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胶体敷料静脉炎临床护理论文

2022-05-01

【摘要】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联合湿热敷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水胶体敷料静脉炎临床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水胶体敷料静脉炎临床护理论文 篇1:

水胶体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水膠体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方法:选择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采取纱布加压包扎的对照组以及采取水胶体敷料包扎的观察组,各100例,两组均接受Meek植皮术治疗,对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定量、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19.85±1.15)d,短于对照组(25.50±1.50)d,创面细菌定量(420.25±15.20)cfu/g小于对照组(877.50±15.35)cfu/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93、211.667,P均=0.000)。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9.25±1.05)mg/L、白介素6(71.10±12.10)ng/L、转化生长因子-β1(9.33±1.17)μg/L,低于对照组(12.11±1.08)mg/L、(84.88±12.82)ng/L、(12.14±1.1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87、77.245、17.349,P均=0.000)。观察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40.29±1.61)n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88.92±1.18)ng/L,高于对照组(124.38±1.52)ng/L、(79.86±1.24)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56、52.929,P均=0.000)。结论: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水胶体敷料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血管新生来促进创面愈合,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水胶体敷料;创面愈合机制;炎性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Key words: large area burns; hydrocolloid dressings; wound healing mechanism; inflammatory cytokines;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烧伤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病症类型,绝大多数患者为热力导致的皮肤损伤,除此之外化学烧伤、电烧伤亦属于烧伤范畴[1]。大面积烧伤为烧伤的严重类型,烧伤面积大于50%或烧伤面积小于50%但分度为Ⅲ度[2]。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面积大,创面处理贯穿了整个治疗环节,相较于小面积烧伤,此类患者治疗面临的困难性更大、创面感染风险以及由此所致的死亡率更高,所以促进创面愈合成为困扰临床的棘手问题[3]。水胶体敷料是一种有具有较强弹性的聚合水凝胶和合成橡胶、黏性物混合后加工制备而成的一种医用敷料,在慢性伤口(压疮、静脉溃疡伤口)、急性伤口(捐皮区创面、表层伤口、手术创)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然而,目前将其应用于大面积烧伤治疗中的报道较少,故本次研究围绕水胶体敷料促进创面愈合机制及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深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医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20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中男64例,女36例;年龄3~64岁,平均年龄(39.87±1.43)岁;致伤原因:火烧伤59例,蒸汽烫伤30例,电弧烧伤7例,化学烧伤4例;病程时间:5~20min,平均病程(15.50±1.50)min;烧伤面积(中国九分法):38%~84%,平均烧伤面积(52.20±1.20)%。对照组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3~66岁,平均年龄(39.92±1.48)岁;致伤原因:火烧伤58例,蒸汽烫伤32例,电弧烧伤7例,化学烧伤3例;病程时间:5~22min,平均病程(15.55±1.55)min;烧伤面积:40%~87%,平均烧伤面积(52.35±1.25)%。纳入标准:①烧伤总面积≥50%或者是Ⅲ度烧伤面积≥30%者;②无水胶体敷料禁忌者;③无血液系统疾病或者是免疫系统疾病者。排除标准:①创面脓毒血症或者是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②存在严重认知或者是精神障碍,无法配合临床治疗者;③病情危重,大面积烧伤患者和(或)家属放弃临床治疗者;④大面积烧伤患者和(或)家属未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大面积烧伤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随机分组及比对要求。

1.2 治疗方法:两组大面积烧伤患者均接受创面清创处理、广谱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5]。在Meek植皮术实施前常规削痂和切痂,充分暴露真皮深层组织,视情况进行止血。选取患者胸腹部或者是头部等皮肤状态完好、满足植皮所需的部位取皮,取皮面积以能够完整覆盖烧伤创面并外延0.5~1cm为宜,厚度控制在0.2mm左右。将提取的皮片平置于无菌软木盘之中,放置过程中需要将皮片的真皮面朝向内侧。利用荷兰Humeca B.V公司生产的MEEK Micrografting植皮机(国食药监械<进>字2005第1541018号)将皮片切割成为数块大小约0.3cm×0.3cm的微型皮片。微型皮片制备完成后平置于聚酰胺薄纱之上,其拓展比例控制1:5~1:8。根据患者真皮层创面面积大小对微型皮片做进一步修整后贴于创面。对照组在植皮完成后利用纱布加压包扎,每日换药1次,至创面彻底愈合。观察组则在植皮完成后利用水胶体敷料完整覆盖于植皮区,敷料为康惠尔水胶体敷料(康乐保<中国>有限公司,国食药监械<进>字2008第2661180号),厚度控制在3cm左右,利用无菌厚纱布包扎,根据敷料浸润程度及时更换,至创面彻底愈合。

