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女性文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至清代,涌现出大量的女性作家作品。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录:中国古代女作家凡四千余人,而“清代妇人之集,超轶前代,数逾三千”。作家作品数量之浩繁,成为清代女性文学繁荣最显著的标志。然而,女性文学的繁荣,数量仅仅是其外在的表现特征。

第一篇:女性文学论文范文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文学研究

女性文学在英美文学世界里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意义和思想价值。女性文学常常能反映出人们对自由、民主的追求和向往,对于当下倡导女性独立的社会现实也具有积极的意义。19 世纪以来,英美文坛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她们通过细腻而丰富的情感与细致入微的笔触创作出诸多广受好评的作品,塑造出无数个性鲜明、富有魅力、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从而奠定了她们在整个英美文坛甚至世界文坛中的重要地位。

王红丽著的《英美女性小说创作探究》正是围绕英美女性小说创作这一主题,深入探讨英美女性小说中所表现的主题思想、文学审美、创作技巧、表现形式、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等,兼顾理论阐述和作品研究的同时,还对文学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文化习俗、社会传统等作了相应的分析。此外,该书还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作了梳理,使得该书对于女性文学作品的研究更为深刻和立体。

全书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主要概述了与英美女性小说相关的基础理论,如女性小说艺术、文学中的女性主义批评、英美女性小说理论概况等。这部分的理论梳理全面且透彻,可以带领读者深入领会和理解英美女性小说这一母题,并为后文的论述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依据。第二章重点研究了简·奥斯丁的小说创作,从奥斯丁居住地的迁移开始切入,将奥斯丁小说分为斯蒂文顿小说和乔顿小说两个阶段,并在这个基础上对奥斯丁小说的艺术特色和审美风格作了深入剖析。第三章详细阐述了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安妮·勃朗特三姐妹的小说创作,并对勃朗特姐妹的小说艺术成就作了总结分析。第四章从追寻传统母亲的记忆、女性人格以及爱情、人生遭遇等方面对多丽丝·莱辛的小说创作进行了独具特色的解析。第五章主要对20 世纪初美国女性小说创作进行了整体性探究,并重点选取了伊迪丝·华顿、伊迪丝·伊顿、埃伦·格拉斯哥、薇拉·凯瑟四位较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展开深入分析。第六章特别研究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 世纪60 年代美国的女性小说创作,详细介绍了其中的代表作家如玛丽·麦卡锡、蒂莉·奥尔森、卡森·麦卡勒斯、弗兰纳里·奧康纳等。第七章从“劝导与反劝导”“建立无法联系的联系”等几个方面对当代英美女性小说的创作展开了富有创见的解读。可见,作者选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较为典型的女性小说作品进行重点阐释,力求呈现出女性文学在某一特定历史阶段独特而明亮的风貌,并通过系统化的研究,让英美女性文学走出原有的私人空间,进入波澜壮阔的历史时空,增进当代读者对其更加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综上所述,《英美女性小说创作探究》一书内容丰富,视野广阔。一方面从历史的角度对英美女性小说创作的发展历程追根溯源,对英美女性小说创作的复杂性、微妙性和开放性加以宏观把握,从而帮助读者厘清英美女性小说创作的历史脉络和时代特征;另一方面也从微观上对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关怀意识和自由、人性等主题,以及别具一格的文学创作手法等作了深入剖析和体察,凸显出英美女性文学特有的人文关怀和文学魅力。

(贵州财经大学唐雅乔)

第二篇:清代女性文学的繁荣与女性词人群体的崛起

【摘要】中国女性文学发展至清代,涌现出大量的女性作家作品。据胡文楷《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录:中国古代女作家凡四千余人,而“清代妇人之集,超轶前代,数逾三千”。作家作品数量之浩繁,成为清代女性文学繁荣最显著的标志。然而,女性文学的繁荣,数量仅仅是其外在的表现特征。从文学发展的内部规律看,清代女性文学在体裁样式、艺术表现形式、题材的拓展和意蕴的升华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清代文学所具有的地域性、家族性和文人结社的特征,在女性词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清代女性词“在其总体上呈现着某种超越具体时空的群体形态”。

