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象塑造雕塑艺术论文

2022-04-27

城市形象塑造雕塑艺术论文 篇1:

公共空间视角下新媒体艺术对城镇形象的塑造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新媒体艺术对塑造城镇形象及宣传的策略。从城镇的公共空间的角度出发,在研究公共空间的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城镇形象塑造中新媒体艺术参与的价值。并结合相关案例探讨新媒体艺术对城镇形象的塑造模式。通过对新媒体艺术在城镇中的调查研究,力图为城镇公共空间的发展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关键词:公共空间;新媒体艺术;城镇形象

0 引言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新媒体艺术的研究主要是对技术的研讨和梳理,很少有研究新媒体艺术参与塑造城镇形象的手法与模式。本文力求研究新媒体艺术参与城镇形象的塑造方法和手段,并且尝试结合公共空间的不同形式,分析新媒体艺术的介入对城镇形象塑造的价值和意义,为城镇公共空间设计和发展提供新的创作思路。

1 公共空间理论

公共空间是一个可以频繁发生社会互动和交流的场所,是一个蕴含公共价值的地方。[1]在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公共空间又有自身独有的特点,通过分析城镇特点,提出城镇公共空间的形式,即城镇出入口、街道、广场、社区公共艺术区和城镇主题公园。

2 新媒体艺术对塑造城镇形象的价值

第一,增强了本土文化的互动性。新媒体艺术的出现可以更加生动地展现本土文化特色,使本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宣传。

第二,丰富塑造城镇形象的手段和方式。[2]目前,大多数的城镇形象塑造主要通过公共设施、壁画、雕塑等形式来表现。新媒体艺术的引进,丰富了城镇形象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形式。

第三,促进公众的参与性。城镇形象塑造的主要艺术形式为公共艺术,新媒体艺术的有效介入[3]有利于公共艺术作品情感的表述,增强了城镇居民对城镇形象的认知度,新媒体艺术的特性也使得公众参与性提高。

第四,增强地标文化形象。新媒体艺术这种独特的文化载体,使城镇地标更好地展现城镇的文化内涵。

3 新媒体艺术对城镇形象的塑造模式

公共空间的形式,包括城镇出入口、街道、广场、社区公共艺术区和城镇主题公园。

以下从城镇公共空间的五个形式出发,分别结合相关案例探讨新媒体艺术对城镇形象的塑造模式。

3.1 城镇出入口

城镇出入口为城镇形象中最初给人留下印象的公共区域,将新媒体艺术装置合理地融入道路两侧,与道路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入反映城镇地域文化特色的图形信息,并营造出一种欢迎或欢送的气氛。新媒体技术这种夜晚也有光亮的艺术形式,更强调了城镇的标志性特征。出入口和一些城镇的地铁口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枯燥、乏味的,而北京市南锣鼓巷地铁站名为《北京·记忆》的艺术墙,其设计是通过琉璃铸造这一传统工艺,将老北京的记忆封存在作品中。整体作品把老北京特色的人物和场景剪影,利用单个琉璃单元体拼贴组合成遛鸟的居民、街头卖艺者等形象。观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来阅读关于该物件的介绍,观看物件提供者的访问视频、文字记录,并可通过留言与其他观众在网络上互动。

城镇出入口在运用新媒体艺术时,应当注意不同的道路形式,移动的快慢是有区别的,如步行道、车行道。所以,新媒体艺术的介入要注意分析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如在车行道上,由于车速的限制,不适合设置过于烦琐的内容,以免干扰机动车驾驶者的注意力。

3.2 街道

城镇街道是提供穿越、接触以及交往的,多功能活动集合的线型城镇生活空间,是城镇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街道是人们经常穿梭经过的空间,人流量相对较大,而新媒体的参与,可以快捷、有效地宣传城镇文化和各种公共信息,而其信息量大和互动性强的特点也让城镇空间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随着LED声音和画面可同时播放技术的发展,许多商家开始运用这种新技术,它的展示空间面积大,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强、速度快,而且可以通过电脑技术按照不同的需求自由控制。这种声画技术不仅让城镇形象塑造的模式更加丰富,还能帮助商家更加准确地把想要传达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例如,世贸天阶的动态数字天幕壁上的艺术作品,该作品利用视听媒体常用的剪辑、组接手段,加入梦幻的色彩视觉效果,使得观众能够得到不同寻常的审美体验。

