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探讨论文

2022-04-21

[摘要]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突出地存在师资总量供给紧缺、供给质量低下、供给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呈单一女幼师供给状况)等问题。这主要根源于学前师资培养滞后、农村学前教师工资待遇过低且供求信息不对称、男幼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感过低等原因。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探讨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探讨论文 篇1: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十分迅速,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农村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学前教育发展现状依然不太理想。大多数农村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幼儿园建设不足,更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学前教育是学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对学生影响较大。因此,本文对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以及加强对策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对策分析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3.024

由于经济条件和认知观念的限制,大多数农村家长学前教育意识不高,对学生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高。加上农村师资力量匮乏,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入也不足。这些原因累计起来,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比较落后,严重抑制了儿童的身心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更加重视农村学前教育,加大资金和师资投入,做好相关解决对策。
一、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一)家长学前教育意识淡薄

农村由于经济条件比较落后,家长的教育水平普遍不高,思想观念比较陈旧[1]。故而很多农村家长学前教育意识淡薄,没用充分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甚至在大多数农村家长的观念当中,学前教育机构的作用就是为了帮助家长照顾孩子,变相地将学前教育机构当做保育机构。部分家长送孩子去学前教育机构也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干农活。在这样的认识下,学前教育机构很难在农村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

(二)农村学前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农村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当地的政府与教育机构也没有很好地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2]。在学前教育中的投入严重不足,从而导致教育机构难以招聘到优秀的幼儿教师,师资队伍也不稳定。同时,农村学前教育机构教师缺乏一定的自我完善动力,工作积极性不高。专业化程度也不够,教师在开展学前教育时,难以准确地理解学前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方式老旧,导致学前教育作用不明显。

(三)教育设施简陋,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农村地区经济条件相对比较落后,很多学前教育机构的场地和设施都是自建或者租用民用房。这类房屋功能与学前教育不符,采光度比较差,单间面积也比较小,很多幼儿教育活动难以开展。同时,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教育机构很多设施都不完善,活动器具比较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对策

(一)改变家长陈旧的观念

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家长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思想观念陈旧,没有充分意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3]。因此,想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首先应该改变家长的陈旧观念。当然,改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需要当地政府、社会与学校的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学校可以针对当地农村家长普遍存在的问题开设相应的培训班,对家长进行培训,有计划有目的地转变家长的陈旧观念。在培训过程中,应该让家长充分明白学前教育的目的、方法以及重要性,从而让家长更好地配合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促进学前教育发展,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任何阶段的教育,教师都是必不可少的角色。想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做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必不可少[4]。目前,在大多数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不合理,难以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做好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想要加强建设学前教育师资队伍,首先应该提高教师的待遇。教师从事的工作十分辛苦,但是获得的待遇却比同期事业单位、公务员要少许多,而幼师相对于普通教师而言,待遇又要低。因此,想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其次,做好课程改革,打造“名师”工程。近年来,教师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高,教育部门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促进教师做好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工作动力,更好地建设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第三,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鼓励农村与城市幼儿教师之间进行友好的互动交流,积极从城市教师中借鉴教学方法,并且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升教学质量。第四,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教师还需要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制定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督导评估考核办法

想要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良好的评估考核方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坚持分类指导,促进统筹发展。幼儿园可以根据幼儿的水平,实施幼儿园分类,并且将幼儿园需要的设施添置完善。其次,做好幼儿园园务督导评估。幼儿园需要强化管理与效益的内涵关系,重视发展规划,明确组织机构职责,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管理制度。教师需要从幼儿心理、生活、膳食、安全等多个方面做好园务管理,坚持系统化、制度化的规范幼儿园考核指标。第三,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加强幼儿园特色形成的督导评估。教师需要明确幼儿的特点,然后幼儿园、教师、家长进行三方联动,更好促进幼儿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幼儿园还要充分发挥出其督導的作用,明确教学方向与目标,以激发幼儿智力,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提高幼儿思想品德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促进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是重要的教育手段,对幼儿思维与能力的激发尤为关键。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较为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政府、社会、教育机构以及家长本人都应该加强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做好农村学前教育设施建设,强化师资力量,进一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向海英.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现状研究——以山东省17地市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82.

[2] 徐丽玮.浅谈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9):2.

[3] 吴光校,黄凌岚.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诸暨市为例[J].新课程(上),2015(1):126.

[4] 罗英智,雷宁.农村学前教育集团化发展和管理模式探析——以辽宁省三个县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4(11):77.

