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国有企业经营论文

2022-04-19

[摘要]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企业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用性很强,尤其管理会计理论中的责任会计在实践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成果,它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会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大有作用。[关键词]可能性责任会计作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行责任会计是可行性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强化国有企业经营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强化国有企业经营论文 篇1:

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策略分析

摘要: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明确企业财产权关系,完善相关管理机制,同时强化外部管理,建立科学的出资人体制,最后从内部管理以及战略高度,推进国有企业经营体质改革的进度,彻底转变国有企业经营理念与管理模式,提升企业的整体经营发展能力。

关键词:国有企业 经营体质 问题 策略

引言

国有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对应的管理对策,要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关联,明确产权关系,缩短战线,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完善经营机制,根据国家政策与规定,调整企业经营机制、经营原则与方向,通过以上一系列手段,达到提高企业经营能力的目的,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作用,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服务。

一、当前国有企业运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国有企业布局不合理

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国有资本并没有完全退出竞争领域,国有制在代理成本方面,存在很明显的缺陷,因此在国有企业经营体质改革中,一旦国有企业布局不合理,必然会影响其经营管理的效果,阻碍其市场化进程。

(二)国有企业管理没有从管资本的角度入手

国资委管的过多,人、财、物和具体的经营活动都管,一些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现代企业制度还不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有待完善,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需进一步提高。实践证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这种“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偏离了国有资本定位这样的大局问题,不仅管不好国有资本,也影响了企业的市场化。为此,必须推进国有资产的资本化,以管资本为主简化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三)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规范

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不合理,比如内部人员控制、利益控制以及国有资产流失等。一方面,国有控股的大型企业,很多都没有实现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另一方面,董事会形同虚设,股东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但是却要承担经营失败所带来的风险。这种制度失败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从管资本的角度入手开展管理工作。

二、国有企业经营体制改革策略

(一)明确国有企业财产权关系

根据国有企业的性质对相关的法律进行重新的定位,还可以将相关的法律进行相应的更改,使得最终能够明确这样的一个目的。我国的公民是我国国有企业的所有人,而全国的人大代表就是公民的代表,进而帮助公民行使权利,帮助公民对国有企业进行管理,使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能够有所依托,进而国有企业能够有一个监督者;而全国人大还可以委托国务院对国有企业进行财产以及所有权等权利进行监督,以及国有企业的资产管理都有监督管控的权利,国务院定期向全国人大汇报国有企业经营的情况以及相关的经营政策的出台,只有在全国人大进行审批之后才可以进行相关政策的运行,全国人大也有义务定期的向公民针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相应的公告,使得公民能够对国有企业的经营有一个及时准确的了解,这与我国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政策是不谋而合的。通过这种法律体制的改革之后,不仅使得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还能够使得我国的国有资产能够被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二)建立科学的出资人体制

如果国有企业想要突破传统的经营模式,首先就需要找到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负责的人,使得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营能够有章可循。由于当前的国有企业的管理和经营是由多个部门共同负责的,所以在进行管理的时候可能会出现矛盾,同时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没有人直接的承担责任,这对国有企业的发展很不利,所以想要国有企业能够进行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那么如何进行改革呢?首先应该设置一个专门管理国有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的部门,使得国有企业能够进行良性的发展,同时能够不再受到政府的约束之下在市场中进行经济的发展。这个专门管理的机构应该是隶属于国务院的一个机构。能够对国有资本具有行使的权利,这样也能够减轻各级政府的压力,使得政府能够对政治以及经济的把控更加到位。这一管理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分支机构,使得每一个地区的国有企业都能够进行统一管理,分业经营,这个管理机构就像一个资产管理企业一个管理国有资产,使得国有资产能够进行盈利。最后形成一个国有企业也如同其他企业一样的企业只对政府有缴税的义务,以及监管和合同关系,进而不再直接的隶属政府。

(三)完善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

首先国有企业在进行运营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我国现行的《公司法》进行相应的经营,使得国有企业能够充分的按照股份制企业进行经营,同时还应该将国有企业与政府之间的联系切断,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在经营的过程中能够充分的将自己的才能发挥出来。不再依赖政府;其次是国有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应该将劳动市场进行相应的引进。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者以及员工的工资和待遇都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来进行调节,这样能够激发员工与管理者们的创造力,使得国有企业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最后还要解决国有企业曾经遗留的债务以及一些退休人员的负担,使得这些负担不再成为国有企业进行良好发展的包袱。

