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论文

2022-04-22

【摘要】近些年来,英语教学改革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方向,在学生的培养方面,不仅要确保他们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语言。生态语言学受到了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专家的广泛关注,从语言生态学的观点角度以及语言学理论的基础,探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校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校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论文 篇1:

关于就业形势下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探析

【摘要】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及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下,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因此,在这样的就业形势下,开展英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高校的教育目标。本文通过分析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就业形势下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够提高高校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就业形势 公共英语 课程改革 问题 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由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校的课程改革带来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出于高校扩招政策的影响,大学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加,从而使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另一方面,在就业形势的影响下,许多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未能找到专业的人才,进而影响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因此,在新就业形势的影响下,进行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成为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动力。

目前,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念、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质量较低,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进而给大学毕业生造成巨大的就业压力,因此,要立足于当前的就业形势,解决公共英语教学中的问题,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成为高校公共英语教学的教学任务。

一、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公共英语的教学地位。公共英语是学生所学专业之外的一门课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而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不高,没有足够学习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得高校的公共英语教学效果较差,而且,许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看到英语的实际用途,认为毕业后用到英语的机会很少,所以不重视英语学习。同时,许多高校不重视公共英语的教学地位,没有具体要求学生的英语能力,从而降低了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并且,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许多高校没有合理安排公共英语的教学课程、教学时间,给公共英语教学带来不利影响。再加上部分英语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热情不足,采用敷衍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使得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2.没有合理设置公共英语课程。目前,许多高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公共英语的积极作用,未能合理设置公共英语课程,进而降低了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许多高校把公共英语看成一门孤立的公共基础课程,没有加强公共英语教学与就业之间的关系,未能完善地安排专业课与基础课,不能充分发挥公共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致使高校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不强。同时,在公共英语课程分类设置方面,许多高校没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未能给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英语学习教材,使得公共英语教学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教学资源浪费,而且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从而给毕业生的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3.缺乏强大的师资队伍。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是,许多高校没有建立强大的英语师资队伍,使得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较差。而且,部分高校英语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仍然坚持传统的教育理念,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了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许多英语教师过度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注重传授英语理论知识,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使得英语教学与实际需求相脱离,从而给学生的就业带来不利影响。

4.公共英语教学的评价方式不科学。在教学评价方面,许多高校仍然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英语水平高低的标准,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公共英语教学中,大部分高校采用教考合一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忽视了测评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没有考核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未能全面评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提高高校公共英语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二、就业形势下高校公共英语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1.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公共英语教学。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会越来越突出,因此,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公共英语的教学地位,合理设置公共英语课程,不断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以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专业英语人才的需求。在就业形势下,高校应该积极与时俱进,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积极开展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加强专业英语与通用英语之间的联系,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校英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内容,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公共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公共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公共英语课程,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高校可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英语教材,确保英语教材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在就业形势下,高校应该注意以学生的就业为出发点,在传授英语知识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英语技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英语综合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处理英文资料和文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高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结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重点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确保教学活动与实际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从而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实力。

3.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英语教师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校应该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为公共英语教学提供必要的人力支持,从而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就业形势下,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大力引进英语人才,积极开展相关的培养活动,不断提高英语教师的执教能力,建立完善的英语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英语学习条件,从而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效果。同时,高校英语教师应该积极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另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新英语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有利的英语运用机会,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4.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英语运用能力是提高就业率的必要手段,因此,高校应该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竞争实力。在教学活动中,高校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全面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基础。同时,在教学活动中,高校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科学的评价体系,考核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考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公共英语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英语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三、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英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高校应该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重视公共英语的重要作用,大力进行公共英语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高公共英语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梅小健,曹东辉.新就业形势下高校英语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10,14:222-223.

[2]周素玲.试论就业导向下的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03:149-150.

[3]马志辉.对改革高校公共英语课程的思考[J].理论界,2005,05: 124-125.

[4]郭丽萍.高校公共英语专业化教学完善建议[J].文学教育(中),2013,06:75-76.

[5]胡红渊.高校公共英语教育改革探析[J].中国培训,2015,18: 178.

