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2024-04-08

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精选12篇)

篇1: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模式,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阻碍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创新发展对策等,从而加快我国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速度,促进休闲观光农业稳步发展。

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现代模式;创新发展;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使得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发展,并成为一种娱乐方式,其可使人们回归自然,享受田园乐趣。国外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时间较早,其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例如日本所应用的“绿色旅游”模式,欧美所应用的“度假农庄”模式等,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的旅游消费特色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需适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并与我国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制定适合我国的高效发展模式,才能促进我国休闲观光农业的快速发展[1]。

1我国休闲观光农业所应用的发展模式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较大,参照相应的区域条件以及所具备的文化背景,可将目前休闲观光农业所应用的发展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包括自然生态型、城市及景区依托型、特色农业型和民俗民风型。

1.1自然生态型

我国的山林地区、滨水地区以及草被植物丰富的地区所具备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同时具备着独特的人文优势,上述地区人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均依托着先天自然环境和资源,核心为农民创新就业与增收,需要与自然资源、生产资源以及独特的民俗民风进行紧密依托,在对当地生态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发展休闲农庄以及农家乐等,为游客提供农业生态游和农业景观游[2]。

1.2城市及景区依托型

以大中型城市和名胜风景区周边地带为主要发展区域,是为了有效满足市民所具备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该模式的基础为大型设施农林牧渔,主要的营销模式为新、奇、特等高端农产品产销,同时将休闲度假、宣传教育和观光体验进行有效结合,具体的形式主要为采摘乐园、休闲农庄、主题公园、开心农场等,其对城市所具备的区域优势以及市场优势进行充分依托,重点工作为功能衔接以及特色互补,突出休闲以及餐饮所具备的服务功能,强化休闲体验,从而使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得到满足。

1.3特色农业型

其是依靠当地所具备的农业资源,农耕文化以及自然景观,对农业所具备的多功能性进行有效拓展,对景观农业、体验采摘、观光休闲以及农事节庆等进行发展,可使农业生产流程得到强化,并使产品所具备的功能创意得到提高[3]。

1.4民俗民风型

在对休闲观光农业进行发展时,少数民族地区具备独特基础,可依托本民族所具备的特色民风民俗资源,从而使民族自身所具备的传统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目前,在我国观光農业的发展中,古村古镇属于热点的项目,其可依靠独具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建筑设施,以及文化传统使游客能够感受到新鲜感。

2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2.1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行业标准

目前,国家虽然确定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休闲农业的必要性,却未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在对开心农场、农家乐等经营场所进行管理时,不具备相应的界定标准,也无法对其开展有效监管,使休闲农业产品得不到有效的质量检查和控制[4]。

2.2财政支持以及融资渠道不足

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本以及土地使用费。而单纯依靠门票、餐饮以及农副产品的收入,无法收回成本,从而导致收支失衡,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受阻。

2.3缺少创新型人才

目前我国休闲观光农业所产出的农产品缺乏创意,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创新型人才[5]。目前在我国高校毕业生中,旅游专业人数占比较低,而在毕业后能够投身农村发展事业的人才更少。使得休闲观光农业的管理人员文化水平不高,同时未对其开展系统培训,导致其服务意识薄弱,使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2.4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休闲观光农业大多距离市区较远,不具备先进的基础设施条件,配套设施数量明显不足,例如洗手间、指示牌等,道路路况较差,而主要的设施缺乏较好的条件,例如餐厅、客房、茶楼等,无法实现正常的水电供应以及干净整洁的卫生情况,从而导致游客的体验较差。

2.5消费者参与度不高

目前休闲观光农业尽管已经重视消费者的体验,但在开展经营的过程中,仍旧不具备足够的创新点和特点,不具备足够的项目氛围以及气息,从而导致消费者的参与度不高。

3休闲观光农业的创新发展策略

3.1提高游客的参与度,对角色体验及互动要足够重视

在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需对民间艺术所具备的特点进行充分发挥,将泥塑、刺绣、风筝、皮影戏、年画、剪纸等所具有现场艺术表演、技法培训以及观众互动体验等功能进行充分发挥,从而使其发展成为旅游产业中的重要环节,促使乡村旅游体验更为丰富,有效融合休闲观光农业和民间传统艺术。

在对综合农业公园进行经营的过程中,可使游客参与到农产品采摘和畜禽喂养中,使游客能够体验到作为农民可获得的快乐,并可将体验活动和摄影、品评以及绘画等进行结合,从而使游览乐趣变得更为丰富[6]。森林公园需要选择合适的地点,对垂钓区、狩猎场、露营野炊区进行设置,使游客能够获取丰富的体验。滨海区域需要创新发展海上垂钓、海滨浴场、沙滩娱乐等项目,同时可为游客提供挖海蟹、拾贝壳等体验项目。

3.2发挥休闲观光农业所具备的生产展示以及教育功能

随着科技兴国战略的提出,我国对农业方面科技力量的投入不断增加,对农业科技园区进行建设,使农业生产以及科普教育能够有效结合,通过园区中所种植的农产品以及饲养的畜牧产品,可实现有效的科技示范功能,将农业科技知识传授给游客。农业科技园区在对园区结构进行设计时,要建立观光走廊,从而使游客能够对农业产品生产的流程進行直观认识,并使其能够对农产品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认识,并对消费以及宣传进行正确引导。

3.3加快观光畜牧业的发展速度

观光畜牧业是十分受欢迎的休闲农业项目,尤其是孩子,可使孩子和家长在与动物接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因此在观光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需实现寓教于乐,培养少年儿童对科学的热爱,使其所具备的知识得以增长,品质与毅力得以增强。在对观光畜牧业进行发展时,一是需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选择有创意的项目,不可千篇一律;二是需要做好现代畜牧业所具备的教育、科研以及技术推广的作用。

3.4有效融合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

休闲观光农业需要与职业教育进行紧密结合,需要聘用学校专家教授,使其作为自身发展的技术顾问,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进行指导,增加企业所具备的技术力量。休闲观光农业企业需对学徒制学院进行吸纳,使其到企业接受培训,并对具有高文凭的专业毕业生进行优先录取。

4结语

随着国家对于休闲观光农业的不断重视,休闲观光农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因此相关企业需对发展机遇进行把握,不断提升产业服务和产品质量,展现农业产业特色、农民劳动生活以及农村风情风貌,最终提高农民的收入。

参考文献

[1]魏祥帅.休闲观光农业区域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江苏科技信息,2018,35(24):60-62.[2]杨帆.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困境探究[j].吉林农业,2018(20):24.[3]丁少华.余杭推进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杭州农业与科技,2017(06):10-13.[4]贾宝华,李秀启,郝浩浩,等.济源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背景下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研究[j].农技服务,2017,34(24):5-6.[5]鲁凤娟.我国休闲农业的开发模式构建与产业化保障研究[j].农业经济,2016(12):60-62.[6]海衡,张选厚,朱芳慧,等.西安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34):232-233,253.

