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文化形象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在城市文化形象构建的过程中,陶瓷艺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陶瓷艺术有利于表达和传承城市本土文化的进一步促进,同时,也使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得以科学的塑造,继而使城市文化品质得到显著的提升。为此,本文对城市形象构建中陶瓷品艺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沿袭,并提出了一些来推动城市形成的科学构建有效的模式,希望能对城市形象构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城市水文化形象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市水文化形象管理论文 篇1:

大众传媒视域下齐齐哈尔市文化形象传播研究

[摘 要]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的无形资产,对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广大公众印象中的城市文化形象很大程度上来自大众传媒。研究如何借助大众传媒这把“利器”,让它成为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助推器”,有利于提高齐齐哈尔市的认可度、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齐齐哈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拉动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关键词]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形象;传播

一、城市文化形象

(一)城市文化形象的概念

城市文化形象是一个城市凭借其历史、建筑、环境、制度以及经济发展等多层面的内涵对社会公众产生意识上的影响之后而形成的最基本的印象。

(二)城市文化形象的构成

城市文化形象集合了城市地理环境、标志建筑、政府职能以及市民素质等多方面的内容,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1.城市功能形象

城市功能形象作为城市建设的中心,直接体现出城市的特点。城市的规模包括城市的人口、占地面积等,所以通常大城市会成为经济政治发展中心,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而那些小城市往往都会抓住自身特点,发展标志性产业,即产业形象,如桂林立足本省旅游资源,塑造了独特的城市旅游形象。

2.城市景观形象

城市景观形象是指城市的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它是一个城市展现魅力的最直接方式。自然景观是由长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而成,而人文景观是经过人工建设而成,它们都是城市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因素。上海的外滩依水而建,加之丰富的人文历史,形成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结合的观光带。游客既能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也能体验到文化的魅力。

3.城市标志形象

城市标志形象是城市最独特的标志,它不仅体现城市文化内涵,而且能给人留下独特的印象。标识形象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我国的天安门、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美国的自由女神等都是实实在在的标志性建筑,都具有独特的象征。那些无形的形象标志往往是美称或者宣传口号,如“桂林山水甲天下”。

4.城市环境形象

城市环境形象同城市景观形象相似,分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城市居民生存和生活的基础,优质的自然环境会让城市居民生活得更健康幸福,而人文环境更侧重为人类活动提供便利,如建筑、道路等都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加方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城市环境形象的重要体现,二者缺一不可。

5.城市政府形象

政府扮演著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领导者、管理者的角色,往往会从各个方面来促进城市发展,完善城市形象建设。政府自身的形象建设也是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体现,政府的廉洁高效、服务于民往往会吸引外来投资,加速城市建设,有助于城市文化形象的打造。

6.城市市民形象

城市居民是城市的主人,也是城市文化形象建设的主力军,为城市建设贡献力量也是为他们自身谋取福利。市民的整体形象体现的是一个城市人文方面的素质,这一点成为评价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依据。因此,城市居民的言行举止、精神状态以及个人素质都直接关系着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

二、城市文化形象传播的重要性

城市文化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无形资产,体现在文化资源、文化气息、文化特点等方面。这种无形资产会对社会公众产生极大的影响,不仅能够凝聚城市发展的力量,而且能够强化市民思想认同,增强城市活力。

(一)建设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经济水平

文化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分不开的,在城市发展中,经济与文化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城市文化作为城市形象建设的一部分,早已渗透到城市之中。城市文化形象体现着市民对文化的追求和品位,它会在无形之中带动城市发展,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良好结合,提升城市经济发展潜力。

(二)建设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有助于表现城市的精神面貌

城市文化形象体现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始终伴随着文化的灵魂,具有自身独特的地域文化气息,而且随着当地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城市文化形象得到了很好的补充。每个市民对自己所在的城市都有不一样的情感诉求,希望为自己所在城市的建设贡献力量。

(三)建设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有助于体现地域的独特文化

每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都有独特之处,在地域上、历史文化上以及文化认同上存在差异,但这正是城市文化形象的一部分,不同的地域特色也代表了不同的城市文化形象,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城市特色。城市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对传统的认同和对文化的传承之上,在时代的巨变中寻求创新融合,这样才能让城市保持永久的魅力。

