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电影研究论文

2022-04-16

[摘要]女性电影一直是国产电影类型中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女性意识的时代性表达。近年来,国产女性电影以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见长,聚焦女性问题,立足女性视角,表达女性诉求。由吕乐导演的影片《找到你》就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女性电影,影片以寻找失踪的女儿为叙事线索,重点展示了当下女性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女性生存问题的现实关怀。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女性电影研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女性电影研究论文 篇1:

美国女性题材电影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摘要:女性电影是指电影创作者在创作中运用女性特有的创作、表达方式,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及对女性生存的压抑,以崭新的人文观点和全新的美学理念,鲜明的颠覆父权中心文化的女性主义创作方式来拍摄的电影。

关键词:美国女性 电影 女性意识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它借助于社会学、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分析学三种模式,对电影中的女性形象、电影的内部构成、观众的反应以及文化控制上的性别差异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女性主义电影批评理论在不断丰富、反省着自身的同时,也不断地检验和挑战着主流的各种电影理论,也为我们研究女性题材电影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1.1 美国女性题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在女性电影中,性爱(男女本性)和美(包含美色)是其不可回避的影响。在男性主导的影视文化机制内,理想的男人是期待视野的核心,而女人则无关紧要。但女人或多或少必须出现,因为她们的存在印证着男人的温柔和深情。在美国早期电影银幕上的性感女性形象还是有所保留的。但是,时至今日,性感女性却发展到了以各种妖艳的穿着、各种诱人的姿态频繁地出现在电影银幕上。根据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电影银幕上出现的女性所进行的研究,人们发现90年代的女性形象比60年代的女性形象穿着更加具挑衅性,姿势和行为上更为挑逗,即使是职业女性亦是如此。事实上,美国电影银幕上性感女性的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在美国这种个人主义思想主导的社会中,个人的感觉和欲望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在美国男人眼里,女人总是跟她的女人魅力联系在一起的。于是电影就通过塑造出性感女性的形象来吸引尽可能多地男性观众。

女性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带来了两性关系的新变动及女性意识的觉醒。她们开始大胆质疑男性社会构筑的象征秩序和女性在其中的从属地位,不断抗争,试图冲破男性主体的桎梏,重建赋予自身价值和意义的女性语言文本。这种思想引导下创作的女性题材电影大多强调的女性自强独立的精神气质和男女互助互补的平权意识。如《霹雳娇娃》《生命的证明》等。而尽管黑色电影大多以男性为表现中心,但女性却在电影中扮演主动的角色。影片中的夺命女郎既性感迷人又冷酷无情,她们通常为了某种深藏的目的而诱惑和利用男性,使他们身陷危险之中。尽管“夺命女郎”最终和和因为自己邪恶的欲望也招致惩罚并走向毁灭,但她们的出现却能够将女,胜的欲望与认同结合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把女性形象从作为男人“附属物”的他者地位中解救出来。近期的动画电影《花木兰》则以其鲜明的女性意识宣告了对“双性文化”的召唤。较之以前女导演制导的充分女性视角的女性电影,它不再沉醉于过分的情感谊泄,纯感性的心理铺陈,或挣扎中的困惑以及最终悲剧性地苟活或自杀的命运,而是给予了更多理性的、客观全面的思索,指引了一条走出泥淖、迈向光明的路途

1.2 美国女性题材电影中的主体性意识

美国电影银幕上性感女性形象的出现跟人们对性的观念的改变有关。在20世纪初期,弗洛伊德的理论被引入美国。它重塑了人们对性的观念,使得年轻人尤其是妇女享受到更多的性自由。她们开始以新的形象出现:超短裙、短发、抽烟喝酒、毫无顾忌地谈论性。为了迎合人们对性的观念的变化,电影银幕构建了更多的性感女郎。20世纪印年代,好莱坞制造了玛丽莲·梦露、索菲亚·罗兰、简·方达等一大批性感女星来迎合大众,并先后推出了《热情如火》、《七年之痒》、《人生得意须尽欢》等众多经典性感电影。在这种被男性化的视觉模式中,女性被编码为强烈的视觉和色情符号,具有被看性的内涵。女性的情欲冲动是受到压制的,被压制了的女性情欲是以完全满足男性快感为取向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女性往往被配置在客体(或缺席)的位置上,她是男性欲望的接收者,是被动地出现,而非主动表现,她的性欢愉仅能从她自己被客体化的状态中形成。女性题材电影在影片给观众的愉悦上,主要是视觉愉悦。她们承受着男性的目光,迎合着男性的欲望。这样的模式在二十世纪后半期的电影银幕上如日中天,直至今日仍未有任何衰退的迹象。

