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水平培养论文

2022-04-17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明晰研究生教育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教育管理对于研究生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的作用,探索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加强教育管理,提升研究生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有效措施。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研究生水平培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究生水平培养论文 篇1: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有效性探析

摘要:本文从高校管理者视角出发,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现状进行梳理,分析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从高校遴选、联合培养单位支持、政府积极作为等方面提出提升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有效性的建议。

关键词: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

自2009年我国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已成为与学术学位研究生并行的一种研究生人才培养类型,二者共同构成当前我国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服务于不同的社会需求。与学术学位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的教学科研培养目标不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实践能力、职业素养,而较之本科人才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则更加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创业能力。为此,教育部要求“培养单位应积极联合相关行(企)业,建立稳定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并于2015年5月,进一步推出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对各培养单位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及实施成效涉及多方利益,本文针对目前各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的基地建设情况,分析现有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从高校遴选、联合培养单位支持、政府积极作为等方面提出提高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有效性的建议。

一、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目标

1.推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对高校而言,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既是落实教育部精神的积极行动,也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开展供给侧改革的主动变革。开展联合培养,应达到以下三个目标:一是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二是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素质提高;三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吸引优秀生源。

2.联合培养单位企业竞争力增强。对于联合培养单位而言,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既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培养社会人才的奉献,也是紧抓机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行业竞争力的良机。对于联合培养单位而言,开展联合培养,有以下三方面作用:一是提升企业效益和竞争力;二是激发在岗职工的创新能力;三是后备职工培养。

3.社会经济增长。高校和企业开展的联合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是有积极作用的:一方面,企业创新,提升经济增长的内涵;另一方面,创造和谐社会,高校输出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形成良性循环。

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与研究现状

自2009年我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来,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便积极开展联合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并积极开展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胡立在《英国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主要特点及经验借鉴》中,介绍了英国“知识转移合作伙伴计划”的基本情况,指出了该计划对我国推进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的启迪和借鉴之处。傅利平在《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及其启示》中,以哈佛大学的MBA/MPA-ID联合培养计划为例,对哈佛大学的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提出了建议。陈小平在《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治理机制探析—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中,构建了联合培养基地相关者结构关系,通过分析利益相关者的诉求,提出了构建外部治理机制与内部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机制,为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提供参考。同时,不少学者从实践现状出发,介绍本单位联合培养的经验,探索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实现校企互利共赢的运作模式。在理论探讨与研究的同时,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积极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开展联合培养。目前联合培養基地基本有三种方式,一是由学校或学院主导,与友好合作企业建立的联合培养基地;一是研究生导师与企业在项目上有往来或合作关系,在研究生开展专业实践的时候导师把研究生送到相关的企业;还有一种就是,虽然建立了联合培养基地,比如文科类、经管类,但是只是作为实践基地,开展参观等活动较多,研究生没有深入基地进行实践。

三、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问题。如前所述,各高校在理论探讨、经验交流层面比较充分,基本上形成了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开展联合培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逻辑,但是在实践层面,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和联合培养的开展却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为:(1)联合培养基地数量和质量难以满足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需求。近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比例不断扩大,在这种情况下,对联合培养基地的数量和规模都有更高的要求。原有的联合培养基地数量不能满足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的需要,同时,在质量上,部分联合培养基地建立不完善,校企合作不紧密,研究生去联合培养基地参与实践和培养的机会较少,妨碍了研究生质量的提升。(2)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少,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不明显。根据现有的联合培养方式,对于由学校或学院主导,与友好合作企业建立的联合培养基地,基本能够保障实践要求,但由于这些联合培养单位多为事业单位或大型国有企业,本身有较为完备的科研团队,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更多的是从事管理或业务流程类工作,参与项目研究的机会相对较少,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升不明显;对于因导师个人关系而开展专业实践以及文科类实践基地,研究生更加难以参与项目,真正开展专业实践,根本谈不上实践创新能力提升。(3)校外指导教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不紧密,联合培养的效果不明显。在对部分高校的了解和部分教师的访谈中了解到,目前,仅有少量研究生能够真正参与校外导师的项目,在实践中得到校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大部分校外指导教师与其指导的研究生联系不够紧密,未能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给予研究生实际意义的指导,在联合培养中的作用发挥得不明显或未起到应有的作用。(4)联合培养基地评价机制缺失。部分高校尚缺乏有效评价联合培养基地的制度,且没有联合培养基地退出机制,导致联合培养基地越来越多,且出现了联合培养协议尚在、已经不继续开展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僵尸基地。

