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探究论文

2022-04-27

摘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主要风险一是表现在会计资料和信息质量的不达标上,为审计工作中的支持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区分带来的一定程度的辨识困难,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二是经济责任上的界定模糊问题,审计的责任划分范围和责任归属问题给审计内容确定带来风险。三是来自审计部门自身内部的专业素养和审计判断等问题,也增加了审计风险。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探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探究论文 篇1:

审计责任与监管惩戒之惑

[摘要]在审计师行业快速合并发展的同时,审计质量被各界持续关注。作为首个在新审计报告中揭示上市公司关键事项的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也无法扭转遭受处罚的严重后果。在梳理瑞华会计师事务所2016年以来因“云峰债违约”事件而被推至风口浪尖的系列事件后,发现存在国内审计师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悖论,未来监管部门需进一步正确引导行业发展、推进监管主体统筹化、监管流程明确化、监管执法公开化,实现行业发展与监管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审计责任;审计监管;审计师处罚;审计惩戒

一、引言

近年来,审计师面对的惩戒愈演愈烈。仅2017年,证监会已对6家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处罚,罚金共计2537万元,而对应的被审计单位罚金共计276万元。会计师事务所罚金是上市公司罚金的9.19倍,且审计师人均罚金是上市公司高管人均罚金的1.07倍。缘何审计师的处罚力度和强度在不对称增加?是审计责任大于会计责任?或是监管效率与公平的不对称?本文以国内第一大所——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瑞华所”)案例為契机,立足于行业发展与监督,探析审计师行业发展的困境及监管弊端,以期为审计师行业发展和监管提供政策建议。

瑞华所作为国内第一大所,在2016年排名第二,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受到来自证监会、财政部等多方监管机构多次惩戒,业务波及债券发行、年报审计、新三板发行等众多领域,成为行业发展与监管的典型案例。研究发现,审计师在监管部门的执法环节中,存在抵抗策略、配合策略和游说策略。而现阶段,审计师行业存在审计质量低下、审计买方市场和审计市场失灵的情况,同时审计监管缺乏统筹性和一致性。因此,本文建议,通过正确引导行业发展、监管主体统筹化、监管流程明确化、监管执法公开化,促进审计监管的有序推进。

二、文献综述与制度回顾

关于审计责任的研究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面对社会期望和审计胜任能力之间的期望差,针对审计责任,莫茨和夏拉夫提出审计需要接受而不是逃避这些社会责任。黄志邦提出,重视和开展审计责任的相关研究,之后关于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研究开始被学者广泛关注。伴随着银广厦、酒鬼酒、万福生科、绿大地等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案例的不断披露,审计责任与审计监管的问题被持续关注。蒋尧明从契约理论的角度,提出审计责任的原始形态是一种契约责任。

关于审计责任,主要研究边界和监管两个问题。一是审计师需要承担责任的界限和程度,早在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之争中,这已成为讨论的焦点。伴随社会需求的不断提升,审计能力的要求随之不断提高,二者之间的平衡则是审计法律责任的界定。吴溪则提出审计责任的认定,可以通过观察审计师在审计失败中是否承担审计责任来判断。二是审计责任的监管问题,这类研究包括审计师处罚、惩戒、监管等。首先,确定审计监管存在的必然性,刘更新、蔡利认为审计行为具有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以及不可观测性,因此政府有必要对审计市场进行管制,以促进审计市场的有效运行。其次,对审计监管的依据,即审计标准的研究。法律的精确性,是守法和执法的依据,会对上市公司和审计师的责任界定和守法情况产生直接影响。最后,是监管执法的力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在不同的法律制度体系下,法律处罚力度越大,审计师付出的努力越多,审计质量将会越高;在高诉讼风险的制度安排下,审计师提供的审计质量水平越高,审计收费也会越高。还有部分学者从国家审计的角度论述了审计责任的相关问题。秦荣生提出国家审计职责的合理确定是审计制度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

