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组织研究管理论文

2022-04-24

铡草,拌料,添水……在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韭菜庄乡盆地青村一座新落成的标准化牛舍里,70岁的白生小和儿子天刚亮就忙了起来。白生小一家老小6口人只有26亩靠天吃饭的旱地,是村里的贫困户。他有些养牛经验,也看好饲养肉牛的“钱景”,前些年苦于没钱买种牛、盖棚圈,只能零星养几头换点零花钱。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保险公司组织研究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保险公司组织研究管理论文 篇1:

日本智库的发展历程及借鉴价值

【摘要】为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需要,日本智库经历了雏形期、蓄力期、高潮期及调整期等发展阶段。当前,日本智库发展呈现出综合性、专业化、差异化等特征,形成了国际化、法治化、网络化等特点。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迎来了关键时期,而日本智库的发展经验无疑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日本 智库 公共决策

日本智库是深入了解、研究日本社会发展、外交决策、战略走向以及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窗口,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在亚洲甚至是世界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府决策层逐步意识到智库,尤其是对外政策类智库的重要价值和作用,希望利用智库的优势为日本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提供智力支持、理论依据、科学方案以及舆论汇流。
日本智库经历了雏形期、蓄力期、高潮期及调整期等发展阶段

参照政治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日本智库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初至二战结束,这是日本智库发展的雏形期。1907年成立的“满铁”调查部,被认为是日本智庫的“鼻祖”,其主要为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提供服务。第二阶段是二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末,这是日本智库发展的蓄力期。一些人为解决战后日本的社会问题以及恢复经济实力,学习和引进欧美的研究方法,或将一些研究机构改头换面,或自发组织研究会。比如,1959年,日本首相吉田茂积极倡导与推动,仿效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和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成立了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第三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初至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这是日本智库发展的第一个高潮期。比如,受惠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号称日本第一个现代“思想库”的野村综合研究所,于1965年4月1日成立。1970年甚至被称作是日本的“智库元年”。1974年,日本国会通过了《综合研究开发机构法》,并于同年3月25日建立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综合研究开发机构通过提供研究资金、协助研究政策等方式,为日本智库组织的形成作出了重要贡献,曾经被称为日本智库的“总管”。第四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至20世纪90代初,这是日本智库发展的第二个高潮期。在强势经济的支持下,日本建立了众多以金融机构或保险公司为核心的智库,比如,属于金融系统的富士综合研究所、属于保险系统的安田综合研究所等。第五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这是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智库发展的深度调整期。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进入了“失去的十年”时代。逐步解散、停止活动、缩小规模以及改变性质,成为这一时期日本智库发展的显著特点。直到1997年,日本智库的发展出现了转折,众多非营利性独立智库成立。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一阶段,日本形势的变化以及政权的更迭,促使了政党系智库的出现。比如,民主党成立的 “公共政策平台”、自民党成立的“日本智库2005”。
日本智库主要分为官方智库与民间智库两类

日本智库提出了许多对日本乃至对国际都有深刻影响的方案,从智库的全球评价和运作模式等方面来看,其占据着相对优势的地位。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研究项目”研究编写的《全球智库报告2018》,日本拥有128家智库,总量位列全球第9位。其中,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名列全球顶级智库第14位。在2015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发布的《全球智库评价报告》中,也有9家日本智库进入了全球智库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总分排行的前100位。

依据组织形态,日本智库可以分为官方与民间两类。官方智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围绕中央政府具体部门的工作职能和实际需要而成立的智库,比如防卫省的防卫研究所。第二种是根据《独立行政法人通则法》成立的独立行政法人智库,比如日本亚洲经济研究所等。在日本智库中,有近一半是民间智库。按照是否营利的属性,野村综合研究所等民间智库,无疑最具特色。民间智库包括公益财团法人、公益社团法人和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比如公益财团法人日本国际问题研究所、公益财团法人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等。
日本智库的管理运作模式及机制

近些年来,日本智库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运作模式。组织形态决定了日本智库的组织管理模式。日本政府中央省厅直属的智库是政府内设机构,其所有组织人事管理均由所在部门负责。独立行政法人智库是日本国家行政改革的产物,是国家机关外部化的一种形式,介于政府和民间之间,最大的特征是“目标管理”和“业务评价制度”。由日本大型商社、企业、证券和银行设立的营利性智库,采用企业管理架构。部分民间智库的组织管理机制是具有日本特色的财团法人制度,行政管理工作、调查研究工作与日常事务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是此类智库管理机制的共性内容。

