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创作思想分析论文

2022-04-20

摘要:舞蹈创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把舞蹈艺术用肢体语言来充分表现,让舞蹈成为有灵魂的律动至关重要。舞蹈编导是以舞蹈为语言创作的作家,如何定位舞蹈的创作思想和结构是舞蹈编导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舞蹈创作思想分析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舞蹈创作思想分析论文 篇1:

论舞蹈思维对舞蹈创作的作用

摘要:舞蹈创作的过程实际上是舞蹈思维的运用过程,过程中需要舞蹈的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二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本文首先阐述舞蹈思维的理论基础,然后分析舞蹈思维中的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在舞蹈创作中的作用,来说明舞蹈创作中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不可缺少的思维方式,它们是对舞蹈思维理论的积极探索和发展,对舞蹈创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舞蹈思维 舞蹈动作思维 舞蹈形象思维

思维决定着我们的行为,影响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内心的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样的道理,舞蹈思维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自始至终都存在着舞蹈思维,是舞蹈思维的运用过程。创作者在社会生活中观察事物,形成自己的体验,储存积累表象材料。在选材阶段通过运用舞蹈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发现事物内在的思想及寓意。在舞蹈的编排中,运用舞蹈思维,对大脑中的表象材料进行加工,赋予想象、情感等等的心理因素,生产出舞蹈作品。可以说舞蹈的创作过程就是舞蹈思维的运用过程,舞蹈思维就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所在。舞蹈作品的差异、优劣也正是创作者的舞蹈思维的差异所造成的。正因为舞蹈思维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舞蹈思维能使我们了解舞蹈创作者的思维活动,并提高舞蹈创作的质量。

舞蹈思维一般被分为舞蹈动作思维和舞蹈形象思维两大类。本文将从舞蹈作品创作的层面上阐述舞蹈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对舞蹈作品创作的意义。

1 舞蹈动作思维对舞蹈创作的作用

舞蹈的创作者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的积累动作表象,这样才能在舞蹈创作中将其转化为舞蹈的动作素材。但是舞蹈的创作不仅仅是动作素材的积累,还需要舞蹈创作者运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对舞蹈进行创作,创作者的素质会影响舞蹈作品的质量。所以,首先创作者要具有良好的模仿能力。人类对知识的学习,首先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所以在舞蹈的创作中,模仿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说模仿孔雀、大树等等,是对舞蹈创作的对象的形象性的外化,是对舞蹈的动作元素进行加工的过程。其次,舞蹈的创作者还要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作为舞蹈的创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优秀的演员。要具有较好的表现力,能够让舞蹈动作更好的表现舞蹈主题,达到动作的完美。最后,舞蹈的创作者要有创作手段和方法。舞蹈是一门肢体表现艺术,在舞蹈作品的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运用到编舞的技巧,比如对单人舞蹈,双人舞蹈及群舞动作的安排,总体格局的设计,这些都需要舞蹈创作者通过刻苦的学习和训练,来达到运用纯熟的境界。

舞蹈的动作思维在舞蹈创作的选题阶段,通过对不同舞蹈作品的训练和理解,来培养出内在的舞蹈感觉,依此来判断所选用的题材是否具有可舞性,即是否可以通过舞蹈的表现方式来将主观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舞蹈语言。动作思维丰富的创作者较之动作思维匮乏的创作者,能够更好的做出判断。舞蹈的动作思维在舞蹈作品的编排阶段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舞蹈作品的创作者利用动作思維对动作的审美、连接、顺序及其组成进行编排,形成自己独特的舞蹈作品,将主观的内在想法通过舞者的舞蹈动作呈现出来。

