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标准强化经营管理论文

2022-04-24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目前成为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体系呈日益加速的趋势,而会计作为国际贸易交往通用的语言,已突破了国际和时空的限制,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促使我国要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的脚步,同时也对改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会计标准强化经营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标准强化经营管理论文 篇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比较分析

摘要:商业银行对外披露信息,有助于银行的投资人、存款人和相关利益人了解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公司治理及其他重大事项等信息,通过各种信息分析判断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和风险状况,维护自身权益;同时,也有利于从外部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督,促使商业银行完善公司治理,强化内部控制制度,提高经营水平和绩效。本文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五大国有商业银行2008年年报,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透明度;公司治理

一、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一)会计信息披露标准

会计信息披露是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会计主体将加工生成的会计信息,按照披露准则的要求,提供给组织内部、外部信息使用者的过程,借以实现财务会计的“决策有用性”目标。会计信息披露框架的内容涵盖了会计标准和披露标准两大体系。会计标准是信息披露的质量生成标准,合理的会计标准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银行的经营状况,不合理的会计标准会掩盖银行本身存在的问题,一个审慎的会计标准是实现银行稳健经营的基础保证。而披露标准则是信息披露的质量实施标准,两者不可或缺。

就会计标准而言,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是规范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会计标准;披露标准方面,目前对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进行规范的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办法》等,除证监会制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一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与《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7号一商业银行年度报告与格式特别规定》外,其他的法律法规都是原则性的规定,缺乏对信息披露的具体规范。不同会计政策和信息披露的可选择性导致信息披露的水平不一致。此外,这些法规都对违反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作了有关规定,但尚未对信息披露不及时的行为以及监管机构工作人员未能发现或故意隐瞒信息失真的事实等行为做出处罚规定。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与范围

从信息披露的范围和内容来看,商业银行需披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审计师在会计师报告中需要披露的主要财务数据,包括资产负债、损益、现金流量等主表以及财务报告附注;二是根据证监会和香港监管局上市信息披露要求需要披露的其他业务、财务信息内容,具体包括风险管理、关联交易以及机构网点等信息;三是在审计师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以及监管要求之外的,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业绩水平,自愿对外披露的财务、业务、行业数据,以充分反映银行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水平。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形式

上市后,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开披露信息的形式主要包括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两种。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其他报告为临时报告。定期报告及临时报告的编制和披露须同时符合有关证券监管部门或上市地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不得以定期报告形式代替应当履行的临时报告义务。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经有关证券监管部门或上市地监管机构审核后(如有关证券监管规定要求),在指定的报刊、网站或通过其他媒体等公开渠道予以发布。

二、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现状比较

以下主要是通过对比分析五大商业银行2008年年报来反映各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情况。

(一)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格式越来越规范,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越来越详细。主要表现在:

1.公司治理披露更加详细

完善的公司治理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的披露共同构成了现代资本市场有效运作的组成部分。同时,二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一方面,公司治理机制可以有效促进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会计信息的披露机制是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内部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有效保证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充分、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是优良的公司治理的题中之义,信息披露机制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公司治理最基础的机制。原因在于有效的信息披露可以让监管者、投资者、债权人等对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形成正确的判断,有利于约束内部人和股东的行为,减轻代理问题和大股东利益侵害问题。所以,2008年年报中,五大商业银行都对其公司治理情况作了详细的披露。

2.加强了关联方交易

充分披露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既可提高金融监管机构对重大金融业关联交易的理解和把握,又能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强化市场纪律使金融机构的债权人、少数股东等利益主体更好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而且还可以发挥社会监督,尤其是媒体和其他专业分析人士的监督作用,使得关联方在进行关联交易时将不得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后果,所以,应建立强制性信息披露机制,对关联方信息公开的程度和准确性、完整性制定明确的法规细则,鼓励金融机构及时、可靠和有效地披露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关联交易,在我国国有银行纷纷股改上市、城市商业银行实现增资扩股、民营银行逐步发展的银行体系改革过程中,更多的社会资本将入股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将趋于多元化。商业银行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成为关注的焦点。关联方交易既有利于企业配置资源,提高营运效率,又可能成为“内部人”侵害他人利益的工具。从五大商业银行2008年年报中可以看到,我国商业银行对关联方的披露内容包括:关联关系的性质、持股比例、重大股权变动、控股新金融机构、交易内容等。