大众文化兴起、女权主义盛行后,经济独立的女性才逐渐摆脱了“被看”而具有了主动“看”的意识。从此,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品质有所提升,不仅纯男性阳刚的电影中加重了女性分量,男性导演也开始将女性形象纳入创作主体的范畴,女性导演更是努力关注女性生存发展、情感心理、命运理想等真实状况。女性唯有通过不断的超越才能实现意识的觉醒,这种超越就是要建立一种辨证的女性主体观,真正消除两性间的冲突。首先,女性应该既是主体又是客体,那种男女二元对立模式中的绝对主体和绝对客体都是片面和狭隘的。其次,女性主体又应该是多元的,它至少包括两个方面,即性别主体和社会主体,两者缺一不可。只有在这种辨证的女性主体观基础上,女性题材电影才有可能在新的历史语境下获得新的发展,影片中的女性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可见的人类”。

2.1 女性题材电影中由“他者”视角建构的受众地位差异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他者”视角很大程度上受拉康的精神分析学所启发。按照拉康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化的过程中,象征秩序就如同儿时母亲的目光那样,规范制约着社会化进程中的“自我”。“他者”最终会被内化为“自我”,于是“自我”丧失了主体性,成为“他者”的“客体”。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也认为,父权制社会的文化意识形态就是奴役女性,使女性丧失了“自我主体”身份的“他者”。在男性社会象征秩序中,女性按照“男性他者”的要求被建构起来,女性不是女性自己的女性,而是男性社会秩序所归位的女性。以“男性他者”的客观存在为审视角度,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家分析了在父权制社会背景下拍摄的一系列电影。她们发现,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要么被定位成男性观赏的对象,要么就是男性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塑造的女性形象,或者是女性在“男性他者”文化影响下的自我投射。

尽管当前全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电影都是与女性相关的,但几乎大部分的女性都是男性的视觉对象。好莱坞以色情机制为基础的商业电影是“三个男人看一个女人”,这三个男人是:男导演、男主角、男观众。这种制作机制把色情编入了主导的父系秩序的语言之中,以对男性观众施加看的快感。于是,为了迎合父系秩序中男性的观看癖,女性的外貌“被编码成强烈的视觉和色情感染力”,从而在男性看来,这样的女性是具有被看的价值和内容的,所以电影要展示女性的性感冲击力。在大部分电影里,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要么是性别特征过度崇拜从而成为空虚的女性“性”角色,要么就是完全没有自觉的性别意识,彻底操作在男性想象中的女性角色。因此,女性是男性“他者欲望”

投射后的女性,而非女性自身。一些批评者更是指出,大部分电影观众在观影时带有潜在的男权制思想,而影片恰恰迎合了大众这种受几千年传统影响而具有的对女性的压抑和偏见。例如对男性主动、女性被动模式的强化。对女主内男主外家庭模式的肯定、对女性在事业上成功而在家庭巾失败的反复渲染、对女性“被看”的形象作用的突出,都滋养了观众的这种男权心理。

2.2 女性题材电影的“他者性”视角使电影研究人员的关注对象转移到现实生活中的女性观众。

如果电影是男性凝视的,男性通过“窥淫癖”、“恋物癖”获得视觉快感,那么女性观众的位置是什么?她们在观影过程中的认同是什么?我们可以发现,具有男权心理的并不仅仅是男性观众,很多女性观众的审美经验基本已经屈服、认同甚至主动投靠于男权礼会,因此已经失去了她们自觉甚至白发的女性意识从而异变为男性观众。她们并未意识到这些影片对自我性别的压抑。女性的集体无意识还表现为她们依然自觉不自觉地用自己的身体迎合着观看者的目光,把自已置于被关注、被保护的位置。她们总把男性对其艰难的生存状况所表现出的义愤当成其具有充分陛别意识的佐证。女性题材电影在颠覆男权中心文化的过程中,首先将“视觉愉悦”这种“男权社会以无意识部分来建构电影形式的方法”作为自己的摧毁目标。新时期以来,女性题材电影对女性主体性的追寻就是在这种男性的“视觉愉悦”中一次次“跌落”的,因为“在这样一个由性的不平衡所安排的世界中,看的快感分裂为主动的男性和被动的女性,起决定作用的男人的眼光把他的幻想投射到照此风格化的女人形体上,……女人作为影像只是为了男人——观看的主动控制者——的视线和享受而展示的”

