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课堂讨论论文

2022-04-17

【内容摘要】在高中的教学阶段,历史课堂的教学一直都是重点关注的内容,而且高中历史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由此,讨论式教学法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是指就某一核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方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历史教学课堂讨论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历史教学课堂讨论论文 篇1: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讨论刍议

历史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以历史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人生观。要作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灌输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从近几年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中深深感到,搞好高中历史教学的课堂讨论,是促使学生加深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提高对历史规律认识的较好途径之一,也是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史识的重要一环。

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课堂讨论就是让学生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从而认识、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要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一、确定好题目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前提

高中历史课堂讨论虽然十分重要,但它并不是每节课都能够开展的。我们提倡学习中的“每事问”,但不主张课堂中的“每课讨论”。课题讨论必须在确定好题目的基础上,有准备地开展。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逐渐认识到,课堂讨论命题的原则应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难点问题。

在确定课堂讨论的命题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所选讨论题必须具有新颖性,努力做到选题有新资料、新发现、新观点。如我在教授上古史时,结合张家口地区的泥河湾现已发现了200万年前人类活动的遗迹的实际,确定将这一问题作为课堂讨论的题目。让同学们就人类发祥问题展开讨论 ,同学们从世界人类的发源到底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这一关键问题出发,以泥河湾考古发掘的大量事实说明,过去世界人类起源非洲一元说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新的考古发现说明,这个结论有着很大的历史局限性,并不符合人类起源的客观实际。泥河湾的考古发掘成果,已经证明,世界人类不但从非洲走来,而且也从亚洲走来,从中国走来,从张家口的泥河湾走来,泥河湾不愧为东方人类的发祥地。

(二)课堂讨论题目应当具有现实意义。 一位历史学家说过,所有的历史都是现代史。指的是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就是从历史发展中汲取有益的经验教训。有现实意义的讨论题目,才能使学生对纷繁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从各个角度、种种联系中进行分析、比较和辨别,捕捉其规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有生命力的知识。如在讲解中华文明起源问题时,我设计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一点式的,还是满天星斗式的这个讨论题目。并让同学们联系张家口市涿鹿是中华人文三祖共同生息战斗的地方,黄帝、炎帝与蚩尤在这里进行了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合符釜山、邑于涿鹿之阿等四件大事,并开创了中华文明的曙光,素有千古文明开涿鹿之誉。并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展开热烈讨论。同学们在讨论中说,中华文明是一个渐进发展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过程,千古文明开涿鹿,说明涿鹿是中华文明的一个发祥地,但这并不表示涿鹿是中华文明的唯一发祥地,中华文明的起源是满天星斗式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就这样被点燃了。这堂讨论课收到了很好的启发和诱导作用,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对中华文明的无比热爱。

二、老师、学生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重点

课堂讨论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搞好课堂讨论必须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教师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事先公布课堂讨论题目,提出明确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这些都应教师为搞好课堂讨论必须事先做好的事情。在此基础上,还应事先确定 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按坐位每5—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准备。只有认真准备,才能做到发言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并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比如笔者在准备上述课堂讨论时,就做了认真的准备,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写出了相应的系列问题。并指导同学们学习了相关知识,为搞好课堂讨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关键

虽然搞好课堂讨论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但二者在讨论过程中的作用还是不同的,概言之,教师要发挥好主导怎样,学生要发挥好主体作用。在进行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导,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善于拨开话题,打破沉默,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引导讨论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 几年来我们开展课堂讨论,收到了如下效果:

(一)创造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一道题,胜读平时一本书”。同时,课堂讨论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为学生生动活泼的开展自主学习,开辟了新的途径。

(二)“逼”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这样,学生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再认识和深化。对提高学生吃透教材、把握重点、开拓视野,都有很大的帮助和促进。

(三)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作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四)在讨论出现高潮,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在提出问题和辩论是非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获得跳跃性的提高。

(五)课堂讨论的成果,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钻研——提高”的良性循环。其中的关键是培养兴趣,这是因为兴是最好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搞好课堂讨论是每个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必须下大力认真研究它的特点和规律,自觉地将这一好方法运用到自己教学的全过程。