日本智库重视高水平的核心研究人才。除了野村综合研究所等少数智库外,大部分日本智库呈现出“小队伍、精干化”的特点。据日本综合研究开发机构相关调查,大部分日本智库的规模在20人以下。日本智库人员结构合理(从层次、专业、年龄、学科等方面来看),拥有一批有影响力、高学历以及高素质的研究人员。此外,以“外脑”充实智库研究团队,实现人员的网络化,已经逐渐成为日本智库的显著特点。比如,日本智库重视人才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才交流机制,经常派遣研究人员前往政府部门、大学、企业和其他机构短暂任职;通过建立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开展国际交流,鼓励研究人员、青年学者走向国际舞台。
日本智库发展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借鉴价值

日本智库在不断借鉴欧美智库发展模式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一是研究范围覆盖全球,以国际视野来开展信息搜集整理、综合性课题研究、经济和技术预测等行动,注重面向全球发布研究成果。二是注重国内、国际智库交流网络体系的建设,努力推动形成国内“官产学”一体化的交流研究体制以及“研究员派出”的人才锻炼机制,注重与国际智库建立交流平台以及伙伴关系。三是善于运用法律体系规范智库发展,以特有的法人制度赋予智库合法而高效的行动框架。四是注重从业人员结构的文理结合、学科交叉,推动形成综合研究优势,对外政策类智库力争实现从理论到实证、从国别到专业的研究领域全覆盖。五是聚焦未来研究,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命题作文”研究倾向明显,对同一问题、同一国家持续开展研究,从而为政府或企业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迎来了关键时期,而日本智库的发展经验无疑值得我们借鉴。对此,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对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领导力度,注重整体布局,引导差异化发展,增强对民间智库建设的扶持力度。其次,要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智库网络体系,在有发展潜力的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及时掌握其他国家的具体情况以及发展动向,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再次,要提升智库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智库研究成果的影响力。最后,要建立健全有关公共决策智库咨询的法律法规,以法治思维推动智库发展。

(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

②赖先进:《国际智库发展模式》,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7年。

作者:张锋

保险公司组织研究管理论文 篇2:

盘活扶贫产业发展“一盘棋”

铡草,拌料,添水……在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韭菜庄乡盆地青村一座新落成的标准化牛舍里,70岁的白生小和儿子天刚亮就忙了起来。

白生小一家老小6口人只有26亩靠天吃饭的旱地,是村里的贫困户。他有些养牛经验,也看好饲养肉牛的“钱景”,前些年苦于没钱买种牛、盖棚圈,只能零星养几头换点零花钱。2014年4月,他用申请的5万元扶贫贷款建了牛舍,并购进5头牛。每天起早贪黑挺辛苦,可他心里美滋滋的:“肉牛养八九个月就能卖,以眼前的行情,一头牛有3000多元毛利。只要弄好它们,往后就有奔头了。”白生小对未来生活满怀憧憬,而他也正是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受益者。

金融是经济的血液,可越是贫困地区,越是金融服务不充分、不到位的盲区。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贫困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瓶颈,是亟待越过的一道坎。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金融扶贫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提出要加大金融支持农业力度,促进农村及贫困地区的发展。

作为欠发达地区,扶贫攻坚工作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民生工作。为加快扶贫攻坚步伐,2013年 11月,自治区创新扶贫机制,在57个贫困旗(县)实施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通过财政担保、贴息引导银行发放扶贫贷款,实现了激发贫困户脱贫动力、扶贫资金倍增、银行积极放贷、防范扶贫腐败等多重效应。

践行责任与担当 致力于富农兴业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方案,2013年到2017年,自治区财政每年注资4.75亿元设立风险担保补偿金,为银行向贫困农牧户发放的扶贫贷款提供担保。同时,投入专项资金为扶贫贷款贴息,其中贫困农牧户贷款的年贴息率为5%,农牧业龙头企业等其他类型贷款的年贴息率为3%。把经过扶贫部门认可的种植、养殖大户、农牧民合作社、农牧业龙头企业列为支持对象,发挥其辐射作用,带动贫困农牧户增收和贫困旗县经济发展。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实施,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农总行党委的高度重视,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亲自批准实施方案;李佳副书记主持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签约仪式;王玉明副主席多次组织研究并推动工程研发实施的各项工作。多年来,作为面向三农、横跨城乡的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农行内蒙古分行秉承大型国有银行的责任担当,自觉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服务“三农三牧”不动摇、服务实体经济不动摇、服务民生事业不动摇,发挥城乡并举的服务优势,与自治区经济发展同频共振。作为自治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首家合作金融机构,农总行刘士余董事长、张云行长等领导多次予以重要批示,农总行各部门给与专业工作指导和具体部署。在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农行内蒙古分行举全行之力,大力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