篇2: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对策建议

吴舰航1,2(1.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 150030;2.哈尔滨市农业信息中心,哈尔滨 150021)

摘 要:目前,哈尔滨市休闲农业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但优越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机遇使休闲农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较大的市场潜力。阐述了哈尔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等几方面内容,并结合哈尔滨市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休闲农业发展问题的对策建议。

篇3: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1 “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现实版“开心农场”是指以农业活动为基础, 以休闲、旅游、健康为目的, 通过自己的劳作在近郊租用土地种植或养殖, 亲近自然、感受收获乐趣的现代休闲农业模式。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来到农村租用农民的耕地, 在田地里面种植喜欢的蔬菜, 这些蔬菜平时主要由农夫照顾, 在都市生活的人们可以根据时间安排去田里浇水、施肥、收获成果。 现在普遍的运营模式:会员播种、农民代种、农民和会员一同维护蔬菜成长、会员收获果实的模式, 农庄本着以会员轻松劳动、快乐收获、享受成果的方针运营, 以土地租金和相关服务获取效益。

1.1 “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典型案例分析

1.1.1 西安开心田园“开心农场”

开心田园“开心农场”占地2hm2, 共有五百多个大小不一的小块, 每块的租金不一, 最低的优惠价是每年700元左右, 是子午大道的第一家开心农场。租地时, 先选地, 然后签合同、交租金, 种子、农具、农家肥等用具由农庄提供, 最短租地时间为一年, 一年后可以续租。这样的农场每公顷地一年的毛收入在22.5万元左右。很多农场主试图形成规模经济, 开心农场再加上农家乐和体验式的农业游戏, 但在政策上都得不到支持。很多搭建附着性建筑和道路违反了土地使用规范, 改变了土地的使用性质, 不敢扩大规模。

1.1.2 上海响水湾生态园“开心农场”

上海响水湾生态园的“开心农场”是沪上第一家现实版“开心农场”。每年每位客户要支付3280元, 每公顷地的总收入为45万多元, 在这45万多元中, 支付给农民的工资大约为24万元, 再除去种子、肥料和农场日常维护费用, 几乎不怎么赚钱, 因为距离市区遥远, 至今300块“开心田地”只租出了200块左右。由于是露天种植的, 每月劳心费神, 菜种坏了, 客户还会不满意。实际收入还不如被征地前种大棚的收入。

1.1.3 长沙市花木兰“开心农场”

花木兰农场位于长沙市高新区雷锋镇, 占地面积约1.3hm2, 被分成很多小块供市民们“认领”, 按每平方米土地每月一元缴纳租金。市民们可为自己的小农场命名, 在上面种植蔬菜、花卉。从播种到收获, 市民既可以自己参与劳动, 也可通过互联网在农场的主页上远程操控、付费让当地村民代劳。农场为市民们提供各种农业技术支持, 并通过互联网为每一位客户反馈信息。

1.1.4 沈阳怡丰周末“开心农场”

沈阳怡丰周末农场占地33hm2, 包括蒙古帐篷、小木屋、房车、垂钓、网球场等20余种项目10余个板块。“我的地皮我做主”板块推出的1500元认领菜地, 让久居喧嚣城市的市民对自己的食品安全有了根本保证。业主如果没有时间打理, 农场派人专门管理, 每周定期送到业主家里。此外, 建在林地中的五星级厨房, 给游客带来的是全新的民族风格浓郁的蒙古烤肉、烤全羊、特色东北农家菜猪肉炖粉条等城市饭店中所不具备的“野”味。周末农场不仅促进乡村游自身的发展, 也带动了周边景区的发展, 与周边景区形成了利益产业链。

1.2 “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a.特点 通过对我国农业观光温室项目的调研与分析, 可以发现“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具有以下特点:①多建于大中型城市郊区, 以租用农用耕地为主进行开发。②以收取租地费用和相关服务费为主要盈利手段。③经营手段多采用会员制度, 季度承包。④主要消费人群为空闲时间较多的老年人。⑤采用成员自主选择播种和收获以及不定期管理, 工人日常代替管理的运行模式。⑥采用人工耕种, 施用农家肥的原始农业种植方式。⑦具有向多元化发展, 及旅游休闲、餐饮、购物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趋势。

b.存在的问题 ①缺乏统一的产业规范和相关规定, 使得各地标准不一、良莠不齐, 影响产业深入发展。②位于郊区交通不便, 城市消费群体来往消耗时间长。③农场配套设施缺乏, 没有休息室和可以现采现做的食堂等相关服务设施。④国家土地政策规定, 不能改变土地性质, 限制农场转型发展。⑤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 使得成员盲目种植, 收获产量低。⑥有些农场模式单一, 对消费者吸引力有限, 无法持续发展。⑦成员自己租地的产量无法满足家庭消费量。⑧受季节限制无法四季种植, 土地浪费严重。

2 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发展对策与思路

随着近几年的发展, “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在各地的涌现, 诸多问题也开始出现, 产业发展正遇到持续发展的瓶颈, 主要与国家农业体制不健全和未形成产业的统一标准有关。目前主要的“开心农场”形式有三种:①个人出资租用土地, 新建立的单一的种植农场, 由于配套设施不齐全, 没有相关后备保障, 难以实现持续发展。②由原有的农业生态园区推出的建立新项目, 这种形式以“开心农场”为吸引点带动园区其他产业发展, 市场竞争力强。③企业承包郊区土地, 以福利的形式分发给员工, 用于员工休闲, 不以盈利为目的。针对这种休闲农业模式发展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以下几个对策加以解决。

2.1 强化政府在休闲观光农业中的主导作用

“开心农场”模式的盛行, 体现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转变, 这也是我们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和休闲的要求逐渐提高, 迎合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需求。目前对于开心农场的监管, 在还没有相关政策依据, 农场规划不符合国家土地使用, 这导致开心农场发展受阻, 这让农场主对前景缺乏信心, 不敢盲目扩大规模。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的稳定支持性政策, 使这种新型的产业模式走入正轨。