【关键词】清女性文学女性词群体性近代化

一 清代女性文学概观

1.传世作品数量浩繁

在清代以前,中国的女性文学从《诗经》之许穆夫人、蔡琰的《悲愤诗》、薛涛、鱼玄机的绝句诗、李清照的《漱玉词》、朱淑真的《断肠词》,乃至杨慎妻黄娥的散曲、叶小纨的杂剧《鸳鸯梦》等等,可谓作品体裁丰富,作家代不乏人。然而,中国古代女性作家作品的流传,如岩石间的小草,经过两千多年漫长而艰难的成长,在有清一代方绽放出蓬勃的生命力。

清代女性文学作品数量之多,除《历代妇女著作考》著录外,梁乙真著《清代妇女文学史》对有清以来百余位女性作家的创作和生平进行了论述,并于书后附《清代妇女著作家表》,补录“有著作集传世者”300余位,其例言云:“清代妇女,著作多矣,势非本书所能尽述。”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著录清代上自顺治、下迄光绪300年间1262位女性作家,并加以述评。这部著作“以事迹为主”、“凡见其诗,而未见其事迹者姑从阙”,并“偏重文艺,凡诗文辞赋书画考证之属,有一艺专长足当闺秀之目者,皆录之。”单士釐著《清闺秀艺文略》,在前人著作的基础上全面清理了有清300年间2300多位女作家的3000多种文学作品。《续修四库全书•总集类•闺秀》收入清人编撰的本朝妇女作品总集凡10种,计300多卷。其中蔡殿齐辑《国朝闺阁诗钞》100卷,完颜恽珠撰《国朝闺秀正始集》及《续集》,收录1500余位女性的诗作。清代女性作家作品的著录与传播,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2.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清代女性文学,以诗文词创作的数量和成就最为突出。同时,清代女性在戏曲、弹词、小说等通俗文学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戏曲虽兴盛于元代,但女性从事戏曲创作始于明代,如马守真的《三生传》传奇、叶小纨的《鸳鸯梦》杂剧等,惜作品传世不多。明末清初阮丽珍的《燕子笺》,经其父阮大铖润色,传诵一时,成为清代女性传世的第一部戏剧作品。在清代女性作家中,有很多人从事过戏剧的创作。如:林以宁,蕉园七子之一,曾作《芙蓉峡》剧。有作品传世者如张蘩的《双叩阍》、吴兰征的《绛蘅秋》、吴藻的《乔影》、何珮珠的《梨花梦》、刘清韵的《小蓬莱仙馆传奇》(十种)等等。清代女性创作的小说有汪端的《元明佚史》、顾太清的《红楼梦影》、陈义臣的《谪仙楼》、王妙如的《女狱花》、邵振华的《侠义佳人》等等。

弹词是由说、表、唱、弹四部分组成的讲唱文学,其文本作为一种文学读物,实际上是一种韵文体的长篇通俗小说。今所传弹词多清中叶以来的作品,作者多为女性。弹词成就最高者首推清代杭州陈端生著、梁德绳续的《再生缘》。陈寅恪在《论〈再生缘〉》一文中称:“《再生缘》实弹词体中空前之作,而陈端生亦当日女性中思想最超越之人也。”清初梁溪陶贞怀有感于亡国之痛,作《天雨花》弹词以寄意。是作与《再生缘》堪称清代弹词的“双璧”。此外,邱心如的《笔生花》、女塾师程蕙英的《凤双飞》、朱素仙的《玉连环》以及郑澹若和她的女儿周颖芳分别创作的《梦影缘》和《精忠传弹词》等等,均为清代女性弹词中的上乘之作。

此外,女性文学批评理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女性对文学作品的评点、论述等多个方面,并涌现出一批女性文艺著作。如陈同、谈则、钱宜合著的《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还魂记》、沈善宝的《名媛诗话》、汪端选注的《明三十家诗选》等等,表现出这些优秀的女性不囿于男性文化束缚、透彻而独到的文学见解。

清代女性文学作品或清丽婉约、情浓意幽,或质朴豪宕、悲慨苍凉,在创作风格、艺术表现、语言形式、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开拓等各个方面均有一定的突破和创新。

