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村经济探讨(调研报告)

2024-05-03

发展农村经济探讨(调研报告)(共8篇)

篇1:发展农村经济探讨(调研报告)

发展农村经济探讨

2011年7月份,我成为棠下镇众多村官的一员,很荣幸我被分配到自己生活过二十多年的村委会--横江村委会。由于职业定位的变化,或多或少都有小许的不习惯,然而在村委会领导、同事的照顾下,并且自己又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所以并没有出现长期的水土不服,很快就进入工作状态。

以前不管是学生,还是一名社会工作人员,对村里面的情况都是抱着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而现在作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人员,首先就必须了解村的基本情况:横江村全村约 7平方公里,其中鱼圹约 3000 亩,耕地约 800 亩,山地约 300 亩;全村共有十九条自然村,2009 年末总常住人口为 5680 人,1300 多户。在村委会工作了一段时间,村委会领导言传身教,我对一些事、一些物的观察角度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如何带领村民群众致富是村委会两委成员共同关心的话题,我也针对这一话题结合自己的观点进行探讨。

横江村近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村容村貌有很大的变化,同时村民的幸福感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横江村发展的同时,由于蓬江区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棠下镇的一些兄弟村委会也有很大程度的发展,特别是桐井片区,借助附近

工业区,以及高速公路的优势,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横江村的步伐相对较慢,面对这一问题,我结合自己对横江村的观察和认识,分析为以下原因:

一.横江村支柱产业发展不够突出。横江村以农业作为发展的重心,村里面的常住人口占70%以上都是以农业为主,其中养猪业和养鱼业占整个农业比例为85%,养猪业的出栏量占整个蓬江区的20%以上。虽然横江村发展农业的势头正旺,但是依然不够突出,以养猪业为例,养猪业这么大的出栏量依靠的是横江的人口户数,由于前段时间的猪肉价格不断攀升,促使大部分村民投入资金加入养猪行业,这样的情况相对危险,村民对市场的情况没有准确的把握,只会盲目投入资金,但出现现时猪肉收购价迅速下降的时候,养殖户只能叫苦连天,从而造成养殖量的浮动非常大,直接的结果就是出栏量的下降,村民的经济利益蒙受损失。同时由于养殖户多数都是以小规模分散养殖为主,产生的污水直接流入河涌,对附近水源的污染非常严重,影响村民的饮水健康。

二.工业发展相对落后,而且行业单一。横江村现时只有四间相对规模的针织厂,工人数不超过两百,而且由于租金、工资以及整个行业的不景气,部分针织厂也面临倒闭,工人为保生计,慢慢转向以家庭作坊为主的小生产制造。由于工业发展不够,并不能吸引外来人口的到来,反而造成人才流失。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就会看到针织行业在横江的衰

落:以前90年代,针织业最兴盛的时期,做夜宵的店铺营业到凌晨两点,但现在到了晚上九点,横江市场附近人流寥寥无几。而且由于一些常住人口的减少,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市场上购买蔬菜、肉类的人数变少,菜贩子、肉贩的积极性下降,他们就会放弃本村市场,进而迁到人口比较密集的村落,从而导致恶性循环。

三.特色产业维持难度大,欠缺优势。横江农庄在横江经营了横长时间,以一道白拾鱼为主打菜,曾经吸引不少的顾客前来光顾。然而顾客通常都是很挑剔的,虽然味道不错,第一次吃感觉不错,然而吃多就会腻。但横江农庄并没有借助原来的优势,大力推出新菜式,提高服务质量,吸引顾客。反而周边乡的食店酒楼都已经做出自己的特色,横江农庄要重新得到发展需要的努力就更大了。这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其他企业没有一种居安思危的感觉,最终会导致一个企业走向衰落。横江村如何通过自己的优势发展自身的经济,该问题值得考虑。

针对上面提出存在的问题,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个人的看法:

一.如何发展支柱产业。农业是横江重要产业构成。而养猪业和养鱼业占整个行业的大部分。其中养猪业占整个蓬江区出栏量的比率较大,但没有构成足够的影响力,如何发挥存在优势?通过组织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养殖农

户变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合理利用资源,在饲料、兽药的采购、生猪的销售价等多方面处于一定的优势,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专业讲座,指导养殖户分析市场,进行合理的生猪养殖。同时针对养猪业的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合作社组织大规模养殖户定点养殖,再通过村民集资、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一些生产沼气企业投入设备,把生猪养殖场产生的污染物转变为沼气,传送到每家每户,产生多余的沼气,再通过压缩技术,造成类似煤气瓶的方式销售到其他村或者市区。在横江村,农业一段时期内都是主要产业,农业得到真正的发展才能实实在在的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应借助横江村的多方面优势,进行招商引资的工作。滨江大道的完成使得横江到江门市区只要15分钟车程,到广州、佛山、中山等周边城市只需要一个小时,地理优势明显。同时横江村的侨胞众多,可以借助组织村级活动,吸引侨胞同乡回乡视察,藉此机会吸引侨胞投资建设,这些是发展工业的地理、资金基础。横江村也要借助自身的优势来发展工业,农业的发展在横江村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我村可借助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首先为本村的农产品打开销路,其次可以加大农产品利润的扩大化。同时为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以农带工的形式。村民担心村级工业的发展会大量流入农民工,为本村的治安情况带来不确定因素,针对该问题,村委会可以出台一些措施,要求在我村设厂的企业要定时上报流动人员情况,村委会将对外来人员进行归档管理,定时对外来人员进行检查,杜绝一些犯罪情况的出现,加强管理。

三.努力发展特色产业。面对我村的特色产业,村委会可以适当加大扶持力度,同时相关企业要增加自我谋发展意识,努力推销自我品牌,围绕自我品牌,积极创新,才能在激烈竞争的市场占有一席位。还是以横江农庄为例子,横江农庄靠近滨江大道,然而从滨江大道到该农庄的一段路面还是以泥泞路为主,店长应该对路面进行建设。同时通过观察发现滨江大道绿道在横江二闸段附近盖了一座新的类似篁边单车租赁的建筑,如果该位置的确要进行单车租赁,那么江门市区很多人就会集中到该附近进行康乐活动,人流兴旺,农庄老板就要抓住机会,大力推广自身优势,进行促销活动,重新把握机遇。

上面是我在村委会工作一段时间,再结合自己的见解,得到一些结论,可能由于知识面的限制,导致某些观点的不足。但是我始终相信,横江村在村委会两委成员的积极领导下,村民之间同心协力,借组滨江新区的发展契机,横江村一定能够得到加速发展,村民安居乐业。

篇2:发展农村经济探讨(调研报告)

一直以来,县域经济在扩大我国经济总量、增强综合实力,统筹城乡建设、有效化解“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据统计,截至2006年末,我国列入县域经济统计范围的2072个行政单位县域国土面积占全国的92%;人口总数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3%;县域经济gdp约占全国gdp的60%,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实际利用外资等指标都占全国的1/3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国的1/4。

