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现状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舞蹈创作选材必须因人而异,就如人们量体裁衣一样。文章作者结合自己的具体舞蹈教学经历,从舞蹈创编的角度,对儿童舞、民族舞、现代舞三个舞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舞蹈创作要注重主题选择及立意确定,舞蹈训练方式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发展。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舞蹈创作现状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舞蹈创作现状分析论文 篇1:

文化在民间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及思考

摘要:文化素养对于编导者是必须的沉淀要素,它包含不可推卸的专业责任。在民间舞蹈创作层面上,民间舞编导还需要一份民间文化的积淀和依托来支撑编创。通过对民间舞创作现状的了解,提出民间舞编创中需重视文化性、民族性问题,并对民间舞蹈文化在民间舞创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文化;舞蹈创作

文化素养对于一位编导来讲既是知识的积累,又是不可抗拒的重要责任,特别体现在民间舞的编创上。民间舞的编导更是需要一份民间文化的依托,来支撑自己的编创。没有如此的修养,就不必勉为其难地去编创民间舞。本文通过对民间舞创作现状的思考,与民间舞编创中需重视的文化性,谈一谈民间舞蹈文化对民间舞创作的重要作用,以此促进民间舞蹈编创事业的发展。

一、民间舞编创现状

(一)从目前某些民间舞语汇风格来看,编导多采用元素混搭进行创新

编导采用元素混搭进行创新较为常见,如藏族舞穿上芭蕾的足尖鞋、傣族舞掺杂肚皮舞的元素等。对于这种现状的行为价值判断,笔者认为若编创者稍加对已提炼的民间舞蹈元素的原生形态之生成条件——民间信仰与地域文化进行学习与研究的话,就会明白这样的创作是否是有价值的创新。以傣族为例,在地理环境上“傣族人民生活在天气炎热的亚热带地区,人们喜欢树荫和水边,喜欢明月和繁星,连劳动生活的节奏也不能过于激烈”;在水文化的积淀下,傣族人民就将“水的清纯和水波轻柔的流淌,化为他们安详、舒缓的舞蹈动率”[1];最重要的是傣族人民信仰小乘佛教,崇拜“唯我独善”的精神,从而形成了和平、善良的性格。而肚皮舞则源于中东地区,最早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用来祈求大自然和人类繁衍的循环不息,庆祝妇女多产颂扬生命的舞蹈。19世纪末,欧美人发现了这个以腹部、胯部、腰部抖动为主的舞蹈,很有性感的色彩,于是肚皮舞开始风靡全球,成为了一种娱乐舞蹈,变为更加华丽、性感、妖娆的风格舞蹈。一种是“内省”性格的舞蹈,一种是“外放”性格的舞蹈,拼凑在一起能否和谐?若是说这就是“舞蹈艺术”,那么编导们则需要先弄明白族群文化的形成再来定夺语汇的搭配。

(二)从题材表达来看,创作的观念比较模式化

一提及维族舞蹈,就会立刻使观众想到热情、洒脱的维族姑娘小伙的形象,近期一批维族舞蹈作品如《一朵可爱的玫瑰花》独舞版与群舞版、《掀起你的盖头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一系列表达爱情主题的维族舞蹈剧目,作为编创者,是否思考过维族舞蹈还可以用哪些题材来表现?同样是在新疆地区,其宗教信仰先后有:萨满、摩尼、佛、伊斯兰等宗教。信仰伊斯兰教的女性比较含蓄、内敛,也受炎热的生活地域影响,她们除了脸部外露,其他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都被包裹着,只能回到家中给自己的丈夫看,而表现她们端庄、安详、沉稳性格的维族舞蹈少之又少。再看“刀郎舞”,其实了解维族的历史我们便得知,很久以前,刀郎人居住在人迹罕至,到处是杂草滩,红柳丛生的地区,“刀郎”是麦盖提的古地名,它的意思是成堆成群。自古以来,勇敢骠悍、勤劳朴实的刀郎部落就在这里生息。这里森林茂盛,野兽出没,刀郎人经常狩猎,所以刀郎舞的最初是表现出狩猎的紧张和战斗气氛的舞蹈。而现在舞台上的“刀郎舞”多为兴高采烈的为男女互送秋波而服务,很少有表达维族人民原始生存状态的舞蹈作品。

