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想象力表演艺术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人类创造的众多艺术中,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今天,声乐表演是人们生活娱乐的主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介绍了接受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的关系,分析了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以及接受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声乐想象力表演艺术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声乐想象力表演艺术论文 篇1:

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及其培养

摘要:声乐表演是一种具有显著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成为演唱者和听众之间一个十分重要的纽带。想象力作为声乐表演艺术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表演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演唱者必须培养自身的想象力。

关键词:声乐表演艺术 想象力 培养

众所周知,声乐表演不仅是一种才华和技巧的展示,更是一种富有想象力的艺术,声乐表演和想象相互依托,为听众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想象天地,而想象力反过来也能够补充、完善声乐表演。

一、把握想象力的价值

因为声乐表演中的理论知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其在理解时难免有一定的困难,而想象力就能够帮助初学者突破这一难关,使得声乐的学习能够逐渐步入正轨。

想象力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能够帮助表演者用正确的方式发声,掌握科学的演唱规律,在实践过程中,演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模仿发音,将情感投入训练中,这样能够更加轻松地掌握发声的规律,使声音变得更符合声乐表演的要求。第二,想象力能够帮助表演者更加顺畅地表现音乐作品,并且更加美妙、透彻地传递其中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带领演员畅快地投入到声乐作品构建的场景中来,根据不同的歌曲类型和背景、内容等发挥想象力,从而控制自己的发声器官,使得声乐作品的演绎变得更加具有冲击力。第三,想象力能够推动声乐表演过程中的创新和创造,整个声乐表演的过程都离不开想象力的作用,想象力是表演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补充性和更多延展性的功能,使得作品传递到听众的耳朵时能够再一次完成创造,将再创造变成一种可能。

二、激励自我,放飞想象

声乐表演要求初学者要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勤于思考,不仅是在表演中,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做到这一点。要时刻保持一种乐于探究、积极探索的精神,从而激发自身的想象力,打開想象的大门,为个人未来的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演员的想象力和思维的活跃性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教导员要积极引导初学者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质疑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初学者能够大胆地进行幻想,用漫无边际的幻想来促进自己的想象。

例如在学习《玫瑰三愿》这首作品时,导员可以鼓励初学者进行大胆的猜测和想象。可以将玫瑰想象成一个曼妙的少女,她有三个愿望,第一个愿望是非常急切的,这时少女表现的状态就是瞪着自己的大眼睛进行祈求,祈求自己单薄的身躯不要被无情的风雨击打。在花园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多情的男子想要摘下这朵玫瑰,玫瑰少女紧张得屏住呼吸,瑟瑟发抖,生怕自己的生命就这样被人夺取,于是声音渐渐变弱,在心中默默呼喊了自己的第二个愿望——希望爱我的多情人不要攀摘,这时那位男子的手又缩了回去,少女放下心来,再一次舒展了自己的身体。她发现这次舒展之后自己的姿态比上一次似乎黯淡了许多,出于对自己外貌的要求,她又再度强烈地许下第三个愿望——祈求上帝留住芳华,红颜不应凋谢。这样一个生动的故事呈现在演员眼前,自然就能够让其更加投入并且完整地表达出自己想象的画面和情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三、广泛积累,沉淀想象

想象是声乐表演的灵魂所在,这就需要表演者广泛地积累,在不同的声乐作品主题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去进行不同的想象。想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学习者知识面和经验积累的制约,因此想象力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

例如在演唱《黄河大合唱》这一作品时,就要先了解冼星海写下这首曲子的时代背景,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土地被肆意地烧杀抢夺,本来一片大好河山变得无比凄惨,老百姓被残杀,有了这一背景知识,才能够体会到作曲者当时的悲痛和愤怒,才能在这一基础上进行想象,更加真切地表现作品。除了历史方面的知识之外,一个声乐表演者还要具有足够的美学知识、文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等等,从而可以进行富有创造力的艺术活动,贴近声乐作品的主题,将情感充分激发出来。

总之,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想象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不仅能构造出一个与作品主题相关的场景,还能渲染其中的人物情感。表演者要积极思考,勤于探索,积累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

参考文献:

[1]赵鹏程.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及其培养策略[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6(02).