近年来,中央重新审视“重城轻乡”的非均衡经济发展态势,突破性地提出了“县域”概念,并将“县域经济”正式纳入国家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范畴,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明确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宏观经济政策呈现出向县域侧重的明确的方向性变化,标志着中国已经进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时代。

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振兴战略,为辽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特别是为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使全省县域经济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与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目前国内县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相比,辽宁差距明显。如何解决目前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实现本省乃至东北地区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值得深入思考。

1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辽宁目前有44个涉农县区,包括27个县和17个县级市,土地总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的86.7%;总人口2315.3万人,约占全省的55%。在中央振兴东北战略的推动下,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态势良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全面提升、结构改善、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1)县域经济总体实力增强,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增长。

2006年辽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为3300.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1.8%,占全省的35.6%,有7个县(市)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1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874元,增长了22.1%;实现工业增加值1453.03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8.8亿元,增长了30.1%,占全省的13.3%,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在2007年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排名中,东北地区占5个,全部出自辽宁,最高排名34位,分别是海城市、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大石桥市。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和服务业持续提升。

2006年辽宁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为767.1亿元,增长10.7%,占全省的78.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480亿元,增长26.3%,占全省的31.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53亿元,增长24.6%,占全省的29.7%。三次产业比重由上年的25.6:43.2:31.2调整为23.2:44.9:31.9。一产业下降2.4个百分点,二产业上升1.7个百分点,三产业上升0.7个百分点。

(3)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2006年辽宁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004.3亿元,占全省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20.2%,比重较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比上年增长57.2%,比全省增幅35.7%高22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为30.7%,比上年提高11.4个百分点。

电力、交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投资均有大幅增长,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最为突出的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历时6年总投资129亿元的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改善了农村电网的落后状况,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网同价,使全省691万户农民受益;二是全省省辖市全部通高速公路、1170个乡镇全部通油路,形成了“一网五射两环”的公路交通总格局;三是在辽西北全面启动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458万农民饮水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4)对外开放步伐加快,重点项目不断涌入。

招商引资步伐加快。随着县域基础设施和招商环境的改善,2006年辽宁县域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占全省的20.3%;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农产品出口创汇同比增长20%以上。各县(市)普遍开工建设了一批重点工业项目。江苏雨润集团300万头生猪深加工项目落户开原,北票工业园引进浙江赐富、纵横两大集团,投资10亿元年产60万吨海绵铁项目进展顺利,盘锦大洼船舶工业园已签订项目总投资72亿元,42个重点项目中将有15个项目年内达产。

在省财政资金支持的25个县(市)工业项目集聚地中,规模以上企业数已由2005年的325个增至2006年的577个,增加252个,增幅77.5%。其中1亿元以上的企业已由2005年的42个增至2006年的100个,增加58个。

(5)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改善。

2006年,辽宁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090元,比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0.8%。从44个县来看,11个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5000元,占25%,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长海县仍旧是全国最高,达15012元;4000-5000元的有20个,占45.5%,比上年增加5个;3000-4000元的有11个,占25%,比上年减少5个;2000-3000元的有2个,占4.5%,比上年减少4个。

2从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引出的思考

(1)目前制约辽宁乃至全国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虽然辽宁县域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已经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放眼国内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地区,差距依然明显。

据2007年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报告》显示,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如下特征: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81.4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268.1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36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59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9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5%、15.86%、22.57%、16.43%、8.99%。

——新时期县域经济特色各异,竞争日益激烈:浙江省县域经济人均水平高,百强县比例大,为全国各省市区之最;江苏省县域经济规模大,百强县大而强;山东省县域经济单位多,差异性大,百强县增数多;广东省县域经济已经逐渐成为中心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

通过与上述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的综合比较,现阶段制约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较低,竞争力不强。除少量县(市)外,总体处于国内县域经济发展一般水平,与全国百强县(市)平均水平差距明显。

二是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依然滞后,产业现代化水平低。产业集群特色不鲜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和规模化经营,没有发挥出自身优势,对整个产业的支持和推动力度不够。

三是县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强者恒强、弱者常弱,各自为战,未形成类似江苏江阴、山东即墨等为代表的强县组团,体现出明显的集聚放大效应。

四是乡镇企业管理落后,没有树立起有市场号召力的特色品牌。

五是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配置意识不强,软硬环境建设亟待总体提升。

不难看出,以上问题正是一直以来制约和困扰中国大部分县域地区经济发展的通症,只是当前阶段更加突出、更加紧迫而已。

(2)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初步设想。

必须看到,在现代化都市大行其道的今天,发展县域经济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战略支点。县域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的全面开放、发展和稳定,所以必须从六个方面入手:

①要坚定思想、统一认识,将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总体发展联系起来,树立“县域立,城市兴”的思想,加速推进城市经济和县域经济的“双轮拉动、同步增长”。

②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依据各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准确把握自身定位,将工作重点放到培养县域主导产业、培育特色经济品牌、扶持县域龙头企业上来。

③建立和完善国家县域经济发展指标评价考核体系。依靠该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在领导机制、改革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实现创新发展。

④加速环境建设步伐,提高环境建设水平。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产业配套设施的同时,加速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提升政府行政审批服务的水平和加快办事效率,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优良的配套设施环境和优质的公共、行政服务。

⑤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支持和鼓励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本地县域产业发展方向的乡镇中小企业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积极引导其立足本地、开拓市场、扩大规模、加速集聚。

⑥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人才资源管理,为县域经济发展集聚各类有用人才。充分利用各项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大力引进和培养适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级人才,形成优势产业集聚人才、重点项目吸引人才的发展态势。

(3)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未来。

篇3:发展农村经济探讨(调研报告)

在我看来, 要全面的实现“中国梦”我们的眼光不能还是像过去一样, 只是紧紧地盯在那几个所谓的象征着经济发展的数据上。我们必须明白, 发展经济的初衷是什么, 不是为了某些领导干部的政绩, 也不是为了与其他国家进行盲目地攀比, 而应该是像“中国梦”中所说的那样: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我本次调研的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主要是以装备制造、电子电气、环保节能、机械加工及制鞋服装五大产业为主。作为全市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 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加快, 功能日趋完善, 环境日益优美, 已成为人力流、资金流、信息流相对集中区, 是襄阳市未来发展、经济增长的重要基地。到2015年末, 襄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实现产值1000亿元, 提供税收60亿元, 提供就业岗位20万个左右。力争在10年内建成产业特色鲜明, 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开发区之一。这样的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们乐于看到的:带动地方发展, 贡献实际经济力量, 创造就业岗位。