舞蹈的动作思维使舞蹈动作具有审美的价值。首先,舞蹈作品是通过动作来体现的,观众也会对舞蹈作品形成自己的感官认识,这种认识正是来自于对舞蹈作品内在的美感。创作者通过对舞蹈动作的编排与操作,找到最适合与最优美的舞蹈动作,再通过动作幅度大小的调整、动作方向、快慢的变化来形成不同的视觉感受,给观众造成视觉冲击力。其次,舞蹈作品总是在推陈出新,新的舞蹈作品的创作要通过编舞的技法来实现。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通过动作的变化与连接关系,创作出更多优美流畅的新动作,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再次,舞蹈作品在舞台上有空间感。舞者自身的空间、与其他的表演者间的空间距离,以及舞动整体队形的静止于流动,都是舞蹈的表现方式。舞蹈的动作思维正是利用这种空间的关系,来丰富舞蹈作品,使舞蹈作品更符合主题、更优美。

2 舞蹈形象思维对舞蹈创作的作用

优秀的舞蹈创作者要具有良好的舞蹈形象思维,这就要求创作者首先要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创作者要用心去挖掘和体验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和思想,体会生命的意义,从而为舞蹈作品的创作积累素材,产生创作舞蹈的动机。其次,舞蹈的创作者要有对舞蹈作品的理解能力,对人生、人文、人性等有自己的领悟,能够分析各个角色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动向,从而展开想象,拓宽思路,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再次,创作者还要有良好的艺术和文化素养,在原有素材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理解,开阔思维,尽情发挥,从而创作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作品,增强作品的观赏性。

在舞蹈作品的选题阶段,舞蹈的形象思维为舞蹈作品设定一定的感情基础,在这种情感的推动下,形成再造的意象。再用舞蹈语言的表现方式,对时间和空间进行重新的组合和排列,使其符合舞蹈的思维逻辑,推进舞蹈的情节的发展。在编舞过程中,创作者利用形象思维来连接各个动作,塑造成功的艺术形象。

舞蹈的形象思维同动作思维一样,也会为舞蹈作品带来审美的价值。舞蹈动作,不仅仅是形式的存在,更加重要的是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又具有深刻的文化寓意才能称之为精品。首先,舞蹈是一种肢体文化,舞蹈动作体现着人的文化、地域、习俗、信仰等等的心理因素,舞蹈的形象思维关注事物的本质,是人类文化内容的外化。其次,舞蹈不同与体育娱乐等,是因为其具有深刻的舞蹈理念,是舞蹈思维折射的光芒,间接体现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再次,舞蹈动作同逻辑思维一样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存在和抽象思维的顺序推理,不是动作的随意操作。舞蹈作品只有遵循这种逻辑性,才能引起观众的认同。

舞蹈的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二者间,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共同的发生并存在于一个舞蹈作品中。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外在表现,还是舞蹈艺术的思想与文化的载体。舞蹈的形象思维的最终结果是通过舞蹈动作思维所建立的过程和基础。舞蹈的创作不能忽视舞蹈的内涵,否则舞蹈作品就没有灵魂;形象的美感又是通过舞蹈动作的外化手段来实现。舞蹈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又是相互制约的。舞蹈的形象思维决定着舞蹈的整体结构和方向,动作的衔接和变化都是要求有形象思维的发展逻辑。同时,舞蹈的动作和所使用的物质材料又会制约形象思维的表达,再好的意象和内涵都要通过外化的舞蹈肢体语言来表达。舞蹈的肢体语言匮乏,动作不优美就无法诠释舞蹈作品的思想内涵。舞蹈的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又是相互促进的。动作思维可以依据一定的动作和场景来生动的表达形象思维所外化的艺术形象,而形象思维在实现外化的过程中,也可以极大限度的调动和发展动作思维,在动作的空间、韵律、节奏中实现更多有审美价值的舞蹈动作。

总之,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舞蹈动作思维和舞蹈形象思维两者缺一不可,任何一部优秀的舞蹈作品都是二者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它们不仅贯穿整个舞蹈创作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可以赋予舞蹈动作以审美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也应该看到,舞蹈思维是可以培养的,舞蹈思维对创作者的个人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能否创作出好的舞蹈作品,关键是要创作者有着更好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包含着创作者的业务素质、文化素养等等。因此,要培养出优秀的舞蹈创作人才要注重舞蹈思维的培养和教育。

参考文献:

[1]贾迪.论我国舞蹈文化软实力——关于提升舞蹈思维特性的几点思考[J].黄河之声,2010.12.