(张家口市职教中心)

作者:韩雁华

历史教学课堂讨论论文 篇2:

高中历史课堂运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在高中的教学阶段,历史课堂的教学一直都是重点关注的内容,而且高中历史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在理解和记忆方面存在很大的难度。由此,讨论式教学法成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讨论式教学是指就某一核心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能力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讨论式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将从实际的教学出发,试探索出适合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讨论式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历史  讨论式教学法  运用  教学策略

引言

人教版的高中历史教材中涉及很多知识点,学生在理解方面难免会受到阻碍。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着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为学生创造出更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他们梳理教材中的知识框架。然而,目前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令人担忧。当提到历史时,学生们会抱怨并感到无聊,这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有关。传统历史教学是单向的知识灌输模式。机械知识记忆给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学习负担,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效果不佳。因此,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需要合理运用讨论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可以重拾对历史的兴趣,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中,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及优势

以讨论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就是讨论式教学法。这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常会在教师与学生针对同一问题产生意见冲突时会采用的一种方法。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自由的围绕各自的观点进行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掌握和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对问题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高中历史教材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的把握。因此,如果教师无法准确的提炼、整理和总结教材内容,学生肯定会感到困惑。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历史课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创新课堂教学。但是,很多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理念的禁锢,难以做到教学的创新。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打破这一瓶颈。在讨论式教学的情境中,不仅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还可以让教师更加清楚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长此以往,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乃至学生的未来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准备阶段的运用

因为讨论课的开放性特点十分显著,所以在课堂中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这需要教师可以拥有对课堂很强的控制力,应对一切状况的发生。所以,教师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一定要将预期的结果考虑周全,要对讨论式教学进行预估,在这个环节中要将讨论的问题以及过程明确的讲解给学生,让学生可以适应这种学习模式,遵守讨論过程中的纪律。教师还要适应激发并积极引导学生可以正确把握讨论的方向,让彼此都可以进行高效高质量的讨论之中,以便达到预期的讨论效果。教师在课前准备的是否充分会直接影响到讨论式教学呈现出的效果。所以,教师对课前讨论的环节必须要给予高度重视,与此同时还要严格按照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教学目标,对课堂中要讨论的问题进行规划。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搜集相关内容,然后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其次,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历史资料,要让学生从论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的角度出发,避免因为不必要的矛盾造成课堂教学的混乱。最后,教师要重视对教学环境的改变。可以通过悬挂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不同的历史资料来装饰教室。

三、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阶段的运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讨论阶段中,也要讲讨论式的教学理论贯穿其中。课堂教学开始后,教师可以先把它扔给学生要求学生准备问题,同时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学习时间和机会,帮助学生专注于学习。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也要为学生留下空白,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好奇到课下自己翻阅书籍或上网查阅,填补知识的空缺,为后续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合作探究也是讨论式教学法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教师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这一章节时,教师应该及时向学生抛出讨论问题,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产生背景以及意义进行比较,然后找出二者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之处,并让学生谈论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的态度。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递给学生。另一方面,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做出积极的反应,注意力也会集中起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讨论的内容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搜集相关的资料。例如,在学习《从蒸汽机到互联网》的内容时,由于这门课的实践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自己查找几次工业革命中的产物,并在课上与同学进行分享和讨论,并总结出几次工业革命中比较重要的发明,以便日后复习时翻看学习。

