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强化企业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在国有企业建设中,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相关部门在进行具体工作时,科学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更为高效的开展党建工作,提升工作能力,保障企业内部具有更大的凝聚力,为现代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本文综合探究国有企业应用精细化管理实施党建工作的具体策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济强化企业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经济强化企业管理论文 篇1:

“过冬”绝不是“熬冬”

在危机中暴露的问题和失败的“切肤之痛”,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深刻认识到强化企业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每次金融危机或经济危机爆发,首先受到冲击的便是企业。深入分析这些企业失败的内在原因和教训,对于明确今后管理的重点和方向,避免重蹈覆辙,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此,我们搜集整理了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直至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中陷入困境的部分企业案例,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分析出了一些共性问题:战略决策失误、对行业发展方向判断失误、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导致决策失误、过度扩张和盲目多元化、过于依赖OEM模式、金融衍生品等虚拟经济盲目发展、道德、社会责任的缺乏和监管缺失、基础管理薄弱等等。

处理好“四大关系”

国内外企业在危机中暴露的问题和失败的“切肤之痛”,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深刻认识到强化企业管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应对危机、促进发展过程中,我国企业要把处理好四个关系作为强化管理的指导思想。

一是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当前许多企业都在采取措施,以渡过经济下滑的“冬天”,但“过冬”绝不是“熬冬”,“谁熬到最后谁就能生存下去”是消极应对,只有放眼长远,思考发展战略,在关键资源、潜力业务和自主创新上进行战略性投入,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争取主动。

二是风险和机遇的关系。经济下行导致系统性风险增大,企业要认真梳理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点,及时消除可能造成的重大隐患;同时,有条件的企业要抓住经济下行中转型动力和压力增大,并购、重组门槛下降等机遇,该出手时果断出手,不要错失良机。

三是技术和管理的关系。在加强产品研发、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的过程中,要更新观念,推动技术和人才管理创新,通过管理创新保证技术进步,通过技术进步推动管理创新,共同培育企业核心能力。

四是内功与外援的关系。要以自力更生为主,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共渡难关;同时,又要主动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沟通,争取政策支持;与上下游、同行业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抱团取暖,共渡时艰。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转型有三大路径

这次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重大而深远,市场竞争格局势必将发生重大变化。企业要认真评估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目前,企业战略转型要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型。清华大学的魏杰教授通过研究发现,从1978年到1998年,中国企业竞争力主要来于低成本,但是从2004年开始,低成本优势在不断丧失。这虽是一家之言,但趋势是没错的。因此,中国企业要未雨绸缪,逐步从“低成本战略”向“差异化战略”转型,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培养差异化竞争优势,形成独特竞争能力。

二是从“多元化经营”向“归核化经营”转型。“多元化经营”曾经是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企业热衷的发展战略,适应了当时机会多、竞争粗放的市场环境。但是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不少企业开始放弃“多元化”,纷纷实施“归核化”。万科、联想都是成功实施“归核化”的典型。这次金融危机可能比亚洲金融危机的破坏力更大,影响程度更深,企业要收缩战线,剥离非核心业务,分化亏损资产,回归主业。同时,要抓住机会购进有利于增强核心能力的资产,进一步增强核心业务。

三是从“跳跃式战略”向“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型。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相适应,这些年有些企业心态浮躁,希望超常规、跳跃式发展,短期内打造巨型企业。但是,由于管控能力难与扩张规模相匹配,抵抗风险能力差,一遇到“风吹草动”,企业就可能走向衰败。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是着力打好企业基础,追求成长速度与成长质量、扩大规模与增加效益、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增长的有机结合。正如华南理工大学蓝海林教授所言,中国企业着急去做世界500强,还不如踏踏实实做足500年。

不能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的困难,既有国际金融危机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工业长期以来形成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因此,在贯彻执行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促就业”方针的过程中,更要注重“调结构、上水平”。企业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发展是螺旋上升的。危机之后的竞争决不会停留在原有水平上,只有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才能迎接更高水平的竞争,保持持续增长和稳定就业。尤其在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振兴规划实施过程中,要坚决避免打着“保增长”的旗号,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要打破地方保护主义,淘汰小钢铁、小水泥、小化工、小造纸等污染大、能耗高、水平低的企业,大力推进跨地区兼并重组,尽快培育和壮大一批拥有国际知名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控制能力。