2.原因分析。(1)高校在寻求合适的联合培养企业方面存在困难。联合培养的开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区,联合培养开展的效果差异比较明显。如广东等地区,小企业发展较快,由于竞争激烈,企业生存压力大,各企业对高校提供的智力和人力资源支持比较欢迎,愿意与高校开展联合培养,希望成为高校的联合培养基地,反观其他地区,或央企较多,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或企业经济活力不够,无法为参与实践的研究生提供专业的研究项目,均达不到联合培养的要求。(2)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尚不完善。联合培养双方相对独立,各自追求的目标不一致,高校注重的是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社会需求度,而企业更为注重的是经济效益,目标与需求的错位导致联合培养达不到很好的效果。高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构,同时部分高校的联合培养制度不够完善,联合培养单位在制度建设方面也不健全,不能保证联合培养的顺利开展。(3)缺乏有效的政府参与。地方政府有效支持、积极作为,可促进联合培养的开展。目前,只有少部分省份政府开始在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中发挥作用,大部分地区仍然是高校和企业的松散联合,联合培养效果不理想。

四、有效的联合培养基地的标准

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是否能够达到联合培养的预期效果,是衡量联合培养基地有效性的重要标准。在预期效果的指引下,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联合培养基地遴选和建设。

1.涉及学科与高校相契合。高校应从专业实际出发,遴选联合培养基地与本校、本专业相契合,最好是涉及本校的多个学科领域,使开展联合培养的研究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跨专业知识,培养跨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有研究项目作为联合培养的依托。遴选的联合培养基地有科研需求,能够吸纳研究生参与项目研究,以项目为驱动提升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进而带动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

3.有导师热情参与研究生联合培养。联合培养基地具有高级职称(职务)人员有能力担任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过程是一个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结合的过程。在科研实践中导师指导研究生完成科研实践,指导的是科研方法,而思维方法、治学精神、工作态度等则是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带给学生的,而且往往隐形教育的力量更强大。因此,在研究生校外指导遴选方面应加强把关,

4.有一定承载规模和成熟的联合条件。具有一定的承载规模,能够保证一定数量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同时进行联合培养和专业实践,且联合培养基地的相关设施与场所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具备专业学位研究生工作、生活、学习所需的基本条件,能够配备必要的专职管理人员,以保证实践基地日常运行。

5.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联合基地制定有完善的实践管理制度,如企业导师的管理制度、联合培养基地研究生的管理制度等,能够长期稳定地规范、有效运作,保障专业实践培养质量。建有安全管理机制,具有劳动保护和卫生保障条件,保证研究生专业实践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五、提高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有效性的建议

1.高校方面。(1)树立合作与服务意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与联合培养基地开展协同创新,应树立合作与服务意识,充分利用本单位的智力资源,為企业效益服务,实现共赢。建立工程专业教师到企业服务和锻炼机制,协同企业开展项目研究与创新,为企业革新服务,同时促进专业教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涵养人才的实践能力,提高校内指导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2)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科学遴选。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应擦亮眼睛,不盲目,真正从需求出发,认真遴选联合培养基地。除具有良好很作关系的国有大型企业,可适当增加发展动力较强、市场前景较好的中小型企业作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中小型企业有市场发展需求,能够提出项目研究计划,对人才的需求相对更为迫切,研究生进驻这样的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得到更好的锻炼。(3)加强联合培养基地的建设。出台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相关政策,建立规范的校内研究生联合培养制度,提高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规范化。应从联合培养基地遴选、建设、条件保障、签订流程等方面加以规范,对校外指导教师、联合培养项目等加以明确,合理确定联合培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与企业协商,建立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制度规范,保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安全、权益与收益,使研究生能够安全、安心的开展专业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4)加强对联合培养基地的监督与评价。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成立联合培养督查办公室,建立联合培养基地的评估与评价机制,对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情况和研究生培养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障研究生联合培养不走过场,实实在在通过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同时,实施联合培养基地退出机制,筛除联合培养效果不明显或者不继续开展联合培养的基地,避免僵尸基地的留存。

