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经济审计思考论文

2022-04-16

摘要:社会保障审计事关社会保障资金安全,对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制度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促进其改进和发展,履行了法律赋予审计的监督职能,发挥了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应。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审计提出的要求更高了,社保审计的社会价值怎样提升,是审计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此粗浅的认识,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对此课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度研究。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社会保障经济审计思考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社会保障经济审计思考论文 篇1:

社会保障审计的认识与思考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

关键词:社会保障 审计 认识 思考

0 引言

社会保障制度是由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救助和补贴的一种制度。加大社会保障建设力度,建立相对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就目前而言,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和“稳定器”,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重要保障。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是资金的管理与运作,如何保证社保基金的安全运作,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审计监督是十分重要的手段之一。本文结合审计工作实践,浅谈个人对社会保障审计的几点认识和看法。

1 社会保障审计意义及作用

开展社会保障审计,对于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1.1 促进我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的助推器。从宏观看,社保审计促进了社会保障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完善,使社保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推动工作进一步规范;从微观讲,社保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相互融合,在实行监督检查的同时,为社保基金管理和经办机构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服务社保工作更好地开展。

1.2 保证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与完整,防止基金流失。社会保障审计开展,进一步规范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等管理、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有效防范了基金的流失,使社会保障基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1.3 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社会保障制度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也是人民群众共同享受改革开放伟大成果的重要举措。开展社会保障审计,就是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审计的职责,使社会保障基金的每一分一毫都真正能用在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上,用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环节上。作为一名审计工作者,就是要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的利益站好岗、服好务。

2 社会保障审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2.1 社会保障立法的相对滞后,法律法规体系的不健全,导致审计定性、评价难,审计决定落实难。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的范围不断扩大,各种保障险种陆续出台,而与之相配套法律法规制定滞后,不利于基金规范管理。由此给审计的实施和判断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审计工作人员在了解大量的政策法规的同时,还要分析相关政策法规的一致性和衔接性,从而做出相应的判断。另外,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大多是程序法,而不是实体法,对违反法规的处理没有明确规定,审计处理依据不明确。

由于法律法规的滞后,在审计中存在合情合理而不合法的现象,给审计决定的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比如,在某专项基金审计过程中发现,此项基金存放在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对基金的安全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同时又更便于服务农民。然而相关法律法规严格规定,必须将基金存放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这就造成了合情合理与合法之间的矛盾,相关的审计决定落实起来也就有很大难度。

2.2 社会保障基金种类多、涉及面广的特点,加剧了审计力量与工作量之间的矛盾。社会保障基金几乎覆盖于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具有种类多、覆盖面广的特点。从种类上看:包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救济、救灾、扶贫等社会救济基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福利基金,住房公积金、廉租住房资金,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社会保障资金等;从收支渠道看,其资金来源有各级财政拨款、单位及个人缴纳、社会捐助、基金存入银行利息收入、结余基金购买国库券利息收入、滞缴罚款收入、调剂收入、补助收入、赞助收入等,从支出的范围上看,有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下岗、低保、救灾、扶贫、助残、退伍、福利院、五保户和贫困户临时救济等;另外,还有政策性极强、管理和经办机构多等特点。社会保障基金的这些特点,在加大审计工作量同时,也使得审计人员在有些行业是无法涉足的,例如在医疗保险基金审计中,医院的延伸审计调查只能停留在表面,对于药品是否滥用、是否存在挂床现象等均无法深入调查,这也无形增加了审计风险。

2.3 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手段运用不足,制约了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效率和质量。近年来,国家大力实施“金保工程”,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社保基金的管理中逐渐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审计部门在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方面,虽然也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局限于硬件与软件的不足,审计部门特别是广大的基层审计部门在开展社会保险审过程中,不能充分利用计算机便利开展审计,尤其是软件开发不足等问题(在审计实践中曾出现社保专项基金业务审计软件无法容纳基金数据库的现象)的存在,导致社会保障基金计算机辅助审计无法正常开展,影响了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3 审计对策

