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艺术教育探究论文

2022-04-20

【摘要】文章介绍了《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从“探究式”教学试点课程到“探究式”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在教学模式、学习评价、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创新性实践。该课程从课程特色、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目标出发,创建了“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动画艺术教育探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动画艺术教育探究论文 篇1:

从布鲁塞尔国际动画电影节 浅析比利时动画艺术教育

天津美术学院 ,讲师。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博士,研究方向:动画创作与动画教育。]

每年一届的布鲁塞尔国际动画节,不仅是全世界动画电影人一次盛会,也是比利时电影学院以画会友的一次盛大聚会。本文以动画节为出发点,结合比利时高等艺术教育,对比利时电影学院艺术教育梳理分析,希望能够对现阶段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具有一定启示。

关键词: 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动画节;动画艺术教育

一、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动画节

2019年第38届布鲁塞尔国际动画电影节(The Brussels Animation Film Festival)于3月1日至10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弗拉基艺术中心(Flagey art center)成功举办。由法国导演奥斯曼·塞尔丰 (Osman Cerfon)执导的动画短片《香烟的魔力》(Je sors acheter des cigarettes) (图1)赢得本届艺术节国际短片大奖。作品讲述是十二岁的乔纳森和他的妹妹、母亲和男人生活在一起所发生的故事。荷兰乔恩·李乌韦林克(Jorn Leeuwerink)导演的动画短片《花》(Bloem) (图2) 赢得最佳学生短片奖,比利时和法国动画人亚当斯Floor Adams《富南》(Funan) (图3)荣获公众评选的最佳动画奖。特别值得一提,此届动画节由中国宋思琦导演的定格动画《姐妹》(Sister) (图4)获得提名奖。故事讲述中国的90年代,一个男人的童年和她恼人的小妹妹一起长大。如果事情发生了改变,他的生活会怎样?其它奖项被比利时人包揽。分别是莉亚·贝尔特斯(Lia Bertels)执导的《亲爱的》(Nuit chérie) (图5)获得比利时最佳短片奖,布鲁诺(Bruno Tondeur)导演的《软骨支架》(Sous le Cartilage des c?tes) (图6)获得最佳合作短片奖,李奥·贝克(Leo Becker)导演的《机器人》(Robo) (图7)获得最佳编剧奖,玛缇·约森(Matty Jorissen & Wijnand Driessen)共同合作的《从白雪覆盖的山上》 (From the Snow-CoveredHill) (图8)获得最佳合作短片奖。

Anima动画节每年在布鲁塞尔举办,宗旨是展示动画从传统到实验的多样性,设置单元有长片、短片及学生竞赛作品。每年大约有近2000多部影片报名。布鲁塞

尔国际动画节对所有人开放,活动包括专家评选、大众评选、展映、学术论坛,儿童沙龙等活动。为期10天的动画节期间,每天进行10个小时的展映。动画节不仅是每年动画人艺术交流的聚会,也是挖掘有才华年轻动画人的平台。入选布鲁塞尔动画节,中国人导演的动画作品节点性的出现三次,分别是 29届2010年孙逊9部动画:1.

文字元年战役 (Chinese words war)  2. 黑色咒语(Coal spell) 3. 英雄不再(Heroes no longer) 4. 谎言(Lie) 5. 魔术师的谎言(Magican’s Lie) 6. 异邦(Mythos)7. 安魂曲(Requiem) 8.休克時光(Shock of Time) 9.人民共和动物园(People’s republic of Zoo),作品深入剖析中国当代社会,从红色革命文化大革命到经济大爆炸时代。另外还有张弓的《红姐》(Ms. Red)和刘健刺痛我)(Piercing I)

在电影节目录介绍中,这样写道:“这部作品从一个女性在动荡不安年代所经历风雨坎坷一生,画面富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性,来表现当下社会现象”[1]。 (图9) 2014年由独立动画导演雷磊导演的短片《这不是一个可以说谎的时刻》和本届宋思琦导演的定格动画《姐妹》(Sister) 。