2.企业方面。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而利润的创造是由人来完成的,人才质量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创新能力的强弱、创造利润的高低。从这个角度来说,企业对高校人才培养也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在高校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之际,企业无论从社会责任担当还是与高校的良好合作关系出发,均应予以支持。企业可以发挥自身的实践优势,协同高校培养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利用高校的智力、人力资源,提升本单位的竞争实力。

3.政府方面。(1)从实质上推动联合培养的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要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有效开展,政府应从政策引导、制度规范、搭建平台、激励推动、购买服务等多个方面对高校和企业加强指导和帮扶。可成立由政府主办的校企合作中心作为校企合作的第三方媒介,通过开展联合培养项目的方式成为企业和高校之间的桥梁。校企合作中心可提供相应数量的立项资金,鼓励企业提出研究项目,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参与企业的项目研究。校企合作中心一方面审核企业的联合培养研究项目,为企业寻找合适的高校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另一方面,为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合作企业的选择。同时,成立联合培养的监管部门,科学设计联合培养评价体系,聘请专家和企业相关人士,成立校企合作的社会评价机构,监督校企合作的项目研究、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2)鼓励联合培养基地依托企业参与联合培养。政府可通过提供项目研发资金、减免税收政策等多种方式鼓励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到研究生联合培养中来,保障联合培养在合法、高效的范围内运作,激发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活力。从长远看,对于提高企业活力、科技竞争力、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Z].教研[2013]3号.

[2]杨忠孝,缪志心.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实践基地建设的路径选择[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14,(03):41-45.

作者:李静茹 胡玉才

研究生水平培养论文 篇2:

教育管理视角的研究生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培养研究

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生的教育管理水平和培养质量也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在明晰研究生教育管理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教育管理对于研究生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的作用,探索新时代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加强教育管理,提升研究生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增大和国内GDP增速放缓,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这使考研成为很多人缓解就业压力的方式之一。另外,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发展使得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及培养结构、培养方式不断调整,研究生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趋势,给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研究生创新能力、专业素养和学术研究水平的培养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焦点问题。因此,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如何通过创新研究生管理机制提升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的重要任务。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内涵

对于研究生教育管理,我们所熟知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从学校层次制定研究生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这方面内容为做好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二是导师这一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进行的教育管理,导师要在指导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位论文、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同时,提高研究生为人处世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公德等。导师不仅要关心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更要关心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成长和生活,定期与研究生进行沟通和交流,提高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除了学校相关的教育管理制度和导师之外,研究生班主任、教务部门人员等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基层人员,除了在研究生思想教育、班级日常管理、学术活动的组织、社会实践、问题娱乐等方面进行组织管理外,对研究生的学术科研、学习和学风建设以及专业能力、学术水平的培养也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管理对于研究生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培养的作用

研究生教育管理作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基础,需要将日常的校园生活、学术活动、教学与学习等结合起来。研究生教育管理不仅可以培养研究生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而且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道德素养、协作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

良好的教育管理有助于培养研究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高尚的人格品质和创新观念,为研究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提供基础和保障。通过丰富的教学管理活动的开展,能够引导研究生积极学习、沉浸于学术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专业能力和科研实践,并将研究生日后的职业规划、人生目标、创新实践活动等结合起来,全面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养。

(二)有利于促进研究生的知识获取

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管理,能够在辅助和督促学生完成课程学习、撰写论文、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培养研究生为人处世的能力,提升研究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社会公德,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学术讲座和会议等,不断开阔研究生的眼界,转变研究生的思维方式,构建研究生全面合理的知识结构,帮助其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三)为研究生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培养提供平台

新时代研究生的教育管理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整合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为研究生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培养搭建平台。教育管理者可以组织丰富的校园活动和学生活动,引导研究生正确认识专业知识、学术研究和创新的本质,了解创新思维、正确价值观、道德素养等培养的紧迫性,积极营造竞相学习、刻苦钻研的学术氛围。