3.加强了表外信息披露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和巴塞尔委员会的有关规定,银行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关心银行的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和收益能力,并关心与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资产和负债有关的风险,以及与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有关的风险。表外项目主要有承诺项目、担保项目、衍生金融工具。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或逃避规制,表外业务日益膨胀,在给银行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危机。在农行、建行、工行、交行、中行2008年的年报中,都加强了表外项目的会计信息披露,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存款、贷款市场已大部分瓜分完毕, 很难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在这种情况下,表外业务作为一种新的业务, 涉及客户、同业等方方面面,而且提供手续费、咨询费等收入来源,从而使表外业务的开发与拓展将成为各家银行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的新武器。因此,商业银行必须更加重视表外业务的会计信息披露。

(二)各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差别主要表现在:

1.年报披露时间

根据2002年5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商业银行应将信息披露的内容以中文编制成年度报告,于每个会计年度终了后的四个月内披露。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披露的,应至少提前15日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申请延迟。商业银行应将年度报告在公布之日5日以前报送中国银行 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商业银行应确保股东及相关利益人能及时获取年度报告。商业银行应将年度报告置放在商业银行的主要营业场所,并按银监会相关规定及时登载于互联网,确保公众能方便地查阅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的五大商业银行基本上都能按规定按时披露2008年年报,其中披露最早的是中国交通银行,披露最晚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会计信息如果提供的不及时,就会失去使用价值;此外,各商业银行按照规定均提供了提供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相关信息。

2.高管薪酬披露详细程度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上市公司须在年报中披露每一位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具体薪酬情况。杨大光,朱贵云,武治国(2008)运用我国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华夏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这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1——2007年年报披露的有关数据,分析了高管薪酬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这5家银行的高管薪酬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总资产正向影响高管薪酬。 因此,披露高管薪酬对于商业银行提高经营业绩有着积极的影响。从五大商业银行2008年年报中可以看出,各商业银行对每一位董事、监事和高管的具体薪酬情况详细程度不同。其中,中国银行及中国工商银行2008年年报中,不仅披露了每一位董事、监事和高管报酬的含税与税后报酬情况及总数,而且还在注释中说明董事、监事津贴的依据。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披露了每一位董事、监事和高管人员的税前报酬总额。中国农业银行仅列示了关键管理人员总薪酬。

3.人力资源管理的披露

银行竞争力中人是最为关键的因素,拥有和保持一支高素质的人力资源队伍是任何企图在竞争中取胜的银行的重要战略之一。员工是银行创造利润的重要资源,员工的工作效率、创利能力都将对银行的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优秀的员工不仅会提供良好的服务,为银行赢得更多的优质客户,销售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还能不断改善和创新银行的产品、服务以及管理体系,为银行创造更多的利润,增强银行的盈利能力,促使银行向更好的方向发展。陈慧君(2009)根据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及工商银行四大行2004-2007年年报计算出各银行的人均利润,其中,2004-2007年,农业银行的人均利润最低,不足5万元,中国银行的人均利润最高,2007年达到20.27万元,建设银行的人均利润变化不大,工商银行的人均利润虽不及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但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此外,银行员工的学历结构虽然不能反映全部的问题,但是可以反映出各银行的人力资源整体素质情况。表2列出了各银行的员工学历结构:

