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所有经济活动及其经济效应和经济效果的总称。

1 辽宁经济面临的全运会机遇

(1)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十二运的31个大项分布在辽宁省14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承担了十二运的比赛项目,其中沈阳和大连承担的比赛项目最多,分别承担19项和15项。自2009年辽宁省成功获得第十二届全运会的承办权以来,各城市就开始着手兴建比赛场馆及相关市政建设项目。兴建全运村及各种比赛场馆势必带动辽宁地区经济的增长。受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在2008年和2009年分别为13%和13.1%。根据以往举办全运会对经济拉动的测算,举办一届全运会对举办省经济每年将产生一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因此,举办全运会对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助推器的作用。随着十二运相关建设项目逐渐开工,2010年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达到14.1%。另外,为保证十二运成功举办,主要城市道路的改扩建,水、电、热、气等市政建设项目陆续展开,环境治理、污染控制、绿化等环保方面的政府投资,将会通过乘数效应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增长。而且,在十二运举办期间,省内外游客会大量进入辽宁观看赛事,由此引发的经济、消费活动而形成的外部有效需求又会进一步带动辽宁地区经济增长。举办全运会可以让更多的辽宁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提高人们体育健身的热情,有利于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

(2)提升地区产业结构。由于全运会的举办涉及多个行业,其中以第三产业中的旅游、餐饮、酒店以及交通运输业为主。全运会的举办对旅游业、会展业、信息产业和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对于餐饮、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来说,举办全运会有利于其内部结构的优化。因此,举办全运会有助于辽宁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变辽宁过分倚重重工业发展的局面,优化产业结构。辽宁地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2007年,辽宁省接待入境游客20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6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307亿元,占全省GDP的8.3%;到2010年,全省年接待海外旅游者28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560亿元,年均递增16.2%。可以预见,在十二运期间,大批游客的涌入会带来可观的收入。因此,辽宁地区第三产业的收入会有突飞猛进的增长。

(3)提升辽宁地区的社会知名度。辽宁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重工业的生产基地,为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辽宁成功获得十二运的举办权,能够有效提高社会知名度。十二运筹办以及举办期间,各省体育代表团及游客云集辽宁,不仅有利于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吸引投资,提高辽宁省的社会知名度。沈阳全运村的承建单位绿城集团,就曾经为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主办城市济南承建过全运村。绿城集团进驻沈阳,为沈阳建筑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大企业集团进驻辽宁,同时也有利于扩大辽宁对外开放的形势。

2 抓住全运机遇,加快辽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处理好十二运给辽宁经济发展带来的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的关系。所谓短期效应是指十二运的筹备、举办能够大幅度地提升辽宁经济,但是,十二运结束后,举办地大多会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投资下降的问题。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全运会筹备期间,各地建设大量比赛场馆和相关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需要大规模投资,因此,全运会筹备阶段的建设是对辽宁地区未来几年投资的一种透支,必然造成全运会结束后辽宁地区投资下降、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第二,比赛场馆和相关基础设施在赛后如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甚至出现闲置的情况,还会出现维护费用较高,白白浪费财政收入的问题。第三,全运会结束后,大批游客离开辽宁会造成辽宁省的旅游、餐饮、酒店以及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收入急剧减少、甚至萧条的问题。这也会延缓辽宁经济的增长速度,出现全运会结束后辽宁经济发展的低谷。

相对于短期效应,十二运给辽宁经济带来的长期效应,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才能显现,有些影响在短期内无法释放或者释放出来的仅仅是负效应。从长期来看,十二运给辽宁经济带来的影响是正向的,效应是巨大的。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升了辽宁地区的社会形象。通过举办十二运,全国各地都了解了辽宁,提升了辽宁在全国的知名度,这是对辽宁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营销宣传,有利于吸引大企业集团落户辽宁。二是促进了辽宁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辽宁是老工业基地,第三产业发展比较落后,通过举办十二运,可以提升旅游、餐饮、酒店、交通运输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这些行业的服务水平,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三是有利于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辽宁省的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利用这次举办全运会的机会,不仅增加了全民健身的热情,而且也有利于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四是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辽宁省为举办全运会,进行的大量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如拓宽道路、发展公共交通等,这些都是辽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