2.2 配备相关的服务设施和专业技术员

由于农场多处于郊区交通不便, 造成城市居民来往耗时, 因此, 农场可以配备班车, 每周一次到城区集中接送。相关的送菜上门、田间休息室、现摘现做餐饮等服务也应该配备齐全, 既可以增加农场的服务收入, 又满足了城市居民的需要。此外, 由于生活在城市的居民对种植技术缺乏, 且当地农民的经验无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农场应配备专业的种植员。

2.3 发展多种项目形成产业种菜、吃饭、玩乐一条龙链条

单一的产业模式, 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缺乏竞争力, 农场应该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种植、餐饮、旅游于一体的以休闲观光为目的的产业模式。农场应该以开心农场为一起始点, 逐步发展成综合型的观光生态园和农业园的形式, 或者与当地生态观光园相结合形成当地的特色产业链。

2.4 加强对成员的鼓励办法, 避免浪费

由于许多成员懒于管理, 常常造成产量低、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 因此农场应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善。农场可以与租地会员形成协议, 对于出产蔬菜质量好的成员给予奖励, 甚至可以帮助成员销售自己出产的蔬菜, 让成员享受卖菜的乐趣。此外可以指定规则让成员之间进行换菜, 各取所需。这样既避免了土地荒废, 又增加了成员的种植乐趣。

2.5加强设施农业建设, 形成高品位的特色农场

目前的开心农场多为露天形式, 由于季节限制, 冬天利用率很低。应该发展温室型农场, 在大棚温室里种菜, 让农场四季都可以运作, 而且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此外, 围绕设施农业可以发展许多项目如温室内种花、养鱼等, 农场深化发展, 培养特色项目, 形成特色品牌。

3“开心农场”模式休闲农业前景展望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色是观光农业的吸引力所在, 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 最终也将失去竞争力乃至生命力。开心农场的发展应提高水平档次, 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 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旅游方式。以服务为目的是城市居民通过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得到身心的放松, 满足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心理和健康无污染的蔬菜需求。同时要结合现代网络技术, 形成成熟的产业链条, 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休闲服务和绿色健康食品。

参考文献

[1]郑建初, 刘华周, 周建涛, 等.江苏省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目标与模式研究[J].江苏农业学报, 2009, 25 (1) :1-5.

[2]张维志, 盖陆祎.从“开心农场”看发展观光农业的市场营销对策[J].商业经济, 2009, (10) :105-108.

[3]许才明, 刘爱军, 马康贫.基于多功能性的江苏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探讨[J].江苏农业学报, 2009, 25 (3) :449-453.

篇4: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关键词]休闲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3)08-0125-02

当前,我国的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迅速发展壮大,由此也带动了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技能型休闲旅游专业人才。《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但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在课程中实现实践动手能力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如何科学地选择教学模式培养符合现服务业背景下所需要的人才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休闲学是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休闲旅游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在实践教学模式上的优化改革会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会有效提高高职休闲旅游教育教学质量,进而是整个休闲旅游行业员工队伍的能力素质的提高。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休闲旅游专业根据自身的教学条件、学生特性等对休闲学的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改革研究,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分析目前我校休闲旅游专业休闲学课程教学的开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我校休闲旅游专业休闲学课程教学的开展现状

休闲学是我校休闲旅游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针对2010级学生,该课程的课时数为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分别为24课时和8课时;2011级及2012级学生,该课程课时数经过调整,增加为48课时,其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分别为32课时和16课时。实践课时数虽已稍有增加,但相对于在该课程中全面提升学生关于休闲学方面的实践技能的要求还是不够的。该课程使用的教材是马勇、周青主编的《休闲学概论》,该教材比较适用于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旅游与休闲管理专业(方向),即该教材偏重于本科教学,而本科教材普遍是理论性较强,高职高专的教材一般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市场上暂时没有针对高职高专的教材。教师在进行实践部分教学时,主要应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分析教学法、多媒体视听教学法及情景模拟教学法等,且大多时候是理实一把抓,没有让学生在实践教学部分有名副其实的收获。

(二)我校休闲旅游专业休闲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高职适用教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过强

通过网络搜索关于休闲学的教材,只有寥寥几本,且无一本是标明适用高职高专教材的。当前所具有的教材都比较适用本科及以上学生,教材内容理论性过强,没有突出实践训练项目,这不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休闲旅游人才。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教学方法的选择使用要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如果教学活动中任课教师能够使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休闲学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若使用的教学方法太单一,不利于该课程的实践教学。休闲旅游专业是我校的新开设专业,因此该专业课程的辅助教学工具、实训室等较为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任课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时教学手段的实用,也因此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学习效果。

3.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出入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和已经进行工作或实习的学生的总结,可以发现休闲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较差,部分学生所掌握的技能和用人单位要求的技能还是有所出入的,不能满足马上上岗的要求,一般都要经过用人单位的重新培训才能胜任岗位的工作。

二、依据现代服务业背景下用人单位对休闲旅游专业人才的需要,对我校休闲旅游专业休闲学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我国经济新一轮的发展已经开始,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现代服务业也在飞速发展中。而现代服务业的飞速发展,使服务行业对人才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如属于服务行业之一的休闲旅游业,对人才需求由应用型提升为高端技能型。要培养学生成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就要实现学生拥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综合素质能力等。这就要求我校休闲旅游专业的课程教学也必须紧跟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作为休闲旅游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的休闲学,也要顺应行业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优化改革。

三、我校休闲旅游专业休闲学课程进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整合原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实践教学项目

原有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不适用于要求动手能力强的高职高专的学生,因此可根据学生毕业岗位所需技能来整合原教学内容,确定适合进行实践操作、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项目。即以任务为载体,围绕学生职业能力需求与休闲业特点来选取和设计教学项目, 将休闲学的单元知识整合到有形的实践当中,所确定的教学项目具有很强的工作过程,且教学内容与休闲旅游从业者所需技能具有一致性。如,教学内容为“休闲项目的介绍”可设计为“攀岩的适用人群及攀岩馆建造的条件”,“休闲产品的开发”可设计为“高尔夫度假区的开发”;“休闲项目的经营理念和策划”可设计为“确定某主题公园的经营理念并进行策划开发”;“休闲市场营销”可设计为“对某农业观光园进行营销策划”等。