作者:李红运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探讨论文 篇2: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问题探讨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突出地存在师资总量供给紧缺、供给质量低下、供给的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呈单一女幼师供给状况)等问题。这主要根源于学前师资培养滞后、农村学前教师工资待遇过低且供求信息不对称、男幼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感过低等原因。因此,有关部门必须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增强政府性投入;制订幼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农村幼师工资待遇;加强农村学前教师定向培养;完善农村学前师资供需信息渠道;政策鼓励男生从事幼师职业,优化农村幼师性别结构。

[关键词]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侧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0401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二孩政策全面放开,我国学前教育需求不断增大,学前教育供求矛盾更显突出。其中,農村学前教育供给问题尤为严重。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严重短缺,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以及学前儿童入学的机会均等,也导致了大量农村学前教育需求的不断外溢。因此,加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已成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突破口。而改善农村学前师资的供给侧却又是其中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近年来,国家虽已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农村学前师资供给问题的总体局势仍很严峻,而目前学界对此问题的关注也还很薄弱。基于此,本文勉力而为,试作探讨。

一、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侧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农村学前师资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师资的供给总量、供给质量、供给的性别结构等方面。

(一)农村学前师资总量供给严重紧缺

从师资总量来看,我国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严重紧缺。根据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规定,全日制幼儿园里教职工与幼儿的配备比例应达到1∶5—1∶7,半日制幼儿园中教职工与幼儿的配备比例应达到1∶8—1∶10,才算合理。然而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来看(如表1),2011—2013年幼儿在园人数和教师人数都在逐年增加;2011—2013年在我国农村幼儿园的教职工与幼儿的配备比例分别为1∶31、1∶28、1∶24,远远高于《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暂行)》的规定标准。近年来虽略有改善,但这种局面并没发生根本改变。如果按全日制幼儿园的师生比1∶6来计算,我国农村学前师资大概缺口应为135万余人。如果再考虑到广大农村还有大量适龄幼儿未曾入园等因素,农村学前师资的缺口就更大了。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学前师资总量供给不足问题已经极其严重。

(二)农村学前师资供给质量普遍低下

在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文化教育发展都相对落后的广大农村,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普遍素质较低,优质师资都流向了发达地区或城市幼儿园,从导致农村学前教育质量低下,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优质学前教育的大量需求。具体说来,农村学前师资供给质量低下主要体现在学历层次和专业素养等方面(如表2和图1)。

1农村学前教师学历层次相对较低

教师学历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素质的高低。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3年)相关数据整理而来的表1和图2所示情况可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教师通常由一些大中专院校培养和供给,而且最主要的来源是中专院校,多数教师是中专加自考大专学历。在农村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群体中,研究生学历占004%,而城区研究生学历所占比例为040%,相差036个百分点;农村学前教师本科学历占比为843%,而城区则为2117%,城区要比农村高1274个百分点;农村学前教师专科学历占比为4553%,而城区为5532%,城区比农村高979个百分点。农村学前师资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为54%,而城区为7689%;相反,农村学前教师为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人数比例则达到46%,而城区仅为2311%。以高中学历为分界点,城区学前师资队伍中高中学历以上的教师比例比农村高出2202个百分点,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学前师资农村比城市高出228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农村学前教师队伍的素质普遍较低。

2农村学前教师专业素养普遍较低

从专业素养来看,农村学前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不容乐观。多数教师没有受过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训练,缺乏对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和认识。从图1可知,高中及以下学历的幼儿教师占据了农村学前师资的4599%。而这里的高中又包括了普通高中、中专、职校、技校。可见,目前我国农村学前师资将近一半是来源于中专和职校。这意味着,大量的农村学前师资来源于那些成绩差、考不上普通高中的毕业生。而大部分中专学校为了增加毕业生的求职竞争力,又往往重视艺术类课程的教学,而忽视理论知识(如学前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等)的教学,从而使得这些教师的知识结构也很不合理。许多教师对学前教育的培养目标一知半解,在课程教学活动方面的专业技能也普遍较低。同时,生活在不同背景下的儿童也需要教育给予不同的关注。而农村学前儿童具有诸多特殊性,如留守儿童居多、家庭教育缺失、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乡土教育资源丰富等,因此需要农村学前教师抓住这些特殊性给予相应地教育。然而,目前的普遍情况是,农村学前教师只能套用城市学前教育的模式。正如朱永新所说,“…是在用城市的模式来开展农村的教育,农村的教育严重地脱离农村的实际,复制城市的教育内容”[1]。这一切充分说明,我国农村学前师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三)农村学前师资供给性别结构严重失衡

