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营销策略创新论文

2022-04-22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我省的经济中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的发展。到2006年底,我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60万户,个体工商户187万户,注册资金达10436亿元,从业人员1219万人。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541.9亿元,占全省GDP的35%。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民营企业营销策略创新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民营企业营销策略创新论文 篇1:

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

摘要: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民营企业普遍历史不长,文化内涵不够深厚,创新企业文化便成为企业要壮大的当务之急。为此,本文从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出发,提出文化建设创新的必要性,并采取相关的途径和对策。推进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文化建设 文化创新

企业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人的管理,现代企业越来越重视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以有效实现企业的目标。企业管理的演变经历了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二个标志性的阶段后,便出现了五彩纷呈的管理流派,但其中占主流的是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文化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企业文化建设,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态势下,不断创新文化建设,才能适应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体现着企业自身所独有的特色和魅力,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强大精神财富和核心竞争力。

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大多数民营企业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实践上,都对企业文化建设存在一定的误区,导致企业文化建设不足,具体表现:

1.1 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片面理解企业文化建设 据有关部门统计60%的民营企业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的必要性,没有把企业文化战略编入企业发展规划的整体战略中。有些民营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规章制度,只要制定出企业的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学习、了解并严格实施,企业的文化建设就可大功告成,企业精神也就可以培育起来了,企业的文化氛围也会逐步地形成。

1.2 家族式的文化,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 据中国工商联研究室对民营企业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有近80%的企业是家族式或泛家族式企业。受企业主自身素质的限制,家长制集权管理导致企业在发展中缺乏科学论证和民主决策,家族力量对企业领导权的垄断,导致企业成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团体,缺乏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决策。如果说家族化管理尚且适合民企创业初期的经营环境,那么,在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一定规模之后,家族管理的严重弊端往往就暴露出来。表现出激励机制与用人机制得不到保证。

1.3 团队意识薄弱 强烈的团队意识是企业群体积极和目标的反映,它会成为职工心理上的一种需求、行为上自觉遵守的规范,它能把职工利益和企业兴衰融为一体,激发员工团结一致为企业尽职尽责地去工作。但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人为性太大,又缺乏刚性的约束机制,员工绝大多数有“雇工”心理,“你给一分钱,我干一分钱的活”,没有为企业发展团结一致的意识。

1.4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缺乏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是整个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两者有机地结合,共同推进企业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通过纪律、规章制度来进行管理,侧重于企业中的组织因素,强调明确分工、职责范围、纪律、服从等。而企业文化侧重于企业管理过程中人的因素,从激励人入手,来树立企业形象,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来促进企业管理的有效实现。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都是一种文化娱乐型文化,无非是搞一些文艺、体育活动来丰富企业职工的业余生活,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结合不紧密,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比较低。

1.5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未能有效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不应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而且还要走出企业,在树立形象上下功夫,为企业发展服务。例如,在企业文化建设上要重视名牌产品的开创与宣传;重视建立企业标识,以利于公众了解企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重视企业家形象的宣传,重视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等。但大多数民营企业文化的建设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未能与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未能在企业社会化上发挥自己的作用。

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必要性

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有必要进行文化建设和文化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有利于规范企业的经营管理,是现代企业一切行动的指南。企业文化从总体上、制度上和形象上对企业员工的生产、服务经营活动进行了规范和约束,通过文化建设、有效激励约束和考核评价,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企业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规范,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责任感、归属感,形成企业发展的共同愿景,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实现民营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2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发展和壮大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发展动力及凝聚力来源于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先进文化,企业为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只是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与平台,没有良好文化积淀、深厚文化素养的企业,其生命力将是有限的。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提升企业综合能力的坚定基石。企业文化在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独特的跨文化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综合能力的无形资产。

2.3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有利于塑造企业品牌形象,增强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文化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企业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的企业精神,良好的企业形象,需要先进企业文化的引导与支撑。民营企业从领导决策水平到普通员工综合素质,从产品研发到服务质量,从市场营销策略到企业经营管理,从企业效益到社会责任,无不渗透着企业文化,无不体现企业的品牌形象,品牌是竞争力,品牌是生产力。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不仅有助于民营企业树立良好的外在形象,而且可以增强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核心竞争力。