以信息化成“后发优势”

我们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迎来了全球信息化。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管理和技术进步最成功的经验之一,便是抓住了全球信息产业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同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赢得“后发优势”创造了条件。

企业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提升企业技术能力和管理效率的助推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先决条件和基础平台。促进企业信息化可从三条主线着手:

一是技术主线。关注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产品创新和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应用和融合。

二是信息管理主线。有效整合设计、生产、管理信息,使企业内、外部信息准确、快捷地流动,为决策提供依据。

三是资源管理主线。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企业各类资源的高效管理和开发。目前已从企业内资源管理拓展到企业与客户、供应商之间的资源管理,以实现企业内部运营、供应链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网络化。

精益管理需要日积月累

众所周知,精益生产源于日本。当前,外部需求减弱,市场开拓困难,许多企业都在眼睛向内,通过内部挖潜和成本控制来提高效益。精益管理无疑是最有效的管理方式之一。其核心是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目标是尽善尽美。通过不断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生产灵活性、实现无废品和零库存等手段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同时,在组织结构的各个层次,采用小组工作法,下放责任,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缺陷和浪费及时地消灭在每一个岗位。实施精益管理,首先要有一个与企业发展战略一致的努力方向。其次要选定一个基础管理突破口,可以从识别各种浪费开始,从流程改善开始,从产能提高开始,也可以从样板线建设开始,从5S开始等。此外,必须长期坚持,持续不断地灌输精益管理理念,改变企业的固有思维和行为方式,并将其认真执著的精神贯穿到企业基础管理之中。丰田汽车花了近35年的时间才使精益生产方式获得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类似精益管理的基础性管理有日积月累的渗透力,企业必须克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长期不懈地真抓实干,才能取得实效。

强化“以人为本”

首先,要尽量做到不裁员、少裁员。虽然从短期利益看,裁员可以降低人力成本,但从长远来看看,裁员会直接破坏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损坏企业文化和品牌,增加在岗职工的潜在压力和不稳定感,降低工作效率、士气和动力。因此,企业应该以调整生产能力、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应对挑战的主要手段,而不应该盲目裁员,即使要缩减当期人力资源成本,也应该采取轮岗作业、待岗、轮休、培训、缩短工作时间等方法。青岛港集团坚持不把一名员工推向社会,努力保证9500名农民工的岗位不变,薪酬不变,而且还在2008年10月把第六批农民工转为长期合同制工人,为中国企业作出了表率。必须裁员的企业,也要通过重新设计岗位责任和竞聘上岗的方式实现结构性裁员,以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同时,要按照法律和政府的有关规定,履行上报、经工会讨论通过等程序,确保裁减员工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其后顾之忧。

其次,管理层要先于普通员工降薪。这不但有利于企业直接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团结员工,坚定信心,增强凝聚力。可喜的是,在这次危机中,国内不少企业的高管人员都实行了带头减薪,既包括航空、石化、电力、金融等领域的中央企业,也包括数量众多的地方国有企业,还包括联想、三一重工等知名民营企业。三一集团宣布,在坚持不裁员、普通员工不降薪的同时,全体董事今年降薪90%,一些非董事高管也主动申请50%以内的降薪。其中,董事长梁稳根提出2009年只领1元年薪。

第三,大力开展员工培训和人才开发。我们的队伍农民工是主体,所以利用经济下行有效的时机,进行非常有远见的一招。

第四,要开展关键人才的招募和储备工作。研究表明,经济减速时期所招募的员工质量要高于经济繁荣期,且成本较低。因此,企业不要停止所有的人才招募计划,要继续实施关键人才和后备人才的招募工作。这次金融危机爆发于美国,欧美企业受到的冲击更严重,不少企业提出了庞大的裁员计划。国内企业要抓住这一机会,根据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关键人才的搜集、招募和储备,为后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抓好高效协同的供应链管理

实践证明,优秀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能够使企业生产率提高10%以上,总成本下降10%左右,按时交货率提高15%左右,现金循环周期缩短20%以上。当前,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库存增加,资金回笼困难,上下游企业互相挤压,摩擦增加,强化供应链管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国家将现代物流业纳入到了十大产业振兴调整规划,为企业强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和政策支持。

首先,要从价值链的视角重新审视业务流程,确定核心环节和主要价值创造点,集中优势资源强化这些环节,提高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重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将传统的按功能划分的部门结构转变成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的扁平化协同工作架构,这是建立高效协同供应链的组织基础。