四、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讨论结束阶段的运用

总结是讨论式教学法应用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步骤。总结的作用在于及时反馈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可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此同时,课堂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将讨论过程中得到的观点更加具体化系统化的呈现,帮助学生课后理解和记忆。许多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结果。所以需要课后的总结帮助他们完成最后的学习任务。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对讨论问题进行实质性的总结。首先,他们应该充分认可和赞扬学生课后所做的努力。尽管高中生的心理是趋于成熟的,但是他们仍需要得到精神上的鼓励与认可。所以,教师的点评对他们而言依旧十分重要。通常来说,对学生的鼓励和肯定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所以,在讨论式教学方法中,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要在讨论结束之后的总结环节进行点评。要让学生体会到参与到讨论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每一次进步与成长,帮助学生记录他们在讨论中的表现。当学生的观点不一致时,没有必要强制学生实现思想上的统一。不能扼杀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然后再集体讨论,要让学生可以从客观的角度找到最终的答案。例如,在让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时,应该有一种“历史以证据为基础,理论以历史为基础”的证据感,在评价时应该养成辩证而全面的思维习惯等。然后,在客观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的方向,最后做出相应的总结。教师不仅要总结问题的最终结论,还要总结学生讨论的方法和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例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教师需要在讨论结束之后总结相关的知识概念、学习方法等。同时将自己的情感提升到民族情感的层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爱国情感的目的。及时反馈学生对本次讨论的满意度,也是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环。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衡量讨论的教学结果是否达到标准。在课堂讨论式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随机提出问题,然后根据学生回答的实际情况,检查课堂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标准。

结束语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不管是活跃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还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式教学,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学生独立学习历史知识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通过不断进行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最好的情感体验。

(作者单位:湖北省荆门市龙泉中学)

作者:孔苹莉

历史教学课堂讨论论文 篇3:

浅析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讨论式教学

摘 要 讨论式教学正是在课堂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

关键词 高中历史课 讨论式 教学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历史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特殊学科,其地位也显得日益重要。而如何开展高中的历史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了人们倍加关注的话题。 讨论式教学正是在课堂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研究和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在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中,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方式,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去研究和探求真理;在学生与教学内容的关系中,改变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的观念,让学生多问“为什么”。下面就讨论式教学的收获浅谈一些笔者的看法。

长期以来,历史学科一直被认为是“副科”,家长学生都不重视,导致学习时间保证不了,特别是一些学生认为历史课就是记记背背,没有什么智力含量,只要努力记就一定能学好,所以课余时间学生基本上不学历史,把时间用在学习“主科”上。通过多年对高考,已经有很多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在高考中,历史分数占100分,历史学科的成绩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高考总分。从高考中历史出题的角度来看,并非学生简单背背就可以得高分,学生需要有分析问题、分析材料的能力。很多同学在历史考试后抱怨背书没有什么用,直接靠背诵就能拿分的题少之又少。这类问题的出现,原因无非就是学生们做题太少,不注意历史学习需要总结思考,从而不会学以致用,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到答题的入口。 另一方面,为了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不少学生便对考试知识点死记硬背,成为背诵教材和应对考试的机器,历史课在他们眼里也成了枯燥乏味的记忆课。而在背过之后,考试依旧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打消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以致学生对历史课提不起兴趣,课堂气氛沉闷,学习效率不高。笔者常常会听到同事们说:“现在的学生真是难教,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冒’!”“学生的历史考得真是很糟糕。”本人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发现许多学生特别是男生对与社会有关的知识其实是很感兴趣的,只是他们不喜欢教条式的、枯燥乏味的历史课。因此,历史授课需要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实际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式。

一、精心设计问题是保证课堂讨论质量的关键

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的诞生。”命题的原则是要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贯彻教学大纲,着重于对基础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命题的范围应是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重要历史人物,以及与当前形势和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的热点问题。在命题的技巧上,主要做法是:

1.注意命题的综合性和与现实的结合性。如在必修1第10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19世纪后半期和20世纪初,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已走向反动,而东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却表现出极大的革命性,试结合史实分别指出这种反动性与革命性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此题涉及教材必修1中国史和必修2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这就帮助学生打通因教材章节所带来的知识割裂,使相关的知识体系化、网络化。把历史与时事热点相结合,化历史为现实。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很多学生认为离自己很遥远,学起来没有兴趣,但大部分学生对时事政治比较感兴趣,往往在课堂上老师一讲时政热点问题就听得特别认真。教师如果能恰当地把历史与时事相结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的共鸣。

