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教学改革机械设计论文

2022-04-28

摘要:模块化教学是以技能培训为重心,重视能力与实际应用性,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具备针对性的独立单元,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可以有效培育顺应经济发展的实用性人才,不单单可以推进中职学校的发展,更加有益于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选择。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模块化教学改革机械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模块化教学改革机械设计论文 篇1: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根据现阶段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中职院校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做出相应的改革。中职院校毕业学生属于文化水平较低的人才,他们对社会做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技术方面。目前国家对于中职院校毕业生的要求是必须较快的适应社会,能够直接和社会生产联系在一起。在中职教育过程中需要避免出现学不适用的问题,还要保证学生的专业水平达到相应的标准。根据这些要求,对现阶段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探究相关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职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教学  学生  改革

为了适应科技的高速发展,国家教育机构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技术型人才,无论是在中职院校还是在高等院校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专业,选择此专业的学生都梦想成为科技的创造者,因此中职院校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时,需要创造相应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进行科技创造的梦想。同时为了学生以后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进行改革时要注意和社会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和社会顺利的衔接。

1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现状

1.1 教学内容方面

现阶段在进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时,教学内容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完全按照常规的教学课程标准和相应的教材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懂得对教学内容进行变通。在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的学生需要的是实际的就业机会,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这一需求,对课本上的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通过合理的备课,让书本知识能够与企业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进行传感器应用的教学中,首先要对各种类型的传感器的应用原理进行讲解,然后结合不同企业和行业中对于传感器的选择标准,教会学生选择不同的产品需要的传感器类型。让学生不仅掌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理论知识,更应该为他们在企业中成为技术型人才提供帮助。根据当前的就业形势,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做出足够的思考和改变,避免受到中小学应试教学内容的影响。

1.2 教学模式方面

中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在教学模式上出现的问题是:没有认清社会发展对于人才需求的现状,不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课本和课堂中走出去,即使是中职院校也依旧按照传统的课堂教学,也没有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完成对学生创造性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工程实现模块中典型零件加工工艺的教学中,如果只进行加工工艺流程的课本讲解,不让学生进入相应的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很难让学生体会到加工过程的难度及有可能遇到的实操问题,非常不利于相关知识的应用。中职院校在学业考核方面大部分采用书面考核的方式,对实验考核和论文考核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中职院校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因为没有足够的技术研发能力,只能就任在普通的操作工岗位。这样的教学模式没有满足国家对于中职院校扶持的前提要求。

1.3 学习和教学方面

首先从学生方面分析,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有学习能力较差、學习态度不太端正的特点,中职院校如果不加强管理,会让学生不珍惜第二次入学的机会,改变不了自身对于学习的问题。但是学生本身的智力没有问题,可能只是对于课本知识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以选择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如果中职院校不能满足学生的这种需求,依然按照中小学的课堂学习模式进行教学,就不能够培养出社会需求的专业性人才。在教学方面,教师不能够及时掌控学生的学习状态,片面的认为学生对于教学知识不认真学习,针对教学也只是走形式。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学习失去原有的兴趣,回到中学时期的学习状态。教师对学生不够关心和关注,会让很多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致使学生不能够正常的毕业和进入社会工作。

2  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措施

2.1 对课程教学的改革

课程教学的改革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就是教学内容上,中职院校不同于普通知识教育学校,它注重的就是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在制定中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教材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求,尽量让学生能够接触到具有更多实践意义的课本,这样即使在教学方式上教师们不能做出相应的改善,也会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例如根据机电工程方面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这一节来选择,相比之下要选择故障诊断实例较多的,并且有相关企业实际应用案例的课本,这样能够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企业中具体对于本专业知识的应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教学模式方面,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需要与其他理论知识型专业区分开,对于会计学、统计学、教育教学等只需要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的专业,通过合理的课堂备课授课,就能够让中职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但是机械类专业属于理工类专业和实操类专业相结合的综合专业,它需要学生有更强的技术操作能力。这就决定了中职院校的教师必须针对这一专业,做出实质性专业性的改革。对于实操性较强的专业,进行相应的改革就需要增加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身体会,掌握好本专业的操作技能,通过不断地实操练习,提升技术型操作能力。通过对于中职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内容和模式的改革,加强学生本专业应用能力。

2.2 社会实践方面改革

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身适应社会的能力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前体验企业生产过程。中职院校属于基础型技能院校,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社会发展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中职院校显然不能从学历程度上占据优势,因此只能从专业技能上获得自己的优势,从而能够让学校持续地发展下去。这样就要求学校找到合适的企业,能够安排本校的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让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学生能够在社会实践中锻炼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让他们离开学校后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学校要尽量选择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合理的安排,从而增加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人数,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学生、学校、企业社会共赢的局面。

3  结语

综上所述,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学生需要认识到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努力的学习,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在学校方面要从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做出改变,让本校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强的专业能力;从社会和企业方面,要加强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包容性,尽量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使其能够对企业、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宋倩倩,张新刚.关于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48-249.

