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秘专业教育改革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高校文科专业课程中,文科专业的实践课是重点也是难点,但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习内容也相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也体现不出课堂实践,使得教学效果上还是不够理想,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文秘专业教育改革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校文秘专业教育改革论文 篇1:

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摘 要: 近年来,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佳。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对英语专业就业现状展开分析,并从学校、社会、学生三方面提出对策。

关键词: 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 就业现状 原因 对策

1.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

随着中国国际化进程的推进,市场对英语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英语专业逐渐成了热门专业的代言词。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各大高校竞相开办英语专业,外语类院校的招生规模也一再扩大,使得曾经炙手可热的英语专业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在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英语专业由于失业量较大,毕业率持续走低被亮为了“红牌”专业。此外,相关数据表明,近几年英语专业的就业质量不太理想。普通高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职方向为英语教师、翻译、文秘、公务员等,但能够去跨国公司、大型国有企业、知名民营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凤毛麟角[1](15)。造成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根据现状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才能帮助英语专业毕业生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有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2.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

2.1就业竞争激烈。

随着英语成为一门国际通用的语言,英语专业的地位显著提升。近年来,我国大力支持高校开设英语专业,积极推动英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国范围内英语专业本科生、硕士生也连年扩招,劳动力市场上涌现出大批英语人才;由于国内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批海外留学生归国,更是加剧了市场的激烈竞争;各高校重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英语专业毕业生与非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差距逐渐缩小,英语专业学生语言优势不再明显[2](152)。

2.2高校英语专业的开设不规范、不合理。

近年来,英语专业的方向细分虽更加明确,更趋于专业化,但其在课程设置方面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以近几年新设的商务英语专业为例,该专业侧重商务、经济方面的知识,旨在培养商务英语人才,是一门实用型的专业,这与传统的旨在培养英语教师的英语教育专业有很大差异。但目前一些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用书几乎一致,只是增添了个别与商贸相关的教材,并未体现出其专业特色。此外,有些学校由于缺乏专业的、有实践经验的商务英语教师,很难培养出优秀的商务英语人才。

纵观全国英语专业,除上述商务英语专业的问题外,许多院校英语专业都采用统一的教材,使得全国普通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趋于一致,就业时不具备竞争优势。尽管我国已开展一系列教育改革,但高校英语专业仍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忽视学生听、说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出的多为应试型人才,而不是市场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2.3英语专业学生自我认识不够,就业期望值高,就业面窄。

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及就业指导,一些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自我认识不够全面,不了解自身真实水平,不了解社会就业形势,好高骛远,就业期望值偏高,不愿从底层做起,也不愿在中小型城市发展,只倾心于去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经济发达的一线城市。因此他们在就业时,高标准挑选工作,而自身能力却无法胜任,形成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局面。有些英语专业毕业生只愿在大企业或学校等事业单位就职,一味追求高薪或稳定,缩小了就业选择的范围。有些毕业生只想从事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把自己局限于所学专业,很大程度上缩小了就业面,加剧了就业市场竞争。

2.4大学生能力结构单一,专业水平不高。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才市场对劳动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还要拥有丰富的技能。但学校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忽视学生的文化底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英语专业学生只会英语。由于毕业生缺乏应具备的一些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实践经验,英语专业学生不能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3.促进高校英语專业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3.1缩小招生规模,合理确定招生人数。

高校管理层人员应更加注重对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数据采集,并对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学校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生自身的就业利益为出发点,逐步降低英语专业——中国高等教育最大专业的招生人数,直至达到一个合理的招生数目,使之既与社会的就业岗位需求数目相匹配,又从源头上避免毕业生的就业困境[3](20)。

3.2合理规划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需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积极调整培养模式。此外,学校在以扎实的专业课知识为基础的同时还要加强培养学生能力,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创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就业质量。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表现在工作能力方面,而且要求其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高校在教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水平,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等的培养。

