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论文

2022-07-03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心理学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体验式教学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极个别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希望本文能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贡献微薄之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论文 篇1: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育人路径探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分析

1.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校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教育形式,基本上就是“上大课,开大会,听报告,看视频”,形式十分老套。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重在以认识为主的教学目标,事实上,掌握知识不代表能够学以致用,情感态度和行为无法立刻发生变化。许多学生无法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只是“满堂灌”,气氛压抑,很多学生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惑,也没有畅所欲言的机会。因此,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多元化需求。我们应深入研究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规律和特点,通过实践活动或知识应用的环境来强化知识的习得,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理论联系实际”。

2.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持久性和影响力

培养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一方面,与心理健康的内涵、接纳者的认识水平以及实践经验有关;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不断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进程,这是其客观规律。但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并没有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期望用一两次培训课程就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与客观规律相违背的。但他们却花了大量时间在培训课的主题、形式、验收上下功夫、做文章,短期内可能卓有成效,但急于求成,势必缺乏持久性和影响力。

3.专业心理咨询供求矛盾显现

近年来,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复杂,专业心理咨询的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在这种新形势下,经过培训和督导的学生团队,投入到朋辈心理辅导工作中来,能较大程度地缓解专业力量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专业心理教师集中注意力关注问题严重的学生,从宏观的角度指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由于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数量多,可以深入到班级,在日常生活中能及时发现心理异常的学生,对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帮扶,从而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网格化”心理危机干预管理机制。

二、具身学习理论视域下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具体实施

近年来,在具身认知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一种强调“身心融合”“身体、心智及环境的交互”的具身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诠释提供了一种新视野,并在理论思辨和实证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身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包括身体与环境的互动,同时要求知识获得、情绪体验、行为操作的有机统一。[1]本次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实践过程,聚焦于学习的情境性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问题解决角度,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与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掌握问题解决的能力。

1.案例的背景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院坚持同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灵驿站”主要负责本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危机干预及防控等工作。“心灵驿站”以“同沐心灵阳光,共逐健康人生”为口号开展各种特色活动,积极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心灵驿站”创办了一个面向学院学生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心理知识伴我成长”之朋辈心理辅导活动,通过每月心理知识“悦”读分享会、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比赛,以及培育一支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队伍等方式,围绕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提高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技巧,更好地贯彻落实“四位一体”网格化心理危机管理机制,让学生工作效应显现感情和温度。

2.案例的思路与设计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普及化程度,在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促进学院的整体构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在知识储备上,使学生增加心理知识,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和理念,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第二,在问题解决能力上,提升学生心理朋辈辅导员解决学生群体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提高实战经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营造追求心理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第三,在学生干部储备上,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丰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为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学生朋辈辅导队伍奠定一定的基础。

3.活动的实施

(1)双向教学互动,组建学习共同体

面向全体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每月举办一期心理知识“悦”读分享会,活动主旨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素养,为学生排忧解难等。《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需求丰富,排前三的依次是:人际交往、自我调节及职业指导。[2]根据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和需求,以专题学习为内容,使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把知识應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与全班学生紧密相连,让需要帮助的学生得到关注,同时搭建教师与学生直接沟通对话的平台。

(2)情景交融互通,理论联系实际

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丰富学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比赛中各选手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知识和技能,对朋辈辅导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解决“烦心事”,实现自我价值,树立学生生命意义感。

比赛前辅导:①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彼此陪伴、理解共进,通过角色互换、良性比拼等方式进行问题分析与解决。②逻辑分析严谨,说服力强,能准确评估问题,抓住问题关键。③能情理交融,起到疏导情绪的作用,帮助化解冲突和矛盾,达到共赢。

第一轮初赛:比赛采用线上答题的形式进行,限时60分钟,包括单选、多选和案例分析题。主要考查参赛队员对于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知识、原则和技能、危机干预技巧、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方式等内容的了解和掌握。通过初赛,评出分数最高、用时最短的50位选手晋级下一轮复赛。

第二轮复赛:比赛采用现场知识抢答和案例分析的形式进行,抢答环节20分钟,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案例分析题限时15分钟。通过复赛,评出分数最高、用时最短的十位选手晋级下一轮决赛。

第三轮决赛:决赛以现场朋辈心理辅导的形式进行谈心谈话。比赛中各选手运用朋辈心理辅导的知识和技能,彼此陪伴、理解共进,要求通过角色互换、良性比拼等方式疏导情绪、化解冲突,对朋辈辅导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与解决。评委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评选出优胜选手。