1.3 觀察指标:将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定量、炎性细胞因子、血管新生指标作为观察指标,其中炎性细胞因子包括C反应蛋白、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新生指标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炎性细胞因子、血管新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采血测定,仪器为日本希森美康(SYSMEX)株式会社生产的BX-4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以独立t检验比较,组内以配对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细菌定量比较: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细菌定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血管新生指标比较:治疗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上升,且观察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水胶体敷料是一种基于湿性愈合原理衍生出来的新型伤口敷料,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创口的治疗中,在慢性难愈性创口治疗中取得的疗效更为瞩目[6]。尽管水胶体敷料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翁婵媛等[7]、谢光云等[8],证实其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但以上研究均为压疮的治疗,相较于大面积烧伤,压疮无论是创面面积还是深部损伤程度均更小,因此,大面积烧伤患者是否能够从水胶体敷料治疗中获得更大收益目前尚不得而知,故围绕此方面内容展开深入分析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次研究中采用水胶体敷料的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采用纱布加压包扎的对照组更短,创面細菌定量较对照组更小,此结果表明,相较于临床常用的纱布加压包扎,水胶体更有利于促进大面积烧伤创面的愈合,定植于此处的致病菌浓度更低。在炎性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新生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比较上,治疗后无论是观察组还是对照组均较治疗前得到显著改善,即:炎性细胞因子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血管新生指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组间比较提示,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介素6、转化生长因子-β1均低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高于对照组。据此结果可知,水胶体敷料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与以下两方面有关:一是抑制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已经成为影响各种创面愈合的重要因素之一[9]。对于大面积烧伤患者而言,其创面面积更大、深部烧伤程度更严重,使得机体在烧伤发生后形成了强烈的应激反应,大量的炎症递质以及炎性细胞因子源源不断的释放于血液之中[10]。随着炎性细胞因子的大量释放,创面发生感染的风险随之提高[11]。水胶体敷料所使用的羟甲基纤维素黏性好,能够牢牢的贴敷于创面周围皮肤,从而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密闭空间与环境,厌氧菌生长、繁殖所以来的氧气供给途径被切断,使得炎症反应得到了有效抑制[12]。同时水胶体敷料之中大量的内源性酶又可以提高巨噬细胞生物活性,加快吞噬炎性细胞因子,而随着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下降以及残余坏死组织的清除,创面愈合速度自然随之加快[13]。二是能够有效解除创面所处的潮湿状态。即便是接受植皮治疗,但创面依然会存在渗液情形,水分不断渗出后就会导致创面处于潮湿状态。创面愈合需要激活创面周围基质中包含的成纤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分泌出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不断释放以新生血管形成,肉芽组织开始生长并沿着新生组织迁移,形成新的表皮组织[14]。潮湿状态则会抑制成纤维细胞以及内皮细胞的激活,限制肉芽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水胶体敷料中含有大量的亲水分子,在与创面处渗出的水分相互结合后即可以形成一层半固定保护层,使得创面始终处于干燥状态,为新生组织生长营造了良好的内环境[15]。

本次研究应用水胶体敷料总结体会如下:①水胶体敷料创面渗液吸收能力强,亲水性颗粒与渗液中水分接触后可以形成与凝胶相似的半固体物质,为创面愈合提供一个良好的湿性环境[16];②水胶体敷料有助于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水胶体敷料能够牢牢的黏附于创面周围组织,形成的密闭创面隔绝了空气中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创面在微氧状态下新生血管生成速度更快、更利于肉芽组织爬行生长[17];③水胶体敷料清创功能佳。水胶体敷料中包含有丰富的内源性酶类物质,能够提高纤维蛋白的溶解速度,同时密闭环境又可以对巨噬细胞形成良性刺激,加速清除创面的坏死组织[18];④水胶体敷料能够提高舒适度。由于大面积烧伤患者创面愈合期间普遍存在发热以及疼痛情形,水胶体敷料贴于创面处能够给患者营造出一种微凉感,加快创面处热量的流失并抑制疼痛感,机体感受到的舒适程度更高。