(三)从民间舞蹈的服装来看,编创者的文化素养有待提升

虽然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是“高”是永无止境么?笔者认为在民族文化中一定是有限度的。如今看一看舞蹈赛事中民间舞作品的舞蹈服饰,便可知一二。如上文中提到的伊斯兰教的妇女们无论跳什么舞蹈,永远都是长衫、长裤,用纱巾裹住头发,这是民族文化的象征。而眼下维族舞蹈,几乎一律坦胸,文胸式的上衣,毫无遮挡的肚脐,下配几乎透明纱质的低腰裤。“服饰是舞蹈的重要伴同物,也是作用于舞蹈的‘生态项’之一。它的质地、样式、色泽都直接影响着舞蹈的审美效应,传统的民族服饰,甚至对于舞蹈的原初功能有印征与解释作用。舞蹈对于形体美的展示,不一定都要通过强化裸露度来实现,它应服从于不同舞种的审美特质”[2]。对民族宗教信仰与地域文化有了解的编导,就会杜绝此类舞蹈服饰在舞台上的运用,特别是在面向普通大众时,这样的东西只会使受众的审美趣味下降,是对整个民族精神文明的摧毁。

上述在民间舞蹈编创中出现的问题,正是由于编导缺少对民间文化的学习与研究,没有注重和意识到自己所承载的文化传承的使命,只是一味按照个人的喜恶和迎合某一部分人的需求而创作的快餐作品。所以,重视民间舞蹈文化的积累对于编导的创作而言非常重要。

二、文化在民间舞蹈创作中的作用及思考

(一)民间舞蹈文化是民间舞蹈创作的根基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有它们各自形成与发展的规律;都有显而易见的部分和难于发现的深层文化因素。”[3]

“显而易见的部分”在民间舞蹈文化中称为“表层结构”。是指民间舞表演中可见的物质性、动态性、符号象征物。“物质性”和“动态性”通常就是我们所说以身体为媒介,身体语言的展示,通过服装、道具、饰物等等“符号象征物”的表达,属于民间舞蹈表达的一切形式。

“深层文化因素”在民间舞蹈文化中称之为“深层结构”。是指民间舞主体即特定民族群体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等无形的意识形态,也就是上述的“显而易见的部分”背后深藏着的文化要素。这就是我们主要谈论的部分,也是编导所需深入学习与研究的部分。

作为民间舞蹈编导虽然不可能像舞蹈理论家那样掌握非常全面的知识,来对民间文化进行研究。但是在这里所提出“特定民族群体的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等民间文化是创作与创新的依据与根基。编导们在创作的同时要介入对他们的了解以及深入地学习。

使民间文化成为民间舞蹈创作的根基,“也可以理解为是尊重民间舞蹈的文化品格……我们在对民间艺术进行创造的时候,需要特别尊重它们的信仰习俗,从信仰与审美的两端认真寻求民间宗教与民间艺术的文化通融,使剧场民间艺术中的信仰意识、宗教心理与理想追求更为具体地得到文化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多重证明。”[4]

著名民间舞蹈文化学者罗雄岩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到“一个民族或地区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过程中,由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又在群众中进行传承,而且仍在流传的舞蹈形式。它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民族特点,表现了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条件下的文化背景,又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注入新的成分。”民间舞蹈是劳动群众直接创作并流传至今的舞蹈形式,它鲜明地表现了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表现出了一定时期的文化特征。在编导创作中所体现的文化性是民间舞蹈的个性所在,是拥有不同的民族文化积淀所形成的,也是民间舞蹈区别于其他舞蹈的最主要特征。所以,民间舞蹈编导在编创一个作品时除了要运用编创技法对其艺术化的处理之外,首先要以民族信仰与地域文化为根基,得到族群的认同为基础。然后再延伸到对舞蹈思维的构想包括作品主题、编创动机、整体精神内涵等进行考虑。如胶州秧歌作品《扇妞》,在吸收了民间表演中“扇女”和“小嫚”的舞蹈语汇基础上,运用秧歌扇舞中“团扇扑蝶”、“折扇戏法”、“取扇游走”等舞蹈动态,刻画了一个小巧玲珑、淘气可爱,富有山东女孩俏皮活泼的性格特点。