关于审计监管制度的变迁,张筱对资本市场的审计监管制度进行梳理后,划分了五个阶段,研究发现,针对社会审计的监管近年来日趋严格。

三、案例情景与研究方法

(一)案例选择

表1梳理了近两年瑞华所被处罚的事件摘要,不仅包括因勤上光电、海格物流、亚太实业而受到证监会的处罚,还包括因浙江芯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世纪天鸿而受到来自股转系统的警示函。虽然2017年2月,瑞华所作为首家采用新审计报告准则的会计师事务所,主动披露了晨鸣纸业的部分问题,但是依然难以挽回客户流失和声誉损失的局面。

(二)案例情景——会计底稿之争

审计师处罚的历史由来已久,瑞华所在2016年多次被罚后,市场本已习以为然,却又因“云峰债违约”事件,被推至风口浪尖。因此,下文以此事件为研究契机,深入解析。

瑞华所作为绿地集团2015年审计机构(具体关系如图1),在其出具的2015年半年报中披露了云峰集团的相关数据。而在绿地集团实际控股下的云峰集团发债申报报表中,数据与其相差较远。其中,净资产从3.5亿元虚增到49.7亿元,资产负债率从99%虚降到79.9%。自云峰集团在2016年1月发生债券实质性违约后,投资者才纷纷发现,绿地集团早在2015年8月上市后,于10月份公告了解除对云峰34%股权的《股权委托管理协议》,导致云峰的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云峰从知名国企控股企业变身国有参股的民企,加之实质性违约发生和国企背书的消失,银行纷纷对云峰集团抽贷、惜贷,顿时加剧了云峰集团的资金压力,触发债券提前赎回。

此时,交易商协会介入事件,一边对云峰集团公告处罚,另一边向瑞华所发送自律调查通知书,要求其提供绿地集团资料。后因瑞华所未能积极配合调查,监管部门宣布暂停其相关业务一年的处罚,瑞华所反应激烈,认为其已尽责配合,对处罚结论不予认可。后又公告承认其未及时配合开展有关调查工作,在履行会员义务中存在不足或不当,并已于6月30日前向交易商协会报送了涉及此事的全部工作底稿,但态度的反转并未得到监管部门的谅解(具体事件过程详见表2)。

(三)研究方法

1.数据收集。为保证可信度,本文主要搜集二手数据,因为二手数据外生于本研究,更为自然,有利于还原事实。进一步地,本文通过比较的方式,相互印证。数据主要来源于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期刊报纸等,如财新网、中国证券报等专业财经新闻报道。

2.数据分析。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度,本文依据扎根理论,分两组对数据进行了归纳和分析。首先,对数据进行编码,以瑞华所被罚和云峰债违约为两条主线,分別划分事件发生的阶段,提炼关键词;其次,对搜集的信息进行以时间为线索的分类,寻找条目共同点,得到同类信息;最后,在同类信息中采取相互印证的方式,提高资料可靠度。

四、研究结果

经过资料分析,该案例的时间轴和争论点逐渐清晰。本文认为,案例背后呈现出以下问题:

(一)审计师对监管部门的应对策略

剥离云峰绿地资金抽离和债务废弃的疑惑,仅从瑞华所的角度来看,其责任毋庸置疑。根据瑞华所在此事件中的行为,本文归纳审计师应对监管部门的策略如下:

1.抵抗策略。事件一开始,双方未有信息交换,瑞华所首先采取抵抗策略。原因如下:一是其并非云峰集团债券发行的会计师事务所,且无前例可寻。审计师对出具的审计报告承担有限责任,即使云峰集团在虚假信息披露的基础上,形成与审计师合谋而导致的债券违约,违规主体应是为云峰集团出具报告的审计师。二是瑞华所作为绿地集团的审计师,需要对绿地集团及其披露的审计报告负责,基于客户保密原则,不应提供相关材料。三是在此案件中,交易商协会并非瑞华所的直接监管部门,而其涉及的云峰债券中,被审计单位应对数据的真实性负主要责任,即云峰集团与绿地集团对其数据各负其责,瑞华所并非主要责任。据此,瑞华所面对交易商协会的处罚选择抵抗策略,希望引起社会公众舆论,通过群体效应,促成会计师事务所的集体反对行为。