(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增强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单纯的理论课程或者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稍显枯燥,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若在课程中能合理使用教学方法、手段,能增强课堂的互动效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最终提高教学效果。休闲学课程教学内容经过整合之后,具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如,“攀岩的适用人群及攀岩馆的建造条件”可利用项目教学法进行,首先是确定项目任务,即以小组为单位,对攀岩这一休闲项目进行介绍并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第二步是制订计划,即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分工;第三步是实施计划,即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分别进行资料收集,然后一起讨论汇总,制作PPT,并进行操作演练;第四步是检查评估,即对攀岩这一项目进行介绍,解答他组的提问,教师进行点评;最后一步是归档应用,学生按照点评进行修改,应用到我校户外运动协会的社团活动中。

(三)应用“理论—探索—体验”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在休闲学课程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用“理论—探索—体验”的实践教学模式,可避免理论实践一把抓而造成的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的现象。“理论—探索—体验”的实践教学模式即通过教师对基础理论的讲授,学生进行思考探索,进而对教学项目进行实践体验。体验项目可在校内实训基地中进行,如可在校内攀岩馆或高尔夫实训基地中进行。在这些实训基地中进行岗位体验,既让学生有时间增长见识,接受短期培训,又让学生及时地把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达到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实践基础、强化实践应用能力的作用。

现代服务业背景下,休闲学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专业甚至本科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及借鉴其他高校的建设经验,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该教学模式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环节较多,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和完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筱颖.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课程改革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11,(5).

[2]郭春慧.以市场为导向,探索高职旅游专业建设新思路[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责任编辑:雷艳]

篇5: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

关键词:休闲农业;观光;发展

目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条件已经日趋成熟,特别是在一线城市与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地区,休闲农业的大好时机已经降低。从21世纪以来到今天,休闲农业必定会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一大朝阳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休闲农业不能单纯地作为一项观光项目,还应当发挥自身特性,为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社会文化等撑起一片天。

1关于休闲农业

篇6: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为切实改变五华县特色农业发展有产品无品牌的现状,我们加大了对特色品牌创建的扶持和奖励力度,积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充分认识品牌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树立现代经营理念,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产品品质,鼓励企业、合作社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培育创建特色农业品牌。至目前,全县已培育创建茶叶、大米、柿花、腐竹等省级名牌农产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3个,认证面积453.33多hm2(6800多亩),在名牌农产品创建上取得不断突破。

2发展特色休闲农业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

一是通过发展特色休闲农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地位,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伐。二是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一批农业品牌,形成区域性支柱产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2.2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

发展特色休闲农业是农业结构调整向深度推进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方式和实现途径。利用五华县丰富的农业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名优希特”特色农产品,打造产业群、产业带。不断培育创建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通过实现农业资源的多层次、多途径、多方面的开发利用,开辟新的市场空间,促进山区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2.3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篇7: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周莹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 社会科学试验班 3100103992)

摘要:近年来,北京、上海、以及江浙一带休闲观光农业迅速发展。而在我国农业主产区东北三省的发展却相对缓慢和滞后。尽管如此,东北地区拥有许多优势条件,这使得它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就东北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它的发展对于东三省的意义,并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关键词:休闲观光农业 东北地区 发展现状 对策

休闲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凭借已有的自然景致、农业资源、田园风光和乡风民俗,充分运用农业高新技术,面向都市居民开发的集观赏、娱乐、操作、知识教育等于一体的新型产业[1]。

然而,当休闲观光农业在北京、上海的市郊和江浙、广东的农村方兴未艾之时,这一新型产业在我国农业的主产区东北三省的表现却相对沉闷。这与其在我国农业方面的地位是极不匹配的。那么休闲观光农业在东北地区发展的现状如何,哪些因素制约了休闲观光农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它的前景如何,出路在哪里,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

东北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广袤的黑土地盛产大豆、玉米、高粱、水稻,其商品粮的供应量达到全国总供给的三分之一。而目前,东北地区并未充分利用其资源的优势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与江浙一带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的“遍地开花”相比,一切还属于起步阶段。

国内外观光农业主要有五种形式:一是观光农园。在城市的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和花圃等,供游客们入园采摘果蔬、品茶赏花,尽享田园乐趣。二是农业公园。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三者融为一体。三是教育农园。以农园为农业教育基地和自然生态课堂,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的功能。四是森林公园。以森林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体,利用森林的功能多样化,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服务。五是民俗观光村。在民俗村内体验乡村生活,感受乡土气息[2]。

目前在东北地区发展的比较完备的是民俗观光村。位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净月

潭属于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的占地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是一个巨大的天然氧吧。在观光农园中建成规模比较大的是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八宝体验观光农业园,主要分为科技农业体验园、休闲娱乐园和现代农业采摘园三大园区[3]。

而另两种形式,农业公园和教育农园的发展就显得逊色。游客在农业园区更多参与的是品尝体验形式的活动,而学习型的实践活动则相对较少。

尽管休闲观光农业在东北地区的发展还不成熟,但须看到的是,在广袤的黑土地上还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东北地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意义

支持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和改造,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提出的又一项区域发展战略[4]。而农业作为东北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一)促进东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机械设备和生产技术手段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去,使得传统的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得到突破性的改变,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从而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但还未发展成为美国大农场式集约化、机械化的生产模式。粮食加工转化能力低,具体表现为农产品的大量积压和滞销以及劳动力的剩余。而休闲与观光农业则可以充分利用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和闲置的生产资源,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淳厚质朴的民风民俗来大力发展旅游业,进而推动东北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尽早地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有利于新农村的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决定。新农村涵盖了五个方面的内容: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特色住宅的修建和先进设施的引入。

(三)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的资源优势

一方面,东北地大物博,山脉、草原、江河等自然景观齐全,其中森林资源的优势最为明显;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气候四季分明,景色各具特点;粮食产业、畜牧业和渔业发展状况良好;此外,东北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地区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满、蒙、鄂伦春、鄂温克、朝鲜族等民族风俗和习惯,多元的民俗文化对于境外游客具有巨大的吸引力[5]。

另一方面,由土地产出率不断提升而解放出来的大量剩余劳动力资源可以得到优化配置。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从农村涌向城市的农民工大军中分流出一部分劳动力,使他们能够实现“打工不离土,增收不离乡”,有利于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和老人的问题。