但是有很多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很多地方政府采用了不良的招商引资竞争手段。所谓不良的手段主要是指出卖土地和廉价劳动力, 为投资商提供有损本地利益的优惠政策, 为了招商引资, 不惜以减免税收, 降低税率, 降低土地出让金、减少土地使用费等方式。举例来说, 现在很多地方大搞“土地经济”, 即单纯的靠卖地皮来赚取短暂的发展。地方政府利用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 从农民的手中占用农村集体用地, 将大批良田变为国有土地, 然后以极其优惠的政策卖给开发商。暂且不谈这一过程中容易滋生腐败, 很多企业以这样的方式拿到地之后, 并不是按照计划进行开发, 而是盘算着将这低廉成本拿到的土地再转手卖出去。即使按计划建厂开发的企业, 也有很大一部分存在着人事和环境的问题, 诸如不跟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不为其缴纳社会保障费用或者某些重污染化工企业不按照要求处理排放物等等。政府在这一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 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样的发展方式, 危害极大。不但给继任者留下了烂摊子, 更重要的是让整个地区的老百姓跟着一起受困。赖以生存的资源被占用, 流失, 污染……经济发展到今天, 我们的政府需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 不能仅仅为了完成招商引资的目标而盲目撒网。招商引资工作中, 的确要广开门路, 凡是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劳动就业、利用本地资源优势、提升产业结构的企业都应引进。但作为一项政策推动的加快经济发展的工程, 决不能“捡到篮子都是菜”———只要有人愿意来办厂, 不管什么项目全都要。对愿意来投资的企业应该既表示欢迎, 更要进行全面的考察。对于企业的产业类型、建设区域、产业布局和相关配套设施都应该进行整体规划。考察合格, 且符合规划的企业才是真正应该招徕的企业。

今天, 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才是政府做任何一件事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政府实现职能重心的转变听起来很容易, 但事实上这需要很多人从观念到行事作风方面彻彻底底的改变。也许我们还有一段路要走, 但是我相信一定会在不远的未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中国梦”用强国梦、强军梦凝聚精神力量, 用忠诚与能力成就伟大梦想[EB/OL].中国梦, 2013-05-20[2013-05-21].http://www.dreamofchinese.com/news/?5694.html.

[2]徐双敏.行政管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8, (11) .

篇4:关于如何发展农村经济的探讨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发展农村经济,需要在现有资源条件和生产力基础上,积极创新农村生产方式,以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逐步提高来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展建设成为我国城镇化建设最具活力的组织部分和主导力量。目前,我国农村发展建设正处在加速发展时期。

当前如何带领广大农民找到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道路,是每一个村委班子迫切要解决的问题,要想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村委班子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基层了解村民的观点和态度

对当地的环境条件和现状存在的问题,要在深入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相关的惠农政策,制定出适合本村的工作方案。要坚持把发展经济放在工作首位,同时还要宣传农村致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二)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只有把农村基础设施提高上去了,农村的经济建设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修路对发展农村经济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只有村里的路修好了,外面的车子能够开来,村里的各种农作物才能有销路,农民才能有收入。所以村委班子要想方设法完善农村基础建设,要改善和硬化村里道路,兴修水利工程,积极进行农村危房改造,卫生改造,建设村级活动场所等。

(三)结合特色产业、支柱产业

每个村子都有自己的自然资源优势,所以村委要引导村民打破常规发展方式,大力推进适合本村发展的种植业或养殖业。

(四)注重科技

要想真正致富,必须有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一点关键还是要看科技。农村劳动力的素质相对都比较低,所以村委班子要针对不同人员,不同文化水平,分对象,分层次进行专门培训,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

二、积极落实国家制定的惠农政策

要及时巩固、完善和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继续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进一步加大对财政困难县乡和产粮大县的支持力度。在农业生产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支持农业科技项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鼓励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二)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要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政府保障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同时也要推进征地制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坚持把创新农村生产方式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着力点,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进农民专业合作。

(三)大力发展高效农业

农业是农村的产业支撑,发展现代农业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基础。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应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科技化。按照“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思路,建设农业园区,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市场,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生产效率;实施品种创新、品质创优、品牌创响工程,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提高科技对高效农业的贡献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支持和引导农技部门和农业技术人员利用技术优势组建合作组织,鼓励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工商企业利用资金、信息等优势组建合作组织;坚持边发展边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不断完善专业合作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由简单的“抱团取暖”、节约成本式合作向产加销一体化转变,鼓励农民以资产、劳动力等要素入股,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四)推进土地合作

要充分利用城镇化、工业化带来的机遇,重点在那些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特色明显、地处城郊结合部和工业园区所在地的村组实行社区股份合作,建设标准化厂房、门面房和宿舍楼等,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带动农民增收。

(五)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根据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切合实际的原则,使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与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等规划相衔接,有步骤、有重点地加以推进。

要积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通过实施农民培训工程、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等措施,帮助农民群众提高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

要发挥典型示范和带动作用,创新农村生产方式。发展农村经济,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为避免少走弯路,应该先在行试点的基础上,树立一些先进典型,通过典型来示范和带动面上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政策扶持必不可少,在认真落实中央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探索发展高效农业和农村“三大合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篇5:发展农村经济探讨(调研报告)

一、我村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

我村的农业生产受物质技术装备水平低、产业化进程慢等因素的制约,其生产仍然没有跳出小规模、低水平、传统粗放经营的怪圈。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低,实际机播、机电灌溉率不高。

有这样有句话“要想富,造公路”,现在兴泰公路全线通车了,但是我们村的村级公路还很不发达,村西面跟南面的许多地方现在还是砖头路,有些地方甚至还有危桥,没有好的交通,就没有人来投资创业,农副产品就没有市场竞争力。

(二)农民素质低、适应性差,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目前,我村平均受教育年限7.9年,不足初中文化水平。而在农村劳动力非农化流动过程中,出现的农民人力资本的“逆向选择”现象:流出就业非农行业的基本是年富力强、受过较多教育的农村“精英”,留下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人力资本含量和劳动技能较低的儿童、妇女和老人,进一步从总体上降低了从事农业生产的留守农民素质。无疑,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主力军其素质偏低,难以承担起发展现代农业的重任。

(三)落后的思想观念仍是农户走入市场的最大障碍。

我村的农民仍然沿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习惯,思想观念保守,在寻求项目和资金投入上多希望政府给以扶助,“等、靠、要”思想往往相当的严重。相当的一部分村民固守以农为本的生存观念和温饱型目标,小富即安,脱贫致富的心理预期不高。受固有观念的制约,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模式停留在初级水平。

(四)经济发展中“短视心理”造成集体实力日渐削弱,对户营经济的扶持存在误区。这里的“短视心理”是指部分村干部群众中存在的重短期利益,轻长远利益,重个人利益,轻群众利益,享乐主义,摆官架子的不利倾向。由于村集体经济底子薄,加之片面地看待户营经济的发展,多数村干部对集体经济发展抱的期望不大,导致近年我村集体经济实力处于缓慢的发展趋势。

由此看来,由于经济基础和自然条件因素的存在,要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缩小乡村致富的差距,就应该通过合理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解决遏制我村农民致富缓慢的势头。

二、多管齐下全面推进

发展现代农业,繁济荣农村经,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是整个经济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此,必须以创新农业发展理念为前提,以提升农业装备水平为基础,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以推广科学技术为支撑,以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我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一)用先进理念引领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树立新理念。要树立用现代工业推动农业发展的理念。要用办工业的方法办农业,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集约化经营、企业化管理、区域化布局、市场化运作,逐步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工人化、农业现代化。要树立按比较原则参与新一轮市场分工和合作的理念。要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改进、提高,着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养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做强做大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形成农民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龙头”走、“龙头”跟着市场走的良性发展轨道。要树立抓农业就是引导农民走向市场的理念。要通过解决农民待遇不公、信息不灵、市场把握不准等问题,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改变农民身份,促使农民从产品生产者转变为商品生产者。