从历届获奖作品来看,影片使用的创意媒介和表达内容各具风采, 题材新颖,构思奇特,关于人生的智慧、诚实与爱……给大家在视觉与思维上更开阔多元化及深度思考。“电影技术的突破需要科研工作人员研发和攻关,同时高等院校动画专业在培养人才上也应做出贡献”[2] 。中国作品入选,无论从意识、内容、不同题材的关注,技术表现手段上与国际上优秀作品仍存在差距。从入围的艺术家都有留学艺术背景,反映出我国的动画艺术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与产业对接的欠缺。

二、比利时动画艺术源起

动画中角色活动的原理是利用画面在人的眼睛停留的时间--视觉残留,通过逐帧连续着的画面,以每秒钟跳动的速度连续放映,产生角色活动的现象。1832 年,比利时人约瑟夫·普拉托(Joseph Plateau) 和奥地利人西蒙·冯·斯坦普弗(Simon von Stampfer)根据视觉残留原理同时发明了费纳奇镜(Phenakistoscope) [3],它是一种简单的动画放映装置,将它转动起来,人们可以观察到循环播放的连续动画。费纳奇镜 (Phenakistoscope) 由中心一个轴与两个平行圆盘构成。两个圆盘分别被等分成16个扇形区,以此图像动作顺序在每个扇形区内画上连续动作的系列图案。观察者可以旋转光盘,通过移动的狭缝看到光盘在镜子中的反射。对反射图像上的狭缝进行扫描,使它们不会简单地模糊在一起,这样观察者就可以看到一系列具有运动图像外观的快速图像。(图10) [3] 这一发明,很快传到邻国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根据其原理发明的“活动电影机”,改变了动画1/16s的画格速度到1/24s画格的正常速度。爱迪生对电影机器、装置的研制,为新艺术的诞生奠定了基础,电影和动画艺术由此诞生。

比利时弗兰德斯画派曾在欧洲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早期漫画艺术并不像其传统绘画声望很高。法国大革命时期,讽刺漫画风靡欧洲,战火纷飞时期布鲁塞尔出版社为巴黎提供了近200多幅独立的漫画作品。在当时和之后长期以来,比利时一直为法国输送制作精良的作品。随着时间推移,比利时漫画家自身实力显著提高,1929年由埃尔热 (Hergé) 创作漫画《丁丁历险记》在当地报纸上每两周连载, 从此宣告比利时漫画时代开始。由于弗兰德斯画派的影响,比利时大批漫画创作人才,所创作的漫画作品,故事精彩,制作精良,成为欧洲漫画界一直独秀。20世纪40年度,比利时第一家动画工作室由阿尔伯特·佛滋特(Albert Frozito)创立,随后得到出版商的资助,计划完成一部主人公傲慢狐狸的系列漫画,同时还要创作制作出动画片,由于人力财力等原因计划未能实施。但“漫画改编成动画” [4] 设想,为开启

比利时动画人的创作之路。1947年,由克洛迪·米索内(Claude Misonne)执导的《金爪蟹》,第一次将《金爪蟹》由漫画改编成动画片,实现了前人的设想。[5]

比利时的漫画以故事连环漫画著称,曾经伴随中国70、80年代出生一代人的动画片《蓝精灵》(The Smurfs) 由漫画家贝约和其夫人于1958年共同创作连环漫画,1959年比利时电视台连续播放《蓝精灵》动画片。1986年中国从美国引进英文版,翻译后在电视台播出。

三、比利时电影动画艺术教育

作为著名的比利时布鲁塞尔电影学院,(Institut national supérieur des arts )简称(INSAS),为社会培养具备电影动画创作实践能力专业人才。比利时布鲁塞尔电影学院是隶属比利时政府的公立艺术学院,创建于1962年,是比利时高等艺术教育唯一一所电影专业院校,在欧洲电影和文化艺术界享有盛誉。学院的教学宗旨是培养拥有舞台艺术和电影动画传播技术人才,该学院继承了比利时国内外优秀的电影动画教学传统,长期以来致力于保持一流的教育教学水平。

