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2022-05-12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城市文化建设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在建设城市品牌中,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第一篇:城市文化建设论文

城市文化与城市风景区建设研究

摘要:“没有文化的城市是空洞的,没有记忆的城市是苍白的。”文化景观是一个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城市风景区作为城市自然和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传播城市文化、彰显城市特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徐州云龙山风景区为例,在分析城市文化与城市风景区建设关系的基础上,从城市风景区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及哲学审美等方面,研究探讨城市风景区建设中文化特色挖掘、彰显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研究,不仅为云龙山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直接、有效的借鉴和推动,更为城市风景区建设中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一条新径。   关键词:城市文化;风景区;云龙山风景区;徐州

事文化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化特色之一。   (五)产业文化   城市风景区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既可真实地反映本区域的产业文化,也具备多种产业文化积聚的良好条件,同时也可借助产业文化做好经济文章。徐州作为一个煤炭工业基地,为大江南北供应大量工业能源的同时,也留下了大片的煤矿塌陷区,如何因地制宜,将其发展为湿地公园景区,并充分挖掘与之相配套的矿产文化、矿井文化,应在风景区建设中给予充分考虑;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农业基地,在农业观光、乡村度假、假日采摘、民间手工艺品、乡土旅游纪念品等乡村产业和农业文化体验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可挖。   (六)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城市风景区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也为发展饮食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先天优势。同时,作为“吃住行、游购娱”中的重要一环,已经不再仅仅限于吃得好、吃得方便,而应将之提升到饮食文化的层面,以吃出特色、吃出文化为目标,借此打响风景区品牌,提高风景区文化层次。这一点,扬州的富春包子早茶、杭州的茶文化、东坡肉等早已为中外游客所称赞。徐州作为我国饮食文化鼻祖彭祖的故乡,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既有发展城市高档餐饮、品牌餐饮的基础,又具有发展休闲自助、特色餐饮的有利条件。   (七)民俗文化   城市风景区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满足市民休闲需要,而民风民俗作为最贴近市民生活的文化形式,也愈来愈多地被风景区所采用,形成了一个个新的景观亮点。徐州的云龙山、泰山庙会、柳琴戏、民间艺术表演等等,既是吸引游人的重要形式,也为风景区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   三、云龙山风景区文化景观资源实证解析及提升对策   (一)云龙山概况   云龙山位于古城徐州的南部,海拔142 m,长2.6 km;山分为九节,蜿蜒起伏,仿佛一条苍莽巨龙,昂首于东北,曳尾于西南,气势磅礴。山上翠柏长青,蓊郁蔽日,殿宇亭台掩映其中,并常有祥云萦绕,瑞雾升腾,可谓灵气逼人。迷人的自然风光和厚重的文化内涵,使得云龙山不仅深受徐州百姓的喜爱,而且作为中国五十座名山之一,受到中外旅客的青睐。   (二)现有景点特色解析   云龙山景区现有的主要的景点有:   (1)兴化寺。又称兴化禅寺,位于云龙山北数第一节山的东山腰上,是我国著名佛寺之一。