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审计理念创新思考论文

2022-04-29

【摘要】2021年1月15日,审计署发布《审计署关于印发全国审计机关2021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审政研发〔2021〕6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各地审计机关也正在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文章从怎样开展研究型审计入手,提出相关建议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计算机审计理念创新思考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计算机审计理念创新思考论文 篇1:

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的创新研究——以A快递企业为例

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分析A快递企业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实现内部审计的数字化创新并且驱动其内部审计模式的发展转型。在分析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的基础上总结A快递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的优点和欠缺之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引言

随着消费时代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电商行业发展态势愈演愈烈,与此同时快递行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变化的技术和商业环境以及必须面临的一系列运营风险。因此,为了满足不断升级的客户需求,适应大数据时代的盛行,进而提升A快递企业自身在快递行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强内部审计的数字化创新实践,提高技术实力至关重要。处在市场经济这一庞大的运行体系中,完成高质量的审计工作和对风险的管理和监控,实现企业内部审计的价值,有助于促进快递企业结构的健全发展,使其不断走向成熟。本文以A快遞企业为视角,对其实施的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内部审计创新举措进行分析,发现内部审计创新的优势和缺点并针对不足之处提供参考建议。

二、文献综述

(一)有关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的必要性研究

叶静娴(2015)认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作为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发挥着审计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职能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是适应新时代审计变革要求的必然结果,有助于企业内部审计的转型和发展。

陈安(2016)认为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内部审计工作对企业内部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信息化有助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有助于明确审计工作的内容两个方面。

郑思杰(2016)认为内部审计信息化在实务中发挥的作用包括规范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的作用;提高审计工作效率的作用;此外,还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数据分析能力,查找审计线索,明确审计重点。

蒋莹(2018)提出企业内部审计是企业价值链管理的重要环节,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和手法已经无法满足时代需求,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和改革势在必行。

(二)有关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现状的研究

周嘉宇(2016)认为当今信息化背景下,依靠传统的审计思维和方法则很难满足实际的需求,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应用还存在着信息系统审计发展不平衡、审计信息化软件的利用率不足、计算机审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等问题。

张颖(2016)认为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现状包括对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缺乏足够的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不高、企内部审计信息化与企业自身发展不同步,以及风险隐蔽性强、信息系统监控能力差。

王波(2017)总结出了当前集团化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难点。包括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缺乏指导标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面临风险、缺乏对计算机内部审计的正确认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环境存在问题等。

(三)有关实现内部审计数字化的战略的研究

郭怡静(2015)提出目前关于数字化审计的研究成果较为稀缺,对于审计方法零散的问题,则需要建立数字化审计数据中心,并且多样化分析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在线审计的实务工作。

闫玥(2016)在对我国数字化审计进行分析之后,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数字化审计的未来将以直观的可视化方式进行展现,持续非现场监控以及闭环管理,将有利于审计工作把握总体、突出重点、精确延伸、聚焦问题,从而不断推动我国审计的风险识别及价值创造。

陈龙(2017)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审计的创新发展应从理念和方法两方面入手,理念创新包括了审计环节由监督职能向“预防+监督”延伸、审计内容由财务结果向财务绩效转变、审计需求由一般需求向专门需求转变,方法创新则主要从数据平台的构建以及电子化审计两方面进行。

蒋莹(2018)认为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路径为以下几点:树立大数据意识、建设智能审计体系、打造云审计平台以增强管理透明度、建设内部审计队伍。让内部审计更好的发挥作用。

(四)文献述评

从对实现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的研究来看,学术界对于审计数字化的理论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从不同的角度对实施内部审计数字化的重大意义和创新路径进行了分析和阐述,研究得出了审计数字化是数字经济时代内部审计的必由之路。但是,目前学术界对于审计数字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施的必然性和具体的信息技术,对内部审计数字化的实践应用研究较少。针对该现象,本文将结合快递企业实施内部审计数字化的具体内容,归纳内部审计数字化的经验和改进措施建议。

三、A快递企业内部审计创新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A快递企业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作为一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目前市值达2000亿元。2017年,A快递企业开始迅速向全球扩张。如今,公司的业务遍及20多个国家。作为业内领先的自动化快递物流综合服务提供商,A快递企业提供高品质的分销物流服务以及价值链前端的物流服务(生产、供应和销售环节)。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以数据为牵引,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为客户提供智能仓储管理、销售预测、大数据自助分析等解决方案。