3.3 广场

广场是城镇中由建筑物、道路等围合或限定出的城镇公共活动空间,是具有一定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镇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城镇广场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

西安大雁塔广场中的文化灯柱最为典型。这个灯柱由红色LED灯光面板制成,白天看上去是红色的,到了晚上利用电脑技术,可以呈现出多种媒体艺术内容。这种利用新媒体艺术的公共艺术形式,最大限度地拓展了传统公共艺术的表现力,为广场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思路。

3.4 社区公共艺术区

社区公共艺术区是城镇化建设中开放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公共生活中最基本的单元,新媒体艺术参与社区公共艺术区的建设,开启了艺术与生活、城镇与社区对话的新领域。它不仅通过公共空间和建筑物在潜移默化中让公众感知周围的环境生活,还能传达城镇文化价值,强化环境景观,改变城镇的环境氛围,增强地方认同感。

灯光秀的兴起,为居民认识新媒体艺术这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参与和体验的机会。灯光秀大多数的载体为城镇标志性建筑和雕塑作品,是主要利用光影技术进行艺术创作的新媒体形式。LED灯光加上音乐与视觉的配合,使人们参与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视听盛宴之中,有力地提升了外在美感层次上的城镇形象品质。

3.5 城镇主题公园

目前,国内大多数城镇主题公园存在性质雷同、缺乏个性等问题,导致主题公园陷入荒废的境地。如何提高居民或是游人进入主题公园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成为很多主题公园面临的难题。而新媒体艺术的介入可以有效吸引观众,体会新媒体艺术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体验和互动体验。

唐山世园会的音乐喷泉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世园会的音乐喷泉每年都会吸引很多居民到公园中观看,它带给了人们声、光、电相结合的新的技术体验。音乐喷泉结合多种媒体技术,让水流随着音乐的旋律起舞,再配上多彩的灯光,那种场面令人叹为观止。所以,喷泉与新媒体艺术结合,使人们不仅欣赏到了喷泉的艺术美感,也享受到了音乐和灯光带给他们的听觉和视觉的全新体验。

4 结语

在河北省新型化城镇建设的进程中,新媒体艺术作为迅速发展的一种媒介和手段,在当代公共艺术和城镇形象建设中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公共空间环境,灵活并恰到好处地运用新媒体艺术,可有效提升城镇空间的整体形象,为城镇居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精神体验。本文将新媒体手段与城镇出入口、街道、广场、社区公共艺术区和城镇主题公园相結合,避免局部和缺乏整体感的设计方式,从而突出城镇的个性,有效参与地域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从而推动河北省新型城镇形象的建设和城镇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凌宇.新型城镇公共艺术的系统性设计[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5(7).

[2] 谭亮.城市意象视角下新媒体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塑造研究[J].设计艺术研究.

[3] 张璇.新媒体艺术在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与发展[D].北京印刷学院,2010.

作者:焦晶晶 张晓波

城市形象塑造雕塑艺术论文 篇2:

对长春当代城市雕塑建设的规划思考

by Wang JingYang Liu

Programming and Think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ontemporary Urban Sculpture In Changchun

雕塑是组成城市的一部分,是城市构成空间环境不可或缺的要素,在塑造城市形象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雕塑在城市建设中是一个闪烁着艺术魅力的亮点,她把人们直观的美与深邃的思想文化韵味、环境的点缀与城市整体形象的升华相结合,雕塑融于城市之中,又光照城市之上,是城市环境质量与文化品位的重要体现。城市雕塑是城市共有空间中“最传神的眼睛”,是“凝固的音乐”,是“立体的图画”,是“用青铜和石头等材料写成的编年史”。城市雕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经济文化水平,代表了城市的现代文明和建设成就,是城市整体形象的一部分,同时又能发挥旅游功能,成为城市旅游的重要吸引物和旅游点。

长春市是一座只有200多年历史的新兴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城市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长春市历来注重城市雕塑的建设,在雕塑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长春市的雕塑建设成就世界瞩目,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长春市城市雕塑现状及其存在问题