从性别结构来看,我国农村学前师资供给基本上呈清一色的女教师供给,使得师资队伍长期以来一直处于男女性别失衡的状态,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可知,2011—2013年我国学前教育女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比例分别是9105%、9157%和9168%;男教师所占的比例依次仅为895%、843%、832%,可见此问题的严重程度。而在广大农村,这一问题则更加严重。多数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连一个男教师都没有,有的幼儿园即使有男教师也只是从一些小学临时聘用的体育老师或退休教师,严重缺乏专业和专职的男幼儿教师。在农村幼儿园里,幼儿教育和管理工作完全由单一的女教师承担,孩子成长严重缺乏了必要的男教师角色影响。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侧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如上文所述,我国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侧存在诸多突出问题。而之所以导致这种状况,其原因又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学前教师工资待遇过低,缺乏吸引力

工资等收入待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行业的职业吸引力。幼儿教师也是社会的普通一员,并不能超脱于经济利益之外。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师的工资待遇都是极低的,因而严重降低了学前教师的从业动机,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优秀学前教师不断外溢。据笔者调查,四川省等西部地区的农村学前教师待遇普遍极低,月均收入一般在1200元以内。而杨莉君等(2010)在对中部四省329名农村学前教师的工资待遇进行的调查也发现,“工资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教师共287人,占调查总数的8721%”[2]。可见农村学前教师的工资之低,几乎难以维持基本的生活需要。

(二)学前师资培养滞后导致幼师供给总量短缺

由于學前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而且由于教育收益具有滞后性和潜在性等原因,学前教育收益更加隐性化,从而使得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远不如其它阶段的教育。因此,从宏观而言,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的重视力度严重不够,因而对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也严重滞后于社会发展和不断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学前师资培养不受重视使得学前师资供给总量短缺,优质学前师资更是供不应求。因此,在优先满足了城市幼儿教育的需求之后,能够到农村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幼儿教师就更少了,以至于农村学前教育出现师资更加紧缺的局面。

(三)农村男幼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感极低

一个职业的社会认同感的高低标志着该职业的社会声望及其从业者职业地位的高低,因而必然对人们的从业选择影响巨大。对于农村幼儿教师这一职业,人们普遍认为不过是在哄哄孩子,因而理当由女孩子去做,男人要是从事这样的工作就会被看成没出息或者觉得工作过于简单而没有挑战性。当然,极低的工资待遇也让男人对学前教育工作望而却步。因此,不仅在农村,即便在城市,如果男孩子选择当学前教师,通常会被人们瞧不起。男幼师职业的社会认同感非常低下使得很少有男生愿意报考学前教育专业,从而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在男性生源方面出现供给极其稀缺的状况。而即使有少量的男幼师毕业生,也往往成了城市优质幼儿园的抢手货,很难有愿意到农村幼儿园工作的。

(四)农村学前师资供需信息不对称

目前,在农村学前师资极其短缺的同时,却出现了不少幼师毕业生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岗位而转行的现象。导致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农村学前师资供需信息渠道不健全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渠道不畅通使得学前师资的供求双方难以及时获取信息。在信息化时代,师资需求信息亟需通过互联网等信息途径实现明朗化、显性化和公开化。而在这一点上,广大农村普遍欠缺,从而导致农村学前教师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之间缺乏必要和及时的信息对接,严重影响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有效供给。

三、改善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侧的基本思路

从上文分析可知,我国农村学前师资的供给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学前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要振兴农村学前教育,就必须花大力气从多种途径改善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供给状况。

(一)大力提高农村幼师工资待遇,增强农村学前教师行业吸引力

要增加农村学前师资供给,首先必须提高农村幼师的工资待遇,增强农村学前教师的行业吸引力。为此,至少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1.制订农村幼师最低工资标准,弥补市场调节局限。劳动力价格是市场自发调节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岗位之间合理配置的经济杠杆。但价格要反映供求关系和生产成本,必须具备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否则市场调节就会无效。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指出,“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结论之一”[3],就是在公共产品和外部性等背景下,资源配置会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从而离不开政府的干预。教育经济学研究认为,“教育消费具有私人产品的特征,同时又具有一部分公共产品的特征”[4]。学前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不能完全被推向市场。政府必须履行其相应职能并发挥好计划调节的手段,才能实现学前教育的良性发展。针对当前而言,政府需要完善农村学前教师劳动力的价格机制,制定农村学前教师的最低工资标准(不应低于公务员的最低工资标准),缩小城乡学前教师工资差距以及学前教师与其它教育阶段教师的收入差距,从而才能增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的行业吸引力,增加农村学前师资供给。

