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教育论文

2022-04-18

摘要:90后学生大批升入大学,这一代人具有浓重的时代和社会特征,也就是说管理者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管理才更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形成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下面是小编整理的《90后大学生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90后大学生教育论文 篇1:

90后大学生教育及辅导员工作的教育对策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影响与矫正大学生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及人格品质、形成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本文以90后大学生为教育对象载体,从高校辅导员要科学评价90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对策两个方面解读高校辅导员如何做和如何做好本职工作,希望可以给辅导员工作带来一些启发。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 辅导员工作 教育对策

长期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仍是“老大难”问题,教育效果不明显。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育主体工作的多样化,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高校辅导员需要以“90后的大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思想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球化和当代中国社会的背景下,做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教育原则,科学评价90后大学生。辅导员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符合90后大学生的成长需求和话语体系,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关系和良好的沟通。

一、高校辅导员要科学评价90后大学生

(一)树立科学的学生观

90后大学生是一群刚刚走出“应试教育”环境、渴望接触社会却又缺乏对社会的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年群体,他们热情而又冲动、好学但又迷惘,高校辅导员应在工作中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出发,对学生全面认识,客观评价青年学生的时代性,充分肯定“90后”的优点,相信他们一代有一代的特点、一代胜过一代。贯彻“仁爱与责任”的理念,给予学生宽容、关怀和理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肯定学生的基础上,才可能关爱学生、善待学生,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正确看待90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

90后大学生个性鲜明,大胆张扬,他们身上体现出了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聚焦了新时代的批评。很多人批评90后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贪图享受、不学无术、高分低能、浮躁不实、意志薄弱等,批评的焦点在于理想信念薄弱、社会责任感差、个人功利强、艰苦奋斗精神欠缺。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从问题出发,从现象到本质,正确看待他们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科学的维度来观察90后大学生:

1.90后大学生问题的性质

社会性: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作为思想最活跃的社会群体,90后大学生的思想也必然反映了社会价值理念的最新变化,其困惑反映了全社会的困惑。

特殊性:90后大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双重身份,一是社会人身份,二是在校生身份;大学时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与不成熟阶段;在成长过程中的边缘性特点,要么懂事奋进,要么愤青颓废。

发展性:社会追求发展,个人追求发展,90后大学生存在的问题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寻求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案,用乐观的态度展望大学生成长的未来。

2.90后大学生的教育原则和重点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不容忽视。高校辅导员面对90后大学生,要把握住三个教育原则:(1)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观点;(2)坚持和谐人格、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3)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善待学生的宗旨。笔者认为辅导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重点有:

(1)认识人生新起点的教育

从走入大学的那一刻,所有学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何让他们保持较好的竞技状态奔跑在人生赛场上,需要辅导员成为“高超教练员”,指导他们“早定位、早准备、早实施”,从而帮助其赢在人生起跑线上。辅导员需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涯规划及实施步骤,使学生在大学始终有明确的成长目标和生活动力。制定每年、每学期、每月的生涯目标,这是学生发展的内因;辅之以辅导员指导作为外因,最终让学生完成从量变(学习)到质变(成才)的过程。

(2)培养新习惯的教育

辅导员要培养90后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辅导员是大学生的良师益友,工作在第一线,与大学生朝夕相处,比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90后大学生喜欢被关注,希望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渴望自己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辅导员可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引导他们养成缜密的逻辑思维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及稳重规范的行为习惯。古语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辅导员以身作则,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爱戴和信任。

(3)打造新團队的教育

90后大学生喜欢“领导”别人而不喜欢“被领导”,辅导员要结合工作内容、性质、对象等的不同,从学生关注和关心的人、事、物等出发,选择智慧的方式、方法等深入学生群体,组织他们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如通过才艺演示会来认识集体中的我和同学,增加90后大学生对集体主义和团队概念的认知,增强他们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情感,逐渐锻炼和养成稳固的团队意识。

二、高校辅导员对90后大学生的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教育效果欠佳的原因,主要涉及教育目标不明确、脱离学生思想现状和话语体系、形式单一而缺乏感染力等。因此,笔者建议高校辅导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加强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