1.1长春市城市雕塑发展现状

相对于城市建设的历史而言,城市雕塑建设历史更短,近现代从清朝到中华民国,乃至伪满州国,期间创作了一些反映当时历史的雕塑,但是现在存在的雕塑寥寥无几。新中国成立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创作了自由大桥两端的四尊人物具像雕塑以及几所大学校园内的雕塑,但是,在当时雕塑的建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长春市的雕塑建设有了长足的进展,一些广场雕塑相继建成,特别是从1997年至2001年连续8年长春市举办了“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展”,2003年举办了“中国长春国际雕塑大会”。6年间共创作315件作品,不仅为长春市积累了一批珍贵的艺术财富,而且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层次,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从数量上看,在长春市建成区内,据不完全统计共有城市雕塑50余处(不含雕塑公园),共计60余件(统计的范围为城市的公共空间),其中大部分为圆雕作品。

目前,长春市已建成雕塑公园一处,占地面积91.8公顷,主要安置六届国际雕塑展的作品。公园主题雕塑主题为“友谊·和平·春天”,由五位国内著名雕塑大师共同设计完成,主题雕塑高3150cm(基座800cm,雕塑主体2350cm);雕塑艺术馆设在雕塑公园内,建筑面积1.26万m2,馆内功能齐全,设有陈列室、教室、国际会议室、雕塑创作工作室、特色展区等,特色展区专门陈列五大洲风格不同的艺术精品。

1.2城市雕塑的布点及存在问题

长春市的现有城市雕塑主要分布在以下位置:居住区、公园、文体行政办公建筑、商业办公建筑、城市广场及绿地等。其中以广场等公共空间雕塑居多。

从长春市现状雕塑的分布情况来看,在中心区分布较少,主要分布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城市发展建设的区域。可以看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城市雕塑布点不均,主题性雕塑少,能够贴近市民生活的中小型雕塑更是少见,另外城市各区域发展不平衡,没有明确的区域主题,从而影响了长春市城市雕塑整体形象的形成。

2长春市城市雕塑发展条件分析

2.1城市雕塑发展的自身条件分析

2.1.1政府积极推动城市雕塑建设

政府是人民的代表,是城市的主要管理者,政府的决策对于城市雕塑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长春市连续举办八届“长春国际雕塑展”,使长春市的雕塑数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为长春市储备了丰富的雕塑资源。另外,政府可以通过编制“城市雕塑管理办法”来健全相应的管理机制、制定鼓励雕塑发展建设的奖励政策和细则来加快雕塑的发展、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对雕塑的认识和爱护。

2.1.2城市雕塑建设基础扎实

长春市自1997年开始,已经连续举办了八届国际雕塑展,共有来自五大洲109个国家,国内包括港澳台等22个省市、直辖市、自治区、特区的270位雕塑家为长春市留下了315件雕塑作品,坐落于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内。其中国外108个国家166人203件;国内104人112件。这些作品取材丰富、风格迥异、流派广泛、材质多样。作品数量之多、涵盖范围之广、参加作者之众,当今世界无与伦比。扎实的雕塑建设基础,是长春市发展雕塑建设的前提和保障。随着雕塑展的不断召开,市民的艺术水准和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高,在城市雕塑建设方面就应该不断提高其内涵与品位。

2.1.3城市雕塑进一步发展空间广阔

城市的共有空间是人流和车流集中的地方,是城市雕塑的载体,在共有空间环境中,雕塑起着凝缩和维系环境空间作用,并作为人与环境交流共存的媒体。因此,城市雕塑建设主要是加强城市共有空间的雕塑建设,根据共有空间的形式安排不同性质的雕塑,同时各空间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使长春市的雕塑网络化。这类共有空间主要包括:城市广场、公园绿地、城市出入口、滨水空间带、街路空间、街心花园、街头绿地、步行街、庭院、立交桥等。

根据《长春市总体规划》(2005~2020),长春市中心区规划交通广场(不含立交桥)共30个,绿化广场3个,集散广场2个,其中交通广场中心岛直径均在100m以上;城区新增绿地2840公顷,人均绿地面积达到35.3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4m2,人均公园面积7m2,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40%;规划公路出入口15个,铁路出入口3个,航空出入口1个;加强市区范围内的十余处水面景观塑造,集中建设伊通河两岸贯穿城市南北的城市风光带,并形成滨河公园。这些资源的深化开发无疑为城市雕塑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契机。