2.配合策略。交易商协会公开披露处罚公告,即掌握了先行者优势,瑞华所之后只能根据监管部门行为采取动态博弈,即双方相继按一先一后次序进行动态博弈行为。其中,伴随交易商协会处罚的持续,瑞华所在2016年7月26日采取了配合策略,公告声称“我所未及时配合其开展有关调查工作,在履行会员义务中存在不足或不当,并且已于6月30日前向交易商协会报送了涉及此事的全部工作底稿。我所愿意继续履行交易商协会的义务并继续配合”。从公开信息中无从获取瑞华所转变态度的原因。合理的猜测是在短短的一个月中,瑞华所已经与监管部门之间数次博弈后做出了最优选择。侧面证明,在审计师应对监管部门的博弈策略中,配合策略优于抵抗策略。

3.游说策略。“游说”一词,根据《新华字典》的解释,是指在战国时代谋士前往各国劝说统治者接受其治国主张,后泛指充当说客,替别人做劝说工作。“游说”也特指西方政治实践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利益集团和其代理机构出于特定目的,通过正式和非正式途径,劝说政府或立法机构采纳自己的主张和意见。在本例中,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瑞华所存在游说行为,但是其具备游说的条件。一是瑞华所是国内第一大所,拥有“大而不能倒”的议价能力。根据中注协公布的《2016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瑞华所已然荣登国内综合排名第二名,仅次于普华永道中天。瑞华所的注册会计师人数和从业人数分别为2514人和8740人,远超第一名的1458人和1645人。二是会计师事务所的政治关联背景。其前身中瑞华恒信会计师事务所2000年合并成立初期,是由原隶属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电力部的三家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包括中瑞华夏、中瑞华、恒信)改组而成的,加之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规模和行业地位,其具备游说的基本条件。面对惩戒之前,监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之间存在沟通环节,这不仅是会计师事务所解释和提供证据的机会,也是会计师事务所建立政治关联,游说获取利益的有效途径。

(二)行业发展与审计监管

为何瑞华所作为国内第一大所,在具备游说能力的同时仍屡遭惩戒,本文认为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行业发展与监管约束的悖论。近年来,基于经济发展的需求,审计行业在政策推动下,历经数次合并浪潮,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从业人员,还是营业收入均节节攀升。然而,粗暴合并的背后,并没有形成有效的规模经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尚未有效提高的同时,大规模的体量为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形成了一方面行业迅速发展,另一方面监管惩戒越来越多的态势。

在此案例中,瑞华所历经五次重要的合并,其中不乏引入了2013年2月由于绿大地事件被证监会惩戒的深圳鹏城,其审计质量颇受质疑,如图2所示。

2.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的困局。独立性一直以来是审计之魂。然而在审计行业,独立性又一直是行业之痛。虽然审计行业的本质目标在于确保受托经济责任的有效履行,但是现实中作为盈利机构的审计行业,其基本目标可能定位在风险可控下满足会计师事务所的利润最大化。除了部分企业须由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更多情况下同一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服务并无太大差异,处于竞争状态,故而属于买方市场,这成为审计独立性的障碍。

瑞华所在此案例中,前期采取不提供审计底稿至交易商协会,部分原因在于与客户绿地集团之间签订的相关协议需要承担一定的保密责任,其为了维护客户关系,做出了最优选择。侧面证明了客户关系对于审计师的重要性。

3.市场失灵与审计责任。根据公共利益理论,由于审计的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以及审计信息分布的不对称性,审计市场存在失灵,需要政府管制介入。然而,审计师是否需要承担责任、承担责任的程度均是难以界定的问题。吴溪采用审计师是否被罚为责任界定标准。即当某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存在虚假陈述行为而遭受处罚,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师同时受到处罚时,证明监管者公开认定审计机构或人员对该项审计失败承担责任。

然而在此案例中,监管部门本身的执法受到了质疑,本文不以是否被处罚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现存的法律体系为评判依据。根据《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介服务规则》第31和34条的规定,交易商协会对瑞华所的处罚并无不妥之处。审计责任的过程依据了相关规章。