作者:崔新生

高校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论文 篇2:

基于生态语言学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探究

【摘要】近些年来,英语教学改革成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关注方向,在学生的培养方面,不仅要确保他们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英语语言。生态语言学受到了语言学家和语言教学专家的广泛关注,从语言生态学的观点角度以及语言学理论的基础,探讨高校英美文学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生态语言学;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许习,贵州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于生态语言学的高校英美文学最主要就是把生态语言学的理论,在创造性的方式之下运用到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过程当中,使得师生、文学作品以及生态环境因素能够融入到具体的教学生态系统里面,最终实现英美文学在教育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语言学

生态语言学又被称之为语言生态学,是语言学和自然生态学进行结合的一门学科。1972年的时候,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者首先在自己的著作当中提出了语言生态的概念,作者认为语言生态指的是语言和生态环境之间进行交互作用的一个学科,这样的一个理念,能够把语言系统复归到自然的生态系统当中,这里的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指的是一种特定的语言和所在的社会以及文化环境相互依存和发展的关系。

二、生态语言学对英美文化教学的启示

英美文化教学对于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升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学实施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英语原著的鉴赏能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文学作品在表达方面的思想内涵,促进学生对于英美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在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因为文学教学既是语言和文化的融合,同时也是文学鉴赏和人文素质交互影响的一个课程。在英美文化教学的过程当中,就是需要严格的遵守生态语言学当中的互动性和多元性的特点。

1.互动发展。无论是教学还是生态语言学互动,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要素,因为文学教学当中会存在着师生关系和师生关系之间的互动,同时也会有着文化和教学资源之间的相互交流。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因为文化教学本身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会参与到互动的过程当中,同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所形成的动态式的教学环境,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完成知识的传授。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英美文化教学进行思考,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用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在生态语言环境当中,不断形成对于英美文化的审美能力。金鱼生态语言学的英美文学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语言教学,同时也能够更好的运用一些特殊的语境,对学生的情感以及审美进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互动教学的一种典型代表。

2.多元化文化教育。每一个民族和国家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当中,都会形成一些独特的文化和价值理念,这些成分的形成受到了宗教和价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一个长期的过程当中,会结成一些稳定性的结构特征。对于语言来说,同样也有着这方面的特点能够表现出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具体文化特征。在不同地区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背景之下,语言已经成为了跨文化交际当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在英美的文学作品当中,人们需要对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作用进行关注,把文化的传播融入到文学的创作过程当中,同时也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为学生传达不同时期英美国家的文化内涵,使得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获得提升,最终也使得学生对于西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全方位的加强。

3.生态文化。在这个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背景之下,人们开始注重生态的保护工作,因此慢慢的培养了较强的生态环保意识。特别是在生态环境出现危机的情况之下,人们也明白,加强生态环境意识的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创建生态文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学教育,在高校文化教育的过程当中慢慢地融入,最主要的模式就是借助生态文学教育,呈现出人们在自然和艺术生态美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一种生态环保的意识。对于一些英美文学作品来说,这些作品会对生态危机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进行描写,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读者在生态环保方面的意识,同时也提出一些对于现代文明的质疑和批判,培养人们保护生态的强烈预示。在这些文学作品当中,会把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生态环保意识进行全方位的融合,最终在一个活跃的课堂氛围之下使得教学的目标得到实现。

三、生态语言学在英美文学教育中的应用

1.塑造与英美文学教育相关的宏观教学环境。从生态语言学的视角角度出发,塑造一个宏观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学生和教学生三大生态因素融入到整体的系统当中,同时需要这三个因素进行相互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对于这样的一个教学生态系统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受到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和教学效果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注重对这些因素进行全方位的有机结合。教师在英美文学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不仅要注重对课本的重难点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同时还要注重探讨其中的人文精神,对客观的主体思想进行阐述。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注重通过有效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明确文学作品创作的时间和背景,能够引导学生在立足作品背景的基础之上,对作品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使得学生能够和读者之间产生良好的共鸣。