三、大众传媒视域下提升齐齐哈尔市文化形象的对策

(一)齐齐哈尔市文化形象的国内传播

1.央视媒体——城市文化形象专题片为主

央视媒体在信号覆盖率、影响力和权威性上都是国内最一流的,它的栏目在策划、制作等的环节上一直遥遥领先于我国其他媒体。央视媒体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正是在于它对新闻事件的报道与认识上颇具广度、分析问题的切入点也十分深刻透彻。各个地区的城市文化形象在央视媒体上主要表现为城市宣传片、城市广告和综合性节目这三种形式。

2013年4月1日,大美鹤城: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齐齐哈尔市政府为了扩大影响,塑造并宣传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形象,提升齐齐哈尔城市影响力,为城市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在央视投放了这个城市文化形象宣传片。目的则是宣传“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形象,体现出齐齐哈尔市作为一个滨水园林城市、装备工业基地、绿色食品之都、生态旅游胜地等优势,用这种方式来推广象征着美和祥瑞的鹤文化,扩大齐齐哈尔城市知名度,使国内外都能将目光投向这个城市,吸引更多人来到齐齐哈尔,带动齐齐哈尔的经济发展,促进齐齐哈尔城市建设。

2.省级媒体——系列报道与连续报道为主

每个省级电视台皆有综合新闻节目,这些新闻节目既有省内事件报道,也有省外重要事件的报道,新闻报道的形式有利于促进城市文化形象的传递。在省内媒体播放的系列报道和连续报道通常包括两种类型:第一种是省内的城市文化形象专题片,把城市文化形象当作重点题材进行推广,宣传介绍省内城市,促进本省政治经济发展,推广先进产业的发展模式,供本省其他地市借鉴;第二种是外省城市文化形象专题片,目的是提升在省外的知名度,宣传推广城市文化形象,促进不同省市间的经济贸易、旅游文化交流等。

3.地方媒体——全方位多类型的系统宣传

地市级媒体对塑造城市文化形象有着不容小觑的力量。城市文化形象在这类媒体的宣传中,有很多节目形式。在综合性节目里,可以把齐齐哈尔市当地风俗特色作为素材,打造具有独特城市文化风格的文艺演出;在电影和电视剧里,將齐齐哈尔的城市环境当作背景的微电影能够体现出本市的文化形象;政府投资制作的城市形象广告或宣传片,利用媒介进行播放时也是首选本市电视台。这些在地方媒体上播出的有关城市文化形象的节目能使百姓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产生更多的信任与自豪感,从而使得他们更积极的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去,推动城市的发展。

(二)齐齐哈尔市文化形象的国际传播

1.媒介:加强传播交流技巧,实现文化对接与融合

文化跟传播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旦发生传播行为,必然也会产生文化交流。国际传播是不同国家间的传播,也便是不同文化的传播,所以在跨国界传播里的文化各有不同是非常正常的,可尽管如此,并不代表这些文化差异不重要。这些差别表现在很多方面,应当在了解、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重视文化上的不同,再对这些差异进行战略上的改善,从而实现不同文化间的对接。

(1)文化适应:用文化去亲近文化

对于世界闻名的品牌,在国际传播中一定要注重不同文化间的对接。采用文化适应的战略,在理性了解、分析各地区的文化差异之后,为了使这些地区的百姓能接受这个品牌,便要调整自己的行动,使产品更易于被大众接受。

(2)文化转换:向世界表述,讲民族故事

在文化对接里,文化转换是指为了完成某个目标,有意识地适应另一种文化的情况。既要保住原文化本身的特质,也要考虑到另一种文化的特点。一般来说,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当富有生机且特色鲜明的民族文化达到国际化的标准,才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同。

2.政府:演绎大型文化事件,巧用大众传媒塑形象

演绎大型文化事件重点在于城市文化的对外传播,主要目的在于宣传齐齐哈尔市城市文化形象,增强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在如今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下,积极争取到更多的资源是首要任务。时下政府举办的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通常都是一次汇集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利益集团的过程,会带来两个基本效应:即齐齐哈尔市知名度的提高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

