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教育分析论文

2022-04-16

摘要结合生物学特有的学科属性,设计、开展生物学科与社会性民生问题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在形成、认同诸多生命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課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责任教育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责任教育分析论文 篇1:

小学责任教育的问题分析与对策探讨

摘要:小学阶段的责任教育涵盖着的繁多的内容,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在分析小学责任教育的问题与成因的基础上,阐述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责任教育;校园文化;隐性教育

一、引言

科学有效的责任教育,有利于小学生积极负责的道德观念的形成。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阶段,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小学生责任品质的现实状况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对于教育的整体性和人的发展过程来讲,一个人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阶段,因此责任教育在当前的小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二、当前小学阶段责任教育的问题分析

首先,由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期之内过于注重小学生智力教育的发展,在小学生的身体和学习方面倾注了过多的注意力,却忽视了责任教育,逐渐形成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其次,对小学生的自我责任认知教育也没有提起重视,没能在教育中注重对其内心对所赋予的责任情感的激发;第三,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我国的小学生责任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成人化,而对关心和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等更为实际的问题却关注不够,形成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区;第四,缺乏德育教育的长效机制,过于强调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却忽视了责任教育与社会现实的紧密联系,难以使之真正内化为小学生良好的责任观念;第五,忽略了对小学生践行能力的培养与内心世界的塑造,只注重对他们的思想灌输,不可能有较强的实效性。

三、问题的成因分析

之所以形成这样的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教育指导思想上的偏差导致了责任素质教育的缺失,由于过于重智轻德,忽视了学生责任品质的培养;其次是责任教育内容不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当前的社会现实,导致了责任目标的不切实际,这就使得责任教育的可信度降低,被赋予了深厚的政治色彩,难以被小学生真正接受;第三是责任教育途径的狭窄,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专门的德育课教学往往属于一所学校的边缘地位,而其他科目的教师则不太注重学科知识以外的育人工作,小学生的责任教育知识得不到进一步巩固深化。

四、责任教育的具体策略

结合以上的分析,本文给出以下具有针对性的相关策略。

第一,教育管理者与教师应该认识到小学责任教育的重要性,意識到小学责任教育能够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接受了充分的责任教育,才能有助于小学生将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而小学生作为责任主体,履行其道德义务,才能最终发展为自律健全的责任公民。

第二,在提升认识的基础上,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将责任教育的目标分层和细化,摒弃以往将小学责任教育目标成人化和理想化的做法,体现层次阶段性,从而最终构建责任教育的目标体系。

第三,应强化小学责任教育的具体内容。我们只有构建同时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时代发展特点的教育内容,才能使责任教育更为系统,使之真正内化到小学生的认知中。因此,教师应在具体的教育中,强调世界观的教育、感恩责任教育以及爱国责任教育,生态责任教育等,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进行渗透教育和隐性教育。

第四,应该拓展小学责任教育途径。只有对现有教育渠道进行不断健全和完善,在此基础上大力拓展新的教育渠道,才能有效实现责任感培养的效果。因此,首先可以围绕学科教学进行学校内部的责任渗透,在课内外活动的开展中进行责任感的激发与培养,同时构建良性的校园文化,以实现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

五、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责任教育涵盖着的繁多的内容,是一项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学校、社会和家庭付诸实质性的共同努力,方能取得实效。

参考文献:

1.姚黎.《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9,(2):21.

2.关鸿羽.《中小学德育实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09,(6):11.

3.徐立明.《当前小学生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32.

