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误区分析论文

2022-04-30

一、引言班主任是班级各项工作的掌舵人,同样也是德育工作的舵手,是带领小学生成才成人的“灵魂”导师,在塑造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误区分析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误区分析论文 篇1: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基础教育阶段应该实行全面的教学制度,不仅要做好学科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积极开展德育工作,培养并塑造小学生先进的思想素质、道德素养。然而,当前小学德育工作依然存在误区。本文分析了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工作;误区;对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国家政策理念在不断伸向国民的素质教育、道德教育。在国家政策制度的响应号召下,积极开展小学德育工作,从小培养并提高小学的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已经成为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必备工作之一。然而,德育工作必须把握科学的方向,掌握科学的方法。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误区

(一)形式化,效果不佳

由于长时间受到“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多数小学依然将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科知识的传授、文化知识的传播上,缩小了德育工作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比例,用空洞的口号代替实质性工作,演绎形式、虚唱高调的情况随处可见,德育工作得不到切实开展,师生无法真正接受道德教育的洗礼,自身的思想意识、道德觉悟等无法得到彻底的革新,從而无法收到真正的德育工作成效。

(二)方法不当,适得其反

不同于普通的文化知识教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特定的方法,道德教育不是死记硬背、灌输的过程,更不是强加的说教。而是一个润物细无声、耳濡目染的过程。然而,目前很多小学忽视了德育工作的本质,将文化知识教学方法应用于道德教育,通过开设德育课程,生硬地让学生记忆、考核德育知识来评估学生的德育水平。这种生硬、落后的道德教育方法不仅无法收到成效,还会让学生倍感枯燥,一些学生甚至产生了反感、抵触情绪,强烈的逆反心理下,学生的思想得不到感化,还会视德育为游戏,带着应付考试、对付考核的心态来机械地完成任务,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与思想觉悟未能得到根本的改变和提高。

(三)目标空洞,执行困难

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一个科学的目标的引导,需要一个阶段性、具体的计划与标准的约束。这样才能真正推动小学德育工作有计划、有层次、有目标地科学展开,然而,从目前来看,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大而空,缺少一个特定扎实的目标,缺少科学的阶段性规划。例如:一些小学校忽视了学生年龄段的成长规律、内心需求,忽视了他们的接受能力,将德育目标高度升华,形成了极度理想化的德育工作目标,从小教育学生树立“建设祖国、为国家做贡献”等理想,用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来塑造学生内心。这种看似正确的德育目标事实上严重偏离了小学生年龄段,同小学生的成长时代、接受能力等形成了巨大差距,不仅不能真正推动德育工作的开展,也无法被有效执行。

二、小学德育工作误区的对策与建议

(一)转变观念,更新思路

面对当前小学德育工作形式化的问题,各小学必须转变观念,更新思路,重新审视认识德育工作的实质。首先,小学团委部门应召集全体教师,围绕德育工作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使各个教师意识到德育工作的实质,明确道德教育的目标和意义,先让教师意识到道德教育绝非是外在的规范传递、更不是一句空口号,而是应该顺应形势发展、有目标的道德理念内化行为。其次,提升全体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育者,教师自身的思想素质、道德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德育工作水平,学校要不断教育培养教师,使他们“认真做事、正直做人、真诚教学、耐心引导”,自觉为学生树立榜样,从而发挥对德育工作的引导作用。

(二)营造氛围,耳濡目染

德育工作的展开不可一蹴而就,而是要讲究原则、注重方法,人类思想的塑造与精神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人类道德、素质与思想等的认知与接受也是一个耳濡目染的过程。只有当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了一种行为、一种思想,才能彻底从行动上去改变,自觉约束自身提高思想道德素养。

1)营造德育氛围。小学校要打破传统的考核应试式德育方法,将德育工作融入校园生活的每个细节中,营造出一个文明、礼让、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形成一种自觉的德育氛围。例如: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日常言行文明化、举止优雅化、行动规范化,除去一切不良生活习惯,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批评教育学生讲究方法等,时刻为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学生模仿逐渐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规范,改掉不良生活作风问题。教师见学生主动行礼,问候学生,说出“同学好!”学生也会在此引导下文明地说出“老师好!”,以此来形成一种调动力量。2)开设课外德育活动。将德育活动渗透在小学校园生活中,不仅能推动德育工作的合理展开,带来良好的德育工作效果,而且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在学习与生活中收获一种幸福感。例如:每周全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一次主题为“谁是文明小学生”班会活动,教师和学生集体搜索出一周内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推选出好人好事的主体学生,让他们走向讲台,讲述他人的先进事迹,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先进的小学生头顶绽放光环,形成一种强有力的德育引导。例如:每个班级组建“弯弯腰”小队,负责值周检查校园环境,遇到瓜皮纸屑,主动弯弯腰拾起,并对随地乱丟垃圾的不文明行为用“弯弯腰”拾起的行为去引导,从而达到的自觉的主动教育目标。

(三)优化目标、阶段性展开

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科学目标与计划的引导,学校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年龄段、成长特点、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等来制定一套有计划、有阶段的德育工作目标。例如:低年级的小学生围绕 “文明礼貌、日常生活规范”做起,塑造文明学生,培养他们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高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则要围绕“我是哥哥姐姐”的目标展开,自觉发挥高年级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逐步升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进行逐步引导。

三、总结

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校必须意识到德育工作中的误区,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树立全新的工作理念,引导教育学生,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推动德育工作的科学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祥兴,程晓敏.实效性视域中的中小学德育主体缺失及其对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1).