本次研究通过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大面积烧伤治疗中水胶体敷料有助于促进创面愈合,促使患者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不仅弥补了当前研究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还为水胶体敷料在今后大面积烧伤治疗工作中推广使用积累了临床经验。同时深入分析了水胶体敷料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成为研究创新之所在。但本次研究并未围绕水胶体敷料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展开分析,巨噬细胞在创面愈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其又在免疫功能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此方面内容并未涉及成为此次研究的不足之所在。

[参考文献]

[1]慈海,熊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纳米银敷料促进烧伤残余创面愈合的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26):78-80.

[2]李学川,滕培敏,原博,等.异型聚氨酯泡沫敷料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头皮供皮区愈合的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9(5):514-517.

[3]刘璇,吴磊.血清IL-6、TNF-α、CRP及CD64对老年烧伤感染患者病情及创面愈合程度评估的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3):3204-3207.

[4]俞积贵,郭耐强,白俊超.水胶体敷料在小儿皮肤擦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8,33(5):1058-1060.

[5]周忠志,黄新灵.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联合纳米银敷料对深Ⅱ度烧伤患者创面总体细菌培养阳性率及愈合时间的影响[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7,32(12):1400.

[6]廖昭会,付强,王达利,等.无定形水凝胶敷料对大鼠皮肤烫伤及创伤模型的疗效分析[J].解剖学杂志,2017,40(4):444-448.

[7]翁婵媛,陈凌燕,解艳红,等.水胶体敷料与聚维酮碘联合光照对压疮感染患者创面愈合的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2):   1839-1841,1855.

[8]谢光云,薛新敏,张飞,等.泡沫敷料与水胶体敷料联合伤口处理对Ⅲ~Ⅳ期压疮的疗效[J].重庆医学,2017,46(27):3843-3845.

[9]王乡宁,黄雷,邓利,等.烧伤患者肢体Ⅲ度创面组织恢复过程中EPO、TGFβ1及受体表达[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38(1):118-125.

[10]Mukai K,Komatsu E,Yamanishi M,et al.Effective ness of changing the application of Japanese honeytoa hydrocolloid dressing in between the inflammatory and proliferative phaseson cutaneous wound healing in male mice[J].Wounds,2017,29(1):1-9.

[11]王文华,韩晓梅,姬响华,等.水胶体敷料对压疮合并中重度感染的临床疗效[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6):949-952.

[12]邱文波,吴小婉,韩慧,等.五种常用敷料对供皮区创面愈合作用的网状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9,23(14):2292-2296.

[13]荣坤杰,练慧斌,周杰,等.自噬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8,13(2):127-129.

[14]徐海涛,王敏,向喜娟.深Ⅱ度烫伤创面局部应用神经生长因子-胰岛素凝胶后微血管密度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8,22(22):3506-3512.

[15]李丽,武彬.小面积烫伤创面早期外用HD系列医用水凝胶创伤敷料的临床研究[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8,13(5):   376-377.

[16]陈蕾,孙爱莲,郭荣春.水胶体敷料用于新生儿硬肿症的效果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3):290-292.

[17]张玉丹.水胶体敷料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7,16(2):166-168,172.

[18]Tsioli V,Gouletsou PG,Galatos AD,et al.The effect of a hydrocolloid dressingon second intention wound healing in cats[J].J Am Anim Hosp Assoc,2018,54(3):125-131.

[收稿日期]2019-09-16

本文引用格式:高栋梁,张雷.水胶体敷料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促进创面愈合机制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4):90-93.

