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就业难问题应对论文提纲

2022-11-15

论文题目: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十所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趋势及影响因素调查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关系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要靠发展。要切实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就业是永恒的课题,更是世界性难题”。他勉励当代大学生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力度,对就业困难毕业生进行帮扶[1]。李克强总理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稳增长很大程度上就是保就业”、“我们发展经济,最基本的还是保障就业”、“完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2]。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当前,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扩大等影响下愈显突出,尤其是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医学高等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就业总量压力依然存在,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国家正着力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发展方式转变、产业升级等因素以及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为毕业生多渠道和多元化就业带来新的机遇。以往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术界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成果显示针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文献还比较少,特别是对于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深入探析和深层研究。本文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等十所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对其医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背景当前大学生就业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该问题的认识绝不能脱离特定的历史背景与现实社会,20世纪90年代,我国经济体制从政府宏观调控的计划经济转为以市场调控为主、政府宏观调控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从此我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无论是社会发展方向还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方向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只有不断改革才能不落后于发达国家。医学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2000年以后,高校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新的教育体制改革中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慢慢凸显出来。2012年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从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加强临床医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建设等方面对临床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深化院校医学教育改革,重点是对全科医学教育、临床实习管理、学位论文、八年制医学教育等方面改革的推进和深化。医学专业作为特殊和特色专业,其专业特点较为明显,我国目前医学专业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按理不应该出现就业难、就业面窄的状况,然而情况并非如此。调查显示,有近50%的医学毕业生认为当前就业形势较为严峻。从而体现出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趋势不容乐观,因此,如何解决医学专业毕业生存在的就业困境是当前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1.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十所具有代表性高校的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了解目前医学专业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影响因素等,深入探析造成目前现状的原因,结合新形势下的就业政策、制度背景以及行业、区域经济发展前景,分析研判今后一段时间的就业趋势,找出造成就业难的各种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解决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具体举措,从而更好地提升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本研究范围虽限定在包含医学专业毕业生的高校,但对其他高校或其他专业毕业生同样具有参考性和指导性。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本研究对于指定专业的就业形势有了实证性研究和分析,有助于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多数情况下,就业观念更深地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表现和就业行为,从而极大地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从理论角度来看,正确认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深入了解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因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有助于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实践意义:本研究提出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深入研究,基于对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实证性研究与分析,能够更加丰富社会的热议话题—大学生就业,结合社会需求,学生能够合理化地选择就业意向,提高自身素质,也为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也可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为医学高等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毕业生就业选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也为用人单位制定选拔优秀人才的标准提供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统计分析法。1.文献法:历史文献解读是研究方法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本研究系统查阅了各类中英文文献和资料,不仅对相关的文献进行查阅、搜集和整理,还查阅了相关的书籍、硕博论文以及期刊,加深了解了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理论研究,学习和借鉴他人的观点及看法,为本文研究提供参考。除此之外还通过查阅相关的统计资料,寻找理论和数据上的支持,进行分析与比较。2.问卷调查法:本研究选取的山东省内外十所院校具有普遍的代表性,显现的就业问题也都具有典型性。本研究选取了山东省内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大学、潍坊医学院和济宁医学院等五所高校,山东省外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等五所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并抽样调查。本研究所涉及的数据以当时为准,对于存在不确定的地方,结合往年的就业数据并对相关高校负责就业的老师进行访谈来加以弥补。3.访谈法:通过采用自制的访谈提纲,对该研究的十所高校分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工干部进行深入的访谈,从而进一步了解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各高校在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中的举措等;对部分省市就业主管部门负责人通过座谈或访谈,了解当前大学生就业政策和人才引进政策;对部分用人单位通过邮件或访谈,了解雇主对于当前高校人才培养、学生素质养成、就业指导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统计分析法:本研究所有计数资料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0建立数据库,绘制统计图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MATLAB R2014a和SPSS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并使用系统聚类分析对指标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本研究通过对十所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较为稳定,就业率普遍较高,山东省外院校就业率整体上高于山东省高校,重点高校之间差别较大;升学率居高不下,并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普通高校与重点高校之间没有明显差别,但个别普通高校要高于重点高校,这说明普通高校的医学毕业生就业压力更大,更期望通过升学获取高层次就业;学生的就业层次不尽相同,对基层就业的认识度与关注度不高;毕业生的就业地域分布较广泛,但集中流向地还是学校所在地和一线发达城市,山东省高校属地就业倾向更为明显;就岗位分布而言,山东省高校和山东省外高校之间差别显著,山东省高校主要集中在临床岗位,山东省外高校分布多元,更为均衡;毕业生的总体薪资相对较好,重点高校医学专业毕业生起薪相对集中在更高水平,毕业生的薪资与工作地点有直接关系;整体上,医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和专业认同度较高,发展空间及晋升机会、个人兴趣、工作稳定性、单位性质对毕业生第一份职业的满意度有着显著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以及从学生自身、高校以及社会因素三个方面对影响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调查表明,学历、生源类别和就业形势对山东省高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影响较显著;专业、学历、预期收入对山东省外高校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有显著影响。整体上看,不同毕业生认为不同的学校所给予的指导是不一样的,层次较高的学校相应可以给予的就业指导更多、更好,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从学习的角度讲,家庭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一定的影响;能力方面,从人际交往到道德品质,都与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息息相关的;从政策的角度可以得知,国家政策的引导可以有效地调动工作的积极性。就影响因素而言,不同区域的医学毕业生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自身综合素质在就业中的影响作用明显,此外,政策背景和相关制度、社会需求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也有着影响。总体来看,促进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行业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高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业市场繁荣,学生就业面更广;就业观念较理性,成才意愿强烈。制约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主要有:就业期望偏高,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主动就业意识不强,就业观念亟需“转型”;就业反馈机制不健全,就业质量有待提高。总之,影响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此类问题,需要从问题导向出发,关注导致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本研究对于解决当前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是从政府部门、行业及用人单位、医学高等院校以及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出发,分别阐述了各自应对的举措。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医学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医疗行业发展;保障毕业生就业合法权益;落实基层就业政策;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舆论宣传和导向;完善就业服务平台,拓宽就业渠道。行业及用人单位要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构建公平、合理用人机制: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注重人才的合理使用;打造知名雇主品牌;密切与高校的联系,通过产学研合作等形式,拓宽人才需求市场。医学高等院校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进一步优化医学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突出专业特色,发挥医学学科优势;加强实习实践教学;提高就业管理服务水平;优化就业市场拓展布局;鼓励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构建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关注校友成长成才。医学专业大学生自身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增强业务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基层医疗事业;主动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准确定位,提高就业的主动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水平提升,提高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就业现状;影响因素

