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责任与家庭教育论文

2022-04-21

摘要:儿童最初接触接受的教育是其父母提供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优劣,是决定儿童的习惯、学习态度和人格是否良好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其未来人生发展的道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母责任与家庭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父母责任与家庭教育论文 篇1:

谈中小学家庭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结合

摘 要:我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出无数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这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教育知识,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要充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知识来进行家庭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与行为品质,确保学生在优质的家庭教育环境中能够更加优秀。

关键词:中小学;家庭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结合;策略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学生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父母是学生除了老师以外接触最多的人。中小学生思维心性都不稳定,很容易被周围的人、事所影响,父母在平时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因此,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注重对孩子进行积极正面的引导,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品质修养。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了许多优秀的育儿知识,父母平时开展家庭教育时,要充分借助传统文化中的优秀育儿知识来教育学生,培养他们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品质,让学生在长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更高的个人素养与审美情趣,并且在不断接触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对我国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进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自觉主动地承担起将我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使命。针对中小学家庭教育如何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结合,我们提出以下几点策略。

一、将家庭教育与孝善文化相结合

我国自古以来都将孝道放在教育的首位,孝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古代文化中就有专门的孝文化,只有学习了孝道,才会真正懂得感恩、心怀善念。因此,父母在开展家庭教育时,首先就要将传统文化中的孝善知识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不仅仅指孝顺父母,还包含了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尊老爱幼的高尚道德思想。孝是学生受教育的基础,只有先懂得了孝,理解了孝的含义,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体谅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们对于孝的概念逐渐淡化,然而,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加需要通过对孝善知识的学习来让自己具有更加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父母在平时的生活中就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孝善文化的渗透。例如,父母平时吃东西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拿给自己的爷爷奶奶吃,在买了美味的零食后,可以教育哥哥姐姐先拿给弟弟妹妹,同时给他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通过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尊老爱幼的思想,能够让学生从小养成孝善的美德。

二、在家庭教育中融入感恩教育

父母要将家庭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效结合起来,除了要在教育过程中渗透孝善以外,还要注意将感恩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中。感恩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代的学生,因为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许多学生的家里只有一到两个孩子,父母长辈平时对学生百般溺爱,对学生的各种物质要求竭尽所能满足,导致学生不懂得感恩,认为一切东西的获得都是理所当然的,在学校,学生也是极度自私,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尊重他人。因此,父母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融入感恩,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获得他人的帮助应该心怀感激,平时也能够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感恩,学会尊重他人,尊重生命。例如,父母平时应当引导学生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在吃完晚饭后让学生帮忙擦桌子、扫地,可以要求他们整理自己的房间。学生通过自己劳动后,体会到父母平时劳动的辛苦,也会感恩父母每天为自己辛苦的劳动和付出,让学生从小具有责任感和担当的勇气。

三、融入友善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

要在家庭教育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父母在教育学生时还要注意融入友善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社交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不会社交就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而社交的前提是学生需要知道如何友好待人,在国民素质普遍得到提升的今天,友善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社交礼仪,父母在平时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教会学生什么是友善,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具有公共意识,在与人相处时,能够尊重他人,学会如何与人合作,遇到问题时也能通过更加友善的方式来化解矛盾。通过对学生进行友善教育的渗透,可促使学生形成更加高尚的人格。例如,父母平时带学生去公共场合,要提醒学生不要大声喧哗,在乘坐各种公共交通工具时,要教育学生给有需要的老人、小孩和孕妇让座,平时在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记得说谢谢,给别人造成困扰要及时道歉。父母应通过各种生活小事来规范学生的言行,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

总之,家庭教育是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重要场所,父母平时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家庭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各种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下,成长得更加优秀、健康,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傳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家庭教育发展[J].学周刊,2020(18):183-184.

[2]黄元丽.家庭教育中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研究[J].学周刊,2020(18):189-190.

[3]柳路行,杨继文.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传承[J].文教资料,2020(16):79-81.