对于民间舞蹈舞台再造的时候,如果丢弃了民间舞蹈文化,就等于丢弃了创作的精神核心。那么,长此以往“民间舞”的民间性便会在舞台上销声匿迹,民间文化的传播途径也只能由其他艺术门类承担,舞蹈在中国的“艺术之母”地位,我们就不知从何谈起了。

(二)民间舞蹈文化有利于编导对素材创作的准确把握

同样是以“孔雀”手型为象征性符号而创作的傣族舞蹈作品,空间位置处理得不同,获得的反响也不同。用“孔雀”手型表现两只小孔雀在嬉戏的《孔雀飞来》在全国舞蹈比赛中获得了很好的奖项,却在傣族当地的舞蹈比赛中,得不到认可。因为傣族人民不能接受“孔雀”手型放置在胯部与臀部部位的表演,认为是对神灵(孔雀手型表示神灵)的不敬。而作为20世纪经典之作的《雀之灵》,编导杨丽萍将其孔雀手型放在头顶与心间,就有了“人神合舞”的高度境界。其实,从表现的体态和动律特征来看,前者“三道弯”更加突出,更加像傣族舞蹈;而后者弱化了傣族舞蹈的痕迹更强调对“神灵”形象塑造与强化。在这里,民间素材也只是作为一个表现的工具,关键是看编导对素材创作时的观念体现。而观念的表达,是在出动作之前,创作思想的整理,这就需要编导对民间文化的深入了解才能有准确的表达,或者再艺术化的创造。杨丽萍作为白族的舞蹈家,从小对傣家文化耳濡目染,在族群文化的影响下,对其艺术的加工与提炼,才创造出永恒的“孔雀”形象。

(三)民间舞蹈文化有利于编导对民间舞蹈情感内涵的开发

我国各民族原生态民间舞由于其自娱性、群众性、广场性的特点,它所抒发和表达的也是一种集体的社会情感,其内容也与民俗活动紧密相关。而作为表演形态的民间舞也需要表达一种集体的共识,才能打动观众的情感。这种共识一定是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在情感上可以有喜有悲,在情节上可以家长里短等等。总之,笔者认为当今的民间舞编导更应该把创作视角转向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寻求个性的情感抒发。当然,对生活情感表达的依据通过对民间文化的采集而得来的不是凭空的想象与创造。如:舞蹈《猎鬣趔》,将少数民族人民在原始生活中狩猎的过程表现出来,短短的4分钟舞蹈,没有任何民间舞蹈程式的羁绊,没有任何民族的标识框定,有的只是原始风情舞蹈的自由、奔放、雄健、质朴与艺术幻象的创造。用舞姿动律渗透出对生命的赞扬;藏族舞蹈《牛背摇篮》,从低重心的藏族舞蹈语汇创作出发,将藏族人民雄健粗犷的民族气质和牦牛的坚韧沉稳的动态融合在一起,运用拟人手法,将牦牛的动作人性化,并设计了一系列情景动作:小姑娘的在牛背上的远眺、戏耍、牦牛似大哥哥一样照顾呵护小妹妹……作品用生动凝练的语汇表达出藏区民众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依存关系。这些反应的是在民间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却是永恒旋律的个性表达。

(四)民间舞蹈文化有利于编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作为非主流文化的民间舞蹈正是因其文化内涵的包容性才能长存于历史的流变中。对于民间舞蹈作品的编创而言,除了让表演者来展示舞蹈动态形象、情感表达的外在表现之外,更重要的是负载着传统文化地本质。在舞台上的民间舞,虽然表演者不再是民间的艺人,跳的样式不再是老百姓在生活中粗粝的动作形态。然而在中国的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方面,编创者始终是要以中国文化精神与各民族审美心理为依托编创,从而开拓当代青年编导们在民间舞蹈文化方面精神的督导。

由此可见,民间舞蹈的素材、情感表达与文化传承方面,迫切的需要编导们广采博收民间文化。关于民间舞的编创存在稳定和变异两种方向是必然的,是在其发展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是创作要有理可依,有一定的积淀再进行创作。