[2]刘胜男.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及其培养[J].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5(03).

(作者简介:刘宁,女,本科,甘肃省歌舞剧院,三级演员,研究方向:演唱技巧、声乐表演)(责任编辑 葛星星)

作者:刘宁

声乐想象力表演艺术论文 篇2:

接受美学探讨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摘要】在人类创造的众多艺术中,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声乐表演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在今天,声乐表演是人们生活娱乐的主要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介绍了接受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的关系,分析了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以及接受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发。

【关键词】接受美学;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征

在人类漫长文明进程中,离不开各种各样的艺术,没有了艺术人类就没有了文明。在人类创造的众多艺术中,声乐表演艺术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人类社会早期,就产生了声乐表演艺术,当时人们通过声乐表演的形式表达对自然界的崇拜。声乐表演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文明发展,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声乐表演艺术在世界各古老文明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声乐表演艺术在我国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书上记载着我们的祖先击鼓而歌的事情,随着历史的发展,声乐表演产生了多种多样的形式,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声乐表演是人们生活娱乐的主要形式。声乐表演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声乐表演一方面是人的肢体与乐器的组合,一方面是表演者与声乐的结合。现阶段对声乐表演艺术的研究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偏移,不在重视声乐表演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重视对表演者和创作者的研究,这就造成对感受声乐表演艺术中的美的忽视,影响了欣赏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一、接受美学与声乐表演艺术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创立的接受美学理论。这一理论打破了传统的文艺理论观,具有突破性意义,对世界文艺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接受美学理论是针对欣赏文学作品提出的,欣赏文学作品包含三个主要要素,分别是作者、作品和读者。在之前的文学理论中,一直把作品和作者作为文学研究和文学欣赏的重心,但接受美学理论把接受主体,即读者,放在空前重要的位置,把研究的重心转向读者。把文学创造和文学欣赏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分析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读者与作家的内在联系。接受美学理论为文学研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思路,为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一理论在文学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功后,也被广泛应用其他领域的研究。

将接受美学理论引入声乐表演艺术研究是非常必要。声乐表演艺术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到今天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产生了产生了众多的声乐表演大师,正是他们影响了声乐表演艺术的自我更正,推动了声乐表演艺术的自我完善。声乐表演艺术经过不断的发展,成为人类艺术文化领域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有自己的艺术方法,它有自己的艺术理念,它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体系,它拥有自己广泛的审美受众。但在长期的声乐艺术表演研究中,根本找不到接受研究,不重视对审美受众的研究。历史上产生的声乐艺术理论也非常的多,但它们都忽略了声乐艺术欣赏者的价值,不对艺术接受者进行专门的研究,而声乐作品的创造者是它们始终研究的重点,声乐作品本身也是它们始终研究的重点,甚至声乐作品的演唱者也是它们研究的重点。在声乐表演艺术研究中,严重缺少对声乐艺术欣赏者的研究,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会阻碍声乐表演艺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引入接受美学理论,对声乐表演艺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同时,之所以能够把声乐表演和接受美学理论结合起来,是因为文学艺术与声乐表演艺术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这也是二者能够结合的一个重要基础。首先,声乐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的接受主体是相同的。不论是声乐表演艺术还是文学艺术,人都是它们的审美接受主体。这也很好理解,人类创造的各种艺术,都是要为人类服务的,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其次,声乐表演艺术和文学艺术在构成要素在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我们都知道作品、读者和作家是文学艺术的三大构成要素。而声表艺术的构成要素与文学构成要素是有许多相同的,它有四大构成要素,包括作品、观众、作者和表演者,其中前三种构成要素是与文学艺术相同的。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应该是表演者,在很大程度上声演艺术的独特魅力都集中在了表演者身上。但是另外三种要素也对表演者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四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尤其观众,是声演艺术的接受主体,与文学艺术相比,声乐表演艺术显得更加的抽象,文学艺术好歹有文字形象,而声乐表演艺术根本没有什么具体的形象,观众主要是依靠自身的主观经验和内心感受去欣赏声乐表演艺术的。表演者是在为观众服务,观众有自己的审美需求和能力,有一定的声乐欣赏水平,这就对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对歌曲进行完美的演绎。在这样的前提下,把接受美学理论引入声乐表演艺术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

