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专业审美教育论文

2022-07-03

[摘要]审美教育是中职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从审美教育的特性入手,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审美教育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审美教育作用的发挥,为中职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多媒体专业审美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多媒体专业审美教育论文 篇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教育初探

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这个概念。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分为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部分,审美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主要是通过现实美与艺术美等形式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审美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应在美学理论的基础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紧扣语文教材,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健康生活并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

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丰富的情感性,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审美教育具有丰富的情感性,感情丰富的审美教育比单纯的智力教育与纯粹的思想教育有更大的优越性。审美教育能够理性地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表达更为自然。审美教育的开展,它的作用不是画蛇添足,而是锦上添花,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丰盈,审美教育是培养具有丰富情感有血有肉的人的需要。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应直指学生的心灵和情感,审美教育归根结底是情感的教育,审美教育最终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养成。高中语文审美教育要对学生审美情感加以引导,使学生思维深刻,情感丰富,让学生在语文学习实践中积淀人文素养,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从而提升审美能力。因此,審美教育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

二、挖掘美育元素,明确审美教育的针对性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开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文质兼美,脍炙人口,那些风流蕴藉的文章蕴涵着极其丰富的美育元素,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坚决摒弃急功近利的庸俗教学观,要多一点发现美的意识和激情,教师要凭借专业慧眼,努力寻找美育元素。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文章,体现了奇险美;《荷塘月色》等文章,体现了幽静美;《廉颇蔺相如列传》《荆轲刺秦王》等文章,体现了悲壮的行为美;《滕王阁序》等文章,体现了语言典雅美;《逍遥游》等文章,体现了浪漫美。这些美育元素,都是审美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三、基于核心素养,加强审美教育的实效性

(一)贴近地面,深挖美的意蕴。语文教育是“言语”的教育,鉴赏体悟美,必须抓住语言文字,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丛林中穿行,采撷鲜花和果实。坚决反对借审美教育的名义,把语文课上成美术课或音乐课。特级教师肖培东在给教师培训时曾经举过这样的例子,有位青年教师上《米洛斯的维纳斯》,在课堂上大谈特谈中外名画甚至中外名胜古迹,在介绍的过程中配以音乐,把语文教师的角色变成了艺术教师的角色,语文课变成了艺术欣赏课。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必须贴近地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体味语言文字的美,流连于字里行间,沉浸于墨韵书香,通过朗读玩味等手段,深挖文章美的意蕴。

(二)创设情境,激发美的情感。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认识过程跟所处的情境密切相关。教师在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要以语言文字为依托,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设置具体的教学情境。教师创设的情境如果能被学生接受,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包括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可以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美的情感。

(三)读写融通,引导美的创造。阅读是一种输入,写作是一种输出。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所以在语文审美教育活动中,要做到读写融通,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观察,审美想象,审美创造,让学生认识美,感受美,创造美。

作者:何宇

多媒体专业审美教育论文 篇2:

浅谈审美教育的特性及其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摘 要] 审美教育是中职人才培养体系以及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培养高素质人才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高度重视。从审美教育的特性入手,对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用审美教育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促进审美教育作用的发挥,为中职优秀人才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

[关 键 词] 审美教育;中职院校;语文教学

审美教育是一种力求对人的审美观念和美好情操加以培养的情感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的教育界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育实践中应该高度重视对人才思想道德素质、审美观念以及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化,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因此在中职院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正确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尝试将审美教育融入教学实践中,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支持,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强化。

一、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活动中审美教育的基本特性

审美教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构成元素,是人类积极推进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借助审美教育的指导,受教育者能够正确地看待人生、面对客观现实,因此,审美教育实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人文精神教育。对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其基本特性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审美教育具有一定的感性特征

审美教育一般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审美活动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和指导,而在此处所指的审美实质上就是对其对象的直观感受、体验、评价和欣赏,审美教育的主要媒介是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美,而这些美都是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能够直观感受到的,能够借助人的眼睛、耳朵等得到具体的信息呈现出来。对语文教育领域的审美教育进行分析,在组织开展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对教材中的审美教育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然后将其引入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分析和鉴赏语文作品的过程中接受审美教育,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鉴赏作品时也能够受到作品中情感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可见审美教育在语文教育领域也表现出明显的感性特征。