2.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英美文学教育。在英美文学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的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最主要是在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方面有着体现。在多元化的教学观念当中,最主要关注的是教学过程当中形成英美言到英美文学,最终形成英美文化路径的一些模式。实施英美文学教育的时候,教师需要不断的关注语言的特点,确保学生能够感受到,因为文学的全方位魅力,同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体会和感悟的方式,了解作品当中的具体文化内涵。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需要把语言作为具体的入手点,探究如何落筆,生成相应的文字,并且进一步组合形成文学。在多元化教学手段的实施之下,可以使得教学的过程不会局限在对教材进行运用的视角当中,同时也能够立足学生的具体需求,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能够在合理运用各种先进教学工具视角的作用之下,推动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3.搭建生态教育的兴趣平台。在英美文化生态教育实施的过程当中,兴趣平台的搭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前提条件。从生态语言学的英美文化教学角度出发,最主要会以英美文化文学作品作为具体的教学支撑,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得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能够融入到整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以及阅读观点的交流等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学作品审美能力获得提升。目前高校在进行英美文学作品教学的时候,缺乏生态教育的理念,因此教师需要对众生的教育理念进行创新,运用各种各样的教育方式为学生建构起一个生态教育的兴趣平台,使得课堂的氛围获得全方位的改善,同时也激发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积极性。在生态教育兴趣平台搭建的过程当中,教师要注重对校园原有资源的充分利用,能够明确每一个资源的特点,从而使得兴趣平台的建设能夠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教师还需要对原有的讲座式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对在我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甚至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法和讨论式教学法等等,提升英美文学教学的整体效果。在教学实施的过程当中,就是还要使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辅助手段,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作出一些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资料,从而使得教学的良好课堂氛围等高过的全方面的营造。

四、结语

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高校英美文学教学首先应该注重建构起生态系统,促进多个方面资源在其中的融入,形成一个统一的生态系统,使得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获得全方位的明确,能够建立起生态教育方面的兴趣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态教学环境,使得学生的审美境界获得提升。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使用一些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使得学生的鉴赏能力获得提升,并且树立起一个生态环保方面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谢芳.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式研究[J].考试周刊, 2017(83):131.

[2]刘至美.基于教育生态学的高校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1):108-109.

[3]黄勇,方莉.生态语言学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4):158-159.

[4]曹妙丽.基于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困境与突围[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5):48-49.

[5]黎明.生态语言学视角下高校英美文学教育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05):154-155.

[6]琚磊.生态语言学视域下英美文学教育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114-117.

作者:许习

高校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论文 篇3:

“一带一路”背景下陕西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探析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对陕西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该倡议对陕西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培养现状方面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各类高校开设翻译专业现状,提出了相对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方法。

关键词:“一带一路”;翻译人才;培养

1 “一带一路”倡议对陕西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影响

2015年10月19日,“一带一路”国家统计发展会议要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要进一步加强政府统计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2020年4月2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一带一路”建设2020年行动计划的通知表明:要支持陕西“走出去”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开展贸易,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这一要求的提出,极大提高了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而在翻译人才的培养中,陕西各高校发挥着首当其冲的重要作用。因此,便要求各高校根据“一带一路”倡议,制定切实可行的翻译人才培养目标。

2 陕西省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

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高校对“翻译人才的要求更高,但是各高校翻译人才培养工作,在具体实施和实现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1]。

(1)翻译人才的培养方案老套。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时,仍采用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所授内容与“一带一路”倡议关联性不大。(2)“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翻译人才的培养的教材选取仍没有结合时代发展特点,还是出版年代较为久远为教材刊物,内容层次较低,适用范围狭小。

3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翻译人才培养的方法策略

3.1 明确培养目标,制定特色培养方案

(1)“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陕西各高校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翻译人才,就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翻译综合能力,即“编辑、出版、创作、翻译”于一身的“复合型”翻译人才。作为一名译者,文字的转换只是第一步,要想达到文化传播和交流互鉴的作用,“编辑、出版、创造”缺一不可。因此,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时,应注重夯实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加强学生创造能力和文本编辑能力的培养,可以开设类型多样的辅助课程。使得翻译和创作融会贯通,实现培养“复合型”翻译人才的目标[2]。(2)“母语型”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翻译,大多数学生可能会误认为母语学习要大过源語言学习。实际上,源语言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为了提高沿线国家的经济水平,更重要的是传播沿线国家极具特色的传统文化。而陕西的“黄土文化”或是“乡土文化”要想传播,必须要求译者具有极强的汉语功底,否则译作将只是一本机械的文字转换工具书,无法达到文化转播的目的。在这一点上,陕西高校应该在培养学生外语能力的同时,兼顾学生汉语能力的提升。如,可设立“读书角”,让学生提前阅读经典或是流行作品,之后一起交流,也可增设汉语言文学相关的核心课程,以此提高学生的母语能力。实现“母语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3)“和谐性”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作为一名译者,要想达到传播本国优秀文化以及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文化认同感,单单输出本国的文化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将文化观和翻译目的统一起来。翻译大家林语堂先生一直所推崇的“西洋头脑中国心”“知己又知彼”“博古又通今”等思想正是这种“和谐性”翻译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核心所在。各高校可适当增设一些具有陕西当地特色的、与翻译相关的科目,如陕西乡土文学译作赏析、陕西特色艺术形式翻译研究等,以满足“一带一路”背景下对于“和谐型”翻译人才的需求[3]。