声乐表演艺术的价值是通过观众对它的欣赏表现出来的,声乐表演的价值比较依赖于观众。对于同一个声乐表演艺术,不同的人对它评价是不相同的。这是因为个体的审美观念存在明显的差异,年龄不同、教育背景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等都会影响人的审美观念。欣赏声乐表演艺术时应该从美学审美的角度去欣赏。声乐表演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这些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接受美学原理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观众进行欣赏活动前会有审美准备

对于声乐表演艺术来说,观众观看时心理已经有了一定的审美准备。这种审美准备是指观众在进行欣赏活动之前,通过以往的艺术欣赏活动,形成了一定的艺术理解能力,形成了一定的艺术欣赏水平,使观众具备了相应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期待,这些审美心理和审美期待是观众进行审美活动的主要动力。人是在社会中不断成长,接受一定的教育,经历生活中酸甜苦辣,进行各种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的艺术欣赏能力,包括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在进行每一次的声乐表演艺术欣赏之前,受固有的艺术欣赏观念的影响,观众会做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审美期待。一方面审美准备使观众产生了审美的欲望,这种审美欲望就是审美动机,它驱动观众进行持续的审美活动。一方面观众的审美准备也会对观众的欣赏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观念的先入为主,观众在欣赏声乐表演时,会与自己已有的审美观念进行比较,对声乐表演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存在主观倾向性,不利于全面把握声乐表演的魅力,做出客观的审美评价。在声乐表演艺术的创作中,作者应该考虑到观众审美准备,让作品更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二)观众在欣赏活动中具有审美感受

声乐表演开始后,观众的欣赏活动是一个综合心理活动,这就是审美感受,它是非常复杂的。审美心理感受是艺术欣赏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的活动的高潮。在声乐艺术表演中,表演者音乐作品很好演绎出来,表演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对观众产生一定的刺激,观众接受这些信息后会做出一定的反映,表演者与观众进行这样反复的互动,最终完成审美接受任务。声乐作品有一定的物质形式,包括歌词、旋律等,声乐表演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让声乐作品活起来,产生独特的艺术魅力。表演者全身心的投入到表演中, 唤醒观众的知觉,唤醒观众的情感,唤醒观众的想象,观众被声乐表演影响、打动和感染,在内心产生了情感共鸣,这种情感共鸣给观众带来快感,满足了观众的精神需求,观众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其实在声乐表演欣赏活动中,观众获得的审美感受,能够推动声乐表演活动的进行。表演者刺激到了观众的情感神经,使观众的审美感受得到激发,反过来,观众的精神状态也会反馈给表演者,观众的欢呼,观众的鼓掌,观众饱满的精神,也会影响和感染表演者。观众的支持和回应,使表演者获得足够的动力,在接下来表演中更努力,更投入,把音乐作品演绎的更加完美。观众的审美感受是一种能动的创造性活动,是一种特别的心理交流活动,是一种美妙的精神之旅,感受声乐表演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三)观众在欣赏活动后会有审美留余

