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大学生高校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辅导员、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三者形成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角关系,作为教育者的辅导员与被教育者的90后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教育意味浓重的主题教育活动不受欢迎。本文通过分析原因,剖析90后大学生的内在价值取向,解析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从而试图破题。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90后大学生高校教育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90后大学生高校教育论文 篇1:

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

摘 要:民办高校是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而产生的,它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加快了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但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行为方式、成长环境、就业方式等都与公办普通高校不同,这就给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建立和塑造方面有着重大影响。对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新的教育模式,期望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校 90后 大学生 理想 信念

为了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估我校学生的思想状况,把握当前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现状,更有针对性地研究民办高校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我们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对象涉及10个学院,涵盖10级、11级、12级全体在校生,共发放调查问卷170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689份。调查中显示,90后大学生活泼、开朗、自信、接受新生事物快,对未来充满信心的性格特征;但部分学生理论素养和社会实践匮乏,思想不成熟;自我意识强,缺乏自控能力;有时妄自尊大,有时又极度缺乏自信;渴望成才,但缺乏刻苦学习精神;崇尚优良道德,但又不愿自觉按照道德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的心态须依靠学校、家庭、社会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他们自我控制能力,鼓励他们健康成长。

1 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

1.1 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与学校缺乏理想信念教育的动力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家长更多关心的是孩子的智力投资,而忽视或者根本不会教育子女树立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理想信念。同时,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也会将目光盯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的培养上,缺乏德育的动力。从理想信念教育的角度来看,父母、师长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目前他们并未起到应有的导向作用。

1.2 德育整体环境不佳

环境对人们思想有很强的影响,往往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启示着人们。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当前,主旋律突出、内容健康向上的社会舆论氛围还不够浓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乏力,辅导员队伍孤军奋战的状况还没有彻底改变。“两课”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有的教师自身理论知识不扎实,不能联系实际针对当今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持之有恒、言之有理地解释和剖析,而是照本宣科,空洞说教,脱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听起来不免让人感觉假、大、空。大多数专业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很少教育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没有将教书与育人有效相结合。学校、社会、家庭在理想信念教育上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

1.3 学生对理想信念教育缺乏正确认识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些大学生更多地追求物质财富,淡化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不少大学生在政治上不思进取,认为只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术、较强的能力就能够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目标。至于理想信念则认为是虚的东西,没有认识到理想信念在人生与成才道路上的积极作用,因而对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不感兴趣。

2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原因分析

2.1 外来文化冲击,大学生理想信念受考验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多元文化互相激荡、碰撞的时代,各种文化并存并相互影响。各种外来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不断涌入我国,进而出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等多元文化并存的现象。这些文化的交锋和碰撞,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理想与信念,而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的中外、古今知识储备和所处环境的多变性决定了他们成为受外来文化影响最深的群体。这些影响中最显要的莫过于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冲击。

2.2 市场经济体制,大学生理想信念受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是价值观念多元化、就业渠道多元化、经济构成多元化、理想信念多元化;同时,市场经济的西方思潮,如“注重实用、偏重功利、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一并涌进大学生的视野。有的大学生以赚钱得利为目的,提倡利己主义,诚信意识淡薄,理想信念缺失。职业理想上,“一手是面包,一手是憧憬”,选择职业偏重经济价值和权利价值,社会责任感缺乏、团结协作观念较差。

2.3 信息技术革新,大学生理想信念遇挑战

飞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技术,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文化在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过度的网络应用容易使大学生的认知方式变得单一化,诱发大学生对现实的不信任;(2)长时间的人机对话,会使大学生出现感情冷漠;(3)使道德弱化,网络的匿名性和隐蔽性是弱化大学生道德意识的主要原因。

2.4 独生子女特性,大学生理想信念受制约

随着各种信息与西方思潮的涌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90后大学生在政治思想、理想信念上还存在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1)独生子女对家庭依赖感普遍较强,生活自理能力差,对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无所适从;(2)在顺境中长大的90后大学生,常常表现出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的一面:遇到难题畏缩不前,遇到打击一蹶不振。被老师批评、考试失利、同学之间发生矛盾、被他人误解等都会成为他们产生低沉、悲观、颓废、沉沦等消极心态的直接原因。

3 理想信念教育对策

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配合,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净化社会风气,营造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改革,加大反腐力度,建立诚信的经济体系,优化社会环境,坚定广大人民群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1)狠抓党员干部廉政建设,以良好的形象带动群众;(2)狠抓精神文明建设,以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教育人民;(3)建立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打造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4)建立安全稳定的建设环境,提供健康快乐的生活场所;(5)依法治国,建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环境。由此引导大学生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和社会利益联系在一起,通过奉献祖国,服务人民来实现个人理想和人生价值。