(2)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旅游业是历届全运会受益最大的行业,无论是在全运会的筹备阶段、举办阶段,还是全运会结束以后,旅游业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十二运的举办会吸引大量省内外游客来到辽宁观看比赛并参观旅游景点。辽宁省应适时推出具有辽宁地区特色的旅游产品。辽宁是满族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辽宁可以依托清文化资源——一宫两陵,在重大节事活动时举行清朝文化表演,体现辽宁地区满族文化特色,打造具有满族风情的旅游产品。辽宁地处东经118°~125°,北纬38°~43°,地热水资源极为丰富,温泉资源遍布辽宁省14个城市。而且在全省温泉分布中,既有热泉又有冷泉,形成了辽宁百里不同泉的风格,可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要。辽宁应以丰富的温泉资源为优势,将温泉旅游打造成辽宁第二个旅游精品。辽宁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节目,是以独具地方特色的二人转曲艺形式展示了东北的民俗文化。节目的精心策划和演员表演的诙谐幽默,能够给观众带来巨大的精神愉悦和享受。如今,到《刘老根大舞台》看二人转已经成为国内外游客看辽宁、逛沈阳的必游之旅。我们也可以借助十二运的契机,将二人转推向全国,让更多的人认识二人转节目,将其打造为辽宁的第三个旅游品牌。除此之外,辽宁还有很多旅游景区和休闲度假场所。总之,通过举办十二运,可以增加省外游客对辽宁旅游产品的关注度和认知度,有利于拉动辽宁地区的消费。因此,辽宁还应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改善旅游景区的交通、通信和食宿等条件,加强旅游相关行业的员工培训,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3)积极引导辽宁企业参与全运会。政府应积极引导辽宁企业了解全运会,鼓励它们积极参与全运会,在全运会筹备及举办阶段,不断地去发现商机,从而找准投资领域。辽宁省的14个城市都承担了全运会的赛事项目,因此,各个城市都要进行比赛场馆、环境治理、信息化建设以及相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辽宁企业可以通过投资、管理、设计、施工等方式参与到全运会相关建设项目中来。辽宁企业可以借助全运会的东风,成为全运会的赞助商或者是特许供应商,使用全运会的标志,展示企业的品牌形象,为企业进行营销宣传,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4)加快体育休闲产业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体育休闲产业迅速发展,产值不断扩大,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将体育休闲产业作为了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刺激消费,扩大内需,而且能够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然而辽宁在体育休闲产业方面发展较慢,尚处于起步阶段。借助举办全运会的机遇,提高人们健身消费意识,让体育健身休闲逐渐地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使体育休闲产业真正地形成一个产业链。全运会结束后,对于规模适中的比赛场馆可以改造成健身休闲会馆。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比赛场馆的利用率,而且能够增加人们的健身休闲场所,可谓一举两得。体育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而且有利于完成辽宁省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扩大消费需求的任务,为辽宁地区经济的增长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孟祥文.第十一届全运会经济效应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0.

[2]张志勇.济南市举办第十一届全运会经济及社会效应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0).

[3]王敏.试论中国旅游业的奥运契机[J].体育文化导刊,2006(9).

[4]黄宝军. 第十二届全运会为沈阳市体育无形资产带来的机遇和挑战[J].商场现代化,2011(2).

[5]齐辉.第十一届全运会对济南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08.

[作者简介]魏博文(1981—),女,沈阳人,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府经济学。

作者:魏博文

地方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篇2:

休闲产业对杭州城市生活质量的影响

摘 要: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诸如交通便捷、城市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等很多因素都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的客观评价,但生活质量中的人们对精神文化等高层次需求的满足程度和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通过研究休闲产业对城市生活相关影响的宏观分析,将休闲产业和城市生活质量提升两者相结合,同时,更好地理解休闲产业和生活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可以切实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关键词:休闲产业;生活质量;杭州

一、理论研究

闲暇时间也称余暇时间,是指人们从事直接生产活动以外用于休息、娱乐及发展个人才能的时间。马克思将自由时间分为闲暇时间和从事较高级活动的时间,即“非劳动时间”,“不被生产劳动所吸收的时间”以及“个人受教育的时间、发展智力的时间、履行社会职能的时间、进行社交活动的时间、自由运用体力和智力的时间”等。马克思阐明的闲暇时间不单单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经济范畴,更是一个社会范畴。闲暇时间的多少,是劳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和标志。闲暇时间的重要部分是滿足劳动者全面发展而消费精神资料的时间。

休闲产业是指当人们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而兴起的产业,它主要为人们的精神享受提供服务,以满足人们的“美、感、游、创”等心理需求为主。在现代社会中,休闲服务业是休闲产业的主体产业部门。主要包括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与精神的)密切相关的产业领域,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生活质量又称生活品质或素质,是对人们生活好坏程度的一个衡量。生活质量是根据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当代观念将生活质量定义为一个由社会及文化多面构成包括例如生活满意度,幸福感等相关因素的学说。