[2]骆惠仙.指尖的舞蹈思维的体操 视觉的享受——幼儿园立体造型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创新人才教育,2014.04.

[3]万素.浅谈舞蹈思维的“特征”——在舞蹈实践中而获[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03.

[4]胡尔岩,舞蹈创作心理学[M].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

[5]平心,舞蹈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孙钦璐(199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渤海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本科,舞蹈学。

作者:孙钦璐

舞蹈创作思想分析论文 篇2:

浅析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结构

摘 要:舞蹈创作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把舞蹈艺术用肢体语言来充分表现,让舞蹈成为有灵魂的律动至关重要。舞蹈编导是以舞蹈为语言创作的作家,如何定位舞蹈的创作思想和结构是舞蹈编导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舞蹈编导为切入点,通过对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舞蹈编导的创作结构进行深入解读,旨在说明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结构的重要性,以期为舞蹈编导创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舞蹈编导;创作思想;创作结构

1 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

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是舞蹈形象与舞蹈段落的融合。舞蹈编导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其创作思想要把握好三个关键点,即舞蹈创作要体现时代精神、舞蹈创作要符合舞蹈形态、舞蹈创作要贯彻独特风格,其具体内容如下:

1.1 舞蹈创作要体现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舞蹈创作要体现时代精神是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之一。对舞蹈编导而言,在舞蹈创作过程中,舞蹈形象是舞蹈作品思想内涵的集中体现,人们的思想情感、生活习俗、喜怒哀乐汇入时代的精神风貌,通过舞蹈形象展现出来,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时代形象。舞蹈编导创作中与时俱进地融入时代精神,使创作的舞蹈作品具有时代性,与人们所处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1.2 舞蹈创作要符合舞蹈形态

舞蹈创作要符合舞蹈形态是舞蹈编导创作思想的重要内容。动态美是舞蹈形态的重要表现形式,舞蹈创作要符合舞蹈形态,就是要符合舞蹈动态美的要求。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离不开真实生活的再现,舞蹈美和生活美是相互作用的,舞蹈编导对于生活的分析感受要始终透着“动作感”,舞蹈创作思想应捕捉和提炼富有动态化的生活场景,根据舞蹈的特点寻找其反映生活的视角,并加以舞蹈化的基本动态创造性地表现生活,创作出崭新的舞蹈形象来,充分体现舞蹈动态美的特点。

1.3 舞蹈创作要贯彻独特风格

作为一种表演性艺术,舞蹈创作具有一个非常广阔的自由空间,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还表现在舞蹈创作要贯彻独特风格方面,使自己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舞蹈编导而言,舞蹈创作必须体现独特的风格和鲜明色彩,舞蹈编导在创作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考虑的是形象贯穿的独特的风格和鲜明色彩,这是舞蹈主题思想的重要环节。对舞蹈编导而言,深入理解、发掘和搜寻创作思想,大胆地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使舞蹈具有独创性,这样的舞蹈创作更能体现个性化。

2 舞蹈编导的创作结构

结构是舞蹈创作的框架,舞蹈结构包括很多内容,如结构形式、情感结构、内外结构等,舞蹈编导的创作结构应从舞蹈创作的结构形式、舞蹈创作的情感结构和舞蹈创作的内外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运用,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2.1 舞蹈编导创作的结构形式

舞蹈编导创作常见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五种,分别是时空顺叙式结构、时空交错式结构、篇章式结构、复合性情感结构和舞蹈交响乐章的结构。具体说来,时空顺叙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是依照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人物情感的发展脉络来组织情节的变化发展时空,它能使人物、事件的叙述有头有尾、脉络清楚。时空交错式结构,这种结构方式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顺序限制的,可以突破时间的局限,它将过去、现在、未来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使人物或事件处于多时空变化中展开情节事件的贯穿线索。对于篇章式结构,舞蹈编导将整部作品由一个统一的主题或几个贯穿性“人物”或情节来统领,而其中的某一幕或某一场有相对的独立性。复合性情感结构,以人物的各种复杂情感的交织及其发展变化来安排人物的行动和舞蹈场景。而舞蹈交响乐章的结构,是按照交响乐的乐章结构方法来进行舞蹈结构的方式。