(四)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

想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充分的改组,那么就需要针对不同类型以及规模的国有企业采取不同形式的改组方法,这样才能够将国有企业的价值进行最大的发挥。首先就是要解放思想,使得国有企业能够认识到改组所带来的好处。进而能够接受改组;其次是将资本调度和其他社会资本的比例进行调节,使得国有企业的资本比例符合企业经营管理中对资本比例的要求;最后要将国有企业中一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行有效的整改,使得国有企业能够进行一个良好的发展,最终实现整改的目的,使得一些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的国有企业进行留存,将一些其他的中小企业进行开放式的拍卖,使得企业能够迎來一个更好的发展,最终实现国有企业能够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具有可控性。

(五)经营范围面向国际化

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要求,面对“复关”后国际范围内竞争的挑战,国有企业必须以自身的开放来迎接国外产品的冲击,逐渐把生产经营领域向全球范围拓展。企业要主动走出国门,通过引进技术、引进外资、引进国外的管理方式,办“三资企业或仿“三资”企业经营、扩大出口以及到国外办店设厂等方式,尽快与国际市场对接。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快自我改造与改组的步伐,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依靠现有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兼并,增强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搏击风浪的能力。在向国际化经营进军中,尤其要注意学习按国际规则办事,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体系、市场需要、价格标准以及经营惯例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与国际惯例相衔接,并在经济战略、融资、生产销售、管理诸方面向国际化靠拢,用国有企业的“大(规模)、高(技术)、活(机制)”来迎接国外工业品的竞争挑战。

结束语

国有企业经营体制转变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的必然结果,要彻底实现企业转型,必须要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同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强化管理,保障经营管理体制的落实,本文对此进行了几点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作者:陈光

强化国有企业经营论文 篇2:

浅谈责任会计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摘要] 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对于企业强化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用性很强,尤其管理会计理论中的责任会计在实践中已取得了很好的经验成果,它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会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大有作用。

[关键词] 可能性 责任会计 作用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行责任会计是可行性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只有通过转变其管理方法、理念、手段才能逐步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必须适应角色的转变,逐步学习和借鉴好的管理思路和方法。

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行责任会计的可能性

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采用责任会计方法表现在经济、法律、政府与外部环境等四个方面。

在经济领域方面,我国正经历着一场由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转变得过程中国的企业经营管理作为金融企业要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现状,加大对自身的改革力度,彻底转变管理理念,不断地创新管理方式才能增强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才一能增强对变幻莫测的市场的适应能力。

在国际环境方面,我国商业企业面临的情况是国际金融自由化与全球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西方的商业企业为了加强自身的竞争能力近几年掀起了并购狂潮,企业“巨人”不断产生。并且随着经济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世界各国的跨国经营更是如火如茶。中国国有企业向商业企业转轨,建成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就必须走上国际舞台,加入国际竞争的行列。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想要在国际市场中参与全球企业的竞争,就必须用国际化的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理念来管理国际化企业。

在法律环境方面,我国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企业法》第一章总则第四条中明确规定“商业企业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实行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商业企业法的颁布为企业的商业化转变提供了法律的依据和保障。此法明确指出效益性是商业企业经营原则中的重点。经营效益是反映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经济活动的综合性指标,它反映的是生产经营活动中成效与耗费之间的对比关系。

在政府环境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政府职能也发生了转变。政府不再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过度地干预。因为商业企业本质上是一个企业,效益最大化是其最重要的目标,其首要要求也是经营自主权。为了更好的满足商业企业对经营权利的要求,政府不再对商业企业进行直接的行政管理,不让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承担本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责任。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来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政府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放权使其具有了更大的经营自主权,为了正确合理的使用这些权利,商业企业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其改进。

二、责任会计

国有企业经营管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其管理活动中推行责任会计管理可以为国有企业向商业化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首先,我们了解到责任会计是借助于会计数据在一定的范围内对有关责任承担者的工作业绩进行计量和考核的一种内部控制制度。这种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在于把测定工作业绩的会计同管理上的责任相结合,将每个员工,每个部门的各项工作以量化的责任形式确定下来,改变原有的行政指标管理为科学化的责任核算管理,从而使责任数量化,控制具体化。

1.责任会计在商业企业推行的特点

(l)责任会计的核算目的是考核商业企业内部各责任单位的责任业绩,协调各责任单位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为商业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提供服务。

(2)责任会计的主体是商业企业内部的各责任单位。

(3)责任会计在核算方法上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它完全服从于管理的需要,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4)责任会计主要考核责任单位的可控内容,它是一种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反馈紧密结合起来的经营管理型会计。