(五)积极开拓民间舞蹈文化积累的途径

1.实地采风:寻找原生形态的舞蹈原貌

实地采风,是直接从民间舞蹈文化养分提取艺术元素的基本途径。民间舞编导应该经常进行民间的实地采风,到原生形态的舞蹈中去寻找在课堂中没有的舞蹈动作、舞蹈样式,参与民间特有的宗教祭祀仪式活动体会当地的人情风貌,核实自己创作的动机是否能与民间文化达成共识。这样一来为创作建立了第一手资料库,也夯实自己的民间舞蹈文化基础,为编创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提炼了大量民间舞蹈文化素材。

2.经典研究:在舞台艺术中寻找民间再现

所谓经典研究,就是指对民间艺术走进剧场以来的经典剧目进行学习与分析。揣摩经典剧目的是如何将民族、地域文化底蕴与艺术表现相结合的。其作品的文化品格是否反映准确,也可通过与民俗学家们的探讨与交流获得一些准确的信息。经典剧目是对民间舞蹈风格把握较为准确的实例,正如上述分析的那些作品一样,都有值得借鉴与采纳的编创方法。

3.理论学习:把知识的积淀作为创作的动力之一

理论学习一是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专门论著的学习与研究,另外是相关社会科学领域,如史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方面的广泛的阅读与思考。对于民间舞编导来说若深入对民族信仰与地域文化的学习,将会打开对民间舞蹈编创的新认识,把知识的积淀作为创作的动力之一,就会使民间舞的编创在探索中不断地前进。

三、结语

当中国舞蹈努力寻找自己的语言方式的时候,当中国舞蹈面临与世界接轨的艺术对话的时候,民间舞蹈文化的积累将给创作者拓展出一条更加宽阔的道路。所以,珍贵的民间舞蹈文化是我们土生土长的文化瑰宝,民间舞蹈编导们都要清醒地认识和珍视这份瑰宝与流淌在自己血液中的文化基因,通过不断地学习与研究,积累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底蕴,并以此来尽快突破编创上的困境。只有这样,才会使中国民间舞的创作事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164.

[2] 资华筠.舞蹈编导“大腕儿”与“舞八股”[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6,(4):24-27.

[3] 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35.

[4] 邓小娟.当代中国民间舞创作探析[J].舞蹈,2005,(9):22-23.

作者:陈路芳

舞蹈创作现状分析论文 篇2:

幼师舞蹈创作及训练方法

摘 要: 舞蹈创作选材必须因人而异,就如人们量体裁衣一样。文章作者结合自己的具体舞蹈教学经历,从舞蹈创编的角度,对儿童舞、民族舞、现代舞三个舞种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舞蹈创作要注重主题选择及立意确定,舞蹈训练方式要符合学生的特点,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舞蹈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幼师 舞蹈创作 训练方法

舞蹈创作选材必须因人而异,就如人们量体裁衣一样,是非常客观而必要的要求。如果在舞蹈创作时,不考虑表演者的素质能力,盲目进行创作,那将必然会产生一个失败的舞蹈。因此,怎样为学生创作适合他们学习、表演的舞蹈作品,即成为舞蹈教学工作者在教学工作中必须为之不断追求与探索的目标。

一、清新、雅致,充满童趣的儿童舞蹈

儿童舞蹈创编课程是幼师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儿童舞蹈动感强,体态夸张,情感真挚,学好儿童舞蹈有助于学生感受儿童的心理特点,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幼师学生,入校时多是十五六岁,在学习儿童舞表演时,大多会感到学习孩子的动态,模仿孩子的思维,会不好意思。幼师学生有了这种心态,舞蹈时就会动作僵硬,表情不自然,很难表现出儿童特点。为了使学生学会舞蹈动作,领悟舞蹈内涵,不但能表演相近年龄的本色舞蹈,而且能学会跨年龄表演,我在进行儿童舞创作时,很注重对舞蹈主题的选择,并且在立意与情节上力求新颖、独特,这样的舞蹈使学生学习时感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把握角色,进入表演状态。

