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网页设计论文

2022-04-19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江苏省教育厅计划于2015年开展全省统一的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工作。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中职教学网页设计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职教学网页设计论文 篇1:

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在高职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充分考虑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以及移动学习的设计原则,提出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设计,并归纳总结出多种教学模式。通过教学实践显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教育;移动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设计

1. 前言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综合计算机知识和英语运用能力,为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英语课程,旨在帮助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高英语在计算机相关领域的运用能力,包括专业阅读、翻译、写作和口头交际等,为学生学习、理解和使用计算机技术提供便捷的途径,加深学生对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理解。由于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本身依赖英语,软件开发中的技术文档和资料大都也来自英文。从窗口菜单、各种操作系统的命令到未汉化的计算机应用软件、计算机教科书、参考书、说明书,或多或少都要使用英语。所以学生学好计算机专业英语这门课程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不断改革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使用移动设备(如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DA、手机等),通过移动教学服务器获取教育信息、教育资源和教育服务的,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一种新型学习形式。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引入移动学习平台,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此外,它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简单易行,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也变得丰富,且允许学生自定学习步调。学生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突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将课堂延伸到课下,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2.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

2.1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英语情况是(1)英语基础差,缺乏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预习和复习的习惯,只是依靠上课时间老师的讲解来完成专业英语的学习,但是,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是需要有语言环境并长期练习的,如果没有及时的课前课后预和复习,仅仅想靠上课时间就学好一门外语,那是远远不够的,更别说对要求更高的专业英浯的学习了。(2)从词汇方面来说,计算机专业英语有专业词汇多、术语多和缩写词多等特点,学生在学习时候不愿意去记;从句法方面来说,计算机专业英语有复杂长句多,被动语态多等一些特点,学生学习起来难度较大(3)学生基础素质参差不齐,授课时兼顾的是大部分学生,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4)师生交流有限,缺乏互动性。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堂教学结合移动学习设计有效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2.2移动学习方式

目前学生虽然没有达到一人一台电脑,但几乎人手一部手机,而且智能手机普及率很高。移动学习能使真正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微课),根据人的生理特点,移动过程中注意力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因而移动课程呈现的是“碎片”形式的知识,而移动学习也提倡“享受教育片断”。由于移动学习课程内容短,可以以知识点为单位,集中解决某个问题。相对完整的小单元,分别定期推送。移动学习更能满足探究学习的需要,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且可以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的效率。移动学习更能适应学习资源的需求。现实环境中的教育资源相对分散,面对海量信息,学生自身搜索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有限,在移动学习环境里,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知识的呈现形式也比以往更加丰富有效。移动学习更能满足接受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需要。人接受知识的数量是有限的,在遇到问题时,马上进行接受学习的效果也比传统教育的效果好。学生可以通过移动网络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进度等,可以完全按自助模式学习,可以更好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使其得到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3. 移动学习平台设计

3.1设计要点

通过研究学生的特征确定学习目标,然后确定相关的内容和评价活动,决定合适的教学策略,设计学习资源和交流工具,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视和评论。

在设计平台时,需注意:

(1) 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的内容要生动有趣,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語基础不是很好,所以如果还是枯燥的记忆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在移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对他们进行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树立自信心。

(2)确定学习目标。当学生进人网页时,要首先列出他们要学习哪些内容,应该达到什么水平,学完之后能够做什么,以让学生明确目标。

(3)促进学生唤起和利用以前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内容讲授的时候学生掌握,但是过了几天又忘记了,这就是因为没有及时复习的结果,如果在学习新知识前,对以前的学习内容周期性进行复习,巩固学习成果。

(4)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比一个消极的学习者更容易整合新知识。但是,通过简单地利用网络,并不能促进主动学习发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干预,可以设计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结组参与;或者是在课堂上需要用到的内容,通过移动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先预习演练,在课堂上再进行抽查。

(5)测试和练习。通过在线测试,使学生知道自己达到什么水平,还有哪些地方不足,需要改进。通过练习巩固学习成果。通过指导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纠正。