3.2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开拓网络教育阵地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网络社会管理,推进网络规范有序运行。”当代大学生是随着网络成长起来的一代,上网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加强网络建设,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对理想信念教育意义重大。具体来说:(1)运用网络技术加强对大学生上网的控制和引导,预防不良网站进入校园,注意校园网络动向,认真分析发展趋势及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 发现、引导以及避免一些苗头性、倾向性、群体性问题;(2)不断丰富网上宣传内容, 形成正面舆论强势, 要贴近社会和大学生实际去分析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国际国内形势和重大事件进行有理有据的剖析, 避免网络负面舆论的影响, 吸引学生点击率和跟帖, 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提供导向;(3)要结合实际,大力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实现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可以开展如“网络课堂、网上思想汇报”等内容板块,还可以开展“网上评优评先”,使学生参与互动;(4)加强与学生在QQ、微博、人人网等互联网平台上的平等互动和思想状况及行为监控,加强对学生的掌控和思想动态的把握。

3.3 发挥家庭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转变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着力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引导家长当好孩子终身受益的老师。只有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才能给孩子健康的观念,培养孩子良好的自尊心自信心,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引导家长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机结合,教育子女做一个对家庭有担当、对社会有贡献、对事业有责任、对他人有诚信的人。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将个人得失,荣辱融入祖国建设之中,形成坚定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从而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3.4 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目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着人数不足、素质不够高、部分同志责任心不强、人员流动性较大、工作不稳定等诸多问题。学校应加大对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建设,对辅导员、思政教师给予适当关心,在工资、职务、住房、医疗等方面不断提高他们的待遇,把工作绩效与评优评先结合起来,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引导工作时,应加强专任教师系统的理论学习,加大和提高培训、座谈、经验交流等活动的规模和成效,使大家真正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适应工作需要,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3.5 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成长成才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60年代的雷锋精神激励着亿万青少年健康成长,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蔚然成风。今天的大学生榜样层出不穷,每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湖北地区涌现出的大学生榜样:华中农业大学徐本禹、湖北民族学院爱心大使江华,他们都是用“爱心传递,走向基层,服务社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青年学生具有不甘落后,积极上进的心理需求,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善于挖掘身边的典型,组织学生向身边的典型学习,由此形成一种先进更先进,中间、落后赶先进,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鼓励大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珍惜当前学习机会,在实践中锻炼成长,努力成为“堪当大用,能负重任”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 钟发亮.“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途径探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2).

[2] 邵际珍,邢镇.论多元文化体系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价值工程,2010,29(31).

[3] 陈玉君.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及其培养研究[J].前沿,2003(12).

[4] 陈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5(3).

作者:汪金兰 彭幽兰

90后大学生高校教育论文 篇2:

高校团组织在90后大学生中开展主题教育的创新

摘要:辅导员、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三者形成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角关系,作为教育者的辅导员与被教育者的90后学生在对事物的认知、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教育意味浓重的主题教育活动不受欢迎。本文通过分析原因,剖析90后大学生的内在价值取向,解析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从而试图破题。

关键词:主体间性;支点作用;90后大学生

团中央在《关于在全团开展以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增强共青团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意见》(中青发[2005]26 号)中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在团员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开展主题教育存在的基本问题:“从总体上看,当前团的基层组织是有战斗力的,广大团员也在各条战线上发挥了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但是,少數基层团组织软弱瘫痪,部分团员组织观念淡薄、模范作用不突出等问题依然存在。在全团开展教育活动,使广大团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不断增强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扩大组织覆盖,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是共青团适应新形势、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而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更是明确了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于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分析,结合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力图提出解决的方案。

一、目前主题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客观外在的环境变化,经济基础的改变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上的体现日益凸显。尽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随着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改变,进行了必要的调整、改进。但是,大学生中出现的极端事件呈逐年上升的态势。但从数据上显示,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这表明了,我们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仍存在着薄弱环节,尤其是其主要载体的主题教育活动仍有不足,这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的方法、手段创新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主要是指以某些特定的思想为核心,由特定的教师指导下,有学生参与的教育活动,其目的是把道德修养、素质提高等效果加入到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自身素质的提升。这里面就存着在,教育者(一般是辅导员)、被教育者(主要是学生)和作为主体间性沟通桥梁的主题教育活动三个方面。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现在专职一线辅导员群体,主要集中在80后大学生,兼职辅导员以70后为主。在设计主题活动时,仍然是以自身所受教育的模式为主,创新不足。同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代沟”的加深,使得两者之间的距离从空间、时间上均有拉大的迹象。