(四)拉长产业链条,振兴地区经济

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6]。因此,应该看到休闲观光农业在拉动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它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五)传播东北文化,促进城乡融合休闲观光农业为东北地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非东北地区的游客踏上这一方黑土的时候能够强烈地感受到质朴淳厚的乡土气息,欣赏到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奔涌的江水等自然景观,见识到粮食播种、果树种植等农业生产的过程,领略到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关东风情。

而且,休闲观光农业满足了久居城市的人们回归自然、亲近乡土的需要,唤起了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

三、东北地区休闲观光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东北地区的经济总体水平相对落后。几乎所有新兴产业的发展都需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东北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得缓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总体经济水平与上海、北京及江浙一带相比要落后一些。因此观光农业在东北地区的普及和推广显得有些“底气不足”。

二是政府部门的扶持力度不够。补贴扶持资金明显供应不到位;相关的法规制度不完善;关于用地、税收、工商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等政策不健全。

三是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目前,休闲观光农业的经营管理人员多数是农民自己,他们本身文化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管理经营经验。虽然还有部分是经过短期岗前培训的人员,但整体素质依然偏低。

四、东北地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经济

休闲观光农业向游客展示的是现代高新技术,从基础设施、生产、系列加工、流通再到经营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高科技、高品质、高风险、高投资的精确农业体

系,这些需要巨额资金来运作[1]。同时,只有经济搞好了,百姓才会有闲钱和闲暇来进行休闲观光农业的消费。反过来,休闲观光农业的蓬勃发展亦会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要从源头上对休闲观光农业给予足够的重视。要保证扶持资金的供给能及时到位,加快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尽快出台相应的政策制度,规范休闲观光农业的市场运作;在信息传递上,加强相关资讯的发布,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制定地区的休闲观光农业的规划、布局和发展战略;着重培养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同时还应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范围,运用品牌效应提高其国内外的影响力。

(三)注重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

一方面,加强对现有的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从农业种植技术、旅游资源开发、市场营销策略等发面加以指导,使服务规范化、专业化;另一方面,要吸收更多具有高素质和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从而壮大休闲观光农业的从业队伍,提升其整体素质。

(四)加大开发旅游产品,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旅游产业发展不仅取决于观光的游客人数,还有赖于配套的旅游产品的销售。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应充分运用具有浓郁东北风情的元素,挖掘浓厚底蕴中的文化内涵,找到城乡居民消费心理需求与独特人文景观的契合点。创新是休闲观光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在旅游项目的设计中,应该在借鉴其他地区开发模式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优势,引入先进理念和高新技术,使得观光旅游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休闲观光农业可以起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和对环境的保护,坚决杜绝浪费和破坏的现象发生。在宏观层面上,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时,就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落实到个人,相关的经营管理人员要做好环保的宣传工作,治理现有污染,进行生态修复。此外,还应改变现有的不合理的耕作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梁留科,吴次芳,曹新向等.发展观光农业的条件及对策研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第2卷第4期:64—65

[2]吴新海,左永梅,薛志忠.曹妃甸新区观光农业发展研究.现代农业科技.2011,第13期:373-374

[3]徐华南.江源建设体验观光农业园.长春日报.2011年,7月5日:第011版

[4]侯锐,曹玉霞.东北农业发展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新观察.[5]崔艳辉.吉林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优势及对策分析.集团经济研究.2007年,总第249期:164

篇8: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近年来, 丰城市坚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突破口,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思路, 以“保障供给, 提供休闲”的农业发展定位, 充分利用各地的优势, 以设施农业为平台, 积极探索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新模式。截止目前, 全市设施农业面积1616.9hm2、温室72 栋, 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9%, 年均提供蔬菜2.2 万t。发展对策主抓以下方面:

1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建设

通过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措施, 完善农业基础设施, 改善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努力健全服务体系, 按照发展功能定位, 从政策宣传、信息传递、科技引进等方面提供全方面服务, 为都市型农业发展提供良好外部长环境。进一步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以打造“都市富硒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 先后完成了乡趣农耕文化生态园、中国生态硒谷董家种植基地、丽村农民新村和果蔬种植基地、中国生态花谷基地等核心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建设, 现代农业观光业初具雏形。

2不断提升品牌效应

进一步细化以村级民主管理为前提、村集体统一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机制, 提升规模、传承文化、彰显特色和档次, 逐步形成品牌效应。引导村委会在统一经营管理的基础上, 大力推广“村委会+ 合作社+ 农户”的经营模式, 按照市场化经营理念成立了村集体与农户合资入股、村集体控股的股份制有限公司, 除资金入股形式以外, 农户还可以用房屋、技术、服务、土地等形式参与入股, 农户就地变股东, 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又提高了村民收入。村“两委”组织人员加大对设施农业园区、农家乐和农家宾馆经营者进行技术服务、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力度, 不断提高服务管理水平, 进一步做大、做强设施农业和“庭院经济”, 加快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步伐。

3不断加大宣传力度

将宣传作为推进都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 利用各种媒体 (电视台、报刊、微信等) 、旅游信息网络平台和车载流动平台等多种宣传渠道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树立观光农业品牌, 结合村民文化活动的特点, 进行一系列休闲观光旅游活动, 为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夯实基础。

4不断加快旧村过渡和新村建设步伐

学习外地新农村建设的先进经验、先进理念和模式, 打破传统思路, 本着突出“居住和商用并重”的理念, 打造出田园乡土气息浓厚、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基础设施完善的新农村。通过招商引资、村民自筹等方式加快休闲观光园区建设, 完善休闲垂钓、餐饮文化大院、高级商务宾馆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手提升改造现有休闲观光园区内餐饮、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条件, 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达到传承农耕文化、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农事生产体验、花卉种植展销、湿地垂钓旅游、新农村成果展示的农业发展新模式, 实现休闲观光、采摘认购、餐饮住宿一体化服务全面发展。

5注重加强村与村、观光园区间的横向联系

在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上下功夫, 打破园区壁垒, 进一步建立优势互补、巩固和扩大合作, 加强学习, 相互观摩, 建立资源优势互补、客源相互输送的合作机制, 形成区域竞争优势。充分利用工业园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工就业、残疾人安置等方面提供方便的有利条件, 不断加强设施农业园区与各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习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发展壮大自身。