农行内蒙古分行将参与该项工程,作为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和农总行“要在强农、惠农、富农金融服务实现新突破”的责任担当,带领涉及“金融扶贫富民工程”57个县域的60家支行,为实现连续5年每年安排50亿元左右的专项信贷资金,支持全区57个贫困旗县的农牧户、专业合作社和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5年内在县域及以下地区布放电子机具4.5万台以上,其中在农村牧区布放2.5万台,57个贫困旗(县)的嘎查村电子机具全覆盖的目标任务,展开了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探索与实践。

为强化贷款的扶贫功能,规定扶贫贷款的年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最高不上浮40%,已接近农行内蒙古分行的运营成本,并将农牧民单户贷款起点金额从3000元降为1000元。贷款期限也从以往的春借秋还,改为按贷款项目的生产销售周期灵活确定,且一次授信3年,期间可随借随还。

精心安排有章法 工作确保“五到位”

为统筹推进“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农行内蒙古分行采取了五项“确保”措施:首先,加强组织领导,确保配合到位。为此专门成立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领导小组,强化与各级地方党政的协调联动。充分借助政府的管理优势,发挥乡镇扶贫专管员和村级“两委”班子在贷户选择和推荐环节的主导作用,积极配合政府扶贫部门开展联合培训、督导,确保扶贫政策、金融产品、工程服务等各项内容、措施落实到位。

大力创新产品,确保服务到位。按照商业化运作原则,专门研发了额度高、期限长、还款方式灵活,适合农牧户的“金穗富农贷”;适合县域小微企业的“金穗强农贷”两款产品。全区各地农行机构按照“一县一特色、一行一路径、一村一对策”的思路,根据自治区十大扶贫主导产业特点,结合57个旗(县)资源状况,有效满足集中连片、产业链带动、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带动下的农牧户和县域涉农法人客户的融资需求。提供包括结算、理财等业务产品在内的全方位、综合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

优化内部流程,确保效率到位。根据“政府风险补偿资金”服务模式特点,对信贷管理流程进行全面优化,明确信贷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工作职责,加强各部门、各环节间的衔接与合作。对“金穗富农贷”业务采取集中受理和调查、批量审查审批的方式,提高审批效率;对“金穗强农贷”业务,通过加强前后台配合,取消首笔贷款报备要求等措施,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加大倾斜力度,确保资源到位。对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57个县域、涉及到的60个支行,通过调整中后台人员补充到前台;通过招聘大学毕业生、村官、二线人员返聘等措施充实客户经理队伍。在信贷资源和财务费用上,专项匹配“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信贷规模,单独核定基础费用、战略费用及固定资产投资,单独配置人员奖励费用等,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资源保障。

严肃工作纪律,确保管理到位。为确保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政策要求贯彻落实到位,严控贷款风险,农行内蒙古分行提出了“八个必须”的工作要求和“五个一律”的禁止性规定。对出现内外勾结、弄虚作假骗取银行贷款或借助政府风险补偿金掩盖原有贷款风险及办理贷款中收受现金或索取好处的,收贷不入账、截留、挪用贷款资金等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从严从重处理,确保“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健康有序地开展下去。

信贷产品“接地气” 金融服务送下乡

在“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开展过程中,农行内蒙古分行“撸起袖子使劲儿挖”,争取让扶贫产品多些“泥土味儿”。针对贫困户的小额扶贫贷款,不再要求有“吃皇粮”的公务员进行担保,而是创新出不需要任何资产担保的“五户联保”(3个信用户带2个贫困户)、“三户联保”(2个信用户带1个贫困户)信用贷款等模式,或以“信用村”建设为载体,赋予村“两委”班子一定的推荐和贷款初审权力,以多维度的贷前审查来破除一些不切实际的担保条件,创新方式为贫困人群增加受信能力,确保有还款能力的贫困户都能贷上款。