其次,依靠信息技术逐步提升供应链的自动化水平。企业要因地制宜,适时推进ERP系统、数据仓库、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生产和销售同步的自动订货系统,依托精确数据决策的自动补货系统以及最佳物流支撑的零库存管理系统。

第三,高度重视非核心业务外包。非核心业务外包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获取新的能力,及时满足需求变动,减少国定资产投资,分散风险。

第四,强化外部供应链管理。当前经济困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更应该加强合作和沟通,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减少链上各个节点的浪费和内耗,降低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共同渡过难关。核心企业要通过与供应商、分销商、战略终端客户、战略合作伙伴、第三方服务供应商签订合作协议,将传统的买卖关系转变为伙伴关系,强化各方文化融合和合作信任,处理好业务流程衔接、系统集成和数据传输,以整个供应链的价值最大化为出发点、以共赢原则处理各种矛盾和争端,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能力与特长,提升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创造能力。

风险管理要警钟长鸣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外部经营环境不断恶化,企业风险不断增加。为此,企业一方面要逐步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体系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可能产生的重点风险,提前预警,防患于未然。

一是财务风险。要适时关注现金流量、负债比例、预付款、应收款等财务指标的变化情况。近年来,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机构,一再告诫央企要“捂紧钱袋子”,要关注“货出去,钱能否回得来?”,这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明智之举。

二是金融期货、衍生品交易风险。要深刻吸取“中航油事件”教训,时刻牢记从事这些交易的初衷是对冲企业主营业务风险,保证企业稳定经营,而不是去追求利益最大化。

三是外汇波动风险。前段时间,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公司因澳元持续下跌造成的汇兑损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防范外汇波动风险的有效办法是运用多种结算方式及其组合来预防。

四是国际化经营风险。包括并购前的政治环境、法律法规、劳工保障、资产评估风险,以及并购过程中的融资、接管风险和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等。中国平安投资富通巨亏200多亿元又一次警示我们,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风险巨大,要慎之又慎。五是突发事件的风险。企业面对突发事件时,首先要行动快、反应快;其次要坦诚面对媒体和公众,及时公布事态进展;最后要妥善处理善后工作,积极承担责任。

追求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绿色管理

所谓“绿色管理”,就是将环境保护的观念融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次、各个领域、各个方面,以实现企业与环境、社会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基本内容可概括为“5R”,即:研究(Research)、削减(Reduce)、再开发(Reuse)、循环(Recycle)、保护(Rescue)。绿色管理顺应了人类追求可持续发展的趋势,适应了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日益重视、相关法律法规愈加严格的要求,满足了人们追求绿色消费的潮流,因此受到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广泛重视。

对中国企业来说,推行绿色管理更加紧迫,更有现实意义。中国30年的高速发展,使得资源和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如果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资源支撑不住,环境容纳不下,社会承受不起,经济社会发展将难以为继。企业要树立绿色经营理念,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列入发展战略。致力打造绿色产品生产链,从清洁能源、清洁生产过程、清洁产品方面着手,抓好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生产全过程的控制,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当前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是切实推进节能减排。

自“十一五”规划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以来,节能减排是有成效的。但与“十一五”规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为此,中央在四万亿元投资计划中专门安排了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和生态工程建设,其中2009年安排495亿元。企业要彻底改变“节能减排是增加负担”的落后思维,站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顺应世界潮流,将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视为“朝阳产业”和“战略产业”,纳入企业中长期规划。把握国家政策机遇,积极响应和参与国家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将节能减排工作与企业产品结构调整、产业升级、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建设有效结合,切实减少能源消耗和“三废”排放,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本文根据蒋黔贵在2009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的发言整理)

作者:蒋黔贵

经济强化企业管理论文 篇2:

精细化管理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在国有企业建设中,党建工作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而相关部门在进行具体工作时,科学应用精细化管理可以使企业更为高效的开展党建工作,提升工作能力,保障企业内部具有更大的凝聚力,为现代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本文综合探究国有企业应用精细化管理实施党建工作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

引言:

国有企业在具体落实党建工作时,精细化管理的有效落实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使党员干部在工作中高度重视工作细节,进而实现党建工作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全面提升,为我国现代国有企业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强化企业管理改革,确保国有企业发展具有更高的可持续性,为国家经济水平创造良好条件。