(6) 学习内容信息量不宜过大。移动学习的其中一个特点就是学习者的学习时间比较零散,因此,在进行移动学习资源开发时也要遵循这一原则,设计的学习内容应该是信息量不大,并且各个内容片断联系要科学,能使学生在一个短的时间段内掌握内容片断且不会被与之联系的内容片断所干扰。

3.2移动学习平台开发

基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的基本思路.在大量实践基础上。从资源的角度设计了适合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移动学习平台.教学平台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

3.2.1活动设计

除在课堂上的教学外,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在线资源学习,资源下载学习,资源上传,进行测试提交作业,讨论区讨论,提出问题等。练习和测验学生可以在课下进行,教师评阅后给出反馈和得分,教师评分之后学生可以看到自己的成绩和评价。

教师可以自主设计和管理课程,制作各种学习材料,设计学习活动、任务。包括任务目标,任务描述、相关资源、参考学习策略等。设计作业和考试题目。解答学生的问题,参与论坛讨论,与学生实现互动交流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估。移动学习平台不仅管理课程内容,同时也记录学习者的学习过程,让教师能更深入地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实现信息技术的过程性评价。

3.2.2评价设计

评价是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新的教学手段决定了评价要以新的观念和方法来迸行。在评价时,应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平台可将评价活动渗透到教学过程的诸多方面.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老师的评价、教师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自评和互评。

3.2.3學习模块设计

(1)单词模块

词汇是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的基础,如果词汇掌握得不好,要熟练地运用英语是不可能的。一方面,教师由于受到授课时间,空间的限制,很难灵活地按照人的记忆规律来组织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学生本身即使有条件利用记忆规律来安排学习,但由于不少学生对单词学习的主动性不够等多种原因,很少有学生能定期复习。所以在单词模块设计中充分考虑到遗忘规律所反应的规律,定期组织复习(次数先多后少,间隔时间先短后长。)强化记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通过周期性的以旧带新,联系学习,加深记忆。学生每天在学习新单词的同时,对前一天学习的所有单词进行强化学习,同时对7天内学习的内容进行随机复习,复习时间安捧在每天学习新单词之后的时间段。学习过程中,每隔半个月,安排学生对前一段时间学习的内容进行系统复习,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回顾.同时进行相关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问卷调查,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一天内支持移动学习5个单词。

(2)句子模块

计算机专业英语有复杂长居多,被动语态多等一些特点。需要有针对性进行一些训练.多看多读这些平时的积累很重要。,学生通过每天进行一次长难句的分析,并且进行语法的学习,像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3)资源模块

里面有听力和学习资源的网址,以及教师的课件、视频和电子书等。内容包括课程的学习,语法的学习,计算机相关内容的扩展等,用于学生扩展学习。

(4)检测模块

学习完毕之后,如果没有相应的检测机制,也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学习后的小测,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能够根据小测掌握自身情况,以便更好的进行学习。

(5)交流模块

在移动学习平台中,学生可以参与专题讨论,也可以提出问题和进行师生、生生的交流。

(6)小篇幅的阅读模块

由于受到学习时间的限制,手机移动学习中英语阅读的篇幅不能过大,因此本文提倡小篇幅的阅读。阅读材料的单词数应保持在 300 左右。此外,小篇幅阅读的学习应当分主题进行,且内容要贴近生活。类似这样的分类能够使学生明晰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构,且容易实现与现实生活的对接,真正将应用作为学习的一部分。

4. 移动学习内容示例

以《计算机专业英语》中的“计算机硬件”这节为例,该课程占4个学时,分2周讲完,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组成,熟悉计算机结构与硬件的主要术语,熟悉计算机各部分的功能,掌握计算机专业词汇的构成方法。具备阅读和翻译与硬件有关的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能够将已获得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具有高度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沟通能力。

设计如下:

在第一次授课中,讲解课程内容,通过平台布置的作业考察学生移动学习情况,通过学生反馈已经了解到了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出现的问题,所以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第二次授课过程中,词汇构词法的讲授,语法分析,练习题的讲解。让同学分角色用英语表演选购电脑的过程。使学生能更牢固地记忆计算机中各个部件的名称以及用途,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课下同学经过网上评比,选出最优秀的小组演示。

5.效果分析

在测试效果的实验中有3个班级参与了移动学习,有3个班级没有参与移动学习,通过对3个班的126名同学的调查问卷,以及6个班256名的测试成绩的对比可以看到效果。表1通过调查问卷统计了该平台对学生学习的帮助程度。表2通过测试成绩对比了使用该平台和未使用该平台的学生情况。

表1 调查问卷

通过上表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觉得移动学习有帮助,并且从测试的成绩也可以看出参与了移动学习的同学的测试成绩要比没有参加移动学习要高。

6. 结论

在传统教学的前提下,引入了移动教学平台的支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培养了学生的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兴趣,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如知识获取能力、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评价能力、迁移能力等,进而学会应用这些能力。通过此平台师生、生生的交流增强了,也改变了传统由老师教,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构建了“重参与、重过程,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教学设计、教学管理都对教师提出了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熟练操作,还要充当辅导的角色,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平台进行学习。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在以后的教学中,移动学习平台将会发挥更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雷震东.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如何为专业服务[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4).

【2】 王阳.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资源开发初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 (2).

【3】 叶蓉.移动学习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10).

作者简介:李睿仙(1981.6),女,汉,河北唐山,硕士研究生,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作者:李睿仙

中职教学网页设计论文 篇2: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的构建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江苏省教育厅计划于2015年开展全省统一的中职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工作。作为全国首创的考试项目,有必要思考中职学测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及结果使用等问题,针对中职教育“职业性”“就业性”的特点,紧紧围绕专业核心技能、贴近岗位需求,建立中职学测考试标准,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价,提高中职学测的专业性、客观公正性和权威性,保证中职测试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 计算机专业 学业水平测试

[作者简介]申瑞杰(1974- ),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中学高级教师,硕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江苏 徐州 22100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中职教育与自学考试沟通衔接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C-c/2011/02/010)

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制度(以下简称“中职学测”),计划2015年实行全省统一的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测试。全省统一开展中职学测,这在全国属于创举,如何有效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学业水平测试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中职学测的内涵

1.中职学测的定义。根据考试参照标准的不同,可以把考试分为常模参照测评和标准参照测评。常模参照测评是通过将个体成绩与同一团体内其他成员相互比较的方法,确定个体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如高考、公务员招录考试等;标准参照测评是通过将个体成绩与具体目标标准相比较的方法,确定学生是否达到合格标准以及达标的具体程度如何,如驾照考试、学业水平考试等。根据《意见》的精神及以上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定义:中职学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的,在规定模块学习完成后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考核中职学生相关科目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教学培养标准、是否符合职业岗位要求的总结性标准参照考试。职业能力达标与否及程度如何是中职学测最显著的特征,也是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最显著的区别。

2.开展中职学测的目的。开展中职学测主要是为了明确中职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技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促进个性发展、发掘潜能,并依据中职学测成绩推断学校或地区的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以考促建的功能,督促学校执行教学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同时为学校考核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依据,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中职学测的考核内容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职业性与技能性是中职教育的显著特点,中职学测应紧紧围绕这一特点开展,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及职业岗位的特点,不但考核基础理论知识,更要重点考核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促进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可以将中职学测分为公共基础课测试、专业基础课测试和专业技能测试三大部分。

1.公共基础课测试。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规定,公共基础课程中的德育、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体育与健康课、艺术课为必修课。考虑公共基础课程测试的统一性和必考性,降低组考的难度,体现“德育为先”的指导思想,将德育、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5门课程作为公共基础测试课程。