寺内的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大石佛殿、唐宋摩崖石刻、四大天王殿、钟亭等。大石佛殿中的大石佛,闻名全国。它不仅历史悠久,始刻于北魏(公元451年),而且雕刻方法奇特,就悬崖造像,高11.52 m,因而有着“三层砖覆三丈佛”之说。大雄宝殿内,有唐宋摩崖石刻,佛龛71个,佛像185尊。   (2)大士岩。又名观音寺,位于云龙山北数第一节山西山腰上,内建正殿(东)、南殿、北殿、西殿,每个殿里都有观音菩萨像。每年农历二月十九日的云龙山庙会,起源于大士岩的拜观音求子活动。大士岩院内有古柏两株,树龄均在300年以上。两树枝叶相交,人称夫妻树或孪生树。大士岩西殿外有“五十三”参。   (3)天上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徐州知府田庚昌建了一片房子,共分两层,上层如船,两头有船舱,故取名船厅。船厅上的匾额是“天上座”三个字,匾下两边有对联:“春水船如天上座,秋山人在画中行”。   (4)碑廊。位于放鹤亭东,与兴华寺大石佛殿毗邻。共有碑刻42块,有行、草、隶、篆等字体。如明代著名书画家董其昌撰写的《重修云龙山放鹤亭记》、明代著名水利专家潘季驯写的《同江司徒小酌云龙山》、清乾隆皇帝书写的《放鹤亭记》手迹等。   (5)东坡石床。位于云龙书院遗址内,这是一块天然巨石,呈长方形,高2.20 m,长2.25 m,外形如床,乃苏东坡当年醉卧之石。旁边建有苏轼仰坐挥笔的石雕坐像,不禁让人联想起当年苏东坡所作“醉中走上黄茅冈,满冈乱石如群羊;冈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歌声落谷秋风长,路人举首东南望;拍手大笑使君狂”时的那份自嘲和对云龙山的深深喜爱。   (6)观景台。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山上,由大小两层平台组成,依山就势,造型别致,占地1 000余m2。登临其上,彭城美景尽收眼底。入夜,灯火齐放,璀璨夺目,宛如置身仙境。观景台既是观景的最佳去处,本身又是一处独特的景观,且自建成以来,接待了许多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一大批中外朋友,已成为我市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   (7)杏花春雨。位于云龙山西坡,由一片杏林和一组景石构成。它以东坡文化为主线,融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于一处,上连青山,下映碧湖,杏花扬雪,蜂飞蝶舞,加之桃红柳绿,更是生机盎然。生动地再现了苏东坡“云龙山下试春衣,放鹤亭前送落晖;一色杏花三十里,新郎君去马如飞”的如画诗境。   (8)汉画像石馆。依云龙山西坡随山势而建,为一组古建筑群,巍峨的汉阙门,雄伟的大殿,舒展的廊房,其间镶嵌着古代艺术的明珠——汉画像石。   (9)杏花村馆。四合院建筑,由一进院落构成,建筑基本对称布置,中间主楼为两层,楼层设腰檐平座,四周皆为落地格扇。凭栏远眺,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东西两厢为单层厢房,主楼两侧设附属用房,所有单体均由廊、墙联系分隔,形成若干内院。整组建筑风格清秀大方,体量适中,空间组织主次分明、灵透且富于变化,给人以民风淳朴的游览感受。它与外围的杏花坞、杏林牌坊、杏林广场一并营造出浓厚的“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文化氛围。   (10)季子挂剑台。坐落于云龙山西麓十里杏花村景区内,东倚云龙山坡,西望云龙湖,由挂剑台、纪念牌坊、挂剑亭、徐君墓组成,以彰显季子诚实诚信之德,扬徐人从德向善之风。入口牌坊正面为著名书法家尉天池所书“季子挂剑台”;两侧楹联为“见礼知政,闻乐知德;观风审音,挂剑酬心”;横幅“至德遗风”;徐君墓冢的景墙上篆刻了《徐人歌》“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11)东坡运动广场。位于云龙山东麓、隧道南侧,占地6 hm2,西高东低,落差4 m;北高南低,落差6 m。各种景观就势配置,乔灌花草疏密有致,四季常绿,季季有景,与云龙山景观浑然一体。广场共分青少年运动、中老年健身、儿童游乐、中心喷泉、浅溪戏沙、休憩休闲六个功能分区。又辅以冠军大道,布徐州籍二十余名体育世界冠军“足迹”浮雕,包括技巧、跳水、举重、乒乓球、射击、滑雪、散打7个项目,其中3人31次打破世界纪录。在冠军大道的上方,设置了一个体育雕塑,上半部像两个飞舞的银球,下半部是一个快速滑动的雪橇,代表了徐州人的奥运冠军项目,同时也彰显了徐州人“敢为人先”、“敢于竞争”的人文精神。   (三)景区提升对策与建议   1 加强对名人、名事、名亭、名碑的挖掘与包装   传说秦始皇、刘邦、刘裕、刘伯温等都上过云