二、休闲产业对城市的影响

1.对城市经济的影响

现今的城市经济模式已经开始转变,休闲消费将成为推动社会消费力增长的主要因素,休闲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休闲活动已日益成为经济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经济的增长使人们的休闲消费比重加大,促进了休闲产业的发展,同时,休闲产业也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休闲产业的发展必然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需求市场,带动交通运输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间接地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对城市社会文化的影响

参加休闲活动已成为一种城市的生活习惯。一个城市休闲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和休闲活动内容的大量增加,会逐渐培养出城市的休闲文化。一个城市一旦拥有了自己的休闲文化,休闲理念便已深入市民人心,将形成一种人们普遍接受和参与的休闲习惯,包括消费习惯、饮食习惯、文艺娱乐活动、有特色的地方节庆和仪式,以及社区丰富的休闲活动等等。

休闲文化可改变城市氛围,可以使整个城市具有健康的休闲观念和休闲意识,也可以使城市和街道充满温馨、宁静、和谐的氛围,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切身感受这一休闲气氛,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休闲消费内容。

3.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休闲产业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这些自然资源是休闲活动的基础,而且对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并带来较高的经济收益。因此,更加提高了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休闲产业的发展促使当地政府采取有效的措施为市民、游客创造一个清洁舒适的生态坏境,从而加强对各类环境指标的控制,包括控制生态环境污染,大力发展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等,从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但是,休闲产业的发展也会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西湖景区出现人满为患的现象,旅游区内大量交通工具排出的废气污染了大气和水体,并带来噪音污染,影响旅游质量,更破坏了生态环境。

三、城市生活质量评价

1.休闲生活质量评价体系

将休闲生活质量影响因素可分为休闲客体、休闲环境、休闲主体、休闲支撑、休闲保障五个方面。可以汇总为下表。

表 休闲生活质量评价体系

2.休闲生活质量评价要素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休闲消费的增加对杭州全市GDP及人均GDP做出贡献,可使人均消费性支出增加。同时,休闲产业对就业的贡献也影响了杭州相关行业的就业水平,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降低了城镇登记失业率。杭州城市休闲经济发展及休闲消费的情况,可影响全市GDP水平及人均GDP水平,经济增长同时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提高。

其次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休闲产业的发展可以促使城市文化活动的产生和完善。休闲文化可改变杭州城市氛围,使整个城市具有健康的休闲观念和休闲意识,促进城市休闲文化娱乐的发展。休闲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促进杭州城市文化资源的建设,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的建设。博物馆、图书馆及文化资源的建设为杭州城市居民文化精神修养的培养提供了良好基础。

再次从环境生活角度来看,杭州政府相关部门为发展城市休闲产业,投入了大量经费来改善城市休闲生态环境。休闲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会直接影响相关环境指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增加,对水体的保护工程使得城市各水体水质达标率有所提升。空气质量也因休闲生态环境改善而有所提升。

四、协调发展杭州城市生活品质

1.发展多元化休闲服务项目

杭州人传统的“赏湖、赏花、喝茶、爬山”等休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休闲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等休闲场所,对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高市民气质涵养具有重要作用。杭州城市发展的目标是国际知名旅游城市,但杭州的休闲文化设施与国际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图书馆设点还太少,歌剧院少且剧目少、票价贵,博物馆往往开张时热闹一阵,大多数市民尤其是青少年业余时间的活动仍然比较单一。

根据《杭州“十二五”旅游休闲业发展规划》,要重点建设文化体验型博物馆项目群,实现杭州文化旅游的新突破,要注重游客的场景体验,增强参与性和趣味性。比如在巩固流行音乐演出市场外,积极培育高雅音乐演出市场;依托西冷印社、西湖琴社、西湖棋社等社会文化团体,倡导并培育琴、棋、书、画、歌、舞、影、视等多样化活动的展开,鼓励文化休闲产品与文化休闲活动的开发及发展,满足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及外来旅游者的文化旅游体验,促进了文化生活质量的提升。