3.1 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入手,加强审计的监督和服务功能。社保基金审计不能仅局限于查错纠弊,更重要的是从管理上、制度上发现和揭露问题,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目前,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无论从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的角度,还是从管理、运营和监督检查的角度都是不完善的。特别是在一些新的领域更加不完善,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存在基金结余大,农民报销药品范围小,报销比例低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使社保制度更加完善,就要求我们在搞好审计的同时,能够关注各项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从中发现问题,认真分析,从管理上、制度上和体制上找问题、查根源、提对策,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3.2 加大审计调查范围,在全面掌握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重点审计。在目前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就不能仅限于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核,要结合审计开展大量的审计调查,弄清社会保障基金的种类、性质、金额以及管理、经办机构和运行模式等,全面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基金的总体情况,根据掌握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情况和政府当年的工作重点,确定社保审计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

3.3 在组织实施方式上要积极探索“上审下”和“交叉审计”。开展“上审下”和“交叉审计”,一方面有利于较好地解决审计情况上报难、审计处理难的问题,同时审计揭示的问题也比较全面系统,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审计建议说服力强,影响面大,既能为党政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又能引起被审计单位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通过“上审下”和“交叉审计”,能够有效地整合审计资源,提高社保基金审计工作质量,同时还起到了锻炼审计干部队伍的作用。因此,社保基金审计特别是在基层的重点县区要坚持“上审下”和“交叉审计”的组织方式,进一步规范审计工作,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提高审计效果。

3.4 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增强审计工作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社会保障基金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老百姓的“养命钱”、“救命钱”,覆盖了社会的最基层、最贫穷和最需要关怀的特殊群体,体现出来的是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怀,这项工作开展得好坏、资金使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用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好这项工作。同时,社会保障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方针相当多,而且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出台之中,要搞好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就必须全面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强化业务学习也是十分必要的。

3.5 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大力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社会保障基金量大、涉及面广,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仅凭手工审计手段很难在浩如烟海的资金信息流中找到违规违纪问题的蛛丝马迹,只有借助计算机审计等先进的手段,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要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开展对社保业务系统和业务数据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新方法、新路子。计算机辅助审计在审前时就应介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系统,熟悉相应的业务流程,采集、导入、转换、整理所审基金的财务和业务电子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把握总体情况,确定有关审计重点。进入现场审计后,就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查询、检索、计算、分析和汇总等多种功能,进行辅助审计,查找违规违纪问题线索,发现和解决问题。

3.6 建立相关的社保基金审计专家人员资料库。社会保障基金审计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每一名审计工作人員都不可能对所有的知识做到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各方面专家的配合和帮助。建立专家人员资料库,在实施审计时可以在专家库中找寻该审计项目需要的专业人士,从而拓宽审计领域,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水平。

总而言之,在社保监管体系中,审计部门要唱好监督主角,当好管理配角,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做到有为有位,为经济社会发展保好驾护好航。

作者:孟艳霞

社会保障经济审计思考论文 篇2:

社会保障审计事关社会保障资金安全

摘 要:社会保障审计事关社会保障资金安全,对各项社会保障资金、制度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并促进其改进和发展,履行了法律赋予审计的监督职能,发挥了应有的社会价值和社会效应。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审计提出的要求更高了,社保审计的社会价值怎样提升,是审计人员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对此粗浅的认识,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对此课题的高度重视和深度研究。

关键词:社会保障审计;资金;安全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社会保障审计是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完善的助推器在实行监督检查的同时,防止基金流失,进一步规范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等管理、经办机构的财务管理,有效防范了基金的流失,使社会保障基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得以充分发挥。

一、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历史沿革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审计结果表明,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总体安全完整,基金运行平稳规范。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建成了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网络,有效发挥了社会保障“助推器”“减震器”“稳定器”和“安全网”的作用。我国的社会保障审计的发展大约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起步阶段:主要是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审计部门的职责中包含了对社会保障基金、社会捐赠资金以及其他有关基金、资金财务收支的审计职责,使得审计部门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有法可依。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在这期间,国家审计署专门了成立社会保障审计局。第三阶段为大力发展阶段:从靠传统的手工审阅开始,逐步转向了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审计的道路,使得审计效率有了非常大的提高。我国审计部门的正式报告是报给当地政府,审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在当地政府管辖范围之内,现有的审计体制对审计结果的落实有一定的影响。