(3)传帮带互建,培育新生力量

在学生情绪失控或者心里难受的时候,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能够第一时间陪伴、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烦心事”,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学生有心理困惑或者遇到困难能第一时间找到班级的朋辈心理辅导员,形成归属感,增强个人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形成安全稳定长期的“心理契约”,更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群体中发挥心理危机干预网格化管理的力量。

(4)活动的成效

第一,正确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面对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助人自助”观念。第二,提高情绪管理能力。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可以帮助个体树立健康的人格。第三,辨证看待问题。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能从学生角度帮助转换注意力,找到正确的归因,避免用过于消极或者过于积极的态度解决问题。第四,正确进行自我评价。遇到心理问题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愈能力,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内心潜在的自我发挥作用,科学解决问题,形成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

(5)活动的特色与亮点

第一,互动性好。“悦”读分享会接受一对一的指导,讨论氛围活跃,学生不需要顾虑太多,可积极反馈,创造相互交流的氛围。

第二,实战性强。理论联系实际,在朋辈心理辅导的谈心谈话中,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助于情绪疏导,增加交集,表达善意,提高自信心,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第三,陪伴度高。在学生情绪失控或者心里难受时,学生朋辈辅导员能够第一时间理解学生“烦心事”,有利于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学生有归属感,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第四,情绪接纳。学生朋辈心理辅导队伍在开展学生工作过程中,既能激活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身上积极正向的能量,又能让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感受到情绪宣泄的安全,所有的倾诉能被理解。

三、将学生“朋辈心理辅导”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导向

1.完善制度,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工作

按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建立以二级学院领导主管、辅导员具体负责、学生干部为主的心理健康辅导协会的运作机制,每班设有朋辈心理委员,宿舍设有心理观察员,定期进行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各种渠道,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阅读分享会、朋辈心理辅导竞赛,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网格化的学生朋辈心理辅导专业队伍。

2.做实做细,当学生成长成才的知心朋友和引路人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发挥朋辈心理辅导员的思想引领作用,有效引导学生培养积极稳定的心理品质。在学习培训中,不断补充专业心理知识,查漏补缺;在工作交流中,发挥“以老带新”的传帮带作用,使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员团队成为专业心理咨询的补充力量;在服务管理中,发挥心理危机干预网格化管理的力量,培育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学生干部队伍。

3.情景交融,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于强理论重实践

校园文化建设从本质上看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保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结合学生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定位,探寻正确科学的问题解决方法,更好地内化知识,达到知行合一。

4.育人育才,打造一支高素质强专业的朋辈心理辅导队伍

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系列活动增强了学生朋辈心理辅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普及化程度,成为学院“四位一体”心理危机干预网格化管理的有力抓手,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中促进学院的整体构建,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朋辈心理辅导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一支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的学生心理骨干队伍奠定基础。本次活动普及和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也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结语

高等学校肩负着承继、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应当通过多种途径、多样方式建设内涵丰富的校园文化,有针对性地推出改革举措、开展教学教育工作,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应该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3]

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校,把校园文化、积极心理品质、問题解决能力、情绪体验和行为操作结合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作为培养人才“高地”的各级各类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把心理健康教育广泛地引入课堂内外,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基础,以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为手段,以“四位一体”危机干预制度为保障,加强教风、学风、管理作风和服务作风,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叶浩生.身体与学习:具身认知及其对传统教育观的挑战[J].教育研究,2015,36(04):104-114.

[2]傅小兰,张侃,陈雪峰,陈祉妍.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3]赵婀娜,张洋,吴月,等.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重要讲话在全国教育战线引发热烈反响[N].人民日报,2020-9-24(2).