3.2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学生实践训练

(1)开设应用类翻译课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各专业的课程设置也在不断优化,翻译专业也是如此。传统的翻译行为大多只是简单机械地进行文字的转化工作,只注重字词的翻译,更加强调语言层面的对等。实际上,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作为译者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国家建立沿线国家的文化认同以及通过翻译这一手段,为国家吸引更多的外资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所以设置翻译相关课程的时候,一定要紧扣时代主题,不能再故步自封,单纯设置一些非实用性问题的翻译课程,应多增设一些实用性文体的翻译课程,如政府工作报告的翻译、经济术语的翻译、旅游英语等,并结合本地特色,开设相应的应用类翻译课程。(2)利用大数据与网络技术。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面临着新的变革与挑战,翻译行业也不例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各高校在培养翻译人才时,不应再过分注重传统的字、笔、纸的翻译模式了,而是应该让学生学会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多利用网络和大数据资源,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为积极响应国务院2015年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号召,促进语言大数据及相关技术资源在高校教学、实践、科研等领域的共通共享,特此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组建“语言大数据联盟”,旨在为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多方合作、资源共享构建的开放平台,旨在通过开放的亿万级语料资源、技术资源、平台资源等为教学、实践、科研、业务拓展等活动提供支持,也是为了培养更高质量的翻译人才服务[4]。

3.3 优化教学和师资力量

(1)加强教学方式改革。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作为高等教育学府,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并应用到现代翻译人才的培养当中,以达到提升翻译人才培养质量和效果的目的。首先,在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层面,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大可以提前构建情景,并让学生投入到该情景中,利用这一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有关英语的各方面能力,如阅读、写作、翻译以及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此外,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依靠“一带一路”倡议,深刻剖析其提出的翻译人才的培养要求,采用多种灵活的教育方式,不断加强学生对翻译的认识和理解,逐渐提高学生的翻译和实践能力。其次,高校也可以为学生多多举办与陕西地区文化的各类大学生英语翻译竞赛,比如秦腔翻译、陕北说书和民歌翻译等,使学生在更为专业的比赛中,更好地掌握翻译技巧,提升翻译能力和实践能力。最后,陕西高校在翻译人才的培养上,教师还可以采用小组教学法,将学生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分成不同小组,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文学、旅游、经贸等方向,进行翻译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完整的译文和翻译实践研究报告。之后再让组内各个学生之间互相评析彼此的译文,使其在小组合作的学习过程中,锻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从而掌握更多的文化百科知识与翻译技巧[5]。

(2)合理选择翻译教学内容。在“一带一路”这一大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顺应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发展趋势,陕西高校在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当适当合理选择翻译教学的内容,明确翻译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要一成不变,固守成规,一定要选择与符合陕西文化特色和翻译材料或者翻译教材,紧随时代步伐,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逐渐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英语专业的文化知识。在选择翻译素材时,可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可包括文化、教育、医疗等,要求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如果碰见专有词汇,必须利用相关工具书,查找准确的专业术语,来完成对应的翻译任务。不断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针对性,和学生对翻译这门课程的认识和理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翻译基础知识框架。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差异,为后续的翻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增强学生译文的准确性,促进学生自身反应能力的提高。因为,如果学生预先不了解所翻材料的背景知识,在正式的翻译过程中,很难做到得心应手,进而就会出现翻译错误,如漏译、错译等。所以,陕西高校在翻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跨文化意识、文本背景分析意识融入其中。

参考文献

[1]张鲁艳.“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突出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5):18-19.

[2]王增民.“一带一路”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路径[J].文学教育,2018(1):80-81.

[3]乔现荣,夏发玲.“一带一路”倡议下西部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反思[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8(9):25-29.

[4]李庆云.地方高校外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4):189-190.

[5]许尔忠,吕朝龑,冯小琴,等.“本科标准+职业能力”: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9-33.

(责编:赵露)

作者:张恒茂

上一篇:问题解决教学中小学科学论文下一篇: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