1. 联系方式改变:在传统的面谈及电话联系的基础上,高校辅导员也通过电子邮件、博客、QQ、飞信等新途径来了解学生,加强联系。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年级应有不同的联系方式。针对大一、大二、大三的学生,选择“面谈”的方式有助于辅导员全面观察学生、深入了解学生,获得更多第一手信息,提高学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通过微博、飞信等新媒体途径,辅导员可以及时更新工作内容、发布消息、分享经验、总结教训等,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得到辅导员就在身边给予帮助;针对大四的学生,电话联系则更方便、快捷。

2. 联系空间扩大:辅导员走访学生宿舍。宿舍就是“学校之家”,除了舍友是“家人”,高校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成为学生的“家人”。学生的问题无大小之分,学生的心声要能够及时听见和了解。因此,要使得学生主动联系辅导员,就要使学生爱辅导员、信辅导员。辅导员可以提前联系学生和其说好去宿舍走访,或者不限于宿舍环境,可以和学生选择在宿舍楼底下的食堂、周边的草地等环境就学生的生活、学习、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话题和学生交流,听其声,明其心,进而稳固师生之间的情感,使学生消除或者缩小对辅导员的距离感。

3.联系频率调整:辅导员与学生之间联系的密切程度与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总体满意度有关。笔者认为,联系频率低,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就会相对较低。辅导员增加对学生的关注和联系,能够让其对辅导员的为人处世、性格爱好、工作安排等各方面有更多的了解,进而理解辅导员工作的不易,提高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辅导员要把握好和学生联系的频率。实际工作反馈得知,与辅导员保持一周几次联系的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比随时保持联系的要高。主要考虑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代大学生的自主意识不断增强,自主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加,需要周围环境给予其更多自由的空间让其发挥,辅导员过多的干预会引发其不满;二是根据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的工作内容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实际上,辅导员就学生事务性工作与学生联系获得的满意度低于其就学生本身存在或面对的问题与学生联系获得的满意度。前者侧重于辅导员工作的完成,而后者侧重于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帮助。因此,基于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点,高校辅导员有必要以学生身心特点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将人性关怀融于与学生的日常联系中。

(二)提高辅导员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辅导员的日常工作要求辅导员有较高的理论基础和管理能力。在纪律、安全及生活管理、班风学风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学生认为辅导员的管理能力差而降低了对辅导员工作的满意度;在奖惩评定及帮困助学、创新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学生认为辅导员理论水平低而降低了对其工作的满意度。因此,辅导员要在管理性质的工作上提高管理能力,需要在带有教育指导性质的工作上提高理论水平,以此让学生信服。

1.辅导员工作职业化,提高理论水平。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其理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工作的进程和质量。除了了解学生的专业知识,辅导员有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体育等相关学科,有广泛的兴趣。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与学生有了共同语言,师生产生共鸣,学生才愿意接近和信任辅导员。

(1)在工作中积累案例:可以借鉴北京工业大学的做法,“平均每天找一名学生谈心,每周对所在班级随堂听课一次、召开一次学生干部会议、记一篇工作笔记,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学生工作的书籍,每学年发表一篇有关学生工作的论文”等,使每一位辅导员清晰地认识工作的分量和责任,自觉主动地把每一个平凡的事情做出不平凡,把一个个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

(2)建立辅导员协会:为校内辅导员提供包括党团建设、干部培训、沟通技巧、心理咨询、职业策划等的专业指导和服务,推进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进程。知识是无限的,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辅导员必须要与时俱进,充实新知,“学高而后为师,德高而后为范”。借鉴复旦辅导员协会的项目运作机制,从以下方面努力:分工细化,让高校辅导员从事务性琐事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加富有内涵的育人和咨询工作;专业培训,开发辅导项目充实辅导员培训(如建立辅导员论文库、案例库),将辅导项目制作成可以随时检索的目录菜单等。新时期的辅导员要做“双肩挑”辅导员,一肩挑思想政治工作,一肩挑业务学习,“‘双肩挑’既是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有效模式,也是一种特殊的培养拔尖人才的有效模式。”辅导员有了职业愿景,就会感到事业有奔头、工作有劲头。

2.辅导员工作有序化,提高管理能力。辅导员工作存在较大的进步和发展空间,笔者认为可从两个小点提高辅导员的管理能力:

(1)辅导员工作管理原则:要抓大放小,“抓大”就是要提升高度,重点关注和解决学生思想层面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放小”就是要选拔有热情、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同学担任班干部,下放一定权利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对于前者,因为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大多数是青年教师,与90后大学生有共同语言,在与学生的交往与沟通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力和创造力,从学生的精神层面了解学生,防止逆反心理,进而赢得学生的信赖。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如魚得水,得心应手;对于后者,高校辅导员可以培养能力强、有责任心、工作认真、积极好学的学生分担部分学生工作,让其在锻炼中提高管理他人的能力,让他体会在管理中完善自己。

(2)辅导员管理要有法可依: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和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认为管理就是服务。辅导员能否完成从学生管理到为学生服务的转变是管理工作能否顺畅的关键。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相结合,辅导员要遵循法律、法规及学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在范围内行事。在管理学生或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辅导员应具有维护学生隐私权、财产权、人格尊严等基本权利的意识,尊重90后大学生的知情权、选择权、建议权和申诉权。同时,辅导员应使整个管理过程遵循正当程序,使管理制度化、透明化,公开、公平,保证学生在学校的“机会均等”,保障其“请求权”合法、“选择权”正当、“知情权”合理。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思想认同、取得学生的行动支持。

【参考文献】

[1]张书祥.辅导员工作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5,4(3).

[2]鲁宇红.加强高校辅导员工作专业化建设的思考[J].江苏高教,2009(4).

[3]李永健.论高校辅导员工作方法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08(2).

作者:王英

90后大学生教育论文 篇2:

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新思路探析

摘要:90后学生大批升入大学,这一代人具有浓重的时代和社会特征,也就是说管理者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管理才更加符合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本文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普遍心理特质,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形成原因分析,最后提出了“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管理

目前,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心理特征与以前的大学生相比都发生明显的变化,高校管理者如何转变教育观念,适应90后学生特点探索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他们感知了我国这些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目睹了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历程,90后大学生在行为、情感、思维、认知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面对这样一个早熟、张扬、自信、时代感鲜明的群体,高校学生管理者面对学生的变化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进一步探索符合时代发展规律、符合对象特点的教育管理新模式,这是摆在每一个高校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

一、90后大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1 思维活跃、比较开放,但文化知识缺乏深度。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90后,能够迅速获取大量信息,因此他们思想开放,具有创新意识,心理成熟期提前,他們也承认乐于接受新事物,但另一方面由于过分自信,好像什么都知道,但实际是什么都了解得不够深入,存在一知半解的现象比较突出。缺乏进一步深入探讨、学习的精神。

2 张扬、自我。90后大学生他们的意识更加自主,张扬自我、另类,喜欢我行我素的生活方式。喜欢追求个性,他们愿意展现自我,积极组织参加集体活动,为同学服务,参加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不放过任何可以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有强烈的被关注的欲望。

3 效益观念盛行,功利行为增多。现在社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难,使他们的价值观更加现实,他们的价值观表现在重物质、轻精神,干一些事情很务实。比如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把是否有利于今后找工作作为行为选择的标准。入党,在时下校园里成为学生们追逐的行为,他们不是因为思想要求进步,而是为今后找工作加上一个砝码,做一些公益性的事情,是为了获取荣誉,而非一心一意为他人服务。

4 耐挫能力比较差。由于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一旦遇到挫折比如考试不及格、父母离异、失恋等挫折,心里比较脆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做出极端性的事情。