因此,将女性从被看的他者地位中救赎Ⅲ来,建构属于女性观众自己的视觉愉悦心理机制,就成为女性题材电影运用解构策略的当务之急。

3.1 从符号学角度分析美国女性题材电影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电影事实上可以被看作是被建构的。电影是由文本片段组成的(互相连接的一系列镜头构成意义单位),它通过代码构成。尽管电影也传达意义,但它却不同于书写或口头表达的语言,而是需要“解码”。随着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多元化多角度研究的进行,把符号学原则应用于通俗文本,有效地揭示了其中的意识形态运作和意义的再现,并分析了电影如何生产知识、女性观看者如何得到安置和女性主体性在父权制度中如何产生等问题,从而为女性主义电影批评提供了文本分析的范式。

而在从“他者”视角构建的女性题材电影受众差异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上看女观众的审美经验基本已经屈服、认同甚至主动投靠于男权社会。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研究中的符号学、意识形态理论把电影观看定义为男性观看、女性被看的二元对立过程,忽视了女性观众的经验,没有解释出女性观众的快感来源。从克莱尔·约翰斯顿对好莱坞电影女性形象的符号学解析中,我们可以看出,经典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其实是一种结构符号,可以从符号的解析中发现,“女性”符号其实就是男性标准中的理想女性的编码,对女性自身而言毫无意义。在大部分电影里,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要么是性别特征过度崇拜从而成为空虚的女性“性”角色,要么就是完全没有自觉的性别意识,彻底操作在男性想象中的女性角色。尽管如《乱世佳人》、《罗马假日》、《霹雳娇娃》这些女性题材电影看似千变万化,可片中女主角无一不是站立在由男性体制所组成的背景里,她们所选择的身份、衣着、发型、首饰,甚至所扮演的角色的命运,无一不笼罩在男性受众的视野里,她们自身的思想和意志却丝毫体现不出来。由此可见,影像中的女性符号实际是父权制意识形态编码的产物。作为女性而存在的女性其实是缺失的。因此,研究美国女性题材电影就有必要从解构符号人手,对父权制影片中的女性形象进行解构,以否定的拒绝破坏父权制文化中影像所提供的快感,并且要建立起一个新文本以淡化观众的传统性别意识,以对电影这个特殊的媒介中意义生产、接受、阐释过程进行理性的反思。

结 语

女性电影是指电影创作者在创作中运用女性特有的创作、表达方式,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及对女性生存的压抑,以崭新的人文观点和全新的美学理念,鲜明的颠覆父权中心文化的女性主义创作方式来拍摄的电影。按照女性主义电影理论的观点,女性主义电影是要通过女性的视角,关注女性的生存环境和面临问题,揭示特定时代和地区之不同女性的心理特征和共同需求,为她们自由地表达观点,抒发心声,解决困难,选择道路提供尽量多的可能。在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多元化的今天,女性主义成为分析主流电影、推动女性主义电影实践以及理解电影机制的重要文化思潮、研究女性题材电影可以引导电影观众从新的角度解释电影文本,为电影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思路,探讨电影语言与话语的运作、意义的生产之间的关系,以及操纵电影工业的规则,通过研究美国女性题材电影,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女性的独立自主、自我意识、性别差异、主体性意识等等问题,这无疑为中国的女性电影开拓了表现空间,这亦可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中美文化合作及中国女性题材电影的发展。

作者:徐建纲

女性电影研究论文 篇2:

从电影《找到你》看国产女性电影的文化内涵

[摘要]女性电影一直是国产电影类型中的重要分支,承载着女性意识的时代性表达。近年来,国产女性电影以现实主义表现手法见长,聚焦女性问题,立足女性视角,表达女性诉求。由吕乐导演的影片《找到你》就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女性电影,影片以寻找失踪的女儿为叙事线索,重点展示了当下女性的生活困境,表达了对女性生存问题的现实关怀。通过影片《找到你》为典型文本,从女性主义视野出发,解读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以及女性主体意识的呈现,透析当下国产女性电影的现实价值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女性电影;女性形象;现实观照;文化内涵