龙山;乾隆、毛泽东、胡锦涛、江泽民、朱镕基、李鹏、蒋介石、戴季涛、于右任等名人登云龙山更有详细记载。然而,这么大的一个文化卖点,却未能很好地利用、表现,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毛泽东主席在云龙山上向全国发出了“绿化荒山”的指示,从此祖国的万里河山披上了绿装。云龙山上的侧柏林也见证了徐州由荒山秃岭向“全国荒山绿化先进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迈进的步伐。然而,五十多年过去了,云龙山上除了日渐衰弱的纯一色的侧柏林以外,其他景点开发较少。亭、廊、阁、碑、刻,这么多的表现形式为什么就不能把云龙山打造得更有特色、更有文化、更有魅力呢'唐、宋摩崖石刻是我国之瑰宝,乾隆帝石刻之“黄茅岗”风雨中更显沧桑。山中遍布祈雨亭(宋)、抗战亭(民国)、御碑亭(清)等众多名亭,山上还有多处重要石刻和碑廊,包括苏轼醉卧石床诗碑刻、明代书法家周涛碑刻、民国时期石刻“羊左遗风”等等,文化价值都极高,但是景观效果却不好。有的是缺乏周边景观的烘托,有的是自身摇摇欲坠,也有的是“锁在深宫人不识”。因此,建议加强积极的保护和开发,并以其为文化主题和景观主视点,进行环境景观改造,使历史人文景点与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相得益彰,既使景点提高价值,又使历史得以弘扬。   2 注重对历史景点的保护和开发   云龙山中历史景点众多,云龙书院、张山人故居等等都有着厚重的历史价值。但多年来维修、改造十分有限。如山西会馆,它位于云龙山第一节山东山腰中。关羽因其为仁、义、忠传统观念的化身,因而被民间奉为神明。清康熙年间,山西商人来徐经商,为寻求关羽神灵的保佑,也为了炫耀同关羽的老乡关系,便修建了此馆。它采用对称建筑格局,前山门戏楼,中配房、后大殿偏殿。山门歇山抱厦,大殿依山而建,高逾三丈,整个建筑群石级、石础、悬山式青瓦屋顶,砖木构架,古朴典雅。若能结合整修,依据现有地形和建筑布局,增加大门、照壁、刀亭、印亭和牌楼等一组景点,既可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文化景区,丰富云龙山人文景点内涵,又可吸引更多的朝拜者,扩大徐州的影响力。   3 挖掘徐国文化,弘扬城市精神   徐国文化即徐文化,是既受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影响,反过来又对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徐淮文化的源头,因此徐州就成了南北文化交融的重要载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于云龙山西麓的季子挂剑台,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徐文化和弘扬徐州人有情有义的好景点。只可惜目前景区尚未形成规模。建议进一步挖掘古徐国文化,续建徐君亘王殿和季子酬心堂等一些景点,并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改造,使之更具神韵和精髓,提升景区文化内涵和景点资源价值。   4 重视民俗文化,做活庙会经济   云龙山的佛教文化源远流长。从北魏到清代,逐步修建起兴华寺、大士岩、摩崖石刻,并有高僧说法,香火旺盛。由此而兴起的云龙山庙会,近年每届均有百万人次云集。始于清康熙年间的云龙山大士岩观音会,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菩萨诞辰之日为其正会,加上前后各两天,整个庙会持续五天。过去每逢十九日这一天,进供者、烧香者、乞子者、还愿者以及凑热闹赶会者潮涌而来,山路为塞,路外人满。如今的云龙山庙会更具文化气息和娱乐色彩,歌舞曲艺、民俗表演、风味小吃、传统手工艺品异彩纷呈,热闹非凡。但是,近年来,由于担心安全和交通堵塞问题而取缔了云龙山庙会。建议高度重视民俗文化的保护和发掘,疏而不堵,引而后发。可以结合泰山庙会,在对泰山进行山景改造的同时,规划建设一个庙会广场,借景造势,借题发挥,同时带动我市一些传统手工业制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四、结语   城市无论作为人类精神慰藉的家园,还是经济发展的不竭源泉,都需要对长期自然演化过程中保留积淀的文化特征加以保护、修复和利用。城市风景区,作为城市文化特色保护和彰显的重要载体,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应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对体现城市特质的文化进行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这不仅是传承和创新城市文化的需要,更是丰富风景区文化内涵、提升风景区品位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云岘

