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传统文化论文

2022-04-17

王慧青,高霄在《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S1期撰文指出,微时代是一把“双刃剑”,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人担忧的挑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青少年传统文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少年传统文化论文 篇1:

“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探讨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通过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开创“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路徑,已然成为当下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关键词】“互联网+” 青少年教育 传统文化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的产物,“互联网+”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要思考探讨“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构建“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有:主动接受“互联网+”这一新思想,构建起传统文化教育的新平台;掌握教育的主导权,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传统文化的教育合力;挖掘适合青少年学习的“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资源;更新教育方式,提供“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新模式;改进教育观念,实现互联网思维和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

一、“互联网+”对实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1.“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为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新鲜的内容,在这个背景下,优质的资源并不会局限于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少数的名校,全国各地的不同水平的受教育者都可以自由地有选择地进行学习,学习的内容更加开放,空间也更加广阔,青少年接受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更加有深度和广度。“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实现了新兴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对接,也发展成教育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和新平台,很多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所需的学术讲座、精品课程、学习资料、水平测试、主题活动等资料实现了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操作,是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革新和进步。

2.“互联网+”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新方法,打破了青少年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时的被动局面,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便捷、高效的服务并获得教育信息。这就突破了“课堂教学”为主的传统的教育方式,突破了实践和空间的限制,教育方法也随之愈发多元化。这样的新型传统文化的教育模式,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个性学习,这也必将成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趋势。

3.“互联网+”提高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并不是互联网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直接叠加,“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则会有“1+1>2”的效果。在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教育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变枯燥、简单的课堂模式,发掘并合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这样,传统文化教育就实现了“神”和“形”的有机结合。因互联网技术自身高效、快捷的特点,一定会可以帮助青少年拓宽学习传统文化的渠道,进而达到提高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效果的目的。

二、关于“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1.互联网和传统文化是否会冲突

互联网一方面可以改变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被动现状,青少年可以通过网络高效快捷地获取传统文化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很多互联网的信息会不可避免地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播,会产生冲击和碰撞,影响青少年的三观判断。

2.主导话语权的归属问题

在“互联网+”的时代,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导话语权归属的问题也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过去老师高高在上、一味灌输的教育方式已经被人们所讨厌,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教育者要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并适时地把握话语权,引导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正确方向。而教育者要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才是正确合理的呢?在我看来,一方面,教育者要准确把握时代的潮流,更新教育观念,了解“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完善“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方式,增强把握话语权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育者还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抽象、枯燥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形象化,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把握话语权的现实性。

3.选取渗透式还是传授式的教育方式

传授式的教育要求教育者直接把教育内容的定论形式教给学生,然后学生在定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内化,实现知识的完全吸收,但是现如今,用“传授式的”的方法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并不能应对“互联网+”开放性的、全方位的挑战。在“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背景下,应该选取“渗透式教育”,“渗透式教育”,把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和目标通过载体融入受教育者的生活、学习和实践中去,这样一来,受教育者可以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所以“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以及互联网这个载体的运用,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文化的感染和熏陶,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

4.是否可以达到“1+1>2”的教学效果

如上文所述,“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不是互联网技术和传统化教育的直接叠加,“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更加注重互联网技术和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效果。“互联网+”背景下的传统文化教育能够突破传统的教育方式,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图、文、像、声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传统文化教育效果。“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更加了解青少年认知发展的规律,所以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时的内化和渗透效果更好。

三、“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建议

1.创新教育模式

以往的“接受式教育”会受陈旧的教育形式、单一的教育内容、不同的受教育者的认知水平等因素影响。“互联网+”背景下,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教育模式,如“慕课”“云课堂”“翻转课堂”,等等。这些教育模式都是在云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服务,可以通过云端共享教育资源,还可以进行探究性学习、游戏化学习、一对一学习,为学生营造了个性化学习环境。在这种新模式下,革新了教育方式,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2.开发优质课程资源

“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可以根据兴趣选择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资源,拓展实施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空间。比如,在《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经典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发符合青少年认知的智能化的学习系统。此外,还可以适当开发出线上的课后课程资源,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优质的资源。

3.开展适当的实践活动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可以以青少年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互联网技术开展一些实践活动,提高青少年的参与度和知晓度,以推动传统文化教育的进程。比如,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平台开展原创大赛,这样的活动还可以实现“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式教育”,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在潜移默化的实践活动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播,提高青少年的传统文化素养。

四、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迎来了机遇和挑战,所以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推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进步,为提高青少年传统文化的素养、培养拥有传统文化素养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周刘波,宋杰.以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培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研究[J].教育探索,2016,(1):87.

[2]许金丽.高校视角下渗透式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6,(1).

[3]孙文轩.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8,(21) :3.

[4]李翠屏,王明宇,曾碧翼.论“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教育”的火花碰撞[J].电子商务,2015,(09) :70.