女性电影自出现以来,就自觉承担着展现女性生活图景,扭转性别偏见,强调女性话语的重要社会意义。随着大众文化逐渐走向包容与开放,近年来的华语电影市场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女性电影,无论是在形象建构、矛盾设置,还是叙事策略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多新的尝试,拓宽了女性主义的探讨范围。在这类影片中,女性成为作品的主体性别,女性角色的塑造也摆脱了以往扁平化或极端化的方向,转而成为立体化的形象符号,拥有了更广阔的表达空间。国产女性电影的更新发展一方面映射出社会上对女性主义思潮和女性问题的重视,同时也为我们研究国产女性电影提供了更多典型文本和研究思路。

一、“被迫出走”的女性形象

2018年国庆档上映的影片《找到你》是一部现实题材的女性电影,自上映以来获得了不俗的口碑和亮眼的票房成绩。影片以寻找失踪的女儿为故事主线,用悬疑化的叙事手段,围绕三个既是受害者也是母亲的女性角色,讲述了一个充满悲情与无奈的人性故事,展示了当代女性的生活困境以及女性群体在快速发展的现代生活中的身份焦虑。

影片中,李捷(姚晨饰)是一个雷厉风行、独立能干的律师,精致的职业套装高跟鞋、明艳的口红等形象符号,暗示出她的精英女性气质。但光鲜的外表下,李捷的生活也充斥着诸多无奈。为了与前夫争夺抚养权,她不得不努力维护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财力状况,在打拼工作与照顾女儿的夹缝中勉力维持。焦头烂额之时,她雇用了保姆孙芳(马伊俐饰)来照看自己的女儿。孙芳是一个从贫困乡村来到城市谋生的底层女性,丈夫酗酒家暴,女儿患先天性疾病。为了给女儿治病,她甚至出卖身体,做了一切努力但还是没能挽回女儿的生命,又在与前夫的纠缠中失手杀人。穷途末路之际,她决定拐走李捷的女儿,但最终因天生纯良的母性而放弃了报复。面临警方的追捕和法律道德的考问,她最终走向了自我毁灭。孙芳这类女性形象是男权社会压制下边缘女性群体的缩影,充满了悲情主义色彩。片中另一位戏份不多的女性角色朱敏,是李捷代理的离婚案中的原告方,也是一位在失败的婚姻关系中竭力抗争的全职母亲。影片采用了交叉叙事的方式对人物形象进行全方位塑造,这三个女性形象既是推进剧情演进的重要戏剧元素,也是象征女性主义的关键精神符码。

當女性主义者把男性视为压制自身的罪魁祸首后,从合法或非法的两性关系中逃离——即“出走”就成为女性文学和电影的重要主题。在经典的国产女性电影《神女》《红颜》等影片中,这种女性“被迫出走”成为书写女性命运的重要手段。易卜生的经典戏剧《玩偶之家》为我们塑造了一位觉醒的女性形象“娜拉”,这部戏剧对我国新女性主义思潮的兴起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21世纪初,“娜拉”的出走曾被视为女性摆脱男权统治,追求独立与自由的标志,是女性觉醒的信号。女性的被迫出走,体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规则束缚下的一种生存焦虑。时至今日,在当下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寻见女性“出走”的文化景观。

在影片《找到你》中,主人公孙芳在情感上经历了两次艰难的“出走”。孙芳的丈夫有严重的家庭暴力,结婚当天他就在众人面前狠狠打了孙芳。面对婚姻的不幸,孙芳一次次地选择隐忍、屈从,她甚至天真地以为“等孩子生下来就好了”。可是女儿生下来却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丈夫不愿意花钱救治。在这种无法转圜的矛盾之下,她只有带着女儿离开。这是孙芳的第一次出走,也是她对自身命运的一次被动抗争。第二次出走则更加凸显孙芳的孤绝处境——女儿病亡,又遭到前夫敲诈,在纠缠中她失手捅死了前夫。绝望之下的孙芳带着李捷的女儿逃离了。这一次“出走”,是孙芳主动违背男权社会规则所做出的报复式行为。从角色本身来说,孙芳是一个没有知识没有财富自由的底层妇女,她无法像李捷一样独立自强。本质上她倾向于依附男性,但同时又受制于男权社会的种种规则。她无力颠覆这个强大的社会秩序,唯一能做出的反抗就是“出走”,或者说“逃离”。和“娜拉”的出走不同,孙芳无法逃离男权制婚姻的牢笼,更无法逃脱母亲身份的伦理宿命。影片的最后,孙芳自知难逃法律的制裁,纵身跳入海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个人悲剧命运的完整书泻。影片《找到你》深刻地刻画了这样一个“出走”的女性形象,用锋利的影像语言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女性生存问题的思虑。