5 追求高消费,经济上独立意识比较差。这代人生长在我国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年代,人们的吃、穿、用、行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而且变化之快也是史无前例的。所以他们在高起点上还追求更好,不免有物质上攀比现象,穿着、用的东西讲名牌。看大学生穿阿迪、耐克、卡帕等高档服装,手里拿着苹果手机,宿舍里电脑上网,这些都足以证明了90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他们现在虽然经济不能独立,但认为花父母的钱是应该的,天经地义的。因为大家都如此。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90年代至今,是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信息爆炸,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新月异的时期,许多新鲜事物以及社会生活的变化使人们应接不暇。再加上,这一时期,没有经济波动,政治动荡,社会比较稳定,给这代人成长提供了至今为止最好的社会物质环境,这些都深深影响这一代人,因此90后表现出与前几代与众不同的特点;家庭因素,在90后这代人家庭里,祖辈经历过战乱与磨难,父辈经历过奋斗与改变,两代人经历的这些痛苦与悲伤,他们不希望新生代再受一点委屈,现在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在家庭消费方面孩子从小说了就算,养尊处优,这一方面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信的性格特点,另一方面也为滋生自私、任性的性格创造了条件。另外90后几乎没有经历什么磨砺,生活上的坦坦荡荡,使他们缺乏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就退缩,再者,社会浮躁,不务实,再加上贫富差距很大,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使他们很容易产生迷茫。一段时期离婚率的上升,90后学生有些家庭离异破裂,导致他们亲情淡漠,人格不健全,甚至缺失。学校因素中国中学教育体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在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下,学校的工作重点是抓学习,因此就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到了大学,还得重新补习这一课。就学生个体而言,90后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虽然年满十八周岁已算是成年人了,但是心理、性格等方面还不健全,他们心中向往成人那样的成熟和处理事情的游刃有余,但自己有时表现得却很幼稚,对自己很不满意。心理时时处于很矛盾的状态。

三、以人为本,探索90后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面对90后大学生这些新的特点,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探索出适合90后大学生特点的校园管理的新模式,这是摆在每一个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1 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往的管理模式为“家长式”的,管理者与学生之间是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学生多说情况下是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管理者的教育也是生硬的、教条式的灌输,这样的教育效果很不理想,有些方面学生是反感的,不接受的。虽然也讲究以理服人,但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90后学生有了新的特点,所以必须采取与以往不同的管理模式,尊重学生,发扬民主,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以和谐的态度与学生进行交流。这就要求管理者真正融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平等交流,尊重他们的意见,让学生彻底感到人文关怀。从而改变以前居高临下,让人服从的做法,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2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90后这个群体,不能实行整齐划一的管理方法,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认真调查分析他们在思想、社会认知水平、心理发展等方面的情况,而后进行分类引导管理,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要注重个性特别张扬的“问题学生”的成长成才。这就要求管理者深入学生集体,与学生勤沟通,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管理。比如,完善校园里的学生社团联合会,校园里各种各样的社团,像演讲社、书画社、轮滑社、诗社、摄影社等等是专门为具有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设立的,能满足他们个性发展,挖掘其潜在能力。能满足各种学生丰富业余生活的需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同学问的友谊,加强师生间的沟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 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是学生生活成长的地方,围绕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一些专题活动,比如,90后大学生非常关心国内外局势,可以办一些时政讲座;积极号召为灾区捐赠,举行一些捐赠仪式;根据一些特殊

的日子,举行有特殊意义的活动,比如,3.15维权活动,5.4青年节学习五四青年有理想,爱祖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可以借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12月4日法制宣传日,宣传知法,用法、护法;等等,总而言之,利用一切机会,对90后进行各种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让他们在这样一种氛围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塑造自己的人格。

4 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提高耐挫能力。当今一个人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的智力因素,而更多的是取決于他的非智力因素,据调查,90后大学生耐挫能力并不强,心理较为脆弱。因此,必须注意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在遭遇类似失恋,多门挂科这样的挫折后无法调整自己,有的会一蹶不振,有的学生不能“反观自己,阳光生活”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必须采取各种形式进行挫折教育,建立心理咨询室,随时解决学生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还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比如春天组织“远足”,形式搞得更隆重一些,让学生在过程中体验经过坚持取得成功的欣慰。河北衡水中学每年春天都举行这样的远足活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肯定,认为这是一种精神财富。谁也不愿意错过这样一个机会来锻炼孩子。我认为高校学生业余时间比较多,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来提升学生的各种素质。校园活动中,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育。

5 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出生在信息时代的90后一代,网络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具有方便、快捷、直观、互动的特点,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他们占了中国网民的多数,作为高校管理者应更好地利用这一阵地,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比如;建立心理咨询网站、QQ群、博客、师生交流论坛等,建立这些师生交流的平台。解决学生随时发生的各种疑问。

6 帮助学生明确职业规划。90后学生成长的这个年代,使他们具有了这一代人所独有的特质,他们对理想目标的追求明确,但往往是好高骛远,而且受家庭环境或社会环境的影响,功利性比较强,这就需要教育管理者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分析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结束语:90后是朝气蓬勃的一代青年,是肩负历史使命被赋予很大希望的一代,作为高校管理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探索新路,帮助90后成长成才。