2.发展社区休闲服务项目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成熟的主要休闲方式和休闲内容所在的休闲场所主要在景区、商圈以及郊区乡村,但这些休闲场所及休闲方式往往会因为交通、花费等因素限制青少年和老年人的休闲行为。虽然早几年杭州的许多社区就设置了休闲健身设施,但单一的休闲健身设施不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因此,发展社区休闲,提供更好的休闲设施及休闲环境可以很好的促进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可在幼儿园原有的设施基础上新增一些设施,为社区儿童提供休闲场地。从青少年的角度出发,社区应在这些公共空间里设置乒乓桌、篮球、羽毛球场地等休闲体育设施供居民进行体育休闲活动;可在住宅区集中的区块设置公共体育健身中心,中心可设置游泳池、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等多种体育休闲设施,满足更多居民的体育休闲需求。从老人的角度出发,可为其提供进行聊天或棋牌活动的场所,同时还可组织一些文艺活动,越剧角活动等以满足老年人的休闲需求。除了休闲设施,更应注重社区休闲氛围的营造。社区休闲氛围的营造应从社区群体出发,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多的群体休闲机会。

3.发展休闲农业服务项目

发展休闲农业,做好一二三产的融合,可带动当地的经济效益,可使农民土地得以更好利用,还可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经济生活质量的提升。杭州的余杭区、萧山市、富阳市不论在地域上、文化历史及自然山水风光上等非常适合发展休闲农业。余杭区的部分休闲农业园区已成为了青少年的暑期培训和实践基地,休闲农业的发展还发挥了农业教育功能,提升了文化生活质量。

休闲农业还是城市巨大的美化绿化系统,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过程中,人们主动改善环境卫生、维护自然生态均衡以吸引休闲人群,有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环境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再永.增加就业的新途径——休闲产业[J].山西财政大学学报.1999,21:7~8.

[2]马惠娣.21世纪与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文化[J].自然辨证法研究.2001,17(1):48~52.

[3]Yoshitaka Iwasaki.Leisur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an international and multicultural context: what are major pathways linking leisure to quality of life[J].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2007,82(2):233~264.

[4]蘇富高.杭州居民休闲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90~92.

作者简介:许正宏(1972- ),男,浙江杭州人,MBA,公司总经理,主要从事企业经营研究

作者:许正宏

地方休闲产业发展论文 篇3:

城市休闲环境排名,为城市发展提了个醒

刘锋是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大力倡导者,作为国家旅游局的特邀专家,参与了中国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稿工作。刘锋是务实的乐观派,针对目前中国城市在发展休闲方面的种种问题、以及城市病的相关表现,他认为,应该用发展的手段解决问题,有问题并不是坏事。他高度评价了中国城市休闲环境排行榜的积极作用,指出我国城市休闲环境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大力提升城市化的质量,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就未来而言,他希望《休闲•榜》能通过相应数据的更新和累积,滚动推出排行榜的深化升级版,帮助城市实现自身的纵向对比和城市之间横向对比,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体系,促进城市休闲环境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休闲是通往宜居之城的必经之路

《休闲•榜》:您觉得城市的休闲环境应该包含哪些要素?中国城市目前的发展处于哪个阶段?

刘锋:城市休闲环境包括硬件、软件两部分,或者说自然的和人文的。中国城市目前还处在一个重硬件轻软件的阶段,或者说,还处在重器物轻精神的阶段。

硬件方面,许多城市很注重形象工程,比如体育馆、美术馆、音乐厅之类的建设,把这些场馆建得美轮美奂,甚至在世界上都拿得出手,但这些场馆惠及老百姓的程度比较差,覆盖面、普及性和内容供给明显不够。我觉得城市应多建大众休闲广场,建设能提供给市民休闲健身的场所,这才是更好的满足群众需要的东西。那些大的美术馆艺术厅之类,并非当前市民的真实所需。

软件方面,我们在服务功能、配套设施、无障碍化、微笑服务等方面,同真正的世界城市差距还是很大的。比如我们去一些展览馆参观,就觉得冷冰冰、很生硬、没有人性化的服务和设施,在这些地方就没有休闲的品质感。

《休闲•榜》:宜居城市是很多城市的打造目标,城市休闲环境对宜居城市的打造有什么意义?

刘锋:现在经常提“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个城市首先得让人活得下来,然后才是活得更好。想要活得下来,

你就需要有一份工作,需要产业来支撑它。现在中国的总体经济发展已经过了温饱消费阶段,我们处于一个以“住好房,开小车”,也就是说以“住和行”为主导的小康型消费阶段,未来我们将会进入到一个吃、喝、玩、乐、康体、学习等全面发展的、以服务为主导的一个社会,与之相适应的,我们需要的休闲环境和设施就越来越重要。它在宜居的概念里,就是这个“宜”字,让人身心愉悦。

到了这个发展阶段,休闲其实就是人最本质的一个需求,是让人身心愉悦的一个东西,休闲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福利。相对的,它就对城市休闲环境、休闲设施提出了要求,休闲是通往宜居之城的必经之路和衡量指标。