[2] 魏效玲,宋明晟,侯自敬.“3+4”中职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9-101.

[3] 许泽银,徐强,蒙争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78-81.

作者:张生

模块化教学改革机械设计论文 篇2:

试论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模块化教学是以技能培训为重心,重视能力与实际应用性,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具备针对性的独立单元,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可以有效培育顺应经济发展的实用性人才,不单单可以推进中职学校的发展,更加有益于学生未来职业道路的选择。

关键词:中职学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模块化教学;

引言

中职学校以培育技能型的人才为目标,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具有针对性,增进操作技能的培训。因为模块化教学符合中职学校培育人才的需要,因此被大范围应用到教学进程中。为了更好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中职学校应该完善进行革新与实践,从而更好地培育顺应现阶段市场标准的人才。基于此,下文将对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方式进行分析与阐述,旨在提升教学成效,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模块化教学现状

现阶段的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教学依旧存在着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的状况,没有革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使得学生无法有效吸收掌握现阶段较为先进的机械制造技术。除此以外,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进程中,实际实践活动十分之少,因为学校设备的不完善或者与社会中企业的联结不密切,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非常缺乏,使得学生只能在理论层面中掌握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实践操作的能力严重缺失,无法满足企业对于机械人才能力的标准,严重限制了职业的发展。并且,中职学校中所招收的学生多为初中毕业生,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能力较差,并且因为初次接触机械设计相应的知识,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如若应用过去教学方式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难以切实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加无法获取优良的教学成效。在实际教学进程中,重视理论轻视实践,缺乏实践练习等因素,严重阻碍了技能型人才的培育提升。

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措施

(一)革新思维,应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机械设计制造与专业化模块在实际教学进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教学改革目标,首先就应该在思想理念上进行优化创新,转变过去的教学方式,为顺应现阶段该行业的需要,应用多种先进科学的教学方式。过去的模块化教学趋势更加注重与理论性知识的讲授,并且理论与实际实践这二者之间缺乏连接性,这十分不益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为了有效增进实际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联结,教师可以在项目驱动的前提之下,进行情景教学法,丰富充盈实训的学习内容与教学组成。例如,在机械设计制造教学进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过去的教学任务作为前提,增添项目驱动这一流程,引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研究、自主分析思考的方法来实现相应的学习任务。如若学生在这一环节之中遇到了困难,没有按时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就应该在合理的环节与流程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合理意见的指导。在这一方式的引领之下,学生可以有效获得有效的操作方式,并增进对机械设计制造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应该注意的一点是,为了有效实现学生在实际实践之中灵活应用相关知识,教师就应该帮助学生创设起完整合理的模块知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引领学生牢固掌握各个与机械制造相关的工具类型、工具性能等,在学生实际操作进程中应该积极进行思考探究,从而更加高效、快捷地吸收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知识,并掌握实践要领,推动教学全面进步。

(二)以学生为教学重心

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模块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就是提高教学的质量,培育学生的专业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重心,分析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与职业发展的趋势,与此同时掌握市场动态,明晰现阶段经济市场对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标准,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在中职学校自身来看,因为中职学校所招收的大多是初中毕业学生,其在相应的专业知识方面处于空白阶段,因此学生的综合素养与专业能力较差。要想实现优良的教学成效,就应该融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与知识掌握程度,避免因为过与困难的教学内容安排使得学生难以有效掌握,从而降低学生对于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为了可以让中职学生牢固掌握相应的操作技术,提高专业能力,教师可以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在初始阶段为学生讲授简单易懂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先学习机械设计制造的原理理论,了解相应的基础工具类型。与此同时,在这一进程中应该重视引领学生创设学科思維,最大程度意识到这一专业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其次,教师应该拟定切实有效的实践培育计划,在最基础的工作操作来入手,逐渐增加知识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三)提供实践平台,强化校企合作

模块化教学目标就是为了培育学生的多种能力,因此模块化教学改革应该为学生创设实践平台,从而实现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资深具备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参与到多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切实掌握知识。但是,因为中职学生缺少实践经验,基本上没有接触过机械制造工具,如若不进行大量实践练习,将会难以灵活应用。因此,教师可以应用现场教学方式,根据学校中现有的设备进行指导训练,在设备现场了解相应的机械设备结构、原理等知识以后,在教室中进行相应的原理知识分析,并分组进行实践学习,对于各个机械设备的结构进行详细的探索,让学生依据工具进行测量绘制、组装等相应的操作。这种直观清晰的教学方式更加有益于学生对原理的掌握,并在其中不断解除疑惑,弥补了理论知识的缺失,对于机械设计制造能力的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除此以外,校企合作也是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也是中职学生提高自身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现阶段部分校企合作制度并不完善,一来是因为学生缺少相应牢固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基础知识,这就难以有效对知识灵活应用,无法在实际企业工作中满足企业的标准;二是因为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内容受到关注的程度较低,可以提供岗位的企业并不多,中职学校与机械制造企业的互通不甚频繁,从而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有效改善这一状况,中职学校应该不断增进对企业之间的合作互通,为学生安排更多的实践岗位来进行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模块内容,不断增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满足市场对机械人才的需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学校中的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进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限制了教学成效的提高,更影响着技能型人才的培育。因此,就应该加大对教学改革的力度,革新思维理念,优化教学方式,将学生作为教学重心,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多种实践平台,创设完善的教学体系,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实现中职学生可以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朱微微.试论中职机械设计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学周刊,2020(24):13-14.