2.2 舞蹈编导创作的情感结构

情感是创作的基石,是诱发灵感,获得作品成功的重要途径,舞蹈总是以它独自的动律表达着人们的思想情感。情感包括情绪在内,是编导对客观事物引发的编导的感受,舞蹈情感色块的结构,是一种按照人物情感发展的不同线索,结合剧情和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来表达不同情感色彩的舞蹈结构形式。如舞剧《阿诗玛》便以“黑色”的舞蹈色块引出阿诗玛的出现;以“绿色”的舞蹈色块表现阿诗玛的成长;以“红色”的舞蹈色块展示阿诗玛的爱情;以“灰色”的舞蹈色块叙述阿诗玛被逼婚的愁苦;以“金色”的舞蹈色块衬托阿诗玛被囚困在笼中的处境;以“蓝色”的舞蹈色块表现阿诗玛在恶浪中的挣扎;以“白色”的舞蹈色块突出阿诗玛的回归大自然。这种舞蹈结构打破了传统舞剧结构的时空观念,着重描绘对人物情感的和对意境的表达。

2.3 舞蹈编导创作的内外结构

舞蹈创作结构还分为内在形式化结构和外在形式化结构两种,其中,外在形式化结构是对内在形式化结构的补充。这两个形式化的过程,有三种表现手法,分别是直接表达法、间接表达法和综合表达法。直接表达法,即通过有节奏感的舞蹈 动作、姿态,把内心的情感直接表现出来。间接表达法,这种表达不是以所要表现的人物自身的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而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舞蹈动作间接地将他的思想和情感衬托出来。综合表现法对表现多种情绪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体现舞蹈综合性艺术特点的表现手段。综合表现法使得舞蹈语言表达方式日趋丰富多彩,辅助作用是综合表现法的又一显著特征。例如,在舞蹈编导过程中,综合运用使用灯光、布景配合舞蹈动作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就可以获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3 结语

舞蹈结构和作品的思想内容关系非常密切,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结构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舞蹈编导而言,在舞蹈创作思想方面,体现时代精神、符合舞蹈形态、贯彻独特风格是舞蹈编导创作思想的主要内容。在舞蹈创作结构方面,从舞蹈结构的形式、舞蹈情感的结构和舞蹈的内外结构三个方面精心创作,诠释舞蹈的艺术魅力,有助于舞蹈编导的创作思想和结构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 杨艺.浅谈舞蹈编导应具备的素质[J].大众文艺,2010(13).

[2] 纪广.论舞蹈编导知识与能力的构成及其意义[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S2).

[3] 迟佳.谈舞蹈编导在创作中如何力求新颖独特[J].成功(教育),2009(04).

[4] 王海峰.论音乐对舞蹈创作的重要性[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

作者:班娜

舞蹈创作思想分析论文 篇3:

贾作光为人民而舞”的艺术之路

贾作光是蒙古族舞蹈创作的集大成者,他被草原人民称为“玛奈贾作光”(蒙古语,意为人民的贾作光)。20世纪30年代,他师从日本现代舞大师石井漠学习德国的现代舞体系,之后根据电影《渔光曲》创作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独舞。1947年内蒙古文工团成立一周年之际,贾作光在新舞蹈艺术的发起人吴晓邦的引领下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并在此后的几十年中与蒙古族舞蹈结下了不解之缘。贾作光在对牧民生活的深入体验与经历土改、反霸等革命运动的洗礼后,火一样的激情很快激发了他创作舞蹈的兴趣,并走上了一条“为人民而舞”的艺术之路。