榜单反映出城市休闲的差异化

《休闲•榜》:这次深圳和十堰在榜单排名中靠前,一个是经济型休闲城市,一个是自然型休闲城市,对于这两类城市的差异,您认为它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刘锋:《雅典宪章》认为城市有四大基本功能:工作、生活、交通和休闲。中国过去的城市规划主要是承袭了前苏联的做法,注重物质生产,轻视生活的需要,所以城市的分区根本没有休闲游憩功能区,也没有旅游土地利用概念。如今我们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向后期、甚至后工业化转变的阶段,所以城市应该更加注重休闲区域和休闲环境的打造。

对于像深圳这样的发达城市,它应该加快发展方式的改变,它不仅仅是个生产型的城市,而应转变成一个消费型、宜居型、创新型的城市。只有实现这样一个转变,城市才能变得更符合人民大众的需求。

对于欠发达地区,它因为过去经济缺乏活力,所以相对的生态保持得比较好,但不能说这就达到休闲的目标了。这些地方还是要探索如何加快发展,但必须是优质地发展、生态地发展、可持续地发展。这两个城市虽然表面看起来有所不同,但都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前者面临一个发展的质量问题,后者既要面临质量问题,还面对发展的速度问题。

《休闲•榜》:成都一直被公认为休闲名城,为什么排名却比较靠后?

刘锋:我曾经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过关于成都与杭州谁更休闲的个人看法,最后我还是力挺成都。成都的休闲是一种国民化的、大众化的休闲,是一种到了骨子里的休闲。你到河边的茶馆里,有时候能见到人们脱了鞋子坐在河里打麻将的场面,感觉非常的惬意,非常生活化。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排行榜是按照人均设施的占有率来评比的。一方面,成都人口比较多,另一方面,成都纳入休闲指标的东西好像并不多,但我们说的休闲也不完全都是这种指标的考核,这里有一个偏差。我的理解是,成都的休闲味道很足,但它的结构性休闲配套设施并不充分,它的文化性质的、素质方面的休闲培育需要提高。成都想继续保持休闲之都的美誉,就应该在这方面对自己做一个提升。当然,如果你把成都的茶楼、小吃馆和麻将摊子作为指标统计进去的话,那成都肯定是最高的。

中国的大城市很难不得病

《休闲•榜》:与休闲宜居相悖的一个现象是“城市病”,“城市病”的出现首先就是人口在中心城市过于膨胀,有什么务实的办法可以对这一问题进行纠正吗?

刘锋:要解决好这个问题,还是要从一个更宏观的政策设计上来考虑。第一,争取在教育、医疗等基础资源的分配上,做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只有这样,老百姓才没有过多的引力非往大城市跑。第二,做到区域协调发展,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资源不能老集中在几个中心城市。第三,要使各个地区做到均衡发展,最重要的还是有经济的支撑。经济支撑说到底还是产业,每个地方都要找到一个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来实现其良性的、有活力的、有竞争力的经济发展模式。这几个方面做好的话,我觉得会对人口的膨胀问题有一个根本的解决,其他的限购、限价、限房之类,都是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

《休闲•榜》:有一种看法是,诸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过于依赖低端服务业贡献的GDP,所以也是造成人口膨胀的主因,这一点您怎么看?

刘锋:这是一个产业结构转型的问题,产业的转变和革新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最基本的是理念,包括体制机制的变革,你怎么样能够真正做到资源的市场化定价,而不是一种行政指令性的分配,怎样解决政府掌控资源太多、对经济干预过大的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从制度上做出调整和优化。另外,在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变上,我们应该鼓励旅游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及最重要的科技创新。

《休闲•榜》:“城市病”是不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东西?

刘锋:从世界城市的发展经验看,城市发展并不必然会得病。我们可以看到有得病的,比如拉美一些城市;也有不得病的,比如德国的大城市。关键还在于整体的规划、系统的设计和执行力。在中国目前的状况下,我认为大城市很难不得病,原因在于我们的人口众多、宜居的土地有限、基础公共服务设施不均等,中国又是一个行政经济的模式、资源向行政中心高度聚集等等,而这些病症的解决方法,专家、学者、市长们也在共同摸索,没有一个定论。

城市休闲环境排名的榜单,为城市发展提了个醒,我也希望《休闲•榜》承担这样一个使命,做出一个排行榜,分析一个问题,来推动、指导、引领城市休闲的健康发展。

作者:吴丹丹

上一篇:音乐素质教育探究论文下一篇:监狱廉政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