(二)A快递企业内部审计创新分析

审计风险的自动评估,审计线索的自动输出,通过作业平台落地监控思路,使得审计项目管理可视化,进一步为审计价值持续增值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1.内部审计模式的创新

A快递企业将内部审计数字化的模式,是一个“审计分析—监控—作业”三位一体的系统平台。它基于A快递企业审计团队对各个业务板块底层真实数据的全覆盖,不局限于财务报告等报表数据,还囊括了对端对端流程、系统的全面检测,在“业务风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审计风险框架”,明确监控的方法。

三位一体的系统平台之第一个平台是“数据分析平台”,审计团队以该平台为工具,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对风险系统化监控的逻辑进行探索和验证,明确监控规则;第二个平台是“审计监控平台”,A快递企业将其与风险监控逻辑相融合,按既定的周期自动运算,通过“人工智能”规则,自动化输出审计线索;第三个平台是“审计作业平台”,A快递企业审计团队将审计线索集成至该平台,自动运算实施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驱动审计计划和任务,进入标准化审计实务环节后,审计人员可在审计底稿界面查询线索的具体描述,对线索进行核实与记录,实现对风险的闭环监控。

2.内部审计技术的创新

A快递企业引入先进的审计技术,包括数据分析、流程挖掘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利用信息化的工具技术发挥审计价值,对传统审计流程进行全面改革,构建基于风险的并且可以实现持续审计的审计流程。例如,其审计团队创建了一个自动描绘新供应商风险画像的流程。项目团队收集并分析了大量与现有供应商风险预测相关的数据(包括审计数据),为公司相关业务部门创建了一套与风险相关的规则,在潜在的新供应商向A快递企业提交信息后,A快递企业便可利用该规则自动对供应商进行风险评级。于是A快递企业就会自动得到一个关于新供应商的风险评级,经过与其他现有供应商的风险水平的对比,采购和其他业务部门因此可在评估新的供应商时做出更优选择。

3.内部审计组织架构的创新

审计部门传统的组织架构设置是按项目、按业务领域划分的,这就容易导致财务背景的员工总是聚焦于货款回收和往来清理,车辆管理背景的员工出具的报告中全是车辆维修,这让审计团队无法实现系统的风险评估以及对企业的内部运行状况进行整体性把握。

而由传统的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向“风险研究”、“数字化”、“审计管理”三个小组的转变,形成了完整的闭环渠道运行管理模式,使高效全面把控风险成为可能。与之相对应的,A快递企业的审计部被分成前、中、后三端,以使数字化审计的规划得以顺畅的落实。首先是后端的“决策指挥中心”,专注于业务研究与技术研究,研发监控规则和审计方法;其次是中端的“情报中心”,实施线索的识别和处置,将审计线索转化为审计方案;最后由前端的“前线作战部队”实施现场鉴证和核实,并深入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审计团队深入了解业务,开展风险研究,建立风险监控模型,跟踪风险点,最后向业务部门进行反馈。同时,A快递企业在内部审计部门的内部建立了一个监督团队,其隶属于审计管理小组,负责向内部审计负责人汇报转型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等各项工作。

4.内部审计团队的管理

成功推进内部审计创新与转型的促进因素往往是人力资源的高效利用,因此A快递企业对具备应有的职业素养,包括专业技能,数据思维、业务敏锐度、沟通能力等人才的培养和管理高度重视。强有力的审计依赖于有效顺畅的沟通,而良好的沟通也有助于让企业了解审计工作的真正价值所在;内部审计人员需要不断确保审計工作与企业业务相一致,同时保持自身工作职能的独立性;审计师不需要拥有与IT职员相同的技能,但是要能够以数据驱动的方式开展审计工作,这就要求审计师知道工作所需要的数据是什么、如何获取所需数据以及应采用何种类型的数据分析方法;A快递企业的审计师至少要具备一项先进技术领域的专业技能,才能从容面对内部审计创新的新局面。基于以上能力的要求,新的培训计划已设计完成并在员工中实行。