摘要:丰城市具有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优越条件。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一要突破旧观念, 充分认识到观光农业是市场规律发展的必然;二要加强交流与合作, 提高观光休闲农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三要合理规划, 突出特色, 结合当地农产品特色, 将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与发展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四要加快先进农业技术的引进, 提高观光休闲农业的科技含量;五要把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与深化农业体制改革, 培育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流通中介组织结合起来, 实现农业生产、旅游观光一体化, 使农民真正获得实惠, 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篇9: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休闲农业;现状;问题;对策

1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农业资源极其丰富,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也进一步增强。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为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近年来农业多功能性研究不断深入,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休闲农业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创建活动。通过自愿申报、地方主管部门审核和专家评审等程序,拟认定北京市延庆县等38个县(市、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北京市怀柔区白河湾沟域经济产业带等83个点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虽然我国休闲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但其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2 我国休闲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

一是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区域规划和合理布局,在开发过程中缺少科学规划和论证。很多经营者不顾自身条件,缺乏对市场需求等外部因素的认真分析,只是简单效仿,造成资源浪费、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二是部分经营者目光短浅只看眼前利益,不考虑今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恶性竞争行为,如拉客、宰客,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三是农业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经营者不惜以破坏农业生产为代价,开垦湿地、占用耕地,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利于休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2.2经营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低

休闲农业集农业和旅游业于一体,是综合性、多功能性、开放性的经济实体,对管理水平的要求远高于单纯的农业和休闲业。目前许多农业园区管理层的人员技术与素质还跟不上发展形势,主要问题在于知识结构不完善,管理经验不足,懂农业的不熟悉休闲业,懂休闲业的不熟悉农业。

由于缺乏科学的管理,不少观光农业园区中出现了服务质量不高、文化含量低的问题,现有休闲观光农业项目功能单一,高品位、高档次、多功能、知识型的休闲园区还比很少。一是部分项目缺乏长久发展的特色农业、人文景观、自然风光等资源条件的坚实基础,档次不高。二是对休闲农业内涵的挖掘不够,还没有很好地把农业基地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与游客观光、游览、品尝、购物、参与农作、休闲度假等有机结合起来。

2.3特色不浓,缺乏文化底蕴

休闲农业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势相比有着显著特色。如开阔的田园风光、地方的土特产品、独特的乡村风情、参与性的农事活动、鲜美的农家小吃,直感的返朴归真等。然而,目前现有的休闲农业园区大部分特色不浓、缺乏文化底蕴。或是因模仿城市的景观而没有体现乡村韵味;或是休闲活动与城市已有的活动类似而吸引不了游客;或是农事安排不当而无法满足游客体验农耕生活的愿望;或没有体现当地独特的风韵习惯(如一些少数民族区的景点没有少数民族的特色);有的甚至把一些原有的乡土建筑(如木屋茅舍)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取代。

3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对策

3.1搞好科学规划,突出农业特色

规划是发展的龙头,是指导发展的科学依据。发展休闲农业,首先要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制定休闲农业发展规划,一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的原则”。二是认真调查和分析本地区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市场客源及周围环境条件,明确区域功能定位,制定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主导产业,树立旅游品牌。三是重视乡村文化资源的开发,突出乡村特色,增强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四是要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止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性开发,强化对原生环境的保护。五是密切结合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做好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3.2加强规范化管理,提高服务水平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土地、文化、交通等各部门的作用,分工负责,协调管理。第二,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标准,从资源、环境、市场、服务、交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规范管理。第三,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从项目审批、人员上岗、安全和卫生保障、价格制定、经营管理、接待服务等各方面都按规章办事。第四,要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及服务水平。第五,根据规范标准,定期进行评估,实行优者奖励和支持制度。

3.3突出特色,挖掘文化内涵

发展休闲农业不能只热衷于观赏、采摘等休闲娱乐活动的开展,停留表象繁荣上,必须深层次的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文明古国,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遗产,如美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花文化、鸟文化、装饰文化、服饰文化、古传工艺文化和戏曲文化等,都是我国展现农业文明的瑰宝。而且大量的文化形式都蕴藏在民间,都可以纳入到发展休闲农业的建设的议程中,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服务。

3.4拓宽投资渠道,完善基础设施

发展休闲农业应该采取多元化投资方式,一是政府要加大投资力度,特别是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应作为投资的重点。同时,也可以吸引社会上其他闲散资金,以合资经营或股份制等方式进行开发。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搞好交通、通讯、供电、供水、排水、环境治理、安全保障等,并规范饮食设施、卫生设施、住宿设施、安全设施等建设标准要求,做到标准规范,设施齐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农产品加工(创新版)- 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

[2] 李波 - 《宝鸡日报》- 2012-宝鸡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

[3] 张齐 - 《贵州日报》- 2014-我省新增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4] 刘文福;林顺来;余文俊 - 《闽南日报》- 2011-南靖荣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篇10:三角镇创新三模式促现代农业发展

三角镇坚持走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道路,以创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为载体,推广“农村科普三模式”,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一是创新“科研+种养”模式。以“打出品牌,形成气候”为目标,重视科学种养知识推广及健康环保理念的培育,与广东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科研机构、高等学府长期技术合作,凭借雄厚科研力量,探索一系列科学种养,进一步提升三角无公害青皮冬瓜、粉葛、优质稻高产栽培等农业基地的集聚优势。目前全镇农业耕地总面积45780亩,水稻和旱粮面积2601亩,蔬菜面积6059亩,亩产粉葛1500多公斤。农产品生产基地初具规模,特色农产品远销香港、澳门及英国。

二是创建“基地+农户”模式。大力推广三角镇爱民食品公司基地的做法,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合作模式,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普及种植、水产、家禽养殖技术。目前该基地周边已有5户群众专业种植冬瓜、粉葛、粉蕉,专供基地销售。同时,还通过成立“大嫂工作坊”,接收20多名中年妇女在基地工作,为解决周边农民的生活和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积极带动农民致富。目前,该基地顺利通过中山市2013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科普示范基地评审。

篇11:浅析现代休闲观光农业模式与创新发展对策

本研究从全国生态农业发展的整体出发,依据模式所应用的生态学原理、核心技术内涵和模式的普遍性等,同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将我国生态农业模式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模式: 生态位立体开发利用模式 该模式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海拔地带、不同空间环境组分的差异和不同生物种群适应性的特点,在空间立体结构上进行合理布局,发挥生态系统整合效应。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是在半人工或人工环境下模拟自然生态系统原理进行生产的方式。