各种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活动都可以展现出齐齐哈尔市文化形象的特质,更是齐齐哈尔城市文化整体性的象征。这些活动广泛面向社会各个阶层,吸引大量的社会公众参与进来,让内外部公众在活动过程中了解和感受城市的发展,对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齐齐哈尔城市影响力的提升、齐齐哈尔城市对外竞争力的增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大型文化活动将会引起媒体瞩目,有助于扩大齐齐哈尔市的知名度,对齐齐哈尔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与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操作时,将大型文化活动同齐齐哈尔城市文化形象的结合要注意方式方法,将某一大型文化活动作为媒介,与齐齐哈尔市独特的有形、无形资源达到完美的融合,扩大齐齐哈尔城市的影响力。

〔参 考 文 献〕

〔1〕闫娜.我国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与对策研究〔J〕.东岳论丛,2011,(12).

〔2〕陈万禄.关于齐齐哈尔市城市主题文化建设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0,(06).

〔责任编辑:谭 蕊〕

作者:王婷婷 朱信良 郑琨

城市水文化形象管理论文 篇2:

城市形象构建中的陶瓷艺术初探

摘 要:在城市文化形象构建的过程中,陶瓷艺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陶瓷艺术有利于表达和传承城市本土文化的进一步促进,同时,也使城市文化品牌形象得以科学的塑造,继而使城市文化品质得到显著的提升。为此,本文对城市形象构建中陶瓷品艺术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沿袭,并提出了一些来推动城市形成的科学构建有效的模式,希望能对城市形象构建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城市形象;构建;陶瓷艺术

当下城市建设中最热门话题之一即构建文化形象问题,它是对城市美誉度和品位实现提升的重要途径。随着市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市民对文化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陶瓷艺术是作为广泛分布的主要艺术形式存在的,在城市文化形象构建的过程中,发挥了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目前,在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过程中,陶瓷艺术的应用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而对其应用模式与作用展开一系列的分析与探索已经成为当下城市形象塑造工作人员共同的工作内容。

一、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与陶瓷艺术之间的关系介绍

(一)陶瓷艺术概念

陶瓷艺术概念涉及颇广,即具有极为广泛的包容性,从小型的生活陶艺和陈设艺术瓷,到陶瓷壁画、路灯以及程雕等大型的公共陶瓷艺术均属于陶瓷艺术的范畴。尤其在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过程中,大型公共陶瓷艺术更是发挥着得天独厚的构建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小型的陶瓷艺术在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就黯然失色,相反,它也能够以小见大地对该城市的文化品味进行科学折射。

针对于公共陶瓷艺术而言,从空间角度出发,其公共性主要集中体现在室外公共陶瓷艺术和室内公共陶瓷艺术两方面。其中,前者主要包括道路、公园、广场等,更倾向于对城市环境的美化功能的重视,而后者则更倾向于对文化属性的重视,相对于前者而言,其主题性更加明显。

(二)陶瓷城市雕塑介绍

城市的资源主要是由城市形象表现出来的,而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也需要一个科学的城市形象建设做支撑。公共艺术代指在公共空间所摆放的艺术品。当市民徜徉在城市绿地和园林时,身旁的公共设施、脚下的道路均为公共空间。而室外公共陶瓷艺术中最主要的类型就是陶瓷城市雕塑,该类雕塑已于二十一世纪初被城市规划学科纳入。在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城市雕塑陶瓷材质的应用已经能够对多元化的主题雕塑进行科学的塑造,为此,其在城市雕塑领域的运用已经得到了普及。在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过程中,陶瓷城市雕塑能够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陶瓷城市雕塑有赖于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而产生,而城市文化形象也因在陶瓷城市雕塑的映衬下,显得更为鲜明夺目。

(三)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渗透陶瓷艺术的要点

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需要依托于多样化而又科学化的公共艺术规划,在选择公共艺术规划种类时,陶瓷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脱颖而出,例如,将现代文化特质与传统文化特质的整合、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丰富多彩的材质特色优势等。但现实的城市艺术塑造中,城市运用陶瓷艺术并不多见,仅有在部分陶瓷产区中对陶瓷艺术的运用还是很明显的。造成这种不是很可观的现象,其主要因素是,绝大多数城市在规划公共艺术过程中,并不具备一个必要的个性创意规划,为此,在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过程中,陶瓷艺术若想真正参与到其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