(二)审美教育具有明显的自由自觉特征

在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往往需要借助文学美的感性想象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教育和指导,进而促使学生逐步感受到美的精神内涵,因此从这一层面上进行分析,在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所涉及的审美教育不是耳提面命的“灌输”教育。语文教师在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教学活动中,因此是更加自由的[1]。希望引起学生自觉的感化教育,自由性特征相对较为明显。换言之,审美教育教学活动是具有鲜明主体性特征的活動,在开展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只有充分尊重个性和自由才能切实保证审美教育的效果,增强审美教育的价值,进而真正发挥出审美教育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措施

由于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育人方面的特性相对较为明显,能够实现对人才循序渐进的引导,因此受到高度重视,在中职院校的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应该明确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教育效果的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养

教师在审美教育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开展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应该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促进教师作用的发挥,才能够保证审美教育效果,争取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基于此,教师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该加强对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一方面积极参与普通话训练、作文训练、教学训练和语言训练等,提高自身执教能力,为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审美教育作用的发挥,也应该尝试组织开展文学作品阅读训练,从文学作品中感受美和发现美,循序渐进地提高个人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为了与时俱进地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创新,也应该结合信息时代实际情况适当地融入信息技术教育,让教师能够从现代化信息时代角度探索更科学的审美教育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审美教育进行有机整合,促使审美教育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2]。唯有如此,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才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审美教育的价值也将会得到全面的凸显。

(二)教师将审美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措施

审美教育的合理应用对人才培养工作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当前教育背景下,中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对语文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具体分析,结合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突出应用文写作的教学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强审美教育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促进审美教育价值的发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保障。

首先,教师可以应用优美的语言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良好教学氛围的营造能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为了凸显语言的引导性价值,教师可以借助优美的语言和趣味性较强的表情动作等,真正通过对语言的合理应用在中职院校的语文课堂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接受教师的教育和指导。这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合理使用教学语言,能够将枯燥乏味的公文写作变得更有趣味,公文写作效果得到了明显的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等培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3]。

其次,借助对现代教学设备的辅助开展审美教育。审美教育活动的开展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眼、耳、口、鼻多重器官,并且其中眼睛和耳朵的影响效果更为明显。所以在当前音乐教育实践中,为了切实保证审美教育效果,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设备,借助对教学设备的合理应用促进审美教育活动的优化开展,增强审美教育效果[4]。具体来说,对公文写作,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公文写作场景,让学生结合具体的商业事务或者其他工作事务开展写作训练,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公文写作场景中,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加以培养,进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公文写作用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借助审美体验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对语文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全面总结能够发现,在教学实践中,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审美意识方面知识,从理论角度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才能够真正增强学生的审美内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保障。因此,中職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想实现审美教育作用的全面发挥,力求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就应该引导学生参与相应的审美体验,实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首先,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体验教育。在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体系中,审美体验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尝试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体验教育,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获得相应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高[5]。所以,教师结合中职院校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观看京剧、芭蕾舞等审美内涵相对丰富的作品,并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创作将审美体验表述出来,强化学生的审美感悟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能够看出,阅读教学此时已经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教学互动,而是更为广泛的“阅读”,是一种能够让学生产生明显体验感的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课文人物中发现美和挖掘美。中职院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不仅体现在阅读教学方面,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人物的解析也存在一定的联系,所以要想保证审美教育的效果,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章的过程中可以对人物形象进行具体的分析,并从多角度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保证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逐步发现美并挖掘美,产生美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意识[6]。唯有如此,审美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得到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也能实现良好的培养,对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人才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最后,借助诗词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公文写作方面,适当地融入诗词也能够提高科学研究效果和教育教学效果,争取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为了实现对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也应该积极融入诗词审美教育,借助诗词之美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一定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审美境界的进一步提高,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唯有如此,为学生设置多种类型的审美活动,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体验,审美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全面发挥,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实现优化培养,对于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产生着一定的积极影响[7]。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优化开展。

审美教育在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审美教育的重视,并且积极探索开展审美教育的措施,希望能够逐步发挥出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将学生培养成优秀的人才提供相应的保障。唯有如此,审美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得到全面发挥,中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也能够实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晓艳.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铁道通信信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工作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2).

[2]张可.高职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思想教育与管理研究[J].学园,2016(4).

[3]陈曦.探究钢琴教学中音乐审美与实践教育的有效应用[J].当代音乐,2016(23).