2.专业基础课测试。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专业技能直接联系的基础课程,为专业课学习及技能的提升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必修课,不同的专业类别有各自的专业基础课程,如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为便于统一组织考试,可参照江苏省对口单招的专业分类,将中职学测的专业分为建筑、机械、机电一体化、电子电工、计算机应用、化工、农业、财会、市场营销、旅游管理、艺术、烹饪、汽车、服装纺织、体育、文秘、小学教育17个大类,分大类开展专业基础课程测试。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较多,很难组织全科测试,可在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现行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中挑选3~5门专业核心课组织测试,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可选择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应用基础、计算机电路基础4门专业核心课开展基础课程综合测试。

3.专业技能测试。技能考试处于中职学测的中心位置,也是中职学测的突出特征。技能测试按上述划定的17个大类专业,分别组织测试,测试重点为专业基本技能,突出考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专业技能的范围一般较广,很难一一组织测试。如计算机应用专业可分为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与维护、图形图像处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等多个不同技能方向要求。可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紧紧围绕行业要求与职业岗位特点设置多个专业技能考试模块,由学生根据个人爱好、个性特征及具体学习情况自主选择。

三、中职学测的考核方式

中职教育包括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技工学校等多种形式,学生来源比较复杂,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类别较多,课程标准及技能要求不一。这些特点决定了中职学测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考核方式,应根据学生情况及其专业的特点,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考核,做到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识水平与职业能力,更好地挖掘其潜能。

1.评价方式多样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考查学生达到课程标准及职业岗位要求的情况,反映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水平。考试作为教学的指挥棒,怎么考会影响教师怎么教、学校怎么管,要引导教育教学向教育主管部门期望的方向改革。较常采用的评价方式有笔试、口试、面试、现场操作及模拟现场等。在中职学测中应根据测试目的、专业方向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在公共基础课程测试中,德育可以采用开卷的形式,计算机应用基础采用无纸化方式考核,语文及外语采用“笔试+口试”的方式,设置口语交际测试,在模拟的环境中考查学生倾听、反映、表达、沟通的能力。专业基础测试采用“笔试或笔试+面试”的方式,专业技能测试采用现场操作及模拟现场的方式。

2.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考试评价主体是教师及学校(机构),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及同学之间的协作关系,中职学生是否符合行业标准要求,应根据行业协会标准确定,中职学生是否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应该由用人单位来评价。因此,中职学测的评价主体应包括教师、学生、家长、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等利益相关者,也应包括无直接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机构,以提高中职学测的全面性、准确性,提升中职学测的社会认可度及公信力,如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考试可以嫁接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的英语及计算机类社会证书考试。专业技能测试可与人社部的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如办公自动化方向的计算机中级操作员、网页制作与维护方向的网络编辑员等。暂时没有对应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应邀请相关的行业协会、用人单位、专家学者及技术能手等参与中职学测工作。

四、中职学测结果的使用

1.中职学测结果的呈现。中职学测的原始呈现虽然是具体分数,但如果直接以分数的形式呈现则明显与评价中职学生达标与否及其达标程度的宗旨相悖,且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普遍较差,直接公布分数会打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及求学动力,因此中职学测的结果应以等级的方式呈现,采用常见的A,B,C,D等级制评定成绩,达到C及以上等级为合格。

2.中职学测结果的应用。中职学测结果虽是学生达标与否及其达标程度的体现,但如果不赋予中职学测其他的功能又会导致中职学测不被重视、流于形式,而如果过度重视又会导致竞争加剧,加重学生、教师及学校的负担,达不到引领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要将其作为学校办学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中职学测全省统一标准、统一命题、统一评分,能够体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整体区别,反映中职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中职学测成绩真实反映了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将中职学测的结果作为办学水平评估指标,可以引导中职学校贯彻国家课程计划,执行教学标准,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将主要精力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二要将其作为申请高校入学的主要依据。当前江苏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大众化的阶段,大批高职(专科)院校采用注册入学方式,高职(专科)院校事实上已经不存在入学门槛了,可以考虑凭中职学测成绩申请高职(专科)入学,避免重复考试、浪费资源。在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凭中职学测成绩申请本科院校,由学校根据具体情况自主决定是否另外组织加试。另外,不要把中职学测作为毕业依据。中职学校已经实行学分制度,只要学分达到规定就可以毕业。中职学测不是全科考试,只是部分基础课、技能课考试,若把中职学测的成绩作为毕业的条件,势必会阻碍部分有特长但又偏科考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把中职学测成绩作为毕业标准也与学分制相悖。因此,中职学测成绩不应作为能否毕业的依据。