比利时从2004—2005学年起,实施构建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 Process) [6],大学学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基础课程,学制三年(过渡型学士),180个ETCS; 第二阶段2-3年,属于大学分科教育(专业型学士)。当学生完成第一阶段学习后,会获得一个“Candidate”候选人的学位,当完成第二阶段学业, 会获得学历证明。INSAS是分为4年制和3年制,即四年学制专业设有:电影、广播电视、戏剧、戏剧表演,三年学制专业设有:图像、声音(拟音录音)、剪辑。(图11)

电影和电视专业课程设置:剧本、导演、摄制、视听语言、剪辑等基础课程还包括美学、艺术理论,文化历史,科学技术在舞台艺术的应用。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学院会不定期邀请业内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现状,并根据与行业内人士的交流,每年需要向学校提交下一学年的计划,不断激发学生实践的想法。教学理念注重传统原始方法方式与现代科技数学信息技术结合,教学中注重培养对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和创作技能。

教学条件:不同专业方向,为学生配有先进的设备设施,专职教授15人,分别欧洲、美洲等国家。专职教授每年要经过弗兰芒区学术委员会考核认定。外聘教授30人,分别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制作人和动画艺术家。

教学管理:学院面对具有从事影视艺术和戏剧表演天赋的教育接受人群,每年有300多名新生入学。学院实行学分制管理,每学年升学采用淘汰制,每学年淘汰率在35%-65%,每学年有两次考试季分别是安排在一月份和六月份举行,笔试和口试两种。由本校教授和外校教授、技师组成的专家评委团对学生成绩逐一进行专业评审,这个考核从艺术理解、专业知识,技能、创意、学习者自身的创造力综合考核,考核成绩算法是以20分为满分计算,18分为AAA,16分为AA,14分为A, 12分为B,10分为C…….依此类推,考核不合格,学习者会被终止在此院校继续学习。看似轻松自由学习环境,实际上是严肃勤奋。

除了对学生严苛,同时对在校的专职教师也是如此严格。专职教授每年 4月份需向学校学术委员会提交下一学年的教学计划和预期成果,作为年度评审依据。每学年学校董事会组织艺术教育委员会对教师每学年科研和教学,包括公开发表论文和出版书籍的数量进行考核,同时还包括对教学技能和学生对老师测评的调查问卷的评估,如对教学是否负责、学生反应是否良好等进行评估,优胜劣汰。

四、对我国艺术教育的启示

西方艺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创造能力和严谨性,根据教育理念和一系列教育举措实现教育方式,比利时的艺术教育十分重视课程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艺术教育倡导师生平等,重视师生在教学中的互动,课堂中学生可以随时向教授提问、质疑,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利时教授的职能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多是“交流”“引导”与“启发”。从比利时艺术院校的教学体系中不难看到这一点。“严谨性”对待细节问题的态度。举一个例子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在留学期间,一次制作作品时候,遇到有技术难题,连续几周尝试不同方法解决问题时候,课题组的师兄得知后,第二天一大早把厚厚的一叠理论文献和相似案例参考材料,打印好放在我的办公桌上,这种认真对待身边每一件小事严谨态度,深深让我感动,使我的课题研究得到有效的提高。在举一个案例更能体现他们做事严谨性,教授们在授课前都会要求每位选择本课程的学生,提交一份文本,文本要求对这门课程的期待和对本课程涉及知识点的理解,这样教授会在授课时涉及的知识点对每一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逐一解答,真正做到因材施教[7],從而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回到艺术创作上,从动画节入围的作品来看,西方创作风格题材多样性,技术手段、表现、实验性居多,我国动画大学生创作题材多以叙事性为主。记得我在留学期间,一次阶段性作品汇报,我夜以继日完成一个作品,答辩后教授只给了我合格,而同组的比利时同学作品汇报用了45分钟,来讲述她的创作理念,我当时在想,这样花大量时间讲述,成绩不会太高,反而教授给她AA。 这件事深深触动我,西方学生哪怕创意还不成熟,但是她在汇报中呈现了计划、制作过程、预期效果、可能与不能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等等。教授对她的创意给予引导性指导,帮助她完善其独特的观点。在西方教育中,教师不一定认同学生的观点,更不能以是否认同学生观点作为评判的标准。也许,这就是西方教学上如何实现在严谨的规范性鼓励学生独立性的案例。