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保障民生大计

社会保障关系到民生福祉,关系到社会公平,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关系到能否有效地应对公共危机。我国的社会保障审计自1983年国家审计机关成立开始,从对民政事业费等专项资金审计起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会保障审计范围和内容不断拓宽。近年来,国家审计署先后组织实施了对失业保险基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救灾资金、新农保基金、新农合基金、养老保险基金等专项审计或审计调查,在维护资金安全、促进政策落实、推动制度完善、保障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但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初建,相关制度尚处于推进和完善过程中,加上配套措施不完善,基础工作不到位,相关人员的知识和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导致社会保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些地方和单位存在违纪违规问题,部分经办机构审核不严格,部分单位和个人违规牟取不正当利益,制度执行和业务管理还不够严格,部分地区资金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地区业务管理不够规范,部分人群相关保障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部分行业和单位社会保险基金仍封闭运行,部分省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尚未完全实现省级统筹,业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社会保障涉及多部门、各层级,关系千家万户,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信息化至关重要,但全国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尚未建成,不利于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管理。

四、高质量推进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对策

1.运用大数据审计。在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思路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是开展大数据分析的基础。创新“审计大数据分析”工作思路,依托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析技术,寻求如何将大数据分析方法与传统审计方法深度融合,不断加大相关数据间的综合比对和关联分析力度。在工作实践中,审计人员开拓创新,不断提高自身驾驭大数据的能力。审计人员总结的几种常用的大数据分析与传统审计方法结合的形式有:大数据分析与检查方法结合,大数据分析与询问方法结合,大数据分析与重新计算结合,大数据分析与分析方法结合等。大数据审计需要具有大数据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审计人才,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审计业务,还要熟练应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哈尔滨办围绕大数据审计特点,着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审计人员大数据分析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升。

2、创新审计模式。为确保高质量完成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审计署成立了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领导小组,在先行试审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了审计工作方案,组织了全国范围的培训和专题研究,采取 “上审下”“交叉审”或统一组成审计组的审计方式,全面开展了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同时,明确要求各级审计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审计工作方案,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准则,严格取证、规范程序,做到事实清楚、评价恰当、定性准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理,全面落实“实、高、新、严、细”的工作要求,确保审计结果真实、可靠。审计中,坚持统一组织领导、统一工作方案、统一标准口径、统一审计报告和统一对外公布的“五统一”原则,强化督导和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加强对数据的审核校验,保证了审计的质量。

3.加强社会监督途径。一是审计过程、事项要公开,加强信息披露。二是审计过程要有社会各阶层人士参与,能让审计报告真正反映出民声的良好渠道。三是审计结果落实需要社会监督。在相关政府部门的考核办法中加入审计结果落实情况等事项,作为评价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业绩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培林,陈光金,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 力挽狂澜:中国社会发展迎接新挑战——2008—2009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总报告.

[2]国际社会福利协会日本国委会张评译各国的社会福利,北京:华夏出版社,1988.12.

[3]2012年8月2日,審计署公布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公告.

作者:王晶菁

社会保障经济审计思考论文 篇3:

浅析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

摘 要:当今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障基金能有效地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提高国民经济福利,合理的社会保障基金制度更能保持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几乎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社会保障基金相关部门或机构为履行其职责,会运用其经济资源和权利。绩效审计,顾名思义,就是检查其使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与效益性和合法性。显而易见,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分析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的功能、特点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一些想法。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现状和挑战;思考和建议

社会保障基金涉及面极其广泛,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几乎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都与之密切相关。当前,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安全问题引起了社会公众和管理部门的极大重视,其管理和使用的绩效情况也是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社会保障基金运行过程的合法性,更是政府机关关注的重点对象。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是遏制社会保障基金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低效率现象和违法乱纪行为的重要措施,所以,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工作必须得以落实和完善。