3.题材、意蕴的拓展与升华

清代以前,女性的文学创作基本局限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题材意蕴不外乎伤春悲秋,闺情别绪。如李清照乱后诸作,即使偶有开拓,数量也并不多。而在清代女性作家的笔下,作品反映生活的层面非常丰富,题材领域极大的拓展。女性创作的主体意识更加鲜明,她们的作品既关注自我的生活现状,也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既有对自然、生命的由衷赞美,也有对家国、命运的忧患意识。她们吊古伤今、关怀社会现实,交织着深沉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她们思考生命价值、关注女性命运,涌动着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如顾太清的诗词,既表现出娴雅烂漫的情性,也有对民生疾苦的关怀,其感受敏锐细腻,充满了乐观开明的人生哲理。如,王筠天生北方人慷慨的性情,自幼博览群书,自恨不能与男子抗衡。所作《繁华梦》倾注了她全部的才情与品格,卷首自题词云:“读书每羡班超志,把酒长吟太白篇。怀壮志,欲冲天,木兰、崇嘏事无缘”,表现出清代女性追求人格独立和参与社会生活的强烈愿望。又如周颖芳作《精忠传弹词》铺叙岳飞精忠报国的史事,写得庄严而悲壮。沈善宝目睹英帝国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强盗行径,写下了饱含强烈悲愤的《满江红•渡扬子江》。面对家国内忧外患的困境,作者忧心如焚,抒发了自己身为女子,虽有满腹才学,却无缘一展抱负的愁恨,交织着作者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强烈不满和痛恨。关于吴藻的文学创作在题材意蕴方面的拓展与创新,本文将另作详述。

二 女性词人群体的崛起

清代女性文学体裁丰富,形式多样,在诗、文、词、戏曲、小说等领域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多种文学体裁中,女性词的创作与理论的探讨尤其引人注目。“清词之盛,号称中兴,其作者之多,流派之盛,以及对词集之编订整理,对词学之探索发扬,种种方面之成就,固已为世所见。”随着明清以来女性文学的繁荣和词学在清代的复兴,词的香艳本色和女性化表现特征尤其受到清代女性作家的关注。清代女性词因此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清词史•清代妇女词史略》记载,仅徐乃昌所辑的《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和《闺秀词钞》,就收录清代女词人618家。邓红梅的《女性词史》从女性词的题材、美感和内容情蕴入手,将一部女性词史比作“一段色彩斑斓的花史”和“一条波澜起伏的河流”。在这部女性词史中,清代女性词的发展占据了全部女性词的三分之二,成为一部女性词史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此外,从宏观的角度看,清代文学所具有的地域性、家族性和文人结社的特征,在女性词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清代女性词“在其总体上呈现着某种超越具体时空的群体形态”。

清代女性词的发展可分为初、中、晚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均涌现出成就斐然的女性词人群体,代表着本时期女性词创作的最高成就。在清初的女性词坛上,徐灿和顾贞立首当其冲。徐灿,江苏吴县人,浙江海宁陈之遴之妻,著《拙政园诗余》3卷。谭献《箧中词》评徐灿词“外似悲壮,中实凄咽,欲言未言”,“兴亡之感,相国愧之”。顾贞立,江苏无锡人,顾贞观之姊,著有《栖香阁词》2卷。郭麐《灵芬馆词话》评顾贞立词“语带风云,气含骚雅,殊不似巾帼中人作者,亦奇女子也”。另如,李因《竹笑轩诗余》的凄迷,朱中楣《镜阁新声》的沉思,徐元端《粉奁新咏》、《绣闲集》的柔婉,钱凤伦《古香楼集》的秀雅等等,清初女性词坛可谓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清中期词坛上涌现出的优秀女性及词人群体如熊琏、庄盘珠、李佩金、孙荪意、吴藻、顾春、沈善宝、贺双卿、谈印梅、吴尚熹及随园女弟子、碧城女弟子、浙西派女词人、常州派女词人等等。其中顾春、吴藻、贺双卿等人成为近年来女性词研究的热点。清代晚期女性词坛以秋瑾和吕碧城为杰出的代表,另有吕采芝、陆恒、陆蒨、陆蓉佩与左锡璇、左锡嘉等等,她们的创作无疑成为女性词坛的最后一抹亮色。秋瑾也许无意成为一名词人,却以她的39首词作,在一部中国词史即将落幕时,“奏弹起远较苏、辛激烈的铁琵铜琶”;以她“务实、尚俗、切用、崇外、求变、创新”的文体革新理论,体现出“变旧创新的理论取向和写作态势”,在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进程中,书写出辉煌壮丽的篇章。吕碧城,著有《晓珠词》4卷,最能反映其超越平凡、追求革新的思想性格。吕碧城是清末民初真正实践了女性思想解放的女词人,与吴藻的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一脉相承。吕碧城与其姊吕惠如、吕梅生皆能诗善文,时称“淮西三吕”。黄嫣梨在《清代四大女词人》中以徐灿、顾春、吴藻、吕碧城为清代各个时期女性词人的杰出代表,从历史的纵向全面论述清代300年来知识女性的自我形象和身份地位的演变。