对于声乐表演赏活动,观众积极主动的去感受声乐表演,去欣赏声乐表演,观众在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主观感受,产生了情感共鸣,影响了观众的精神,在欣赏活动结束之后,这种影响不会立刻消散,还会在观众身上停留,形成审美留余。我国古代在文学欣赏中提出了审美余韵的概念。文献记载,孔子欣赏《韶》后,竟然连续三个月都不知道肉是什么味道,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从侧面反映了审美余韵对孔子产生的深刻影响。这里的审美余韵就是审美留余。在接受美学理论中,审美留余表现了艺术作品对接受者的净化作用。观众欣赏完声乐表演后,审美留余会存在观众的内心之中,慢慢积累,对观众产生长期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对观众精神世界起到净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产生了审美留余是艺术欣赏的最高境界,是艺术作品的最高价值。声乐表演艺术,具有生动的情景,观众在欣赏过程中产生审美留余可能性更大,更够更好的对观众的精神进行净化,是审美接受活动的独特价值。

三、接受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发

声乐表演艺术的核心要素是表演者,声乐表演艺术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演者,所以表演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接受美学给声乐表演艺术带来了很大的启示。表演者要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不能把注意力局限在声乐作者,局限在声乐作品,还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观众身上,根据观众的反映,调整自己的表演技巧和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表演水平。接受美学对声乐表演艺术的启发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在声乐表演过程中进行留白。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有意流出一些空白,空白可以与观众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沟通。必要的留白一方面调动了观众的积极性,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一方面留白又可以实现观众对作品的在创造,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让观众全方位的感受声乐艺术的魅力。二是在表演过程中与观众进行互动。对于一个优秀的声乐表演者,一方面演唱技巧必须高超,一方面舞台表演经验必须丰富。舞台经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互动是为了拉近与观众的关系,让他们参与到表演活动中,让观众积极主动的去欣赏声乐表演,这样会使表演效果变得更好。三是对表演过程进行主客观的审视。往往观众都存在千差万别,由于每个人的审美观不一样,对同一个声乐表演会有不同的评价。这时候表演者一方面要从主观角度出发,对自己的整个表演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在以后的表演中加以改正;一方面要从客观角度出发,正确对待观众对自己表演的评价,客观审视观众的意见,不能一味的迎合观众,尊重艺术规律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郑璐.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江西社会科学,2011,06:188-191.

[2]靳相林.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

[3]安庆武.接受美学观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大众文艺,2013,16:146.

[4]高美英.浅析声乐表演艺术欣赏的美学问题[J].鄂州大学学报,2013,S1:78-80.

[5]谢飞.论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思维[J].黄河之声,2014,08:85-86.

[6]陈睿.接受美学视阈下声乐艺术跨界交融现象探析[D].西南大学,2009.

[7]邹微.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D].杭州师范大学,2011.

[8]姚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5.

[9]刘暄.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6.

作者:唐科学

声乐想象力表演艺术论文 篇3: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

【摘要】接受美学是现代艺术研究领域的重要理论工具,将对艺术作品创作和传播规律的研究从作者、作品本身延伸到了受众的接受环节。声乐表演艺术的作品创作、表演及欣赏过程的内在联系极其密切,表演者具有受众和二次创作者的双重身份,有必要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声乐表演艺术的美学特征,明确作品创作、演绎以及观赏者在声乐艺术作品全生命周期中所起到的作用,全面审视声乐艺术语言运用和演绎技巧,了解声乐艺术表演过程中受众的心理变化规律,有助于提升演唱者的艺术造诣、促进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接受美学;美学特征;声乐表演

声乐表演艺术是人类共通的古老艺术门类,在不同地域的人类文明发展历程中产生了诸多风格各异、思想内涵丰富、艺术欣赏价值极高的声乐作品,在社会文化生活中起到了抒发情怀、交流情感、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作用。尽管现代社会的精神文化领域有了多元化的娱乐形式,但声乐表演所带来的感官体验、心理共鸣和心灵触动依然无可替代。