用民族民间舞反映现实生活,是时代的要求,也成为那一时代舞蹈创作的重要特征。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方针的正确领悟下,贾作光将生活当作创作文艺的重要源泉,以“为人民服务”为发展方向,坚持民族舞蹈艺术群众化、民族化、时代化的发展道路。在草原文化的寻根上,“取材人民,表现人民,奉献人民”是他多年艺术创作不变的追求。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他的舞蹈艺术之路引领着中国的民族舞蹈创作站在人民大众的高度上,以民间的传统文化为来源,以自己独特的创作手法来为我所用,兼收并蓄。

贾作光在对蒙古族舞蹈的辛勤耕耘中,舞蹈表演,舞蹈创作,舞蹈教学,舞蹈评论浇灌其艺术实践的一生。在他的创作历程中舞蹈作品有近150部,其中蒙古族舞蹈题材占绝大部分。以贾作光的个案研究来看他对蒙古族创作舞蹈的影响:

一、蒙古族舞蹈的足迹走遍了全国、全世界

早在建国前夕,中国就派出了青年舞蹈团奔赴匈牙利参加布达佩斯举办的第二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贾作光作为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先锋人物,第一次将吴晓邦创作的《希望》、《蒙古舞》与自己创作表演的《牧马舞》等作品在国际大赛的舞台上成功演出,并将中国的民族民间舞蹈带到国际的舞台并获得了专家的认可。在第五、六、八届国际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贾作光编导创作的《鄂尔多斯舞》、《挤奶员舞》、《盅碗舞》分别获得一等奖、铜奖、金奖,让国外的艺术家领略到编导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舞者精湛的舞台技艺,以及作品所呈现的鲜明民族风格与反映的时代精神风貌。

二、贾作光舞蹈表演风格的探索与奠定

吴晓邦在评价贾作光对蒙古族创作舞蹈的成就时说:“他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形成风格独特的贾派舞蹈……,贾派舞蹈不仅在中国舞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舞台上也十分出色。”在笔者看来,艺术探索与创新是贾作光蒙古族舞蹈艺术创作的精髓。在“双百”方针的指引与自身生活艺术实践的基础上,贾氏舞蹈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韵律与性格特征,其创作的作品通过对民间艺术的借鉴与创新,在题材上以反映人民的现实生活与精神风貌为主要内容。

1. “近取诸身,运取万物”是贾作光舞蹈创作人物塑造与语言提炼的关键。 从他40年代末的《牧马舞》、《雁舞》等作品来看,在蒙古族民间舞蹈相对困乏的情况之下,他坚持从民间劳动生活中的客观事物进行思维的筛选、分析,并将动作语言的创造上更加突出民族的典型特征。

在《牧马舞》的创作中,为了选取反映人民精神风貌的素材,贾作光将放牧生活中狂放热烈的套马动作与驯马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结合起来。在动作语言的提炼上,以马步行走中“踢踏踏”为节奏模式,动作上以行走、疾驰、旋转为基础发展为“三步法前进奔驰”、“三步法主题动作”、“放马三步法动作”、“三步法轻骑小碎步”。在烈马逃跑后牧马人拿起马杆套住烈马一整套环节的处理上,编导发挥牧马动作中的翻身跳转、勒马翻身、套马前进、勒马单腿旋转等动作技巧,并巧妙地运用骑马动肩的动作造型,使每组动作的风格既表现了生活场景中娴熟的套马技巧又突出了牧民粗犷彪悍的典型性格。

贾作光自编自演的《雁舞》,通过借助大自然中的动作形象来抒发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编导所塑造的典型形象除了对大雁动作的模拟之外,在新形象的塑造与情感的寄托上都给予了蒙古族舞蹈新的动作造型与风格韵律。作品开始从大幕一侧翩翩起舞的“大雁”以极为细腻、轻柔的脚尖碎步与双臂柔韧的手臂动作将自然飞行中的动作形象刻画得鲜明、透彻,编导还创造性的将大雁的觅食、喝水、飞翔等动作以独特的表演予以突出。在疾风骤雨的环境中,通过运用各种富于激情地表现大雁性格的跳跃性动作,以此来更好地展示雁飞雁落的奇特景象。整部作品通过对动作形象的比兴与人物感情的移情,以细腻的动作姿态,流畅的舞台调度,铿锵有力的音乐渲染将草原人民激情勇敢的精神风貌创造性地表现出来。作品在民族性、革命性、时代性的立足点上,不但以鲜明的形象给人以艺术美感的享受,更在当时注以精神的鼓舞。