[4]王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背景下教师引导家长进行有效家庭教育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20(20):189-190.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家庭教育专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实验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论文,课题立项号:GS【2019】GHBZX251。

作者:肖娜娜

父母责任与家庭教育论文 篇2:

试论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中的影响

摘 要: 儿童最初接触接受的教育是其父母提供的家庭教育,父母的教育内容和方式的优劣,是决定儿童的习惯、学习态度和人格是否良好的重要因素,也直接影响其未来人生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家庭教育;儿童成长;影响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领域内长辈对晚辈(尤指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育,而这种教育应从孩子小时教起,因为幼稚期(自出生至7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是小孩子打基础的关键期。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是由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等教育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中家庭教育是这三者教育的基础,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如果能从小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家庭教育影响儿童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品德、意志和性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一个在学校行为习惯或者说语言习惯表现较差的学生,往往都是因为在家庭中受到不良家庭教育的影响。据有关研究发现:学生有不良言语行为的,大都与家庭教育不到位有关。笔者亲耳听到四岁小朋友这样讲话:“我才没那么好心呢!”他奶奶在旁边说道:“他是在幼儿园学的。”但事实上,小朋友在说出这句话的同时,家长们是否应该及时制止呢?孩子们往往要与同学交往,他们之间的语言交流或许因为自身判断力不强,不知哪些言语不该学,家长们就应该及时去纠正而不能说是他从某个地方学来的,从而推卸自身的责任。而诸如每天作息时间规律、坚持早晚洗脸刷牙之类的习惯,家庭对儿童这方面的影响则更为直接。因此,家长们应该让儿童们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外表现出来往往会体现为,这个小朋友家教良好。

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的学习态度

有些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不识字的家长,他们对学生的教育不够重视。他们往往会说,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可是孩子不是读书的那块料,没办法,随他去吧!学成怎样就怎样,让自己的孩子混去,等初中混毕业就去远处打工算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抱的都是这种心态。他们似乎也知道读书重要,但他们本身不够自信,他们对自己孩子的成材不抱任何希望。因为他们认定,现在的学校教育所推行的就是独木桥制度。自己的孩子是无望于考上什么学校的,即使考上一般的学校,工作也都不能保证,那些没有读过书的,或者说只读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仍然可以赚大钱。对于他们而言,赚不赚钱,才是衡量你的学习有没有用的最大的标准,其它的免谈。久而久之,他们的孩子也会以这种态度面对学习。

三、家庭教育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

儿童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家庭教育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的确,父母施加的影响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定下了一个基调,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保护神,是他们爱的源泉。当他们困惑、迷茫、孤独、无助的时候,父母会立刻出现在他们的身边,给他们以鼓舞与力量。父母的爱是自然、亲切、持久的,来自于父母的教育往往比其他形式的教育更直接、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所以,家庭教育发挥着其他教育无以替代的作用。

父母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性格的发展。孩子在随时随地地模仿着父母的行为,即使是在0岁以前。笔者自身的经历也有充分地体现,自家小宝宝十个多月时已经可以跟着妈妈去捡地上的头发了,那是因为他看着妈妈捡过一根根的头发,当时笔者都觉得很惊讶。所以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应把对孩子的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教育之中。当然,言语说教是需要的,但教育的关键是家长的垂范作用。父母应遵守社会公德,行为习惯要文明,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楷模。父母要经常检点自身的言谈举止,不要以为小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其实这些在他纯洁的心灵中,会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他会不加分析地把父母的行为看成“应该是这样的”而无意识地进而有意识地进行模仿。人们常言:“谁家的孩子象谁家的父母。”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子女与养父母之间,其人格特征上也存在着显著的相关。这充分说明了家庭环境的熏染对孩子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家庭教育越显得尤其重要,各种新问题的产生无不影响着每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不可能仅停留在以往和现有的认识,对家庭教育的研究和探索是永无止境的。但我们始终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不懂教的父母。

参考文献:

[1] 许天放,杨树涛 对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J]. 吉林师范大学学2011(6):126.

[2] 徐建飞 家庭教育中“破坏性教育”的现象及对策探究 [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 2011:88.

[3] 孟庆贵,刘国石 从科学发展观看当代的青少年教育结构[J].淮海工学院学报2011(22):40.