从表2可以清楚的看到:近年来,由于银行收入的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从学历结构而言,交通银行具有绝对优势,因为交行中有1/2以上的员工具有了本科以上学历。而农行的员工素质最差,本科以上学历的员工仅占总员工人数的27.32%。农行应该招贤纳才,引进大量经过专业机构培训,熟悉新会计准则核算方法的变化及制定相应新的会计核算体系的人员。此外,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应该是相一致的,年纪轻是好事,年轻人学历高,接受新东西快,创新意识强,但银行业毕竟与经验很有关系,一般来说年龄大的经验更丰富些,风险意识也越强。在这方面,中行2008年年报和建行2008年年报还按年龄结构对员工结构进行了披露。

三、结论

通过以上的分析发现,我国已上市的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比中国农业银行更规范,经营效率更高。目前,中国证监会已经对上市的银行提出了更高的披露要求,但是,在风险信息披露方面还相对较为粗糙,当然这也受制于国内银行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金融市场发展状况。对于五大商业银行中唯一没有上市的中国农业银行来说,上市与否不仅取决于良好的内部治理结构、高质量的资产,其信息披露能否达到上市银行的标准,也是一条重要的标准。作为最后一家上市的国有商业银行,比较分析农行与其他国有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披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慧君.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纵向比较研究[J].市场论坛,2009(6)

[2]杨大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2)

[3]王自锋,黄川.我国商业银行年报信息披露比较分析研究[J].现代金融,2008(4)

[4]向云.商业银行非公平关联交易的监管主体选择和监管模式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11)

[5]尹娟民,范秀红.商业银行关联交易的法律规制及风险防范[J].武汉金融,2009(6)

(作者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张雪英 陈玉娟 赵 伟

会计标准强化经营管理论文 篇2:

中国会计国际化问题探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目前成为世界上吸引国外投资最多的国家。中国经济融入世界体系呈日益加速的趋势,而会计作为国际贸易交往通用的语言,已突破了国际和时空的限制,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这促使我国要加快会计国际化进程的脚步,同时也对改善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一、会计国际化的含义

会计的国际化行为是指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各国在制定会计相关政策和处理会计的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达到国际间会计的行为可以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具体而言,会计国际化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涵义:1.会计国际化是会计惯例的国际化,是指某一个国家参与国际贸易和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等需要把本国的会计惯例逐渐与国际会计惯例接轨。2.一国的会计国际化一般要经历3个阶段:第一是沟通阶段,即通过参考各国会计惯例,比较各国惯例的异同,从而促进对国际会计惯例的学习与了解;第二是协调阶段,即比较本国惯例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异同之处,消除那些不必要的分歧,尽量减少与国际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差异,来增强会计信息国际可比性和有效性;第三是规范和统一的阶段,严格实行与国际会计惯例相的标准化会计,使本国会计真正融入国际行列。3.会计国际化是一个国际协调的过程,体现出的是各国会计惯例通过沟通、协调、最终国际化的一种结果。

二、会计国际化的动因

当今世界,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贸易飞速发展,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任何国家如果脱离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贸易都将难以发展,而会计作为国际商务的一种语言也必将面临国际化的大趋势。探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市场的国际化

目前国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是会计国际化的一个主要动因。资本市场所涉及的范围已经从简单的一国扩展到多国。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跨国上市、跨国兼并及跨国交易的发展,推动了资本市场成为国际化的资本市场。虽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国际会计准则,但是国际会计准则却没有强制的约束力,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有着自己的会计准则。由于各国的会计标准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的程度差异,使跨国上市、跨国兼并的企业要按当地的会计准则重新来编制会计报表,这就大大增加了交易成本,增加了跨国上市、跨国兼并的难度。就如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联通、海洋石油等公司在海外上市的过程,实际上就已经碰到了类似的问题。显而易见,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很有可能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因此,跨国上市、跨国兼并业务的不断增多,客观上就要求对各国的会计准则进行协调和统一。从这个角度讲,建立一个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推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二)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兴起,跨国公司随之迅速发展。资本集中和经营活动不断扩展,使许多大型企业纷纷转向跨国经营。通过输出资金和技术,跨国公司在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子公司,利用当地的廉价原材料和人工,降低了生产的成本并开拓新市场。跨国公司往往在海外设立其子公司,而子公司需要按照当地的会计标准来制定相应的报表,这与母公司的会计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样不仅给跨国公司报表合并带来不便,也给跨国公司分析利用报表产生了诸多不便; 不仅增加内部报表的折算与合并费用及相关经营成本,而且将影响跨国公司全球经营管理效率。此外,由于跨国公司经营的活动对东道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可对比的内部会计和报告实务也不利于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的了解和监管。如德国的大众汽车公司、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韩国的三星公司投资于中国,迫切需要一套可以对接的报表资料。所以,跨国公司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会计准则的国际化。