五、开展中职学测的策略

1.成立中职学测领导机构。建议由省教育主管部门牵头,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中职学测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省的中职学测工作,制定中职学测指导方案及实施细则,组织相关高校、职教集团、省级职教教研中心组、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等分专业大类成立专业技能测试指导小组,编制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指导目录,规范专业技能测试工作,保证中职学测健康有序开展。

2.建立中职学测考试标准。中职学测考试标准是对学生所应达到的学习结果进行质和量的描述。考试标准是参照考试命题与评价的基础。近年来,虽然教育部及省教育厅陆续出台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规划教材目录,但由于中职教育类别繁多、生源复杂、专业混乱,各学校仍不统一,有必要以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及规划教材目录为依据,结合江苏的实际情况,重新明确中职学测的内容,定性地描述什么程度是合格,什么程度是优秀,使教师、学生及命题人员有据可依,更加有目的地调控自己的行为。

3.将职业资格考试与中职学测相融通。目前“双证书”在各中职学校得到大力推广,中职学生必须取得规定的资格证书才能获得毕业证书。证书考试是对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职业道德的综合鉴定,与中职学测具有一定的重合,因此有必要将职业资格考试与中职学测融合起来,探索部分或全部成绩互认、以证代考及合作开考的新模式。如人社部技能鉴定机构认可中职学测理论成绩,中职学测部门认可人社部技能鉴定机构的技能考核成绩,两项都通过的考生既可获得相应的学测等级又可获得资格证书;用中职学生普遍参加的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考试(NCRE)代替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

4.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中职学测。第三方评价机构一般具有独立性、公正性、权威性的特点,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组织中职学测可以提高中职学测的公信力及社会认可度。另外,第三方评价机构具有丰富的组考经验及完善的组织机构可以有效降低考试成本,其本身具有独立或联合其他行业机构颁发证书的能力,方便中职学测与职业岗位及行业标准接轨,开展双证融通。如可以委托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组织中职学测考试,快速建立高效、权威、低成本的评价体系,深入推进成绩互认、以证代考。

5.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开展中职学测要以学生为本,不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要通过一考多用、成绩互认、以证代考及合作开考等多种方式避免重复考试,减轻学生负担。本着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建立一种费用分担机制,一是财政补贴一部分,二是组考机构减免一部分,三是学校及学生承担一部分,同时进一步完善优秀学生奖励及贫困学生减免政策。针对部分证书收费过高的问题,中职学测领导机构应主动加强与相关证书考试机构的沟通、协商,争取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以“团购”的方式降低考试费用。

6.在试点的基础上推广。开展中职学测是江苏省的一个“创举”,从建立到成熟要经过“计划—执行—反馈—修订”的反复完善,不仅需要理论上不断研究,还需要试点实践不断探索。为减少政策失误给学生、教师及学校带来不必要负担,应在加强前期调研、政策咨询的基础上拿出中职学测试点方案,选取部分省辖市开展中职学测试点工作,开展公共基础课测试及一些教学较成熟的专业开展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测试,在总结改进的基础上稳步推广。

中职学测能有效引导中职学校教学改革,规范中职学校的办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但作为一个“创举”,不仅需要在理论上不断研究,还需要试点实践的不断探索,更需要统一的指导方案和考试标准。应建立中职学测领导机构,做好顶层设计,紧紧围绕专业技能标准,贴近岗位需求,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负责中职学测考试工作,综合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明确测试结果的功能,提高中职学测的真实性、适应性、权威性,为培养更多、更好的一线技能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何珊云.法国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及启示[J].考试与招生,2010(7).

