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独生子女学生感恩父母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11

目前本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 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初中独生子女学生群体不断增大。他们常受几代人的关怀, 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从小溺爱他们, 凡事包办, 好吃的留着, 除了作业不代办, 其余都是老将出马, 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感恩意识缺失, 对现有的条件不珍惜已习以为常, 只顾一味地索取, 把一切都看做是理所当然。进入初中后, 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仍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辛劳, 普遍缺乏爱心、良知、责任感, 心理承受能力差, 不知道感谢自然的滋养之恩, 不知道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知道感谢老师的教导之恩;不知道感谢祖国、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普遍对人不感激, 对物不爱惜, 对己不克制, 对事不尽力, 在学校“高消费, 低成绩, 难管理”。

本人曾经对初二5个班的独生子女学生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活动:你的父母对你是否非常关心?你的生日父母是否每年都给你过?你知道妈妈、爸爸的生日吗?说说你平常是怎样关心、回报父母的?结果认为父母对自己非常关心的学生高达90%, 父母每年都给自己过生日的95%, 而能为父母付出感激和回报的仅有30%, 只有5%人知道妈妈的生日, 更令人心酸的是“说说你平常是怎样关心、回报父母的?”35%的同学回答“不知道”。也许, 很多父母已习惯了付出, 不希望得到回报与感恩。但家长这样做不仅会误导孩子, 还会影响孩子的健康与成长。

父母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人, 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都倾注了大量心血, 他们给予子女的爱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做为独生子女学生, 他们比一般孩子享受父母的关爱更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所以, 应首先教育他们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

1 独生子女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原因

去年10月, 本人专门对初二部分独生子女家长进行了“孩子对父母是否感恩”方面的调查, 发现现在独生子女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1 家长自身缺乏感恩意识, 造成孩子对感恩没有足够的认识有些家长对别人要求很多, 而回馈很少

“宁可我负天下人, 决不让天下人负我”成了他们的信条。俗话说“知恩图报”, 只有知道了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 才会产生报恩的意识。而现在许多父母缺少感恩意识, 怎么可能教孩子产生感恩之心?再者, 父母为孩子做事, 自己认为是理所应当, 从不要求言谢, 孩子根本意识不到家人、父母的付出, 怎谈感恩?

1.2 孩子没有体会感恩的机会

过去本人们的大多数家庭孩子多、生活条件差, 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深沉的爱, 也就自然地接受了情感教育。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加上是独生子女, 孩子很少有机会再体验父母的艰辛, 也就很少体会感恩了。

1.3 孩子感恩的想法一般不会受到鼓励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 父母往往会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 甚至本人校有一个学生在班里刚开过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后, 回家对正做饭的妈妈说“妈妈本人爱你”时, 妈妈不但没感动, 反而认为现在的孩子怎么变坏的这么快。如此一来, 孩子自发的感恩不仅没得到任何表扬和鼓励, 反而在无形中被扼杀了。

1.4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

独生子女家庭就一个宝贝疙瘩, 几个大人看护一个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让孩子在情感上被动的获取, 不知道回报, 认为父母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 形成了心中无他人、冷漠、自私、以自本人为中心的性格特点。长此以往, 孩子们自然就缺少爱心, 缺少责任感。

1.5 家长忽视了孩子的感恩教育

在现实生活中, 许多父母紧盯着的只是孩子的学习, 一切围着“智能”转, 视上重点、读名牌、成大业为头等要事, 却忽略了对孩子最基本的道德和感恩教育, 忘记了如何教育孩子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久而久之, 孩子会认为父母奉献、自身索取乃理所应当, 丝毫没有内疚之感, 也根本没有感恩之类的情感体验。

2 感恩父母教育的实施

根据独生子女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原因, 本人做了以下尝试。

(1) 动员学校成立了感恩教育领导小组, 组织师生学习有关感恩教育方面的文章, 以国旗下讲话、黑板报、橱窗等为阵地, 全方位地进行“感恩教育”的宣传发动。

(2) 利用作文表达独生子女学生对父母的爱。与语文科组配合, 利用作文课以感恩父母为主题写作文, 要求细心观察父母每天的的言行后, 写出真情实感, 再选择学生中的优秀作文由作者朗读并由教师讲评, 从而使学生感受父母深沉的的爱, 特别优秀的作文通知家长。

(3) 以班级为主体, 经常性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 组织独生子女学生谈体会, 并推荐优秀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在全校集中展示。可以家长走上讲台给孩子们讲了在外打工、为生活奔波的经历、见闻、感受、希望!孩子们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发誓要感恩父母, 回报父母!