[2] 郭定芳,肖长生.基于大学生视野的中小学德育现状探析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5(36).

作者:汤山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误区分析论文 篇2:

浅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引言

班主任是班级各项工作的掌舵人,同样也是德育工作的舵手,是带领小学生成才成人的“灵魂”导师,在塑造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班主任应将德育工作视为自身工作的绝对核心,加强对学生德育的重视,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提升德育工作实效,使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由以往的“疾风骤雨”转变为“春风细雨”,将德育工作真正地落到实处。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分析

1.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典型问题

从小学班主任当前德育工作实际情况分析,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并不是非常好,这与德育工作中的一些误区存在非常直接的关系。误区一,大部分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具体过程中不重视师生的有效互动,部分教师迷信于自己作为班主任的主导作用,认为德育工作就是要用班主任的绝对权威性和至高无上的地位使学生服从和听话;部分教师则片面理解平等的师生关系,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要完全服从学生的需要,宁愿放弃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应有的主导作用,而与学生“平起平坐”。这两种极端的做法对和谐的师生关系都造成了巨大伤害,前者会造成师生间出现严重隔阂,使班主任逐渐丧失对班集体的凝聚力,后者会导致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者享有权威的完全丧失,使班级管理日渐松散,都不利于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误区二,以言传作为德育工作主要形式,忽视了“身教”的重要作用。德育工作将就春风化雨,润物无形,单纯的言传实际上是由于教师对自身要求不严格导致言行不一而造成的,学生会逐渐抛弃对教师的信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根本无从谈起。误区三,对学生要求过于严格,忽视学生的人格尊严,部分班主任由于教“生”心切常常采用挖苦、讽刺甚至体罚的形式开展德育工作,往往对学生造成适得其反的心理伤害,最终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误区四,重视共性教育,忽视个性教育,部分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时缺乏细化措施,习惯采用统一标准和模式,而没有意识到开展个性化、针对性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导致德育工作“乱弹琴”,缺乏实效。

2.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现实意义

作为义务教育起始阶段,小学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着非常基础和重要的角色,小学生的心理、行为和思想都处于成长的早期阶段,尽管认知能力比较欠缺,但是却拥有非常强的可塑性[2]。培养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型人才,必须从启蒙教育阶段加强思想品德培养,从小学生身边对他们加强道德教育,在学生的思想深处形成基本的道德观念,小学班主任是最适合的角色扮演者。德育工作是所有教学活动中最基础和前提性的部分,一个思想道德缺位的人,即使拥有渊博的学识和很高的学历,也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服务于社会的有用的人。小学班主任承担着对学生进行道德启蒙教育的重担,其职责在教书之外有着更重要的育人,而德育就是育人的具体实践方式。因此,德育工作在某种意义上应成为小学班主任的首要教育工作。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具体思路

1.德育先行,做好教师垂范

小学生从迈入学校大门的那一天起,就将班主任当成自己“小小心目”中的学习偶像,他们对班主任抱有最大的尊重、最大的信任、最大的依赖。孩子们的小小心灵就像一轮皎月一样洁白无瑕,周遭环境的影响和班主任的行为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非常重要的影响,而班主任在学生眼里就像一面镜子,看到什么他们就会学习什么。由于孩子们都具有非常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因此开展德育工作,班主任必须做到德育先行,切实做好教师垂范。

具体而言,要求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班主任首先就要在学生面前展现自己的规范行为;要求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素质,班主任首先就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班级活动中,凡是为学生制定的行为准则,无论巨细,班主任首先就要带头做到;要求学生做一个懂文明守文明的小朋友,班主任首先就要做一个文明的教师,不讽刺学生、不挖苦学生,更不辱骂学生;教育学生要做一个个守时的小达人,班主任首先就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消失;教育学生成为一个个劳动小能手,班主任自己就要勤于参加班级和学校的大扫除活动。这样,班主任通过自己“说到做到”的职业操守,以一种无声和无形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比起单纯的说教必定能收获更好的德育工作效果。

2.大爱无边,关爱所有学生

很多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么习惯于习惯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而“一视同仁”;要么习惯于带着有色眼镜去贯彻学生,甄选学生,开展“差异化”的德育工作。这两种现象都是小学德育工作的大忌,作为班主任,应该以一颗博爱的心处理和每一个学生的关系,以爱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润滑剂”。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工作的具体实践环节中应该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关心每一个学生,对“后进生”多一些关爱,走进他们心里。