责任编辑 陈春阳

作者:吴毓清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论文 篇2:

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摘要:体验式教学,在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多,但也处于刚起步阶段。心理学对体验式教学的研究还停留在对体验式教学的内涵、特征、意义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极个别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希望本文能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研究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字:高职生   体验式教学   心理健康

当代高职生基础知识薄弱,大部分学生文化课成绩不高,单纯的课堂讲授法很难调动学生们的上课积极性。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大刀阔斧的改革教学方法。

通过多年课堂实践,体验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颇受欢迎。体验式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通过教学中的对话、理解而达成的“我——你”关系,不是单纯的“授——受”关系。

国外体验式教学研究较早,古希腊时期的夸美纽斯的教学思想,卢梭自然主义教学思想以及杜威经验主义教学思想是体验式教学的启蒙。国外体验式教学思想虽然源远流长,但对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甚少,本文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做一些补充。

一、体验式教学的内涵

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实践路径

(一)教学准备

要想上好一门课程,必须做好充份的准备。教师、教学工具、学生都不能出现问题。现在的课程大部分是通过教学多媒体进行,网络必须畅通无碍,媒体软件的选择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点。有些课程需要作业纸,课前须提前打印好并于上课前五分钟发放下去,保证每人一份。

(二)创设情境

一节课是否吸引学生,效果如何,主要看教学情境的设计。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必须以尊重、真诚、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形成信任、开放、融洽的课堂氛围。其次,教师提供的情境必须围绕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触发学生的感悟,从中获得新的认知。教学情境的设计方式非常多,可以播放视频,引发学生讨论,或者运用角色扮演、案例、故事、讨论、竞赛、辩论、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测验等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活动中全员参与,用心体验。例如,在上生命教育这节课,可以采用价值拍卖的方式,在拍卖的过程中逐渐明晰自己目前最在乎的几件东西。再通过“撕思人生”活动,让同学们有紧张感,抓紧时间奋斗,效果立竿见影。

(三)学生实践体验,交流分享

在体验式教学中,体验是关键。体验式教学强调学生实践,亲身感受。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设置多种多样的情境还原书本上的能力目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同学们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的深层次内涵,体会知识的意义,做人的底线,并且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交流分享,我们一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目前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活动可以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发每个同学的斗志。心理健康课一般都是大班教学,小组一般6-8人为宜,不宜过多,一定要推选一位有责任心、有能力、善于表达的小组长。小组长是有功能的,一是做老师的助手组织大家讨论,二是总结归纳小组的论点,三是代表大家陈述小组观点。在讨论过程中也是大家思想碰撞的敏感时期,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观察、反思别人的观点,审视自己的观点,进而修正自己的行为。

(四)教师总结,升华感悟

这个环节是点睛之处。学生的认知是有限的甚至有失偏颇,教师必须在学生讨论分享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向进行讲解,一是澄清知识点,二是升华学生的感悟,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会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欣赏自我,提升自我,进而提高全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

三、体验式教学的反思总结

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体验式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要具备扎实的知识,还要课前做大量的调研工作,并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遇到紧急问题的应变能力也尤为关键。现实中,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比较薄弱,能力也有待提高。其次,体验式教学对教学场地和教學人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班制比较好操作,现实中大部分是合班上课,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教学场地的要求在很多高校中都达不到要求。大部分高职院校是不可移动课桌椅,会限制活动的开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越来越重要,在实践的过程中既可以改变学生的主观世界,又可以改变学生的客观行为。体验式教学符合学生的需要,符合教育部的教育目标,教学效果立竿见影。体验式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主体,学生易于接受,提升了教学质量,增强了高职生对心理健康这门课程的体验感、参与感和认同感。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体验式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我相信,体验式教学方法会越来越深入人心,最终成为主流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岩.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体验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2021.2

(2)大卫.库伯.体验学习----让体验成为学习和发展的源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5.

(3)刘宗美.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心海探航(J).2017.6

(4)柳林.体验式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杂志。2019.92.096

作者:韩庆云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论文 篇3:

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

[摘           要]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既面临着机遇,也存在着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综合时代特点以及心理教育规律,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利用网络平台、创建良好校园环境等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促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此,就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关    键   词]  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

新时代的学生不仅要具备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也要具备健全的人格,如若人格方面存在问题,即便学习了再多的知识,也无法在社会当中全面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都是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但是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并不成熟,对事物的分析及辨别能力较弱,待人处事方面尚未成熟。而且高职院校的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问题,可能会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上容易冲动等问题,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就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学校要加大重视力度,并制定出相应的解决策略,调动一切因素帮助学生健康地学习与成长。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现状

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在校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长,学生越来越多,所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管理较为严格,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实际情况并不乐观。首先,一些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年轻人,他们思想较为活跃,但看待问题较为片面,情绪不稳定,因此心理上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每年高职院校都会有因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且人数呈每年增长的态势。其次,部分高职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情况较差,会产生自卑心理,逐渐丧失对自己的信心,失去生活和学习的动力,对于自己的未来发展一片迷茫。最后,高职生自认为自己学习成绩较差,因此慢慢地开始轻视自己,认为自己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有较强的挫败感,进而出现破罐子破摔等心理,失去了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欠缺的原因