[4] 孙晓云.《家教指南》[J].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彭秀卿

父母责任与家庭教育论文 篇3: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的新特点

摘要:围绕反映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学历、职业和家庭收支三项内容,对12000余名3~18岁儿童父母的家庭教育指导现状的调查发现:儿童父母的学历层次、职业层次和家庭经济状况的不断提高和改善,是近10余年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的变化趋势;儿童父母的学历层次、职业层次与家庭经济状况三者相互之间,以及各自与儿童个人特点、儿童父母特点和家庭特点之间存在联系;家庭经济状况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和自身参与指导活动的程度。

关键词:家庭教育指导;儿童父母;社会经济地位

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阶段中家长在家庭教育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对指导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1]研究已经表明,父母对孩子进行的家庭教育与父母的自身特点有关。

由儿童父母的学历、职业和收入等构成的社会经济地位,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家长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发展关系的专题研究已有不少;对家庭教育进行的许多全国性大型调查也往往将家长社会经济地位设置为前置变量之一;父母社会经济地位以家庭教育为中介影响儿童发展已经被许多研究者所重视[2][3]。然而,以家庭教育指导作为背景来研究家长社会经济地位的发展趋势和家长社会经济地位对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影响,尚显薄弱。认识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的新特點,是新阶段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本研究利用中国儿童中心2012年在全国六省市对12000余名3~18岁儿童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现状调查时获取的数据,以儿童父母的学历、职业和家庭收支三项指标为核心变量,对儿童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现状、趋势及其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由此获得对新时期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群体特点的认识。

一、儿童父母的学历层次

1.儿童父母学历的现状与趋势

如表1所示,分年龄段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从高中段、初中段、小学高段、小学低段到幼儿段,儿童父母的学历层次随儿童年龄段的下降而逐级提升,幼儿段儿童父母的大专和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到22.7%和24.1%,高中以上学历比例高达77.1%。

儿童父母学历随儿童年龄段下降而升高的现象,反映了我国未成年人父母群体学历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可以认为,儿童父母学历层次的提升是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对象变化的特点。

2.学历与其他自身特点的关系

如表2所示,儿童父母的学历层次与职业层次、收入层次和业余活动之间存在联系。其中,与从事行政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家庭收支状况以及业余忙于进修事业、亲子游戏和辅导孩子功课之间呈现具显著性意义的正相关,与职业为工人农民和商业服务业人员、业余忙于家务和成人娱乐之间呈现具显著性意义的负相关。可以认为,儿童父母学历层次愈高,他们的职业层次、收入层次和业余教育投入程度也愈高。

3.学历与家庭教育状态和参与指导状况的关系

如表3示,儿童父母的学历层次与家庭教育水平和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水平存在联系。具体而言,儿童父母的学历水平与家庭教育中家长的观念态度、教育方法、教育要求、家庭环境氛围的创设以及家庭教育的总体水平之间存在具有显著性意义的正相关;与参与家庭教育指导的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存在具有显著性意义的正相关。儿童父母学历层次愈高,家庭教育的状态愈好,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参与程度愈高。

二、儿童父母的职业层次

1.儿童父母职业的现状与趋势

如表4所示,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从高中段到幼儿段,儿童父母职业为工人农民的比例逐段下降,为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逐段上升。幼儿段儿童父母中,工人农民、干部管理人员、商服人员与个体户和专业技术人员4类主要职业的比例分别为24.1%、17.6%、22.5%和22.9%,其中工人农民的比例比全体儿童父母低12.3个百分点;干部管理人员、商服人员与个体户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比率分别比全体儿童父母比例高出2.6%、3.2%和6.3%。从各年龄段儿童父母四类职业分布状况看,不同职业间的差距随年龄段的下降而缩小,到幼儿段,儿童父母四类职业的比率已经趋于接近。

可以看出,从高中段到幼儿段,儿童父母的职业层次存在逐级上升的现象。可以认为职业层次的提升是我国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群体变化的特点之一。

