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论文

2022-04-21

【摘要】中日是近邻,也是两个人口大国,发展程度不同,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分析中日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论文 篇1: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与职业生涯规划

[摘 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普遍存在,并已经成为社会、高校、家庭及大学生个人关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所以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势在必行,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对于大学生就业难和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个初步的介绍,大学生应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加强社会实践,正确的就业定位来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关键词]就业难;宏层面观;中观层面;职业规划

目前,大学生毕业人数不断攀升,就业压力逐年增加。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毕业生人数是653万,2012年毕业生达到680万,而2013年大学生毕业人数高达699万人次。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了现实。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稳定

我国是一个加工制造业大国,在某种程度上缺少设计、高品质的服务和高科技含量的产业。

(二)企业的用工制度不合理

例如:劳动法出台后,虽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多数企业还处于短期效应的阶段,只是注重对人的使用,不注重对人才的培养。

(三)大学扩张的影响改变了供求局面

在2002年之前每年大学生只有几十万人,2002年之后有145万人,到了2013年已达到699万人。

(四)高校专业设置的问题

高校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而不少高校缺少在将来就业与否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技能的培训。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宏观层面上,如果等待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模式的快速转变,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根据国内外的经验,实现这一调整和转变起码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这显然不能快速有效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的严峻局面。中观层面上,我们如果被动地等待高校进行专业结构与专业设计的调整与优化,显然,仅有的四年大学时光是等不起的,而且这个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苛求于宏观与中观层面的转变的,无异于坐以待毙,只有把微观层面作为切入点——那就是改变自己,从自己出发,这才是一条切实有效的快速解决问题的思路。

二、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者在对大学生的主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根据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职业倾向等,有针对性地帮助个体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途径,使大学生在成长成才的道路上尽可能少走弯路。[1]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自我定位、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明确自己的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根据过往的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相信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解决的一个方面。那么应该从这些方面着手来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正确认知自己

认识自己才能真正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包括要认知自己的兴趣爱好、个性、能力以及价值观。

(二)合理把握趋势

大学生群体对于社会发展和政策趋势掌握度并不高,因此一定要把握趋势,增强与组织的融合性和协调性,关注社会动态,尤其是就业方面的趋势,做好准备,积极调整自己,这样就可以在面试和工作中得心应手。

(三)积极有效的行动

纸上谈兵永远成不了事情,在做好“战前准备”之后,一定要采取有效的行动。确定职位或岗位的能力需求,有效地变成相应的工作方法或者行动方案,打好“就业”这一仗。当然,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很多现实情况和问题是存在的,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学业不精。有的学生在学校只是混日子,没有静下心来学习;2.社交能力欠缺。主要体现在说话办事能力、沟通合作能力、交际公关能力等方面;3.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学校举行的各种实践活动不积极参与,导致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欠缺。

作为大学生,应该怎样来完善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1.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前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大学生在就业前应对自己充分了解,知道自己能干什么、擅长什么、想干什么。注重学以致用,尽量发挥自己专业优势和形象、气质、性格、语言表达能力等非专业优势。

2.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3.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该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工作,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4.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切实了解用人需求,增强自己的综合能力。因此,大学生应该利用一切途径来关注了解用人单位需要怎样的大学毕业生。针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充分利用大学四年去学习相关知识,考取相关

等级证书,从而在就业招聘中占据优势,获得一份好工作。

根据一些机构和调研的数据显示,其实在就业中,用人单位依次看重应聘者的能力前三位分别是:沟通能力(85%以上),组织协调能力(70%以上)和社会实践能力(包括实习和社会实践,65%以上),[2]大学生在校期间一定要将这些必备的能力去有意地锻炼,提升自己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提升组织协调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寻找实习工作机会,为自己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黄昌建.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N].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王宁.大学生学习与就业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2(24).

