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2022-04-17

摘要: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近些年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学历史教学发展。文章主要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教育同仁参考借鉴。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1: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摘要:人類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交替,推动着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同时教育领域的不断改革又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交替形成了必要的促进作用。初中历史知识具有高度的客观性和显著的特殊性,教师在进行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时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科学性,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并从中汲取智慧营造良好的环境。基于此,本文结合笔者实践经验就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谈几点自己的心得与看法。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

各界对教育价值的不断创新认知,促进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目的的多元化发展,要求教师从学生知识积累、思维发展、情感形成等多个角度实施教学改革。在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师要实现教育观的与时俱进,以及教学内容、方式、目标的创新,从有效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引领他们建立积极的价值观。

一、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要体现课程内容特点,将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部分充分重视起来,不断发展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这有利于历史知识向学生认知能力的转化,可以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出发、综合性看待问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首先,历史教师要对跨学科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要从思想上认为某些知识是属于某某学科的范畴,默认学生已经掌握了这部分内容,而是要客观地从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发展角度进行教学内容设计。比如,历史观的培养既涉及历史知识,又涉及思政知识,教师基于学生的历史观的培养现状与目标,恰当地融入思政教学,推动跨学科教学的实施。其次,历史任课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从而促进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的与时俱进,为跨学科教学的实施打好能力基础。再次,要加强与同学课教师和相关学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从学术交流中获取新颖的方法与专业化知识,促进自己跨学科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引导作用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才是主体,所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与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历史知识与实践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以达到帮助学生丰富知识积累提升思维品质的目的。例如,教学“鸦片战争”时,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落实到学生认知的转变与知识的探索上。学生主动了解鸦片战争史实,教师通过相应的导学问题设计,启发学生主动分析其历史意义,而不是将“历史意义”作为知识点让学生背诵。教师可以从生活体验出发,对这段历史进行生活化解读,并将自己所形成的独特观点分享给学生,启发学生联系当下的生活,实际去认识历史史实,让历史史实对学生当下与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作用,真正做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激发学生浓烈的爱国情感。

三、促进导与学的有效结合

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相互区别又彼此联系,教师要通过党的作用,促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的主动学习中,学生可以体验到学习历史知识的成就感,从而对教师的道更为认可,也更为配合。比如,对七七事变的相关历史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要认真编好导学案,通过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指导,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完成对教材内容的解读,并探索认知问题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可以作为导与学的结合点,促使学生主动对这段历史建立客观认知。教师要通过分组方式与学习任务的创新设计,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形成独立的观点与深入的思考。当历史知识可以转化为学生的智慧,他们在学科学习中的积极性自然被激发出来,那么教师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四、加强对课堂教学的反思

教学反思是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进的重要依据,教师要借助教学反思活动开展思维的自我维护,积累教学实施经验,发现教学设计的创新方向。每一次授课完成之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学习反应以及作业情况进行总结与研究。这一环节,教师对学生的相关反馈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和梳理,检查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有遗漏之处,然后对发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原因追溯。对于学生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与态度差异,教师要理性看待,并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引导,帮助学生提升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培养他们对课堂学习的积极态度。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成果,将对下次教学内容与模式的设计形成重要的指导与借鉴作用,在周而复始的课堂教学实施与教学反思过程中,教学效果不断提升,教师施教能力不断优化,学生受益越来越多。

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历史内容较多、容量较大,且与其他学科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学科教学能力,追求教学技术上的精益求精、知识面上的广博,从而对初中历史课程的教书育人价值进行广泛而深入的挖掘。教师要做好充足的授课准备,力求在课堂教学中点拨到位、游刃有余,引导学生踏入到历史知识的殿堂,真正落实新课改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洪梅.新部编教材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探析——以教学“美国内战”为例[J].吉林教育,2021(15):44-45.

[2]李瑞玲.新课改背景下“思维型课堂”流程探微——以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为例[J].河北教育(综合版),2021,59(05):50-51.

作者:李应梅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2: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摘要:课堂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主要渠道,同时也是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近些年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学历史教学发展。文章主要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供广大教育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进展及问题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经过教师们的积极探索与努力,探究出了多种优秀的教学方式,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发展。但与此同时,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中国历史教学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不断提升,为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

(一)倡导主体性教学

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教师越来越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和激励学生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对此,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比如阅读、演讲、议论、竞赛等,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增强了生生互动与师生互动,以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相较于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突出,整体教学效果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让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巧妙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值得广大教师的深入思考。通过中学历史课堂的教学改革,历史教师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方式,将历史知识以多种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探究学习。其中,既包括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学手段,同时也有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例如,教学中问题的引导、学习情境的创设、对历史材料的运用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历史学科的魅力,进而可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历史知识学习。

(三)与现实问题联系

历史与现实是不能分割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而现实又是历史的延续。学习历史知识不能脱离与现实问题的联系,否则无法发挥出历史教育的价值。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与现实问题的恰当练习,比如联系国内外的发展形势、引出相关的现实问题,使学生认清现实与历史的关系。[1]再比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就某个问题或知识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深入对知识的理解,同时形成良好的历史观念。

二、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的运用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推动了教学改革发展,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拓展了课堂中的知识容量。但如何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历史教学,值得每一位教师的深入思考,这不仅体现在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程度上,而且还表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2]例如,在课堂中播放相关的资料,时间越长是否效果越好;在展示影视材料的时候,是否需要剪辑;哪些知识内容适合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这些问题都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对教学内容的把握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选择教学重点内容,组织重点的教学活动,直接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课堂中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导致重点知识内容被忽视,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其他内容上,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一戰、二战结束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对两次战争的结果与影响一带而过,而花费了大量时间与学生探究其中的某个事件。这不仅与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确有关,而且还因为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不合理,最终的结果就是影响了学生对关键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中学历史教育不仅要为学生传授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经过历史学习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但有的教师在该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亦或者教育方式太生硬、太死板,无法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感染与熏陶。例如,不恰当地联系现实、生硬地说教式教学等,这些都无法使历史教育中丰富的思想养分被挖掘出来,不能有效启迪和教育学生的思想。