三、加强教育管理,提升研究生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

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除了从学校层次营造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健全研究生学术研究生奖助体系之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基层工作人员还要适应新时代研究生人才培养的要求,转变教育管理思路、丰富学术创新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沟通交流,更好地做好研究生管理服务工作。

(一)转变教育管理思路,提升教育管理水平

研究生專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升,除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导师的耐心指导以外,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面对新时代的变革,也要转变教育管理思路。一方面要严格按照学校工作部署、教育管理工作的安排,以新的状态、新的担当、新的本领,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程,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而为研究生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创新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流程,转变工作理念、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明确工作步骤,做到兼顾各种情形、操作有章可依,以此实现研究生院的工作作风持续改进、管理水平持续提升、服务效果持续显现、工作评价持续向好。

(二)丰富学术创新资源,提高专业水平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培养主要是对其科学精神、学风道德的培养,以及科技创新能力、学术科研水平的提升,这要求新时代研究生教育管理者要以学生实际的知识需求、专业发展为导向,认真分析研究生的实际科研情况,以及企业具体岗位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要求,广泛搜集与专业和学术研究相关的网络资源,为研究生提供丰富的数据库资源,以便研究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术和科研资料的查询、阅读,方便研究生拓展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研究生教育管理者要与导师保持密切的联系,做好导师和研究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和专业学习做好保障。此外,研究生教育管理者还要紧密关注专业相关的学术前沿、行业发展和科技竞赛等信息,随时发布相关信息,不断开阔研究生的专业视野,为研究生的专业发展、创新实践、学术研究等搭建平台。

(三)以党建工作为契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研究生党建工作是教学管理的重点内容,研究生教育管理者要充分结合研究生的学习特点、专业特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发掘新内容,增加思政教育活动的深度和高度。一是通过定期开展党组织活动,如开展时政分享、演讲训练、论文比赛等,为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个人素质基础;二是积极开展“读书研读”活动,推荐哲学名著、政治理论等,鼓励研究生充分利用日常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让研究生在读名著中强化自身的政治理论;三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或者微信公众号等,以文字、视频、音频、网络直播等形式,结合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全国各工作岗位的人民共同抗击疫情的鲜活例子,让当代研究生更加坚信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研究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政治思想认识。

(四)注重沟通交流,做好研究生管理服务

转变传统研究生教育管理者高高在上的角色定位,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做好研究生教学管理的服务工作。因此,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人员要与研究生、导师、学校教务部门保持良好的沟通,为研究生的入学注册、学习、科研、學位论文、就业等做好服务工作。例如,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问卷星”等进行数据调研,实时了解研究生在生活、学习、科研、心理、毕业等方面的需求,既可以形成相关的数据报告,为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又可以在学习科研、学术创新方面搜集各院系老师意见、学生建议,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做好研究生管理服务。

四、结语

研究生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它不仅仅是对研究生个人素养和知识获取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研究生思考方式、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基层工作者,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全面和谐发展、突出个性、符合创新精神的全面质量观,注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准确把握新时代研究生教育培养的新特点,创新工作方法,促进研究生专业能力、创新能力、学术水平等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地方高校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研究与实践”(编号:SJGY20180555)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静.教育管理视角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河南科技,2012(21):20-21.

[2]耿有权,曹蕾,宛敏.研究生管理者视角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基于全国14所重点高校问卷调查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2):6-11.

[3]于振涛. 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考[C]//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德育委员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399-405.

[4]刘智,刘俊峰,高全宝,王娜.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研究生学术能力构成及培养途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63-166.