一、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理论研究现状

(一)声乐表演艺术概述

声乐表演艺术主要依靠人声演绎音乐作品,在人类的社会生活实践和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历来不可或缺。伴随着近现代音乐艺术理论研究和声乐创作、表演活动的繁荣,声乐表演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方面在近现代工业文明与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声乐创作和表演逐渐走向专业化和商业化,演变出了契合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和审美取向的群体需求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加之现代传媒、信息传播工具和声乐作品载体的多样化,使得声乐表演艺术深入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在居家、公共活动还是专业化的演出场所,人们都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欣赏声乐表演;另一方面,为了保持声乐表演艺术的生命力和提升其审美价值、社会影响力和文化内涵,声乐表演艺术理论研究也空前繁荣,文学、音乐等领域的美学思想和相关理论不断地被引入和运用,为声乐表演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

(二)声乐表演艺术的研究现状

声乐作品的词曲创作和表演是密不可分的过程,而表演者、词曲作者、作品本身历来被视为声乐表演艺术的基本要素,传统的理论研究也围绕这几方面展开。无论是以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还是丰富创作内容为目的,研究者都将焦点聚集在创作和表演环节,忽略了声乐表演艺术的接受主体——欣赏者在体现、传播作品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体现为没有对欣赏者个性化的体验和心理变化规律进行深入研究,在声乐作品创作理念、表演方式的创新探索中,专注于提高创作者、表演者的个人音乐艺术修养,缺少与受众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因此,从接受美学视角来看,传统的声乐表演艺术研究存在明显缺憾,不利于在作品演绎和传播过程中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并提升作品的艺术价值。

二、运用接受美学研究声乐表演艺术的可行性

(一)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接受美学起源于文学艺术研究领域,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理论,并且逐步被运用到了绘画、音乐乃至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中。以姚斯为代表的接受美学思想家认为受众接触、理解和感悟文艺作品的过程赋予了作品现实价值,运用多样化审美取向、基于不同的欣赏品位把作品潜在的审美价值、思想内涵转化为个性化的认知,让文艺作品中的文字等符号对个人的价值观和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从而让文学作品有了完整的生命周期和持久的影响力。因此,接受美学与其它美学理论的最大区别在于扩大了研究对象的范围,并且对作品受众的作用给予了极高评价,认可了在文学、音乐等艺术形式的作品创作和传播过程中受众的价值[1]。为研究艺术创作规律、提升创作者的艺术语言运用技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科学的理论工具。

(二)声乐表演过程符合接受美学原理

文艺作品本身及其创作者和受众都属于接受美学的研究范畴,而声乐表演涉及到对作品词曲创作意图的理解、音乐艺术语言和表演技巧的运用以及对受众审美取向和消费心理的分析,从接受美学理论研究视角来看,受众的体验和心理接受、理解过程在声乐表演艺术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这是由于声乐表演艺术运用表演者的歌喉、体态以及神情配合乐器、演出环境演绎音乐作品,情绪和思想的传达依赖旋律、音调等抽象的音乐艺术语言和表演者对作品风格、创作意图的理解。因此,欣赏者在声乐表演活动对作品主题和艺术内涵的把握具有极高的主观性,同一场演出或同一首声乐作品给不同受众个体带来的观感和内在体验千差万别。因而有必要也有可能运用接受美学理论探究声乐表演艺术,深入分析美学特征以及传播规律。

(三)声乐表演与文学艺术具有共通性

接受美学最早被应用于文学艺术研究领域,其基础理论与实践方法都是建立在對文学作品创作、传播规律的研究之上。而声乐艺术作品的创作、表达和接受过程与文学艺术极其类似,艺术表现手法、与受众之间的心灵互动和情境渲染方式有明显的共通之处。首先,声乐与文学艺术作品创作都依赖抽象的符号记述和表达创作者的所见所感,并且以纸张等实物作为载体;其次,声乐艺术作品的表演和观赏过程与文学艺术作品的内容呈现和阅读极为相似,都是依靠受众的个人文化艺术素养感知、接受作者思想感情的过程。此外,阅读和声乐表演艺术欣赏活动作为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精神文化消费形式,对受众的艺术审美取向、社会文化思潮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声乐表演和文学艺术具有极高的共通性,鉴于接受美学诞生于文学艺术研究领域且被成功运用,将其引入声乐表演艺术研究领域是完全可行且非常有必要的。