(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区域性经济组织和区域性经济合作发展也是推动会计国际化的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欧洲联盟是全球一个典型的区域性的合作经济组织,其基本目标是建立一个实现区域内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四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的统一大市场。而要建立这样一个市场必须消除区域内国家之间会计的差异性。欧盟要求所有在欧盟国家证券市场上上市的企业都必须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非本国的会计标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成功地进行重大改组,解决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融资、准则制定人员选拔和独立性、准则制定程序等方面的问题,为确保国际会计准则的高质量提供了人员上的保证。因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必然推动会计的国际化发展。

三、我国会计现状

(一)发展状况

1985起年我国开始实施《会计法》,经过1993年和1999年两次修改,企业所有制、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等都进行了一些试点与改革。财政部在不断完善会计制度的同时,也在制订和修订与国际惯例形式接轨的会计核算标准,在1993年发布了基本会计准则。从1997年以来,财政部已陆续发布了16个会计准则,并逐步形成会计准则体系。我国2000 年颁布企业会计制度 , 在会计相关基本概念、原则、具体确认和计量的方法等方面,实质上与国际会计惯例已经相差不多。可以这样说,我国会计国际化在会计准则制定上已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但是由于国家体制的不同及经济体制的差异,我国会计在法律等方面与国际会计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二)国际化障碍

从法律制度角度看,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及财务报告准则对于应用的环境还存在一定的差异。如中国的财务指标等更加注重的是利润问题,上市公司、股票及对公司的评价等更多地从利润角度出发,而忽视了资产负债表的信息质量问题,这与国际会计更加关注资产负债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从市场角度看,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存在完全的市场竞争体制,公允价格难以形成。企业间关联交易较为普遍存在,从而导致交易价格显失公允。在我国相关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回避了国际公认的计量属性,而是用账面价值作为会计要素的计量基础。

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角度看,目前在我国许多企业中,国家是最大的股东;而西方发达国家中,投资者较多并且占有绝对优势。我国的机构投资者较少,相关的财务分析的队伍还有待培养和发展。不同的投资结构导致了不同的信息需求。而且,目前我国部分企业还未建立起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会计监管体系也尚未健全,会计准则制定还必须考虑实施中的一些问题,以确保会计准则的顺利执行。从商业交易角度来说,我国商业交易还存在着大量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与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作为企业的股东,同时作为企业纳税的受益者,很难建立一个真正公平的商业市场。

四、进一步推进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措施

(一)不断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

我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等随着全球化的趋势势必要参与国际竟争,而这必须充实银行资本金、提高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等,这自然离不开资本市场的有力支持。同样,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以及证券公司实施股份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等同样也离不开资本市场支持。资本市场在筹集资金、优化资源配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我国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来为会计的国际化提供一个有力的保障。

(二)加速完善公司治理规范

我国应加强公司治理的规范性,使其有一个统一的制度标准。可以借鉴国际银行业界有关银行公司治理的原则,改进和增补相关内容,包括对公司治理的含义进行修改,形成一个具有高水准并可以与国际标准基本接轨的银行公司治理准则。同时,我国可以借鉴香港金融监管局对商业银行信息披露规范的相关经验,完善相关制度。最后,应强化监管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证监会与银行监管机构间应通过沟通与协商,消除公司治理规范存在的不一致,避免监管的混乱。