作者:高栋梁 张雷

水胶体敷料静脉炎临床护理论文 篇2:

水胶体敷料联合湿热敷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水胶体敷料联合湿热敷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效果。方法:将135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1患者置管后预防性使用水胶体敷料贴7 d,24 h后用温水湿热敷,早晚各1次,30 min/次,连续7 d;实验组2患者置管24 h后用温水湿热敷,早晚各1次,30 min/次,连续7 d;对照组患者置管后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1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2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水胶体敷料联合温水湿热敷能有效预防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 水胶体敷料; 湿热敷; PICC; 机械性静脉炎

【Key words】 Hydrocolloid dressing; Wet heat compression;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Mechanical phlebitis

First-author’s address: Wuxi People’s Hospital, Wuxi 214000,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3.013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是经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导管尖端直达上腔静脉。PICC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置管技术,已被临床广泛应用[1]。利用PICC置管可将药物输注在血流量大、流速快的中心静脉,避免患者因长期输注高渗、刺激性药物对血管的损害,能有效保护外周静脉,减轻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2]。尽管PICC优点多,但在留置过程中也存在并发症,其中机械性静脉炎是最常见、最早出现的并发症之一[3],发生率为20%~25%[4],常发生于置管后48~72 h[5],好发于穿刺点上方8~10 cm[6]。因此,采取有效的预防静脉炎发生的方法,能够减少患者痛苦,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水胶体敷料是一种新型医用无菌敷料,主要由粘性材料,亲水性水胶体以及人造弹性体等组成。目前较常用于促进伤口愈合,亲水性的高分子颗粒与伤口渗液相接触,在伤口表面形成一层湿润的凝胶,为创面提供一个湿润密闭的愈合环境,促进细胞的增殖和上皮细胞的移动,从而加快了伤口的愈合。粘性材料为敷料的自粘性提供保证,而水胶体则是敷料具有吸收性能的基础,人造弹性体使敷料具有弹性,提高了皮肤舒适度。已有研究表明,水胶体敷料治疗静脉炎有较好的疗效[7]。

本科在2013年对135例PICC置管患者采用水胶体敷料联合湿热敷,观察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无锡市人民医院血液科2013年1-12月行PICC置管化疗患者135例,男76例,女59例,年龄17~82岁,平均41岁。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实验组2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左贵要静脉36例,左正中静脉24例,左头静脉16例,右贵要静脉28例,右正中静脉17例,有头静脉14例。

1.2 方法 实验组1采用水胶体敷料联合温水湿热敷,实验组2采用温水湿热敷,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穿刺处静脉加强观察,如发生静脉炎及时处理。三组患者均由指定的接受过专业培训的操作者应用塞丁格技术按照标准方法进行置管;均为首次置管;血管条件符合置管要求,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型号为4Fr,长度为60 cm,内径为0.85 mm,穿刺点使用同种敷贴固定导管,置管后均拍摄胸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实验组1患者PICC置管后即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采用水胶体敷料贴于皮肤,7 d后取下,置管24 h后采用湿热敷,具体方法是将干毛巾放入60~70 ℃温水中浸透后拧至不滴水,将毛巾平整铺于穿刺点以上至肩关节以下部位,并用保鲜膜覆盖,减缓毛巾降温速度,避免患者衣物被褥受潮,并及时更换,保持毛巾温湿度。湿热敷30 min/次,2次/d,早晚各1次,连敷7 d。在热敷后,观察敷贴固定情况,如有无受潮、卷边等现象立即予以更换,避免穿刺点感染、导管滑脱等并发症的发生。观察水胶体敷料的粘贴情况,如出现敷料脱落,更换新的水胶体敷料。实验组2患者在PICC置管24 h后采用上述相同湿热敷的方法连敷7 d,同样观察敷贴固定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更换。对照组患者仅进行PICC常规护理。观察7 d内三组患者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