3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的途径和对策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创新,在具体操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的途径和对策:

3.1 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创新,推动企业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企业从上到下都要形成共识,认清文化建设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所起的重要性,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进行文化建设的各项活动。特别是企业领导者必须认识到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不只是在产品上和外在形象上,而更多是在企业的文化特色上,深层次文化能够反映一个企业本质特点,所以民营企业在建设自己企业文化时,结合企业的生产特点、技术水平、管理状况和职工素质特点,创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富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进行不断地创新,不断为企业文化建设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才能增强企业文化的活力,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文化的推动作用。例如,富士康企业二十世纪在八十或九十年代的军事化式的管理文化起到一定作用,但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就不能起作用了,必须进行文化改制和创新。

3.2 改进家族式的制度文化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建设崭新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市场经济和新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民营企业冲破传统的管理模式的束缚,抛弃陈旧过时的企业管理价值观,确立现代企业经营价值观。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部分,企业文化也只有在现代企业制度下才能发挥作用,民营企业在发展壮大以后,由于管理层次增多,管理难度增大,家族式的管理已力不从心,如果再用家族式管理,会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民营企业必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来选择职业经理人和职员,内部管理由“人治”转向制度管理,家族成员与非家族成员一视同仁。首先打破传统的封闭产权制度,建立员工持股制度,形成利益机制,让员工感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与企业共进退;其次是改变传统的过度集中的决策制度,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降低决策风险;再次是打破传统的家族人治制度,实行人事聘任制度和专业化制度,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风气,以不断适应时代的要求,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崭新企业文化。

3.3 创建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培育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不能照搬套用其他企业文化,要考虑自身经济社会环境、经营目标、企业组织模式等基础上借鉴国内或国外的成功经验,创立出具有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指导企业健康发展。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员工的积极性和企业的凝聚力,而这些都需要团队精神来实现。正如马克思指出:“一个单独的提琴家是自己指挥自己的手,一个乐队就需要一个乐队指挥,才能发挥出团队精神”。因此,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过程中,要着力培养员工精诚团结、协调一致的团队精神,使企业成为一个协调、融洽、和谐的群体。同时,要给个人以充分发挥自己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条件机会。这样,个体意识就能融汇成群体意识,从而形成团队精神和产生强大的凝聚力,使各项管理得以顺利实施。

3.4 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来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现代企业文化之一的管理文化,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因此它只有与企业管理有机结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没有相适应的管理文化,企业就没有统一的意志和共同的理想信念,更无法使员工树立为企业服务的价值观念。这就要求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崭新的企业管理文化,并为广大员工所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首先,要强化现代管理以人为中心的意识。无论是物质层、制度层还是精神层文化,都要体贴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和信任人的观念。做到重视人的因素,发挥人的主动精神,激励人的创造热情,挖掘人的潜在能力。其次,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现代企业制度和企业管理的创新紧密结合在一起。再次,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要统一于企业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如广东志高空调企业文化的成功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在企业文化的创新中,紧紧围绕着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来进行企业文化的创新。在企业文化内容方面,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制度管理紧密结合,在企业管理中实施质量意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以良好的质量和信誉在社会上树立自己的企业形象,以企业文化为指导、以挖掘员工的潜力创名牌形象为内容,建立健全国内和国际市场营销体系等企业文化建设,使志高空调逐步走向国际化。

3.5 站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以名牌产品的创造与宣传进行企业文化创新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民营企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为了适应这一变化,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必须由过去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方面转化,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的产品设计和产品创新。民营企业在文化建设中,把企业新产品的设计、名牌创造都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中,创地区名牌、中国名牌、创国际名牌。通过当地的报刊、杂志、电视等窗口和载体传播出去。从而树立起了企业形象,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把企业内在的经营哲学和价值观念、企业目标宗旨、企业道德及企业精神等文化素质与外在名牌产品的企业形象树立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社会竞争力,使民营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 结束语

民营企业要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做大做强,必须突破企业文化的瓶颈并不断创新,才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持久力,形成积极进取和健康向上的企业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制胜确立民营企业的竞争优势,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唐书麟.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3.(10).