四、A快递企业内部审计创新的思考与建议

(一)A快递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优点

在大数据时代下,A快递企业根据自身企业特点在内部审计模式、技术、组织架构、人才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创新。自内部审计开始转型,内部审计能更快地响应业务和风险变化。公司更新了现有的主题数据包,并在审计中端创建了新的数据包以推动审计项目。预测在不久的将来,由数据和模型驱动的审计项目的比例将持续增加,占比超过原始的审计计划。与此同时审计项目的周期更短,聚焦风险更迅速,对风险实施全覆盖,做到及时监测风险并对风险实施精确跟踪。另一方面,审计沟通方式更加广泛。审计结果不再是一份冗长的审计报告,而是多种灵活的类型,包含了审计报告、备忘录和风险提示函。针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研究其产生的原因并切实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有深度的反馈和建议,有效发挥出内部审计的咨询职能。A快递企业的内部审计创新结合了快递企业特征,形成了符合公司发展的具有数字化特征的审计模式,促进了A快递企业内部审计的创新和转型。

(二)A快递企业内部审计模式的不足

企业的审计模型库尚且单一。为了使审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更高,建立和共享审计模型库是关键。而且能够避免出现审计人员仅仅聚焦于自己的工作而重复作业,审计人员可以更加便捷的应用已有的模型进行优化,提高研发效率。对于A快递企业来说,目前的审计模型较为单一不够全面,需要建立系统的审计模型库。

企业的审计与业务融合不够深入。想要完成跨系统对比分析,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那么就必须高度关注审计与业务的融合效果。在A快递企业审计与业务衔接方面,因为A快递企业作为物流行业,面临着业务更新变化特别快,业务系统的数量特别多,所以跨部门的业务与审计部门存在了沟通不畅等问题。有效沟通是顺利开展工作的前提,如果系统衔接出现了问题,沟通延迟低效,那么内部审计部门就无法发挥其管理作用,也会对业审融合的开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缺少审计数字化应用评价体系。近年来,我国的市场化发展经济有了飞跃般的发展,信息系统也在经验管理的方方面面广泛运用。但是传统的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主要对信息系统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对缺少对具体应用模式的评价。如何对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的成果进行科学评价,需要考虑企业规模和应用需求。但是现状是实践中缺少可以横向比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没有评价指标体系就无法有效评估企业的内部审计数字化应用是否符合成本效益原则,是否实现了实施目标。

(三)结论与建议

搭建适应A快递企业的审计知识库,如审计模型库、审计案例库、审计方案库等。这些审计数据库的及时更新方便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随时获取,及时为审计人员解开疑惑,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

针对内部审计的内容和方法的变化,企业应该在内部审计工作中加入相对应的考核评价,将信息系统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学习等内容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引入到内部审计人员的管理当中去。通过这种考核制度来激励内部审计人员热情主动的学习数字化审计的知识与技能。当然不止要鼓励员工,当人员产生懈怠情绪时,也要有惩罚制度,做到奖惩分明。

在建立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模型的时候,需要做的是考虑建设体系的计划目标是什么,系统运行成本是否符合预期、构建后的功能是否实现、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和投入产出是否理想。如可以在影响企业内部审计数字化绩效的因素中筛选出运营成本、系统功能、应用效果三个一级指标,并在一级指标下面设立多个二级指标。

目前,A快递企业的数字化审计创新经过积极的探索实践,已经推动了内部审计监督从“事后监督”向“全过程监督”转变;内部审计职能从“查错监督”向“预防风险、增加企业价值转变”,成为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保障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数字化审计的优化效果较为明显,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从A快递企业的应用现状来看,A快递企业在数字化内部审计工作方面已经做出了较多的努力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一步就是继续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与真相,实现云协同及审计人员的无障碍作业,甚至在数字化审计样本的进一步丰富后,利用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审计,促进内部审计更好的发挥其作用。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作者:赵若菱

计算机审计理念创新思考论文 篇2:

研究型审计开展路径探讨

【摘要】2021年1月15日,审计署发布《审计署关于印发全国审计机关2021年度工作要点的通知》(审政研发〔2021〕6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各地审计机关也正在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文章从怎样开展研究型审计入手,提出相关建议措施。

【关键词】研究型审计;研究分析;内外因素;审计能力

当前,审计机关正在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这是新时代审计思路方法的探索与创新。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研究型审计须按照“国之大者”要求,从顶层设计入手,指导具体审计业务,将研究贯穿于审计项目或任务全生命周期。

一、研究政策法规

研究政策或者背景等外部宏观因素,包括国内外经济环境背景。比如,在政策跟踪审计中,政策覆盖面广、政策条款多、政策出台主体多、政策实施主体多、政策受益主体多。国家政策或者相关法规的出台都有当时的历史背景,对于政策的历史沿革、发展演变过程如果不能梳理清楚,将无从下手;或者对于问题的出现做出过于片面或者主观的判断,不能进行换位思考,不能与被审计单位形成有理、有力的沟通。通过细致的研究分析,发现宏观环境对政策或有关法律法规形成与发展过程的影响和制约因素,才能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这一研究分析过程中需要梳理大量的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方面的资料,包括国外相关部门或者行业的有关数据、资料,最终得出较为全面完整的判断。