2.完善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强政府财政投入。学前教育既然属于准公共产品,理当实行成本分担,否则就会导致供给与需求的失衡。然而,当前农村的幼儿园多以私立幼儿园为主,其学前教育成本几乎由学前儿童家庭全额承担,完全违背了“谁受益,谁付费”的成本分担原则。根据教育的个人收益和社会收益对比情况,政府理应承担学前教育成本的大部分成本。因此,中央政府财政政策应加大向农村学前教育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根据2001年6月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规定的“确保农村教师工资发放是各级人民政府的责任”[5],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分担农村学前教育成本,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为提高农村学前教师的工资待遇提供重要的财政支持。

(二)定向培养农村学前教师,保证农村学前师资供给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针对目前农村学前师资质量低下且参差不齐的状况,有必要对农村学前师资进行专门的培养即“定向培养”。这里的“定向培养”就是指招生时要以农村生源为主、培养时授以专门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课程、毕业后要能到农村去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一种培养机制。通过定向培养农村学前教师,确保农村学前师资数量的充分供给。

1.以农村生源为主,定向培养农村学前师资。农村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的差别不仅体现在教师工资待遇较低上,而且还体现在交通不便、娱乐设施少、生活条件差等各方面。很多刚到农村工作的教师都难以适应当地环境。然而,农村生源对于农村环境却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通过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不仅有利于缓解农村学前师资不足和教师流失等问题,而且还能缓解农村人才的就业压力。通常人们都有一定的乡土情结,如果以农村生源为主进行定向培养,毕业的幼儿教师会更愿意为自己家乡效力。这要比聘用外地教师要有效得多,而且有助于促进农村学前教师本土化。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考虑在当前国家实行的“免费师范生”政策中增加和扩大“学前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并以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为主,增强学前教师培养的地方针对性。

2.优化课程设置,设置专门针对农村的学前教育课程。在美国农村教师培训中,农村社会学便是其培训课程中的重要内容。这说明,让幼师学生充分了解农村社会对于培养能适应农村的学前教师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将农村社会学纳入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可以增强未来的农村幼儿教师对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了解,为更好的适应农村教育工作提供心理准备。目前我国许多学前教育老师对农村学前教育的特殊性了解甚微。因此,在针对农村学前教师的定向培养中,应增设专门的农村学前教育课程。例如农村社会学、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农村留守儿童特殊性等与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性息息相关的课程内容,从而提高农村学前师资的专业素质。

3.培养学生情怀,将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做为信仰。要改善农村学前师资供给,不能仅仅依靠物质激励,还应加强人文价值观的引导,培养幼师专业学生服务农村、扎根农村的情怀,努力让幼师学生能够“把农村学前教育当做真正的事业,同时又把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当做一种信仰”,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为农村学前儿童提供优质服务当做一种价值追求。唯其如此,农村学前教育才会对幼师专业毕业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从而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学前师资的有效供给。

(三)完善师资供需信息渠道,促进农村学前师资及时供给

由于农村学前师资信息沟通渠道不畅导致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部分幼师毕业生就业不充分,而与此同时农村学前教师却极其紧缺。为此,必须加强农村师资供给的信息化建设,打造学前教师供需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农村学前教师需求信息和幼师毕业生的基本信息等,并适时更新。当然,要搭建这样的平台,必须依靠政府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高度重视。

(四)鼓励男生从事幼师职业,优化农村幼师供给的性别结构

要優化农村学前师资供给的性别结构,需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男生从事幼师职业:

1.政策鼓励男生报考学前教育专业。要增强学前教育专业对男生的吸引力,可以考虑对报考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给予一定的政策鼓励。比如,设置专业高额奖学金,对报考学前教育的男生给予降分录取等优惠政策。同时,高校应帮助学前教育专业的男生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从业价值,“感觉到这一职业的荣誉感和自豪感,帮助他们…克服社会偏见…”[6]。对于那些愿意留在农村从事学前教育的男生给予更高的待遇,如可以考虑给予一定的安家费等经济激励措施。

2.强化社会媒体和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加强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和报道农村幼师及其男幼师对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和先进事迹,导向社会民众正确看待男幼师职业的社会价值和职业声望,使男幼师职业成为一种令人尊重和称赞的职业,为男生从事幼师职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中国教育观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178.