二、现实观照下女性主体意识的呈现

女性主体意识是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对自身地位、价值的自觉认同。研究女性电影文本,就不得不谈到女性主体意识这一典型议题。《找到你》作为一部立足女性视角,展现女性生活困境的现实题材影片,在凸显女性主体意识方面具有历史性的书写意义。

影片中,李捷和孙芳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对比揭示的是不同阶层女性的主体意识冲突,其背后折射出影片创作者对女性主体意识进步的现实关切。孙芳的形象代表着农村女性群体。中国数千年来的乡土文化让农村女性背上了父权制的枷锁,成为依附于家庭依附于男人的苦难承受者,这些女性几乎丧失自己的主体意识。孙芳在婚姻中是从属的,是被驯化的绝对弱者。即使是在离开家暴的丈夫之后,她也是将身体作为换取金钱的筹码,始终无法摆脱对男性力量的依附。然而李捷作为白领高知阶层的现代女性,从物质到精神都是完全独立的个体。她在婚姻关系或者说两性关系中能够发挥主体意识,拒绝传统伦理体系的束缚和男权中心意识的钳制。影片中颇具讽刺意味的一幕是,当孙芳小心翼翼地询问李捷为什么离婚,甚至同情地问出“他打你啊”,得到的却是李捷云淡风轻的回答——“那倒不至于”。在孙芳的潜意识中,她自觉接受了女性在婚姻中的受害者形象,她认为“被打”可能是一种不幸婚姻的常态,因此她对丈夫的家暴行为一再忍耐。但是李捷在婚姻中更加忠于自我,更加强调女性独立。二者矛盾的对比,隐喻了当下社会由于女性主体意识的匮乏而引发的女性悲剧,更揭示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给底层女性带来的深层次痛苦。

女性主体意识的建构离不开特定时期的现实语境,反过来说,影视作品中的女性主体意识也观照着现实中的文化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农村女性逐渐走向城市,城乡之间的互动也愈加频繁。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以孙芳为代表的农村女性和以李捷为代表的城市女性才有了联系的纽结。一个是在城市努力寻找生存空间的底层务工女,一个是追求社会地位和精神自由的精英白领女,这种阶层之间的价值壁垒也是二者矛盾产生的根源。社会阶层差异造成的心理失衡,加之父权制文化对女性意识的压制,使农村女性沦为现实语境中的边缘角色,成为城市最底层的挣扎者。影片对孙芳的悲剧化塑造既体现出社会底层女性缺乏主体意识的性格表征,也突出了社会对底层女性主体地位的忽视。影片创作者将镜头对准女性群体的现实困境,清醒而冷静地揭示了女性主体意识在城乡不同场域下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本质。

三、国产女性电影的文化内涵

影片的导演吕乐接受采访时说:“影片不仅是在讲一个’找孩子’的故事,也是讲当代女性如何找到自己的故事。”对当代女性生存现状的关注,体现出影视创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和具体反思。回顾近年来的国产女性电影,我们不难发现此类影片呈现出向现实主义风格靠拢的趋势。例如反映性侵女童事件的《嘉年华》,描绘女孩青春期成长伤痛的《狗,十三》,展现三代女性情感记忆的《相爱相亲》等,这些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社会弊病以及现实问题给予了关注。国产女性电影对现实问题的烛照,契合了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提出的“电影的本性就是对现实的自然反映”的电影美学: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客观冷静的叙述视角,人物轮廓的立体勾画,细腻的情感关怀,共同构成了当代国产女性电影的艺术表征,也赋予了国产女性电影以深刻的现实价值和文化内涵。

(一)对女性命运的现实关切

即使在今天这样开放的社会,女性在人格上仍然不能摆脱对男性优势的依附和认同。就社会整体而言,女姓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去积极充分地表达自身的情感欲望需要和权利,反而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市场法则的双重操控下再度迷失自我。在电影《找到你》的女性叙事中,三位女主人公虽身份背景悬殊却都沦为主流意识社会中的边缘角色一家庭的“边缘”者李捷城市的“边缘”者孙芳以及社会的“边缘”者朱敏。她们或遭受着家庭暴力的侵害,或成为男权价值观的附庸角色,或受制于传统伦理观念的桎梏,呈现出各自的边缘性症结。影片用直击现实的表现手法和寓意深沉的影像语言,勾画出现实语境下女性悲苦的生存景象。可以说,女性电影借由电影的影像本体,依靠女性主义的叙事传递了对女性命运的现实关切。