例如儿童舞蹈《银色秋千》表达了小画家把秋千架挂在月牙儿上,幻想着在月亮上游戏这样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童话动态。新奇的情节,模仿性强的动作,吸引着幼师学生,他们理解了作品的这一内涵,便能很快投入到表演角色之中。如果说《银色秋千》是从舞蹈意境新颖上取材入手创作的话,那么《太阳梦》这个舞蹈则是从影视中的卡通人物的动态上得到灵感的,卡通人物形象活泼生动,动作节奏鲜明,儿童特点强。我依此特点设计的舞蹈动作手臂反复收缩伸展,并用跑跳步、蹦跳步配合手臂动作,加上腰部的摆动,使整个舞蹈活泼、热烈,充分地表现出儿童的动作特性,把一个播种太阳的梦幻渲染得淋漓尽致。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表演基础之后,我为他们创作了童话小舞剧《丑小鸭的故事》,即小舞剧,有了情节、人物、场次的变化,应该说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从丑小鸭到白天鹅,这里有角色的性格特点,有丑小鸭的性格动作,有群舞白天鹅的性格动作。把丑小鸭的动作特点放在脚部,舞动时脚部模仿鸭子的步态,但上肢动作舒展大方,有天鹅的神韵,为小鸭子成为天鹅做动作上的铺垫。天鹅的动作高雅大方,手臂及脚部动作都借鉴了芭蕾舞的动态,全舞的队型流畅、造型优美,在场景的变换上,经历了春夏秋冬四季,并通过运用舞台灯光、置景、服装等手段,使小舞剧的主题鲜明形象生动,体现出典雅、清新,又富有童趣的美感。通过对儿童舞蹈的学习和排练,学生对儿童舞蹈有了较深的理解,并且对幼儿的思维方式,对幼儿舞的雅拙、童趣有了新的认识,经历从不喜欢儿童舞蹈到迷恋儿童舞这样的一个很大的转变。

二、多姿多彩,风格各异的民间民族舞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各有各的传统文化,舞蹈更是每个民族文化中的瑰丽奇葩。汉族、维族、藏族、傣族、蒙族是我国人口分布较广的五大民族,丰富它们的舞蹈语汇是学生学习的知识宝库。我从汉族舞蹈入手,创作了舞蹈《在希望的田野上》,动律上取材于东北秧歌,如“稳相”、“前踢步”,胶州秧歌的“抖肩”,将这些动作融合在一起,创作出新的动作,舞蹈者手持双扇,扇花随舞蹈要求变化出鲜花、秧苗、稻浪等舞蹈元素,意境很美,演出效果很好,学生也从这个舞蹈的学习中领悟到民族舞蹈魅力。

再如,维族舞蹈《喜悦》的创作灵感来自一首欢乐喜庆的歌曲,空灵的音乐使我想起了天山下,辽阔的草原,盛开着的鲜花。美丽欢快的舞步和着激昂的鼓点,维族舞特有的手腕动作上下翻飞,如一朵朵盛开的花儿,“三步一抬”、“三步一转”舞步轻盈洒脱;舞蹈采用三段式结构,中间一段慢板,抒情优美,步伐柔缓,维族舞移颈及眼神的运用,把舞者喜悦的心情充分地体现出来。在舞蹈的高潮部分,采用接连不断的旋转、原地蹲转、跳转、到大幅度的奔跑中的转动,上步转把欣喜若狂的情绪推向顶点。学习表演这个舞蹈不但使学生掌握了维族舞的韵律,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基本功,在平时的训练中较难掌握的旋转动作也在这个舞蹈中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维族舞激烈欢快,与之成鲜明对比的藏族舞蹈深沉、厚重、韵律内涵丰富。独舞《远飞的大雁》表现了藏族人民翻身后,对党的感激之情,对新生活无比向往的喜悦心情。舞蹈运用“弦子”舞步、拖步、三步一撩等步伐,铺以抒情的弦子手臂动作,表达舞者的思想感情。学生在学习这个舞蹈时,初学动作只有形似,怎么也不能把舞蹈的内涵表现出来。为了达到形神兼备,在排练此舞时,我注意给学生们讲舞蹈的主题思想,让学生不断体会动作的用意,即舞者要用心、用情来展示肢体动作,有了心灵感受,对外部的形体动作即达到了一定的解释作用。当学生再表演此舞时即有了自身创作的灵感,不是空洞、苍白的模仿,而是演员对舞蹈的二度创作。这个舞蹈的排练及演出,对学生的素质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拓宽视野,探索现代舞

对于现代舞,人们从各类文艺媒体上,接触到很多,但为中师学生编排现代舞蹈并让学生认同,对我来说是个未知数。为了拓宽学生的舞蹈知识与实践的视野,我开始创编现代舞《生命树》。