作者:尹迎春

责任教育分析论文 篇2:

基于社会责任教育的生物学教学案例分析

摘要结合生物学特有的学科属性,设计、开展生物学科与社会性民生问题有机结合的教学活动,在形成、认同诸多生命观念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符合新課标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HIV AIDS 社会责任 案例分析

1案例背景分析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并确认,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缺陷,通过体液传播的传染性疾病。到目前为止,全球已有350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且平均每天新增6000人感染。因此,它已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关注的社会性问题。

最新调查发现,艾滋病的感染逐渐低龄化,15-24岁年龄组感染率增幅明显,学生群体的艾滋病防控刻不容缓。《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版)》中倡导的“社会责任”高度结合了本学科的特点,对社会责任提出了指向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学校开展艾滋病相关生物知识教学、渗透社会责任教育,提高学生认知、洁身自好,从专业角度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并主动宣传艾滋病危害与预防措施,是现阶段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

2教学目标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是生物学课程的价值追求,故制定以下学习目标。

对HIV结构分析,阐明HIV的入侵机理,树立结构与功能观;对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病症分析中,树立生物体稳态与平衡观,认识生物体的多样性、复杂性。

根据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方法,科学理性地认识、宣传艾学理性地认识、宣传艾滋病;通过的AIDS的最新研究学习分析,创造性地提出合理的AIDS治疗新思路。

利用网络、杂志等资源,搜集、分析、总结艾滋病相关资料,并和同学交流与讨论,敢于质疑、思考。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倡导科学的锻炼方式,洁身自好,主动参与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成为“关艾志愿者”,为消除恐艾而努力,成为健康、和谐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立志成为艾滋病科研研究人员,为分世界的防艾抗艾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案例过程分析

3.1课前准备

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促使学生主动了解艾兹病的相关知识。

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资料、医院采访、街头随机访问等形式,了解关于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病因与危害;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效治疗和预防艾滋病的措施;社会对于艾滋病的认知,对于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接纳程度。

设计意图:社会上大部分人对艾滋病缺乏足够的认识,觉得HIV感染者/AIDS患者一定是因为性生活作风不良引起的,也担心H1V感染者,AIDS患者会将HIV传染给自己,从而出现严重的恐艾现象,给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社会的稳定蒙上了一层阴影。学生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访谈等形式,了解艾滋病相关基础知识,深入思考,为课堂学习作好铺垫,在课堂学习中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自身防艾、抗艾的思维品质,积极宣传相关知识,成为健康中国、稳定中国的促进者、维护者。

3.2教学过程

3.2.1分享信息,激发兴趣

教师提供资料: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组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据专家介绍,感染HIV以后,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很长的潜伏期(8~10年)才会发病。由于HIV的破坏作用,艾滋病人的因免疫能力极度下降而容易出现多种感染,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人体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截止至2017年6月底,我国艾滋病疫情检测数据显示,现存活HIV感染者/AIDS患者共718 270例,报告死亡病例共221 628例。宁波市卫计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底,宁波市己累计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4 588例。在新增病例中95.5%经性接触传播,与2016年同期相比,15~24岁年龄组较2016年同期增幅最为明显,增长66.1%。

设计意图:教师搜集符合学生认知需求的艾滋病相关资料,如艾滋病的发现史、感染/发病率、艾滋病病症等,以信息卡的形成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增强学生对身边的社会性问题的关注,教师收集了宁波地区的艾滋病发病情况的相关资料,使学生能够基于直观的事实证据,明白防艾控艾刻不容缓。教师引导学生从资料中体会艾滋病这一“超级绝症”的危害,区别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不同,并思考如何进行避免HIV病毒感染、HIV感染后的具体措施。

3.2.2分析资料,科学推理

(1)结合教材《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三章“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第三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从结构与功能观视角,据图1分析HIV的主要结构以及HIV主要入侵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机理,并根据掌握的相关信息,提出合理的治疗艾滋病的新思路。

HIV之所以难以彻底清除,是因为它们极易突变,并藏匿在宿主细胞(主要是辅助性T淋巴细胞)中,善于避开免疫系统。将自己的RNA基因逆转录成DNA,整合至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让宿主细胞彻底成为“俘虏”。一部分被感染的细胞会通过改变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以逃过治疗药物的作用。停药后,这些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又被激活,在宿主细胞内发生着病毒RNA的复制和表达,使得病毒大量复制繁殖并扩散。随着宿主细胞被破坏,会严重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机体难以通过自身的免疫调节完全清除HIV。

设计意图:学生结合浙科版教材P60和图1,从文字描述和图示两方面,理解HIV病毒的致病机理,发展观察分析、总结概括、提取信息、交流讨论的能力。

(2)结合HIV病毒的致病机理,如果要设计治疗手段,你会从哪些方面入手?