在另一部影片《亲爱的》中,赵薇饰演的农村女性李红琴因为抚养了“被拐来的孩子”而遭受到所有人的指责和鄙弃。在世人眼中她是不值得原谅的,更是不值得同情的。但是在影片的结尾,从丈夫那里得知自己无法生育的李红琴发现自己竟然怀孕了。那一刻她突然明白,十几年来丈夫一直在欺瞒她,就是为了让她心安理得地养育“被拐来的孩子”。真相的到来使李红琴泪流满面,也给她戴上了更加沉重的道德枷鎖。这一耐人寻味的结局设置,引发了观众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根源性思考。影片《嘉年华》则更加直白地控诉了性侵事件对女孩身心的迫害以及男权体制的丑恶。在影片中,导演真实地展现了男性对女性身体的异化,女性对男权力量的屈服等现实痼疾。在影片结尾,女主人公小米砸断铁链,骑上电动车一路驶向未知的远方,隐喻的是导演对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美好愿景,也表达了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同情。国产女性电影试图通过对女性个体伤痛的呈现,传达对现实社会中女性命运的具体关切,也借此发出对男权社会固有意识形态下女性如何自我拯救的无限追问。

(二)对女性自身价值的思考

随着社会观念的迭代更新,社会对女性评价标准愈加多元,近些年的影视作品对女性自身价值问题也给予了更多讨论空间。影片《找到你》虽然将故事聚焦在寻找孩子的刑事案件上,背后却折射出当下女性常常面临的现实问题一现代女性在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之间的抉择。长期以来,“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限制了女性对事业的追求以及实现社会价值的愿望。对于女性而言,她们面临着社会职业与母亲的职责之间的平衡取舍。李捷选择了做一名职场女性,在男性主导的职场圈中奋力拼杀,虽事业有成但却无力照顾家庭。和李捷相反,朱敏选择做一名全职太太,对家庭全情投入却丢失了自我,导致婚姻悲剧。充满现实意味的矛盾设置,让众多的现代女性在银幕上看到了自己生活的影子,使观众在角色背后感受到更多关于女性生存状况的思考。影片用现实主义的笔触,描述了职业女性群体在社会多元竞争中的诸多无奈。我国女性的就业率和经济基础在过去二十年取得了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女性进入到职场参与社会竞争,女性对于自我认知和价值追求也有了不同以往的看法。但事实是,现代女性虽然倾向于进入公共领域实现自我价值,但传统文化却规定了女性要回归家庭,忠于社会所赋予她们的“母亲”使命。这一现实矛盾在当下众多女性题材影视作品中也多有呈现。例如《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和唐晶,《找到你》中的李捷和朱敏等。这些女性角色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极端化的性别属性,要么是全职太太,要么是职场女强人,而单一的社会角色也割裂了女性主体价值的完整表达。国产女性电影在围绕女性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一问题探讨中并未给出具体答案,而是通过对这一现实问题的关切传递更深层次的女性主义价值观,鼓励女性从被社会赋予的固定角色中解放出来,实现真正的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

《找到你》作为近年来华语电影中现实主义复归的闪光之作,对关注女性问题、重塑女性话语、构建女性主体意识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美中不足的是,影片通过李捷在法庭上放弃辩护的行为刻意制造了一个大光明结尾,造成了人物主观意愿凌驾于社会现实法则之上的过度理想化,降低了影片的现实意味和反思价值。但总体来看,影片仍然可以说具备较高的艺术水准和深切的人文关怀,在国产女性电影中不失为一部佳作。国产女性电影一方面对传统社会女性观念进行了消解和重构,提高了女性的主体地位,强化了女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体现着国产电影对社会现实的思辨性和深刻反思。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国内的影视创作者正逐渐从男性的视角转移,从女性自身立场出发,自觉表达着对女性生存问题的文化关注。虽然国内的大众传播环境在逐步构建起独立自主的女性意识,但想要改变女性性别弱势的现实本质还需要更多的努力,女性形象也需要在影视作品中得到更丰富、更完善的表达。

参考文献:

[1]刘海波.中国当代女性电影中的女性主义悖反[JI.粵海风,2009

[2]漆亚林.中国电视剧农村女性形象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9.