现代舞之所以难理解,比其它舞种从表现形式上较为抽象,是因为它所表现的内容、思想内涵都较为深刻厚重,有更丰富的想象空间,所以在社会上并不普及,又因其是引进舞种,普及时间不长,造成了人们对它不甚理解,不易接受的现状。

在反复思考后,我首先产生舞蹈的文学构思,把舞蹈主题定为“生命、拼搏”,立意深刻,风格自由不受故有形式的束缚。

舞蹈表现的是抽象意义上的生命,又结合表演者具体的生命、青春和活力。绿色是生命的象征,我把一株生机勃勃的大树,作为舞动的载体,创作出一组组人体躯干的反复收缩伸展、翻滚的动作,这象征着生命的孕育。从肢体和腰部柔韧灵活的摆动,到用整个身体匍匐在地上,表现对生命个体大地母亲的膜拜,对生命的追求。运用现代编舞技法,交响编舞法,使动作编排上动静结合,画面队型从空间到地面,力求在舞蹈的深度和力度上下功夫,展示出生命从诞生到生长、壮大的全过程。舞蹈在舞者大幅度的肢体反复摆动、伸展中、激烈的喷跑中骤然停止,音乐也随之停顿,然而这并不是结束,当音乐再次响起时,舞台上出现了一组根深叶茂的绿树造型,它是生命,它是永恒,它是人们的毕生追求与希望。

在这个舞蹈的创作、排练到演出的全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排练了一遍又一遍,创作也是反复修改,不断加强主题,提高动作的质量。师生们一起,学生不但学习了现代舞,而且从中领悟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创作尝试。

这个舞蹈在历次的演出活动中,多次获得大奖,深受专家们的好评及领导的赞扬和肯定。

总结这几年来的舞蹈创作,我感到为幼师学生编舞,要注重他们的心理及生理特点,了解、研究他们的思维方式、审美能力,用充满童趣、清新、活泼的儿童舞蹈,引导学生观察,接近幼儿,从而体悟出幼儿舞蹈的真谛。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广阔天地里,用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民族舞,增加学生的舞蹈素质,丰富他们的舞蹈语汇,提高他们的舞蹈技能。

除此之外,还要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舞蹈理论素质,开拓眼界,探索用各种不同形式及类别的舞蹈元素,如芭蕾舞、现代舞等,领悟各种舞种的内涵,通过这些舞种的舞蹈创作及排练,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舞蹈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使学生不再把学习舞蹈视为难题,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及素质,让一个一个美丽并适合于幼师学生们学习表演的舞蹈,伴随着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邢果.舞蹈艺术教育与完整人格培养[J].舞蹈杂志社,2005,10.

[2]赵冰心.“为美”还是“唯美”[J].舞蹈杂志社,2005,10.

作者:杨诗英

舞蹈创作现状分析论文 篇3:

浅谈企业舞蹈创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

【摘 要】舞蹈創作是舞蹈的灵魂,而企业文化则是舞蹈创作的灵魂与根基。在以企业文化为中心的舞蹈创编中,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必须通过创新性思维,为舞蹈表达定下了基调,更为舞蹈艺术表现力注入了全新活力。通过对企业文化下舞蹈编创过程中职工舞蹈创新思维的表达、来源进行分析,解析出企业文化舞蹈编创过程中职工舞蹈的创新策略,让创新的舞蹈创编成为舞蹈表演的艺术美感来源,让舞蹈表演成为展现企业文化的最佳表达。

【关键词】舞蹈;企业文化

引言

舞蹈是用感性化的身体语言,表现出形体艺术的美感。在现代企业文化下,职工舞蹈艺术成为了反映现实生活,表达内心情感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文化艺术生活有了越来越高的精神追求和艺术能力,更多人非常愿意在工作之余参与到文化艺术生活中来。因此,企业中越来越多人参与到了职工舞蹈创编中,不仅带来了许多创新思维理念,而且为展示企业文化、拓展舞蹈艺术美感,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企业的凝聚力。企业积极引导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职工文化活动,让健康、高格调的企业文化活动成为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的主旋律,以增强企业内容凝聚力,企业舞蹈是企业文化活动的内容,二者之间有着密切联系,而企业舞蹈的创编是至关重要的。

一、企业舞蹈创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以及行为规范。它是一个企业的“隐形名片”。企业舞蹈创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舞蹈创编的思路和源泉