2. 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贾作光蒙古族舞蹈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思想渐入成熟。“为人民而舞”的艺术观念影响着他在蒙古族舞蹈的创作上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在准确的把握蒙古族的艺术风格后其作品显示出民族的文化自觉性,并在审美的追求上具有一定的个性色彩。这一阶段他创作出了《挤奶员舞》、《鄂尔多斯舞》、《敖包相会》、《灯舞》、《盅碗舞》等优秀作品,题材丰富,内容广泛,并在国际大赛中获得多项大奖。

《挤奶员舞》是贾作光改编的蒙古族女子群舞,取材于锡林郭勒盟的草原牧区。作品以该地区妇女的挤奶生活为原型,高度凝练地概括了挤奶员们挤奶劳作、幸福生活的场景。创作过程中编导将民间舞蹈的手腕、肩部、手臂的动作姿态与生活劳作中的挤奶动作结合起来,塑造了姑娘们青春活泼的动人形象。主题动作以肩部每两拍一次的柔韵,左右手臂的律动以及跪地胸前双手交替的挤奶、提桶贯穿始终。编导所塑造的牧民形象在生活劳作的基础上既具有典型的民族情感又体现了挤奶员们挤奶的愉悦。

《鄂尔多斯舞》中贾作光对蒙古族寺庙舞蹈动作的提炼,男女典型形象的塑造与时代精神的完美体现是作品走向成功的关键。为了更好的适应舞台表演的需要,编导选取宗教舞蹈中的动作语言并加以发展,将“查玛”中的典型舞蹈动作进行提炼与升华。创作者将符合人民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予以采用,使动作语言的风格具有蒙古民族粗犷豪放的精神意蕴。男女形象的塑造上以“大甩手迈步”、 “勒马跳步”、“跪下甩手下腰”、“左右甩鞭”的基本动作来突出表现男性舞蹈雄壮的体魄特征、勇敢的性格魅力,并将劳动生活中“挤奶”、“骑马”、“梳头”的动作发展为“挽手弹腕”、“勒马转步”、“全蹲挤奶梳辫”等造型突出蒙古族妇女聪颖善良、活泼可爱的美丽形象。贾作光作品中呈现的草原人民的时代形象,将草原文化的深厚力量和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很好地表现出来。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获得新生的内蒙古人民发自内心的激情,同时,它在蒙古族人民典型气质的塑造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3. 从贾作光创作的第一个蒙古族舞蹈作品《牧马舞》到60年中期,他已创作出几十部蒙古族题材的作品,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逐渐被草原人民所铭记。在突如其来的“文革”中,像他这样热爱艺术,热爱人民的艺术家受到了无情的摧残与打击,更剥削了他创作演出的权利。但“为人民而舞”的创作情怀依然激励着艺术家不断前行,在1973年尚处困境的贾作光创作了反映邮递员以崇高热情奉献社会的《鸿雁高飞》,1975年更是以极大的热情创作表演了《牧民见到了毛主席》,从新的角度表现重获自由后心中对美好生活与艺术创作的追求与向往。那时,被“解放”的贾作光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到内蒙古的歌舞团、乌兰牧骑、艺术院校进行示范教学与排练。“文革”以后,贾作光的蒙古族舞蹈创作迎来了崭新的春天。他植根于民族舞蹈的基础之上既保留了蒙古族舞蹈的民族性、时代性、艺术性,又以观念的改变和身体语言的变革为出发点。贾作光在新的艺术形式中孕育自己创作的时代气息,并以其“为人民而舞”的不懈追求,将蒙古族创作舞蹈推向了新的高潮。在70年代以后的几十年里,他创作了蒙古族题材的《鹰》、《万马奔腾》、《喜悦》、《任重道远》、《青年牧马人》、《希望在瞬间》、《蓝天的诗》等。作品以新的观念与立意,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基础上大胆创新,既丰富了民族的舞蹈动作,又深化了蒙古族创作舞蹈的文化内涵。