[3]尤霄峰.民营企业文化创新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2.

[4]李正赤,程春燕.新时期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性探讨[J].理论与改革.2000.

[5]顾文静.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四大误区[J].党政干部学刊.2003(1).

作者:周志辉

民营企业营销策略创新论文 篇2:

提升民营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民营经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在我省的经济中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有力地推动了我省经济的发展。到2006年底,我省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达60万户,个体工商户187万户,注册资金达10436亿元,从业人员1219万人。2006年,全省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7541.9亿元,占全省GDP的35%。进入新时期,我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两个率先”的新征程上,需要民营企业进一步弘扬“创业、创新、创优”精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注重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竞争力的建设。

近年来,我省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注重品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备了良好的品牌基础。据统计,到2005年底,省著名商标817件、全国驰名商标46件中,私营企业分别占50%、39%;全省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100个产品中,民营企业占69个;我省评定的403个名牌产品中,民营企业占312个;我省评出的55个出口名牌产品中,民营企业占37个。其中,“波司登”品牌荣获中国服装品牌最有价值大奖,波司登公司也是纺织服装行业唯一入选16家“向世界名牌进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之一。该公司在全国率先以自主品牌进军欧洲市场,如今已成功进入美国、加拿大、日本等数十个国家的市场,成为世界防寒服市场无可争议的三大品牌之一。

然而,由于受制于企业个体规模较小、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健全、技术创新不足、营销管理方式落后、品牌发展环境欠佳等多种因素,我省民营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还不强。浙江省与我省相邻,是我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竞争对手。与浙江省相比,我省民营企业的品牌竞争力还处于落后的地位,主要表现在知名品牌较少、品牌档次不高、专利数量较少、品牌影响力不足、产品市场份额较小等方面。在“胡润2006年民营品牌榜——中国50个最具价值的民营品牌”中,浙江省占有9席,而我省仅有6家上榜。在该榜的前10位中,浙江省占有3席,而我省则一家也没有。

建设和提升品牌竞争力,关系到我省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系到江苏企业的长远竞争力。品牌竞争力的打造,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程,涉及企业经营策略的方方面面。针对品牌竞争力不强的现状及其原因,我省民营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应采取以下对策:

选择合适的发展战略。民营企业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选择了多元化的发展战略,在当时中国“遍地是金”的市场环境下,多元化经营确实给企业带来了较多的利润,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和知名度。但是,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的要求,多元化的弊端逐渐显现,它导致企业资源分散,运作跨度加大,成本和费用剧增,并且加大了企业品牌风险,使企业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受到损伤。根据《财富》杂志的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单项产品销售额占企业总销售额比重95%以上的有140家,占500强总数的28%;主导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95%的有194家,占38.8%;相关产品销售额占总销售额70%的有146家,占29.2%。这说明500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来自于最擅长的行业,而不是面面俱到的多元化。事实上,当初轰轰烈烈搞多元化的企业,如今销声匿迹的不在少数。因此,对于江苏民营企业,尤其是已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企业来说,在经历了“简单多元化”的浪潮后,应适时调整发展战略,选择最擅长的领域做精做强,以形成企业品牌的长久竞争力。

着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自主创新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是民营企业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前提。江苏民营企业首先应当立足技术创新,通过强化科技人才聚集,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合作创新和自主技术创新等各个方面下大力气,提高科技水平。江苏阳光集团以科技支撑品牌发展,重视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设立了全国第一家精毛纺面料研究的博士后工作站,现已形成每天开发7-10个新产品的研究能力。“阳光”牌面料已进入国际高档面料行列,“阳光”品牌具有了较强的品牌竞争力,阳光集团也成为江苏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其次,要注重管理创新。管理是提升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尽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科学的治理结构作为品牌竞争力建设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要树立起品牌管理的理念,迅速积累起品牌管理的宝贵经验,为品牌竞争力的形成扫清管理障碍。