[2]杨莉君,周玲.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研究——以中部四省部分农村幼儿教师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0(5).

[3][美]保罗·萨谬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38.

[4][6]张学敏,叶忠编著.教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34、217.

[5]徐志国.男幼师的缺乏、流失与其职业优势的矛盾[J].教师发展与教师教育,2006(5)

(责任编辑:邹曌)

作者:夏茂林 李军令 韩羽洁

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探讨论文 篇3:

“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的现状及思考

摘要:农村学前教育受到当前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与城市学前教育还有很大的差距,还存在资源配置失衡、管理体制混乱、办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小学化现象严重等问题。要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就需要进一步转变思维观念、整体规划布局、完善管理体制、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农材学前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思考;教育公平

一、问题提出

2013 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考察时,提出“治贫先治愚”,“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精准扶贫”首先要教育扶贫,就是指在贫困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通过为贫困人口提供教育投入和教育资助使其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进而促进贫困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发展、最终摆脱贫困的一种扶贫方式。2010年11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明确要求各省(区、市)以县为单位编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着力解决“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2011年以来,各级政府积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十条”与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了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步伐。近年来,农村学前教育在各级党和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但是由于农村学前教育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动力不足,学前教育仍是教育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城乡普惠性资源依然短缺。

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查阅资料、实地调查、综合分析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现状,得出农村学前教育还存在以下问题。

1. 资源配置失衡。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一般为小学附设或民办机构,多数为自筹资金或者社会力量筹资承办,政府投入的资源较少,政府的主导地位不明,在配置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公办幼儿园是按照行政镇或者自然村设立,有的乡镇辖区面积大、村庄多,但是只设一所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在选址上通常主要考虑生源问题,会选择在居住人口多,经济条件較好的镇村建园,偏远的地区、人口稀少的自然村学前教育问题堪忧。

2. 管理体制混乱。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教育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混乱,存在多头管理或者撒手不管的现象。部分地区学前教育没有纳入统一的管理,统一的部署,没有明确农村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出现村委会、乡镇政府和县级教育部门都在管理的现象,多部门多头管理,交叉管理,主管责任不清楚,管理体制不明确,导致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思路不清,管理不畅;部分地区认为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一定程度上存在对学前教育撒手不管的现象,农村学前教育处于无序、无监管状态,严重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发展规划等在农村地区的落实。

3. 办学条件简陋。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受到我国农村经济条件现状的制约,幼儿园的建园规模不达标,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布局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卫生不达标等现象。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场地以租为主,严重受场地的影响,无法根据幼儿年龄特征与发展需要设计建筑及购置配套设施,缺少足够的教室和活动场所。教室的布置简单,功能单一,缺少教学设施。大部分教室仅满足有桌椅和电视,缺少音乐室、画图室和相应的器材和工具。活动场所狭小,无保护设施,缺乏游戏设施。活动场所大部分年久失修、安全隐患大,满足儿童活动的数量有限,游戏娱乐设施品种单一,数量较少。农村的饮水条件,食品健康条件,卫生保健条件有限,难以满足幼儿的需求。幼儿所处的环境较差,饮食睡眠的健康安全得不到保障,防疫消毒不到位,食品安全隐患大。如盥洗室,保健室。很多幼儿园不能做到一人一杯一巾,共用现象严重,对餐具、茶杯、毛巾、玩具等消毒不及时不到位,甚至好多幼儿园都没有到卫生防疫部门办理相关的卫生合格证。

4. 师资力量薄弱。良好的师资是学前教育发展的核心和重点,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很薄弱。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和能力素质普遍不高。2015年,在我国农村幼儿园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幼儿专任教师占总数的59.4%,所占的比例远远低于城市。由于幼儿专任教师待遇不高、身份不明、安全责任大等原因,人员流失现象严重,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经费短缺,有的幼儿园就聘用社会人士来当教师,这些教师没有受过学前教育培训,对幼儿的教育和管理既没有理论知识,又没有实践经验;加之工作岗位的临时性,工资待遇不高,约束力不强,导致大部分教师事业心不强,教育质量不高,安全隐患大,近几年甚至还出现虐童事件。农村幼儿园的保育人员严重缺乏,很多由幼儿教师担任,照顾的幼儿过多,精力难以为继,很难按照科学的作息进行安排。