《喜悦》是一个二段体的女子独舞,主题上以歌颂“文革”后草原人民的欢乐情绪和幸福生活为内容。作品的编排上,贾作光将《雁舞》出场中极为细腻、轻柔的脚尖碎步,双臂柔韧的手臂动作与《盅碗舞》中“圆场步伐”、“双肩柔韵”、“碎抖肩”等动作加以发展,并予以新的舞台调度和造型特征。编导以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元素为根本,让舞者充满激情的舞台表演表现的顺畅自然,夸张准确地将牧民的形象以流动的语言和流淌的激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任重道远》是80年代以“草原的骄子,沙漠的灵魂——骆驼”的外在形态的描摹与内在情感的诠释创作的男子独舞。通过对草原上生命坐骑任重道远的讴歌与坚忍不拔精神的颂扬传达着永恒的草原文明。作品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骆驼的生存、繁衍、巡逻、奔跑,编导在动作语言的提炼上以新的动作姿态来展现新形象。整部作品在主题立意上继续赋予草原人民坚忍不拔的生命涵义,但在舞台调度与动作语言的重构上编导都以新的内容来展现。在贾作光创作模式的风格与形式的继承下,这部作品在人物内心的挖掘与艺术特性的转变上有了很大的改变。

20世纪中期,贾作光创作的蒙古族舞蹈不断从国际比赛中获得多项大奖。当草原上的牧民普遍接受他的艺术成果时,他哪里会想到他对蒙古族舞蹈的偏爱与热衷引领着几十年间蒙古族创作舞蹈的特殊风格,使蒙古族舞蹈从民间到舞台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型。由此看来,贾作光的生活艺术实践与“为人民而舞”的精神追求是指导他走向成功的关键。

我们在分析总结他创作动机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其艺术成果在蒙古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蒙古族素有“歌舞之乡”的美称,但真正民间的舞蹈形态并不是很多。正是由于贾作光、吴晓邦、仁·甘珠尔、宝音巴图、查干朝鲁、马跃、何燕敏等一大批优秀的舞蹈艺术家们创造性的劳动,极大地丰富了蒙古族的舞蹈创作,使蒙古族的舞蹈语言有了更多的肩部动作、手臂动作、马步动作,其舞蹈的审美特征也形成了现在视野中约定俗成的独特风格。

通过蒙古族创作舞蹈的形成与发展,我们发现创作者的具体行为使舞蹈产生了具有一定规律的艺术现象。这种艺术现象清楚地表现为:舞蹈编导在艺术观念、时代背景的影响下,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与真情的迸发,将自己的行为创造性地融入到舞蹈创作中。在创作手法的运用上,编导广泛地吸收民间的舞蹈文化,取其精华,去粗取精,并在动作语言上发展、创新。作品成功公演后,编导创作的新形象与新风格又很好地反馈到民间,丰富了蒙古族民间的舞蹈文化。

贾作光对蒙古族舞蹈艺术的贡献,不仅在于他创作出大量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更在于将自己创作出的舞蹈形象反馈到民间并在民间广泛传播。《牧马舞》中,他根据马步行走的动作创造出翻身跳转、勒马翻身、套马前进、勒马单腿旋转等动作技巧,并巧妙地运用骑马动肩的动作造型;《雁舞》中,贾作光将大雁飞翔的自然状态以极为细腻的碎抖肩形象地刻画出来;《鄂尔多斯舞》中更是巧妙地将“查玛”中的动作造型吸收、创新,并结合生活状态下的挤奶、梳头等造型突出人物的性格。这些作品的创作来源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民间,来源于生活。“为人民而舞”是贾作光舞蹈创作的动力,同时这种艺术创作的观念使他创作的作品逐渐被人民所接纳。

张 巍: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舞蹈学硕士

责任编辑:陈瑜

作者:张巍

上一篇:煤矿工会安全生产论文下一篇:家庭暴力特征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