一、更新管理理念

国有企业在具体落实党建工作时,需要强化精细化管理,确保能够有效提升管理理念,使员工思想理念得到科学转变。因此,企业需要定期组织员工开展专业培训,使其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学习精细化管理,进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明确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积极学习优秀企业,认真分析企业管理工作,确保企业员工能够充分了解自身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实现忧患意识的有效行程,使其能够充分了解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价值,进而保障企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二、创新党建思想

国有企業在现代社会中具体落实党建工作时,需要对其工作思想进行合理创新,确保能够对其党建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国有企业不仅需要针对党员开展党建工作,同时,还需要使其党建工作面向全体员工,确保企业党员和普通员工之间可以进行更为有效的交流,为创新落实党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国有企业在具体创新党建思想时,不仅需要确保其先进性,同时还需要保证群众基础,只有强化群众基础,才能确保更为高效的制定发展计划,使群众为其提供更大的支持。党建工作在具体进行思想创新时,需要和党的发展路线有效结合,详细规划企业发展路线[1]。通过科学创新,党建思想可以使员工在工作中具有更高的工作能力。国有企业在具体落实党建工作时,创新思想能够合理更新企业发展技术,企业需要基于创新路径和员工进行深入的交流,确保在后续工作中能够合理创新管理计划。

三、完善管理制度

在现代企业建设过程中,科学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合理规范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使其违法违纪现象得到有效避免。在现代国有企业建设中,在对其党建工作实施精细化管理时,需要在企业内部科学建立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确保其操作性和严谨性,进而保证能够合理规范员工行为,全面落实精细化管理,顺利开展党建工作。与此同时,在制定管理制度的同时,还需要合理优化党建工作,确保企业在党建工作具有更为清晰的工作流程,为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创造良好条件。

四、构建激励机制

首先,需要强化党建品牌建设,科学建设创新型,服务型和学习型的党组织,强化党群联动,为党建工作创建特色品牌,通过合理化建议,青年突击队,立功立项等活动,为各级员工创造自我展示平台,确保能够使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动力得到充分彰显。与此同时,还需要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合理应用,强化宣传工作,确保员工具有更高的集体归属感和荣誉感。其次,还需要进行发挥作用机制的合理构建,国有企业需要积极探索任务定制和任务领办项目,为党员干部合理分配工作任务,确保各项工作具有更高的针对性,从而实现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与此同时,在具体开展日常工作时,还需要对党员干部进行创先争优热情的有效激发,确保党建工作能够合理融入企业生产经营。最后,还需要强化服务联络机制,通过一对多或一对一等形式,组织党员和群众进行结对,确保党员干部能够深入群众,强化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进行多元服务载体的科学探索,合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确保党组织可以和党员与群众进行更为有效的联系,进而保证国企党建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五、强调人文关怀

国有企业在实施党建工作时,人文关怀和企业员工福利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情况下,在员工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消极情绪,便将其带入工作岗位,使其工作态度出现倦怠,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思想问题。在具体落实党建工作时,必须强化人文关怀,如果员工思想情绪出现严重波动,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感受来自党组织的关怀,从而消解消极情绪[2]。国有企业在具体实施各项工作时,需要从大局角度制定发展计划,此时,可能会使部分员工产生不公平的感受,此时,强化人文关怀,可以为员工和领导建立沟通桥梁,确保能够对员工利益问题进行有效的协调,并对员工利益问题进行科学协调,确保员工思想具有更高的先进程度,使其对企业发展具有更为充分的认知,进而使其不公平的思想可以得到有效得化解。

六、结束语

总之,国有企业在实现党建工作时,通过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党建思想,完善管理制度,构建激励机制,强调人文关怀,能够确保合理应用精细化管理,对企业党建工作进行更为有效的管理,合理更新管理方式,使国有企业能够更为高效地开展党建工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确保国企党组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政治核心作用与领导核心作用,为企业经营的有效落实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苏强.精细化管理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经济学,2019,2(1):2.

[2]李金.探讨精细化管理策略在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实施[J].现代企业文化,2019(4):2.

