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安全研讨论文

2022-04-16

财政安全研讨论文 篇1:

消息8则

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讯 2012年3月5~6日,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项目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研究措施,加快国家矿山应急救援队(以下简称“国家队”)项目建设。国家安监总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王德学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德学指出,必须把国家队装备采购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利用一切条件、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措施,完成好装备采购任务。一是立即行动起来,全面展开装备采购工作。二是组织精兵强将,高质高效抓好具体落实。三是加快工作进度,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四是采取超常措施,全力以赴实现既定目标。

为了探索路子、提供借鉴,开滦队、大同队、平顶山队担负了先期建设试点任务。经过1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六加一”(一套建设标准、一套制度规范、一套教育训练教材、一套应急行动预案、一套示范演练科目、一套基础设施)和各具特色的试点成果。王德学强调,要进一步抓好“六加一”试点成果的深化推广工作,特别要在成果的完善、成果的运用、成果的固化上下功夫。

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7个国家队所在省财政厅、安全监管局和省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负责人,7个国家队及其依托企业负责人等80余人参加了会议。

贯彻中央领导批示精神 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本刊讯 2012年2月29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 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国务院安委会各成员单位、各中央企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

该通知指出,截至2012年2月28日,2012年全国已累计发生11起重大事故,共造成148人死亡和下落不明,与2011年同期相比增加1起、44人。这些事故暴露出以下主要问题:一是部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规章制度执行不力,内部安全管理混乱,“三违”现象严重;二是隐患排查治理不认真、不扎实、不彻底;三是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严重,这11起重大事故中有5起是由非法违法行为导致的,占45.5%;四是一些地区和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不深入、走过场;五是部分地区和部门安全监管责任不落实,工作不得力,特别是对节后高危企业复产复工验收把关不严。

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国务院安委会提出了5点要求。一要充分认识当前安全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三要狠抓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和隐患排查治理。四要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五要严格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

铁道部加强专用线管理 确保行车安全

本刊讯 针对2012年1~3月份检查发现的专用线、专用铁道存在的安全问题,铁道部要求各铁路局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在分析总结问题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专用线安全管理。

一方面,各铁路局要从源头上减少问题发生,主动帮助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开展人员培训、强化现场控制,提高专用线、专用铁道安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各铁路局要按照铁道部有关要求,加强对专用线、专用铁道的安全监督和检查,认真落实和履行铁路安全监管职责。对专用线作业中暴露出的调车不确认信号、道岔扳动不到位等惯性违章反复出现的问题,各铁路局要严格专用线调车作业管理,加大检查力度,狠抓调车作业标准化落实。

对于从企业专用线、专用铁道出来的车辆,铁道部要求车辆部门要加强检查,严格把关,杜绝有安全隐患的车辆过轨运行。此外,各铁路局还应严格执行专用线、专用铁道安全问题追责制度,对于发生安全问题、造成车辆脱轨隐瞒不报的,必要时可以采取停用、整顿等措施,确保行车安全。

国家煤矿监察局

召开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研讨会

本刊讯 2012年3月2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河南郑州召开了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研讨会。国家煤矿安监局副局长、总工程师王树鹤出席并讲话。

会议总结分析了我国煤矿瓦斯灾害防治技术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交流了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成果和经验,围绕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深部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关键技术示范”的有关研究内容,探索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及瓦斯抽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途径,以推动提高煤矿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技术水平,实现区域防突和瓦斯抽采达标,防范和减少煤矿瓦斯事故,促进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王树鹤指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瓦斯事故总量依然较大,重特大事故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防治煤与瓦斯灾害仍然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下一步,要加强煤矿瓦斯治理科研攻关工作,全面提升煤矿瓦斯防治技术水平。一是组织好“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科研实施工作,认真组织实施“深部及中小煤矿灾害防治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二是借助“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攻关的动力,发挥企业科技创新工作主体的积极性,把产学研结合起来,加大研发的力度。三是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结合我国煤矿实际情况,把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应用到防突上。四是抓好源头治理,认真落实防治煤与瓦斯突出“两个四位一体”措施和抽采达标规定,坚决遏制煤矿瓦斯重大事故的发生,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好转。

国家煤矿安监局有关司负责人、河南省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部分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严重的煤矿企业技术负责人与专家学者7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公路水路安全联防工作小组联络员会议在京召开