二、研究审计对象

国家审计的对象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我们需要分门别类全面分析、研究每一类对象,立体画像,聚焦主责主业,确定审计重点。

比如,对于企业审计需要了解行业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了解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了解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等。这其实是对企业内控风险的判断过程,也是建立重要性水平的判断过程,可从中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重点资金、重点风险及隐患等,有的放矢,聚焦主责主业。

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收集分析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个体数据,还需要研究分析被审计单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影响等,收集以往的审计结果和其他监督机构的监督成果,对其做出横向和纵向分析。纵向分析是基于被审计单位自身在历年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风险和问题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横向分析是基于同行业或者同类经济主体的对比分析。此时,需要大量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审计效率。通过立体的分析画像,才能够对被审计单位做出较为完整的判断。

只有充分了解掌握了外部宏观因素和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情况,我们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出审计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

三、研究基础工作

一是研究建立有效项目库,形成对审计事项全生命周期审计。试点项目库的建设是围绕世界经济热点、国计民生的重點难点问题、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风险隐患问题等,每年提出下一年的审计重点项目,并组织专业团队开始进行分析研究。审计中逐步完善项目库要件,并对事项的发展变化进行详细记录,形成以项目库为索引的资料库,收集涵盖该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及资料,为后续审计评价做准备。对于已经完成生命周期的审计,形成研究报告或者研究论文;对于仍在过程中的项目,定期记录、定期复审,并随时根据项目需要形成中期报告或者研究论文,供决策者使用。

二是创新业务组织方式。践行“全国一盘棋”的组织方式,“强化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初期组建分析团队时,选取有项目相关专业背景的审计人员形成初创团队,并在完成背景情况研究后,对后续进入项目的人员进行全面培训,基本保障每个成员都能熟练掌握该项目有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后续研究论文可以由专业审计研究机构配合完成。

三是提高审计人员业务水平。审计人员要做到“能查、能说、能写”,这是要求审计人员的财务、审计基本功,以及与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相关人员的交流沟通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还有关键的就是学习能力,在组建团队的时候需要每个人都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接受并熟练掌握最新的审计业务知识和最新的审计技术方法。

四是与国家智库建立合作机制。在研究型审计中需要“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由于审计业务人员主要业务集中在财务、审计、经济、计算机等领域,借助外脑拓展我们的视野、开发我们的思路就需要被格外重视起来。所以可以在项目组组建初期就引入专业的智库人员,必要时也可以调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力量,为审计项目每个阶段的评价、分析做出相应的协助,保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提高审计效率和权威性。

四、研究成果应用

一是推动政策、法律法规的执行与完善。建立健全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审计中充分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增强成果的“可批示、能落实”,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设性意见。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促进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于相关政策或者法律法规,提出具有操作性的调整意见或者建议。做到一体推进揭示问题、规范管理、促进改革,完善各领域政策措施和制度规则。

二是与其他监督机构形成监督合力。如与纪检监察等多部门开展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共享监督成果,以提高工作效率。加大审计发现重大问题处理和追责力度,对屡审屡犯、屡教不改的开展专项治理。为促进党中央令行禁止、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等做出贡献。

三是提升审计结果的透明度。通过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公开机制、公示审计报告,尤其是审计整改报告等内容,加大信息公开的力度,紧扣经济热点和社会热点问题,让人民群众共同监督审计成果及落实情况。

四是以成果分析提升审计人员素质。通过对以往审计成果的研究分析,做成相关的教学案例,分享给审计人员,从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提高审计工作能力水平,完善审计法律规范体系,优化审计运行机制和审计工作流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人才队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西友.从审计理念创新层面领会和做实研究型审计[N].中国审计报,2021-11-10(6).

[2]杨凤菊.关于做好研究型审计的几点思考[N].中国审计报,2021-10-13(6).

[3]江萍.基于多元学术观下的研究型审计人才培养思路探析[N].中国审计报,2021-11-10(6).