第二篇:城市品牌建设与城市文化研究

[摘 要] 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特色、文化品位,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以文化论输赢。在建设城市品牌中,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本文围绕城市文化与城市品牌建设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从而指出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性。

[关键词] 城市文化 城市品牌 建设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指出,“二十一世纪的区域竞争,将以文化论输赢。”在建设城市品牌中,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品牌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优秀的品牌是具有良好文化底蕴的,目标受众在接受了城市品牌的过程中,同时选择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在建设品牌时,文化必然渗透其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创建品牌就是一个将文化精致而充分的展示过程;在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文化起着凝聚和催化的作用,使品牌更有内涵;品牌的文化内涵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产品竞争力的源动力。

一、城市品牌——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概念

今天,城市品牌日益成为城市最宝贵、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城市品牌价值不仅在于其能为城市创造良好的形象和声望,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并成为其潜在的消费者,还在于其持续不断地创造新价值、新财富的巨大潜能。随着城市品牌在推动城市发展和提高城市竞争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城市品牌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城市管理者的重视,并与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并驾齐驱的现象。

城市品牌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概念。文化是城市品牌识别固有的一面,它是城市品牌的主要动力。城市品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产品,城市品牌的精神力量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品牌的灵魂。城市品牌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凝结在城市品牌上的城市精华,又是渗透到城市品牌经营全过程、全方位的理念、意志、行为规范和群体风格。

城市品牌本来就是一种文化空间,相应的也是市场空间,而市场的核心是消费,消费的本质内涵是文化,人们在消费品牌的同时,也在消费着文化;城市经营品牌的过程,也是一个文化渗透的过程,城市的消费者接受了品牌,也就接纳了文化。城市品牌蕴含的文化只有与城市的消费者所属的文化相适应、相一致,才能得到消费者对文化的认同,才能引起消费者与品牌的共鸣。

二、文化力是城市品牌建设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市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益迫切,一个只能满足人们物质欲望的城市是缺乏凝聚力的,一个平庸得毫无文化特色的城市对于具有现代化心理的人来说是无法认同的。因此,城市品牌建设的作用在于人、城市、文化三者的互动,形成一个多变的体系,呈现出人造城市、城市造人,人造文化、文化造人,城市造文化、文化造城市这样一个互为作用、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机体。在城市经营中,树立“文化资本”的观念,打造城市品牌,将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所在。

1.城市文化有利于强化城市居民意识,增强城市品牌的向心力、凝聚力

城市文化是长期积淀形成的, 是由城市居民共同创造的, 因而人们对其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城市文化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并起到显性激励和隐性激励的作用, 进一步促使城市文化深入人心, 强化市民的服务意识。一个好的城市品牌对于本城市的居民具有鼓舞作用,使他们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例如,在我国,多少年来,人们传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的是苏州和杭州的自然文化资源的独特性。而苏州和杭州很少有人嫌弃本市而想外迁的,这就是因为有了“人间天堂”这个品牌而大大增强了凝聚力。 通过富有个性的城市理念传播,城市文化建设及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会把市民的精神凝聚到城市发展这一中心上来,增强居民的参与意识,并进而营造出人人为城市发展做贡献的良好气氛,推动城市的发展进步。深圳的“拓荒牛”形象就极大的增强了深圳市民的城市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在深圳特区的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城市文化的构建有利于提高城市市民的生活素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一座城市的市民生活素质,反映和表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程度和水平。一般说来,市民生活素质包括个人的受教育水平、是否健康的生理、心理和道德,是否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生活素质决定了市民所具备的视野,也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总体文化品位的高低,这一切都是构建城市品牌的关键要素。显而易见,要提高市民的生活素质,文化建设在其中起到了根本性作用,这既依赖于普遍有效推行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也依赖于总体性的社会文化的发展。从而为居民的智力成长和知识底蕴提供基础性的支持,同时也能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精神提升。

文化在提升城市居民的審美情趣、文化品位和生活素质的同时,还大大有助于强化城市居民对城市的认同、塑造城市文明风气,影响城市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良好社会风气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进一步提高城市品牌的凝聚力,以文化凝聚人心, 陶冶市民情操, 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使城市居民积极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