[2]沈启正.我国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困惑与展望[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2(10).

[3]王焕霞,廖伯琴.我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践困境与制度审思[J].教育学报,2011(12).

[4]雷新勇.基于标准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改革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8(8).

[5]申瑞杰.依托自学考试组织机构构建职业教育第三方考试评价机制[J].教育探索,2013(12).

作者:申瑞杰

中职教学网页设计论文 篇3:

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具体应用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中职教学不断融合,微课资源在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运用,为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学习机会和平台,为现代中职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制图识图奠定了基础。对此,就微课资源进入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的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与总结微课资源在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    键   词]  中职;建筑制图识图;微课资源;具体应用

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是中职院校教育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这也说明制图与识图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依托微课资源能够将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碎片时间集中起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进而提升教学的效果。微课是依托短视频为载体,在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的运用十分广泛,为建筑制图识图课程增添了新的时代元素,微课资源的运用促使建筑制图识图教学实现高效化发展。

一、微課的概念和特点

(一)微课的概念

微课就是微课程的简称,一般而言,微视频时间比较短且容量较小,通常3至10分钟左右(最长不能超出l0分钟),通过微视频能够展示出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将知识点汇集到一起,促进教学的实效性。微课资源容量相对较小,该格式通常是指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以及和教学主题相符的教学理念(“微教案”)、教学课件、评估等资源也只有几十兆。用户不但能够更好地在线观看“微课”课例、查阅相关教案课件以及老师点评等,还能有效地将其保存在各种多媒体数码终端设备(例如笔记本电脑、手机、MP4等)中,从而完成移动远程听课以及进行个性化学习。

(二)微课的特点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受到许多教师与学生的好评。微课的最大特点是视频短小而精悍,将图文结合起来带给人们直观的感受,从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因微课并非多方面资源发展,并且和传统“教学资源包”观念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它主要是根据网页的方式把某一个知识点以及教学主题资源进行整合,把该资源和教学任务、活动、环境联系到一起,从而产生一个主题明显、资源合理、内容丰富的结构化资源运用环境。微课具有极强的生成性以及动态性,当中的资源因素(包含微课视频、教学理念、素材课件、教学反思、教师评估等)均能够产生、发展以及修改,并根据教学理念以及环境的变化持续发展,实施动态更新。因此,在中职建筑工程专业教学中充分运用微课这一教学资源,能够促进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拓展。

二、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微课应用的必要性

建筑制图识图课程作为中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中需要掌握的课程。这门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绘图与识图能力,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岗位需要运用到的工具课程,通过对课程的学习,能够提升学生将实物转化为二维平面图的能力,然后再通过二维平面图转化为立体模型。近几年来,中职院校建筑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科目不断增多,而制图识图的课时少之又少,而且专业教师并没有对课程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许多刚进入建筑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绘图的基础与能力不强,对教学内容并不理解,难以真正学习到基础知识。

当前,中职院校在建筑制图识图课时设置上,一节课为45分钟,教师讲解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其余的学习时间都是学生自学,对于学生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在学生绘图制图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巧妙运用微课资源在制图识图教学中,能够将教学中的琐碎知识点融合到微视频中,在不限制学习时间与地点的条件下开展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显然更高,同时,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提高中职建筑专业学生制图识图教学效果。

(二)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微课应用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微课的高效系统化是适合中职建筑专业教学要求的,因为建筑专业制图识图教学知识点比较琐碎,并且这门学科的实操能力比较强,学生操作起来难度较大,中职学生由于操作时间不多,非常容易遗漏或遗忘某些知识点,建筑工程教学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前提下才能掌握相关知识点,这无疑增大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的难度,这也是中职学生选择建筑工程这一科目的比例正在逐年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微课在建筑工程专业课堂上的运用能够为学生工程制图识图学习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对建筑制图识图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通过运用微课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的绘图设计思维更加灵活。微课资源的利用,能够将每个细节的教学内容呈现得非常到位,为中职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微课资源的具体应用策略