(5)责任会计是按内部价格进行核算的,其考核对象是专业企业内部的各个责任单位。

(6)责任会计将责任执行情况与各责任单位经济利益挂钩,使各责任单位都有责有权有利,可以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专业企业经营效益的全面提高。

三、责任会计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1.责任会计可以使商业企业管理制度系统化。责任会计可以把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奖惩制度等各种单项制度融为一体,避免内部管理制度之间的相互重叠,防止各部门自行其事,各自强调本部门的工作,而出现顾此失彼,相互撞车的现象。

2.责任会计可以使商业企业管理的目标单一化。目前,商业企业的管理目标多元化,有资金、贷款等多种目标。但随企业商业化,经营效益将是商业银行的唯一目标,抓存款要讲求成本,抓贷款要讲求贷款的质量和收息,管资金的要讲求效益,管费用的要讲求节约。

3.责任会计可以使商业企业管理的手段科学化。责任会计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充分量化各项管理指标,并辅之以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商业企业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和协调,从而使商业企业管理工作向高层次发展。

4.责任会计可以使商业企业管理方式群体化。责任会计是一种下级对上级负责、部门对领导负责、个人对部门负责的责任制,它可以使每个部门的职工都树立效益观念,形成人人抓效益的格局。责任会计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加强了企业内部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内部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说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加强内部管理离不开责任会计。

责任会计在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应用时一定要注意符合中国国情,体现国有商业银行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符合其经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客观条件出发,不能急于求成地搞全面铺开,在加快速度的同时更应提高质量,按照高标准的要求,采取扎实有效措施,作好巩固发展工作,杜绝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消极应付状况。同时,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在建立责任会计制度时必须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不能生搬硬套地搞一个模式,应从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出发,在总结企业自身管理和吸收借鉴其他企业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完善自己的责任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1]冯巧根:“论当前我国责任会计实施的重点”.《云南财政与会计》.1998

[2]林有孚:《现代企业管理》.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作者:强海龙

强化国有企业经营论文 篇3:

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分配制度对于推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使得效率与公平相兼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国有企业在薪酬分配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对于如何做好企业的薪酬分配工作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国有企业 薪酬分配 问题 对策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化。作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薪酬分配制度也经历了多次的变革。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在国有企业中的逐步建立,对于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提出了新的改革要求。国家也不断加强对于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力度,并提出了可以按劳动、技术、资本、管理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给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改革提供了原则和新的指导方向。虽然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改革在近些年来得到了很大的突破和发展,但是,由于受到计划经济时代各种积弊的影响,使得薪酬分配中还存在着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薪酬分配制度的市场化道路还很长,需要不断地加以改革。在目前国家提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内需增长的背景下,对于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探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国有企业薪酬分配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真正形成现代企业制度,薪酬分配缺乏自主权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经历了很多年,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多数国有企业仍然没有形成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的内部各项管理事务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到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干涉,使得薪酬分配决策缺乏自主权。首先,我国的大中型央企仍然没有实现真正的政企分开,政府以及国有企业管理部门还经常以行政性命令或者其他手段来对于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进行干预和控制。其次,地方的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也受到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国资委的干涉,例如地方国资委推出的“年薪制”;另外,我国的大多数国有企业的领导管理层都具有双重甚至多重身份,其既是国有企业的员工,也是政府部门的官员,这种情况说明现代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仍然没有在企业进行落实,因此企业的薪酬分配缺乏自主权,难以进行市场化改革。

2、薪酬管理体系比较落后,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我国的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都比较落后,缺乏先进的薪酬分配观念,使得薪酬分配制度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阻碍了企业效率的提高。首先,我国国有企業的经营管理者以及普通员工的薪酬分配观念都比较落后,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官本位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于建立市场化的薪酬管理体系比较排斥,薪酬分配平均主义的思想在很多国有企业中仍然比较普遍,已经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效率的提高以及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其次,国有企业的薪酬管理体系大多比较落后,薪酬结构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国有企业的薪酬结构一般比较复杂,薪酬的种类比较繁多,存在很多奖金、福利、津贴、补助等名目众多的薪酬项目,并且在发放中随意性和主观性也很强。另外,由于国有企业用工形式的多样化,还存在着非常严重的同工不同酬现象,正式员工和临时工的薪酬待遇差别非常大,已经成为广受社会诟病的一个问题。这种薪酬管理体系既违背了公平原则,又没有体现出效率原则,使得薪酬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3、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缺乏合理的调节机制