(二)用现代装备带动农业。

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明年我村公路交通条件会得到改善,我村已经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进行土地整改,修建乡村公路和桥梁,国家明年对经过我村的国家V级航道鲁汀河进行休整。

我村要着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要实施沃土工程,以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综合开发步伐,切实提高耕地质量,前段时间我镇的秸秆还田现场会在我村召开,这不仅是对于我村前段时间秸秆禁烧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我们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六通、六有、六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民生存环境,带动现代农业发展。

(三)根据村的实际,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农业,实现农业的现代化,科技兴农,这样才能强村富民。

我村是俞垛镇注水养殖大村,应该发挥自己的产业特色,将养殖业做大做强,联合各养殖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销售,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降低市场风险,创建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招商引资,今年我村已经引进了四个项目,其中有一项就是蘑菇大棚种植,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扩大规模,创建食用菌生产基地,创建加工厂,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品牌化经营,包装出口,争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篇6:农村经济与发展的调研报告

---重庆大学

农村建设调查问卷

性别()年龄()家庭成员数()

1、您对当前上级针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2、您对土地延包三十年不变的政策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3、您农业生产方式在传统的的基础上改变大吗: A、基本没有变化 B、有部分变化 C、变化大

4、您认为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A、思想观念 B、资金 C、技术 D、自然环境 E、基础设施 F、其他

5、您家的劳动力够吗:

A、够 B、基本够 C、不够

6、近几年农产品价格升高但是农业生产成本也升高,您觉得农民增收的多吗: A、基本没变 B、少量增收 C、大量增收 D、收入倒退

7、您认为现在的物价如何: A、偏高 B、中等 C偏低

8、如果您有了闲钱,您会如何使用:

A、再投资 B、购置大件商品 C、存进银行 D、其他

9、您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A、重大疾病 B、交不起学费 C、自然灾害 D、农产品卖不出去 E、养老 F、其他

10、您认为土地补偿款该如何应用:

A、分给个人 B、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C、社会事业 D、社会保障

11、您希望以哪种方式养老:

A、依靠子女 B、存钱养老 C、办理养老保险 D、其他

12、您认为很多农民一定要生儿子的原因是为什么:

A、养儿防老,解决老来的生活问题 B、传宗接代 C、生儿子更有颜面

13、如果农民晚年一个月有600-1000元得养老保险您是否原因只生一个: A、愿意 B、不愿意

14、现在认为农民的主要的出路就是外出打工,您认为对吗: A、对 B、很大程度是这样 C、不对

15、您是通过哪种途径外出务工:

A、广告 B、亲朋介绍 C、中介组织介绍

D、镇、村等统一组织 E、自己联系的 F、其他

16、您对现在的生活满足吗: A、满足 B、一般 C、不满足

17、您向往城市生活吗: A、向往 B、不向往

18、您在三五年内有能力进入城市吗: A、有 B、没有

19、当前除了增加收入之外,您最迫切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A、村容村貌 B、基础设施 C、社会保障 D、社会治安 E、其他 20、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A、封建迷信 B、传销赌博 C、社会治安 D、村干部作风 E、其他

21、您对村两委班子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22、村干部任期目标是否兑现:

A、全部兑现 B、部分兑现 C、未兑现

23、您对目前的家庭生活质量:

A、比较满意 B、感觉一般 C、感到生活压力很大

24、您认为自己收入不高的影响因素是:

A、本地经济不发达,收入渠道不多 B、农产品价格较低,从事农业生产效益相对较低 C、自身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不高

25、您收入增加,有了剩余资金时会选择:

A、利用剩余资金再投资以发展生产 B、购置大件商品、建房等改善生活条件 C、存进银行以备用

26、您认为现在农民的税费负担:

A、还比较重 B、一般 C、比较低

27、孩子上学的费用您能够承受吗:

A、可以 B、勉强可以 C、承受不了

28、您对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态度是:

A、愿意积极参加 B、随大流 C、不想参加

29、您获取各类信息的最主要渠道是:

A、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 B、与人交谈 C、阅读公告、通知、广告等

30、您是否受到过地痞流氓的威胁或侵害:

A、受到过 B、间接受到影响 C、没有受到过

31、您认为办红白喜事应当:

A、从简,移风易俗,将有限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 B、量力而行 C、赶上潮流,不落后于人

32、您对目前的居住环境:

A、比较满意 B、感觉一般 C、感到不满意

33、您认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当务之急是什么:

A、选好村党支部班子和村委会 B、推进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C、积极推进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 D、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34、如果村组召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工作大会,您将: A、积极参加,并提出意见与建议 B、只参加,不发言 C、不参加

35、您对村领导班子: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36、您对村务公开状况: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不满意

37、您的农业生产技术和信息从什么渠道得来的:

A、广播电视报刊 B、技术人员培训 C、远程教育 D、自学 E、其他

38、您喜欢什么方式进行生产的培训:

A、培训班 B、明白纸 C、广播电视 D、现场示范 E、其他

39、您最希望得到哪些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A、信息 B、资金 C、技术 D、其他

40、您生产的农副产品主要通过什么渠道销售:

A、合作组织统一销售 B、销售到市场 C、商贩上门收购 D、销售给企业 E、其他

41、每月有不低于多少的固定收入,您才愿意离开本县谋生:

A、1000元 B、2000元 C、3000元 D、无论多少都不出去

42、如果有条件在家里搞来料加工,您是否愿意接: A、非常愿意 B、看工价后再考虑 C、不接

43、如果种养大户邀您加入种养合作社,您是否参加: A、参加 B、看别人参加了才参加 C、不会参加

44、开展种养加工您最担心的是什么:

A、技术不过关 B、市场价格不稳定 C、打不开销路 D、其他

45、如果村里牵头入股办企业,13、您是否愿意入股: A、会入股 B、看项目情况 C、不会参股

46、对家庭成员外出打工或经商,您是否支持: A、支持 B、反对 C、随他(她)自己

47、您希望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A、进企业上班 B、务农与上班相结合 C、专职从事种养加工

48、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满意: A、满意 B、基本满意 C、不满意

49、您家中去年的医疗费用是多少:

A、500元以下 B、500-1000元 C、1000-5000元 D、5000元以上 50、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这一举措,您是:

A、已知道,非常关心 B、听说过,不太清楚 C、还不知道

51、如果知道,从什么渠道知道:

A、领导讲话中 B、上级文件中 C、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中 D、其它途径

52、您认为新农村建设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C、无所谓

53、您认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突出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A、资金的保证 B、乡风民俗的改善 C、规划的制定 D、其它(请填写您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54、您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新”在哪里:

A、新的思想观念 B、新的村容村貌 C、新的生产设施 D、新的生活习惯

55、在新农村建设中您最担心出现哪些问题:

A、自筹资金比例过高 B、有人从中以权谋私 C、出现豆腐渣工程 D、生活没有得到改善 E、成为政绩或形象工程 F、其它(请填写您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56、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您认为目前最大的困难是:

A、缺少资金 B、缺少技术 C、信息不畅,农产品产销难 D、其它(请填写您的意见)__________________

57、如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您出工出力,您是否支持: A、支持 B、视情况而定 C、不支持

58、为改善投资环境和生活条件,组织农民义务兴修基础设施,您的想法是: A、乐意参加 B、不想参加 C、给一定补贴才参加

关于农村经济与发展的调研报告

摘要:

本次调研以巫山县当阳乡为根据地,对当地的农村经济和地方发展进行了较深入的调研,走访了当地玉灵村、高坪村、红岩村、红槽村、里河村、平定村六个村,还与那里的农民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和当地的人民同吃同住了一个月之久,从当地的山容地貌到人文风俗都有切身体会,感慨颇多。报告的有对当阳乡实地情况的介绍,以及我国农村几十年来发展带来的巨大变化,在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任然面临着很多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像农业发展有地域发展不平衡、农民思想观念陈旧、政府部门针对当地农业发展所特定的政策扶持等问题。再者通过这一个月来在农村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自己的关于农村建设的想法,在报告中有很大部分是我们对农村建设的看法和建议。希望能通过本次调研能对大家对当前农村经济和农村发展有新的正确认识。

关键字:农民增收、人口问题、解放思想、教育。正文:

一.当阳乡总体情况介绍

当阳乡地处重庆与湖北交界之处,是巫山县北边偏远的一个乡,全乡6六千多人,由平定村,里河村,高坪村,红岩村,槽村和玉灵村组成。全乡六千多人,农民的主要收入主要来源于外出打工和种植烤烟,土豆,水稻,养殖山羊等。2010年人均收入4086元。交通比较闭塞。是重庆最后一个硬化公路通往的乡镇。当该乡的旅游资源丰富,有重庆唯一的原生态高山湿地——葱坪,葱坪占地1200亩,物产丰富,风景优美,是一个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这些年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行下,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和城镇比起来她的发展速度仍然很慢,和城镇的差距仍然很大。在当阳乡这一个月的挂职活动中我走访了这里的六个村,深入与这里的农民交谈,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刻的了解到了当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和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想法。了解了农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当阳乡的经济状况在一定的程度上代表了巫山,乃至重庆和中国的很大一部分农村的状况。因此我主要立足于当阳乡的农村去讨论现在农村的主要问题和如何去解决问题。

二.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及面临的问题

中国有六亿的农村人口,农村的经济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农民和农村经济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有关资料显示:这些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农村取的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1978年开始的以市场化为取向的农村改革,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点,不仅突破了传统体制的束缚,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农业依靠政策支持,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特别是2004年至2008年,中央连续发出五个“一号文件”,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出台,使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134元增加到2007年的4140元,增长近31倍,平均每年增加138元,年均增长7.1%。实践证明,出台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和改善农民多渠道就业环境是农民快速增收的三大“助推器”。

农民收入结构有所改善。随着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农民收入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1978年,农业经营性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84.95%,至2007年下降到53%,下降近32个百分点。二是以农民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正在逐渐上升。1978年,以农民外出务工为主的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仅为16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7.92%,至2007年上升到38.6%,增长近100倍。三是农业转移性收入也在增加。随着政府“四减免四补贴”政策的出台,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从2004年的116元增加到2007年的222元,年均增长24.4%,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由2004年的3.9%上升到2007年的5.3%。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取得的巨大发展有赖于几个原因:一是改革开放30年间,我国的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得到迅猛发展。随着新型工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到建筑、餐饮、加工制造等行业,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重迅速增长,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大量的工业项目上马,农地征占补偿水平得到提高,土地流转、房屋出租、参股投资等为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开辟了新的空间。三是市场化取向的农村改革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的进程,我国许多农村农业生产走上特色化、品牌化、专业化的道路,不断增加的产品附加值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四是2004年以来,国务院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产品特产税,推行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直补等,也拓宽了农民增收途径。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有了的巨大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值得高兴的,但在这背后我们也得看到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要求。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因此,如何解决农村问题主要是发展农村经济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和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的关键步骤。

中国广大的农村当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像巫山县当阳乡的这些身处偏远山区的农村,农民的收入仍然不高,生活条件也相对艰苦,相较于发达地区的农村还有很大得差距,从我们的调研中总结出了当地农村的一些问题:

1.和城镇相比农村的收入仍然很大,农民并不富裕。调查中我们发现按有56%的人不满意自己现有的生活状况,觉得近年来收入增幅太小,和城镇的经济增长水平相比远远落后,不能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在众多的场合下农村尤其是内陆的农村任然是贫穷的代名词。农民进城任然是弱势群体的象征。

2.在当阳乡(据调查当地农村85%的18-45岁得人都到外地打过工)很多农村很多人的主要收入是靠外出打工,对当地就业和农村经济没有信心。虽然在一定的程度上外出打工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影响。如农村精干劳动力流失,农民常年在外打工土地荒芜没有人管理,一定意义上就是浪费了生产资料,且农民在外打工等回来务农的时候其生产水平落后,在长远的意义上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收入;农民外出打工就产生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因此在村里随处可见的孤独可怜的老人,和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化问题带来的是恶性循环,留守儿童普遍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学习成绩差,并且有很多孩子有抽烟,喝酒,混社会的坏习惯,长大成人后素质普遍比较低。因此农村就周而复始出现了这样的景象,爸妈外出打工养孩子,孩子成绩不好读到高中或是什么就外出打工再结婚,爸妈老了就回农村只求有口饭吃,孩子结婚了就生孩子,孩子就留在家里给老人带,自己又到外面打工养孩子。就这样循环下去那个农村还是那样只是人不一样了。

3.农民的素养普遍比较低,思想保守。据走访当地的各个村庄以及和当地的农民聊天发现:当地的人仍是沿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当地就只有一个发季节蔬菜生产基地且每年的收入只有30多万元,由于文化水平比较低他们学习新的技术比较困难,且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少,据调查他们除了看电视就没有其他的信息渠道来源。此外他们思想比较保守,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5%的人如果有剩余钱款会存进银行,而不是购置生产资料扩大生产。他们不敢去创新也不知道怎么去创新,安于现在的生产方式,很少有农民去打破传统的生产。主要是他们怕那新的生产方式会破坏他们原有的稳定的生产,他们担心如果不成功怎么办。当然这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农民的抗损失能力小。也有就是他不肯去做大或是做新,因为他们觉得只要在现在的基础上有点增加就满足了,他们没有远大长远的目标。

4.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虽然说农活很苦,外出打工也是这样,但是留在家里的很大一部分的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在这一个月了挂职活动中我们发现,除了农忙的时候很多农民是在家里闲着无聊的,他们认为搞好主要的农活就可以了,这也许是他们懒惰的一种原因,当然也有一部分的人很少有闲暇时间,这部分人的家庭经济通常都比其他那部分的人好。