1.采用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

陶瓷艺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与自然物体与人工物体能够进行有机结合。在这种情况下,陶瓷艺术可以向外进行延伸,那么,其艺术表现形式就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例如,城市文化场所重的公共设施、建筑物内外、水体、城市标识、山体、照明等,致力于对城市文化建设的多元化等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科学满足。

2.积极的整合多方协作力量

对大型陶瓷创作设计比较擅长,一般为陶瓷艺术家、各类城市设计师、规划师、工程师以及建筑师等。为此,为了保证城市文化形象的构建中,陶瓷艺术能够真正的参与其中,一定要整合多方协作的力量,实施通力协作的方式,来促使陶瓷艺术成为城市文化形象的主流象征。

3.城市公共艺术要进行系统而又科学的规划

在城市公共艺术的规划过程中,不能仅仅意味着对几件简单的陶瓷艺术品的随意摆设,而这显然是无法保证规划的系统性的。为此,在规划城市公共艺术时,要进行全面把握和考察,尽可能的在整个城市空间文化氛围的营造中,摆放与之相符的陶瓷艺术,与此同时,城市文化建设也要与主题定位为导向,这样才能使城市公共艺术规划具有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特征。

二、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陶瓷艺术价值的体现

(一)能够推动城市本土文化的表达和传承

陶瓷艺术在中国已经有一万年的发展历史了,而陶瓷窑址的发现也遍布我国城市各地。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将陶瓷文化形成引以为傲的特有城市文化,并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科学的运用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陶瓷艺术。这样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些古老的地方陶瓷文化也将得到科学而有效的传承。另外,由于陶瓷艺术景观具有一定的本土文化特点,这就能够有效规避千城一面的城市化雷同形象出现。

(二)利于城市文化品牌形象的科学塑造

随着经济建设水平的迅速发展,人们俨然已经把关注点转移到了绿色环保方面。仅靠工业文明发展起来的城市无法顺应人们现代欣赏观,而文化与环境和谐发展型城市已经成为博得公众好感的重要标签,那么,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对城市文化品牌进行科学的塑造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发展路径,尤其代指景德镇等一些历史较为悠久的陶瓷产区。在景德镇,在部分重点交通中心中,均有对大量的陶瓷路灯、陶瓷艺术城雕以及陶瓷文化墙进行了设置、建设或建筑的情况,这就使景德镇陶瓷文化品牌形象得到了大力弘扬。

(三)能够促进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

在城市文化氛围营造的过程中,对陶瓷艺术作品的放置不仅是一种文化氛围表征,更是一种对城市民众的文化生活进行影响、熏陶的主要艺术。各城市可以通过对陶艺活动的大力开展,使市民发现陶瓷艺术的真正魅力所在。例如,可以在校园或社区组织陶艺学习活动、开设陶吧、开展陶瓷艺术展览等,使城市民众的审美文化趣味得到有效的培养,并使城市民众的文化思想和视野得到有效拓展,从而实现大幅度提升城市文化品质的目的。

三、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陶瓷艺术的主要应用路径

(一)城市规划建设之初要做好社会调研工作

对城市的文化的内涵与定位进行确定,是陶瓷艺术的规划建设的前提内容。只有使城市文化的特色与基调进行清晰的把握,在城市规划建设之初要做好社会调研工作,才能够使拟建设出的陶瓷艺术景观与该城市的文化气质相符,并将其个性魅力得到充分的展示。由于各城市的人文、历史、自然与地域等特征各不相同,因此,各城市所形成的文化也各具特色。针对于城市的陶瓷艺术景观而言,一定要对这种文化特质进行重点弘扬,致力于将陶瓷艺术打造为该城市的文化主流形象。

(二)以社会调研内容作为文化定位与明确规划目标确立的依据

待城市规划建设的社会调研工作完成后,则要结合所确定的文化定位对城市规划的目标方向进行明确。在目标的规划过程中,需要进一步确立陶瓷艺术文化的预期效果、方式、规模、数量以及方向,这样就能够有效避免一些不切实际或漫无目的进行城市规划的现象发生。