明清之际,文人结社形成风气,女性文学社团也随之兴起。据谢国桢《明清之际党社运动考》,“那时候不但读书人们要立社,就是仕女们也要结起诗酒文社,提倡风雅,从事吟咏。”清代女性结社,既有紧密型文学社团,也有松散型文学女性群体。紧密型文学社团,有明确的发起人、组织者和相对固定的成员,标举其社团的旗帜,并以公众能见度和成员的文学声望为其显著的特征。如蕉园七子结“蕉园诗社”,吴中十子结“清溪吟社”,顾太清、沈善宝、许云林、项屏山等人结全国性诗社“秋红吟社”等等。松散型文学女性群体,虽无组织之名,但常常围绕着某位有声望的文学女性或男性文人集会联吟、诗酒唱和,践行结社之实。其声势浩然,甚至超过了紧密型文学社团。这种清代女性的文学聚会又可分为“家居式”、“社交式”和“公众式”社团三种结社方式。

女性文學社团的大量出现,使清代女性不仅可以彼此切磋文艺,谈论生活,同时也极大地开阔了她们的视野,丰富了她们的人生经历,使她们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清代女性文学的发展因女性词人群体的崛起而更显繁荣,妇女文学的繁荣又极大地促进了女性词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因果,共同成就了女性文学繁荣的时代氛围和文化背景。

参考文献

[1]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1

[2]陈寅恪.寒柳堂集•论《再生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叶嘉莹.清词丛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4]邓红梅.女性词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5]严迪昌.清词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

[6]黄嫣梨.清代四大女词人[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冯琰〕

作者:吴永萍

第三篇:探析“五四”女性文学崛起的文学史意义

摘 要:“五四”时期,在以个性解放、民族独立为旨归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与作用下,一群女作家以前所未有的性别意识和创作姿态树立起了女性独立解放的鲜明旗帜,她们关注社会、探究人生、抒写女性命运,第一次以群体意识、以人的觉醒和女性的苏醒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立意义的女性文学。“五四”女性文学的发端与肇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唤醒了中国女性独立解放的生命意识,而且也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系列,同时还开启了女性作家强烈关注社会、人生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意识。

关键词:女性文学 独立解放 女性形象

纵观“五四”以前的中国文学史,女作家屈指可数、寥若晨星,虽然也出现过诸如蔡文姬、李清照等著名的女性作家,但她们的作品大多沉湎在个人的情感世界中,缺乏独立的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没有以理性的宏观思维去展现时代女性的群体命运,本质上依然是一种依附于男权意识的写作。到了“五四”时期,以个性独立解放、民族自强自立为旨归的新文化运动开辟了现代文学的新天地。这一场新文化运动带来了中国社会从思想到政治层面的一系列变化,尤其是在文学界产生了一大批风格各异的女性作家诸如冰心、陈衡哲、庐隐、苏雪林、冯沅君、凌叔华、白薇、石评梅等,她们以女性苏醒的敏感与热情,以女性主义者特有的气魄与心理素质,创作了大量的女性主义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人的觉醒和女性的觉醒为基本内涵,高扬反封建的时代旗帜,“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并以女性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对其加以富于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1](P53)打破了男性文学和男权话语独霸文坛的局面,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女性作家群也由此诞生了,“不仅仅作个女人,还要作人”[2](P18)的中国女性文学在“五四”时期正式生发崛起。

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绝大多数是以表现女性自身的解放为主题。对于当时的女性作家而言,文学创作既是对自我价值的审视,又是与时代命运密切联系的。20世纪初的中国,在西方国家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开展的大背景下,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迎合了世界的潮流,犹如一把利剑,既猛烈地冲击了封建伦理秩序,开启了民智;又将在中国妇女身上因袭了几千年的“女奴”镣铐砸开,伴随着思想解放的时代呐喊,一时之间妇女问题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一大批具有觉醒意识和现代思维的知识女性挣脱了传统的思想束缚,融入到当时妇女解放运动的热潮中,大胆地抒写女性内心的诉求,宣扬女性独立的人格尊严,以炫目的才华为中国文坛唱响了第一曲女性文学之歌,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多元化与多样化发展做出了标杆性的贡献,其文学史意义是不可泯灭的。