1.3 评价标准 依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分级诊断标准,将静脉炎分为3级。Ⅰ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Ⅱ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Ⅲ级:穿刺点疼痛、红和(或)肿,静脉有条索状改变,可触及硬结[8]。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三组患者对采取的预防性措施均能耐受,未发生与预防措施有关的不良反应,三组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的分级情况见表1。实验组1仅有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未出现Ⅱ、Ⅲ级静脉炎,发生率为2.2%。实验组2有5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未出现Ⅲ级静脉炎,发生率为11.1%。对照组有11例患者发生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24.4%。实验组1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实验组1与实验组2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三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的严重程度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PICC的广泛应用,其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成为护理人员十分关注的课题[9]。临床上针对PICC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已有多种方法,如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金黄散外敷、硫酸镁外敷、红外线理疗等[10-11],笔者选用水胶体敷料以及温水湿热敷,操作简单、方便、安全,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又易于观察,患者及家属也能参与其中,增加其对管道的重视,减少对内心的恐惧感。

本研究结果显示,湿热敷对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有显著作用,联合水胶体敷料外用更能明显降低其发生率,且并未有严重的静脉炎发生。水胶体敷料能长时间在皮肤表面形成潮湿、柔软、类似凝胶的半固体物质,提供适宜组织生长的环境,最早应用于伤口愈合[12]。水胶体敷料具有柔软性,与皮肤顺应性好,透明易于观察,并能吸收伤口的渗液和皮肤汗液,保持局部干燥,减少菌落生长,水胶体敷料又为高分子材料,具有低敏性等优点,能大大减少患者局部皮肤的过敏现象。敷料表面温度低,能迅速缓解局部症状,减少炎症反应和有害物质的吸收,因此具有减轻局部疼痛的作用。密闭的半透膜能保持局部低氧张力,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13],消除红肿,保证局部组织正常代谢功能。敷料弹性好,不影响肢体活动。

湿热敷穿透力强,具有扩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低氧,减轻深部组织的充血,减少致炎物质产生,减轻炎性水肿,减少PICC对血管的刺激等作用[14],能够为水胶体产生作用提供适合的环境。

可见水胶体敷料联合湿热敷能有效置管后减少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更好体现PICC的优越性,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患者治疗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晓菊.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上臂PICC置管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6):554-555.

[2]王秋凤.PICC在静脉输液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3):8-9.

[3]张杏兰,侯斌斌,张杏红.自粘式聚氨酯敷料预防PICC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87-88.

[4]李彩云,紫长梅,曹庆荣.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5):22-23.

[5]朱桔,胡振娟,彭惠婷,等.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致静脉炎预防方案研究[J].上海护理,2010,10(4):27-29.

[6]陈英.PICC导致静脉炎相关因素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2):197-199.

[7]张毓萍.水胶体敷料预防静脉炎的效果观察及其护理伦理思考[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3):303-304.

[8]郑珊红.两种方法治疗经PICC化疗所致静脉炎的试验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8):4004-4005.

[9]唐仰璇,佘佩吟,方楚萍,等.1例PICC置管致严重静脉炎的干预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7):83-84.

[10]邱小新.康惠尔透明贴与喜疗妥联合应用PICC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1,8(33):56-57.

[11]邓秀云,石天利,黄子珍.肿瘤患者化疗行PICC置管并发症的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4):59-60.

[12]谭放华,王克强,黄智灵.水胶体敷料在压疮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6):41-42.

[13]党春桃.康惠尔透明贴预防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临床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0):2690-2691.

[14]张敬敏,仲菊维.湿热敷预防PICC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8):2365.

(收稿日期:2014-12-08) (本文编辑:王宇)

作者:周江燕 谢珺

水胶体敷料静脉炎临床护理论文 篇3:

危重新生儿PICC护理中水胶体敷料的应用效果

摘要:目的:对危重新生儿PICC护理中应用水胶体敷料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此次研究起始时间2020.10,止于2021.10,研究内容:从该时间段在本院接收的危重新生儿中选出90例进行研究。选择电脑随机法对90例患儿实施分组。常规PICC护理方法收入(45例)常规组,加入水胶体敷料方法收入(45例)研究组。对90例危重新生儿的皮肤发生并发症情况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发生皮肤并发症概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水胶体敷料应用于危重新生儿的PICC护理中,不仅可以减少患儿的皮肤受到损伤,而且可以使PICC置管时间延长,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上积极运用。