采用正确的品牌策略。市场营销与品牌竞争力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企业好的适合的市场营销策略对品牌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至关重要。江苏民营企业要学会将产品的生命周期、品牌发展周期与市场营销策略三者结合起来,在不同的阶段选择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成功的品牌战略是企业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所有重大战略决策。企业以提升品牌竞争力为目的的战略决策,主要有品牌延伸战略、品牌授权战略、品牌合作战略和品牌共享战略四种品牌战略。江苏民营企业应当在企业发展战略的框架内,科学设计和合理安排企业的品牌战略。以生产童车为主的江苏“好孩子集团”,以品牌合作战略取胜,和美国最大的销售商之一考思考公司通过优势互补,孕育出一个联合品牌“考思考/好孩子”。这一品牌的童车风靡美国,销售量已占美国儿童推车市场的1/3。“好孩子”品牌也获得了2005年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第2名。在品牌竞争力的建设中,品牌保护同样是不容忽视的。创品牌难,守品牌更难。品牌保护从民营企业自身来说,就是要做到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完善商标注册,要敢于、善于利用法律法规、舆论工具等多种手段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来保护品牌。

走品牌国际化道路。我国是全世界最大的生产基地,但却是名副其实的“制造大国、品牌小国”。江苏是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又是开放型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在生产国际化、资本国际化、市场国际化的今天,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民营企业应该认识到品牌竞争力才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集中代表,从而树立起强烈的国际品牌意识,以创建世界著名品牌为己任。目前,我省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据统计,到2006年初,我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额已超过了境外投资总额的50%,在“走出去”中已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取得了很好的业绩。但是,“走出去”的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品牌,往往选择贴牌生产的出口战略,从长期来看,非常不利于培育企业品牌竞争力。因此,我省民营企业应尽快从贴牌生产向自主研发和自主品牌出口转变,以世界知名的自主品牌走进国际主流市场。

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文化为品牌注入感情。文化可以赋予品牌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个性。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只有有个性、有文化内涵的商品才会得到消费者的青睐,有文化内涵的品牌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民营企业一般对设备、技术、产品质量比较重视,却忽视了文化因素对创品牌和提升品牌竞争力的影响,结果导致产品品牌的文化附加值较低、档次不高、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同国际知名品牌抗衡。因此,江苏民营企业亟须致力于品牌文化建设,在生产、销售和售后各个环节注入文化理念,大力提升品牌的文化含量。品牌文化的根基是企业文化,民营企业要避免企业文化形式化,真正建立起基于长远发展兼顾社会进步、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并将根植于企业价值观的企业文化融入长期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中。随着企业文化的不断延续和更新,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自己独特和长久的品牌竞争优势。□

责任编辑:尤 展

作者:孙南萌

民营企业营销策略创新论文 篇3:

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摘要】我国民营企业生产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中游和价值链的低端,普遍缺乏自主品牌,整体竞争力较弱,尤其在当前的金融危机中面临着更多的困难,要帮助民营企业摆脱目前的困境,就要分析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将危机所带来的调整时期变为民营企业对人才和新技术的研发、储备时期,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变危机为机遇,在困难和挑战中做精做强,政府则应为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好各项服务性工作,增强民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使其继续发挥吸纳我国就业人口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民营企业 自主创新 产业链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动荡已经波及到若干国家的实体经济,我国出口企业遭受打击,其中出口型民营企业由于自身实力和资金有限,所面临的困难更多,主要表现为企业订单减少,资金短缺加剧等。在2009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表示,解决失业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因为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达90%。在我国,中小企业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如何使民营企业顺利渡过危机,与我国当前“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大局是一致的。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要通过分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将危机所带来的调整时期变为人才和新技术的研发、储备时期,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变危机为机遇,在困难和挑战中做精做强。