[2]张生.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8):199+201.

[3]历文超.中职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华少年,2018(24):95.

[4]倪国庆,韩章.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7(42):250-251.

[5]许泽银,徐强,蒙争争.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J].合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5(02):78-81.

(天津市劳动保障技师学院  天津  300162)

作者:薄昕睿

模块化教学改革机械设计论文 篇3: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该课程的教学过分强调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而在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关注度不够。模块化教学是针对特定能力培养而实施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是由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所组成,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本文就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模块化教学改革展开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指导。

【关键词】模块化教学 教学改革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一、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是要培养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但传统教学方式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抑制了学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和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是根据学科导向进行的,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程设置都比较强调各自学科知识体系的完整性,课程间内在联系不足导致该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二是教学内容脱离实际。课程教学使用的教科书是对学科理论知识的总结和提炼,因此教材内容经典但却难以及时吸纳最新的学科发展成果,实践教育的针对性不强,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三是重教轻学。传统教学模式下主要由老师来教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主动探究知识的较少,这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变得较差,总是眼高手低、纸上谈兵,与实际岗位需要不相符。

二、模块化教学改革

模块化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特定能力为目标,将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进行有机组合的教学方式。因此,利用模块化教学方式推进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应当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明确专业能力定位。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要向生产一线输出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因此学校在人才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应当与职业岗位实际相匹配。可以通过调查走访的方式到企业实地了解工作岗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对能力要素进行细化分解,明确人才培养方向。二是课程模块体系构建。在明确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后要将对应的支撑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组合形成特定的教学模块,并根据能力培养目标形成模块化教学体系,以保证学生在学习相关模块后能够获取相关方面的能力。三是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有效打破了传统课程之间的界限问题。各模块之间应当是相互支撑、层层递进的,因此,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例如原本课程设置中的计算机辅助绘图学、UG三维软件基础、工程图学是相互独立的三门课程,模块化教学方式则是从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制图绘图能力入手将这几门课程进行了整合,打破课程界限形成特定教学模块。

三、模块化教学实践

1.项目驱动教学

围绕具体工作项目开展教学,一方面有效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照本宣科的呆板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具体工作实践中掌握知识,避免了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有助于学生职业技能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以项目驱动教学,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融合,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他们在对问题的自主探究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例如在机械制造技术模块中需要学生学习如何进行工艺规程编制,单纯的理论讲解学生是较难开展实践操作的,此时可以利用项目驱动法开展教学实践,比如让学生完成一个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编制,任务实施过程中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完成该项目,学生在动手动脑过程中理解理论知识点的内涵。

2.现场教学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对实践性要求较高,但是当前进入职业院校就读的学生大多数是高中毕业后直接进入的,而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没有该专业相关的实践工作经验,他们甚至连一些滚轮机等常规设备都没有见过,此种状态下开展理论教学无疑是天马行空,取得的实际效果较差。现场教学法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其通过让学生到工作现场进行观察和动手实践的方式理解理论知识的内涵,利用视觉、触觉等直观感受有效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例如在滚齿机教学中,可以安排学生到生产车间现场了解其传动链组成及调整原理,并分派学生完成齿轮机挂轮调整任务,这样直接的现场观察可以使学生对齿轮机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同时现场操作练习还能够加深其对相关知识的记忆,帮助他们掌握工作技能。

3.毕业设计与岗位实训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的毕业设计倾向于理论探究,学生通过公式推演、计算机模拟等方式进行产品设计,但设计成果是否能用于生产实际则不得而知,这样的毕业设计理论作用大于实际作用。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可以将毕业设计教学模块与岗位实训相结合,让学生承担起具体的岗位工作任务,围绕生产工程需要进行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老师和现場工程师分别给予学生学科理论与生产成本、效率等综合考量因素方面的指导,使得设计成果更具实用意义。此种方式不仅提升了毕业设计的实用性,同时也为学生尽快适应岗位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宿静瑶,汪木兰,曹雪虹.德中应用高校机械类本科专业模块化教学体系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9).

[2]岳江新,李国芹,郗艳梅.关于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J].合肥学院学报,2014(3).

作者:倪国庆 韩章

上一篇:简析刑法的犯罪数额问题论文下一篇:动画中的超现实主义意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