作者:孙嘉冠

经济强化企业管理论文 篇3:

浅议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措施

摘 要:本文阐述了企业强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措施;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企业要想加强自己的经济管理,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转变经济管理理念,制定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采用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方法,不断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一、企业强化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求企业强化经济管理

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其经济体制改革就不在后次序进行,到目前为止,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确立,而且正在不断完善当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会由于受到国家的干涉而慢慢变小,企业在市场中的每一项活动都会更自由,市场的调节作用得以发挥,使得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因此,企业如果要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下生存,就必须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对自己的经济管理模式加以改善,从而使企业能够与市场保持一致性。

(二)知识经济的发展需要企业强化经济管理

目前,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经济已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经济、网络化经济以及智力型经济为主要的特点,使得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了较大的转变,在改进传统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因为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及时获取信息成了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对于了解信息的及时性有很大的提高,而企业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也一定要不断的改善和创新。

(三)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企业强化经济管理

我国之前的经济增长方式属于粗放型,主要是通过生产要素投入的不断加大来使经济增长得以提升,但是却没有重视生产要素的结构以及生产过程的技术水平。粗放型经济是一种投入较高的经济,因为生产成本比较高,因此,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就会比较低。然而,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来看,在生产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创新生产工工艺,大量使用新设备,从使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在集约型经济增长过程中,企业的经济管理也需要随着市场体制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变革,从而能够有进一步的转变。

二、加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

企业在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时,应注重实际效应,将实际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当成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和探讨,根据问题将相应管理方案建立健全。在管理过程中应实行一对一管理模式,针对管理活动中的焦点问题进行指定和分析,在应对措施时应注意简单化原则,尽可能将复杂问题简单处理,这样不仅能够节约时间,同时还能够将企业的经济管理作风树立起来,本文笔者认为,要想做好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一)调整管理目标。针对经济管理内容而言,其最大目的就是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但是从长远角度上来分析,利润最大化并不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应有目的的将方案进行调整,转变方案目标,争取全面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从人员、经济和技术三方面内容做起,将企业内部的创新经济管理工作落实到具体的管理任务当中。

(二)强化经济管理宣传力度。在企业内强化经济管理宣传力度,能够使企业员工充分了解经济管理内涵,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对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宣传,将配合员工经济管理的举措制定出来,保证企业员工都可以理解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

(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的合理性能够保证经济体系运行的正常化与平稳化。在经济体制制定过程中,企业应按照我国经济法规的内容全面考量体系制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开展经济管理工作。

(四)制定经济管理条规。在企业内制定经济管理条规是十分必要的,其不仅能够约束工作人员在管理经济过程中的操作行为。同时还能够时刻敲响经济管理工作的警钟,制定好经济管理条规,就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收益情况和实际情况,根据企业工作人员的工作性质划分出不同员工应遵守的经济条款。如果员工职位较高,且工作经验较为丰富,那么就应对其职能进行具体的划分,同时,其在经济管理工作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也就应较多。因此,不同工作人员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时应有不同的责任划分,在制定经济管理规程时也应注意各组织员工的工作本质,根据工作情况给员工分配不同任务。

(五)实施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以往,企业在经济管理中没有全面挖掘员工的能力,导致员工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比较被动,这就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造成了影响,然而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因此,企业必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经济管理,最大限度的挖掘员工的潜能,突出员工在工作总的注定地位,尊重员工,关心员工,从而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企业能够形成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六)创新审查工作

经济管理还应重视审查环节的各项工作,在员工开展经济管理工作時公开工作内容,当一些较为机密的信息不便于公开时,应该移交有关单位审查,确保企业内部财务经济的公开性和透明性,避免企业经济出现模糊不清的状况。经济审查工作者不仅应具备相关审查经验,同时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这样才可以将经济管理审查工作做好。定时定期的进行审查工作,能够防范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弊端,从而有效解决经济管理问题,防患于未然。

(七)创新风险管理工作。在新时期下企业经营的风险随处可见,因此,我们应对风险问题进行管理,深人认真的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企业在面临风险困扰时,应快速找出产生风险的因素,全面分析风险发展趋势。

三、结束语

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外市场的有效融合,竞争氛围和竞争程度的加剧,都在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合理创新开展,是帮助企业长治久安和立于企业强族之林不败的秘密武器企业想要在竞争白热化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企业经济管理策略,提高企业的经济管理效率对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合理改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张蕾.关于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探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9)

[2]伏晓.刍议企业强化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法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1)

作者:吕妍

上一篇:外商化肥分销分析论文下一篇:艺术文化转型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