(三)审计责任与审计监管

在此案例中,瑞华所的责任毋庸置疑,然而本文试图跳出审计师责任,纵观监管本身,具体分析如下:

1.监管的统筹性。如前文所述,交易商协会对瑞华所做出相应处罚,是依据其2012年度修订的《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介服务规则》。然而,对于规则本身和规则的执行尚存疑虑。一是交易商协会是由市场参与者自愿组成的,属于银行间市场的自律组织;二是此制度属于规则范畴,并不具备法律法规的强制性,效力不足;三是审计师业务范围广、领域宽,涉及的监管机构众多,而现阶段其主要监管部门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尚未形成相关机构与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审计师在面对监管质疑时,并未有相关制度明确规定其操作流程。即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统筹机制,缺乏对社会审计的统一领导和管理。

2.监管的一致性。监管的一致性,是被监管对象合理预期的基础。具体包括:一是执法的横向与纵向一致,即以时间为线索,监管部门是否长期坚持同一个执法标准;二是以空间为线索,对于不同的被监督个体,监管部门是否坚持相同的执法原则。

在此案例中,从纵向来看,虽然中介机构被交易商协会处罚并非首例,但是作为非债券的发行审计师,被处罚尚属首次,并无前例可以参考,在处罚的程度上亦无从比较。从横向来看,虽然交易商协会同期对云峰集团进行了处罚,但是对于与发行债券相关的中介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并无相应处罚,对于绿地集团亦无处罚,公开资料无从判断双方数据中哪方进行了虚假陈述,在责任承担中,惩戒的一致性存在质疑。

整体而言,在现阶段资本市场中,一方面纵向不具备可比性,伴随着监管环境的变迁,尤其是证监会主席轮换的明显特征下,对监管处罚力度有着不同的诠释,导致不同阶段的处罚力度差異较大。另一方面,横向存在不一致性。一是对承担会计责任的上市公司和对应审计责任的审计师处罚差异较大。虽然根据《证券法》的相关规定,对上市公司处罚存在金额阈值,对审计师处罚为收入倍数,但是近年来伴随审计收入的不断增加,法律标准本身的漏洞日益明显,导致存在审计责任大于会计责任的误判;二是对国内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处罚的不一致性。近年来,在对国内多所强化监管的同时,未曾见到对国际“四大”的处罚,基于“四大”在国外被处罚的情况时有发生,我们无法探究到底是因为“四大”在国内的审计质量较高,还是由于执法部门权限受限。

五、审计行业监管的政策建议

(一)行业发展的正确引导

案例证明,大所不代表强所,规模的扩张不一定形成规模效应,机构庞大也有可能带来公司内部的治理问题。因此,一方面监管机构应该有序引导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而不是过度强调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扩张;另一方面,强化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和承接,如深圳鹏城的带“病”并入,是否会给瑞华所带来不可预期的审计风险,我们犹未可知。

(二)监管主体统筹化

现阶段的审计师行业面临着多头监管的问题。虽然依据《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在财政部党组和理事会领导下开展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法定组织。然而,涉及相关业务时,审计师需要接受来自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众多相关机构的监管。并且可能存在不同监管机构同一时间进驻,调查同一事件的可能。因此,应明确监管主体,统筹监管资源,统一明确可以调阅会计师事务所底稿的执法主体,强化执法威慑力。

(三)监管流程明确化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法律法规的完善是规范行为的前提。设立统一的审计底稿调阅流程,既可以加强监管效力,也可以给予审计师明确的行为指引。一方面可以减少审计师与监管机构之间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基于审计客户保密原则而无法提供底稿的壁垒。

(四)监管执法公开化

监管部门与审计师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剧了彼此之间的委托代理成本。执法公开化一方面可以有效促进审计师审计信息的公开化,从制度上明确审计师公开信息的范围和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促进监管部门执法过程的公开化,缓解监管部门与审计师、监管部门与公众、审计师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综上所述,社会审计监管机制缺乏统一的领导、协调和统筹,针对不同的审计业务,在不同监管机构之间需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未来可以从监管流程明确化和监管执法公开化的角度出发,完善社会审计惩戒的执法主体、执法内容和处罚金额等方面的相关法律,明确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的违约成本。