3.3加强就业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包装自己。

目前,部分高等院校都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但据调查表明,部分高校对该课程并不是十分重视,或只将该门课程作为一门普通的选修课对待,该课程的时长设置较短;教师上课模式枯燥单调,授课方法缺乏创新,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致学生上课态度不够端正。此外,学生因未真正了解过社会就业市场的残酷性,直到毕业时才会考虑就业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应该全程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3.3.1学校应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课程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改革,让学生在课堂上即对当前就业形势有清晰的认识。学生有所了解后才会产生紧张感,并根据个人的爱好、性格、特长、知识能力、家庭背景等,暂时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3.3.2学校积极鼓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好专业基础,提高能力,在校期间积极考取对就业有帮助的资格证书,如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证书等充实自己。

3.3.3学校应经常举办一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增强其自信心,同时也能增加大学生交流沟通的机会,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3.4教学生如何包装自己。求职时,一份好的简历往往能吸引招聘者的注意。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制作一份让招聘者能够眼前一亮的简历,以争取面试的机会,另外,还要鼓励学生多多关注招聘信息,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有效性[4](11)。

3.4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率及就业质量。

3.4.1正视自身的价值与能力。

大学生要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全面了解自身的水平,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结合自身能力对就业方向进行正确定位。

3.4.2具备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

年轻一代的学生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刚进入社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从学校到社会的转变,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困难时容易放弃。因此,学生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

3.4.3端正就业态度,避免急于求成。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的、曲折的,就业过程总是充满坎坷的。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不能有急于求成的思想,更不能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灰心丧气,要认真对待失败,总结经验教训,脚踏实地地走向成功。

4.结语

关于高校英语专业本科生面临的就业问题,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快速发展,大批英语人才涌入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是由于高校英语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与市场对英语人才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以及英语专业学生存在的对自我认知有偏差、专业能力不足等一些问题,造成就业环境不佳。因此,要解决此问题,社会方面需政府进行引导调节,缓解就业压力,为大学生提供多渠道就業;高校方面需以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英语专业学生个人方面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重视所学内容与社会某一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并树立积极的就业观念。只有通过社会、高校及学生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培养出符合就业市场需求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帮助高校英语专业学生解决就业这一大难题。

参考文献:

[1]蒋雯雯.英语专业就业现状及就业问题研究——以四川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为例[J].校园英语,2017(11):15-16.

[2]柳频.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现状与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08(26):151-152.

[3]荣晶.高校英语专业面临的就业危机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20.

[4]朱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论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11.

作者:岳培蕾 师潇杰

高校文秘专业教育改革论文 篇2:

高校文科专业课堂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高校文科专业课程中,文科专业的实践课是重点也是难点,但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还是采用的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习内容也相对较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被动,也体现不出课堂实践,使得教学效果上还是不够理想,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训练。因此,高校要重视文科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教学的模式和方法,教师要认真研究该如何上好实践课,保证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实践教学的意义,并针对教学实践课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高校文科教师上好实践课。

关键词: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

1、开展课堂实践教学的意义

传统的文科专业课堂中,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学生在学习中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对于所学习的知识在运用能力上是比较差的,这导致了学生在学习之后不能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学校的教学目标也不能达到[1]。在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在文科专业课程中将实践教学的作用得以凸显,加强了文科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中,高校的专业知识量也是非常巨大的,学生在学习中很难自行消化这么多的知识,学生在遇到简单的实践课中,不能有效的找到对应的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应用能力不能得到提高,知识虽然学习了很多,但是在实践和运用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文科专业课堂实践教学必须有所加强,这样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将所学习的知识及时的进行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课堂基础和理论的教学中就需要将实践融入,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这些知识,避免时间长造成遗忘。在课堂理论教学中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的印象可以更加深刻,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的引导学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进行实践过程中,不需要大量的教学设施和昂贵的教学仪器,因此,应该加强文科专业课堂实践,真正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培养出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的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2、高校文科专业存在问题

2.1专业培养目标与经济社会需求不匹配

高校文科专业的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社会市场需求不匹配,如某大学文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出掌握文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2]。但实际上毕业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写作能力,掌握现代化办公的技能。另外某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汉语言专业人才。实际上社会上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掌握专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综合能力。

2.2教学大纲没有针对性,更新较慢

高校文科专业课程设置更新速度过慢,往往很多年所用的教材都不变,远远跟不上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学生所学习的知识总是一成不变,教出来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对学生的要求只是本专业的知识,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社会实践,在知识的运用上需要提高。