关键词:危重新生儿;PICC护理;水胶体敷料;PICC置管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护理水平也在随之提高。在新生儿重症护理中应用PICC,不但为救治早产儿开辟了通路,而且也属于救治早产儿的一项重要技术。有关资料显示,PICC的优点留置时间长,耐高渗,但是由于新生儿皮肤娇嫩,角质层比较薄,需要每个星期进行更换[1-2]。一旦护理不及时,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给患儿的痛苦增加,并且不利于治疗。水胶体敷料的吸收渗液能力强,有一定的粘性,能够形成密封创面,效果理想[3]。本文对危重新生儿PICC护理中应用水胶体敷料的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起始時间2020.10,止于2021.10,研究内容:从该时间段在本院接收的危重新生儿中选出90例进行研究。选择电脑随机法对90例患儿实施分组。常规PICC护理方法收入(45例)常规组,加入水胶体敷料方法收入(45例)研究组。常规组男女婴比例:23:22,胎龄:33周-38周,均值(35.16±4.29)周;研究组男女婴比例:24:21,胎龄:32周-37周,均值(34.50±2.45)周。对90例危重新生儿的基础信息实施对比分析,(P>0.05),组间可对比。

1.2方法

每组危重新生儿都实施PICC置管,由美国BD公司生产,19F规格的PICC穿刺包。专业护理人员遵循PICC置管流程实施置管,全程要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常规PICC护理方法纳入常规组。具体:采取无菌透明敷贴按着血管走向实施覆盖,每个星期更换一次敷贴。在更换之前,护理人员要洗手、佩戴口罩,施行无菌操作。如果敷贴产生污染、脱落等异常现象,要给予立即更换。

水胶体敷料护理纳入研究组。内容:敷料选取康惠尔水胶体,10x10cm规格,利用无菌剪刀把敷料剪裁到5x10cm,按照血管走向对穿刺周围实施覆盖,接着在水胶体敷料上放置PICC导管,最后覆盖无菌透明敷贴,在透明贴与水胶体敷料间把PICC导管外露部分实施固定。

1.3观察指标

组间患儿发生皮肤并发症(过敏性皮炎、局部压疮、皮肤机械性损伤)情况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整理

用SPSS2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数据、计量资料应用( )、(n %)统计,用t、X2值检验所示。当P<0.05,统计有意义。

2.结果

2.1组间患儿发生皮肤并发症情况对比分析

研究组患儿发生皮肤并发症概率低于常规组,P<0.05。如表1:

3.讨论

PICC置管不但为新生儿的抢救工作建立了通道,使抢救成功率得到提升,而且减轻了患儿因反复穿刺带来的伤害。但新生儿皮肤具有比较薄,抵抗力比较低等特点,在多次更换敷料时,容易造成新生儿皮肤损伤,增加疼痛感。而且新生儿皮肤血管丰富,皮肤屏障功能较低,容易引发多种皮肤并发症。临床上主要采取PICC导管实施固定,但是容易引发感染、过敏等不良现象。采取透明敷贴在皮肤上固定PICC导管,容易导致压疮,甚至静脉炎的发生,给患儿带来更大的伤害。水胶体敷料可以形成低氧张力,给局部血液循环带来促进作用,加快炎症的消退速度,防止血管内皮发生损伤,能够预防和减轻PICC置管带来的不良反应。并且水胶体的黏性极强,能够有效固定导管[4]。水胶体敷料应用于危重新生儿的PICC护理中,能够减少新生儿皮肤的损伤,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次研究得出,研究组患儿发生皮肤并发症概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综上,水胶体敷料应用于危重新生儿的PICC护理中,不仅可以减少患儿的皮肤受到损伤,而且可以使PICC置管时间延长,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临床上积极运用。

参考文献

[1]杜妙花,黄心茹,郭咏佳.前馈控制用于白血病患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7): 3184-3187.

[2]李密密,王丽.风险管理方法在早产儿PICC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21,21(16):94-98.

[3]张庆敏.FMEA在新生儿PICC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价值评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08):161-162.

[4]张静祎,齐林.探讨安全管理路径在PICC置管护理中的效果[J].养生大世界,2021,(01):68-70.

作者:邓中琴 蒋修竹

上一篇:新课改下课堂效率高中生物论文下一篇: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特征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