作者:张筱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探究论文 篇2: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管控探析

摘 要: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主要风险一是表现在会计资料和信息质量的不达标上,为审计工作中的支持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区分带来的一定程度的辨识困难,增加了审计的工作量。二是经济责任上的界定模糊问题,审计的责任划分范围和责任归属问题给审计内容确定带来风险。三是来自审计部门自身内部的专业素养和审计判断等问题,也增加了审计风险。对于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上的管理和控制中的探析,需要各个击破,探索针对性方案。

关键词:经济责任 审计风险 风险管理与控制

一、引言

对于政府部门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政府部门审计的一大重要工作,关系着部门领导的任期内的经济评价、部门效率评价,并涉及到责任归属和领导任职与升迁问题,承担着评价部门领导经济作风和领导力的重要责任。在经济责任审计中,由于客观上的责任划分、审计材料支持以及主观上的审计小组的专业局限性与评价性问题,其审计也具有一定的风险偏差和不确定性,需要在分析审计中的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解决的方案和对策。

二、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问题

1.会计资料与信息质量不达标。经济责任的审计归根结底还是需要从财务的收支状况入手,依赖于较好的会计信息质量和资料进行审计分析。但在部分部门的审计中,其信息资料常常有所缺漏或是记载不完整,或是从分析上看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其谨慎性要求和真实性要求难以达标,或是由于及时性要求未能达到,造成部分经济业务和财务数据甚至出现在一段时间间隔后尚未录入的情况,为经济责任审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和阻碍,难以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做出審计的基本判断和获取足够的判断分析内容。在预算制度不健全的部分部门,在新的预算法颁布下实施缓慢,甚至利用颁布下的制度建设上的时间差持续建设预算外收入的账外账,私自在部门设立“小金库”,攫取私人利益或是部门额外福利,给国有资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在部门领导人和负责人管理之下,部分财务人员失去了其独立性,存在着伪造变造凭证来进行经济业务的录入,建设虚假的财务数据和会计信息资料。其基本财务信息上的失真和非可靠性也给经济责任的审计造成了较大的审计负担和分辨上的压力,为审计机关的政府部门领导审计带来了一定的审计风险,或者可能增大审计偏差。

2.经济责任上的界定困难。在政府部门领导审计中,一般要求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辨别任期内与非任期的责任归属,分辨职责的规定管辖范围,划分被审计人员的责任归属范围。但在实际审计中,其要求看似简单,却实际上难以达到。一是决策期间的具体环境需要考虑当时的政治背景和群众要求,对于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在环境下互生互成,难以分辨,具体的责任归属和责任比例在审计人员角度上难以界定。此外还存在着实际决策责任制定人和职位不相符的问题,部分部门存在着部门责任权利不明晰的状况,权利和责任交叉分布,权责呈现不明显。尽管部门经济责任的审计主体可能作为其单位的法人代表,但实际决策可能由于党政不分或者存在着权威性决策人士而导致其经济责任归属实际上并不属于被审计责任人。在并不承担实际决策的情况下,经济责任判断归属不应当简单的归为被审计的部门领导。但在此情况下,责任归属仍然困难,增大经济责任的审计风险。

3.经济责任审计的自身局限。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除了需要面对的客观上的审计内容和审计责任区分之外,审计人员还需要面对自身的审计局限以及审计中遇到的主观辨识困难。一是审计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问题。在审计中,审计人员的失误或者漏洞都可能导致审计上的漏审或者审计错误问题,造成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出现偏差。在专业水平上,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审计人员不仅掌握基本的审计方法和要领,还要求审计人员对于行政管理制度和政府财务与审计内容、政策法规的调整和变动有精分专业领域上的了解,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由于审计工作的特性,信息不对称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和专业积累来获取更多的审计信息。此外,在专业素养之外,还要求审计人员的审计分辨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沟通和表达技巧,辅助挖掘审计中的经济责任审计信息。二是独立性问题。审计人员如果无法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保持独立,一旦在审计中遭遇权限归属问题和连带关系牵涉,则很难从形式上和实质上表明其职业道德的遵守情况,使得审计结果存疑,带来经济责任的进一步审计风险。此外,由于被审计部门的会计数据和信息资料上的冗杂,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往往采用现代审计方法,尽管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其方法上存在的固有风险问题也将存在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中。