虽然国家审计署针对国家现状和实际情况做出的具体工作规划和目标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绩效审计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但是,财政和财务审计仍然是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主要内容,没有真正实施全面的绩效审计制度。在2000年之前,我国政府审计机关主要是从事真实性审计和合法性审计及国有资产的绩效审计,主要针对国有资产、企业实施绩效审计。可见,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实施范围非常狭窄,发展非常不平衡。与此同时,涉及社会保障基金的贪污受贿案件频频发生。

案件分析:2006年的上海社保案,上海政要、国企高管、民营富豪近30余人都被卷入其中,经历了接近2年的调查和审理,于2008年3月开庭审理陈良宇。事实上,在这次社保案中,主要是政府招标投资时,在项目审批和招商合作等方面,陈良宇利用其职权为投标人提供“方便”,再由投标人直接向其本人或其家人提供,折合为人民币总计240万余元的“回扣”。事后,有关部门调查显示,陈良宇违反有关重大事项集体决策的规定,要求审计程序不能复杂、审计时间大大缩短,致使有关职能部门不能正确履行职责,直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3.21亿元。

2006年上海社保案的出现暴露了中国社保基金的大量问题,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运营敲响了警钟。我们的社会保障基金应该由谁来保护、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行和管理制度如何完善,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问题,也是我们亟须解决的最大挑战之一。

纵观国外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和相关实践,我们会发现,绩效审计能够强化投资控制和规范投资运行秩序,它是提高投资效率和效果、维护社保基金安全运行的有效制度性保障。我们应该向国外学习成功的社保基金运行制度和相关的管理经验。众望所归,国家审计署相关人士表示,到2012年,我国要实现“每年所有的审计都要开展绩效审计”的目标。可以说,它是我国绩效审计的一个里程碑。当然,社会保障基金项目的绩效审计由谁开展、如何在我国有效地进行绩效审计以及如何监管就会成为下一个挑战。

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主要是在社会保障基金的征收、保管、和使用过程中进行的审计,它是一种“动态审计”。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刚刚起步,尚不完善。最严重制约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工作的因素之一就是缺乏一套完善的绩效评价的方法体系。通过和国外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发展的历史相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主要面临以下7个方面的巨大挑战。

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其法制建设相对滞后,导致难以用现行的法律制度来认定和评价在开展绩效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而且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的期限往往相对较长,在这期间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发生变化,也会增加选择法律法规的难度,从而增加了审计评价的难度,并且很可能会影响审计的质量。

二是我国审计人员力量不足,审计经费来源不合理致使审计资源严重匮乏,然而我国地域广阔,审计任务却极其繁重,两者的矛盾日益突出。首先,我国审计人员配备不足而且审计资源不足,审计力量薄弱,其次,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层次相对单一,不够全面。我国的教育体系很难培养出那些既能懂金融、懂法律、懂经营管理和其他高新专业知识,又能懂审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这样的人才正是我们需要的。要想突破这种人才不足的限制,必须创新我国的教育体制,鼓励大学生不要局限于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拓宽视野,大力支持大学双专业制度的建设。

三是很难确定被审项目和机构的预期目标,这样,确定其工作效率和效益就失去了明确的标准。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而言,被审项目和机构的预期目标是审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机构的预期目标一般在其法定职责中有明文规定,但大量的绩效审计是针对项目的,而项目目标的确定相对复杂一些。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如何确定项目的审计目标至关重要。

四是依据的资料可能缺乏可靠性。与财务审计不同,绩效审计的前提是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如果“不知道钱花哪去了”就谈不上“花钱的效益”了。审计作为一种查证行为,除了会计资料外,需要查询大量的二手资料,对大量的以统计资料为主的二手资料的真实性,审计人员缺乏可靠的认定手段,当运用这些资料作出结论时,就可能会发生审计风险。

五是审计标准不确定。简单地讲,审计就是把事实和标准相比较,从而得出评价结论,再将所得结论传递给有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过程。如果没有标准或者标准不妥,所得结论就肯定不恰当。因此,审计标准的选择和制定是审计活动永恒的主题,绩效审计更是如此。对于绩效审计而言,其审计标准的不确定性是其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六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特点制约了其绩效审计的发展。一般来说,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和收支范围有着很强的法定性,政府部门对其有特别严格的规定,基金本身具有的弹性很小。例如,对于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和增值方式,几乎只能被限定于购买国债或者存定期,增值空间非常小,导致在进行绩效审计的评价时,没有明确的目标,这样的话,就很难正确地提出审计建议。