(三)城市文化形象构造构成中,要重视规划主题工作

在城市文化形象构建的城市规划中,需要涉及到对主题的重点规划。该类规划的针对点不是唯一的,从该城市的某一街区到整个城市,均能够进行主题规划,而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结合该地域特色,使其文化类型与之相契合,继而使城市规划更具科学性和有效性。

(四)主题规划结束后,方能实施城市空间规划

城市的空间规划主要包括两大类,即自然规划和人工规划。在自然环境中,大型表现手段是陶瓷艺术主要采用的方式。例如,景德镇在山体上运用的超大型陶瓷壁画建设,而一些小型陶瓷艺术则适用于城市人口密集的街区,呈现出了多种风格,传统、现代、诙谐或庄重等,这均是结合实际建筑的用途与风格来进行的空间规划。

(五)保证作品的制作与策略有序的进行

在城市形象构建过程中,作品的制作与规划工作,需要有一定经验的陶瓷艺术制作团队来进行,而功能、艺术以及文化三方面是作品在制作与规划的应主要考虑的内容。针对于已经成功制作的城市陶瓷艺术,相关部门对其的维护和管理一定要到位,并对其进行定期的维护,保证作品不会受到意外的损坏。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大宣传市民“保护城市文化形象,人人有责”的观念,使民众能够珍惜现在优质的城市文化形象氛围。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可以实施“认养”制度,对单位与个人的责任进行明确和落实。由此可见,只有社会各界通力协作,才能保证城市陶瓷艺术建设的成功,不论是国家、社会、地方政府以及市民均应为陶瓷艺术城市形象构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现代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将城市文化形象的塑造与艺术进行有机的结合是大势所趋。由于陶瓷艺术的特殊魅力,因此,其与城市文化形象的结合能够延伸出多元化的可能性。在各城市对陶瓷文化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进行充分借鉴的过程中,首要前提是对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陶瓷艺术建设规划进行不断的总结,从而促进城市文化形象构建中陶瓷艺术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同时,各城市要对陶瓷艺术城市形象构建的有效模式进行不断完善,通过在实践中的科学反思,将其作为中国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主流推动新力量。

参考文献:

[1]秦波.论城市形象构建中的陶瓷艺术[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08):31-32.

[2]黄文卿.景德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形象符号的塑造[J].经营者,2014,(07):3-3.

[3]杨林林.关于环境陶艺与城市形象的思考[J].科教文汇,2012,(09):192-192.

[4]赵卿,陈景风.环境陶艺与城市居住小区景观的关系[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11):30-30.

[5]徐晓云,赵芳.现代陶艺在景德镇环境文化中的创新价值[J].群文天地,2010,(20):23-24.

作者简介:

董睿,硕士,景德镇陶瓷学院陶瓷美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雕塑,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

作者:董睿

城市水文化形象管理论文 篇3:

城市管理使城市更加美好

广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是广州市政府部门大部制改革中新组建的一个部门。组建两年多来,广州城市管理工作在城市转型发展中,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和考验,紧紧围绕“环境卫生面貌大变”和“城更美”目标,以“创卫”、“创文”、“迎亚运”为重要抓手,大力改善城市环境秩序,注重提供公共服务,城市管理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城市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在城市转型发展中,勇敢面对新挑战新考验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促进城市转型的关键和有力支撑。广州市城管委组建以后,紧紧围绕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个总目标、“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一个核心任务、“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两个战略重点,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部署,在实现这一总体战略部署的着力点和关键——抓住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转型升级中认真谋划和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实现“生活因城市而更加美好、城市管理使城市更加美好”。

近年来,广州市城管委通过全面分析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态势以及城市转型给城市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勇敢面对三大考验。

一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广州城市人口多,面积大,动态因素多,城管任务越来越繁重。“十二五”期间,广州城市人口在1500万基数上持续增长,尤其是流动人口增长迅猛;建设用地需求约为135.91平方公里,可供应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占整个规划期新增规模的75%。人口结构的变化,给城市环境秩序造成巨大压力。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乱摆卖、交通混乱、社会治安和消防安全等问题的任务更加繁重。路网容量严重不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将面临更大挑战;城市生活垃圾增量攀升,“垃圾围城”危局依然严峻。公共设施建设等各项用地需求将面临巨大压力,查控“两违”形势更加严峻。