作者:郭文

青少年传统文化论文 篇2:

王慧青高霄:使微媒体成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新阵地

王慧青,高霄在《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S1期撰文指出,微时代是一把“双刃剑”,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令人担忧的挑战。多元信息形成的多种文化间的碰撞对青少年思想价值观念的塑造带来挑战,一些西方国家视微媒体为文化渗透的工具,低俗文化也借助微平臺趁势而入,传播内容的多元性弱化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微媒体信息文本的短文字、小篇幅的碎片化传播,在迎合青少年随时随地阅读学习需求的同时,消解了传统文化的系统性;而传播主体的大众性、互动性则消减了主流媒体话语的权威性。

对此,我们需充分掌握微媒体的内在规律,学校应加强防控意识,在日常课程中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确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导向,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推进传统文化与微媒体技术融合,创新传播方式,增强传统文化内容的趣味性、观赏性,用寓教于乐、生动鲜活的方式吸引青少年的关注;传统文化教育工作者应主动抢占建设网络教育新平台,积极建设多层次教育微平台。政府应加强信息监管,微媒体运营企业要积极完善自身监管机制,严格准入制度,净化网络环境。以此加强对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和引导,使微媒体成为对青少年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新阵地。

青少年传统文化论文 篇3:

文化记忆视角下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摘要: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造就的令人传颂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这对当今青少年的茁壮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所以通过打造出一种创新性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文化记忆,来践行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因此我们通过研究讨论了关于当下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现状,以及要如何正确对待的方针策略,来学习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青少年、优秀传统文化、路径、策略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文化是通过我国祖祖辈辈的传承和发扬才能够保留至今,并且还在发展的。这些文化不仅仅代表着我国的历史和过去,还彰显着我国各种各样的思想文化观念的发展变化。最近几年以来,由于經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对于外国的文化吸收能力愈发强大,所以在关于外来文化的传播方面也是十分迅速的,除此之外,我国社会以及各大教育部门对于青少年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学习方面的关注力度还不够,因此,导致很多青少年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了解十分匮乏。为了想要搞清楚文化的流传形式,人们逐渐把目光聚焦在了文化的记忆层面,因为传统的文化学习材料,主要是根据一个社会整体的记忆描绘建造出来的。

我国的传统文化十分值得我们去钻研学习,尤其是青少年,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所在,对于青少年梳理一个正确的、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是十分有益的。

一、我国当下关于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随着各种各样的考试制度的变化,我国在教学实践方面,逐渐偏向了应试教育,部分学校和老师为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教学,学生为了应对各种考试而学习,从而机械化的进行着各种步骤。也是正因为这样,老师和学生都忽视了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知识学习,他们只不过对一定的、考试可能会遇到的内容进行了机械性的记忆,而缺少了关于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各种精神、道德情操的深入了解,这对于日后的发展来说,并没有任何可观的意义。而如今,时代要求青少年必须要学习传统文化,并且还要发展,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逐渐被归纳到教育系统以及教材当中去了,这样才能够推进我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力度以及发展。

二、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在青少年时期,是关于思想的养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接受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关键时期。青少年学习了传统的文化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还可以加强他们自身的民族凝聚力,以及对弘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远影响。总而言之,青少年学习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形势所趋,趋势所向。

三、青少年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策略

1、明确自身学习目标,找到发展方向

在青少年学习的阶段,我们要明白,培育他们的重点是什么。我们要把传统文化的教育目标十分明确,才能够保证青少年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会模糊自己的认知。为了培养好他们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受,我们要鼓励他们多诵读原文,也要教会他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实我们作为教师,最应该以身作则,首先性新的挑选具有学习代表性的、能够体现先人贤良智慧的知识内容,让学生们在学习经典的同时,也要学习他们的品德。

2、学习内容形式要多种多样,全面性发展

对于青少年的学习,我们不能够把目光只停留在当下的简单教学上,毕竟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扬是可以用一生的时间来做的事情。我们应该根据青少年不同的年龄段,划分出不同的学习内容,循序渐进的叭教育做好,从简单到繁杂,从单一到多板块学习。还要学会用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愿意去接触,去学习,引导着学生去主动领悟其中的内涵和精神,并且去传承、去发扬我国这些优秀的文化。

3、学会传承,学会弘扬

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两个字就能够诠释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更要学以致用,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学习体会其中的传统精神以及思想,同时根据这些流传下来的优秀品德,来塑造培养符合我们这一时代发展的新型公民,极具有传统精神思想,也拥有现在的流行意识。

同时,学习的目的,是要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所以传统文化的内涵的学习,也要结合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锻造出自己的优秀品行,并且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习、传承。这样才能够既能传承传统,又能够弘扬文化,只有两者同时发展进步,才能够肩负起民族的复兴。

四、青少年传统文化的教育途径

1、理论学习与现实实践相结合

学校和老师可以根据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让学生们在领悟精神的同时,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去,这样同时也更能够加深学生们的记忆。例如每逢我国传统节日的时候,举办手抄报绘画比赛,并且进行评比,评比的要求可以是:要在手抄报的内容当中有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或者精神体现等等。比如说,端午节、中秋节、朗诵节、书法节等等,这些都可以体现我国的文化精神。

2、家长、学校与老师要协调工作

老师在教授学生学习并且弘扬传统文化的这一大内容中,是作为一个引领者,有着主导的作用。学校应该在师资力量上加强重视,做出合理的规划建设,可以有效合理的组织座谈会,邀请专业人士来给我校老师进行讲授与交流,从各个层面进行学习,在传道授业解惑方面,做到尽可能的完善。除了校方,作为学生的家猴子那个也要积极的配合学校的工作,毕竟家长也是孩子的最好的榜样。学校可以提产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朗读,大家一起学习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同时也是在提高我国社会的整体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03-26.

[2]王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读语文出版社《论语》选修教材[J].人民教育,2007 (5) .

作者:陈建敏

上一篇:马克思资本主义论文下一篇:研究生水平培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