[责任编辑:杨荣华]

作者:韩玉琴

90后大学生教育论文 篇3:

浅谈90后大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摘 要:“90”后已成为当前高校校园的学生主体。与“80”后相比,“90”后大学生的个性更加鲜明,这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传统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已经难以适应“90”后这一群体。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必须针对90后大学生的特点进行管理。本文在对90后大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更加有效地做好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对策。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特点;教育

当前,90后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的主体,由于生长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他们身上有着市场经济和互联网时代的显著的特征,这给我国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冲击和挑战。90后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也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研究的热点问题。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的理念和方式已难以适应90后这一群体。因此,对于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者来说,应该与时俱进,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的特点,不断更新教育管理理念,促进90后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1)适应能力强,接受新鲜事物快。由于90后出生于上个世纪末,这一时期正是我国改革开放不断发展,处于一个经济文化政治多元化的时代,特定的成长环境让90后有着比较强的适应能力。加之,父母对90后的教育投资都比较大,很多90后都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接触的事物比较多,适应能力比较强。此外,由于90后早早便接触了网络,通过网络,他们获得了大量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而网络等电子信息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2)价值观比较多元化。由于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际间的交流变得频繁容易,在一定程度上让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90后的价值观。加上网络带来多样化的信息,这就使得90后的价值观也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3)自主意识强,缺乏集体观念。我国的90后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90后,有一定的自我中心,但也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意识。这是因为很多家长在做决策时能够考虑到孩子的感受或者征询孩子的意见,无形中促成了90后的自主意识的发展。因此,正是由于比较强的自我意识让他们在学校中更加渴望能够与老师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和执行。此外,由于90后多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合作和分享的经历,缺乏集体的观念。4)耐挫能力不够,缺乏吃苦精神。由于90后出生在经济快速发展,物质相对比较丰裕的年代,与80后相比,其生活条件要优越很多,没有经历过生活的挫折,缺乏吃苦精神。当进入大学以后,面对新的环境,很多大学生遇到一点小事就备受打击,心理承受能力差,出现焦虑、厌学,目标迷失等情况。

二、90后大學生教育管理的策略

1)高校教育管理者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作为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首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和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应该根据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而不是千篇一律。这就要求教育管理者本身要善于与时俱进,善于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调整自己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只有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才能够做好大学生成长学习的引路人。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由于90后的大学生的个性特别比较鲜明,他们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不喜欢生硬的管教,喜欢被尊重,被肯定。生硬的管教反而会引起他们思想和心理上的叛逆。因此,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应该充分凸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来引导和教育学生。90后还渴望能够跟老师进行平等的沟通交流。因此,作为学生教育管理者还应该善于跟学生建立起一种亦师亦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3)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对于大学生管理来说,最好的管理是自我管理。目前,高校实行单一化的大学生教育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于90后的学生。根据90后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应该构建多元化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把学生作为自我管理模式的主体,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现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比如,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用优秀的学生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同时,可以在班级中实行轮流做班长的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自我管理中。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具有引导和熏陶的作用,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成型。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要通过开展各类社团文化、学生活动等方式来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而且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成为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和参与者,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成长。同时,在这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5)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如前所述,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加上90后从小就接触网络,在网络化不断普及的环境中长大,能够通过网络获得多样化的信息。在这种环境下,90后的价值观已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应该加强对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引导,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大学生,让他们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并且把这种理想信念教育始终贯彻在90后大学生活的始终,引导和帮助90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对于90后大学生个体来说非常重要,而且对于整个社会来说也非常重要。

三、结语

综上,90后大学生给高校校园注入了活力,同时也给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对于高校学生教育管理者来说,要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必须要客观的看待90后这一群体,深入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个性特征,并且仅仅抓住90后这一群体的特点,充分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来引导90后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针对这一群体存在的不足,要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李晓雪.浅谈" 80后","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09.

[2] 王永军,孙凤丽."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方法创新研究[J].文教资料,2011(18).

[3] 孙丽娜、常静.关注" 90后"大学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

[4] 王洪运.浅谈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3).

[5] 李玲.试论90后大学生与高校管理模式的途径[J].教育创新,2009.

作者:张海燕

上一篇:科技道德激励功能论文下一篇:高校教师知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