5.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生产积极性难以调动。查阅资料显示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来,农资价格均涨幅较大,部分产品几乎月月刷新历史纪录。从市场行情来看,2008年10月份以前,各种农资的价格涨幅最为明显,上涨持续时间长,2008年9月份,绝大部分农资价格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国产复合肥、国产氯化钾、国产磷酸二铵等化肥价格同比涨幅均超过40%,钙镁磷肥、普通过磷酸钙、进口磷酸二铵等肥料的涨幅也超过了30%,进口尿素和国产尿素涨幅略低于20%,农用柴油(0号)、饲料、地膜、棚膜的价格涨幅也超过了10%。农资的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抵销了农民收入增长的成效,造成增产不增收,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6.农村的人口过多,人均土地占有量少,良田的占有量更是少。农民没有足够的土地那么想通过扩大种植业来增收就很困难了。

7.农村的教育水平落后,教育是为农村培养人才的根本,教育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素质,进而达到提高生产力的效果。但农村的教育却比较落后,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一个学校只有老师,几个年级在一个教室上课的情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家长没有文化,虽然他们都希望孩子通过上学考上好大学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孩子的学习环境差,在城市教育越来越好的情况下农村的孩子是越来越不利,孩子上了高中考的不理想的学校,由于经济的原因就不读。因此农村孩子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孩子很难上好点的大学。

三.关于农民增收和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增收的主要方法,就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有两条大的方向可循:一,农民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大力开展生产,主要是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二,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解放思想。这两条要相结合,同时开展。具体来讲就有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农村的基础设施。在我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除了增收之外有41%的人最希望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基础设施是进一步发展生产力的需要,如水利设施使农民进行生产时更有保障,搞好交通设施,是农村交通便利有利于农产品的输出使农民增收。2.在惠农政策的势头下鼓励农民扩大生产和创新生产自主增收,打破传统的小农生产模式。如搞养殖场,种换季蔬菜,种高山无害蔬菜,但关键的是政府要大力鼓励和实质性的支持,带领农民“因地制宜,适应适应市场,凸显特色,注重效益”。同时政府也要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的农产品“难卖”的问题。政府有目的的规划是一个村乃至一个乡镇的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带领那些有所担心而不敢去做大和创新的农民,这样也有利于技术的推行,和产品的销售。

3.尽可能的延长农村的生产链,使村或是乡镇输出的尽量少的是原材料。以户或是村或者是乡镇为单位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如巫山盛产烤烟就可以适当的修建烟厂,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而且可以解决当地农民的就业是农民不用背井离乡的外出打工,避免了劳动力的流失,同时也可以解决部分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为农村的下代更好的成长和农村的美好明天打下基础的好方法。

4.发展特色的龙头产业,以龙头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副产业的发展,使农民有更多的收入来源。比如阳乡发展以葱坪为特色的旅游产业这样不仅可以给带地的百姓带来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可以使农民的农产品有更好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民有些产品“难卖”的问题。也使得更多的农民有了新的创业机会如开农家乐。这样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5.大力培养农村里的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以人才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当阳挂职的一个月中我们发现这里的农村最缺的就是专业人才。农村必须要有人才才能带动农村更好更快的发展。在农村选拔部分人进行技术培训和其它再教育以增加他们的技术,增加知识和提高他们的见识,为农村培养高技术和高素质人才,政府在经济上和其它的方面大力的支持是他在农村建立起榜样,为鼓励其它人更好的去接受新技术和解放他们的思想的保障。同时要吸引外来人才,村或是乡镇政府要大力引进那些有能力或是有技术的人员到村开展和指导工作,教农民该怎么做,同时解放农民的思想。

6.大户带动小户乃至整个村的再增收。鼓励大户的出现,同时保护这些大户。一般来说农村大户有技术上的优势,资金优势,市场和信息等优势,一个大户的出项和发展往往可以带动小户乃至一个村的发展,以榜样的形象去鼓励其它的农民积极的生产,使农民更好的思考致富的方法从而达到解放思想打破传统的作用,为农村更好的发展垫上基石。7.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村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农民增收就必须先要足够的土地。只要有足够的土地后才能更好的扩大生产。才有利于新技术和机械化的推行。因此要鼓励有条件的农民转成城镇居民。现在重庆也在开展农转非项目。政府应该更好的宣传使更多符合条件的人转户,以减少农民的数量,增加人均占有面积,使个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解决很多农民在农闲是无事可做的现象,同时推进机械化的进行使更多的农村成为现代化农村。

8.加强农村干部的素质教育,提高干部的思想修养,让村干部为百姓更多的干实事,而不是想着从政府下拨的各项钱款中苛扣出部分放进自己的口袋。

9.大力发展农村的教育,加大对从村教育的投入,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上更好的学,发展人才,以教育为根基振兴农村。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9%人认为自己收入不高的原因是自身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所以说教育在农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当前农村的教育想比有城镇是异常的落后,甚至会出项几个年纪坐在一个教室上课的情景。师资力量薄弱和教学的硬件差,是农村的孩子上大学的比例越来越少。孩子上好大学越来越难。孩子就是明天。农村孩子的文化水平低素质低也就意味着农村明天的村民的文化低素质低。因此说教育对农村来说至关重要,好的教育关系到农村明天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上好的大学,即使有一部分孩子离开了农村,随后他就可能带一部分人离开农村,这样有利于减少农村的人口,同时他也是知识的传播者,有利于发展她身边农民的思想,同时留下的一部分是有文化头思想的,他们将给农村带来新的面貌。因此说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篇7: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xx乡基本情况

xx乡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城北部,距施秉县城48公里,距遵义地区余庆县城19公里,东与白垛乡、南与牛大场镇相交,西与余庆县白泥镇毗邻,北与镇远县大地乡、石阡县坪山乡接壤。xx乡怀抱九龙山,北靠佛顶山,位于省级旅游景区杉木河上游,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雨量1080?,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有红豆杉、榉木、水青杠等国家保护珍稀树种和五步蛇、石螃等珍稀动物。全乡总面积180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6909亩,其中稻田5088亩,旱地1821亩,林地面积213227亩,占总面积的79%。地属山区,高山林立、岩容发达,东北方较高,最高海拔为1869.3米,西南方偏低,最低海拔为656米。全乡辖5个村76个村民组,110个自然寨,2087户,8140人,居住有汉族、苗族、土家族等民族。全乡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土豆、油菜、烤烟,是典型的农业、林业乡。

xx乡农村经济现状

xx乡现有人口8140人,其中男4397人,女3643人,劳动力5138人占总人口的63.1%,20**年已外出务工1791人占总人口的22%、占劳动力的34.9%。农村经济来源主要有畜牧养殖、外出务工、烤烟和水稻种植。烤烟生产主要分部在北部的塘头、茶元两村,和20**年烤烟产值分别为108万元、157.21万元。水稻种植主要是西面的xx村和中部王家坪村、九龙村。畜牧养殖方面,中部和东面的九龙村、茶元村,以饲养山养为主,西面的xx村以喂养母猪和生猪为主。20xx乡人均纯收入为1486元,20**年为人均纯收入为1806元。五个村均无村级集体经济来源,是典型的空壳村。