三、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艺术

接受美学思想认为阅读、音乐欣赏等文艺活动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流、情感互动,因而文艺作品、作者和接受主体三者在文艺活动中密不可分。以文本等实物形式存在的作品融入了创作者的审美理念,赋予了其文化、思想内涵和审美特质,而接受主体则运用自身的审美能力、价值取向感知作者的所要传达的信息,把作品的审美特质和丰富内涵转化为现实影响力。所以,将创作者、作品与受众共同作为文艺理论研究对象,才能全面审视和分析创作、演绎和交流活动过程,探索发展声乐表演艺术的有效路径。

(一)审美体验具有个性化特征

从接受美学视角分析声乐表演艺术,必须将受众在欣赏演出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特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运用接受美学理论阐释其接受活动规律。而受众个人由于生活经验、教育背景等存在差别,在选择和参与声乐表演活动时必然会体现出不一样的欣赏视角和审美动机。因此,声乐表演活动给受众带来的审美体验不仅取决于创作者、表演者的主观审美理念和客观演绎效果,而是与欣赏者的审美期待、价值取向和境遇、心态有直接关系[2]。不同受众个体的情感体验、心理变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要想让声乐作品产生预期的教育作用或实现娱乐功能,要求表演者可以准确把握目标受众群体的特点及情绪、心境变化,灵活运用表演技巧来调动欣赏者的思维与情感。

(二)声乐表演者的身份具有二重性

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活动即是受众与作品间完成互动的过程,是将声乐作品潜在的审美特质转化为现实体验、深刻影响受众心理和情绪的关键环节。首先,在声乐表演活动中,表演者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艺术素养解读声乐作品,通过识别音乐创作符号、理解文本内容,结合个人的审美理念、演唱风格确定如何将作品呈现给受众。因此,声乐作品表演者相对词曲创作者而言既是受众又承担着二次创作者的角色,建立起了声乐作品、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联系,对受众的接受过程具有决定性影响[3]。表演者对声乐作品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的解读会融入个人的表演理念和主观经验,演唱技巧、肢体语言运用和临场即兴发挥都会左右作品的演绎效果,决定了最终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声乐作品的基本面貌,极大程度地决定了接受活动的效果;其次,在声乐表演活动过程中,受众与表演者、演出环境之间会发生多种方式的交流,产生心理共鸣的同时,会由于个人审美期待、接受水平的不同使得审美体验各不相同。但优秀的声乐表演者可以依靠精湛的演唱技艺、准确捕捉受众心理和情绪变化的能力,让所有欣赏者拥有愉悦的情感体验,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期待。

(三)受众心理变化与情感体验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声乐表演活动的受众是完成作品创作、演绎和传播活动的要素之一,审美期待为词曲创作指明了方向,并且对表演者的演艺风格有很大影响。所以,在接受美学视角下研究声乐表演艺术,要重点掌握影响受众心理变化和情感体验的因素,为提高声乐作品创作和表演水平提供依据。首先,对照接受美学理论不难发现,声乐表演活动受众的审美水平、社会生活背景和个人境遇对其接受活动有重要影响;其次,声乐表演场合的灯光等要素直接决定了作品主题、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现形式,对调动受众情绪和烘托声乐表演氛围具有重要作用;再次,声乐作品演唱者的个人专业素养、表演天赋决定了其艺术表现力,演唱技巧和表演手段的运用对受众的心理活动、情感变化会产生直接影响。