在服务模式上,针对农牧民贷款“担保难”的瓶颈,根据不同借款主体的业务需求,对贷款额度5万元以上的贷款,创新推广了“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农牧户+风险补偿金”“政府风险补偿资金+动物资产抵押+农村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抵押+农牧户”“政府风险补偿资金+资金互助社+农牧户”等“富农贷”八种贷款模式。制定了《动物资产抵押担保管理实施细则》、《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保证担保管理实施细则》和《信用村评定操作指引》等制度办法。针对小微企业贷款业务创新推出了“阶段担保+仓单质押的‘粮捷贷’”;制定了土地(草场)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实施细则及操作指引,提出了解决林权抵押问题的有关措施。与保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创新开展“履约保证保险业务”,实现法人客户抵押担保的新突破。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打通了服务农牧民的路径,拓宽了扶贫贷款的受益面。

针对农牧民客户反映贷款资料较繁杂、重复签字、农牧民往返支行的次数较多等贷款流程问题,内蒙古分行专门组织工作组现场调研,修改完善了贷款业务流程,将“富农贷”业务调查表简化为2页。将个人征信授权书与村委会推荐表进行整合,使农牧民到支行现场办理手续的次数由3次减少到1次,实现了“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同时,将小额农户贷款权限全部下放到旗(县),并采取客户经理入村入户现场办公的方式,使办贷效率提高了近60%,确保了金融扶贫富民贷款资金第一时间发放到广大农牧民手中。

农行内蒙古分行的“三农”客户经理们,日夜奔波在向贫困农牧民宣传金融扶贫政策、办理贷款的路上,姜海波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位农行科尔沁左翼后旗支行的“三农”客户经理,没日没夜地走村串户,加班加点忙碌,现己帮助600户农牧民拿到了2000万元的“金穗富农贷”。贷款要想放得出、收得回,必须把好源头关,严格贷前调查,姜海波与同事们将其作为工作信条,牢牢记住,认真践行。他与同事们无论刮风下雨,几乎每天都要步行至少20里路,始终战斗在送贷款下乡第一线。

调动农户积极性 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实现了“政府主导、商业银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不同于财政无偿扶贫,以普惠制为特点的内蒙古金融扶贫模式,是扶贫开发的新尝试,起到了“扶贫扶志,治穷治心”的效果。过去,政府的财政性扶贫资金额度小、分散,只有投入没有回报,不能解决大问题,而且主要是用在了生活性扶贫上。通过“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使政府扶贫资金发生了革命性变化。金融部门信贷扶贫的最大障碍是大多数贫困农牧户缺乏有效抵押物,无法从商业银行获取融资。以政府的财政扶贫资金设立风险补偿金后,有效破解了商业银行信贷支持的抵押担保瓶颈,从而使农行能够放大投放信贷资金,并扩大贷款扶持的覆盖面,既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引导作用,又保证了信贷资金按市场化运作,有效地解决了扶贫开发贷款少、贷款难和贷款贵的问题,培育农牧民自我发展能力,变输血为造血,从根本上增强区域经济、农牧民自身发展后劲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在内蒙古实施以来,全区各级党政部门高度关注和重视,57个贫困旗(县)以外的其它旗(县)纷纷提出由地方财政拿出“风险补偿资金”,与农行合作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2014年10月,农总行批准将“金融扶贫富民工程”业务扩大到全区80个旗(县),目前已有23家非贫困旗(县)引进该模式开展合作。同时,“三农”金融服务中抵押担保难、模式少、流程不科学等瓶颈问题得以有效解决,内蒙古分行“三农”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得以有效拓展。以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为例,过去全旗每年扶贫口的资金才两三千万元,近两年在每年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的撬动下,截至目前,该旗已获得农行发放扶贫贷款近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亿元,扶持贫困农牧民由工程启动之初的1214户增加到7180户。这种乘数效应,在其他贫困旗(县)也很明显。工程开展一年多来,自治区57个贫困旗(县)平均每个旗县的贷款都突破了2亿元。

2014年11月14日,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内蒙古调研并与自治区主要领导召开座谈会时,对“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和农行金融扶贫富民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经验典型,成效突出,要求认真总结,复制推广。在全国首个“扶贫日”,农行内蒙古分行被国务院授予了“全国社会扶贫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刘忠诚指出:“金融扶贫富民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方面的作用,合理有效地配置扶贫资源。通过扶贫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用于扶贫。”

路径,往往左右着目标的达成,内蒙古自治区实施的“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将继续为实现贫困农牧民脱贫致富、盘活农村牧区经济这盘“棋”,发挥动力、引擎作用。

作者:杨红宇 杜赤龙

保险公司组织研究管理论文 篇3:

浅析XBRL在我国推广应用的配套性发展

摘要:XBRL的概念从20世纪末提出至今不到20年光景,但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越来越广,不少股票交易所将其作为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申报要求之一,许多政府及政府机构要求公共机构按XBRL格式报送材料,而且越来越多的国家组建了XBRL地区组织,并加入XBRL国际组织(XII)。毫无疑问,XBRL将成为未来全球性的数据管理工具作为财务及相关报告的通用标准。本文拟通过分析XBRL在我国的应用状况及对其推广应用的配套性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XBRL  推广应用  配套性发展

一、XBRL的概念和特点

XBR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商业语言报告)作为XML(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在财务及相关报告领域的具体应用,提供了让财务信息由静态变为动态的途径。目前XBRL的定义较为权威的解释来源于XBRL国际组织:XBRL是企业网络财务报告编制、发布、数据交换和财务报表及其所含信息分析的一种技术标准,其实质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型企业财务报告语言。通俗地理解,XBRL是:

(一)一种格式但不是具体的财务报表

XBRL是类似Word、Excel、PDF的新型文件模式,是记载和传递会计信息的另一种形态,但不是具体的财务报表。而这种新型的模式具有其他模式不可比拟的优势,更加适合用于财务及相关报告。

(二)一套标准但不是具体的会计准则

XBRL应用建立在一套标准体系(包括应用软件技术规范和财务数据分类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的标准让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的会计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智能化处理(包括识别、核对、选择、分析、储存、交换等等),减少报送成本并提高信息的搜寻和利用效率。XBRL是会计信息在会计准则规定下的具体表达形式,并非会计准则本身,并不规定了会计业务的处理方式,比如收入成本的确认、公允价值的计量等。

(三)一门语言但不是简单的准则翻译

XBRL通过广泛遵循的技术规范,使任何计算机都能够生成和处理XBRL文件,“读懂”数据处始录入时的会计信息生成实例文档,并按照报告使用人的要求转换成所需的格式。例如税务机关可以要求XBRL实例文档提取区域内的所有企业纳税金额的数据,并自动生成为只含“企业名称”和所对应的“纳税金额”两项信息元素的新报告。

相较于传统的财务报告格式(大量的数据表格和文字信息)靠人工去阅读并获取信息,XBRL最显著的特点在于所记载的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识别和处理,这类似条形码(或者二维码)的信息技术。这样的特点可以带来的优势,一是减少信息的重复录入和财务报告的多头报送,财务报告只需要按照XBRL标准编制一次报告,上传至互联网,之后任何需要使用该报告的人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获取相应的报告;二是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实现跨系统的信息交换,XBRL软件可以按照报告使用人的要求,将代替报告使用人对众多财务报告中的特定信息进行筛选并分析。

二、XBRL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尽管起步较晚,但我国在XBRL的研究、推广和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一)官方组织的成立和国家标准的研究制定

2007年12月,XBRL国际组织宣布XBRL China正式成立;2008年10月我国以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名义加入XBRL国际组织,成为其临时国家地区成员;同年11月,财政部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资委、审计署、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联合成立了会计信息化委员会暨XBRL中國地区组织。

国家通用XBRL分类标准由财政部和XBRL中国地区组织共同研究制定。2009年11月,财政部就“中国XBRL分类标准架构规范”、“中国XBRL分类标准基础技术规范”、“财会信息资源核心元数据标准”等三个规范标准征求意见;2010年1月,财政部就“XBRL年度财务报告披露模版”征求意见;同年10月,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XBRL技术规范系列国家标准;2014年12月,财政部就“2015版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和“企业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征求意见。

(二)应用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推广实施

证监会自2002年底组织研究XBRL标准,成立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标准”项目小组。2004年1月,证监会基于XBRL技术编写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电子化规范》得到国家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批通过,作为行业标准发布实施。该规范首次提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进行XBRL的报告披露。目前证监会正在建设IPO-XBRL系统,其中包含了自动化辅助审核功能,能够提高IPO审核的效率。

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4年开始试点XBRL报告,选择了上海本地50家上市公司先后在沪市上市公司2003年年报摘要、2004年一季度报告、2004年中报摘要等进行XBRL数据试点。2005年1月,要求所有在沪市上市公司在报送2004年年报时,必须同时报送XBRL格式的年报全文。2005年4月,上交所以单位身份正式获准成为XBRL国际组织的会员。