(四)教学基本功的问题

历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目前有很多年轻的中学历史教师,这些教师缺少足够的教学经验,在实际的教学中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无法有效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随机应变能力比较差,还有就是教学语言不够扎实,不能生动准确地讲解知识,亦或者普通话水平有待提升。[3]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教师素质的重要体现,一名好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而且还要在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三、结语

总的来说,如今的中学历史教学正处于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众多教师的努力探索,已经取得了众多可喜的成果,促进了历史教育改革发展,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中学历史教师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入学习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及职业素养,优化完善现有教学模式的同时,积极创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历史教育,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燕秀芳.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21(04)

[2]衡晓刚. 基于“学理”研判的历史课堂教学形态的构建与实践[J].  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2016(08)

[3]钟华. 论如何把握时代脉搏,激活高中历史课堂教学[J].  才智. 2020(06)

作者:刘晶

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论文 篇3: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摘要】新课改不断的深入,高中课堂教学中也面临着改革。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了了解之后,开始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研究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教育日益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养发展。在此背景下,教育部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和适应社会。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以往对学生分数过度追求的现象。但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重知识,轻意义”的现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表现为教师“满堂灌”,师生交流不足,合作探究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学习停留在表层知识的识记,对知识的内在意义缺乏深入地理解和追求。

一、完善信息化硬件资源建设与管理

信息化硬件资源是利用信息化软件资源进行教学的基础。尽管历史教学对信息化硬件资源的要求不高,且高中的信息化硬件资源建设不断完整,但硬件设施不足是高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影响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化资源。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启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包括在高中建立校园网、设立网络多媒体教室、为师生配备电脑等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进一步加深,硬件资源也在不断更新,如新兴的智慧教室、历史教室等,因此校园硬件资源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育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硬件资源的更新。学校是校园信息化硬件设施的管理者,应完善对信息化硬件资源的管理。首先,学校应重视相应硬件设施的管理与维护,不能简单认为硬件资源建设只是配备相应设施,而忽视其是否正常运行。其次,要完善报修程序,使师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反映问题。此外,学校还应配备维修人员,及时处理师生在课堂中遇到的多媒体设施故障等问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多利用现代创新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现在科技的不断进步,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可以应用到课堂上,历史知识是比较复杂的,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年份、事件,光是看课本上的资料,学生会觉得无聊,教师可以创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为学生讲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家国情怀。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供学生学习、探索、认真思考,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的发展历程,使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家国情怀。比如:在学习南京大屠杀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播放日军残杀中国百姓的视频资料,或者是图片,给同学们讲述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这次的屠杀是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数次暴行的典型代表。

三、利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复习

学生复习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还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

例如,在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农耕文明”作为关键词,让学生知道中国古代是以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商业从属的经济结构,选取农业、手工业、商业、经济重心和经济政策五个方面进行知识发散,并将其中的发展与特点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概括。

利用思维导图用精简的语言概括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在每一条线索之下,又以多角度、理性视域去进行知识的提升。因此,在复习历史课时,利用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记忆,而不是片段性地进行记忆,这样有利于学生的整体记忆,要将历史知识由知识点连成知识线,再由知识线连成知识面,达到新课标和高考要求的能力培养和思维高度。

四、加强信息化资源的运用

信息化资源可运用于教学重难点。历史学习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学生对历史知识可能难以理解,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可以运用信息化资源来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如黄海海战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比较少,课堂时间充裕,又因战争过程用口述的方式讲解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战争过程,所以课堂上运用了视频这种信息化资源形式,以及视频中呈现的的甲午海战战争示意图、舰队照片等图片,让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黄海海战的过程,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历史学习的时间跨度大,学生理解历史发展过程中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比较困难。在《罗马人的法律》一课中,以时间轴形式讲述罗马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回顾罗马从建城到灭亡的历史,可以加强学生的时间意识,并通过罗马版图的对比图片,让学生清楚地了解罗马版图扩大了多少,而不是只知道“罗马版图扩大了”,对地图完全不了解,没有空间概念。通过罗马版图的变化还可以让学生理解公民法极大地调动了罗马人的爱国热情,促使罗马人不断开疆扩土;另一方面,疆域辽阔背景下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矛盾增加,继而引导学生分析得出万民法實施的背景,有利于加强学生理解公民法与万民法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与历史解释能力。信息化资源还可运用于学生的兴趣点。历史知识比较枯燥乏味,运用信息化资源可以改善历史知识枯燥乏味的情况。如《黄海海战》中运用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罗马人的法律》教学过程中加入了古罗马法庭与现代法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两幅图片的相似之处,相较于文字材料的对比,更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此外,信息化资源对构建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结语:为了适应时代的高速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国家与社会要求教育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具备多种能力,能够在社会中融洽生活,具有创新、批判等高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而传统的“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必将被时代淘汰。教学改革的理念顺应了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在教学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可以有效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帮助学生真正的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静.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策略[J].高考,2020(27):11+13.

[2]陈发金.探析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与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J].名师在线,2020(06):19-20.

[3]徐忠尧.高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改革初探[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9(07):71-72.

作者:沈立争

上一篇:中小学图书馆管理论文下一篇:识字识用结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