2.城市文化决定了城市品牌的定位,丰富了城市品牌的内涵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各个城市均加大了了绿地花园、喷泉广场、高楼大厦、宽阔街道的建设,要想从城市的外在面貌区分城市的优劣越来越难。只有城市文化这种深层次的底蕴,才是识别城市特征的首要标识,只有从市民的生活风俗、审美情趣、生活理想、精神崇尚、行为方式、处世态度等方面才能把握城市的内在脉动。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一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独特的自然景观,新颖的街道布局,以及它的外在特征对于人们认识一座城市的价值,但是,标志性建筑除了外在形象特征之外,真正给人们长久品位的还是建筑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内涵。所以,每一座城市在建设城市品牌时,都在深入的研究本城市的文化个性和特色,从而做出准确的定位。每个城市的文化都有其个性特点,或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或是具有创新性的现代文化,这些特点往往需要城市品牌来展现出来。例如上海市就以外滩丰富多彩的建筑、繁荣的商业和逐步崛起的金融业为内容的品牌形象,展示了上海的城市文化特色。美国的洛杉矶则以好莱坞电影、篮球和知名的大学构成了它的城市形象,体现了它的品牌独特性。

城市品牌的树立应该要有出色的产品和产业来烘托和支持,培育知名的文化产品来丰富城市品牌的内涵。因此,需要积极扶持城市的龙头企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来培育特色文化产品、名牌产品带动城市品牌形成,品牌产品与城市品牌相互提升、相得益彰。以文化精神为依托的产品,不仅能给人们以直接的物质享受,同时也给人们提供精神的营养,使人们从中领略到独特的城市精神、地域文化。较之一般的产品而言,它具有更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成为特定城市的拳头产品、名牌产品,成为城市品牌的重要依托。如巴黎以时装和香水成就时尚之都这一品牌,汉诺威亦无以伦比的国际会展业成为世界会展之都,维也纳则以文化艺术产业发达的音乐之都著称于世,法国里尔市2004年8月获得欧洲“文化之都”的称誉,宜宾五粮液、绵阳长虹、青岛海尔等都已经成为知名产品带动城市崛起和城市品牌塑造的典型。

3.城市文化增强了城市品牌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现代城市文化对城市周围的地域,对其他城市具有很强的文化辐射作用,其文化的内容和风格可以辐射、感染、影响其周围群落,乃至整个区域的文化,促进整个文化的发展繁荣。城市文化的辐射性有利于城市品牌的传播。城市是文化的集散地,城市的形成为人流、物流、信息流提供了条件, 人员的流动带动了跨地区文化的传播, 使城市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向四周辐射,这是城市品牌作用于外部的扩散力。好的城市品牌必然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城市品牌的文化内涵越丰富,认同性越大,其辐射力也就越强,相应的其吸引力也就越大。如广州作为商都,商贾云集,游客络绎不绝,不仅带来了异地文化,更传播了广州的城市文化,使广州“商都”这一城市品牌闻名全国。

城市文化能大幅度提升城市品牌的亲和力,有助于提高目标受众对城市品牌的社会记忆,以及对城市的偏好和信任,也就是城市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提升城市品牌的资产价值。一个成功的城市品牌可以使一个城市具有鲜明的形象,使人们了解它,在脑海中形象化它。可以使得这个城市在某一方面具有其他城市所不能够具有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对外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在:

(1)有助于吸引人才。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历史已经证明城市要想一直保持增长和发展的趋势,其关键在于城市吸引人才、技术和资本的能力、而最关键的是人才,因为人是创造和创新的最主要的原动力,技术和资本为人的能动力的发挥提供技术和资本支持,而这些的实现,主要是城市的独特性——即城市文化的发展和保持。城市文化是否开放兼容、是否适宜创业发展、是否让人们安居乐业成为城市能否吸引人才的关键。一个环境优美、秩序优良、富有活力的城市,必然会在人才竞争中居于优势地位,进而对各类人才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2)有利于吸引外资。中国当前经济建设中城市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城市的发展突飞猛进。而城市建设普遍存在资金短缺的情况,招商引资成了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的时代,城市对大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吸引和聚集能力是城市能否引进外资的一个关键。公司选择投资城市,除了考虑区位经济的辐射能力等因素外,还要考虑城市文化对投资带来的风险。文化开放、兼容的城市将减轻跨国公司本地化的压力和跨文化管理的难度,降低管理成本。同时,一个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名气,也有利于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投资者投资兴业。