[3]金丹元,许苏重识“文革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兼对两种极端“女性意识”的反思[J].当代电影,2014(4).

作者:李梦雪

女性电影研究论文 篇3:

女性题材电影和男性题材电影的海报设计对比研究

摘要:

将女性题材电影海报和男性题材电影海报做了深入的对比研究,并针对不同点做出详细概述,对两大类海报在构图,图形,色彩方面做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两大类电影海报以及类型片电影海报设计的一般规律:即女性题材电影海报画面纯粹,构成要素极为单一且一目了然,一般以女星头像,半身或者全身像为主;整体色彩清新靓丽,色彩明度,纯度,对比度都比较高,通过在色彩地图中作比较发现,女性题材电影色彩以暖色调为主,在色相地图中偏向于红色,黄色。以男性为题材电影海报一般由整张多个男性摄影组成,画面加入较多点,线,面的元素。从色彩上来说,明度和纯度比较低,对比度小。在色相地图中对比发现,以冷色调为主,色彩整体偏向于蓝色,紫色或者是偏向蓝紫的灰色调。此规律可应用到今后的海报设计中,希望对以后的海报设计人员能有启发。

关键词:电影海报;男性题材电影;女性题材电影;电影海报主题;电影海报构成

一、引言

当代海报设计多方位的将数码形象,网络技术结合现存社会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对人们心理欲求的表达会更直接,更广泛,更具时效性。不论是文化性海报,还是广告商业海报,都会呈现出异彩多样的风格。电影海报作为商业海报的一种,将摄影摄像,平面设计,绘画各个要素糅杂在一起,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感受。在传达给人们视觉享受的同时,最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商业产品传达影片的核心主题和观念,同时对影片的商业发行量以及票房收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海报设计(以下简称女性题材海报)和以男性为题材的海报设计(以下简称男性题材海报设计)在画面构成,色彩方面也各有不同。下文将针对不同做详细的分析。

二、女性题材电影海报设计

简洁是女星海报设计的基本原则,通常采用简化画面强调主题的方法。由人物照片作为画面主体,背景极其简单或者直接采用小景深虚化掉,基本采用单色做背景。除画面主体和文字以外,其他构成元素极少。从宣传角度上来讲,这样的海报可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使得主题鲜明突出,至少主角是谁一目了然。从美学角度上来讲,构图饱满,符合最基本的美学范畴。女性海报设计运用单个女性摄影的具象图像表现影片主题,通常是女明星的整体或者局部人物摄影。以女性头像摄影满构图为主,包括人物特写(脸部,腿部等)以及人物中景,全景。女星肖像摄影本身可以作为一种图形符号,作为阐述海报主体的载体,这种具象符号蕴含的信息十分明确,和部分文字搭配起来,让人们一目了然的了解影片的部分内容。在色彩上一般明度,纯度较高,画面整体倾向于暖色调。根据情况又细分为三种,将在下面给大家坐详细介绍。

(一)女性题材电影海报图形,构图设计

根据画面构成中的构图部分细分又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画面主体位于画面中心位置,画面构图呈静止状态,画面信息量少,照片不论在面积还是内容上具有极强的视觉吸引力,使得主题人物肖像在画面中凸显出来,直接表达主题。另外一种是画面主体和其他要素互为补充,合理地安排主体图形外的其他物体,使其成为主体的补充。双方不突兀,共同交代主题。最后一种是图形与文字共同交代画面主题,主体图形稍微偏离画面中心,运用构图三分法,利用主体图像产生的产生的的动势将读者的视线吸引到文字上,直接引到画面文字主题上面。