5. 小学化现象严重。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按照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实施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当前每个家庭对孩子的成长都看得很重,都希望成才,为了迎合家长心态,部分地区农村幼儿园不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在教学内容上直接选择小学教材,以学拼音、识汉字、教算术为主;在教学模式上,不重视幼儿的主体性,按照小学授课的方式方法讲课,一味将灌输知识给幼儿。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智力游戏活动较少,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三、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为使农村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加快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步伐,结合当前农村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改善农村幼儿教育对策。

1. 提高认识,转变观念。陶行知曾经说过“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农村学前教育对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加强教育引导,强化思维观念。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手机APP终端等载体广泛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村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进一步教育引导农村幼儿园的教职员工,使他们认识到农村学前教育不是小学教育的低龄化,也不是小学教育的简单化,要切实按照农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上课。要转变家长对学前教育的观念,改变对学前教育内容的思想定位,不能简单以识字、算题来衡量幼儿园教学质量好坏的标准。家长是幼儿教育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长与幼儿园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同样重要的角色。为此家长要树立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主动关心孩子的成长,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主动与幼儿园对接,共同抓好孩子的学前教育,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质量。

2. 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规定要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承担起对学前教育的主管主抓责任,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把农村学前教育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织部分。要结合乡镇建设规划和适龄幼儿分布情况,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制定适合本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划,严密组织实施。可以采取网格化布局的方法,结合乡镇学前教育儿童分布情况划分网格,以镇为中心建立中心幼儿园、打破自然村的界限建立网点幼儿园,确保每名适龄儿童都有幼儿园入学。把中心幼儿园作为标准化幼儿园来建设,既满足附近村民子女入园的需求,又对网点幼儿园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作为网点幼儿园,可以利用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社设立网点幼儿园。针对较为偏远、适龄幼儿较少的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鼓励民办幼儿园去办园,也可以利用村公共场所设立幼儿及其家长的活动室,由中心幼儿园组织教师或志愿者定期开展巡回教育指导活动,既指导适龄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又指导家长的家教方式方法。

3. 完善体制,有序发展。按照“谁办园”“谁负担”“谁管理”的惯例,部分地区的农村幼儿园还在沿袭“乡办乡管”“村办村管”“校办校管”的管理模式。国家费税改革之后,农村的乡村财政非常有限,没有财力办教育,如再把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重任继续由鄉村负责非常困难。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学前教育列入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省统筹、县主管”的范畴。为调动乡村的办学积极性,坚持“以县为主”管理农村学前教育的同时,积极采取“县乡共管”的管理模式。县级党委政府主要统筹管理本辖区的农村学前教育,制定发展的具体行动计划,幼儿园的部署和审批,监管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学前教职员工,指导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乡镇党委政府主要协助县共同管理本乡镇区域内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时乡镇学前教育实行统一考核教师、统一发放工资、统一监督管理、统一评估办园质量的制度。

4. 加大投入,改善条件。当前,制约农村学前教育的关键是教育经费不足。结合当前农村的经济状况,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是很有限的,目前,全国还有约7000万群众没有脱贫,让农民承担学前教育的全部费用是有难度的。各级党委政府要针对农村经济条件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把学前教育的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家庭适当分担教育成本的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设立农村学前教育专项基金,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特别是要向贫困偏远地区给予支持。同时,为农村儿童就学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建立学前教育的精准扶贫制度,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及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的权利,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

5. 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幼儿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担负着教育培养新一代的重担,教师队伍素质关系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因此,要依据农村幼儿园教师编制配齐相应的幼儿教师,积极通过录用招聘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大学生、转岗培训富余中小学教师、给优秀的临聘幼儿教师给予正式编制等方式,不断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教资队伍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相关待遇,保证农村幼儿教师与中小学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并积极研究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保障问题。

参考文献:

[1]邬志辉,秦玉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6[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国家教育部网站.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R].2017.07(http://www.moe.edu.cn/jyb_sjzl/sjzl_fztjgb/201707/t20170710_309042.html).

[3]国家教育部网站.幼儿园工作规程[Z].2016.01(http://www.moe.edu.cn/srcsite/A02/s5911/moe_621/201602/t20160229_231184.html).

[4]谢君君.教育扶贫研究述评[J].复旦教育论坛,2012(10).

[5]吴继红.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瓶颈探讨[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2(03).

[6]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0(10).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

作者:陈传波

上一篇:天然气长输管道节能降耗论文下一篇:动态财务分析之财务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