本刊讯 2012年2月21日,以交通运输部为牵头单位的公路水路安全联防工作小组(简称“联防工作小组”)第一次办公室成员及联络员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了《联防工作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征求意见稿)和“平安公路”“平安港口”“平安航道”“平安车站”4个平安建设方案(征求意见稿),明确要以“四个平安建设”为抓手,以治理“三乱”、车站(港口、客运站)安检、打击河盗水匪等工作为载体,集中力量解决公路水路安全联防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出席会议并讲话。

按照中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中央综治委针对重点行业领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需要,设立了8个专项组,其中在护路护线联防专项组增设了公路水路安全联防工作小组,明确交通运输部为牵头单位,负责筹建和协调开展工作。

冯正霖指出,联防工作小组办公室和各成员单位要在公路水路安全联防工作中重点实现“五个突破”:一是在路域环境综合整治上实现新突破,针对在公路安全保护区内违法搭建、违法采挖、违法堆放、违法占道经营四类影响公路完好、安全、畅通的行为,依法深入进行专项治理;二是在重点水域河盗水匪治理上实现新突破,严厉打击水上抢劫、盗窃及盗窃、破坏航道基础设施的水匪行为,联合打击长江干线非法采砂活动,确保长江堤防安全和重点水域通航秩序良好;三是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上实现新突破,严厉打击超限、超载、超速、车辆改装、携带违禁品等违法行为;四是在路线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五是在法律法规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制定出台关于审理盗窃、破坏公路交通基础设施等刑事案件具体使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加快建立快捷、高效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和防控联动机制。

国家发改委、公安部、水利部、国家安监总局等16个部、委、局联防小组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交通部安委会要求落实一把手安全生产责任

本刊讯 2012年2月28日,交通运输部安委会通报了2012年2月份发生的多起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事故,并要求各级交通运输部门、相关企业,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安全责任、加强监督检查、注重教育培训、严格事故查处,确保全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通报指出,发生的多起交通运输事故,暴露出交通运输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违规作业、违章航行、超载、超速等问题,也暴露出安全监管的薄弱环节。对此,交通运输部安委会要求,要认真组织开展交通运输领域安全隐患排查,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强化全员安全教育和培训,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严格开展事故查处工作,认真分析事故教训,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图为2012年2月25日,发生在山西晋城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

全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召开

本刊讯(记 者 韩 颖) 2012年3月16日,全国职业健康监督管理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介绍了国家安监总局根据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制定的“一规定、四办法”等5个部门规章情况,各省市安监局及企业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

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杨元元在会上介绍了2011年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取得的进展。为了切实履行职业健康监管职责,国家安监总局根据新修改的《职业病防治法》制定了“一规定、四办法”等5个部门规章,即《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对2012年的职业卫生监管工作,杨元元提出了5点要求,即:认清职业卫生监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做好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理顺监管职责,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强化工作基础;突出重点,创新思路,不断改进和加强监管工作;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政策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开展《职业病防治法》的宣传工作。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示范城市安监局长座谈会召开

本刊讯 2012年3月9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示范城市安监局长座谈会在北京召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孙华山出席会议并讲话。

孙华山在讲话中指出,北京市顺义区、沈阳市、宁波市、诸城市和广州市5个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示范城市,勇于创新,先行先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在工作方案上严格部署,在目标任务上细致明确,在对策措施上务实深入,在方法机制上创新突破,对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指导作用。

孙华山强调,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正处在全面深入推进、攻坚克难的阶段,任务更加艰巨,要针对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方式方法和内容上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积极妥善解决收费、政策引导、小微企业评审、不同达标级别企业评审衔接、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信息平台和安全生产标准化平台建设等问题,更好的指导和推动各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

会上,5个市(区)安监局负责人介绍了示范城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国家安全监管相关司局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财政安全研讨论文 篇2:

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草案)》的审议报告等

浙江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草案)》的审议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

收到省政府提请审议的《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议案后,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即印发各市和省级有关部门征求意见,从2月上旬开始,先后赴衢州、金华、温州及乐清等地调研,并召开有12个省级有关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意见。3月10日,财经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对条例草案进行了审议。现将审议情况报告如下: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全省安全生产状况的稳定好转是建设“平安浙江”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具体目标。近年来,我省安全生产形势虽有好转,但仍然严峻,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居高不下,一些地方和部门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比较淡薄,对安全生产工作不够重视,资金投入不足,安全生产责任尚未完全落实,监管还不到位。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颁布实施已三年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安全生产工作中又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都迫切需要根据我省实际,通过地方立法加以细化和补充。因此,制定我省的安全生产地方性法规,是十分必要的。