二是社会转型升级,社会结构多层次多元化,城管面对复杂情况,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社会建设转型升级,社会结构已经和继续发生着巨大变化,多元利益主体诉求将更加错综复杂,社会问题易发多发,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危及公共安全。

三是城市地位提升,城市功能提升,对城管工作提出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广州市城市功能逐步实现向金融、商贸、信息、文化、教育、科技、交通、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转变,对城市管理在城市容貌、景观标准及交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建设转型升级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目标,构建古今相融、多元一体的城市先进文化,塑造广州城市精神,推动广州城市精神文明大发展。城市管理事业要为塑造广州最核心、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形象服务,要为文化旅游打造成广州的支柱产业服务,为此,要将城市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管理中去,使其相得益彰,形成广州特色。

二、面对新挑战和新考验,不断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

(一)创新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水平

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根本转变的要求,广州城管率先提出“大城管、细服务”理念,2011年又提出“管好城市为人民,文明服务促和谐”理念,明确“统筹、规范、精细、为民”新要求。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成效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体现了当前社会管理“促和谐”的最终目标。另外,注重整合和统筹城市管理要素,推动城市管理与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相结合,在全国率先成立城市管理信访法律咨询服务站,促进城市管理由单纯管理向管理服务转变。

(二)创新管理体制,凝聚社会合力

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形成政府统筹和社会、市民参与的良性互动。广州各级城市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城市管理公众互动平台,开展“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大讨论及“全民城管”创建评选活动,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设城市管理专栏,宣传城市管理政策法规、重要工作进展,组建城市管理志愿服务队等举措,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及市民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并注重建立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多元投资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按照多元化、多渠道思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社会参与新格局,现已建立了26.7万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使城市管理单纯由政府推动向政府、社会和市民广泛参与转变。

(三)创新管理方式,注重科学精细

城市管理要依靠精细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流程设计,并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注重城市管理科目和过程的精细化,注重依靠科技提升管理水平。如制订实施环卫保洁、垃圾处理、爱卫消杀等操作规范和工作原则,对作业方式、作业时限、作业标准、安全措施、监管标准、应急机制等提出量化指标。制订《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引》,明确分类标准、分类标识、分类方法等。按照“一店一牌、六个统一、四个不准”原则,分类分批更新改造和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实施《广州市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划定严禁乱摆卖区域的通告》(第2号)及《广州市2011年度整治和规范流动商贩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严禁区,设立临时疏导区,由制止逐步向有序管理转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与广州大学在华南地区合作建成首个现代城市管理研究基地,推动城市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及垃圾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和标准的研究,积极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填埋气收集利用、渗滤液处理及无害化处理水平低的垃圾填埋场治理与生态恢复、填埋场封场后再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技术的研究应用。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力度等。

(四)创新技术手段,整合共享资源

信息化为城市管理提供技术基础,也为改进管理方式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供平台。近年来,广州市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建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实现多级联动、高效协同。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调度系统、“12319”呼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综合巡检系统等15个系统40多个功能模块,初步形成“五横二纵”的电子政务基础框架,建立起以机房、政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为支撑,以政府门户网站为窗口,以市民电子邮局、社会保障(市民)卡、安全认证中心为应用推进和保障手段的公共平台。建立智能交通、数字规划、数字国土、环卫环保等城市管理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开通广州城市视频专网,实现全市视频资源大联网,整合公安、城市管理、交通等10多个部门及市、区、街三级应用单位352个,联网摄像头3.3万个,综合应用在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应急处置、水利三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建设数量、联网规模、管理规范、综合成效等方面均在全国前列,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效能。