(四)表演活动的影响具有延续性

欣赏声乐表演所带来的愉悦心境、心灵和情感震撼不会随表演活动结束戛然而止,而是会给受众的审美理念、价值观带来深远影响,而且有助于传播声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将其潜在审美价值转化成对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影响。而这正是声乐表演艺术拥有强悍生命力和持久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印证了接受美学所阐释的接受主体在文艺活动中不可取代的作用。首先,声乐表演活动的受众会在与表演者、声乐作品完成情感互动的过程中接受新的思想、满足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在接受活动结束时,围绕表演活动产生的思维活动和情绪变化并不会瞬间消失[4]。而是会不由自主地反思、追忆和品味,直至将其内化到个人的认知经验与知识体系当中;其次,由于声乐表演活动的受众来自于不同生活背景,拥有复杂的人际关系,在完成审美体验和接受声乐表演艺术熏陶的同时,会与他人分享经验并就具体声乐作品进行交流,起到了传播声乐表演艺术和实现其价值的作用。

四、接受美学带给声乐表演的启示

(一)基于接受美学理论反思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绎

接受美学对声乐表演活动受众的审美主体地位给予了高度认同,对声乐作品的创作和演绎者而言,基于接受美学反思受众对实现作品艺术价值的作用,有助于明确市场定位和创作方向,塑造个性化的表演风格,提升创作和表演水平。首先,无论是选择声乐作品的创作主题、音乐艺术语言运用技巧还是确定表演风格与形式,都应以潜在受众的审美期待、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导向,才能让声乐表演具有足够吸引力并产生预期的娱乐、教育效果[5];其次,作为声乐作品的二次创作和演绎主体,声乐作品演唱者必须关注受众对表演活动的真实体验,反思自身在演唱技巧、作品风格把握等方面的不足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

(二)把握受众心理变化规律提升表演水平

在声乐表演活动过程中,受众的情绪、思维时刻受到作品情节发展、演出环境变化和演唱者表达方式的左右。能否建立作品和受众之间的密切思想与情感沟通,取决于表演活动是否可以充分吸引受众并激发其感官活力,使之从感官和思维层面全面参与交流互动。表演者对节奏的把控、演唱技巧的合理运用、现场情境的恰当渲染有助于创造悬念,激发受众的想象力并使其感官和思维处于高度敏锐状态,提升声乐表演活动的吸引力和审美体验。

(三)强化演唱者与受众间的互动

演唱者是声乐表演活动的主角,是解构声乐作品并将之完美呈现在受众面前的主体,演唱者与受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是完成接受活动、赋予声乐作品完整性的关键。因此,对从事声乐作品演唱的专业人士而言,必须在事先确定演出方案的基础上,根据现场受众的反应灵活运用歌唱和表演技巧[6]。通过观察准确捕捉受众的情绪和心理变化,以邀请合唱等形式强化表演过程中的互动。让演出活动完美契合受众的审美期待,使之獲得满意的感官体验的同时,深刻领悟声乐作品的思想和文化内涵,让声乐表演活动给受众带来余韵悠长的审美体验。

五、结束语

声乐表演在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有必要伴随声乐表演艺术实践深化理论研究,不断引入新的艺术研究理论分析声乐表演艺术的创作和演绎规律。接受美学的应用实践证明了其有助于探索如何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对个人、社会文化生活的影响力,促进创作者和表演者不断提高艺术造诣。

参考文献

[1]袁瑞娇.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思考[J].黄河之声,2018,524(23):28-29.

[2]李晶瑛.接受美学视域下研究声乐的表演艺术性与美学价值[J].戏剧之家,2015,212(20):89.

[3]姚晶.基于接受美学观照下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J].通俗歌曲,2016(9X):54.

[4]李超.基于接受美学视角的声乐表演艺术及其美学特征分析[J].音乐生活,2016(10):74-75.

[5]赵潇然.接受美学视域下声乐表演的艺术性研究[J].音乐时空,2015(20):89-89.

[6]王肃.基于接受美学视域的声乐表演艺术美学特性[J].艺术教育,2017(1):104-105.

作者简介:董剑(1984—),男,汉族,山东省青岛人,讲师,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校,声乐表演硕士,巴黎尼德美耶音乐学院 声乐表演硕士。

作者:董剑

上一篇: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论文下一篇:陶瓷空间美雕塑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