财经委员会认为,省政府提请的条例草案,总结了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经验,借鉴了外省好的做法,经过多次修改,内容基本可行。现就条例草案中几个主要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进一步明确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职权问题

条例草案第六条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法对本行政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督促、指导、协调本行政区内其他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实际上,根据省的“三定方案”,我省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还负责本辖区工矿商贸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因此,建议在该条款最后增加“依照职权划分,负责所管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二、关于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执法权问题

我省大量的个私企业分布在各乡镇和街道,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已成为安全监管网络的重要一环,安全生产监管任务相当繁重。许多乡镇(街道)还建立了专门的安全生产监管队伍,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处罚权,执法工作难以开展,对此各地反应强烈。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我们认为,赋予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部分处罚权是必要的。为此,建议条例草案第七条和第三十三条增加“根据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委托,承担部分行政处罚工作”,同时应增加对委托事项的限制条款,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三、关于注册安全主任制度的规范化问题

省政府从2000年开始,在全省全面推行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制度,目前全省有企业注册安全主任5万多名,对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体系,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后因省政府无权设立此项行政许可而停止执行。国家虽然设立了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但由于门槛较高,现大多数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都达不到要求,目前全省注册安全工程师仅807人,远远满足不了量大面广的安全生产管理需要。因此,从浙江实际出发,总结我省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制度实施以来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地方立法加以规范,很有必要。建议条例草案对企业注册安全主任(名称可以再斟酌)的设立作出原则性规定,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四、关于安全培训和考核问题

从调研中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当前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尤其需要加强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条例草案第十二条、第二十一条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培训考核作出了规定,但不够具体,不易操作,建议借鉴外省立法经验,在条例草案中明确,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主管部门或安全监管部门的培训、考核。

五、关于“三同时”的制度设计问题

生产经营单位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实行“三同时”,是保障安全生产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条例草案只是简单引用安全生产法的表述,没有对审查主体及如何实施作出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建议借鉴环境保护“三同时”的做法,根据建设项目对安全的影响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在条例草案中明确建设项目安全条件评价分类监管原则、实施主体,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六、其他具体修改意见

(一)建议条例草案第二条和第四十九条规定的“行政法规”修改为“法规”,这里应该包括我省地方性法规的适用。

(二)建议条例草案增加对公众聚集场所安全措施的规定。

(三)建议条例草案对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制定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主要内容作出规定。

(四)建议条例草案明确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安全生产中介机构的监管,并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

(五)建议在条例草案法律责任中增加对同一生产经营单位一段时间内,多次发生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的,或者对同一违法行为屡改屡犯的加重处罚的规定。

关于《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草案)》的说明

吴家曦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现就《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制订条例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中小企业发展迅速。据测算,全省中小企业为农民增加人均年收入的50%以上;创造的财政收入约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0%;提供的外贸出口额约占全省70%;实现工业增加值约占全省80%;提供的就业岗位约占全省90%。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力量,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要素制约多、税收负担重、创业门槛高、服务体系不健全等困难和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快,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的竞争。因此,需要全社会特别是各级政府为中小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公平、良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法治环境。为此,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是十分必要的。

二、条例草案的起草过程

省人大常委会将《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列入2004年立法计划后,省中小企业局即成立起草工作班子,先后到各设区的市和部分县(市、区)进行调研,专程到外省市进行学习,同时还赴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对中小企业立法情况进行考察。期间,先后召开了2次省政府有关部门和省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领导参加的中小企业立法咨询座谈会,组织了3次调研起草小组研讨会。条例草案初稿形成后,在全省中小企业局长会议和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征求了意见。2004年4月

份,又征求了省级相关部门的意见,先后作了10余次大的修改,于2004年8月份正式形成条例草案,并报送省人民政府。

省法制办收到条例草案后,及时发函征求了各市政府和省级相关部门意见,并会同省中小企业局又专程到部分设区的市进行调研,分别召开了由有关政府部门和中小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听取了基层的意见和建议。2005年1月26日,省法制办主持召开了省级有关部门参加的立法工作协调会,进一步协调修改了有关条款。2005年2月19日,国务院下发《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后,省法制办和省中小企业局根据国家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再一次对条例草案作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