(3)有利于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人们到外地旅游,说到底是为了感受不同背景下的人文风光,体验一种异质文化。当代社会,旅游业作为一种“朝阳产业”已纳入许多城市的发展战略,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旅游业的发展要么以自然景致取胜,要么以人文景观见长,即便是前者也要适度注入人文内涵。可见文化特色是对游客产生吸引力的关键,是发展文化旅游业的重要资源。利用文化因素发展旅游城市品牌,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大量的中外游客。凡是旅游业搞得好的城市,都有良好的城市品牌;相反,如果城市形象不佳,即使拥有最好的最丰富的旅游资源,也很难吸引游客。

三、结语

在构建城市品牌的过程中,文化是一个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随着全球化和世界性城市化浪潮的推进,城市竞争日趋激烈,城市与城市之间正从经济竞争走向以文化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注重城市总体形象的树立和城市整体品牌的营造,是体现城市文化价值的重要方面。一个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给予我们人文精神力量的基础;而现代科学文化的发展,给予我们人文精神的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居民的社会意识和人文素质,促进城市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城市品牌向更高层次发展,才能促进城市文化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面向未来的发展。高度重视和推进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精心塑造城市形象和打造城市品牌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成勋:关于城市品牌的初探[M].广东社会科学,2003,4

[2]张鸿雁:城市形象与城市文化资本论—-中外城市形象比较的社会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3]彭立勋:文化立市与国际化城市的建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4]沈立人:城市以文化取胜[J].江苏建设,2003,(12):1

[5]茆貴鸣:塑造城市个性 展示城市魅力——关于城市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江苏地方志,2004,1

作者:张 艺

第三篇:盐城市文化建设与城市人文精神的塑造

摘 要:40年沧桑巨变,盐城已然从一座偏僻的小城,发展成为交通枢纽的城市。盐城的文化建设是城市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之后迎来的城市发展的更高阶段,是城市品牌化的过程。城市文化建设与人文精神提炼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也就是城市文化竞争开始的时候,有必要对城市文化建设和人文精神的塑造作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盐城;文化建设;人文精神

盐城,人文历史极其丰富,隶属于江苏省,位于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北翼,历史悠久,物产丰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人文荟萃,且生态环境独具特色。风景秀美、生态独特,最高海拔只有7米,是全国唯一没有山的地级市。这里的湖荡湿地、原始生态环境保存较好,被人们誉为“金滩银荡”、“鱼米之乡”。盐城保护区每年有许多只丹顶鹤来此越冬。成千上万的鸟类和禽类,诠释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盐城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建有麋鹿和丹顶鹤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自然生物圈”成员单位,成功纳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

一、盐城“四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建设

城市是人类文明荟萃的海洋。城市承载着历史,城市背负着未来。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文化则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和城市个性的独特标志。特色文化是一个地区品牌,它体现一方形象,是对外宣传的名片。盐城的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城市形象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以白色海盐文化、红色新四军文化、蓝色海洋文化、绿色湿地文化为主要特点的“白红蓝绿”四色文化。近年来,我市抢抓江苏沿海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全市经济社会取得了显著成就。近年来,市政府在城市建设中打造“东方湿地之都”、“水绿盐城”;在城市文化建设中打造“海盐文化”、“新四军铁军文化”、“淮剧杂技文化”等文艺品牌,这样做是实现盐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而且有利于盐城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有利于带动盐城社会全方位的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这几年盐城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感到无比的惊艳,如飞跃的城市内环高架,不断增加的民航航线,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和谐有序的道路交通,富含正能量的公益广告,文明礼让的群众,热情善良的志愿者,都让这座城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的紧密!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海盐文化是传统行业文化与特定地域历史文化相融合形成的特色文化,海盐业贯穿盐城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中国海盐博物馆、串场河景观带、水街等海盐风貌区集历史之大成, 是盐城的名片,它见证了盐城的发展历史,凸显意蕴丰厚的海盐文化价值,利用海盐文化资源优势,寻求城市文化的个性化发展。