众所周知,创编一台优秀舞蹈离不开创造性的思维和独到的见解。而舞蹈编排过程中的思路和灵感不仅来源于日常生活的积累,更来源于长期生活、工作环境的影响。企业舞蹈根植于企业实际,是对企业生活和企业精神面貌的全面反映,是提升职工干劲的“助力器”。透过企业文化,能够窥见一个企业的发展思路、成长历程和未来走向,这也就为企业舞蹈的创编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二)企业舞蹈创编和企业文化相互促进

企业文化的发展和积累能够为企业舞蹈创编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更广的平台,促使企业舞蹈的艺术形式更加多样,舞蹈效果更加丰富。同样,企业舞蹈的生机与活力也是企业文化发展向前的重大推力。作为艺术形式,企业舞蹈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血液和力量,给予企业文化生生不息的源动力,推动企业文化体系的壮大。可见,企业舞蹈编排与企业文化是两个相互促进的部分,二者共同推动了企业的发展向前。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舞蹈创编中体现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企业文化是职工舞蹈的根源和灵魂,职工舞蹈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企业文化现象。实践中,企业文化在企业舞蹈创编上随处可见,可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舞蹈的内在精髓。

(一)舞蹈创编扎根于企业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企业文化的一方水土也养育出一种独特的人文环境,这种人文环境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团队的和谐、面对任务的表现等等方面。职工舞蹈创作就是要将这些散落的人文环境的表现形式结合起来,总结分析其背后的寓意,用舞蹈语言形式表现出来。由于每个企业文化人文环境各具特色,就形成了体裁形式多样、风格色彩各异、表现手法灵活、语汇朴实完整、成熟的艺术形式 。每一种舞蹈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企业文化环境,并通过舞蹈体现出这种不同的企业文化昂扬向上的积极能量。

(二)音乐选择立足企业文化

音乐最能直接拨动人的情感心弦,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不受语言文字的局限,从音乐的角度入手,通过整体氛围的建立,让整个舞蹈的立体性再现出来,才能达到既定的艺术效果。企业舞蹈创编在音乐选择上,也大多以弘扬企业主旋律,体现企业正能量的音乐为主,能够从音乐中感悟和找寻企业的内在精神,进而通过舞蹈形式表现出来。

(三)舞蹈形式紧密联系企业实际

舞蹈的创新发展是由灵感串连而成的。好的“灵感”必须和社会因素相结合,才能从大众审美观角度,产生一个舞蹈作品的雏形,并把这个成为雏形的舞蹈作品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企业舞蹈是为职工服务的艺术,善于观察,走进生活,就能更好的抓住灵感,创作出更动人心的作品。现代社会,崇尚个性、追求独立,在职工舞蹈创作中把握住形象个性化及色彩鲜明性,把职工从社会生活中所思所想提炼凝聚成为舞蹈灵感,实现个性化体现,反映出舞蹈的中心思想。“灵感”是舞蹈创编的“源”,个性化的展示则是如何把“源”鲜活表现出来的方式和渠道。注重从社会角度挖掘舞蹈素材,将能够影响和促进企业发展的社会事件融入舞蹈编排中,真正实现企业舞蹈编排与企业文化的有机契合 。

三、如何实现企业舞蹈创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结合

企业舞蹈是企业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企业舞蹈的创作首先是形式的选择,企业舞蹈形式以群舞为主。企业舞蹈题材来源于企业,结合企业的生产流程、劳动的本身选材。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去选材。舞蹈动作要因人而异,因企而异,形象要积极向上。舞蹈编导要给企业职工演员启发指导动作,既要站演员角度也要站观众角度审视舞蹈。

(一)培养挖掘素材的感知力

企业中职工舞蹈是对于现实工作、生活环境,经过人的头脑经过加工后的再现,是对于客观生活的反映,但比真实生活更美、更集中,也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对企业职工舞蹈进行编创时,不仅需要舞蹈创编能力,更应当掌握创编舞蹈的方法。要培养挖掘素材的感知力,从实际工作生活中汲取养料,遵守艺术创作的共性规律,又从企业文化中挖掘出舞蹈创作的个性特点。这样创作出来的舞蹈才能更好地为职工们所接受。