俗话说十指有长短,学生各自的表现特性不同,也存在一定差异。我国高等意识教育注重“因材施教” [7],教师也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导,法国的塞尚、莫奈、莫奈、博纳尔,我国老一辈艺术家教育家如刘海粟、林风眠、齐白石、李可染都致力于使自己的艺术超越前人,超越自己,创造出属于自己艺术风格与境界。因此,我们规范学术制度和倡导学术自由,完善改革、落实实施、强调对学生的严谨性、原创性、研究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就会改变“亦步亦趋”的陋习,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国际化创新复合型美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14兆赫. 独立电影传播发行机构http://i.mtime.com/ 2010

[2]. 袁建达.中国动漫呼唤复合型人才 [N].人民日报2011. 01. 07.

[3]. Joseph Plateau, as quote in georges sadoul, histore generale de cinema [M] Paris denoel 1973. P26

[4].  严万祺.  试论比利时动画的兴起与发展 《电影文学》[J]. 2014. 第22期 P45-47

[5].丁海洋& 姚桂萍.《动画概论》[M].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P7

[6]. 曹德明. 博洛尼亚进程-欧洲国家重大的高等教育改革框架[J].《德国研究》2008年第3期 66-71.

[7]. 孔子.《论语·先进篇》[M].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3.P25

作者:张漫宇

动画艺术教育探究论文 篇2: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建设的创新实践

【摘要】文章介绍了《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从“探究式”教学试点课程到“探究式”教学示范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在教学模式、学习评价、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建设等方面所做的创新性实践。该课程从课程特色、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目标出发,创建了“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协作、互助的开放式教学/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的主动学习能力,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人格、能力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探究式”学习

引言

《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是一门艺术设计与数字媒体技术交叉的课程。Flash课程的学习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拓展了他们的想象力,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钱学森在谈到创新人才培养问题时,强调了艺术素养对科学创新的重要性,认为在艺术创作中的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对开拓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一种简单易学的多媒体动画制作软件工具,Flash为每一名普通学生提供了艺术创作和发挥想象力的“神笔”。

在课程教学中,我们没有把教学重点简单地放在让学生掌握Flash的动画设计技术上,而是通过创设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力,让学生享受利用技术将自己的所想转变为作品的学习过程。在该课程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在第二部分给出了“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构建策略。接着介绍了课程的评价方式、教材建设、课堂教学环境建设及需注意的问题。

一 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1 Flash课程的特色

在笔者调查的多所高校中,《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受到了各专业学生的普遍欢迎。尽管该课程的内容在中小学的信息课中有所涉及,但从“玩一玩”到把Flash作为一种实用的创作工具来学,并在学习Flash的同时能够开阔视野,体验多姿多彩的多媒体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是这门课程在大学中仍受到学生欢迎的主要原因。由于课程受到学生的青睐,教师在教学中也会投入极大的热情。

在每学期学生上交的自由命题的Flash作品中,很多作品都能反映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北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大学生活到社会问题,等等,学生都表达出了对社会、个体发展的关注。这些说明,Flash课程不仅是一门技能型课程,也同样具有人文性质。

2 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在课程建设之初,我们首先明确了课程建设的目标,即基于Flash课程的技能与人文性质,发挥该课程在大学生健全人格、能力提升和素质培养等方面的作用,达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的。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课程建设的基本思路:

(1) 创建一种适应课程教学特点的教学模式,解决该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如学时少,课程容量大,学生专业、年级分散等)。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为目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2) 在教学方法上要完全摒弃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内容。营造民主、协作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主动创作。

(3)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完成与教学活动的各环节相配套的教材建设、教学环境建设。

二 “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1 创建“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1]。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2],创建一种教学模式,就是要创设一种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不仅能够轻松、愉悦地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互相影响,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

我校Flash公选课只有1个学分,25.5学时。学时少,内容多,学生分散(来自各年级,各专业)。内容多和学时少的矛盾容易造成教师“满堂灌”问题。而分散的生源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这些矛盾和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更不用说达到教学目标。通过不断的教学探索、反思、总结,逐步形成了“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创设“开放式”学习环境,在师生之间创建良好的交流通道,真正实现学生是开放性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