新四军文化是盐城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四军是盐城红色革命的标志。1941年1月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新四军得到了快速的壮大和发展。盐城成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盐阜人民与新四军同仇敌忾、休戚与共、团结御敌,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感人至深的动人故事。新四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铁军精神”,是盐阜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前进道路上需要我们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从历史的艰辛奋斗中吸收养分,从民族的苦难辉煌中汲取力量,不断用铁军精神激励全市干部群众坚定信念、砥砺前行,在推进盐城建设的征程中奋力作为,推动盐城文化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盐城作为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铁军精神深深扎根在每位盐城人的心中,新四军纪念馆展陈的提升改造是全市广大干群众望所归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新四军纪念馆认真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场所资政育人的作用,积极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和青少年德育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位于建湖县的盐城杂技团2015年升格为江苏省杂技团。多年来,该杂技团立足精品创意生产的理念,致力打响建湖杂技品牌,该团共编创各类节目50多个,出新节目60多个。国内首部诗词歌赋杂技剧场《小桥流水人家》选段登上央视4套“非常传奇”舞台。建湖杂技还积极充当“文化使者”,在对外交流中发挥作用。近几年,杂技团随省文化厅组织的艺术团赴美国、德国、英国、文莱、苏丹等国家参加文化交流活动,把既具传统特色又具时代气息的杂技表演送到世界各地,为盐城文化品牌建设作出了贡献。

二、盐城市人文精神的塑造

爱尔兰首府爱丁堡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学城市”时,有这样一句话:“爱丁堡是一座建立在文学之上的城市,它的城市精神是为世界读者提供最丰富的精神食粮”。城市人文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凝聚了一座城市的历史传统、精神风貌、社会风气、价值观念和市民素养等。

盐阜大地这片热土上所承载的数千年人文精神,既是盐城人的宝贵财富,也是盐城的文化软实力。盐城的城市文化是建设和谐盐城的重要基础,是城市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是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影响并决定着盐城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人文精神是盐城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只有增强“软实力”,才有“硬实力”的强大。盐城的人文史也是一部闪光的名人史。平民哲学家王艮,开创了“泰州学派”;书法家宋曹,留下了《双钩草书千字文》的煌煌巨著;现代新闻学的奠基人戈公振,首开中国新闻学的先河;“中共党内一支笔”胡乔木,写下了大量影响中国革命进程的历史文献;外交才子乔冠华,在联合国的会场上留下了永远的笑容。曾任台湾行政院院长的郝柏村也是盐城人,离职后为两岸和平统一和经济文化交流积极奔走,享誉桑梓。他们的名字与业绩已经熔铸成了盐城独具魅力的人文精神,代代传承,永不磨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种精神滋润一座城。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人文精神简单讲就是崇善向美,因此通过培育人文精神可增添盐城的魅力。“文以化人、文以载道,用书香生活提升城市气质,需要倡导全民阅读。”一个没有阅读的城市,是一个没有“人”的城市,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必然是美丽的城市,最优秀的城市应该拥有最善于阅读的市民。目前,盐城市已然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高地,领读者们要如星星之火,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一传十十传百最终让阅读成为最“时尚”的事情。十九大以来,我市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盐城建设要求,紧扣“產业强市、生态立市、富民兴市”三大导向,深刻把握特色小镇内涵特征,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体制,加速要素集合、产业聚合、产城人文融合,努力把特色小镇打造成为经济增长新高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动力。

三、结语

历史与文化是一个城市的血脉与灵魂,是构成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城,面朝大海,南接吴越,北联楚汉的区位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以更加开阔的文化胸襟,更加高远的文化视角,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交流的过程中创造,向着文化大市、文化强市的目标奋勇前进。当前盐城城市文化建设与人文精神提炼中存在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努力寻求切实可行的相应措施,最终实现城市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葛剑雄.人文精神[J].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0-22).

[2] 杨洪涛.论电视文化活动的生存之道[J].中国电视,2015(12).

[3] 高长力.全力推动节目自主创新[J].中国广播,2018(4).

作者:成辉 徐晓磊 徐加洪

上一篇:博士专业毕业论文下一篇:大学生管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