一、民营企业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1、集中于产业链的中游和价值链的低端。民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资金不够雄厚,生产主要集中于产业链的中游,由于经营的大多属于技术含量不高的中间产品,上、下游企业对其压价厉害,因此利润低,经营的产品主要处于价值链的低附加值段。如从对东莞市石碣镇的调查中发现,石碣镇有近90%企业的销售利润率低于10%,其中绝大部分外资企业的销售利润率处于3%-10%之间,低于3%和高于10%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几,但民营企业则有34.6%的企业销售利润低于3%,说明该镇民营企业的利润率普遍较低,这也从侧面折射出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

2、缺乏自主品牌或品牌影响力较弱。民营企业有半数以上缺乏自主品牌,即使拥有自己的品牌,其影响力也很一般。民营企业更为关注短期利益,只要眼前能赚钱,什么样的生产方式都可以,很难从长远考虑,因此民营企业多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树立自有品牌的意识薄弱。

3、自主创新技术的比例和质量不高。企业是否拥有自主创新技术从长期看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据调查显示,大约40%的民营企业拥有自主创新技术,但是在已有的自主创新技术中,不到20%的民营企业采用原始创新方式,也就是说不足8%的企业采用原始创新方式,而大部分企业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这说明拥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企业很少,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就更少。

4、产销非常依赖下游企业,主动开拓新市场的意识不强。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按订单生产,70%以上的业务是来自于老客户的订单,企业主动开拓新市场的意识不强。这是由于在通常的经济环境中,企业从熟悉的老客户接到的订单确实已能满足其生产能力,所以很少考虑一旦国际市场需求或国际国内环境发生变化时如何应对变化和开拓新的市场。

5、人才缺乏,创新观念不强。很多企业对于自己目前的经营状况感到比较满意,对于培养或吸纳技术及管理人才以促进企业不断创新的紧迫感不强,这导致民营企业很难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很难有创新性的利润增长点。

二、对民营企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民营企业领导者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民营企业是在国有企业退出部分竞争领域之后的有益补充,有些是以家族式经营发展起来的,在经营之初往往由于市场优势或者某一独特工艺而占有较多的市场份额,因此利润较为可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原有的优势逐步由于国内、国际竞争的加剧而逐步丧失。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在经营上由于思维定势而缺乏前瞻性的眼光,没有从长远考虑未来市场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对创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多的是看到眼前利益,并没有把提高产品的独创性以及创立自有品牌摆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

2、技术研发人才非常缺乏。尽管民营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往往更注重培养见效快的管理、销售等方面的人才,而技术人才的培养需要较长时间,其效益在短期内很难看出来。若从外面引进技术人才则投入的成本会更大,民营企业受资金、实力的限制,不愿将更多的成本花费在见效慢的技术人才,因此民营企业普遍缺乏技术研发人才和综合素质较好的人员。

3、自主研发的风险大。创新需要经过多次尝试才有可能成功,因此,自主研发具有高投入,高风险性。据资料显示,新产品开发的失败率在90%以上。而民营企业由于规模本身较小,财力和承担风险的能力都有限,即使进行某项创新,也多是采用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原始创新比例小。

4、缺乏政府实质性的配套服务体系支持。民营企业创新不足、创新能力弱与缺乏社会引导和政府支持也有关。民营企业自主研发不仅需要具有内在动力,靠自身创造条件,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服务体系创造外部环境,他们需要社会和政府为其创新提供诸如信息咨询、技术中介和资金融通担保等方面的服务,以减少创新中的风险。

三、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措施

产业链是一个产品从创造到最后的市场销售过程,从施振荣提出的“微笑曲线”中知道,只要控制住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就能够获得竞争优势和对市场的控制力。如下图所示,X轴表示技术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流程,Y轴表示产品附加价值的高低,曲线所对应的纵轴即代表获利水平的高低,曲线所对应的横轴即代表相应的业务流程。从图中可看出,曲线中段部分获利低,所对应的是生产制造或组装这一段业务流程;而在曲线左右两端获利高,所对应的是研发和销售环节,由于整个曲线看起来像是个微笑符号,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微笑曲线。微笑曲线意味着产品的高附加值处于曲线的两端,而不是中间的制造环节。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就是为了控制住微笑曲线左边那一段产业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提高竞争力,进而控制右端的销售及服务,从而提高利润率,获得可持续发展。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除了自身要做出努力外,政府还应提供各方面配套服务予以支持。