(三)加强我国对内部会计控制和审计

会计控制主要是通过对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控制,从而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随着企业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对于信息管理系统要求加深。企业除了要控制传统意义上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等之外,对于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相关的信息和信息系统风险日益增长。如果不加强会计信息系统控制,不仅会影响对信息技术使用质量和效果,同时会影响会计人员使用信息技术信心。此外,还应对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及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审计工作。

(四)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培养国际化人才

我国应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尚不能跟上市场经济的会计要求,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较低。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素养要求更高,不仅要求其懂得会计的相关知识,还要求其懂得一定的外语,可以与国际同行进行交流。可见,培养会计国际化的人才对于我国会计国际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作者:楼晶

会计标准强化经营管理论文 篇3:

中国的IFRS趋同之路将走向何方?

【摘 要】 2010年4月中国明确表态对IFRS要保持持续的全面趋同,但2011年中国又声明因中国属于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不适宜直接采用IFRS标准,即中国全面趋同的目标是追求等效,要保留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力和地位。但是在全球经济国际化、会计标准国际化大潮中如果连美日等也开始要求或允许本土上市企业采用IFRS编制报表,或者主要的国际资本市场都仿效美国,否定IFRS的各种改良版、翻译版,中国将何去何从?

【关键词】 IFRS; 趋同; 直接采用

一、IFRS采用的理论基础——原则主义的应用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最大的特征在于运用了有别于各国具体会计准则的会计原则主义(principle based)。IFRS是从欧盟(EU)的率先采纳开始走向世界的。众所周知EU是由文化、习惯及经济环境等均存在众多差异的多个国家组成的经济共同体,客观上需要统一的会计准则。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就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考虑美国公认会计标准FASB-GAAP及欧盟各国的状况制定的。要使不同国家都能接受只能是从大方向制定基本原则,具体问题由企业自主判断作出相应会计处理,可以说是求大同存小异,也因此IFRS才可能容易被其他国家认可接纳,进而成为国际化通用准则。IFRS可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大幅提高报表的可比性,以IFRS为基础的报告因为更多采用了公允价值及综合收益理念,或许也不会导致较多盈余管理,采用IFRS给企业带来利好。

被公认为会计王国的美国FASB准则据说有25 000页之多,而坚持原则主义立场的IFRS准则只有2 500页,为美国标准的十分之一。在规则主义下,会计处理方法事先规定,对可能发生的所有事项准备一个标准模式并加以对应,企业的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是否具备足够多的知识便显得至关重要。原则主义则只是制定会计处理的原理原则,具体详细的操作处理交由各企业自主判断,对同样的交易不同企业的具体判断当然会有差异,但是只要属于原则下的差异范围即可。为此要求企业必须考虑到交易的每一个细节对会计原则应用的影响,对交易的来龙去脉、合约条款等要非常清楚,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进行适当的会计处理。同时IFRS扩大了企业披露信息的范围和内容,要求企业在报表附注等做出必要的解释说明,对企业负责人的思考能力、说明能力等提出考验。这样一旦采用IFRS后,必须由企业依据实际情形对会计原则加以运用,因此需要很多专业的判断,并就其依据进行披露,确实会对企业造成相当程度的冲击。这种冲击不仅局限于会计方面,它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经营管理模式、价值评估、软件服务系统等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以美国为例,其公布与IFRS的接轨时间长达5年以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美国的会计实务是非常彻底的、自成体系的以详细规定为主的架构,因此难度高,所需时间也长。原则主义的运用归根到底是会计方法的根本转变。