作者:李毅

计算机审计理念创新思考论文 篇3:

大数据背景下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分析

摘要:房地产业具有产业体量大,经营环节复杂等特点,继续依靠现有的监管手段应对日益复杂的税收征管环境,税收流失的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亟待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房地产业的税收管理能力和水平。本文认为,大数据为现有税收征管带来信息方面的技术支撑的同时,有力促进税收征管理念创新,并为未来税收征管中的纳税分析、降低监管成本、防范税收流失提供了坚实基础,因此善用税收大数据分析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

关键词:税收征管,大数据,房地产业,税收遵从

1.我国房地产业特征及涉及税种

房地产行业较其他行业经营环节更为复杂,包括土地获取、项目实施、产品销售等。房地产业企业一般以项目为主体进行清算,从施工到出售整体流程完成,有的周期甚至长达几年,从核算成本到确认收入存在的时间差,进一步加大了税务管理难度。不论是企业本身,还是税务部门,都无法有效监控所有项目。房地产企业的各个信息系统互相独立,存在数据整合度低、系统信息不全等问题,导致税务部门获取房地产业涉税数据难度增加,难以对房地产企业实施全面有效的纵深监管。

从税收环节以及缴税金额的占比可以看出,增值税、土地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是房地产企业税收流失监控的重点。税收不遵从的纳税人往往通过减少应纳税额,或者利用税收政策套取税收优惠,或采取拖延缴税从而混淆账目等手段,控制收入或成本金额大小,以及“以拖代缴”混乱纳税计算,最终达到减少纳税的目的。现实中,减少纳税额的操作并非只针对某一税种,而是对纳税人的整体税负产生影响。

房地产具备的行业特性是诱发其高风险税收行为的主要原因,因此探讨优化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须结合房地产行业1特征分析,了解房地产业税收流失风险产生的原因,为建立税收遵从系统分析指标体系,进一步分析房地产业纳税人税收行为,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2.大数据下房地产业税收征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大数据下房地产业税收征管面临的机遇

大数据赋能房地产企业,助力税务部门纵深税收分析。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己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个业务职能领域,房地产行业也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并运用大数据。依托大数据着力寻求新的市场增长点的同时,房地产企业通过激活己掌握的数据,整合共享内部信息,确保销售、财务、风险管理等部门间数据有效流动。强化了房地产企业对自身经营流程的了解,完善其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实现企业数据资产化。房地产企业的这种商业行为,也有助于税务部门深入掌握房地产业内部的信息数据。税务部门将大数据思维贯彻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中,针对房地产业完善税收分析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挖掘潜在税源。发现潜藏在数据背后的历史规律和对未来税收发展的趋势进行预测,把“沉睡的数据”唤醒,真正实现“信息管税”。

大数据技术高速发展,推进税收征管智能化。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的迅猛发展,计算机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剧增,传统的数据库技术己经不能适应大数据的需求。

注重数据处理的高效性和可用性的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数据仓库技术实现了税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的建立,为税收征管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奠定基础。大数据技术实现税务部门对房地产企业总部及其分公司的税收信息整合分析,穿透其复杂的股权结构,科学配置监管资源。税收大数据分析不仅为税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还能够根据政府其他部门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数据分析结果,使得部门间的互动和协作更为紧密。

2.2大数据下房地产业税收征管面临的挑战

机遇和挑战是一体两面,大数据的“海量”信息,为税务部门带来税收征管分析新思路、新方法的同时,也让税务部门税收征管升级带来压力与困难。

首先,海量涉税信息有效整合利用能力有待提升。税务部门内部各个系统的立项、建成、上线时间各不同,收集的各类税收信息仍未能实现完全整合,分散在综合征管系统、增值税发票管理系统、行政办公系统等。数据的整合度不够带来征管过程中许多问题,例如多头管理、内部合作不紧密等。

其次,征納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加剧。税务部门与纳税人之间一直以来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房地产企业不断更新其自身的信息管理系统,同时系统中储存的企业生产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也在不断增多。各级税务部门难以快速了解职能化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税务部门获取系统里面的数据难度加剧。大数据信息的复杂化与投资房地业资金的跨国流动,使得房地产企业纳税人的信息隐蔽性增强,特别是,利用国际与国内税收征管制度和管理差异,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业税收征管的难度。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越加严重,税收征管难度越来越大。