初次进行职工舞蹈创编可以从模仿其他优秀创编事例开始,然后再是团体创编、个人创编,最后才是运用创新思维进行独立创编。实践证明,只有舞蹈创编者懂得企业文化,才能让生活实际转变成为艺术表现形式,才能把知识转化为创编能力。同时,职工舞蹈的艺术编创者们,必须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结合当前时代特点和职工文娱需求,保持较强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来不断创作出职工喜闻乐见的舞蹈。

舞蹈形象既是舞蹈美的物質外化和体现,又是人们感知舞蹈美的主要媒介。舞蹈形象包括动态形象和静态的人物形象。在企业舞蹈创作过程中,编导者确定舞蹈题材后,就要初步用舞蹈动作姿态塑造舞蹈形象,抓住这个形象进行创作,就不会偏离主题。 企业舞蹈创编要从企业文化出发,譬如在编排男子群舞时,可以通过群体演员整齐有力的动作,场面情景交融的不断变化,道具手电的巧妙运用来表现忙碌的石油工人形象,取得很好的舞台效果。

(二)注重舞蹈环境和空间氛围

因为在企业舞蹈中表演者都是业余职工演员, 注定她们的表演水平有限,而作为舞蹈编导者来说,又想在舞台上呈现出成功的舞蹈美的舞台效果,就很需要注意营造舞蹈空间氛围。企业舞蹈中反对一般化,在舞台调度上寻求突破和创新,通过美感的队形传达一种情绪,增加舞蹈效果。通过色调的运用、布景道具等的运用给舞蹈增添气氛,增添效果。方形、圆形、三角形的队形空间,给人以端庄、平稳、庄重的气氛;不规则的队形形式,给人以活泼、流畅、无拘无束的气氛。红橙黄使人感到温暖,气氛热烈;蓝白绿使人感到冷,气氛安静;景观环境的运用更能突出表现某段舞蹈的意图。

企业舞蹈在编排过程中,必须准备定位舞蹈主体动作,将主题与企业文化紧密结合,寻求二者的契合之处。舞蹈题材确定后,就要找对象进行观察、体验,构思出主题动作。编主题动作时也要“因人而异”,在企业中的业余演员,不具备专业演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技巧,作为舞蹈编导要充分考虑这一点的,在编动作时注重量体裁衣,选择适宜业余演员易舞的动作,正确寻找出舞蹈的主题动作,并把主题动作经过变化、换位、调整顺序等方式发展下去,忌用高难度的动作语汇。倘若舞蹈结束时要有造型感时,也是三个扛一个,切不可赶鸭子上架,确保安全第一。舞蹈的主题动作还要易理解易掌握,利用假设性手法虚拟性手法。兰花手指既是工作着的物在的身体部位,也是虚拟的一朵绽放的花朵,不断变换的手像不断在机器上操作着,像不断争香的花朵。 这样在辅导企业职工演员练习动作时,她们就容易接受和掌握。

(三)升华舞蹈形象的想象力

对于企业职工舞蹈来说,想象力犹如童话中的魔杖,引领着舞蹈创造者的去奔向企业发展的美好愿景。通过从企业工作生活中采集来的正能量,通过舞蹈创造者的想象,才能转化为艺术真实和艺术创造的成果,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又可以分为“炼形”,“炼意”和“形象互炼”。正是由于这种想象舞蹈的创造提炼,把从工作生活中采集来的元素,和艺术美感集合在一起,结合各种艺术题材、生活题材、生活经验这样的题材都是鲜活的,具有创造力,能够激发职工内心情感共鸣,想象力对舞蹈题材可以说是一把金钥匙,开启了创造题材的一扇扇大门,使创作变得精彩纷呈,使企业文化通过职工舞蹈形式更具有向心力、凝聚力和创新活力。

因此,作为一名职工舞蹈创编人员,必须具备一双敏锐的洞察力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从瞬息万变的信息中获得各种创编题材,不要局限在原有固化的创编思路中,从广阔社会元素中汲取养料题材。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与时俱进,职工舞蹈创编们更应及时转变舞蹈创编理念,充分认识到自身作为舞蹈创编主体的能动性,积极捕捉、思索、提炼和创作,使职工舞蹈艺术向着个性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作者:吴娟

上一篇:广告翻译认知研讨论文下一篇:法治思维艺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