七是未能统一相关数据的口径,这会给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带来巨大障碍。绩效审计需要对来不同部门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但是迄今为止,审计相关部门与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未能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这样,就会降低审计部门对此种同类数据进行对比的准确性,增加了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分析的难度。 所以说,需要在政府审计机关和社会保障基金管理部门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双向沟通系统,共用相关数据,加强两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调和统一重要的数据口径,吸引精通统计学和计算机方面知识的人才,提高数据的使用效率。

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同任何事物一样,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不会一帆风顺的,西方发达国家亦是如此。绩效审计的审计对象具有特殊性,它是以政府行为作为审计对象的,具有主观性、复杂性和相对性。在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保证高效地开展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确保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质量。关于这一点,关键是真正做到两个相结合,第一是事后审计与事前审计、事中审计相结合,真正做到“动态审计”,将绩效审计运用于社会保障基金审计的整个过程。第二,在进行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前,要把其真实性审计和合法性审计的审计结果考虑进去,真正做到“全面审计”。充分、有效利用同级审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成果,做到从多层次观察社会保障基金的运营和管理情况。

二是要对与绩效审计和社会保障基金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最新动态等保持应有的关注。基金管理运营中的相对薄弱环节应该得到高度关注,研究、分析和判断出制度不健全可能会产生的漏洞和风险,在执行绩效审计时,可以增加审计程序。对社会保障基金涉及到的一些相关重要指标数据获取审计证据时,可以选择问卷调查等方式,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调查对象时,必须保证其选取具有普遍性和随机性,而且覆盖面要广,问题的提出要切合实际。政府方面,应该着手制定相关政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关于业务数据的总体规划,以方便进行业绩考量。

三是要严格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完善相关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改革,国家绩效审计必须实现相应的转变,以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质量,应该制定相应的审计目标、方法和程序,确保在实施每一个项目的绩效审计时,审计行为足够规范和合法,尽量减少绩效审计的审计风险,切实提高绩效审计的监督力度。

四是要加强政府审计相关部门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其综合素质。审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各种现代金融知识,提高计算机的综合运用能力,了解和掌握社会保障体系和制度的最新发展动态,全面提高业务水平,在必要时,应该邀请相关外部专家和审计人员一起参与审计,真正做到使更多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到审计项目组。还有,适当学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确保政府相关审计部门及其从业人员遵循诚信、独立和客观与公正等有关原则,提高社会公众对绩效审计的信赖程度。保证能够在较高层次上管理与营运社会保障基金,从制度与体制等方面发现问题,挖掘更深层次的错误或舞弊,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充分发挥绩效审计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的监督职能。

五是要明确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相关审计标准和制度。审计标准与制度是一种期望值,通过比较现实值与期望值,即可发现偏差,进而寻找重点审计邻域。审计标准反映“应该是什么样的”,审计证据反映“事实是什么”,审计证据和审计标准之间的比较称为审计发现。审计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推动审计理论的研究和现代审计人才的培养。在绩效审计中,绩效审计标准和制度的确定是审计工作的重心所在。

一般来说,处于经济发展领先行列的国家和地区一般较早实施社会保障基金的绩效审计,即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的非平衡性,如加拿大、美国、瑞典和英国等。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绩效审计的国际联合,向强者学习经验,把外国一些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适当地拿到中国来,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

总的来说,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绩效审计发展极不平衡,其健全程度与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虽然说有些发达地区的绩效审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落后地区的审计机关在绩效审计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极不发达。“任重而道远”一词最能描述出我国绩效审计的现状,不过前途是光明的,其发展空间依然巨大。

参考文献:

[1] 尹平.政府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2] 刘明辉.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Key words: social security fund performance audit;the status quo and challenges;thinking and suggestions

[责任编辑 安 琪]

作者:孙家棚

上一篇:文化活动基层群众文化论文下一篇:基于景观发展的茶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