三、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管控探析

1.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环境。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依法获取有效的会计资料和审计信息,应当首先从法律环境入手,明确被审计部门的会计责任问题,规范会计在审计中的义务和要求,提供有效的审计资料和会计数据与材料,协助审计部门做好经济责任审计活动。在法规和政策中,应当明确会计人员辅助部门进行瞒报虚报和会计信息和资料伪造变造中的法律责任,提高会计信息辅助中信息的可靠度和有用性。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部门应当规范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确立各个环节的执行时间,将审计通知和取证时间明确告知被审计部门的财务部门,通知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提高财务部门会计资料的系统性分区。在财务审计中,审计部门结合组织在此前阶段对于部门领导人的经济评价和作风评价,做出资产、负债、损益上的评价或是突出财务问题中的违法违纪调查,明确审计中的首要调查重点,提高审计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效率。

2.加强调查与交流,区分实际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于实际情况的还原和调查,兼顾效率和审计质量。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出现决策关联较大的,应当进行人事等部门的调查访问和收集相关人员的说明内容。在集体决策和个人决策的区分上,应当首先由被调查人员说明在各个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责任承担内容,以便于审计部门在此后调查中作为参考和举证。审计部门收集在决策中保留的可证明的文件和内容,作为经济责任划分的支持证据,并对于经济责任划分有异议的部门和个人,可要求出示相关证据进行再次调查。在经济责任审查中出现违规违纪的情况,应当移送至纪检机关接手或是进行联合调查。在权利责任不明显时,应当划分实际负责人和连带负责人的区别,对于签字表示负责的内容,其签字人也应当承担一定的决策后果。

3.减少审计人员的主观失误,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应当提高自我要求,不断学习和进步,积极跟进最近的法律法规政策内容,学习专业的审计实务,了解审计发展前沿。审计部门应当在经济责任审计间隔中分批对本部门审计人员进行分批培训教育,确保其在审计中的专业性和对于政府部门领导审计的特性和要点上的把握,防止由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足和专业上的失误造成的经济责任审计偏差和失误,造成审计损失。在针对部门的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员选择和小组搭配上,需要设立专门的筛选部门,防止存在于被审计部门和领导存在连带关系或者权利责任过往归属的情况,帮助审计人员保证形式上的独立性。在实质独立性上,审计部门应当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审计独立性与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连带责任的了解,帮助其在多方面保持实质上的独立性,保证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做到尽责审计。在审计小组内部,要明确各成员责任,在方案讨论期间,积极参与方案选择,明确审计取证过程和任务分区,对于新出现的情况具有探索能力。成员在审计执行上应当落实到位,对于异议部分提出并在小组内部,对于已决策内容应当保证执行,突出职业素养。对于现代审计方法,应当根据经济责任的审查背景做出取舍,选择兼顾风险水平和审计效率的审计方法,做到质量和效率的双保证。

四、结语

经济责任的划分和财务资料信息有效性上的保证还需要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寻找其更加优化的保证方案和还原方案,更需要从规章制度方面提高对于审计材料获取的支持性和确定性。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只有不断的发现和探索,才能将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控制在一定的偏差范围之内,并不断的应对新的审计风险和审计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晶,王明珠.论经济责任审计的政府治理效力[J]. 财会月刊. 2016(17).

[2]代颜荣.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探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6(12).