此次农村经济调查,我们从全乡随机抽取了112户,占总户数的5.4%,调查人口为508人,占总人口的6.24%。调查人口中,20**年人均现金毛收入为4881.5元,其主要经济来源有畜牧养殖、外出打工、种植烤烟等经济农作物、经商、粮食生产、其它,它们分别占毛收入的35.6%、32.64%、13.82%、5.57%、4.18%、8.6%。20**年人均支出为3744.1元,其主要支出对象为生活支出、生产投入、建房、酒席、购置农机和车辆、医疗、教育,它们分别占支出的32.97%、18.86%、14.51%、10.88%、8.62%、7.03%、7%。20**年人均粮食产量为637.7公斤。

调查发现

c 三、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和落后。调查中13人建议政府加大对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占调查人口的11.6%。年至20**年上半年,xx乡新建成的水利沟渠共计5.8千米,目前xx乡农田水利沟渠待建和需维修的仍有175.5千米。耕地多是小梯田或斜坡,面积小不利于机械作业,仍属于牛马农耕生产。四、农村交通落后。虽然全乡5个村基本实现了通村公路,但路况差,目前连五级乡村公路标准都还没有达到,客运车辆不能通行,只能通行普通农用车辆,路况十分恶劣,24公里的通乡村公路就要花1.5小时才能走完,20**年到20**年上半年没有整个乡村公路投入的维修资金不到10000元。76个村民组仍有21个组没有通公路,农民生产生活仍是靠肩挑马驮运输。 二、人患大病、大牲x生病死亡、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高等教育成本过高仍是导致农民反贫的主要原因。调查中10人认为家中有人长期生病或大牲x生病死亡是导致家庭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8.9%;6人认为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大是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5.4%;3人认为高等教育成本过高是导致其反贫的主要因素,占调查户的2.7%。

五、农民缺乏先进的劳动技能。调查中有28人建议政府加强对农民先进生产技术培训力度,占调查人数的34%。目前,xx乡有在册一户一技能人数为592人,占总人口的7.3%,但多是以普通农业生产技术为主,如生猪养殖户中,真正掌握先进生猪养殖生产管理技术且能长期发展并赚钱不足10户,而大多数仍是传统养殖模式,不善于学习和接受别人先进的养殖模式,一但生猪价格出现较大波动,生产就出现亏本。

六、乡镇农技部门人才严重缺乏,没有发挥应有的技术指导作用。20**年xx乡畜牧兽医站、农业技术推广站、农机技术推广站分别有编制2人、3人、2人,但截止20**年上半年,三个站在册人数为零。xx乡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在没有技术员指导下只能靠传统经验生产,先进农业技术、畜牧业技术得不到推广利用,农业、畜牧业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制约xx乡农村经济发展。

篇8:发展农村物流探讨

一、农村物流的概念

农村物流是一个地域性的概念, 是与城市物流相对而言的, 就是与农村有关的物流活动, 是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村消费品的从供应地向需求地流动的过程, 包括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与上述活动相关的信息处理等活动。农村物流根据所流动的物品实体, 可分为农产品物流、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村消费品物流。农产品物流主要方向是从农村流向城镇, 农业生产资料物流和农村消费品物流主要方向是从城镇流向农村。

二、发展现代农村物流对建设新农村的意义

现代物流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59.6万亿元, 占全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1%, 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 即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现代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骨干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农村物流在整个物流总额中所占比重只有2.7%, 农村物流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劣势, 发展农村物流的潜力还十分巨大。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产和流通的扩大, 对农村物流需求也将随之增加, 因此发展现代农村物流显得十分迫切。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 农产品物流市场庞大, 而我国大多数人口在农村, 农村有最大潜在的消费群体, 是一个巨大的潜在的市场, 存在着很大的物流需求。发展农村物流, 有利于农民迅速得到质量可靠的生产、生活资料供应, 有利于使农产品的价值更好地得以实现;能使农民能够增产增收, 扩大内需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它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

城镇居民消费的农产品来自农村, 发展农村物流, 也可以提高城镇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 有利于增强城市工商业的活力, 促进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现代物流是一个技术密集型加劳工密集型的产业, 发展农村物流, 可以吸收更多的人就业, 这对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 促进农村致富有重要作用。

发展农村物流是降低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农业风险有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要避免和减少农业经营风险, 除了需要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和正确的营销策略, 还需要有配套的现代物流体系, 以保证农用物质供应的及时可靠和农产品流通的高效。现代物流就是要求在正确的时间在正确的地点用正确的方式以最合理的成本向正确的用户提供正确的产品。所以发展农村物流, 加强物流管理, 是降低农业经营风险的重要方面。

三、当前农村物流的主要特点

与城市物流相比, 我国农村物流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

1. 农产品是农村物流最主要的部分。

农村的主要产出是各种农产品, 其中鲜活农产品占很大比重, 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 保鲜期短, 极易腐烂变质, 不便储存和运输, 对运输、储存、加工的要求高, 需要特殊的运输工具和专门的仓储设备。而且农产品的单位价值较低, 这使得物流成本在产品成本中占较大的比重。

2. 农村物流季节性强。

由于农业生产经营的季节性特点, 导致物流需求的非均衡性。使农村在不同的时间上有不同的物流需求。

3. 农村物流受自然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双重影响, 物流服务的需求稳定性差。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农产品生产有一个自然生长期, 对市场需求的响应有一段较长时间的滞后, 当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时难以适时调整。我国地域辽阔, 自然条件复杂, 水资源和降雨量的分布在不同的年际和季节及不同的地区之间变化大。特别是近几年, 灾害性天气出现的次数多, 持续的时间长, 而我国目前对自然因素控制利用程度还较低, 这些自然因素造成农业生产的不稳定, 使得农村物流不稳定。

4. 物流服务需求差异大。

不同地区间自然资源和经济结构差异很大, 农村的产业众多, 形成不同的农产品生产品种以及生产方式, 从而导致物流量及对物流质量的要求不同。

5. 农村物流服务分散。

当前农村经营的方式是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 物流服务单个服务对象不但小而且散, 难以发挥规模效益, 使得物流服务成本高。

四、发展农村物流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1. 农村物流基础设施落后。

改革开放20多年来, 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很大, 但我国长期以来以城市发展为中心, 投资主要集中在城镇, 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却没有得到重视。乡村道路简陋, 甚至有些偏远的地方还没有公路, 交通极为不便, 很多农产品不能够及时运出。在农村缺乏现代的仓储设施, 农产品不能得到很好的储存保管, 农产品的损失浪费是惊人的。通讯不发达, 信息化程度很低, 使农业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农民难以及时掌握需求的变化情况。

2. 农村物流服务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水平低。

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基本上是以家庭为经营主体的承包经营责任制, 农业生产单位小, 生产分散。一方面, 作为分散经营的农户自我服务能力比较差;另一方面, 原来集体经济组织基本处于解体, 功能十分薄弱, 而新的社区合作经济组织还不完善, 服务功能不强。产前的信息指导, 产后的流通加工、贮藏、运输、包装、配送等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远不能满足农村物流的实际需要。