它巧妙地组成农业生态系统的时空结构,建立立体种植和养殖业的格局,组成各种生物

间共生互利的关系,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并采用物质和能量多层次转化手段.促使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同时进行生物综合防治,少用农药,避免重金属污染物或有害物质进入生态系统。

“桑基鱼塘”模式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代表性杰作。它集种植、养殖于一体,将生态环境整治与利用、生态位拓展、废弃物循环利用等生态学与传统农艺学技术结合在一起,既达到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目的,又取得了生产与生态双丰收,值得在今后模式创新中借鉴。

四川省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山下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广东省的“山顶种树种草,山腰种茶种药,山下养鱼放牧”等模式,都是很好的山坡地综合利用生态农业模式。

中国传统的青鱼、草鱼、鲍鱼和蟾鱼混合放养模式,则是利用不同鱼生活在不同水层的习性进行分层放养的水体立体利用模式。农田中高矮作物、耐阴与喜阳作物的间套复种,以及在高秆作物下养殖鹅鸭、培植食用菌等,就是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合理搭配,使不同组分各得其所、地尽其利的生态农业模式。

农林(草)复合系统也可以看作是这类模式的一个例子,果粮间作、林草间作、枣粮间作、桐粮间作等都是根据系统中不同生态位的多样化和互补互利的原理建立的立体开发利用模式。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 我国不少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己经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如黄土高原和华南的水土流失问题,黄淮海平原及西北灌溉农区的盐碱化问题,西北的干旱与沙漠化问题等。

在这些地区,发展生态农业必须首先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开始。在生态环境建设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适合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模式,如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环保净化型模式、生态恢复与治理工程模式等。黄土高原劳动人民在长期的与大自然的抗争中,总结出了一系列防治水土流失的宝贵经验,他们利用梯田、沿沟筑坝蓄水、等高种植、鱼鳞坑、集雨窖、作物覆盖等技术,较好地控制了水土流失,对天然降水进行了很好的利用,在非常严酷的条件下,获得了生存和发展,不少地区还取得了生产、生态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双赢”结果。

广东省五华县在治理花岗岩红壤低丘的严重水土流失时,在坡面开水平梯田、开竹节沟拦截表面径流,在山坳建拦沙坝截留流失的水土,植被则采用乔灌草结合,模拟自然顶级群落,取得了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保育的效果。

篇12: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

摘 要:休闲农业在台湾发展较早,现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台湾农业转型的新走向。本文在介绍台湾休闲农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类型及功能,并总结出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文章针对大陆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其发展指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台湾省,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休闲农业在美国、日本及西欧经济发达国家皆有先例,它主要是利用农业资源环境、农田景观、农业生产、农业产品、农业文化和农家生活,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农业、了解农村的一种农业经营活动。由于台湾农业在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衰退,为农业寻找新机几乎成为农民与农政单位极力突破的难题。为此,1990年,台湾“农委会”在《改善农业结构提高农民所得方案》中设立了《发展休闲农业计划》,从技术、经费、宣传等方面加大了对休闲农业支持的力度。1992年,“农委会”颁发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制订了休闲农业区的一些基本条件。此后,台湾休闲农业快速发展,当局修订了《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对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进行重新界定,编印指导教材,成立相关团体,确保了观光休闲农业在台湾的顺利发展。从1990年到1997年,台湾“农委会”“发展休闲农业计划”共办理七县二十乡镇十八个地区,并辅助相关公共设施建设,营造整体休闲农业发展环境,目前成效良好。

一、台湾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功能

目前,台湾的休闲农业种类繁多,各种形式的休闲农业在发展水平、成熟程度及政府扶持措施等方面各有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休闲农场:休闲农场是一种综合性的休闲农业区,指利用乡村的森林、小溪、草原等乡土自然风光,附设小土屋、露营区、烤肉区、戏水区、餐饮、体能锻炼区及各种游息设施等,为游客提供综合性休闲场所和服务。在目前,台湾己开放利用的休闲农场中已有多家休闲农场以规模大、规划好、融地方文化和山湖景色于一体而著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台湾休闲农业协会理事长张清来先生经营的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宜兰县头城农场和飞牛农场。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地处山区,面积较大,在100公顷左右,山青水秀、景色优美、主题突出。

(2)市民农园:市民农园是指由农民提供农地,让市民参与耕作的园地。这种示范性的体验型的市民农园,一般是将位于都市或近郊的农地集中规划为若干小区,分别出租给城市居民,用以种植花草、蔬菜、果树或经营家庭农艺。

(3)农业公园:农业公园是指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于一体的公园。农业公园的经营范围是多种多样的,除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的农业公园之外,大多数农业公园是综合性的。

(4)观光农园:观光农园一般流行于城市近郊,主要是开放成熟的果园、菜园、花因、茶园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荼,享受田园乐趣。观光农园是国外休闲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5)旅游胜地:利用名川胜景,经规划设计开发而成的旅游胜地。同时强调配合农村生态环境及生活文化,保有农村气息的原始自然风味和农场特点,如介绍民风民俗、农业知识等具乡土味的观光特色,使游客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它的特点是规模大,且具有浓厚的商业利用色彩,以拥有和利用天然美景为发展方向。除上述类型之外,还有假日花市、教育农园、森林游乐区、屋顶农业等其他形态。而且除了种植业观光园林外,近年来,休闲农业还不断向畜牧业、渔业方面发展,出现了休闲渔场、牧场等,利用林产、畜禽、鱼贝之类,促进农业和旅游业的综合发展。台湾休闲农业是结合生产、生活与生态三位一体的农业,在经营上结合了农业产销、技工和游憩服务等三级产业于一体的农业企业,是农业经营新型态,具有经济、社会、教育、环保、游憩、文化传承等多方面的功能。主要可以概括为: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生活功能、示范与教育功能。