(五)创新协同管理,促进工作落实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必须破解“条块分割”和行业分管难题,实现市、区、街多级联动和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如制订实施《关于强化查控违法建设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违法建设认定及查控责任主体、工作分工及要求等,城管执法、国土房管、水务、交通、林业和园林等部门是查控违法建设的主要责任部门;规划、发展改革、经贸、公安、环境保护、建设、农业、文化广电、卫生、城市管理、工商、出租屋管理、供水、供电、供气、电信、有线电视等部门是协助查控违法建设的协作责任部门,各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查控违法建设工作。由市城管办牵头,城市管理、建设、环境保护、交通、水务、林业和园林、卫生、食品药品等14个部门对各区、县级市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评,逐步形成条块结合、高效运作的城市管理目标考核体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城市管理等部门加强对保洁服务公司履行环卫作业合同及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情况进行监督,促进环卫保洁服务质量提升。推进建立“以奖代罚”机制,通过奖惩结合督促各区、县级市加强城市管理。通过各部门协同配合、有效联动,管理协调能力、执法效能大幅提升。

三、破解城市管理领域深层次问题,为城市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广州市城市管理领域目前也存在深层次的问题,其表现主要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还不够高;数字化城市管理与智慧广州建设要求还有距离;“垃圾围城”危机迫在眉睫;违法建设查控形势严峻;流动商贩管理亟需加强;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市城管委决心采取各种配套措施,突破这些瓶颈制约,为城市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城市永恒的主题,可以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效率更优化,也可以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更优化。结合广州市实际,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一是以规划为先导。借鉴香港、青岛经验,科学编制城市管理各专项规划,并将城市管理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及后续维护全过程,做到城市管理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二是以标准为前提。编制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和规范,并根据各行业和专业部门特点进行细化。科学划分管理空间,细分管理区域,量化城市管理对象,通过精确掌握管理的对象、内容、状态、位置、属性等,实现城市管理内容的具体化、标准化、数字化。三是以服务为目标。大力实施亲民工程,推行市民监督机制,畅通服务便民渠道,切实为民服务。四是以执法为保障。加快城市管理及相关领域立法进程,完善执法服务网络运行体系。强化日常管控与运行机制。建设城管数字化执法系统,提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

(二)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借鉴上海、成都市经验,按照“顶层设计、统筹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工作要求,在“智慧广州”的框架下,以整合现有资源、提升综合效能为核心,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库和应用平台体系,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全领域实现主动发现、全过程监管落实。

(三)坚决打赢垃圾处理攻坚战

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保障民生的重要公益性事业,必须处理好垃圾问题,打赢垃圾处理攻坚战,逐步实现“增能力、调结构、保减量、促循环”工作目标。进一步理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体制;创新思路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革收运方式,优化分类收运体系,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填埋量负增长。

(四)重拳出击查控违法建设

违法建设是城市毒瘤。广州要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必须解决违法建设顽疾,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主要抓好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协同合力,提升公共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五)综合协同治理流动商贩

城市管理执法与流动商贩的矛盾与冲突由来已久,涉及因素十分复杂,必须加以解决。结合广州城市运行情况,借鉴新加坡、香港规范化治理流动商贩经验,完善法规,强化服务,严格监督,逐步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基层响应、商贩服气、媒体支持的流动商贩管理机制,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城市管理是系统性、动态性工程。要实现城市管理工作运转高效、有序顺畅,必须科学合理配置部门职责,推动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绩效。

一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借鉴深圳、济南市经验,按照“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整合资源、精简高效、理顺职能、权责一致”原则,坚持条块结合、统筹协调,建立主体明晰、职能明确、分工科学、协作有力、权责统一的城市管理运行体制。进一步整合工作机构和资源,科学合理配置部门职能,避免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及推诿扯皮,完善“大城管”工作格局,等等。

二是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相互配合,有效衔接,建立共同巡查、联合执法、案件移交、资料共享、互为见证等城市管理协同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建立政府督导、部门督察、舆论监督、社会投诉的立体监督机制,完善舆论监督体系。

今后五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广州城管决心进一步以城市转型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规划优先、突出生态、建管并重、可持续发展,创新理念体制,以科技为支撑,以精细为核心,推动城市管理向“做优、做细、做靓”转型升级,促进管理、执法、服务有机融合,保障城市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作,提升群众幸福感,推动城市更美丽、环境更有序、服务更到位、运行更安全。

(本文根据广州城管委有关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黄荔)

作者:池朝兴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优质护理论文下一篇:现代化少数民族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