[作者简介]刘洁,西安财经学院统计学院。

作者:刘洁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论文 篇2:

中日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及其对策探究

【摘要】中日是近邻,也是两个人口大国,发展程度不同,但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都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但产生此问题的原因却不尽相同,本文试图分析中日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日;就业难;原因;对策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很严峻。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而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以2012年春季毕业大学生为对象的企业联合招聘说明会日前在东京国际展览中心开幕。据主办者利库路特公司介绍,说明会期间预计有约5.8万名学生和约500家企业参加,但是,由于企业希望获得更优秀人才的倾向并未改变,预计严峻形势将持续下去。中日两国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困难,有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但形成就业难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一、中日两国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

1.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社会政策不完善有关。2006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在人力资源中心办理求职登记,享受免费职业介绍;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大学生,可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等。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些优惠政策却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主要原因即是政策执行力度不够。在有些地方,公共政策执行部门的利益需求和行为倾向严重影响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执行。另外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评估体系不健全,在政策合法化程度不高方面也有不足存在。这些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

2.与教育机制存在的问题有关。目前,中国很多大学应试教育色彩浓厚,一些大学官僚化问题严重,体制比较僵化。有些大学缺乏人文精神和学术氛围,个别学校学术抄袭、造假之风严重。另外我国的教育,从孩子上学的那天起到毕业的时候止,想一想,有几个阶段有家长、老师帮助孩子想过,孩子喜欢什么?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特点?将来适合做什么工作?没有,几乎没有,都是以大帮哄的形式学习教育。当孩子大学毕业后,突然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如果按专业择业就业,自己不喜欢不爱干;选择喜欢的,自己不专业很难适应。

3.与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有关。第三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美国2005年第三产业就业比例已达到77.8%,而中国2008年第三产业就业比例仅为33.2%。在发达国家,大部分劳动人口通过第三产业就可以消化,而我国由于第三产业比重过小,吸纳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

4.与民营经济发展受到限制有关。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就民营经济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但是在很多经济领域,民营经济仍然无法进入,即便能进入,也遭受着各种不平等待遇。在某些方面,民营企业的待遇不仅不如国有企业,甚至连外资企业都不如。例如在招商引资的时候,外资往往能享受各种特殊待遇。实际上,民营经济能比国企和外企吸纳更多就业。

(二)日本大学生就业难产生的原因

日本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劳动力市场变化有关。今年来日本经济形势恶化,经济在低谷徘徊,企业削减了用人需求,使日本大学生面临的就业环境日益严峻。自1991年以来日本大学生的就业率就一直呈下降的趋势。2000年大学生就业率为55.8%,属历年中最低。2001年为57.3%,2002年为56.9%,数字虽略有增减,但与1962年的86.6%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二、中日两国大学生就业难对策探究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难采取的对策

1.完善与大学生相关的社会政策。一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为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主要是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公共政策工具,引导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摒弃学历崇拜,实现所有劳动者通过公平竞争实现平等就业;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构建能够保护以不同就业方式就业的劳动者的社会安全网。二要建立有效的政策评估信息系统,发挥其对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完善与监督作用,主要是建立科学的政策评估标准;全面综合评估和加大对公共政策评估的投入和宣传力度,同时还应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法律法规保障。

2.加快高等教育改革,放开不必要的管制,重视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促进学校之间的竞争。一方面要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使其与社会发展同步,与社会实践结合。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要积极拓展社会实践空间;尤其是没有就业的学生,更是要走出校门,走入职场。在传统教育中,缺少对学生职业意识、职业规划、职业设计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在一定程度上,很多学生对自己和对社会职业了解不够。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的全程指导。

3.借鉴国外大学的做法,结合我国教育、生产与科研相结合的特色模式,与学校其它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学生到相关企业中进行各种层次的生产实践,为学生与用人部门的直接沟通创造机会,架起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桥梁。

4.提供全面周到的就业服务。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尚处于国家分配、双选择、自主择业三种形式并存的阶段,今后随着三种形式的逐渐并轨,就业指导的功能更加突出。为此,高校学生就业管理部门必须尽早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向,筹建就业指导专门资料室,对学生全面开放;建立学生职业意向档案,对学生求职疑难提供咨询,并根据其自身条件和愿望予以引导,同时开设相关的业指导课程,让学生了解国家有关就业的文件和政策。