(一)微课在制图识图教学知识讲解中的应用

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运用微课能够将教学知识点整合与梳理,将不同板块知识点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对知识点进行学习与掌握。建筑制图识图作为建筑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在中职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与学习知识的能力不同,使得教师无法保证建筑工程设计的教学内容学生全部能理解和接受。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教学方式,围绕教学内容,对制图识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详细分析,并根据知识点的不同制作出不同的微课视频,力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学习重点。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由于内容比较复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合理地引入微课,让学生能够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因此,教师在设计具体微课教学的时候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在把握目标的基础上将知识点进行分类分重点地选取出来,内容不能过于全面化,这样的微课设计只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例如,在讲解“点的三面投影”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将这一课的重点知识整理出来,把点的三面投影的基础知识和图例拍摄成微视频,在课前发布到网络用户端,让学生自行下载观看,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理解点的三面投影的具体知识与操作步骤,学生可以跟着演示,加深对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因此,微课视频中的知识点要针对每一课知识来选取,这样既能够让学生理解每个板块的知识,又能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提高建筑制图识图教学的效果。

(二)微课在制图识图教学演示操作中的应用

在以往教学模式下,中职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缺乏自觉性,学习上存在较大的问题,所以,在课堂知识点的讲解中并不能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知识掌握得不够透彻的情况下,不能很好地完成建筑制图识图操作课的任务。因此,将微课应用于建筑制图识图教学当中,能够将知识点转换成视频的形式,使枯燥、单调的理论知识通过视频、图片演示出来,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在建筑制图识图教学中,AutoCAD软件知识通过演示操作效果更好,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教学,将AutoCAD软件操作进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有直观的感受,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在AutoCAD软件操作中的问题。例如,在讲解AnteCAD软件操作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尺寸标注”单独讲解,将演示的过程制作成微视频,同时配上文字,让学生能够跟着操作。教师提前将微课发送到学生端平台,学生通过微课视频提前预习知识点,有利于上课时老师授课的效率,课后学生也可以下载这一微视频来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在学习中能够更加有效地将理论跟实践相结合。中职建筑专业的AnteCAD软件操作知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盲区,所以让学生了解并基本掌握建筑专业AnteCAD软件操作知识是最关键的一点。

(三)微课在制图识图教学练习测试中的应用

为了强化学生的制图识图知识,教师可以在练习测试环节运用微课资源制作制图识图练习测试题,让学生在课下结合微视频进行练习测试,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做出点评,增强学生的学习参与感,通过这种课后微视频学习的方式,教师可以对教学环节进行严格的把控,合理地控制教学进度,帮助学生内化知识。练习测试微视频教学的内容可以包括:每一章节的重点知识点讲解,然后在微视频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测试,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因此,微课的最大特点是教学内容集中且主题突出,利用微课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将微课运用于练习测试环节中,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情况,归纳章节知识点,也可以将开发、搜集筛选的微课分类整理,并将相关的微课视频与学生共享,形成自己的知識结构。

(四)微课在制图识图教学课后复习中的应用

在短视频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后复习情况给学生补发微视频,让学生自行观看视频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课后观看微视频来进行知识点的复习,从而有效地将理论跟实践相结合。对于许多学生来说,课堂学习中他们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不会主动预习和复习知识,而通过微视频辅助制图识图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建筑制图识图知识与技能。同时,微视频还能够将重难知识点整合起来,帮助学生巩固与强化知识点,让学生在后期复习的过程中能够参考老师的微视频资源,帮助学生巩固建筑制图识图基础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利用微视频开展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常态,也是现代中职教育的重要教学模式,微课资源的应用能够为中职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新颖方法与思路,促进教学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将微视频运用到中职制图识图教学中,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制图识图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庆.微课在“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0(2):83-85.

[2]于露.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227-228.

◎编辑 栗国花

作者:贺娟

上一篇:油田钻井远程教育论文下一篇:企业工会统计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