再次,支撑税收征管能力纵深提升的税收复合型人才资源明显不足。大数据形势发展倒逼税制优化进程提速,对税收征管改革的核心能动力一一“人”,提出更高的要求。2020年6月,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发布的《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发展报告(2019-2020年版)》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和应用的人才需求在短时间内激增,但人才储备不足,人才供需结构、质量、区域不平衡,以及培养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造成了巨大的人才缺口。对于税务部门而言,大量精通税收业务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是保障大数据应用税收征管改革顺畅的前提。“税收+数字”复合型人才的缺失,将会使税务部门面临“有数不会取、取出不会用”的数据浪费困境。

3.大数据下房地产业税收征管优化思路与政策建议

3.1健全大数据下税收征管法律法规

在实现信息全面共享的同时,还要重点注意企业和个人隐私权的保护。通过完善隐私信息的保密条例和例外条例,进一步明确税务机关对企业和个人数据信息的获取和使用规范,从法律层面保护涉税信息的安全性,保障企业和个人的隐私权,促进信息数据的合理合法使用,使信息共享机制得到长效发展。

完善的税法制度还要配合严格的执法,同时不能忽略税务部门潜在的内部道德风险,要做好对税务稽查人员的内部审计与教育,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贯彻“双随机”检查机制,防止“外紧内松”、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确保税务执法的公正与廉洁。

3.2创新技术,深度挖掘房地产业税收大数据

税收征管中大数据目前主要用于纳税服务、风险管理、内部监督等,随着技术的运用成熟与推广,将为更高层次的宏观决策、社会综合治理等领域提供服务。创新大数据应用有助于显著提升我国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是确保税收征管新模式顺利运行的关键。税务部门在变革过程中既要做好大数据的采集者、治理者,更要做好大数据的使用者。

在现阶段“金税三期”工程己经能够实现税务部门内部的数据汇总与储存的基础上,应着力加强畅通与工商局、国土资源局、规划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物价、住房公积金管理、人民银行、消防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渠道。统一数据标准、明确端口规范、提升数据质量,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房地产业大数据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分析、异常分析。利用爬虫技术,以房地产业纳税人的关联字符为标签,收集网络上的散落的涉税风险信息,作为第三方信息的补充。与税务部门、政府相关部门涉税信息形成对照映射。

数据的整合与挖掘,一方面有助于形成房地产业纳税人的全方位画像,另一方面有利于税务部们建立房地产业项目、行业、资本规模等横向指标。结合大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对纳税人纳税行为自动化分析,控制税收流失风险,指导针对性监管措施实施,以及跨部门信息共享,达到征管资源的最优配置。

3.3加强税收征管复合型人才培养

随着信息技术与知识的更新迭代,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高素质税务公务人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科技和人文知识水平,还体现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与思考学习感悟能力上。科学发挥大数据分析应用平台的税收征管效力,離不开一批税收业务水平与专业数据分析能力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面对数据技术与管理思维、理念的革新,税务人员首先从思想上、认识上根本上转变,树立大数据意识、将大数据理念和大数据思维融入到工作重视掌握大数据技术,积极应对大数据时代下的新挑战、拥抱新机遇。其次,搭建多方位培训平台,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未来税务人员不仅要掌握税收业务技能,还要熟悉会计、法律以及相关行业的专项知识。搭建以业务能力升级为主线,培训内容涵盖税收理论、涉税会计、涉税法律、税收信息化等多方面的培训平台,结合网络远程培训,延伸基层人员培训力度,提升一线税收流失风险意识。利用平台不定期开展跨行业专业人才经验交流,全面提升税务部门人员素养,搭建复合型人才逐步进阶的培训体系。最后,创新激励奖惩机制。结合新的征管流程,参照企业人才激励制度,建立切实有效的考评机制,激发税务人员学习主动性,唤起税务人员主动拥抱大数据带来税收征管挑战的能动力。

参考文献

[1]于萍.论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2018(27):120+126.

[2]王曙光,王敢平.中国房地产业税负的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19(02):30-39.

[3]唐艳兰.如何强化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工作[J].中国集体经济,2016(33):105-106.

[4]何惠敏.房地产业的税收征管研究[J].北方经贸,2015(07):120-122.

[5]梁志宏.实施“先税后征”规范房地产税收征管[J].山西财税,2013(11):39-40.

[6]陈智静.浅议完善温州市房地产税收征管对策[J].中国外资,2012(17):209+211.

作者简介:刘清泉,女,1972年4月生,汉族,本科学历,籍贯湖南省娄星区,工作单位为湖南省涟源市蓝田街道办事处,职称工勤技能二级岗位。

作者:刘清泉

上一篇:诚信文化与治国方略分析论文下一篇:音乐艺术演变的文化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