条例草案经省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并提请省人大常委会审议。

三、对条例草案中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

(一)中小企业的定义和划分标准问题。根据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二条对中小企业的定义,结合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制定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条例草案第二条就中小企业的定义和标准做了转致性的规定,即“本条例所称中小企业,是指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依法设立且符合国家有关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二)中小企业的管理体制问题。近几年,特别是中小企业促进法出台以来,许多兄弟省市都加强了中小企业职能机构建设。目前,江苏、广东等近20个省市先后设立了中小企业局(辽宁省设立了中小企业厅),强化了指导和服务中小企业的工作职能。我省于2000年7月在全国率先增设了省中小企业局,这是一项创新之举。但目前由于全省各地中小企业管理职能机构尚未统一设置,不少市、县(市、区)还没有增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中小企业工作体系上下还难以联动,客观上影响了指导服务中小企业工作的更好开展,需要在中小企业机构和职能建设上进一步完善和健全。为加强中小企业指导服务的职能建设,条例草案第四条将中小企业工作部门的确定权授予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表述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负责中小企业工作的部门对中小企业进行指导、协调和服务。”这样规定,为下一步机构改革留有比较灵活的余地。

(三)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国务院国发[2005]3号文件明确了放宽非公有制企业的市场准入。由于我省中小企业与非公有制企业互为主体,国务院的这些政策规范理应适用于中小企业。因此,我们在条例草案第七条中,对此问题与国务院非公经济政策作了衔接。

(四)中小企业的用地问题。对我省中小企业来说,生产要素制约特别是用地“瓶颈”问题突出。2004年土地市场整顿后,新的用地政策又增加了中小企业的用地困难。应该说,我省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特别紧缺,要完全满足中小企业用地需求也是不现实的,但现有的用地政策应适当照顾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中小企业的需求。经与相关部门反复协商,目前达成了一致意见,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时应考虑中小企业建设用地,并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中确定适当比例的额度。”条例草案第十条作了相应规定。

(五)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问题。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十条规定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国务院国发[2005]3号文件作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全国许多省市也纷纷加大了扶持力度。如广东省从2003年起连续5年,给省中小企业局每年安排2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另外,又配套10亿元资金,由相关职能部门安排。江苏省在2004年专门安排1亿元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005年增加到了1.5亿元。我省的财力比其他省市要相对充裕一些,相关的扶持力度也应加大一些。经与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充分协商以及考虑到我省各地财力差异较大,条例草案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了省级财政预算中应当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财政充裕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六)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问题。融资难一直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难题。解决这些问题,急需加快担保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各种类型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二是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制度建设。近几年,我省积极组织开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探索。到2004年底,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共有225家,累计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315.32亿元,对缓解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条例草案将信用担保单独设立了一章,在第二十条至第二十五条对信用制度建设、担保机构建设、担保机构运行、建立再担保机构、政府部门对担保机构的政策扶持以及对担保机构的指导、监督等作了规定。

(七)中小企业的员工培训问题。2004年开始,我省出现了“民工荒”、“技工荒”问题,影响了中小企业的稳定发展。目前务工农民已成为我省中小企业,特别是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力军,而他们大多没有经过正式培训。2004年初,省委、省政府提出组织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其中就包括二三产业500万务工农民素质培训。为了使中小企业职业培训工作更加规范、稳定,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职工的技能和素质,条例草案将员工培训单独设立了一章,在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二条对员工培训原则、完善员工培训体系、明确主管部门职责、保障员工培训权利等作了规定。

(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问题。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弱,需要各级政府为其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条例草案就政府应当积极鼓励和大力扶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各类中小企业服务机构,努力构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等作了规定。

(九)维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问题。与大企业、大集团相比,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困难更多,合法权益也难以得到切实保障。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为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进了一系列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了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优化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但仍有极少数部门和单位对中小企业存在搭车收费、变相收费的现象,加重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的负担。为了依法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条例草案对中小企业的权益保护单独设立了一章,在第四十八条至第五十五条中对中小企业的合法财产权、经营自主权、经营场所使用权、保护中小企业公平竞争和交易、规范政府部门的收费行为、规范政府部门的检查行为、政府部门的责任追究以及中小企业的举报申诉权等作了规定。

《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草案)》和以上说明,请予审议。

财政安全研讨论文 篇3:

关于县(区)级政法部门经费保障问题的几点思考

县(区)级政法部门担负着巩固基层政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职能,做好县级政法部门经费保障工作是地方财政部门的主要职责,不仅是政法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需要,更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一、政法部门经费保障基本情况