(二)女性题材电影海报色彩构成

根据整体色彩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整体明度较高,对比度不高,颜色较为鲜亮,画面各种颜色都是淡淡的,但是纯度恰到好处,组合起来十分漂亮。具有日韩小清新摄影的范儿。整张摄影看起来淡淡纯纯的。给人一种柔和温暖的感觉。绝大部分女性题材海报色彩都是这样处理的。从日韩传入的小清新风格从某方面来说是受中国传统国画的影响,这种风格会给人一种清新淡雅,静谧空灵的感觉。很有韵味。给人一种深思熟虑的精致简洁感。很有东方内敛含蓄的气质。近年来日韩的这种设计风格占主导。第二种画面以黑色,白色,灰色系为主,画面颜色明度,纯度不高,对比度高,整体色调灰暗,画面色彩相对干净。画面中黑色,灰色,一些蓝灰色,紫灰色等冷色调占画面主要面积。海报整体传达给人一种神秘,压抑的效果。这与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有关,一般恐怖片,悬疑片是这样。恐怖片,惊悚片海报善于运用色彩营造一种诡异的气氛,一般在人物头像脸部打光。硬光,使得女性脸部本身柔和和光影关系变得棱角分明。第三种是画面明度,纯度很高,画面运用对比色,比如红绿等等。色彩鲜亮,颜色运用大胆。同时色块面积整体且大块,视觉冲击力很强。呈现给我们一副漂亮的宛如童话世界一般的画面。这种海报相对来说是很出效果的。可以达到很好的海报宣传作用。给人以眼前一亮的感觉。简洁的画面,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放大海报的宣传作用,使得海报的存在感很强。这种海报颜色构成展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

三、男性题材电影海报设计

男性主题海报设计主要由多人摄影的具象图形构成,摄影作品中多个人物成为主体,面积占主要部分,基本没有单个突出的主题人物。同时相对于女性题材海报又加入了很多其他点线面的元素以及华丽的字体;色彩上基本是冷色调,纯度明度较低。具体情况会在下面介绍。

(一)男性题材电影海报图形,构图设计

多人摄影的具象图形组成一个倾斜的面或者不规则的面,具有极强的动感,占海报主要面积且构成海报主题。看似每个人都是画面主体。画面活泼复杂,十分丰富,摄影或气势磅礴,或热闹非凡。海报所传达出的信息非常直观明确:主演基本交代清楚,人物性格通过对比也基本在海报上有所体现。同时海报文字呈横向排列,文字的走向和图形的走向一致,使得画面整体看起来有一种呈几何形的,非对称式的均衡感。达到一种构图的和谐感。另外一种是在人物摄影的基础上加入特效图形设计,使得画面很有气势,很有大片的感觉,显得十分帅气。这种海报设计其实是靠具象图形和抽象图形共同营造出的一种氛围来表现主题。一般作为画面的主体出现。

(二)男性题材电影海报色彩构成

男性题材海报设计色彩构成要比女性题材海报设计色彩构成单一的多。来说整体上明度偏低,纯度偏低,对比度不大,画面整体色彩较为灰暗,画面整体以蓝色,紫色等冷色调,或者一些偏蓝紫的灰色调组成。画面极少出现亮色或者荧光色,即使出现,占的面积很小,仅仅作点缀作用。即使这样,我们也可以在这种冷色调的氛围里感受到画面的气势磅礴。

四、结语

女性题材电影海报画面纯粹,构成要素极为单一且一目了然,画面整体以突出女性的脸部或者身体为主,是女性题材海报的主要特征。这种状况一方面与女星的影响力相对较大有关,另外,自古以来,女性的身体自古以来就是绘画,艺术作品的主要对象。有很强的美感以及艺术性。这种女性摄影具象性图形能通过表现客观对象的具体形态来突出电影主题,同时也能够表达一定的意境,其富有美感的写实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以女性为题材的电影海报色彩构成比较复杂,但整体上清新靓丽,即色彩明度,纯度,对比度都比较高,通过在色彩地图中作比较发现,女性题材电影色彩以暖色调为主,在色相地图中偏向于红色,黄色。根据色彩构成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种:小清新风格,庄重风格,童话风格。设计师们把这一点同时延伸到日常的影视广告,街头化妆品海报,唱片封面。很多都是以女性脸部特写或者身体特写为画面主体。

以男性为题材的电影海报设计画面以多个人物摄影为主,摄影加入较多的设计处理或者其他点,线,面设计元素,几乎不出现单个人,有的出现较明显的框架处理。画面整体来讲比较丰富。根据画面构成可以将其分为3种:第一种是多人构成风格,第二种是风起云涌风格,第三种是框架分割式风格。从色彩上来说明度,纯度比较低,对比度小。在色相地图中对比发现,以冷色调为主,色彩整体偏向于蓝色,紫色等灰色调。

以上的研究结果给电影海报设计师一个比较明确的参考方向,有利于在以后的海报设计过程中提高作图效率。

【参考文献】

[1]李长春.海报设计的视觉元素以及表现[J].西北美术,2001(01)

[2]郭子建.电影海报的图形设计与电影发行策略探究[J].中国电影市场,2012

作者:张翔云

上一篇:村镇银行发展论文下一篇:高中时事政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