二、IFRS的适用对象

欧、美、日等在决定是否直接采用IFRS时首先设想的对象都是上市企业的合并报表,进而是非上市企业的合并报表,对个别财务报表则考虑是否允许企业自主选择采用IFRS标准。有关如何采用问题,现实经济社会中基本上所有的市场经济国家均对合并报表尤其是上市企业的合并报表至少对任意采用IFRS采取了宽松支持的态度。对上市企业合并报表要求强制采用IFRS的也不乏其例。之所以把非上市企业排除,是考虑到非上市企业没有成为国际投资的对象,而且采用IFRS会有很大的实施成本。当然非上市企业可能指望日后上市,此时可以参考EU的做法,允许其自主选择是否采用IFRS标准。IFRS采用早期可以仅限定于合并报表,这主要是因为对投资者的信息披露是以合并报表为中心开展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考虑是否采用IFRS时优先考虑合并报表。个别财务报表可能因为是进行利润分配和计算应税所得额的基础,不仅涉及会计实务操作,同时与公司法中的企业利害关系调整以及税法等都有密切联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个别财务报表采用IFRS,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研究调整与其他制度的关系。因此,在任意采用IFRS阶段,只限于合并报表是比较便利妥当的一种做法。

当然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分离并不是万全之策,可以说只是一种权宜之计,因其结果还会衍生另外的问题。合并报表是以个别报表为基础,由集团公司中的母公司编制的报表,母公司将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汇总后,抵销关联交易部分,得出站在整个集团角度上的报表数据。也可以说是以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会计主体,以控股公司和其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控股公司编制的反映抵销集团内部往来账项后的集团合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据此原则,作为合并报表编制基础的个别报表也有必要采用IFRS标准。会计准则国际化已成定局的话,这应该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需要一个过程。

还有某些上市企业可能没有控股公司、子公司,不编合并报表只需编制个别财务报表,是否采用IFRS标准也是一个问题。这样的上市企业若只采用本国标准,必然会影响企业间的可比性,在此可以考虑允许其按IFRS标准编制报表。再有可能出现通过企业分割或子公司合并等手段达到恣意选择操作是编制合并报表还是个别报表,其结果会导致虽然企业实态未变,采用的会计标准却有不同的问题,而且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分离的情况下,要求双重会计系统,必然加重企业负担。

那么还有一种考虑则不是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的分离,而是“合并报表先行”。也就是说先缓和合并与个别报表的关系,从信息提供功能的强化以及提高报表的国际可比性观点,对合并报表率先采用IFRS标准,即合并报表“先行”,而对与本国商业习惯、传统会计实务、税务等有密切关系的个别报表采取渐进式的能动修订。“先行”的意思里隐含着个别财务报表将来也会向IFRS转移,合并与个别的分离只是暂时的。

三、是否要求强制采用IFRS

日本2009年2月发表了日本版路线图,自2010年3月决算期开始,从事国际财务经营活动的上市公司的合并报表允许其自主任意采用IFRS。对强制采用与否需在2012年作出判断,在决定强制采用IFRS之后至少要确保3年的准备时间,即强制采用的具体实施最早要在2015年以后,截至2011年6月决定延期至2017年以后。

关注是否采用IFRS时,不能忽视的是不管是美国、日本还是中国,本国标准与IFRS的持续趋同仍在继续,坚持独立个性的各国的本国标准与IFRS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小。若是强制采用IFRS,亦即意味着放弃本国标准,那么趋同是否还有意义?任意采用IFRS情况下,无主要差异的两个会计标准在市场上并存又有何意义?从这些简单的疑问入手,进一步从趋同角度考察强制采用和任意采用的问题。

首先,通过趋同本国标准与IFRS的差异会缩小。强制采用的话,向IFRS的转变将会变得更容易,还可以期待因会计标准的统一而带来可比性的提高,但同时本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可能将丧失大部分的会计准则开发权限。其主要作为便是为没有被要求采用IFRS的企业开发适用的会计准则以及制定IFRS运用指南,通过与IASB的合作发挥辅助支持准则制定的作用,而IASB最终将成为唯一的准则制定机构,I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财团IASCF的统治强化的重要性将越发突出。

其次,任意采用的情况下,通过趋同而获得高品质的会计准则可能继续维系其较高的评价,会计准则开发的权限亦可继续保持。但是同一市场并存数个会计准则,在投资家的便利性以及市场的信赖性保证方面都存在着疑问,且同一市场的可比性也是个问题。为了维持本国标准不被驱逐出局,与国际准则的趋同便永远没有尽头。