一、唤醒了中国女性自由独立的生命意识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始终处于被书写的地位,她们的外在形象与内心世界都被男性作家随意涂抹。毋庸讳言,纵观人类的文明发展史,不管是从伦理学、社会学,还是从文学的角度审视,人们看到的都是一部以男权文化为绝对中心的带有极强男性立场的历史。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国妇女被囚禁在夫权、族权、神权和政权编织的罗网里,沦为男性生育的工具,完全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自由和尊严。几千年以来,没有人为她们的处境呐喊与呼吁,真正属于女性自己的声音几乎无法反映到文学作品中。因袭的传统思维与封建意识形态也奴化了妇女的思想意识,在她们的潜意识里可能也认为妇女的“三从四德”是不可违逆的“天命”。这种宿命论的深层意识对于压在封建磐石底层的中国妇女而言,犹如思想的毒药,蒙蔽了她们的心灵;要想争取自身的独立与解放,必须要有良方来化解。

而这恰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契机下,由一群接受过西方新思潮和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率先觉醒,她们努力探求开启民智的药方,启迪中国妇女的生命意识和女性意识的重担自然就落到了她们的身上。这些女作家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体悟人生,勇敢地反叛封建礼教对女性生命和自由意志的践踏与残害,用属于她们的文学作品喊出了个性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张扬了女性个体的生命价值,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

为了宣扬女性独立解放的生命意识,许多“五四”女作家纷纷以反封建为主题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婚恋题材小说,着意于女性生活和命运的刻画。被誉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第一个女性作家”的陈衡哲,其小说就侧重于描写妇女生活的压抑和悲苦,尤其是婚姻和恋爱当中的诸多矛盾,是她展示女性意识的一个支点。冰心在《两个家庭》《最后的安息》《秋风秋雨愁煞人》等小说中就为女性的独立自强、为女性从“夫权、族权、神权、政权”中获得解放而高声疾呼。庐隐的小说百分之八十都是在写女性,探讨女性的人生价值。冯沅君也以写女性小说而著称,有评论家指出:“沅君勇敢大胆而健康真实地将女性爱情心理展示出来,将当时的女性创作引入了另一个境界,起着承上启下的连接作用。”[3](P26)她的《隔绝》《隔绝之后》《慈母》等小说,表现了“五四”新女性在反抗封建专制时的决绝、果敢和无畏,敢于把对自由意志的追求和对自由生命的热爱放在一切之上。在正面描写男女情爱合理性方面,冯沅君吸纳了西方个体生命自由的精神资源,把女性的独立解放和恋爱自由提升到了生命的高度,表现出较为彻底的理性精神。

女性要争取做人的权利,必须冲破旧家庭对自己生命和意志的束缚,回归到社会公共生活领域。对于多数女性而言,最重要的个人生活问题就是恋爱和婚姻。因此,表现与唤醒中国女性独立解放的生命意识最好的母题就是“争取恋爱自由”。这些题材作品在“五四”时期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妇女在思想上发生的深刻变化,她们再也不甘心受封建势力压迫,开始努力砸碎传统思想的镣铐,为女性独立解放、争取做人的权利而抗争。

二、丰富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系列

中国的文学一直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文学,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性形象寥寥无几,女性被压迫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的心灵追求与呼吁在文学作品中早已被男性话语所淹没。即使出现了《木兰诗》中的木兰、《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西厢记》中的崔莺莺、《窦娥冤》中的窦娥、《红楼梦》中的林黛玉等女性,在她们身上,除了蕴涵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之外,还表达了男性作家对女性性格理想化的审美追求,她们的形象是以男权社会的审美标准刻写出来的,女性本体的性别意识和人之为人的生命意识并未显现。

直到“五四”时期,一群女作家经历新文化运动的精神洗礼,接受了“平等、自由”的思想启蒙,将女性心底对爱情的自由追求蕴藏了几千年的欲望用文学作品鲜明地表现出来,以女性独特的视角书写女人自己的问题,创作出一系列时代新女性。这些女性不再安于长期做男人的附庸者,力争追求自己的独立尊严和独立的生命价值,对中国文学史上单调的“贤妻良母”形象无疑是一种丰富。