(二)日本大学生就业难采取的对策

1.增加大学和公共职业安定所的就业方面从业人员的数量,使得在学校和企业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桥梁,更好的开拓中小企业的用人市场。而另一方面,对于应届的毕业生而言,在中小型企业中,也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快速的成长,从而促进日本各个产业的不断进步。

2.给予毕业后未能顺利就业的毕业生以实习机会和雇佣实验的企业,将建立起完善的奖励促使。积极采用应届生和毕业3年内的从业者的企业,将给予奖励扶持。在严峻的就业情况下,有关部门采取积极的奖励机制,这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习陈瑞武,曲铁华.日本大学生就业管理体制和职业指导现状及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1):47-50.

[2]刘文.高等教育投资与毕业生供求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李中良 陈亮

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论文 篇3:

女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

摘 要: 针对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现状,从几个方面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女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

1 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

(1)封建社会性别观念的影响。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古老国家,“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观念依然根深蒂固。传统观点认为,女性在结婚后,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家庭上,不利于专心工作和事业开拓,这使得许多单位拒绝接受女性。

(2)当前大学生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急速推进,大学生就业难现象已成为近几年来我国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国有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改制改革,也直接影响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吸纳能力。高校某些专业的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使毕业的学生不受市场青睐;高校课程设置上的不合理,使毕业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较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造成“有业不能就”的尴尬局面。另外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各企业纷纷裁员以求自保,大学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3)用人单位的利益驱使。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各单位都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而女性的雇佣成本明显高于男性。第一,女大学生参加工作后,首先面临的就是结婚生育问题,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女职工产期休假最多可达5个月,同时,《劳动法》规定女职工按规定享受产假期间工资照发,由于我国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健全,这部分成本就要由用人单位来承担。第二,女职工比男职工的退休年龄要早5年,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人单位的额外福利成本的支出。第三,由于女职工的体力及生理原因,造成单位不能随意给其安排工作岗位。这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用人单位在招聘人员时纷纷偏向于男性。

(4)女大学生自身原因。在择业过程中,就业期望值高和综合素质偏低之间的矛盾成为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有些女生,缺乏对自我认识的正确定位,“国有企业”、“党政系统”、“大中城市”“出国”等成为其寻觅理想工作单位的关键词,对基层、艰苦地方的单位却不屑一顾,从而错失了许多工作机会。在较高的就业期望值下,某些女生的综合素质偏低,这与平时较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关,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弱,而这些正是用人单位倍加关注的东西。

2 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策略研究

(1)政府、社会方面。现阶段要解决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首先要转变观念,全社会动员起来,倡导“男女平等”的观念,确立性别平等的意识,大力清除传统观念中的性别歧视和性别偏见,做好舆论宣传,广泛树立公平竞争的意识,为女大学生就业创设良好的文化环境。第二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是解决一切就业问题的根本前提和基础。第三要建立女性社会保障体系。建议政府将女性生育期间的工资福利和阶段性的误工损失划归社会保障体系来承担,减轻用人单位的用工成本,消除用工单位聘用女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2)高校方面。一要做好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模式,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设置专业;课程设置中要加大对教学实践环节的投入,重点培养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强化其综合素质的提高。二要因“女”施教。根据女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调整课程设置和教育模式,可通过选修、辅修等方式尽量为女大学生拓宽知识渠道,多给女大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以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三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女大学生在就业技巧、形象礼仪、自身权益、实践能力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培训,增强女大学生就業能力。

(3)女大学生个人方面。女大学生在选择职业前,应从自己所就读院校的社会声望、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本人的综合实力等方面对自己做出客观评价,合理设定就业期望值,改变过于功利的择业标准,面向社会、面向基层、

面向需要,积极主动地到更多领域去就业创业。

参考文献

[1] 冯皓.当前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原因探析及对策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1).

[2]汪芳芳,牛云芳.中国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J].黑河学刊,2008,(1).

[3]李颖.女大学生就业难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8,(8).

[4]张晓艳,杨文选.理工科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18).

作者:李晓敏

上一篇:中职教学模式计算机教学论文下一篇:医疗保险的道德问题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