2.加强命题知识的横向联系,即学科联系。因为历史与政治、语文及地理联系密切,命题时充分利用这种联系,将知识的触角延伸到相关学科和现实生活中去,以推动学生思维的迁移、融合和借鉴,加大知识贮量,使之为创造性思维服务。如通过对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列宁新经济政策的讨论,联系到我国1958年的大跃进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学生从历史和现实中借鉴教训,得到启示,深刻地认识到改革开 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正确看待当前出现的国企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等社会现象。使学生的认识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

二、师生双方的充分准备是搞好课堂讨论的前提

有许多教师认为,备课只是简简单单地去应付学校的各项教学检查,对于教学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部分教师上课只是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授课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的兴趣。这种想法固然错误,备课是老师精心准备授课的体现,在备课时笔者提出以下建议:(1)课前调查学生在本节课上希望学到什么知识,他们对本节课的哪些内容特别感兴趣。(2)利用互联网络,查找一些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学生感兴趣的材料。(3)平时多积累历史史料,提高学生兴趣。 历史老师视野要开阔,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要广泛涉猎。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跟什么都沾上边。教师在课堂上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纯理论的东西,就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听了也会感到没趣。在课堂上,偶尔“天马行空”,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常能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甚至着迷,这既能增长他们的见识,拓宽他们的视野,又能增加他们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对学生而言,要使学生真正学好历史,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借助讨论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因此,上课前教师事先公布讨论题,提出目的和要求,布置必读的参考资料,提供某些带启发性的思考点。并事先确定 3至5个主要发言人,其余为补充发言人,或每10人为一组,选出代表汇集小组意见作中心发言。学生则要根据讨论题认真钻研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写好发言提纲,人人都做发言的打算,发言要力求做到:不离题,不超时、态度认真大方,尽可能讲普通话,口齿清楚,措词得当。

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搞好课堂讨论的核心问题

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和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出现沉默时,老师要拨开话题,打破沉默, 启发学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总结时,要表扬质量较高的发言和积极性高、进步快的学生。要特别鼓励学生对书中或前人的一些传统观念提出大胆质疑,对前人尚未揭示的规律勇于探索,即使有不妥之处,得出的某些结论不尽成熟,甚至走入“误区”,教师也要满腔热情地肯定其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找出不足,分析原因,走出“误区”,变不足为圆满,变错误为正确,使学生的认识产生质的飞跃。如在讨论美国的罗斯福新政时,有学生将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与美国当年的经济危机等同起来,认为要照搬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对此,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回忆资本主义的发展史,着力揭露美国无法解决的内在矛盾,认清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接着,又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目前面临的经济困难之后,启发学生畅谈改革开放3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目前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我国目前的经济困难只不过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的阵痛,是局部的、暂时的,与美国当时的经济危机呈现的“大萧条”、“大恐慌”是根本不同的。只是某些现象有相似之外,况且在程度上也轻微得多。

通过一年来的课堂讨论式教学的实践,笔者和学生都受益匪浅,效果如下:

(1)开辟了宽松的民主教学环境,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了学术气氛 ,学生普遍反映:“课堂讨论一道题,课外狠下十分功”。

(2)“逼”得学生带着问题去细细咀嚼教材,认真查阅资料,写好发言提纲,并积极争取发言。这样, 既动了脑,又动了手,还动了口,印象自然深刻,记忆必然牢固,从而实现了基础知识的再认和深化。

提高了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写发言提纲,培养了学生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搜集、阅读、综合和运用的技巧。通过发言和争论,又锻炼了学生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从而较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4)在讨论出现高潮,特别是发生争论时,学生本能地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冲动,从而使学生获得跳跃性的提高。

(5)课堂讨论的收获,使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激发了求知的热情和自信心,形成了“兴趣——用功——提高”的良性循环。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讨论式教学的探讨,它势必会成为高中历史课堂的主角。中学历史教师必须适应它的特点,有目的地拓宽教学视野,实现多渠道开放式教学,并保护、爱护、鼓励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大胆突破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真正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作者:王芳

上一篇:专业美术素描教学论文下一篇:数学游戏作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