2.儿童父母职业与其他自身特点的关系

从表5—表7数据表明:儿童父母的职业类别与儿童家庭居住特点,儿童父母的年龄、是否独生子女、学历层次、业余主要活动以及家庭的结构类型和收支状况之间存在联系。具体表现为:

(1)职业为工人农民的儿童父母与其他父母相比较:未外出务工的比例较低,子女中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比例较高;平均年龄较大,其中80后出生的比例较低;自身为独生子女的较少;学历层次较低;业余主要活动中忙于进修或事业、亲子游戏和辅导孩子功课的较少,而忙于家务和成人娱乐的较多;家庭的结构类型中,主干家庭较少,而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较多;在家庭经济状况上,收支状况较差,其中困难的较多而有剩余的较少。

(2)职业为商服人员与个体户的儿童父母与其他父母相比较:未外出务工的比例较低,子女中流动儿童的比例较高而留守儿童比例较低;儿童父母的年龄较小,80后出生的比例不低;学历层次不高;业余主要活动中忙于家务的不多;家庭的结构类型中,单亲家庭和核心家庭比例不高,主干家庭较多;在家庭经济状况上收支状况不差,其中经济困难的不多而收支有剩余的不少。

(3)职业为干部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儿童父母与其他父母相比较:子女为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比例都较低;儿童父母年龄都比较年轻,专业技术人员中80后的比例较高;自身为独生子女的比例都较高;学历层次都较高;在业余主动活动中,忙于进修或事业和亲子游戏的比率都较高,而忙于家务都较低,其中干部管理人员忙于辅导孩子功课的较多,专业技术人员忙于成人娱乐的较少。

3.儿童父母职业与家庭教育、参与指导活动的关系

表8显示,儿童父母的职业与其家庭教育状态之间存在联系,儿童父母职业不同,其家庭教育状态不同:(1)职业为工人农民的儿童父母,家庭教育总体状态较差,其中观念态度、教育方法、教育要求和环境创设四方面都表现较差,而教育要求和环境创设的劣势更为明显。(2)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儿童父母,家庭教育总体状态较好,其中观念态度、教育方法、教育要求和环境创设四方面也都表现较好,而在教育方法、教育要求和环境创设上的优势更为明显。(3)职业为干部管理人员的儿童父母,家庭教育总体状态较好,教育要求和环境创设表现较好,其中在环境创设上的优势更为明显,但观念态度表现较差。(4)职业为商服人员与个体户的儿童父母,虽然在家庭教育总体状态上没有显露出特别之处,但是在教育要求上对孩子比较严格。

可以看出,从事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工作等职业的儿童父母,家庭教育的水平较高;而从事工人农民等职业的儿童父母,家庭教育状态水平较低。

表9显示,儿童父母的职业与其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状况之间存在联系,儿童父母的职业不同,其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状况不同。具体表现为:(1)职业为工人农民的儿童父母,参与指导活动的总体状况较差,而且其中参与的“经常性”“认真程度”和“主动性”都较差。(2)职业为专业技术人员的儿童父母,参与的总体状况较好,其中“经常性”“认真程度”“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的表现也都较好。(3)职业为行政管理人员的儿童父母,参与的总体状况较好,其中“经常性”“主动性”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较好。(4)职业为商服人员与个体户的儿童父母,虽然参与的总体状况并无特别之处,但“主体作用的发挥”较差。可以看出,具有较高职业层次的父母,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状况较好;而职业层次较低的父母,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状况较差。

研究者认为,家长职业层次的提高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三、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

1.幼儿家庭收支状况的现状与趋势

表10—表12的数据表明:(1)从高中段到初中段,再到幼儿段,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比例在降低,“收支平衡”“稍有剩余”和“比较富余”的比例在增加,家庭收支的总体状况得到改善。(2)与中小学段相比较,幼儿段“比较困难”的比例下降了8.2个百分点,“收支平衡”“略有剩余”和“比较富余”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4、4.8和1.1个百分点。(3)幼儿段家庭收支有剩余的比例高出中小学段5.8个百分点,卡方检验结果发现,这一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