2.2城市雕塑发展的外部条件分析

外部条件是城市雕塑发展的外在环境,外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雕塑建设是否能顺利进行。城市雕塑发展的外部条件主要有雕塑家、设计师、建筑业主的发展情况。

1. 雕塑家

邀请国内、国际知名的雕塑家来长春市创作,加强培养本土的雕塑家,保证雕塑家在规划、建筑、景观设计各阶段的全面参与。

2. 设计师

在各个层次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中对城市雕塑的空间布局和环境要求做出适当的安排和要求。

3. 建筑业主

对房地产开发项目应根据规划提出设置的相关雕塑建设条件,要求建筑业主按照规划实施,同时在开展初期,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雕塑发展。

3城市雕塑当代意识的体现

3.1追求城市雕塑“公共性”

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封建社会,是没有公共性可言的。公共是“私人”的对立面,没有私人,就没有公共,公共性的前提是对私人的肯定;没有对每一个社会个体独立的政治、经济权利的肯定和尊重;没有对每一个社会个体的自由思想和独立人格的肯定和尊重,是没有公共性可言的。公共性意味着交往,意味着沟通,它在尊重每一个社会个体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强调共同的社会秩序和个人的社会责任。

在城市雕塑领域,对于公共性的强调,意味着城市公共空间的权力秩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普通民众对城市公共空间提出了自己的权力要求。城市雕塑的权力也由此将重心落在社会公众方面。公众的意志、公众的要求、公众的趣味将处于城市雕塑的首要位置。有必要强调的是,城市雕塑对于公共艺术而言,只是它众多的可能方式中的一种,即公共艺术可以借助城市雕塑的方式实现它的公共性。

3.2强调自由准入、平等参与观念

当代城市雕塑的参与性,决定了在城市雕塑的过程中,它一定是开放的、民主的,它一定十分尊重参与者的权利,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参与者的意见。公众参与的方式是多样的,公共艺术的参与性不仅表现为公众对于作品结果的参与,还表现为公众对于过程的参与,共同推动城市雕塑的发展。

公众对当代城市雕塑的参与过程,也是以交往为基础的互动过程,即城市雕塑、雕塑家、公众之间进行良性的交流、沟通、选择、影响。这种互动的主体是平行的,公众的意志和看法可能修改甚至推翻雕塑家的构思和设想。互动是城雕作品的延伸,也是城雕作品的组成部分。例如观众对于作品的反馈意见,成为检验城市雕塑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互动性的另一个意义表现在,城市雕塑的结果是开放的,它的检验方式是在互动中完成的,城市雕塑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在进入消费以前就可以评定出好坏优劣;它与传统的某些精神产品的评判也有区别,如传统的绘画,画家过去的名气、作品的技术指标、批评家的介入都会对作品评价产生重要的影响。但城市雕塑不同,它成功与否的结论是开放的,社会公众才是作品成功与否的最后评判者,只有在互动中,在与观众的接触中,作品的意义和对作品的评价才能最后完成。

3.3建构“环境”与“时间”参照系

城市雕塑成功与否,首先在于它周围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仅是自然环境,还包括人文环境,包括与城市雕塑相关的城市故事、城市历史、城市心理、城市习俗,等等。也就是说,城市雕塑最重要的并不是形式上的审美,而是它与城市,与每一个特定城市的文化、历史、社会的综合关系,这种综合关系才是城市雕塑成败的第一位原因。