由于国有企业经营仍然没有自主化,使得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也没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薪酬分配缺乏合理的调节机制。国有企业没有真正地将薪酬分配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状况进行挂钩,无论企业的经营以及盈利状况如何,员工的薪酬大都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因此,薪酬分配的激励以及惩罚机制都没有真正地发挥出来。目前,一些国有企业已经开始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改革,例如一些国企开始推行管理者年薪制,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推行绩效分配制度以及股权激励制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4、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市场化改革缓慢,人才战略比较被动

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导致企业没有建立市场化的薪酬分配体系,企业的经济效益比较低下,企业的盈利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国家政策扶持以及大量的资金倾斜等实现的。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大力推行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下,某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显得比较低下,使得企业的薪酬水平偏低,难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导致优秀人才的外流,反过来又导致了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另外,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的市场化改革比较缓慢,尤其是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以及技术骨干的薪酬仍然体现出其应有的价值,面对民营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高薪策略,国有企业的薪酬毫无吸引力和竞争力,造成了大量的核心人才的外流。

二、完善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对策

1、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导,完善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

随着国有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市场活动,企业必须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指导,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为建立完善的薪酬分配制度奠定内部组织基础。首先,国有企业要以市场化作为指导,通过现代企业制度对公司整体的结构进行改革和完善。要进行现代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企业的地位以及性质。其次,国有企业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促进企业股权多元化,积极引入外部投资者,改善企业的股权结构,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活力,提高其经营管理的效率。另外,国有企业要重视发挥独立董事在企业内部治理中的作用。一定要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提高独立董事的话语权和决策权,避免将独立董事制度形式化和边缘化,让独立董事真正的参与到企业的治理中来。通过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为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提供环境和条件,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建立完善的薪酬分配体系

国有企业一定要建立完善的薪酬分配体系,形成科学的薪酬分配制度,从而将薪酬分配以制度性的形式落实下来。首先,国有企业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制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于机构进行精简,对于岗位进行设置,明确劳动差别,并对于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规范严格的绩效评价,为薪酬分配提供量化的条件和标准。其次,国有企业要不断建立健全公平合理的竞争和淘汰机制,使得薪酬分配的激励以及惩罚作用能够真正地得以发挥。另外,国有企业要针对目前“同工不同酬”的现状进行积极的改革,真正做到同工同酬,体现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从而使得劳动关系能够得以稳定,使得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能够不断提高。

3、推广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等为主要内容的薪酬分配制度

国有企业要不断推广以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以及福利等为主要内容的薪酬分配制度。首先,国有企业要在目前岗位工资的基础上,不断改革现存的薪酬分配制度,精简薪酬项目,优化薪酬结构。例如,国有企业对于目前名目众多的奖金、津贴、福利、补助等要进行清理,尽量将薪酬科目简单化,从而提高薪酬分配的透明度和效率。其次,国有企业要对基本工资和绩效工作的比例进行科学的分配。一般情况下,基本工资是用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应该占到总薪酬的40%左右;绩效工资是用来反映员工具体的工作效率以及贡献的,应该占到总体薪酬的50%左右,并应该将绩效工作与绩效评价严格的结合起来;企业还要安排一定比例的福利,从而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部分应该占到总薪酬的10%左右。另外,国有企业一定要坚决摒弃平均主义,既要兼顾公平,也要体现出效率,不断提高薪酬分配的区分度,以高薪来留住企业的核心人才。

4、政府要为国企薪酬分配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

国有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的开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不断完善法制建设,为国有企业薪酬分配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政府应该将对国有企业薪酬分配的直接管制转变为间接的宏观调控和监督,尽量减少对于国有企业直接的干预,提高国企经营管理的自主性。其次,政府要不断地采取措施,缩小地区以及行业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打破大型国有企业垄断的局面,为薪酬分配改革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外,企业还要对于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完善,并不断地推进相关法律建设,为薪酬分配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随着经濟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转型和改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的薪酬分配制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应该对于薪酬分配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重点关注,不断地采取相应的对策,构建完善科学的薪酬分配体系,激活企业的人力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要素在国有企业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婷婷:浅析国有企业薪酬分配与激励机制所存在的问题[J].经营管理者,2010(1).

[2] 张志伟:关于强化现代企业制度下薪酬激励作用地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3] 霍焰、邸彦彪、郭静静:国有企业高管薪酬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作者:孙明川

上一篇:正中神经的解剖学论文下一篇:卫生监督工作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