由此可以看出不管是任意采用还是强制采用,都会面临诸多问题,且强制采用更会面对如何协调本国各种相关的会计、法律等制度问题。

四、IFRS采用时合并报表和个别报表的准则适用关系

在考虑是否采用IFRS时,首先设定的对象都是指满足一定条件的上市企业的合并报表。因此任意采用情况下,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准则适用关系可以概括为:任意采用时首先考虑上市企业合并报表,然后是其个别报表,再然后是非上市企业合并报表可以选择是采用IFRS标准还是本国标准,而对非上市企业一般报表则坚持本国标准。

强制采用情况下,首先设定的对象同样为上市企业。合并报表与个别报表的准则适用关系可概括如下:上市企业合并报表要求采用IFRS,对其个别报表则可能有三种选择,或要求按IFRS标准或要求按本国标准或是允许上市企业自选。

强制采用时,三个方案究竟孰优孰劣,需要从各个方面加以综合判断。首先对税务的影响方面要使其尽可能少受IFRS采用带来的冲击;其次是对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影响。为减轻非上市企业负担,IFRS采用所设定的对象是上市企业亦即大企业,那么这里还隐藏着一个问题就是在其背后数量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会计将何去何从。IFRS的开发是完全没有考虑有关利润分配规制、应税所得额计算等问题而制定的,个别财务报表依据IFRS标准编制时,必然对公司法、税法等产生影响;若按本国标准则可避免,但势必造成合并与个别分离的问题。如果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不难想象对个别报表也应采用IFRS标准的势头将会越来越高。那能否从报表的不同目的功能角度给报表分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呢?比如说合并报表从提高信息有用性角度,而个别报表则旨在调整各种利害关系,包括调整所有者与债权人之间,企业与国家之间的利害关系的一种手段,而不大担负披露责任,相应的报表亦可简化。主动采用IFRS的国家与非主动的国家相比,可以获得更多可资利用的信息,主动采用IFRS可以进一步增强分析信息的质量。IFRS的采用可以使公共和私人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具有较低会计信息质量的各国企业从IFRS采用中受益匪浅。强制采用IFRS能给法律执行力度薄弱国家的公司带来好处,而这些受益的公司也具有实现更高合规水平的经济能力。拥有IFRS高合规率的公司无疑更易赢得对企业的信任,上市公司比非上市公司的IFRS合规水平更高,而IFRS预期得分较高的公司一定能够赢得市场的青睐,进而吸引更多外国投资。早期主动采用IFRS第39号对盈余管理也产生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整理以上论点,似乎可以明确一个思路,中国尽管有各种理由及特殊性,如果一味坚持只要趋同不要直接采用,当其他国家至少对上市企业合并报表纷纷举起IFRS旗帜,那么成为孤家寡人而遭到孤立的说法应该不是危言耸听。中国作为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公允价值的运用方面确实存在诸多不便之处,认为对IFRS保持持续趋同而非采用对中国市场而言是个比较好的方案的观点目前仍占据上风。但是放眼未来,中国要发展,要走向世界,必然不能囿于目前的种种不足、不备及不便,画地为牢固步自封,排斥或者说独立于国际通用的会计准则之外。趋同的终极目标应该是采用被普遍认可的卓越的标准。若想不被排斥于国际大家庭之外,还是有必要向IFRS伸出橄榄枝的。在此一个折中的做法就是报表分离,合并先行。随着全面趋同的进化,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协调取得了成果,分离的报表将重新合体,以达到会计准则国际化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 刘玉廷.中国不宜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N].中国证券报,2011-10-17.

[2] 如何采用IFRS?如何应用公允价值?[N].中国会计报,2011-06-24.

[3] 坂本雅士: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和确定决算主义[J].租税研究,2009(8).

[4] 我国的国际会计准则对策(日本版趋同路线图)[Z].日本企业会计审议会企画调整部会,2009.

作者:邱艳梅

上一篇:速公路服务区经营管理论文下一篇:卫生事业单位会计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