1、民营企业自身要注重开发具有自主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产品。第一,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资金、物质资源可以借入,而核心技术是借不来的,因此,为了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民营企业可以设立专门的研发机构,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专门用于研发投入,这样,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研发投入数额会逐步增加,有利于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第二,通过各种激励机制培育和吸引优秀人才。人才尤其是科技研发人才缺乏是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的瓶颈,为了克服这一瓶颈制约,民营企业应采取各种激励措施,注重培育、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如富有吸引力的薪酬、完备的福利、保险措施、科学的激励晋升机制和公正完善的科学考评体制,以及营造一定的文化氛围留住人才等。同时民营企业要善于利用企业外部的人才资源,如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合作,利用他们的专业优势和技术特长帮助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第三,专注于制造环节中某些独特而精湛的工艺。独特而精湛的制造工艺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也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增加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之一。质量是产品的生命所在,而制造工艺的高低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体现企业核心能力。民营企业可凭其独特精湛的制造工艺成为向下游企业要价的筹码,从而提高其产品附加值。第四,在主有技术的基础上积极培育自主品牌。品牌在客户和消费者心目中代表产品的质量及其相应的服务,而自主技术是产生品牌效应的重要基础。在有了自主技术这一重要基础之后,民营企业要注重树立品牌意识,制定恰当的营销策略,加强自有品牌宣传和推广,当高品质产品同时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时,企业的利润率就会大幅提高。

2、政府要为提高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做好各项服务性工作。第一,为产学研一体化积极牵线搭桥,促进民营企业技术提升。产学研模式有利于发挥科研院所和企业各自的优势,形成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格局。在产学研合作的链条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在于技术人才、技术信息和技术储备,而民营企业则在市场信息、市场运作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良好的产学研合作能够通过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合理配置。长期以来,高校和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较少,这里有双方之间缺乏合作意识的原因,还有就是由于双方信息不通或合作关系没有理顺而难以合作。政府为了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应该在科研院所和民营企业之间积极牵线搭桥,通过专门的或利用现有的职能部门搜集民营企业的技术需求信息,为企业推荐合适的合作研发机构。而科研院所也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即在科研创新层面扮演主角,在技术服务层面则应甘当配角,以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受制”于企业,而不要凌驾于企业之上,否则,容易出现研究成果与企业的要求有一定差距而使合作失败。第二,对企业技术创新给予资金的支持。资金不足、融资渠道狭窄是制约民营企业创新的障碍之一。政府要尽快完善金融市场,建立优惠贷款机制鼓励各商业银行向民营企业提供贷款;加快建立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对民营企业创新的风险资本投入和资本收益给予减免税优惠等。第三,建立一个网上信息发布平台,使信息传递渠道通畅。据统计,全世界最新的发明创造信息90%-95%最先见诸于专利文献,所以政府可利用资源优势建立一些信息发布平台,比如创建一个能够检索到中外专利的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帮助民营企业及时了解世界技术水平及发展方向,节省研究开发费用和研究开发时间。第四,培育民营龙头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产业集群是指企业以产业为链条在空间上聚于某地并获得专业化的产业发展现象。如果积极培育一批经营状况好、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则能够带动上下游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在集群范围内有利于技能、信息、技术诀窍和新思想在集群内的企业间进行传播与应用,形成一种外部的规模经济。由于产业集群只有在企业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能形成,因此各地政府应注重培育具有国际竞争潜力的民营企业作为龙头,在本地范围内形成产业集群,在集群内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产业生态链”和“经济生态圈”,使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整体上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华中科技大学东莞研究院:石碣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规划调查问卷[Z].2005.

[2] 厉以宁纵论世界金融危机和中国民营企业[N].中华工商时报,2008-12-29.

[3] 王爱君:全球金融危机下的民营企业资金对策[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9).

[4] 陈跃:创新是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后劲之源[J].经济师,2005(2).

作者:刘纯安 余 锋

上一篇:改善证券监管策略探讨论文下一篇:传统管理模式信息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