[4]盛敏.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探究[J].经贸实践,2016(17).

[5]任辉.中职计算机教育中实践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30).

[6]许海山.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的探究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7(6).

[7]朱彪.浅谈高校教师重视教学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6(5).

作者:杨碧莹

多媒体专业审美教育论文 篇3:

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创新研究

【摘要】自媒体时代下,媒体技术高速运转,自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媒介的内涵与外延在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自媒体的影响下,对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高校文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自媒体时代下审美教育工作的创新策略,希冀对当下的审美教育工作提供可资借鉴之处。

【关键词】自媒体 大学生 审美教育 文学课程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日益丰富,视觉文化的冲击使得大学生由文本阅读转向图片、图文或视频等以自媒体为载体的阅读方式。大学生的审美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认识世界的信息来源以大众传媒的发展开始转向,当代大学生的审美认知的需求与媒介为载体的自媒体工具互联关系越来越紧密。海量、高速和多样的大数据无不需要媒介的介入并外延给我们,正因如此,自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审美教育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本文结合高校文学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契合大学生审美认知需求的教育工作机制,是符合当下审美教育工作创新要求的。

一、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的现状

2017年1月13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改进美育教学,以开齐开足美育课程为重点,整合各方资源充实教学力量,改善美育设施,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在素质教育的發展过程中,国家和社会逐渐开始重视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对于当代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我国审美教育工作在认识与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很多高校开展了诸如影视鉴赏、中外经典名著赏析等文学课程,审美教育工作在认识中不断得到发展。但在自媒体的发展下,审美教育工作也面临了新的问题,工作模式的创新关系到当代审美教育工作实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一)与当代大学生审美认知需求的脱节

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自媒体时代的信息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很难在自身辨识下稳定成型。以微博、微信等工具的自媒体中所含有的消费主义、拜金主义间接地影响大学生审美认知,手机网络的加速、“碎片化”的阅读、多元文化的冲击对大学生的辨识能力带来挑战。大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分辨力弱。虽然审美教育认识得到普遍提高,但是在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时,学校和老师更加需要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空泛的审美教育课程满足不了大学生对于审美认知的需求,引导者帮助提高他们的分辨力,也需把审美教育工作纳入更多的实践中去。大学生的审美认知需求贴近生活,比起纯理论的宣传或者授课方式的审美教育工作模式,实践性的审美活动更加符合大学生审美认知需求。审美认知的深度不应是学生和课件的略带“刚硬”对话放式,而是对人生和生命的“亲切”对话,是人文关怀的至善至美至真。

(二)“教育模式”和“职场法则”的双重加压

“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审美教育的重视性不够,应试型人才培养方案恰恰在审美教育工作上有所忽略。学校对学生的定位以升学或就业为目标,使得在本来就面临升学、就业压力的大学生很少重视自身审美的培养,创美行为缺乏,从而缺乏敏锐、领悟和灵气等特质。企业招聘的“职场法则”对求职者的专业性和操作能力更为重视,审美特质鲜少的作为聘用条件之一。大学生在面对多重压力下,在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也就较少于专业知识领域的认识与实践。自媒体的发展对传统学习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冲击甚至重构,大学生面对信息的图片化、碎片化,加快了对信息过滤甚至再加工的过程。

二、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创新策略

审美体验和审美认知的内涵与实践都被以传媒为载体的工具进行了解构与外延。当前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的创新模式可从多方面构建,在教育工作中审美教育可多方面渗透,创建一个更适合、更全面和更有效的审美教育工作机制。“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创造力为中心,要求‘教’与‘学’都投身于探索性的实践”。面对自媒体的新形势,审美教育工作的创新实践关系到社会、学校和个人的有机结合,在主体与客体的“交流”之中探索与实践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的创新。

(一)探索创新型审美教育体制

新形势下发展和完善审美教育工作的创新机制,应该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于审美的认知。做到从引导到参与、从参与到实践、从实践到反馈总结的完整发展机制,首先要重视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引导工作。教育部加强审美教育的引导工作,将审美教育纳入教学评估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工作者的素养培养与考核。教育部门加大考核力度,将审美教育以一个更加完善的条例纳入《教育法》,帮助并推动实施审美教育入法。