(2) 设计“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案,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创设生动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加强“启发性”的指导,让学生乐于“探究”,敢于“探究”。

(3)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将这种尊重体现在在学习评价之中。

(4) 提供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机会,运用契约和刺激系统,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2 构建“开放式”学习/教学环境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今天的学生身处一个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建构主义所强调的“协作”与“会话”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更不可忽视。

在学习动画设计的过程中,一个设计思路、创作灵感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教学成果,而是学生在不断演练、摸索、讨论的过程中形成的。通过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深入地探索和讨论,并且把探索和讨论延伸到课堂外,这就要求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会话”提供不受时间和空间约束的的开放的学习平台。

根据开放的原则,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打破原有的封闭式的教与学模式。一方面,要突破教材的束缚,设计学生感兴趣、认为有意义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对话、协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开发教学网络平台和网络应用的各种互动、交流功能,形成无所不在的学习社区。

Flash“开放式”教学/学习环境的设计,如图1所示。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上,开放的教学/学习环境分为课堂教学、课程网站、QQ群3大模块。课程网站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把课程网站只作为发布教学资料的简单工具,要充分利用其中的讨论、答疑等交互功能,把一个教学网络打造成一个师生共享共建知识的学习平台。例如,在网站的“讨论区”中,定时发布讨论帖,展示一些精品动画,让学生共同讨论制作思路。在“作品展示区”,让学生将自己设计的Flash作品上传,学生不仅能够互相欣赏作品,而且通过回帖可以对别人的作品做出评价,在课堂讨论时由学生推荐做得好的同学为大家介绍制作过程和经验。每学期开始,我们都会请一个学生创建一个用于Flash学习的QQ群,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申请加入群中。实践证明,这种学生自建的学习群比教师创建的群更利于师生之间和谐、自然交流。学习群中,通过发消息、传递文件以及远程协助等功能,每个学生都可以随时得到教师、同学的帮助,形成了一个协作、互助的Flash学习社区。更重要的是,QQ群中,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开放思想。课程网站、QQ群延伸了课堂教学时间和空间,为学生的“探究式”学习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协作学习环境。

“开放式”教学/学习环境彻底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中发挥着参与者、观察者和答疑者的作用。“开放式”教学/学习环境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性化教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更客观的评价,并安排或调整教学计划。从图1可以看出,开放式的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一般的课上与课后的时间比,教师为1:4,学生要做到1:3。是否能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与到学习中,是对教师教学设计的极大挑战。

“开放式”教学模式解决了通识教育课程大容量、学时少、快节奏的矛盾,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活动创设了良好的协作环境,在实际教学中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3 开展“探究式”的学习/教学活动

“探究式”学习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在课堂内、外进行。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亲手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促进学习能力的增长。

J. 布罗菲[3]认为,只有当学生看到了学习任务的价值,并持有成功的信念时,才会有学习的动力。否则,如果学生不看重任务的价值,或是觉得自己不会成功,就会采用消极的学习策略,从而产生“不要学”的后果。因此,在“探究式”教学中,必须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探究什么,二是如何探究。教师不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都必须遵循下面的原则: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所设计的学习任务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认为有意义的;有效组织,即时提供帮助,使他们相信一定能成功。

(1)“探究式”学习的任务设计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设计的关键。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而且后者的效果往往更好:

教师创设问题。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是层层深入,循循善诱,教师作为引导者的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种提出问题的方法更适合于课堂教学,教师比较容易控制课堂的进度。

学生创设问题。课后的学习任务是开放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通过教学网站、QQ群以及互联网,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越挫越勇”。

Flash学习任务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中国文化、地方文化、时事焦点、流行元素、专业知识、生活感悟,等等。学习任务力求实用且有意义,例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利用学到的翻书效果制作一份母亲节贺卡,学生不仅很感动,也很有成就感。在教学网站上积累下的学生优秀作品,包括中国成语故事、古诗、奥运宣传片、大学生活故事、贺卡等,对后来的学生都有非常大的激励作用。