行政政法支出的安排和管理思路的调整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转换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而不断调整的,1996年至今我国社会主义公共财政的行政政法支出经历了“一般保障--重点保障”的阶段。90年代初财政部召开了部分地区行政财务工作研讨会后,行政政法经费管理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行政政法部门经费保障进入了一般保障阶段,即在从紧控制行政政法经费的同时,提出了科学合理地安排行政政法经费支出,保证行政机关工作任务的完成、因调价影响行政政法经费增支的,安排预算时应从实际予以考虑、连续几年的压缩而造成的修缮、购置费用的保证程度下降,应予以妥善解决。同时中央还制定了《关于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本级行政费定额考核办法的通知》,开始对行政政法经费执行情况实行考核办法,通过奖惩手段来控制行政费支出增长幅度。其后,随着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的建立,政府职能由直接参与经济转移到间接调节和服务经济建设,财政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公共财政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为基点,以弥补市场失灵为前提,以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把典型的、纯粹的行政政法支出作为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近年来政法部门支出情况看,地方财政虽然逐年加大了政法经费支出的保障力度,有效保证了政法部门正常运转,促进了政法机关公正执法,维护了社会稳定。但受地方财政困难等问题影响,导致政法经费保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地方财政困难,难以满足政法部门的经费需求。按照财政包干、分级负担的财政管理体制,地方政法部门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而东宝区属典型的“吃饭”型财政,年初预算只能保证人员经费、略高于一般行政机关的日常公用经费及少量专项经费,日常公用经费不足及大要案经费大多采取罚没收入返还的办法来弥补,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后,区级难以拿出资金用于政法支出。一方面地方财政难以满足政法部门的经费需求,另一方面给地方财政运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二)基础设施落后,历史债务沉重,影响政法部门的工作效率。从政法部门目前的情况看,信息网络设备、侦查诉讼设备、检验鉴定设备、通讯指挥设备、安全保密防范设备、诉讼档案管理设备、个人防护装备器材等装备不同程度地存在短缺现象。现有车辆大多性能差,车型不合理,超期服役,且缺乏维修保养。由于财力有限,区级财政只能安排少量资金用于政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尽管上级对基层政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在经费上进行了补助,但补助经费远远不够,而为了贯彻落实上级“两房”建设的要求,在历年基建款都没有还清的情况下,又只好靠“借、垫、贷、欠”来解决,使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越来越大。由于财力有限,使得多数政法机关暂时无力化解历史债务。等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政法部门的工作效率。

(三)政法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不高,加大了地方财政支出压力。由于政法各部门尚未完全建立与收支脱钩政策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没有形成抓收入绩效考核管理模式,对政法部门实行“收缴分离”、“罚缴分离”收支脱钩管理后,各部门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大大降低,一些部门和相关人员可能出现应收不收、应罚不罚,弱化执法力度问题,形成等、靠、要的思想,加大了地方财政支出的压力。

三、对策建议

当前形势下,仅靠市和区两级来保证区级政法部门的经费供给对贫困地区来讲是不切实际的,必须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重新调整各级财政的事权和财权,建立保证政法部门经费供给的长效机制。

(一)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区乡两级财政十分困难,实行政法经费保障后,保障支出的财力缺口大,单纯依靠市、县两级财政解决实施政法保障的资金缺口难度很大,没有中央和省级财政的专门帮助难以持久实施。而1994年中央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中央财政每年都要集中相当的财力,具备了调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增强贫困地区财政实力的条件和能力。因此,在当前保持现行财政体制的情况下,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增强贫困地区财政实力。特别是应将区级政法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情况和经费保障情况作为重要因素,实行专项转移支付,以确保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政困难地区县级政法经费保障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二)改革现行财政体制,由中央或省级财政集中统一保障政法工作经费。从长远来看,要从根本上解决政法经费保障的资金来源问题,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保障水平基本一致的政法经费保障机制,必须改革现行财政体制,重新划分各级财政的财权和事权,彻底改变当前政法部门经费供给分别由各级财政自行负担的传统做法,将政法部门的经费供给由现行体制下的分级负担改为由中央财政或省级财政集中统一保障,最好是由中央财政统一保障,才能有效地解决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财力差异造成的县级政法经费保障资金严重不足、保障标准高低严重不平衡的问题,确保贫困地区的政法部门履行职责所必须的经费保障,维护社会稳定。

(三)加强经费管理,提高政法经费使用效益。政法部门要加强经费管理,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在实行政法部门经费保障的情况下,各政法部门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和经费保障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意识,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反对盲目攀比和超前建设,加强支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大力节减开支。逐步建立政法经费支出绩效考评机制,设计和制定符合政法部门特点的考评指标体系,科学考评政法经费的使用效益,并以此作为安排政法部门经费的重要依据,从而促进政法经费支出效益最优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掇刀区财政局)

作者:刘传金 马兰

上一篇:电网建设工程论文下一篇:陶瓷绘画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