2.3文科教师专业素质相较于理科有一定的差距

高校文科教师大多都是研究型人才,有很多都是研究生、博士,但是这些文科专业的教师在实践能力上还是相对较弱,与理科教师相比,文科教师更加擅长理论的教学,想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教师的实践能力有所提高,很多教师是刚毕业的研究生或博士,实践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这些教师需要快速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培养人才的知识和技能,还可以去企业锻炼,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文科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的路径与措施

3.1坚持社会需求核心的目标定位

高校文科专业需要修订自己的培养目标,在社会上和企业上进行调研和实践,了解市场的需求,了解学生培养的方向,社会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将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对于学生的培养和要求也要转变过来[3]。

3.2通过整合、结合等方式调整课程设置

第一,进行课程整合,将一些有交叉的专业课程可以进行合并,提高教学效率。比如在编辑出版专业中的出版经营管理和出版营销中有相似的教学内容,就可以将这两个课程合并成为一个课程。第二,有效的结合计算机软件课程,将计算机专业与文化产业管理相结合,还可以将英语学习与汉语学习相结合,变成涉外文秘课程。第三,提高实践教学在文科专业教学中的比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将专业的学习与语言的学习进行结合,例如可以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汉语言国际教育、秘书学等专业的过程中增加英语的教学,使得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的基础上可以学会一门外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第二,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还可以学习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在工作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果学生在学习专业的过程中可以学习计算机软件技术,对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是非常有帮助的;第三,学生在学习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广告学等专业的过程中,可以在学校学习三年,然后到学校外实习一年,这种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将自己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3.4大力建设校企合作平台

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高校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场地,还可以聘请企业专门的人才到学校进行授课或者开展讲座,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和实习。比如高校的编辑出版专业可以与传媒集团进行合作,学生可以到企业进行实习,这样毕业后也可以更快的适应岗位,适应社会。

结束语:随着高校文科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目标也在逐渐改变,学生不单单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高校需要将实践课的比重进行提升,也可以多采用一些课堂实践的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可以更好的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刘洋,姜义颖.高等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33):101-105.

[2]陈玉.高校文科专业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与思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04):145-146+153.

[3]張兄武. 高校文科本科专业应用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5.

基金项目: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2016年度教学改革工程委托项目"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之研究成果。

作者:黄卫平

高校文秘专业教育改革论文 篇3:

会计专业在校生考证问题的反思

摘要:本文立足于当前经济全球化环境,以培养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为出发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郑州市两所高校会计专业在校生考证现象进行了调研,利用EXCEL作为主要的统计分析工具,对会计专业在校生考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会计 考证 反思

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的转变,以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会计教育提出了新需求,要求高校本科阶段会计教学改革面向全球,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会计专业人才。无论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还是会计职称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近几年的改革都体现了考核考生应该具备的计算机知识和能力,侧重于考核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会计专业在校生考证问题,有利于在校生理性考证,把握其会计人生的航向。但是,随着近几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人数逐渐增加,会计专业的在校生就业危机感严重,很多学生将考证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出路,部分高校甚至把考证与学分、毕业证挂钩,更有部分会计专业在校生盲目考取计算机、文秘、导游等资格证书。这一现象,值得反思。本文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郑州市两所高校会计专业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调研,利用EXCEL作为主要统计分析工具,对会计专业在校生考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考证热”的负面影响

考证能促进国家证书管理制度的完善,如会计从业资格证管理办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管理办法、注册会计师证管理办法;能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如会计专业的课程应增设一些与会计实务和会计信息化相关的课程,旨在提高会计专业在校生的职业技能;也能促进在校生积极努力学习、增长知识,提升自己。

但是,“考证热”也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盲目考取热门证书,忽视专业学习;部分在校生会为了考证而逃课,或者占用上课时间备考,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纪律;部分证书的作用被人为哄抬,大多数在校生都认为考证数量越多,就业机会就会越多。事实未必如此,因此有必要探讨一下“考证热”的影响因素。