(2)如何探究

同样,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也是“探究式”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建立合作,自发形成学习共同体[4,5]。在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形式有以下几种:

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在我们的Flash课堂上,教师经常问学生的一个问题是: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吗?学生会针对当前作品,提出各种要求或设计思路,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继续完善作品。师生之间共同探讨、摸索的过程,形成了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自然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

创建无所不在的学习共同体。开放的学习环境,使教师、学生成为无所不在的学习伙伴。不同专业的学生针对问题的讨论、合作和探究知识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思想风暴”,产生创新思想,也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全面发展。

创建小组形式的学习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交互,在共同承担学习责任的条件下,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开放教学环境中,学生之间通畅的交流通道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三 学习评价与教学效果

1 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的方式对教学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最后给学生一个成绩,而是要促进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在开放式教学中,对学习效果采取过程性评价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Flash课程的学习评价由平时学习评价(占总成绩的60%)和期末作品评价(占总成绩的40%)两部分组成。平时的学习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包括对学生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参与讨论的情况、出勤的评价。期末作品评价是对学习效果的考核。

学生的平时作品在教学网站上展示出来,由所有学生参与评价。小组作品由小组成员在课堂上展示,所有小组(包括自己的小组)为其打分,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由于充分尊重了学生的智慧和观点,学生不仅认可这种学习评价方式,也会积极地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过程性评价取消了常见的期末考试形式,看似学分容易得了,却加大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很多学生在期末后反映,和其他选修课相比,这门课的学分得来实在不易,但对自己在能力方面有所增长感到满意。

2 教学效果

评价一种教学模式的优劣,不仅要看它是否达到了具体的目标(例如:自尊、社会技能、信息、思想及创造力的获得),还要看它是否能够提高学习能力。后者才是主要目的[2]。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而忽视了学习者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他主的、被动的和依赖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的、探究的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6]。在Flash课程中构建的“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协作,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1)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很多同学在看到利用编程制作出的精美画面时,都会要求增加课时,要求多讲一些程序设计的技巧,这在其他程序设计课程中大多同学看到程序就头痛的情况正好相反。学生由动画设计产生了学习程序设计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动机,这是非常难得的。更令人欣慰的是,在笔者4个学期的教学中,学生上交的作品中互相抄袭、从网上下载剽窃的现象非常少见,每个学生都心甘情愿地花大量时间、用心准备自己的作品。在期末作品中更是由衷地发表自己的感想:很庆幸自己选到了这门课,并且一定要将Flash继续学习下去。

(2)提高了学生网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让学生知道,老师不是在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告诉你怎样学。通过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互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自信心,也让学生转变了对网络的错误看法,强化了网络学习意识,掌握了作为独立的终生学习者必备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通过对学生所做的调查问卷反映出,88%的学生认为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课外良好的交流)在学习中非常重要,学生对小组学习中,组员之间能力的“互长”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四 教材建设与教学环境建设

1 围绕“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活动的教材建设

“探究式、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与教学活动相配套的教材。围绕教学改革,我们在教材的教学内容、教材的编写体系上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编写、出版了《Flash动画设计与制作》。

考虑到Flash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也为了与“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实践活动结合得更密切,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力求与教学各环节相配套。教材的内容分为知识篇和实践篇。知识篇的内容用于做教学引导。在“实践篇”中,每一个实验又划分为“实验训练”、“分析与提高”和“自我演练”3个模块。通过“教学引导”+“实验训练”+ “分析与提高”+“自我演练”四个模块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自主学习等各种学习活动。

2 多媒体教室的教学环境建设

作为“探究式”教学示范建设课程,教学改革的成功也离不开教学环境建设的支持。Flash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全部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专用的探究式教学多媒体教室配备了目前最好的网络教学环境。

在多媒体教室中上课,可以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但要避免两种现象:一是一味地广播课件;一是放任学生做实验。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来。每节课学生动手做的时间至少为1/2,学生讨论的时间为1/4。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观察者和答疑者。教师即时的帮助和总结尤为重要。因此,在这样的课堂,教师并不会因为少讲课而变得轻松,反而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技巧。