(4) 利用周六、周日或其他学生在家时间, 要求独生子女学生实践自己的感恩活动, 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展为父母多做事, 对父母多说知心话, 为父母过生日, 给父母送礼物, 为父母揉揉腰、捶捶背、洗洗脚, 帮父母做饭、洗衣等活动, 体会和感受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 弘扬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

(5) 开展“孝顺标兵”评选活动。本人们采取家长推荐与班级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每班评选出1名“孝顺标兵”, 并在全校宣传表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 懂得如何尊敬长辈、体谅父母、关心他人。

(6) 定期召开家长会, 号召家长从自身做起, 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 纠正有的父母在教育独生子女问题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1) 用言传身教感化独生子女孩子, 做他们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 在孝敬老人、接人待物等方面必须给孩子做出样子。在家长会上一位家长说了她的经历:她们是一个普通的三口之家, 公公婆婆已上年岁, 每到吃饭, 本人们总是把第一碗饭盛给公公婆婆, 并把菜盘放在离他们最近的地方, 每月都给他们零花钱, 吃饭时主动给老人讲村中最近发生的事, 使老人晚年不寂寞。有一天吃饭时, 儿子突然说:“等你们老了, 本人也天天给你们盛饭, 天天陪你们聊天。”那一瞬间, 本人真正体会到了父母影响的力量。原来, 让孩子学会感恩就这么简单。

(2) 给孩子创造表达感谢之情的机会。习惯是养成的, 只有不断地给孩子提供表达感谢的机会, 才能让他们养成回报的习惯。当大家一起给孩子过生日或大家过节日时, 家长应提醒孩子说祝福的话, 或自制贺卡, 或用自己的零用钱购买小礼物等来表达祝福和谢意, 让孩子感受到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同时, 自己也是快乐的。家长也可在节假日布置一些家务劳动给孩子做, 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艰辛, 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培养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情。总之, 要抓住一切机会, 让孩子充分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情。

(3) 利用不同的节日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家长可以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 引导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例为父母做一次饭、给父母写感谢的心里话、策划参与家庭一天的生活情况, 学会从生活中、小事中为父母着想, 从行动上孝敬父母, 感谢父母。

3 感恩父母教育的实效

通过对本人们对独生子女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感恩教育, 独生子女学生普遍知道关心父母并主动帮大人做家务。今年4月份, 本人对初二5个班的独生子女的家长又作了如下调查: (1) 孩子比半年前是否听话了? (2) 孩子对父母等家庭成员的健康、饮食等是否关心了? (3) 当家庭改善伙食时, 父母把孩子最爱吃的先给孩子, 孩子是否心安理得? (4) 孩子的衣服是否自己洗? (5) 孩子是否愿意参加家务劳动?

调查结果:

相比而言, 独生子女家长们普遍反映通过感恩教育后, 学生们开始变得懂事了, 能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也开始懂得了家长的爱不是理所当然的;和父母顶嘴的次数少了, 沟通交流的多了。

4 感恩教育实施的启发及今后的设想

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 感恩意识的培养需要后天教育的点拨。感恩教育的方法不是固定的。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学会感恩。可是事实并不如本人们所想象的, 而且差距越来越大。面对众多中学生感恩之心的“迟钝”, 甚至没有这种“本能”。作为教育者, 本人们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 营造出一种人文关怀的氛围。因此在下一阶段中重点是能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感恩。感恩教育不是一阵风, 不是时断时续的, 而是有载体传承、应有制度机制保障的。缺少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难以给予量化的评价, 而这一点本人觉得还很欠缺。下一阶段应该在这方面加以改进。要多开展学生喜欢的感恩活动, 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感恩, 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已成为本人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规范, 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 特别是初中独生子女学生的感恩意识的缺失更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初中独生子女学生感恩父母意识的缺失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对初中独生子女学生感恩父母教育的措施进行了探讨和反思, 使学生知恩于心, 报恩于行。

关键词:独生子女,缺失,感恩父母,思考

参考文献

[1] 胡虹霞.高校德育应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J].北京教育 (高教版) , 2005 (05) .

[2] 朱小蔓.传统美德教育的现代视野与具体研究方法[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01) .

[3] 刘惊铎.21世纪中国学校德育改革探索[J].教育研究, 1999 (12) .

[4] 班华.近十年来德育思想现代化的进展[J].教育研究, 1999 (02) .

[5] 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 2004 (04) .

[6] 任现品.略论儒家文化的感恩意识[J].孔子研究, 2005 (01) .

[7] 林楠, 黄月细.现代社会孝道教育初探[J].当代青年研究, 2005 (07) .

[8] 姚卫新.人际和谐:和谐教育的前提[J].思想.理论.教育, 2005 (Z2) .

[9] 喻文德.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 2005 (08) .

[10] 胡虹霞.关于大学生感恩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3) .

[11] 吴春明.关于“感恩”与“孝亲”的思考[J].中国德育, 2006 (1) :36.

上一篇: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相关思考下一篇:对中国城镇化建设中时机选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