3. 物流服务个体规模小数量庞大, 信息体系不健全。

作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的农户规模小、分布广、居住分散, 相对的物流服务的地域范围也就扩大。现代物流要求有发达的信息系统相配合, 农村的信息网络落后, 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 农产品物流的流向、流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农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分析、应用的能力低。由于信息不灵导致对市场的驾驭能力低, 商品流通不畅, 造成农产品卖难, 农民增产不增收, 生产与市场所需脱节。

4. 农村物流技术落后, 物流成本高。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现在通常还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 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的损失很大。据统计,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多以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形式为主, 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 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据统计, 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损失率达25%~30%, 大量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了。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

5. 农村物流人才匮乏。

我国近几年培养了一大批的物流人才, 但真正了解农村和农民, 熟悉现代农村物流特点的人才很少。至于能够对农村物流的资源进行整合, 进行农村物流系统规划的人才更是奇缺。这严重制约了农村物流的发展。

五、农村物流发展的机遇

我国加入WTO后, 对我国农业来说要面对国外农产品的竞争, 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是一个重大的发展机遇。一是我国农业可以参与国际分工, 优质农产品可以进入更大的国际市场, 二是物流服务对外开放后, 可以学习国外物流管理的先进经验, 使我国的物流服务水平迈上新的台阶。进入21世纪后,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十一五”期间, 中央和地方财政将筹集数千亿元, 主要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 有利于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而发展现代农业, 必须建立完善的服务“三农”的物流服务体系, 以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这对农村物流提出了更高要求, 也给农村物流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六、发展农村物流的几点建议

1. 继续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投入不足, 欠账较多。近年来, 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虽然有了较大的增长, 但在我国的二元财政体制下, 与对城市的投入相比相距甚远, 远滞后于GDP增长速度, 不能满足农村的需求。当前主要是要加大农村交通通信网络的投资和农产品仓储投资。

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上, 国家加大投入理应是份内之事, 但历史欠账较多, 要国家完全包下来也是不现实的。除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外, 要鼓励和吸引各种力量投资农村物流设施。在继股市和房地产后, 还有很多热钱正在寻找新的投资渠道, 如果能把这些热钱吸引过来, 不但有助于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还能大大加快农村物流的发展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 在经济工作其他领域招商引资力度很大, 但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引进和利用外资一直很少关注, 可以说是经济中一块亟待开发的盲区、空白点和处女地, 显而易见, 招商引资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具有很大潜力, 大有作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应把在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引进和利用外资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工作。

2. 大力发展服务“三农”的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体系。

农村生产经营的现状决定了目前农村物流面临服务分散, 单个服务成本高, 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状况, 使一般的物流服务经营者对农村的物流服务积极性不高。因此, 发展服务“三农”的专业化、社会化的农村物流服务很有必要。利用这些专门为农业服务的物流企业, 让农民更方便直接地了解市场, 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利用专门的分销渠道, 使农民的生产经营能够有的放矢, 提高运作效率;能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农用物资的供应、农副产品的储存、包装、流通加工、配送、销售等的配套服务。这样, 农民既能增产增收, 又能降低交易费用。

3. 完善农村物流供应链体系。

农村物流供应链是由农资供应商、农产品生产者、农产品销售商、消费者等组成的一个网络结构, 但这个网络上的各结点还处于自发的形成过程, 还没有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 各结点成员还不能分享技术和信息。在一些地方所出现的“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 是农村供应链的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 但是这种模式基本是存在于量大价值高的农产品经营中, 还没有得到普遍推广。目前可在“公司加农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 把农业生产者、农资经营者、农产品加工者、农产品经销商等组织起来, 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联盟, 实现信息共享, 各成员间在技术、资金上互相支持。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不是简单的买卖关系, 而是战略伙伴关系, 利用供应链的各个节点成员的专业分工优势和成员之间的紧密协作, 使整个供应链的流通成本最低, 流通时间短, 对市场的响应及时。在供应链的组建上, 以资金雄厚、信息收集处理具有优势的企业为核心企业, 通过核心企业对供应进行管理。一般来说, 农业生产者规模小, 力量薄弱, 在供应链中处于弱势地位, 需要农业生产者组织起来, 形成一定的集中度, 这样有利于农产品生产者合理利用资源, 更好地推广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 形成规模效益, 降低生产成本, 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4. 建立健全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网络。

农业生产的周期长, 一旦失误, 难以挽回, 所以必须有准确的市场供求信息才能够避免农产品供求的大起大落而造成的巨大损失。由于农业生产的分散性, 整合涉农信息资源, 建立开放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 使信息的获取、收集、整理、使用能够快速便捷。在建立健全农村物流信息服务网络方面, 政府要起主导作用。由于农村地域分散, 在农村物流信息网络的建设、信息发布等方面,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 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 建立覆盖省、地、县、乡村的农业信息网络平台, 统一网络接口, 使农业生产、仓储、运输、流通加工、配送等经营者在每一个角落都能通过信息网络发布和获取交易信息, 降低信息获取成本。并进一步发展成一个全国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建立严格审核信息的机制, 防止虚假信息的蔓延。

5. 推广先进物流技术。

农产品物流是农村物流中的重要部分, 由于大多数农产品的鲜活和易腐性, 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耗大。大力发展农产品保鲜技术和冷链物流技术, 有效降低农产品在流通中的损耗。目前农产品流通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 产品单位价值低, 并且不便储运, 开发和推广先进的农产品加工技术, 对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流通加工, 既可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又能够方便储存和运输。

6. 大力培养农村物流人才。

我国的物流专门人才缺乏, 而农村物流人才更是凤毛麟角。虽然在全国的物流热中, 有许多院校和培训机构在培养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物流人才, 但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物流的培训机构。由于农村物流的特殊性, 目前的大中专院校物流专业的教学内容也远不能满足农村物流的需要。大中专院校所开设物流专业, 还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物流的方向, 物流专业应该在课程设置和专业方向上增加培养农村物流人才的内容。为使农村物流人才的培养能够更好的适应需求, 可以通过政府、院校、企业三方共同努力来培养, 或者通过国家劳动部门、人事部门组织对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短期培训, 同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服务, 以满足农村对物流人才的需求。

摘要:发展农村物流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方面。农村物流具有较强的季节性、服务分散、物流服务需求差异大等特点。发展农村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物流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水平低、信息体系不健全、物流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低。加大对农村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 建立一个功能全、覆盖面广的农村物流信息网, 发展和应用先进的物流技术, 培养农村物流人才, 完善农村物流供应链体系是发展农村物流的现实选择。

关键词:农村物流,物流,农产品

参考文献

[1].郭翔宇, 郑秋鹛, 李友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1

[2].于兴华, 宋伟.现代农村物流体系与“三农”问题[J].物流科技, 2005 (4)

[3].李家曦.生鲜食品配送的特殊性[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7 (7)

[4].韩美贵, 张兆同.改善和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思考[J].农村经济, 2005 (2)

上一篇:为张展喝彩四年级作文下一篇:过零丁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