二、剖析会计专业在校生“考证热”问题

(一)调查对象。郑州市两所高校即会计专业在校生大二年级80人、大三年级353人。其中男生103人,女生330人,共433人。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方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方式进行调研,使用EXCEL为主要统计分析工具。编制的问卷主要围绕考生毕业后的打算是升学还是就业、考取证书的基本情况、对证书的了解程度和了解途径、考证意愿、考证的原因、证书与能力、考证与学业、考证影响因素、考证难度、复习计划、政策建议等问题展开。2013 年6月,笔者对两所高校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共回收问卷433份,有效问卷433份。考虑到大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不甚了解,并且尚未开始会计专业课程的学习,而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毕业离校,并且调查显示有368人期望考证时间是在读大二和大三期间。

(三)“考证热”的影响因素分析。

1.毕业去向对考证的影响。调查问卷关于“毕业去向”设计了三个选项,即就业、升学和暂时不确定,并针对每一种去向选择分别调查了其考证时间、证书数量与求职信心、证书与能力、考证原因、考取的专业证书类型、就职意向等方面。调查结果见表2。

从考证时间来看,平均有80%以上的在校生会选择在读大二或大三时考证;选择“就业”和“升学”的在校生有50%以上是在读大二时考证,明显高于在读大三时考证比例,选择“暂时不确定”的在校生则没有明显差异。可能是打算就业或升学的在校生学习目标明确,早考证以便为以后做好充分准备。而暂时不确定的在校生学习目标不太明确,对考证问题态度不积极。在求职中有多少张证书能让在校生有信心呢?调查结果显示:无论如何选择毕业去向,认为持有4张以上证书会更有信心和越多越好的在校生比例达到了80%左右,说明证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大学生就业增强信心。调查结果还显示,毕业去向“暂时不确定”的在校生中有高达57%的人认为证书越多越好,这可能说明他们对就业缺乏信心。然而,证书能否代表学生自身的能力呢?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重依然是最高的,当然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比重也不低,约占到30%左右;结果还显示,打算升学的在校生有55%以上认为证书=能力。

关于考证原因,从续表2中可知,无论毕业去向如何,增加就业筹码的平均综合得分相差很小,并且与其他原因相比,其值都是最高的,说明增加就业筹码是在校生考证的最重要的原因;平均综合得分居第二位的考证原因则是为了提高知识和能力,排在第三位的考证原因各不相同。需要说明的是,选项平均综合得分是根据所有填写者对选项的排序情况自动计算得出的,它反映了选项的综合排名情况,得分越高表示综合排序越靠前。计算方法为:选项平均综合得分=(Σ频数×权值)/本题填写人次,权值由选项被排列的位置决定。

问卷中“考取的主要专业证书类型”为多选题,排在最前面的依次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专业技术职务证和CPA证。毕业去向不同,考取会计从业证和专业技术证的人数没有明显差异,CPA证的考取情况是打算升学的在校生考的较多一些。就职意向为多选题,排在前三位依次是大中型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行政事业单位。

2.了解程度对考证的影响。根据433份有效调查问卷,对需要或相关证书的了解程度进行了统计,选择“很了解”的有49人,占11%;选择“了解一些”的有363人,占84%;选择“不太了解”的有20人,约占5%;选择“不了解”的仅有1人。对“了解程度对考证决定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时,依据重要性原则,删除1份“不了解”的有效问卷;另外,为了便于对比,所有比值均为四舍五入后的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1)对证书的了解途径主要有网络、学校引荐、同学介绍三种,网络居于第一位,这体现了信息时代的特点。(2)考证目的不明确与对证书的了解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了解程度越高,考证目的相对越明确,但不显著。(3)无论了解程度怎样,平均有60%以上学生认为证书数量越多越好;选择“不太了解”的在校生有高达70%表示自己会尽可能多考证,显然带有一定的盲目性。(4)关于“证书能否代表自身的能力”,选择“能,考证的同时提升自己的能力”选项的人数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但是选择“不能,考完不久知识就忘了”选项的人数也不在少数,笔者认为,这并不能说明遗忘的知识没有给考证者带来收获。这与本表中“若企业招聘时不看重证书仍然有绝大多数的在校生会选择考证”的调查结果一致。(5)会计专业在校生考取专业证书的类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专业技术职务证书和CPA,并且几乎不受其了解程度的影响。这说明对于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三种证书是最有公信力的。