城市雕塑成功与否,还在于它是时间的产物,它的成败是由时间来决定的,城市雕塑通过与城市的不断对话,与城市居民的不断对话,慢慢具有和彰显出它的魅力。所以,它不仅是雕塑家塑造出来的,更是时间塑造出来的,它的意义在时间的进行中被不断赋予。在城市雕塑的实践中,一件作品,由刚开始不顺眼,到后来慢慢看顺眼了,最后终于成为这座城市离不开的一部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由于时间,使许多城市雕塑成为不可替代的城市象征物。例如深圳的《孺子牛》,它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这头牛塑得如何好看,它首先不是个技术的问题,而是与这个城市精神的关系问题,它在与这个城市的对话中,被时间赋予了越来越丰富的东西,这个城市接受了它,使它成为这个城市无法取代的标志或纪念物,我们很难想象在深圳市政府门口,可以拿什么其他的作品替代它。再如,如果没有专门介绍,当人们一下子看到新加坡的标志“鱼尾狮”,可能会略略感到失望,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新加坡的象征物吗?但这是历史,这件雕塑与这座城市的历史合一,在时间的推移过程中,它承载了广大社会公众的趣味和心理反映,获得了这个城市的广泛认同。

4长春当代城市雕塑建设规划实践

4.1规划总体思路

长春市城市雕塑专项规划的编制主要运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理论,结合长春市总体规划、城市风貌规划等,对长春市城市雕塑发展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侧重从规划角度入手,运用规划的宏观调控手段,合理布局,有序发展,结合环境特点注入主题和文脉,赋予一定的精神内涵,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文化艺术品位和层次,达到整个城市的有机协调发展。

通过研究城市雕塑的基本构成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分析长春市的城市空间及社会人文特点,从城市空间与雕塑艺术两条主线对长春市城市雕塑提出策略和建设指导,以高水准、富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雕塑营造个性化、艺术化的城市意向和城市环境。其中城市空间与城市雕塑的互动关系是研究的重点,而有关城市雕塑的艺术创作则主要由艺术家来完成。

4.2雕塑规划发展目标

近期要以完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建设、丰富雕塑艺术馆馆藏为切入点,发展前7届与今年第八届长春国际雕塑展和2003长春国际雕塑大会成果,多方位增加城市雕塑容量,丰富雕塑文化艺术景观,提高雕塑艺术质量,为建设雕塑城打好坚实基础。

近期建设的项目应以雕塑公园、伊通河雕塑园、奥林匹克公园以及各景观区域中心雕塑园和景观雕塑点建设为主,同时要求在各规划项目的环境设计中加入城市雕塑的内容。对于一些目前开发潜力薄弱、发展方向不明确的区域要进行规划控制,不能随意设置雕塑,以便为远期城市雕塑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2007年“亚冬会”将在长春市召开,在奥林匹克公园建设的同时,要考虑与雕塑的结合,使之成为长春市的奥林匹克雕塑园。

长春市的雕塑建设,要抓住目前发展的大好时机,与城市建设同步进行,并且在总体设想与选址上有一定的前瞻性。结合国际上雕塑城的发展情况,规划用20~30年左右的时间,使长春的雕塑城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较高的档次,呈现鲜明的长春特色。

4.3雕塑规划方案设计

从作品选址摆放,绿化景观,到相应设施,我们都要有精细的考虑和具体工作方案。要做到一尊一景都是美,落花流水皆文章。主题雕塑是世界雕塑公园的灵魂,其周围的环境,不同观赏视角,以及整体感观,都要恰到好处,突显主雕的恢宏气势和公园的文化内涵。把雕塑艺术馆建成高水平的艺术殿堂。对于雕塑艺术品的收集、展放都要精心策划。并且,要逐年增加公园的雕塑作品容量,特别是要有计划、有选择地增加世界著名雕塑大师的精品,以提高雕塑园的品位。具体而言,重点是加强一河、一线、两路、两街和公园的雕塑建设。

4.3.1伊通河的雕塑规划建设

伊通河,历史悠久,长期滋润哺育两岸人民,她是长春的一条玉带,并将新立城水库景区、美丽的松花江同长春连在一起,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少河缺水的城市显得格外珍贵。我们要打开两岸南北通道,开发利用,为民造福。这里的雕塑,主题以反映关东文化、东北民俗文化为主要特点,形式新颖活泼,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具有浓烈的地域特色。