(作者单位 齐齐哈尔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作者:杨培青

研究生水平培养论文 篇3:

中国高校数学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整体水平分析

摘 要:文章对教育部学位与研究教育发展中心2006公布的20所高校数学学科培养研究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学校在科学研究基础、人才培养、社会贡献等方面的发展不平衡,且整体的评价结果与学位中心给出的结果有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学校的学科发展状况存在差异。因此,有关的管理和决策部门应从宏观上把握我国高校学科的整体发展现状,分类制定相关政策,更好的指导和规划我国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数学学科;排名;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科排名,它只能大致反映出学科的整体水平,而从排名结果中,我们也只能看出排出的名次,看不出各高校学科间其具体方面的实力和差距。文章运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数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的数据进行分析,以便从宏观上把握我国高校学科的整体发展现状,为更好地指导和规划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指标的选取与原始数据来源

在指标的选取方面,我们选取了主要反映我国高校数学学科实力的18个指标: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占全部专职教师和研究人员的百分比(X1)、院士数(X2)、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奖获得者数(X3)、新世纪(跨世纪)人才数(X4)、专职教师与研究人员总数(X5)、国家重点学科数(X6)、国家级将数(X7)、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篇数(X8)、SSCI及SCI收录论文篇数(X9)、EI收录论文篇数(X10)、出版专著数(X11)、近三年科研经费总数(X12)、近三年境外合作科研项目经费(X13)、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X14)、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数(X15)、授予博士学位数(X16)、授予硕士学位数(X17)、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X18).原始数据来源于《2006一级学科评估》。

2指标分析与结果

2.1高校数学学科数据主成分分析

在SAS中输入数据后,先对18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再利用SAS中的PROC COMP过程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根据选取主成分个数的原则(一般取累积贡献率大于85%对应的主成分),选取了4个主成分分量,主成分列表见表1。

由此可得出四个主成分分别为:

Z=0.224x+0.283x+…+0.242x

Z=-0.113-0.147x+…-0.335x

z=0.109x-0.064x+…+0.033x

z=-0.289x+0.194x+…0.222x

其中x1,x2,……x18,为各项指标经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

再以各主成分分量所对应的贡献率为权重进行加权求和,就可以得到综合评价得分Z。

即=Z=0.656Z+0.175Z+0.097Z+0.072Z

表2 为各主成分得分、综合排名及高校分类情况。

从主成分看,复旦大学排名第一,得分为9.59,在科研基础、获奖情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科研经费情况方面表现突出,说明科学研究实力较强。

从主成分看,浙江大学排名第一,得分4.12,在获奖情况、学生情况、学位论文获奖情况方面表现突出,说明人才培养实力较强。

从主成分看,武汉大学排名第一,得分2.93,在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科研经费情况、学生情况方面表现突出,说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综合实力较强。

从主成分看,复旦大学排名第一,得分1.15,在新世纪(跨世纪)人才数、专职教师与研究人员总数方面表现突出,说明学术队伍实力较强。

从总体来看,复旦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的综合排名处于前几位,出乎意料的是北京大学的排名掉到了第五位,这与我们传统观念上的北京大学排名大相径庭,可见我们要从实际数据出发,才能做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2.2高校数学学科数据聚类分析

通过表2,也可根据主成分结果,同时由聚类分析可知,将20所高校数学学科排名在离差平方和法下分为3类最为合适,如图1所示。

3研究建议

①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力量是各高校学科排名指标体系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排名中我们可以看到,排名第一的复旦大学其学术队伍实力较强。所以,我国高校学科建设要将人力资源投入作为最总要的资源投入。

②努力打造一流学术。学术水平是高校学科排名的一项重要指标。一流的学科就应该具备一流的学术,复旦大学排名第一,其学术水平最强,在科研基础、获奖情况、发表学术论文情况方面表现突出。打造一流学术,应重点进行内涵建设,把主要精力放在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鼓励产生重大原创性成果和高质量学术论文上来。

③加大经费投入。经费投入状况也是也是各高校学科排名的一项重要指标。充裕的经费投入,是高水平大学的必要保证。而排名第一的复旦大学的经费投入也是20所高校中最多的。因此,我国高水平大学学科建设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参考文献:

[1] 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刘贤龙.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统计 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8,(5).

[3]惠大丰,姜长鉴.统计分析系统SAS软件实 用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4]程莹,刘念才.我国名牌大学学科领域离世 界一流有多远[J].高等教育研究,2007,(10).

[5]赵凤娟.中外大学排名指标体系对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2007,(7).

作者:余登榜

上一篇:青少年传统文化论文下一篇:生活化地理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