五 结束语

Flash课程“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协作、互助,提高了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的主动学习能力。学习共同体、过程性学习评价形成了有效的契约和激励系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将艺术教育的人文性与计算机教育的技能性相结合,Flash课程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人格发展的目标,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2009年,该课程成为宁波大学“探究式”教学试点课程,并经校教学督导专家的推荐成为“探究式”教学示范建设课程。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李定仁.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 (美)Marsha Weil,Bruce Joyce,Emily Calhoun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Jere Brophy著,陆怡如译.激发学习动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Goodyear Peter, De Laat Maarten, and Lally Vic. Using pattern languages to mediate theory-praxis conversations indesigns for networked learning[J]. ALT-J, 2006,14(3):211-223.

[5] 辛源,冒荣.大学学习共同体:创新学习视角下的解读[J].江苏高教,2008,(2):72-74.

[6] 何克抗,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研究之三——“探究性”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8,8(9):5-10,27.

作者:张 荣 郭立君 江宝钏 方 刚 徐达文

动画艺术教育探究论文 篇3:

适应、开拓与创造数字时代的艺术教育新局面研究

摘 要:随着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与互联网的有机结合,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领域的课程逐渐增多,且学科中所涵盖的专业科目不断增多。相较于普通的艺术类课程,数字媒体教育旨在结合市场的具体需求对具备创新思维能力的数字媒体人才进行培养,有效结合了现实课堂教育与互联网的虚拟化,让网络教育可更加方便地得到知识,让学生在课下也能够继续学习,这就大大提升学习效率。

关键词:适应;创造;开拓;艺术教育;数字时代;新局面

现如今,人们正身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艺术教育知识大范围的扩散,促使艺术形态的创新发展,技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当前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这一专业的主要目的是:对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与科学内涵、可熟练运用新的数字媒体创作工具、可熟练掌握相关技术及艺术知识的人才进行培养。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主要特点为平民化与开放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目标,还能够保证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数字媒体艺术实现了从计算机互联网游戏转变为虚拟现实场景的建构,使之成为一个不同于创新形式的新型艺术领域。有了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才促使了艺术数字化的发展。

一、开拓与创造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课堂中,虽然已具备完善的教学运行机制及绝对的教学优势,但在创新的数字化媒体人才的培养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知识点仍然通过传统课堂经验进行教授,且过于注重计算机技术教学,导致学习形式过于单一、艺术设计呈现出复杂化;网络上的内容在法律上存在一些不足,这就使得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等。但其也存在诸多优势,具体有: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属于将传统学科与艺术学科进行结合而产生的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可在极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能力素质,改变了以往以分數评价的模式,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潜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付诸于实践,走出固定式的教学模式,学会主动思考与探究,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修养及团队合作精神等。此外,就学科所需求的人才对学生的主观创造能动性加以充分发挥,积极培养大量的复合型的创新人才,重视创新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在具体教学活动中融入教学理论,让学生学会自主分析与总结问题[1]。

二、创新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课程教学

首先,应增加虚拟现实与课堂现实,在数字时代下,使得多种教学活动中的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程度的发展,且进一步转变原本的教学理念,由视频应用向移动端转变。也就是应用课余时间借助手机、平板等智能便携式移动设备及多媒体软件来对课上的教学内容进行补充,且对多种媒体信息(文学、图像、语言、图标、音乐等)加以全面利用,有效结合以往的教学手段,从而开拓教学活动的进程。同时,补充课外的移动端设备、课上的理论教育,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对其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拓展学生的思维活动。此外,要积极应用新的APP软件。这些APP软件逐渐移植了台式机上的艺术与设计软件,让数字媒体艺术产业由二维向三维方向、由抽象向具体、由逻辑思维向发散思维方向发展,并进一步匹配了实践动手能力与移动学习的碎片时间的利用,进而让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得以发挥,不再过于纠结课本上的内容,推动其个性化发展。其次,在数字媒体艺术领域的发展过程中,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传统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使其艺术修养得以极大程度的丰富。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所连接的多维空间中,各种意识表达方式主要是借助满足时代发展的新形态向学生全方位地呈现了其所需的文化生命与文化特色,让学生能够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中强调自己的声音,充分把握艺术发展的主动权。最后,积极应用智慧型的多媒体设备,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应用新媒体平台,有效结合社会实习与专业课程,并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何对多媒体制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要求其依据自己的个性发展,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开拓其思维能力。