4.3.2文化广场至南湖公园一线(即新民大街沿线)的雕塑规划建设

这一线的雕塑建设,重点表现长春解放前后的一段不可忘怀的历史,让人们在感悟中,热爱祖国,珍惜生活,奋发进取。因为,这里的建筑有日伪时期的八大部旧址,解放后的地质宫、解放纪念碑等。走在这里的街道上、广场里、公园中,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回顾历史,观瞻当代,展望未来,有清新壮怀之感。在文化广场,我们将重点完善时空组雕;在新民大街树带中和两侧大单位前,创作反映城市环境和人们精神风貌的雕塑;在新民广场,竖立杨靖宇烈士骑战马的威武雄姿塑像和抗联英雄组雕;在解放纪念碑周围,创作反映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群雕。南湖公园湖区周围的雕塑,主题要突出反映长春城市环境、绿化特点,向生态园林城市进军的气魄。这一线的雕塑,不在其多,而是要精,多有惊人之笔,旷世之作,起到画龙点睛之作用。

4.3.3绕城高速公路和重庆路的雕塑建设

在绕城高速公路立交桥匝道形成的空间内,设置反映长春改革开放巨大成果的大型雕塑,烘托长春快速发展的氛围。

在重庆路两侧设置反映关东风情的雕塑。雕塑高度在80cm左右,材质为铸铜。

4.4人民大街和创业大街的雕塑规划建设

人民大街是一条文化内涵颇为丰富,闻名遐迩的街道。近些年几次向南延伸,现已与长平高速公路相接;今年开辟铁路车站北人民大街,逐步向北延伸,南北总长20多公里。这条街的雕塑,要反映出长春向现代化进军的风貌和气势。

创业大街是汽车厂区的一条主要街道,其断面形式特殊,适宜建设体现汽车文化的雕塑。

4.5公园的雕塑规划建设

胜利公园地处城市中心,又距火车站、长江路商业城很近,其价值很高,应是一座有很高文化品位的公园。以多植些花草、树木,澄清湖水,提高绿化、彩化水平。这里的雕塑,要反映增加文化内涵、增厚文化底蕴的作品。

动物园,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是一座颇受人们尤其是孩子喜欢的公园。我们要在现有基础上,增大绿化面积。雕塑要以反映世界、中国、东北的各种珍禽异兽动物雕塑造型为主,增加孩子们的动物知识,提高孩子们的环保和生态意识。

儿童公园、长春公园、朝阳公园、劳动公园、君子兰公园和牡丹园、杏花村等,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点缀少许的独具特色的,既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又有较高文化品位的雕塑。

参考文献:

1.长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长春市城市雕塑规划(2000~2020)

2.吴大勇.现代城市雕塑的败笔与妙笔.http://www.sxrb.com/mag1/20040427/ca22314.htm

3.邬春生.美国现代城市雕塑在环境中的作用(J).新建筑,2002(6):36~39

4.易英.现代雕塑与公共性.http://www.cl2000.com/exhi/sculptors2th/articles/hot_5_4.shtml

5.吴顺平.现代雕塑设计与技法.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3

(王 静 长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杨 柳 长春市雕塑办公室)

作者:王 静 杨 柳

城市形象塑造雕塑艺术论文 篇3:

城市意象语境下的景观雕塑设计研究

摘要:城市意象是在各异的不同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体现城市特色,促进城市形象的传播。城市意象与城市景观设计是相互关联的,而景观雕塑作为城市景观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城市意象理念融入城市景观雕塑的设计中,才能切实符合建设特色城市的要求。文中在总结南京地区若干景观雕塑设计实践的前提下,提出了城市意象语境下的景观雕塑设计的新途径和建议。

关键词:城市意象;景观雕塑

一、城市意象概念的提出

针对目前面临的城市特色消褪和城市趋同问题,建立更有特色的城市成为现代城市设计的目标。而城市意象是基于一个城市的历史与现状,以及对城市未来的发展,经过高度抽象的概括,提炼出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的精神实质。凯文·林奇提出“城市意象”的概念,它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这里的城市意象应具有两层递进的含义,其一是指人们的潜意识中对城市的感觉和印象,此时的城市意象类似于城市的空间形态或视觉景观。其二则是指公众普遍认同的具有城市自身发展脉络痕迹的特征和特色。