深圳证券交易所于2005年3月发布了《XBRL应用示范》,财务报告使用人可借助WEB分析工具快速获取深市部分上市公司最近5年的财务数据和实例文件。

国务院国资委基于中央企业财务决算报表体系,开展了“国资委财务监管报表XBRL扩展分类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工作,与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印发国资委财务监管报表XBRL扩展分类标准的通知》和《关于做好2013年度国资委财务监管报表XBRL扩展分类标准实施工作的通知》,选定中船集团、中国石油等13家企业作为首批实施试点企业,鼓励有条件的试点企业探索全级次实施,同时鼓励非试点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实施。这意味着在财务报告层面,XBRL在央企内已开始全面实施。

银监会于2011年12月发布了银行监管报表扩展分类,以建立银行业信息共享平台为抓手,率先实现XBRL的应用成果,稳步推进XBRL实施的范围,从财务会计领域拓展到监管信息,并在18家银行(包括所有上市银行)应用XBRL。

保监会近期表示将对XBRL在新的偿付能力监管系统中应用进行评估。

截至2013年底,XBRL的实施范围涵盖了18家银行、13家大型央企、5家保险公司,以及169家地方大型企业。

三、XBRL推广阶段的不均衡发展

XBRL的推广应用逐步实现了会计信息的标准化,一方面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生成速度,另一方面则可以有效控制人为因素导致的数据错误。不仅有利于报告使用者对信息的比对和分析,同时企业财务人员不再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重复录入数据,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企业财务管理甚至经营管理活动中,但现阶段XBRL应用的发展正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

(一)企业自身利用XBRL的程度不够

目前XBRL格式下的财务报告主要用于外部,包括满足监管需要和吸引投资来源,而企业内部利用XBRL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企业管理层对待财务报告信息仍然停留在传统观念,认为经济数据通过简单汇总即可。虽然XBRL在节省报告成本、减少重复劳动、提高可靠性和使用效率方面的优点在财务人员范围内达成了普遍共识,但在企业内部各级人员理念中,对新事物学习投入的时间和精力、相关软硬件的初始投资、财务与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与再造等等挑战似乎比XBRL的效益更高。

(二)软件个性化开发力度不够

XBRL作为一种计算机语言,它需要各种功能的应用软件支撑,实现从分类标准开发、实例文档生成、报送、分析等一系列应用。国外已经有许多XBRL的成员公司提供了各种各样的软件工具可用于生成XBRL分类标准和实例文档。而我国目前还没有软件公司介入开发XBRL的软件工具,而且国家对XBRL软件开发的扶持力度也偏弱。一方面,应用XBRL后数据的安全性存在问题,包括信息的泄露和篡改、中间人攻击、lP地址欺骗、计算机病毒等,它们对网络财务信息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胁。另一方面,XBRL软件的中国式标准得不到落地,上交所和深交所对上市企业的XBRL报告技术标准和分类标准不统一,无法兼容XBRL格式数据。

(三)鉴证服务的同步性不够

审计准则没有根据目前XBRL的推广进度进行同步的修订,审计程序和要求反过来可能“架空”XBRL报告,比如电子签名、报告外其他内容的审计、分类标准的准确性判断等等。目前,上交所和深交所均表明不保证XBRL报告文档的准确性,注册会计师也仅就传统格式下的财务报告发表审计意见,导致XBRL报告的使用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

四、XBRL推广应用的配套性发展建议

XBRL技术顺应了科技时代自动化发展的趋势,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我国目前XBRL应用存在的不均衡发展现象,笔者认为在下一步的推广阶段应着力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加大对XBRL全面认识的宣传与引导,提高企业管理层和财务人员对XBRL的重视。对XBRL的宣传可结合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职称考试等强制性学习机会,强化财务人员的理解,更新观念、接收改革,积极参与到XBRL的推广活动中。

二是鼓励国内企业自主开发XBRL技术,政策扶持财务软件开发公司在相关科研方面的投入。采取分步开发的思路,首先开发简易填报软件,让报告编制人和使用人逐渐熟悉XBRL格式;其次在现有系统中开发XBRL兼容模块,并轨生成企业XBRL财务报告;再次仍以上市公司为试点,着重解决会计信息互联网技术的安全问题,最终实现在准确性、安全性双重保障基础上的数据集成。

三是加快对XBRL审计服务的制度建设,确保XBRL的应用结果是减轻工作、提高效率。审计意见如果不针对XBRL报告发表,那么XBRL技术只能是停留在自娱自乐的阶段,由于内容的可靠性并没有得到保障,报告使用的范围和深度必然受到影响。政府和会计师事务所需尽快对XBRL的审计内容和程度进行充分研究,修订相关审计准则,为后续审计服务的实施提供指南。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

作者:段安民

上一篇:高校音乐教育语言艺术论文下一篇:虚假财务报告审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