庐隐的代表作《海滨故人》着力描写了知识女性露沙的情感冲突。作为进过学校的新女性,露沙同很多“五四”青年一样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她清醒勇敢同时又迷茫孤独。冰心的《秋风秋雨愁煞人》塑造了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知识女性英云,在民主意识和平等思想的作用下,她对黑暗的现实充满了抱怨与抗争,体现了社会转型期时代新女性独有的觉悟。苏雪林在长篇小说《棘心》中表现了一位大胆叛逆、积极上进的新女性杜醒秋。冯沅君笔下的镌华,热情勇敢、个性鲜明,为追求自由恋爱、反抗包办婚姻,喊出了“我宁作礼教的叛徒,我不作良心的叛徒!”[4](P45)凌叔华与“五四”其他女作家不同,她用细腻的笔触和平淡的口吻描写了一些处于社会转型期封建“高墙巨族”中的女性,构写了一个个生动的闺门故事,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创造了富有时代气息的“高墙”女人形象。

站在历史舞台上的“五四”女作家们,以新式女性的敏感与立场创作的这些性格鲜明的时代新女性为“五四”文坛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为中国现代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三、开启了女性作家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肇始于1917年的新文化运动提倡“平等、自由、人权”,呼吁“人”的觉醒,其本质上是一场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这场思想启蒙运动冲击了因袭千年的传统文化,为中国妇女的翻身解放扫清了许多障碍。“五四”女性作家们正是在时代主旋律的鼓舞与推动下,站在一个相当高的起点上投身创作,她们关注时局的发展变化,参与思想启蒙的革新运动,以女性的心灵世界审视社会与人生、政治与革命,表现出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风起云涌、动荡不安,西方女权主义思潮的涌入擦亮了“五四”女作家们的慧眼,她们认识到女性的觉醒首先应该是人的意义的觉醒,“女性的解放,首先更为主要的是自身的解放,没有女性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实现,女性的解放也无从谈起”。[5](P221)这种认识反映到文学创作上,必定是尽量表现一个社会公民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密切关注与思考。因此,“五四”女作家在早期的作品中明显地把女性形象置于民族危机和传统道德的广阔背景下加以审视,把目光投向了社会的焦点,即反对封建的“三纲五常”和一切泯灭人性的伦理制度,反对民族压迫和军阀割据等等。“五四”女性文学的发展从表现“女性基本人权的丧失,到争取男女同权,更进而与男子一道,为现代国家的国民所应具备的各项权利而奋斗”[6](P111)冰心曾在《斯人独憔悴》中揭示与鞭斥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她的《一个军官的笔记》则表达了对军阀连年混战的厌恶;庐隐的散文《月下的回忆》曾被茅盾称赞为是她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记录了她与同窗好友赴日参观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忧国忧民的爱国激情;还有石评梅的《匹马嘶风录》等,这些反战小说对乱世中的底层百姓与士兵表现出深切的同情。苏雪林的《棘心》则反映了复杂动荡的时代背景。

由此可见,“五四”女性作家们在表现女性觉醒的时候,与古代文学中的女性作家不一样,她们并没有显现出“小家碧玉”式的自哀自怜,而是积极地关注广袤的社会天地,表现了强烈的民族家国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综上所述,“五四”女性作家以女性主体意识的独特视角,努力而又艰难地抒写着中国女性争取自由解放,实现人的价值的强烈愿望,其多姿多彩的文学创作极大地丰富与发展了中国现代文学,为中国女性文学的发展开创了历史纪元的深远意义。

注释:

[1]乔以钢:《论中国女性文学的思想内涵》,南开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2]方客强:《中国梦:新文学的原型和情结》,上海文论,1988年,第4期。

[3]王恒:《冯沅君小说创作研究述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4]冯沅君:《冯沅君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5]陈龙:《自传性:现代女作家“女性写作”的途径》,中国现代文学丛刊,1997年,第1期。

[6]李国英:《五四女性文学中情爱主题的考察》,文艺理论与批评,2007年,第5期。

(徐汉晖 贵州省凯里学院人文学院 556011)

作者:徐汉晖

上一篇:生态哲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地理学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