作者:周舒英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探究论文 篇3:

浅议审计风险及其应对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也随之跨越式大发展,审计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审计质量问题和责任问题也不容小觑。如何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导致审计风险产生的主客观因素,结合实际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一些建议措施。

【关键词】审计风险;形成原因;应对措施

一、我国审计风险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日趋成熟完善,审计工作在日常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受到了公众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审计作为成熟市场经济机制的重要构成部分,一方面促进了市场经济运作效率,另一方面稳定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发展秩序。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计事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石,国内外大量的案例实践也有力证明了这一点。从在福建发生的第一起针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案件开始,到深圳“原野”事件、北京“长城”事件等重大审计事件,审计风险这个概念逐渐被公众所了解和接受。而在此之前,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高,审计结果最终往往是差强人意。现阶段,我国审计工作尽管已经取得一些成绩,但审计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有关审计风险研究方面还有所欠缺,不少问题尚未明确或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例如未阐述清楚审计风险的概念,对审计风险的评估也鲜有研究等。同时,对于我国目前审计风险存在的问题仅仅停留在表面,对其缺乏详细深入的探究。

因此,要对这些审计风险进行控制。如:建立风险责任制度,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制意识,恪守职业道德,认真制定审计方案,运用科学的审计手段。

二、我国审计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1、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

(1)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着缺陷

现代审计方法出发点是实现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即在审计工作中,耗费最少的审计成本实现最大经济效益,同时还要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点。在整个审计过程中,运用抽样审计方法。由于该审计方法实施的前提是允许存在一定审计风险为前提必要,因而审查结果不可避免带有主观误差。

(2)审计人员经验和能力的有效性

审计工作是一项强调真实和准确的工作,旨在判断财务行为的合规性和合法性。因此,审计经验的高低对审计工作的完成至关重要。面对审计经验缺乏的现实情况,审计中也可能出现主观审计误断的现象,因此,强调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有效性非常重要。

(3)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心和职业关注状况

我国注册会计师数量比较匮乏,年龄和知识结构方面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在实际工作中责任心也缺乏。职业关注作为一个职业概念,对于审计人员而言就要再审计过程中倘若发现疑点,则扩大范围深入审查,以防止遗漏重要事项避免了审计风险产生。

2、审计风险形成的客观原因

(1)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

一方面,企业经营的状况复杂且不稳定。一是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各经济组织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各类经济组织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中,给审计带来更大的难度。二是企业经营状况的不稳定,经营不善或市场的意外变化,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生产经营,这样就从客观上造成了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审计对象越复杂,审计内容越广泛,收集审计证据的难度越大,审计风险也越大。

(2)审计报告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及其影响范围也加大,人们为了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不惜支付高额费用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信息进行鉴证,报告的敏感性和审计风险就越来越大。

(3)法律环境的变化

目前,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不配套、不完善,造成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无法处理。

三、防范和控制我国审计风险的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审计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对各责任人员进行考核。规范审计业务的流程,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审核等各环节都做出明确的规定。监督整个业务过程,规范执业行为,指导从业人员严格执行审计准则,保证执业质量。

2、有效开展审计风险管理

(1)加强对会计责任的监管力度

现阶段,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情况还普遍存在很多企业中,作为建立在会计信息处理基础上的审计工作,其产生的风险不言而喻。没有真实和准确的会计信息,审计工作的有效性也无从谈起。为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有必要都要加强会计核算工作,对在出现的财务工作中违规违纪的会计人员进行严肃处理。

(2)强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外部监督

针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模式存在的弊端,可以借鉴美国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的做法,确定适合我国的行业监管模式。

3、提高注册会计师素质

注册会计师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服务,防范审计风险,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通过后续教育,使注册会计师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并及时了解和掌握与本行业新颁布和修订的法律、法规制度,才能跟上经济形势发展的步伐。同时,应当正视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因素,从而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

4、推行现代审计方法技术

(1)推行风险基础审计

风险基础审计法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全方位评估被审单位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差错的风险要素为基础,借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时间和人力安排,达到提高审计效率。引入风险基础审计法,它有利于提高审计职业界的风险意识和减少各种风险损夫。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审计项目具体情况,采用某一种审计模式或几种审计模式结合起来,以降低审计风险。

(2)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拔术

实行会计信息化后,会计信息的产生、存储、传输、加工和利用的速度得到大幅提高。传统审计的手工操作已经完全不再适应,EDP审计是审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审计工作进入信息化阶段,注册会计师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学习势在必行。

作者:陈丽琴

上一篇:民族文化产业市场营销论文下一篇:安全管理水利水电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