(一)重视力度不到位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长期存在,但是无论是管理层还是教师,都没有真正将此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高职院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到位,认知上存在问题,因此教育理念和目标也出现了偏差。就学校而言,没有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只是一味地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甚至一些高职院校并没有设立心理健康教育这门必修课程。另外,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老师专业技能不强,且大多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缺少心理疏导的实践经验。虽然高职院校设有心理咨询室,但大多是走形式,为了应付检查,并没有相关的检测仪器和检测人员。

(二)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高职院校对于心理健康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无法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一些专家认为,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是重视力度不够,认为心理健康并不是一件大事,进而忽视;另一方面则是观念的偏差,认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并没有面向广大学生。教育观念的偏差,避重就轻,从而导致大多数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被忽视,但偏偏该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上的波动,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因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只能越来越严重。

(三)实施途径较为局限

因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影响到学生,使得学生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并不重要,认为自身心理十分健康,并不存在心理疾病。即便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身的心理毫无问题,所以觉得心理健康教育只是一门枯燥乏味的课程,因此绝大多数学生并不会认真学习该门课程,造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无法广泛普及。由于实施的途径较为局限,大多数学生即使心理出现了问题,也无法意识到,更不会主动进行心理咨询,从而使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差。

(四)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我国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除了传统的教育观念之外,也有人力不足的原因。高职院校每年都会招录专业老师,传授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但是很少招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老师。正因如此,许多高职院校也就不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学科,即便开设了这一学科,也是由其他专业的老师进行代课,简单讲授一些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并没有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自身情况进行教育和疏导,根本无法起到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作用。

三、新时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新时代高职院校想要不断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一定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通过该课程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的知识,不断强化学生的心理素养,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心理特征,注重问题的发现,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心理问题。例如,新生入学适应辅导、情绪管理辅导、恋爱与性的心理辅导等等,依据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可以总结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并进行专题教育活动,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高职院校可以编写一本《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手册》,在手册中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进行讲解,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可以在其中尋找解决的措施;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对他们的心理健康进行排查,进而建立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及时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包保驱动,对其提供心理方面的疏导。

(二)创建多元化心理疏导平台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的发展影响着高职学生,所以可以通过网络创建多元化的心理疏导平台。例如,通过微信聊天、邮件沟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心理辅导,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咨询,学生更容易接受,且能够随时随地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具备保密性,学生也更容易袒露心声,便于心理辅导老师抓准问题的根源所在,給予正确的心理疏导。除此之外,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健康网站,网站上有不同的心理健康资料,通过图片、文字、动画等形式呈现在网站上,当学生认为自身存在心理问题又不知如何解决时,可以去网站上进行心理健康资料的查询,从而进行自我健康教育,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不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也可以通过该网站学习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强化自身改善心理疾病的能力。例如,某新入学的高职生不愿与同学们交往,迷恋网络无法学习,就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上寻求帮助。心理健康老师可以给予他鼓励,让他积极参与到班级的建设当中,担任班级干部,逐渐与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

(三)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十分重要的。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有效地舒缓学生的心情,使学生置身于愉悦的环境当中。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文化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树立良好的学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意识,学生得以耳濡目染,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例如,在高职院校中可以设置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刊,在课间进行心理健康的广播或者播放几首欢快的歌曲等,使得整个校园都沉浸在积极向上的环境之中,营造优良的人文氛围。此外,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开办文艺活动、体育活动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和联系,应当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共同协作,从而营造团结互助、有集体荣誉感的校园氛围。校园的心理健康文化建设,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学习效率也会随之提高。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教育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教育。为此,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教学,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当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观念的培养,让高职生拥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使得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做到积极开朗、自信阳光,从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在未来的岗位上突显自身的价值与作用。

参考文献:

[1]余彬.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化途径探析[J].才智,2019(34):150.

[2]胡艳妹.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0):57.

[3]金晶.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3):56.

[4]符经纬.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工作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31(5):13-16.

[5]何佳.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6):68-70,96.

[6]蒋少军.心理学视野下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科技咨询,2018(8):121-126.

◎编辑 郭小琴

作者:丛达

上一篇:企业风险管理体系论文下一篇:企业技术档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