3.春风化雨,善用批评艺术

很多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喜欢使用批评的“教育”手段,但往往操之过急,为了批评而批评,往往容易给学生的心灵造成二次伤害,更容易诱发学生的逆反心理,“不要我这样,我偏要这样,越说我越做”,这是大部分小学生在面对过火批评时的直接反应。因此,班主任在面对学生的不恰当行为时,要合理运用批评手段,春风化雨,在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使其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批评艺术。

对学生的批评要建立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一切批评必须以发生的客观事实为基礎,不能为了追求“教育”目的而有意夸大事实,从而提高批评的针对性。运用批评手段时,切忌操之过急,最好能够留有余地,改变以往“狂风暴雨”式的批评教育风格,在学生接受批评后还能够有一个自我重新认识和改正的机会。

四、结语

小学班主任需要意识到,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的艰巨的工程,开展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教师必须放下自己的“身段”和威严,在做好自身表率的同时,改进德育工作思路。以爱作为开展德育工作的“润滑剂”,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兼爱,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用好批评艺术,使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春风细雨”渗透进他们的心田。

作者:黄娟

小学德育工作存在误区分析论文 篇3: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现状与应对

小学教育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根基所在,也是培育学生品质与素养的关键阶段,其德育工作的开展对学生的发展非常关键。然而,因为德育工作的观念、执行以及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令小学德育并没有实现理想的实效性,反而有所降低。

一、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现状

1.重视智育忽略德育

当前,在实际小学教学工作中,尽管德育工作日益被普及,然而,还有大量学校并未给予充足的关注,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均存在一定层次的“智育优先”观念,学校教学更加关注的,也是智育。以德育课程为例,很多教师在进行德育教学的时候,往往是敷衍了事,选取学识灌输的方式,个别甚至还将思政课“空出来”,用于其他用途。

2.德育活动重形式轻实效

在德育工作中,德育活动是其重要的内容,是对德育课程的一种补充与扩展,也是其德育工作不能缺少的一部分。当前小學德育活动可谓是多种多样,例如小学生集体对纪念馆、革命圣地、博物馆等进行参观,于劳动节以及国庆节等一些特殊的节日进行德育宣传方面的活动等等。这些德育活动开展的多彩多样、热热闹闹,然而实际上,活动的形式化很是严重,主要是走个过场,并未真正获取实际成效。

3.评价机制不够完备

学校往往是通过德育课程施行效果开展德育工作的评估,而这种评估往往是利用测验考试的方式进行,这种评估方式很明显并不科学,也不够完备。这种考试与测验的方法,通常会令小学生产生德育同其他课程并无不同的认知,令其从潜意识将其视作一种知识与理论学习,更多是一种理论道德,并不会将其联想并融入至生活当中去,无法形成生活道德。

二、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应对策略

1.强化多方人士对德育的认知水平

实际上,德育工作并非教师一方人员的责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均对小学生德育实效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应当强化学校、教师以及家长等三方人士对德育的认知水平,并对其加以重视,结合三方的力量,在学校与家庭等对小学生影响较大的环境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在学校层面,应当强化有关领导对德育工作的认知,走出智育为先的误区,将德育纳入至重点工作范围内,打造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在教师层面,应当提升其德育认知,把德育工作融入至实际教学当中,做好指引工作,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德育素养。在家长层面,自身应当关注并支持德育工作,学校与教师也可通过组织家长会等各类活动协助家长创建正确教育观念,从而在家庭当中打造良好氛围。

2.详细规划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若想获取理想效果,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在设定目标方面,应当进行合理设计,不可过于高,也不可过于低,更不可过于空泛,应从活动的细节入手将目标细致化。例如,若设计活动目标为强化学生对于环保的认知,那么该项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过大,应当详细列出不乱扔垃圾、珍惜水资源以及不浪费食物等具体的内容。其次,德育活动的设计应当考虑学生年龄情况,小学生年龄跨度相对较大,不同的年龄具备不同的特点,应当选取能够激起其兴趣的德育活动。最后,规划德育活动的时候,应当尽可能周详,制定相应的机制、目标、计划等,讲方法、讲手段、讲步骤,同时,将责任布置到具体人员当中。

3.完善德育工作评估机制

完善德育工作评估机制可从两方面开展:一方面,建立兼具科学性与有效性的评估标准,将德育工作实效性同学校素质评估、教师考核、教师评比等进行关联,同学校、教师等德育工作有关人员联系起来,提升后者对德育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针对小学生德育打造周全详细的相应评估细则,综合考量道德知识、行为观察、彼此评估等方面,也可通过令学生针对详细案例开展分析的方法进行评估,把传统的测试评估朝着过程评估以及量化评估方向去转变,令小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能够实现全方位、系统性、客观性的综合提升。

责任编辑    黄博彦

作者:袁付权

上一篇:课堂质疑教学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成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