一套完备的审美教育工作机制需要不断地调查、分析、反馈和改进,自媒体时代下的审美教育工作的目标、策略、方式、机制都与传统教育工作有所不同。以受法律制度保障为基础,重视引导、完善过程、加强反馈,最终以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和宗旨。

(二)加强自媒体监管,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

以媒体为话语权的大众传媒,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理念产生着重要影响。功利主义、消费主义于无形中通过媒体影响着大学生审美体验,要加强以微博、QQ、微信等工具的自媒体的监管,完善校园网络监管制度。加强网络监管力度是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大学生与自媒体的关系看起来是“强联结”,但源于自媒体获得的审美体验与最终的审美认知效果形成了“弱联结”,在建立“联结”关系的过程中,网络素养问题构成了当下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问题。网络素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与国民素养的提高直接相连,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

(三)丰富学校美育形式,多元授课与实践相结合

蔡元培曾说:“美育的基础立在学校。”学校是培养学生审美教育的基础,学校是学生成长的第二大环境。良好的审美趣味和人文素养的塑成离不开学校老师的引导和培育,审美教育更是无形地渗透在课程学习和校园环境之中。在审美教育工作中,很多大学高校开设了如“电影赏析”“中外经典名著赏析”等课程,媒介本身的图片和视频特有的动感和带入性,因为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和画面感,大学生更易于接受此种授课形式,但是文学课程不应作为高校审美教育工作的单向开展方式。

首先,像“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课程多被作为选修课的形式加入大学生的培养方案之中,从而间接性导致上课学生群体以文科为主,理工科的学生则很少。学校应该开设更多形式的审美教育的选修课和必修课课程,例如书法、音乐、舞蹈和心理学等课程。“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中华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其特有的线条、结构和章节所展开的和谐、意境之美而著称。书法的张力中蕴涵着书法者的处世之道,一张一弛之中包含了进退有序之行事风格。书法写作课程可沉淀大学生心境,于纸笔间拂去急躁,体会线条章法之美,是大学生审美体验的重要组成。音乐课的节奏韵律之美带动情感抒发,带动学生进入艺术审美之境,使得生活更加充满情趣和诗意。“当人的栖居生活通向远方,在那里……只有当我们保持着对诗意的关注,我们方可期待……”当下诗意地栖居可以理解为通过诗意化我们的生活,来消解传媒带给生活的碎片化、浮躁化。其次,审美教育工作更应该与实践相辅相成,审美实践可弥补多媒体授课形式的不足。博物馆、档案馆、纪念馆等文、物记载馆可以使得大学生近距离感受文化的积累感和沉淀感,学校可有规律地组织大学生进行校外实践和参观。自媒体在加速人们相互交往这一联结的同时,也在拉长彼此心灵的距离。媒体虽可以弥补我们不能亲身体验的遗憾,但是在力所能及的实践范围之内,还是要“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加强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的现实意义

审美教育是进一步实现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之一。加强大学生的审美教育工作对社会来说,是培育社会新生力量的必走之路。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教育部一直以来所强调的重点,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为人民、为国家做贡献之人,素养是决定其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决定因素。在创新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同时,自媒体平台的净化、网络监管力度的加强还能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和分辨能力,更有利于网络素养的提升。健康的网络环境在无形之中给社会增加了和谐稳定因素,作为相对不可控社会稳定因素,可以尽可能使其在监管制度的保障和网民自觉维护之下变成可控因素。

席勒曾说:“通过自由来给予自由。在审美的時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自由的。独立而自由的品格是在审美体验中逐渐认识发展和完善的,大学生审美教育培养了大学生自身性格素养的造就,在接受审美教育的过程之中完善人格、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促成自己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审美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与难点,完善创新审美教育工作机制,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国民素养的提高、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结语

自媒体的发展为生活提供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弊端。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审美教育工作正是需要取长补短地利用自媒体自身的特点,创造出新的审美教育工作机制。改变如今单一的审美教育工作,将课堂学习与实践学习联结,丰富优化审美教育工作形式,引导大学生从浅显的审美体验转到对人文关怀深度的诉求,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6.

[2]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98.

[3]荷尔德林著.王佐良译.荷尔德林诗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

[4]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2.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自媒体视角下大学生审美教育研究”(编号:D/2015/01/23)、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课题项目“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外国文学’教学示范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5SF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孙慧 甄宗波

上一篇:人才培养下的财政学论文下一篇:ERP采纳内部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