二、南京的城市意象

如何运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根据实际情况建设特色的城市,成为城市景观设计的热点关注问题。南京是江苏省的省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自古有长江作为天堑、山水环绕、屏障江南的优越地理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南京城市整体的文化定位是博采“六朝古都” 历史文化精华,彰显“博爱之都” 现代风采,龙盘虎踞的南京城自古以来在营造上就保持有优良的传统,包括历史空间的传承、注重城市整体设计、人工造物与自然环境的协调、重要空间场所的塑造等,可以说南京城市的设计发展历史是连续渐进的。

三、城市意象与景观雕塑的关系

城市意象是对一个城市自然人文环境的一个提炼和总结,环境景观设计作为城市意象的具象表达形式,有利于城市和諧稳定的发展。而景观雕塑是城市景观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与城市意象的形成也有密切的联系。例如,南京市新街口的孙中山雕像,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入口的雕塑群,南京长江大桥上的浮雕,都体现了不同时代的历史事件与城市记忆,孕育着南京这座城市的历史轨迹和文化传承。还例如,南京火车站前的现代雕塑与玄武湖的风景相得益彰,河西奥体中心公园的雕塑小品也展现着的体育精神和南京城市的魅力。

城市意象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形态;二是人文景观。自然形态的山水风光是城市景观立体轮廓的丰富与软化;人文景观是对自然景观的有益补充和说明。城市雕塑的设计与创作,必然要紧密围绕城市意象展开。既可以是对自然形态的呼应,也可以是对人文景观的缅怀。

四、对南京景观雕塑设计的未来展望

景观雕塑具有强大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在城市环境营造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于南京市而言,如何设计出体现南京城市意象,促进城市形象传播,又符合时代精神的雕塑作品,值得我们去关注与思考。

(一)突出地域文化特征

基于对城市意象的表达,景观雕塑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地域特征和文化特色。景观雕塑设计应该是对场地的深刻理解与对环境精神的具象表达,不能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形式表达,而忽略地方特色和场地精神。在实践过程中,要进行充分的实地调研与深刻的研究,要彰显作品的个性,又要蕴含着对城市意向的理解和作品主旨的表达。例如,2014年南京举办第二届青年奥运会,借此契机,有利于南京城市雕塑的发展,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在南京青奥公园中又很多运动特色的雕塑小品(图1,图2),这些雕塑作品不仅对体育精神的诠释,也是对城市形象的有力传播。毫无疑问南京城市雕塑借此机会将得到大力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城市景观雕塑的开拓创新。

(二)注重新材料的运用

物质材料是雕塑的外在形式,在科技发展的趋势下,新材料在雕塑设计中的运用引起设计者的广泛关注。而景观雕塑放置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雕塑材质坚韧耐久,必须经得起户外各种自然环境和人为损坏。如传统材料中的铜,石材等在户外日晒雨淋后会出现严重的锈蚀和老化情况,那么像玻璃钢这样的新材料就可以克服这些问题。新材料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活力,更能体现时代的精神和贴近人们的生活与心理。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正是抓住这点,在设计雕塑作品中融入高科技,强调与人们的互动,从而让人们更加主动的理解作品的本质。

(三)强调绿色生态主题

在建设生态城市的背景中,南京作为国内领先水平的园林绿化城市,同时注重旅游业的发展。因此,雕塑作为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元素,也应该体现绿色生态的特点,城市雕塑的发展必定会符合生态主题的趋势,体现物质与精神、科技与情感、人类与自然的平衡。例如,通过打造绿色雕塑、生态雕塑系列,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

五、总结

城市意象是解读一个城市的基础,是城市建设理论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城市不断发展所形成的必然产物。希望通过城市意象的角度发现南京城市特色这个新视角,将其运用到南京景观雕塑设计之中,这对于探索特色的城市景观雕塑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汇龙,对城市公共雕塑的再认识[J].艺苑,2011(5)

[2]孙振华,《城市公共雕塑与城市文化》.雕塑,2005,(3)

[3]诸宁,景观雕塑与城市形象传播——兼论南京城市雕塑的多样性功能 [J]林业科技开发,2012.12

作者简介:刘璇(1990.12~),女,皖,南京林业大学,硕士(2013级硕士)研究方向:城市景观设计。

丁山,南京林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刘璇 丁山

上一篇:高职院校体育篮球教学论文下一篇:新课程改革下英语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