3.其他因素对考证的影响。笔者在研究其他因素对考证的影响时,筛选了(A.国家政策导向;B.就业压力大;C.学校教育体制;D.受同学、家长影响;E.培训机构的宣传;F.个人兴趣)六种因素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就业压力大是影响考证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培训机构的宣传”对考证的影响程度表现最不明显,即其影响程度最一般,认为其他五种因素“非常重要或重要”的比重都是相对最高的。六种影响因素的均值(离均值最近点的比值,影响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就业压力大 44.45%(42%,重要)、国家政策导向 36.73%(34%,非常重要)、学校教育体制36.70%(21%,非常重要)、受同学家长影响34.65%(53%,重要)、个人兴趣30.99%(15%,非常重要)、培训机构的宣传26.01%(28%,一般)。均值越高,说明该因素在会计专业在校生心目中的影响力越强。

三、切实引导会计专业在校生理性考证的对策

(一)政府实施宏观调控,加强培训机构管理。为了减退考证热潮,有效缓解就业压力,从宏观角度来分析,需要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作用,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完善的就业信息网络,协调发展冷门专业与热门专业,缩短两者的差距。同时,加快网络化建设,尽快实现发放全国通用的证书,不会因为工作调动必须办理各种手续。重视培训机构的管理,加强对相关培训机构的监管,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提高培训机构设立的门槛,应该要求培训机构必须如实进行广告宣传,不得虚夸过关率等方面的信息,切实维护广大在校生的利益。

(二)学校和教师要切实履行相关责任。笔者对调查问卷的题目“为了正确引导在校大学生理性考证,您对学校和教师有什么要求或建议吗?”的结果进行了整理,结果如下:

1.高等院校方面。(1)要正确引导学生理性考证,选择适合本人的证书,不要组织和干涉学生的考证自由。(2)专业入学教育应该介绍本专业认可度较高的证书,让学生了解证书的用途和含金量,不要盲目宣传;要给新生的学习以指导规划,以后可以多安排相关考证的讲座或者开设选修课,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同时给学生专业性的指导,提供考证概况及就业形势分析;最好给学生推荐学习方法和获取信息的途径。(3)调整教学计划,协调考证和专业课学习。(4)不要为了学校的经济利益而牺牲学生个人利益,实事求是的宣传,让学生自主选择。(5)希望高校取消考证方面的硬性要求,比如不要把考证与学分和毕业证挂钩,否则学生只会是舍本逐末,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6)加强学风建设,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提供考试资源,如多开放一些自习室和机房、免费提供相关财务软件,也可以建立网站来介绍本专业有关证书概况、提供相关信息资源和备考资源。

2.专业课教师的导向作用。(1)为学生讲解职业规划,分享职业经验, 在不影响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可以增加考证和就业指导;以自己丰富的经验给学生以指导,让学生可以有的放矢;不要盲目地因为一些经济原因就给学生推荐一些机构或者不需要的证书。(2)结合自身的经历可以给本专业的学生介绍认可度较高的证书,增强学生对各种证书的认识和了解,自由选择考证;提醒督促什么时间应该考什么证书,不能错过最佳的考试时间,各种证书对以后就业的影响;提供实时信息及考证建议。(3)推荐学习方法和书籍,进行相应的辅导和答疑;提示学生考前的技巧问题、重点考点预测及应该注意的问题。(4)对学生应多加鼓励,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其他方面。会计专业在校生首先应该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明确学习目标。其次,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证书的了解;理性考证,合理安排考证与专业课学习的时间;讲究学习方法,注重学习效率。最后,也希望招聘单位在招聘时应该注重考核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及发展潜力,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证书的作用,以免误导学生盲目考证。J

参考文献:

张胜利.大学生“考证热”现象分析及应对策略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9):15-16.

作者简介:

焦永梅,女,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讲师,管理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理论。

作者:焦永梅

上一篇:美术教学中的环保教育论文下一篇:数学作业批改理论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