三、创新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工作人员的观念

(一)具备前瞻思维能力

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具备前瞻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应结合数字时代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数字媒体艺术课堂,有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功能,借助专业能力的培养、本身的素质化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产生开放性思维,激发其创造能力,开发其心智,进而实现知行合一。同时,应营造“潮流化”的课堂情景,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与完整的学习环境,即借助数字技术将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成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知识[2]。

(二)结合数字时代技术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工作人员应与数字时代技术进行有效结合,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让学生收获不间断的动态知识,可应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把知识变得更加立体化,且让学生能够整段式、大块地吸收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较高的数字艺术素养,及时掌握数字技术,利用数字化平台对知识加以多方位的呈现,拥有先进的思维模式。同时,教师应对数字化平台进行构建,并与创意设计相融合,将设计所需应用软件植入到数字化平台中,充分利用设计元素、游戏效果及电影动画,从而对“虚拟工作室”进行创设,让学生通过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进入到这一工作室中,对自己的创作工作进行管理,对数字化平台中的各种资源加以充分利用。这样做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激发学生的职业归属感[3]。

(三)重视课堂创新

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传播方式、地域及新媒介等特点来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将教学内容提前上传到移动端平台上,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在平台上搜索关键信息,以便掌握相关信息量。针对课堂时间不充裕的现象,教师应可让学生先自主学习相关教学内容,从而节省课堂教学实践。同时,教师需要创新知识理解方式,也就是转变思维方式,包括:只要是书本上的知识就是完全正确的、只要是与考试相契合的知识都会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发展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秉持着批判精神,结合数字时代的需求对知识的发展、生产及创新的情境性加以全面掌握,打破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强化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迁移,通过聚合手段来将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提升,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4]。

四、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方向

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专业的基础为依靠技术的迅速发展[5]。在数字时代下,人们面临着更为先进的人工智能发展,相关人员也更加重视相关教育与技术发展对象的研究,这就需要调整对数字艺术的探究,在互联网时代,大量的操作已打破了常规并创造出新的世界观,在艺术的发展这些成果的具体呈现为艺术学科的建设,且在极大程度上转变了艺术教育观念。在今后数字媒体艺术教育的发展中,我们应紧紧抓住人工智能,给设计与艺术带来更大的冲击与提升、走在数字艺术世界的前沿,为我国戏剧与影视学数字艺术学带来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对这些现象加以更加深入的探究。同时,需更加深刻地思考人工智能给人们藝术创作、人类生存造成的影响,利用我国上千年来传统艺术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和艺术教育与艺术发展中的相关经验,通过有效结合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从而让新的数字艺术为人类的艺术与生存带来更加合乎规律、更加新兴的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时代中,艺术发展逐渐趋向于高科技及数字艺术的烘托,通过利用数字技术,促使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创新发展。在数字媒体艺术教育领域中,需积极转变教育理念,应用先进的知识工具,借助数字技术来创新艺术教育,并进一步优化数字媒体艺术教育,丰富数字媒体艺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并开拓其思维,最终培养出拥有较高艺术修养、良好的科学内涵、较强技术水平与实践水平的艺术创作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星.适应、开拓与创造数字时代的艺术教育新局面[J].艺术教育,2017(Z7):7-9.

[2]闫雨,周季,蒋文宣.数字时代高校艺术教育专业教师培训的创新模式研究[J].中华少年,2018(3):255.

[3]李忠阳,孙宁.数字素养教育与艺术教育融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7(5):131-134.

[4]张瑞瑞,竺兴.数字媒体艺术教育模式探究[J].大众文艺,2017(12):231.

[5]周汀.浅析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审美[J].信息化建设,2015(11):98.

[6]鞠向玲.站在教改新节点,开创艺术教育新局面[J].艺术教育,2014(4):12-16.

作者单位: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作者:宋明霞

上一篇:文化遗产旅游产业论文下一篇:压逆变器轨道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