①制备相应疫苗,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CD5受体结合,阻断HIV病毒识别、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

②制备相应抗体,直接作用与HIV病毒,形成抗原抗体沉淀。

③阻止HIV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④阻止HIV病毒逆转录产生的DNA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上或将整合后的病毒DNA重新剪除。

⑤阻止整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上病毒DNA的转录或翻译(基因沉默)。

⑥阻止子代RNA和蛋白质整合成子代HIV病毒。

⑦“饥饿疗法”,减少宿主细胞的能量供应,减少子代病毒的释放。

⑧采用3或4种药物进行组合治疗的“鸡尾酒”疗法,由于作用于艾滋病毒感染的各个环节,其疗效大大提高了。

设计意图:学生利用糖蛋白的识别作用、遗传信息的表达——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高等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与体液调节、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等旧知,结合图1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生物学原理的可能的艾滋病治疗手段。

(3)为了降低学生群体HIV感染率,你认为有哪些措施?

HIV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性接触、血液传播以及母婴传播,以上均主要借助体液进行传播。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少年们,对于两性性接触的好奇、懵懂,驱使他们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偷食禁果,甚至发生男男同性之间的性接触,会提高学生群体HIV感染率。因此,洁身自好是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措施。

通过学校德育工作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正确认识、处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增强自我的保护意识,学会寻找相关机构帮忙,进行艾滋病检测。同时,要使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在可能感染HIV的情况下,及时通过药物阻断,挽救自己的生命,并做到不恶意传播HIV病毒。在感染HIV后仍能乐观生活,善待周围的人们,积极宣传艾滋病的预防与治疗的相关知识,为世界艾滋病的防控贡献一份力量。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掌握了更加专业的知识,能从专业角度了解艾滋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手段,也能更加专业地向周围的人宣传、普及艾滋病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艾、抗艾等,辨别迷信和伪科学,真正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部分实际问题,承担社会责任。

3.2.3收集信息,深入思考

教师告诉学生:虽然全世界众多科研机构、医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艾滋病相关内容,但至今尚未研制出可以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目前,这种病死率几乎高达100%,故此把其称为“超级绝症”。并要求学生课后搜集艾滋病研究的最新进展,思考以下问题:

①艾滋会为什么不会通过蚊虫传播?

②如果感染上HIV,就不能要孩子吗?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在收集艾滋病研究最新电展基础上分析的问题,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学生通过查阅文献、查看网络资料、专业咨询等手段,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明晰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或者立志于投身科研。教师要求学生课后搜集关于艾滋病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学生提供进一步深入学习了解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发展归纳与概括、理性分析思维、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并敢于承担防艾抗艾的社会责任,为艾滋病的预防治疗事业奋斗终身。

4教学案例反思及展望

教師引导学生查找、阅读、分析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资料素材,获取艾滋病的相关基础知识、最新研究进展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的教育,让学生愿意承担起防艾抗艾的社会责任,向亲朋好友传递专业知识、宣传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传播途径、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手段、现阶段治疗艾滋病的有效措施等。通过学生的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发生,不一定与个人品行有关,与艾滋病人的正常相处而感染艾滋病的几率很小。只有这样,人们才能改变对AIDS患者的偏见、歧视,HIV感染者/AIDS患者才能与人们和谐共处,HIV感染者/AIDS患者也不会恶意传播艾滋病,达到有效控制艾滋病传播的目的。

作者:宋凯 李琦

责任教育分析论文 篇3:

责任教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分析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渗透责任教育,不仅是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物理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备条件。高中物理的授课内容和研究方法奠定了向学生传递责任教育的先天优势。在实践教学中从注重课堂教学、加强物理实验、开展研究性学习。本文对社会责任教育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探索,以期对物理教学中渗透社会责任教育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责任教育;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责任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也是一个面向未来的话题。高中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其他社会矛盾凸显出来。社会的良性发展需要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才。这就需要学校注重在教学中融合责任教育,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一、着眼细节·关注课堂教学

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所以责任教育也要要着眼于课堂。教师要在高中物理教学的各个细节之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高中物理课程充满教育性,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明确责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选择恰当且高效的教学方法,把教材中隐性的责任教育素材挖掘出来,融入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也成为能推动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达到理论教育与责任教育的并行。在高中物理教学设计中要尽可能的贴合学生生活实际,跟紧社会热点,容易激发学生物理的兴趣,从而主动参与到物理教学中去,提高知识灵活应用能力。在探究实验教学中也是培养学生责任感的良好机会,对于实验数据的观察和记录,要仔细认真,数据要真实准确,不能够为了实验结论而乱编数据。到实验室进行实验室,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爱护实验仪器等等。

二、投身情景·注重实验探究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责任教育需要放在具体的情景中,才能真正感染到学生的情绪,明确自己的责任角色,学生才会进一步的自我构建、自我反思、自我提升。实验是说明物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方法。在实验教学中融合责任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物理学习的重要目的探究和解释世界的,许多物理概念与规律都是通过反复的物理实验总结得出的,没有物理实验那些概念和规律不但不符合物理学的教学要求,更是“伪科学”教育,大大缺乏说服力。让学生直接记公式和结果,而略过实验探究,很大程度是对学生不负责的表现。其次,开展高效有效的物理实验,学生必须明确实验的目的、内容、方法和责任分工,学生们有机配合,并把属于自己的任务尽职尽责的完成,才能让整个实验获得成功。所以物理实验为开展责任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在开展“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活动时,笔者采用小组合作实验的方式,每组4人开展实验。在交代清楚实验注意事项后,学生们开始实验。其中一组里,只有一位学生在动手操作,其他的学生有的是旁观,有的索性干自己的事情。最终实验没能成功,面对这样的结果,这组学生不是抱怨仪器太差、就是抱怨人手太少,整体的实验氛围不够积极,所以动手操作的那位学生的情绪也不是特别高涨,只想最后等待老师的帮助。另一小组在实验前先对责任进行分工,在电路连接时每位学生都动手操作,当出现问题时,积极讨论找出故障原因,不推诿责任,最终实验成功。这两组的表现都被笔者看在眼里,在实验后的评价中强调,分组实验就是让大家可以分工协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每人都积极的参与其中,不逃避问题,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才能獲得成功。

三、追本溯源·重视物理学史

物理学的发展是人类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的历史。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优秀物理学家的故事,向我们展示物理研究的成功或是失败、坚韧与执着。记录着物理学家探索自然,服务人类,推动社会发展的伟大壮举。为学生讲授物理学史,带领学生走进知识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轻松掌握物理知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物理学家身上难能可贵的优良品质。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理解物理学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回看物理发展历史,不论是瓦特蒸汽机所带来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电磁感应促进电力广泛应用而产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是以计算机技能发展带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都是物理发展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有力证明。科学发展的背后是无数科学家的无数次失败后坚定信念后的辛苦努力的换来的,才有了我们当下这幸福美好的生活。正如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美国学成之后,毅然放弃国外优越的环境和优渥的报酬回到祖国,在基础条件十分落后的条件下,任劳任怨、不懈努力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笔者为了让学生加深对钱先生的了解,利用多媒体播放钱学森先生荣获2007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视频,学生们被钱先生严谨治学、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品质深深震撼。

结语:当今世界的竞争本质是上科学技术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当代高中生,定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创新能力,坚定信念为服务人类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责任教育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程,作为高中物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责任教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坚定“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在物理教学细节中渗透责任观念,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建明.加强高中生责任教育的思考与实践[J].现代教学.2018年07期

作者:孟淑莉

上一篇:农民教育培训论文下一篇:德育改革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