可以认为,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是我国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群体变化的特点之一。

2.家庭经济状况与儿童父母自身特点的关系

表13数据表明,不同经济状况家庭的儿童父母与其他家庭儿童父母相比较,具有自己的特点。其中:

(1)在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的家庭中:儿童是独生子女和跟父母同住的比例较低;而跟祖辈同住、为随迁流动儿童或留守子女的比例较高。儿童父母出生年代为80后、为独生子女、有较高学历层次,职业为干部管理人员、商服人员与个体户、专业技术人员,业余忙于进修或事业、亲子游戏和辅导孩子功课的比例较低;而年龄较大,职业为工人农民,业余忙于家务和成人娱乐的比例较高。家庭结构类型属于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的比例较低;而属于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的比例较高。

(2)在收支平衡的家庭中:儿童是随迁流动儿童的比例较低,是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儿童父母年龄较大,学历较高,职业为干部管理人员,业余忙于成人娱乐和亲子游戏的比例较低;而出生于80后,职业为工人农民、商服人员与个体户,业余忙于家务的比率较高。家庭结构类型中单亲家庭的比例较低。

(3)在收支有剩余的家庭中:儿童跟祖辈同住、为随迁流动儿童或留守儿童的比例较低;而为独生子女、与父母同住的比例较高。儿童父母年龄较大,职业为工人农民,业余忙于家务的比例较低;而是独生子女,学历层次较高,职业为干部管理人员、商服人员与个体户、专业技术人员,业余忙于进修与事业、亲子游戏和辅导孩子功课的比例较高。家庭结构类型中单亲家庭和隔代家庭比例较低,而主干家庭的比例较高。

3.家庭经济状况与家庭教育、参与指导状态之间的关系

表14的數据显示,家庭收支状况与家庭教育总体状况之间存在具显著性意义的正相关,具体表现在家庭收支状况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法、教育要求和为子女成长而进行的环境创设上,其中与环境创设的相关程度更高。一般情况下,家庭收支状况比较好的家庭,父母对孩子采取的教育方法较好、教育要求较高,也较重视为子女成长而创设良好环境氛围。

表15数据显示,家庭的收支状况与儿童父母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状况之间存在联系。家庭收支状况与儿童父母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经常性”“认真程度”“主动性”“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参与活动的总体状况之间,存在具有显著性意义的正相关,其中与参与指导活动“经常性”的相关程度更高。一般情况下,家庭收支状况较好的家庭,儿童父母参与活动的状况也较好。

研究者认为,家庭收支状况的改善将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提供良好的基础。

四、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建议

根据以上分析,研究者建议“十三五”期间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应注意:

1.提升指导层次。儿童父母的学历层次、职业层次和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状况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指导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基础。建议根据现实状况,适当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目标要求、增加指导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增强指导过程的互动性,提升家庭教育指导的整体层次。

2.开展分类指导。指导者对象的差异性在儿童父母的学历、职业和收入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儿童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别已经影响了儿童父母家庭教育的水平和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程度。建议对学历层次、职业层次和收入层次不同的儿童父母,在指导目标、指导内容和指导形式上提供不同的指导服务,满足家长对指导个性化的期盼,将家庭教育指导向深层推进。

3.发挥主体作用。随着儿童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他们业余活动中亲子活动的投入,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参与性、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地接受指导,而积极主动参与指导活动;不再全盘接受指导的内容,而希望发表自己的看法;不再甘当指导的客体,而愿意担当一部分指导任务。在新阶段中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应该是深化家庭教育指导的努力方向。

注释:

①对中小学段与幼儿段家庭在家庭收支有无剩余的人数分配进行了卡方检验,此处为通过检验获得的显著性p值。

参考文献:

[1]李洪曾.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儿童家长抽样调查[M]//中国儿童中心.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状况调查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周皓.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教育期望、亲子交流与儿童发展[J].青年研究,2013(3).

[3]王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家庭教育支持的中介作用[J].教育科学研究,2016(9).

责任编辑:杨孝如

作者:李洪曾

上一篇:市场经济中平等问题论文下一篇:县域的经济发展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