二、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效益与成功经验

1.经营效益(1)台湾休闲农业的经营规模。据台湾休闲农业学会2004年的调查,台湾北部经营休闲农场的最多,占总数的44.7%。其中仅宜兰一个县就有128家、南投县也有100家。北部休闲农业之所以密集,是因为在区位上占有优势。台湾休闲农业从2000年进入旺盛期以来,新设立的休闲农场就达584家,超过了总数的50%。2004年台湾休闲农业全年共接待游客约4 913万人次,平均每个农场年接待游客约4.5万人次。通常旺季游客人数是淡季的2倍,游客主要来自本土。由于台湾休闲农业的成功经营,近两年有不少港、澳、新加坡等地旅行社组团前往,且上升趋势明显。(2)休闲农业主要经营项目及收益。经营项目主要以教学体验、风味餐饮、乡村旅游和生态体验为最大项,分别有703、650、620和568家,占农场总数的63.8%、59.0%、56.3%和51.5%;果园采摘和农作体验也是重要经营内容,分别有532家和484家;其他依次还有民宿、蔬菜采收、农业展览、民俗技艺体验、林牧渔场体验、农村酒庄和市民农园等内容。台湾休闲农业的收入以门票、餐饮、住宿为最大项。2004年全年营业总收入超过45亿元。

2.成功经验(1)政府政策大力支持。台湾休闲农业由“农委会”主管,“观光局”、“经建会”协同管理,有《休闲农业辅导办法》规范发展、经营行为。经核准的休闲农场,在经营上享受优惠政策,提倡一乡一农业园。拨出专项经费支持休闲农场,经费一般用于修建从主路到农场的支路,水利工程,教育农园的补助,组织、文宣等。(2)布局规划合理。休闲农业突破传统农业的范围,是以当地自然、文史资源,以特有的农村生产、景观,融合旅游、餐饮等综合经营,为人们提供休闲服务。所以,休闲农业是综合利用当地资源,由农业延伸至服务业的新产业。对寻求农业出路的大县来说,就必须整合全县资源,合理规划,从而发展县域经济。台湾农业大县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如彰化、云林、加大、台南、高雄、屏东等。此外,台湾农业主管部门还推动“一乡镇一休闲农渔区”和利用占全台面积1/2以上的森林资源,发展生态旅游,筹建步道,与民宿、观光农园结合,进一步推进农业转型。(3)创新经营管理。首先,建设相关网站,方便游客获取信息。对于休闲农业这种综合了农业和旅游业的新型产业,网络媒体的建设无疑举足轻重。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网站,主要内容有:新闻发布、景点介绍、游区地图、旅游线路推荐、住宿餐饮服务、留言系统,乃至网上定房、定门票服务。通过这些信息,游客真是可以做到“足不出户,了若指掌”。其次,重视分工合作,强调同一地区的联合。台湾有相当一部分休闲农业已经实现了企业

化,或是不同服务领域的合作分工,实现了观光、住宿、餐饮和娱乐的综合。很明显,这比起许多所谓旅游农业中的小而全,家家户户开展雷同的服务活动,有很大的进步,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增加效用。第三,产品经营多样化,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相结合。休闲农业能够提供的产品,除了实物的产品,还有奇观、氛围、风景和主题等“情境消费”的产品。这也是休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眼球之处。

三、台湾休闲农业对大陆农业发展的启示

1.把握发展休闲农业的基本原则发展休闲农业应注意以下5个基本原则:一是要有利于本地区农业发展。有利于本地区农业的转型升级,有利于农业与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结合,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二是要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引入台湾以及世界休闲农业的最新理念,规划与设计休闲农业产业,应用多种学科指导休闲农业发展;三是休闲农业的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避免对当地自然景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确保休闲农业的永续发展;四要善用当地资源条件。农村各类资源是构成休闲农业的基本条件,在开发中应因地制宜地善用;五是要重视休闲农业的特色与创新。避免休闲农业经营的面面具到,形不成个性特色。

2.发挥政府的扶持引导作用发展休闲农业既符合经营农产的根本利益,顺应城市居民休闲旅游需求的形势,又符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休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应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在发展农业旅游时,区县和乡镇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一是积极引导,二是统筹规划,三是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扶持。如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休闲农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合理布局以解决品牌定位趋同化的问题休闲农业旅游品牌,应当是一个持久而稳定可靠的品牌形象。在旅游消费者心中,树立对其的认知,进而形成一种差别。也正是这种差别才成为吸引旅游者的兴趣,提高其消费欲望,最终凝聚成休闲农业品牌的无形资产。因此,休闲农业项目的布局应注重与客源市场的联系,考虑项目所在区域的交通区位,还应考虑与其周围的其他休闲项目及名胜古迹等风景区的关系。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各个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和习俗有着明显的差异,文化资源极为丰富,为观光农业增强了吸引力。因此,各地应结合本地资源特点,发展有本地特色的休闲农业项目,避免与周围已有休闲项目开发上的雷同,力求与周围其他休闲项目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

4.完善休闲服务体系休闲农业是一种观光、游览、度假的形式,旅游者是以体验农村和农民生活这种特殊的方式来休闲,而不是一般地到农村去观光或“学农”;尤其“农家乐”,是旅游者直接深入到农民家里,吃住在农家面对面地感受农村文化和农民文化。所以,一方面不应该游离于农民家庭之外,把城里的宾馆、标房简单“克隆”到农村;另一方面,作为一种休闲度假,必须对环境、接待、服务提出相应的要求,诸如环境整洁、居住干净、餐饮卫生、安全方便、基本设施保障等,以及接待人员自身的健康、礼仪和素质,让旅游者在农民家里既享受到规范的服务,又感受到宾馆旅舍所没有的家庭式温馨,因而能够充分放松、尽情休息。休闲农业要在服务上下大功夫,提高休闲农业层次,这也是一个地区休闲农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观光线路的策划到每个景点内容的确定,从农业观光的导引介绍到田园风光的品味鉴赏,从日间的餐饮到夜晚的住宿,都需要一支专门的服务队伍。

5.加强体验经济与休闲农业产品开发 随着近年来国内外对体验经济研究的深入,有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开发新动向已引起了旅游学界的重视。休闲农业具有使游客深入体验乡村氛围和田园生活的功能,是体验经济的一种重要形式。休闲农业与一般旅游产品相比突出的特点是高度参与性,游客可在农园或休闲农业区参与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制作食品、礼品、艺术品,租赁农场自己经营管理,根据爱好设计个性化的游憩活动,实践环境保护和绿色生活理念,开展农业科普知识宣传和相关研究活动,这是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及客源市场开发的优势之一。因此,休闲农业必须针对消费场的新特点,增强互动参与性,创造性地开发出更加个性化、人性化、绿色化、高附加价值的体验式旅游产品,以满足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消费需求。

上一篇:心内科护理带教计划下一篇:班级趣味小游戏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