学科专业: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理论依据及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四节 研究整体思路与框架

第二章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第一节 基本概念及指标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资料来源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三章 山东省高校医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山东省高校医学生就业现状

第二节 山东省高校医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第四章 山东省外高校医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山东省外高校医学生就业现状

第二节 山东省外高校医学生就业影响因素

第五章 山东省内外高校医学生就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第一节 山东省内外高校医学生就业现状对比

(一) 毕业生就业率

(二) 毕业生升学情况

(三) 基层就业情况

(四) 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五) 就业单位地区分布

(六) 工作职位类别分布

(七) 薪酬水平

(八) 专业认同情况

(九) 就业满意度

(十) 就业期望

第二节 就业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一) 单因素分析

(二) 多因素分析

(三) 学生自身

(四) 高等院校

(五) 社会因素

第三节 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定性对比分析

(一) 行业需求旺盛,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强

(二) 高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 就业市场繁荣,学生就业面更广

(四) 就业观念较理性,成才意愿强烈

(五) 就业期望偏高,与现实存在一定差距

(六) 主动就业意识不强,就业观念亟需“转型”

(七) 就业反馈机制不健全,就业质量有待提高

第六章 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政府部门—积极推动医学教育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

第二节 行业及用人单位—推进用人制度改革,构建公平、合理用人机制

第三节 医学高等院校—深化人才培养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

第四节 医学专业大学生—加强专业学习和业务能力提升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点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研究创新点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人大代表述职研究论文提纲下一篇:中国金融面临冲击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