作为主体间性沟通桥梁的主题教育活动不能很好地沟通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作为教育的支点,主题教育的主题过于鲜明,与教育者更贴近,诸如,“我来讲党课”、“xx理论学习”等。此类教育主题过于严肃、过于权威性,学生不主动参加,即使勉强参加教育效果也不理想。而在主题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座谈会、学习会等形式上具有压迫感、内容上与学生的接受底线有距离感。

2、对被教育者的现状把握不够细化

以上所说的两个问题,根源在于对本教育者的了解不够深入。没有真正的把握被教育者90后大学生的真实想法。90后大学生与70后、80后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截然不同,自身的特点也截然不同。以往能够奏效的“灌输式”、“说教式”主题教育活动已难以适用90后大学生的特点,学生不接受,也起不到实际效果。

根据力学的原理,支点离被作用物越远,要想撬动被作用物,所用的力越大,效果越不明显。要想撬动90后大学生,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共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首先研究、分析90后大学生的特点。

二、90后“被教育者”的价值维度

作为我们的教育接受者,9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维度不同于以往大学生。他们比80后、70后接受了更海量的信息,这就决定了他们对事务的看法,不再是盲目地接受或否定,独立判断意识更强,更会“讲道理”;而90年代、本世纪前十年的生活经历,激烈的社会竞争、丛林法则、金钱至上等,让90后大学生更早地考虑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思想更趋于实际,务实色彩更浓,首先考虑的是对我有什么好处,在价值标准上更注重功利性;而同时,作为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参与实践、社会交往中常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英雄主义成为主流,集体主义成为了新的、要打倒的权威。

90后大学生是个性鲜明的一代,他们张扬个性,崇尚自由,“我的青春我做主”;期望被尊重,希望由尊卑意味浓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平等意味强的“朋友关系”,希望成为独立的个性主体;但与此同时,在生活上依赖于家长,很多情况都是“有事,父母服其劳;有酒食,我先馔”。 出现了鲜明的思想、认识层面的独立理性与心理、生活层的依赖感性并存的两面性。但从数据统计上看,尽管在90后大学生中出现了少女援交等情况,90后大学生思想上也普遍追求进步。并没有出现“垮掉的一代”这样不堪的情况。

90后大学生是早熟的一代,同时又是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代。他们既热情关注社会的改革,又缺乏承受社会变革的心理素质;既大胆审视社会各种现象,又不严格地去塑造自我;涉世不深,又相对敏感;追求理想,又相对远离现实。他们在价值观取向方面有时带有盲目性,喜欢的不一定是真正需要的,需要的也不一定是真正喜欢的。有些学生喜欢没日没夜地上网、玩游戏,无节制地上网、玩游戏当然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看一些好的书籍、听一些好的讲座是大学生需要的,但有些人偏偏不喜欢。可以说,主动选择以娱乐、竞技为目的的文体活动,被动选择以引导、灌输为目的的思想教育活动。因此,根据90后大学生的特点,改进我们的主题活动设计、实践,贴近学生将是今后思想政治教育主题活动的一贯特点。

三、主题活动设计创新的原则

根据主题教育活动的参与三方的不同的特点,作为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和实践者,我们应该遵守一下几点原则:

1、主动贴近学生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成才。更应该要求教育者主动放下身段、放低姿态,主动改“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要求教育者主动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政治敏感度、判断力。

2、反思原则

在积极主动地基础上,反思我们以往主题活动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

3、创新的原则

此原则是最后的原则。以往的经验均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经过考验优秀的队伍,是能够打硬仗、打赢仗的队伍。只要改变自身的主觀认识,随之就能用实际行动改变世界。因此,以与时俱进的原则,坚持育人为本、自我教育的特点,在实践中创新载体,以大学生更乐意接受的形式,比如:职业规划为载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原则细化为志愿服务话感恩、职业规划促素质等细分载体中,通过素质的提高,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做到到学生中去,哪里有学生就到哪里。在新媒体时代,我们要学会用现代传媒解决问题,在学生集中的网络上开展活动。通过QQ、微博、飞信等系统及时发布相应信息,积极介入学生博客、播客、人人网等网络空间等,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建设大学生的现实和虚拟双重精神家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我们用更科学理性的原则,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的新路径;用更严格的过程控制评价体系,保证我们的主题活动设计贴近90后大学生的特点,从而给学生提供更有个性、认同感强,具有持久生命力的主题教育活动。把教育的支点挪向被教育者,用更科学、高效的方式撬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业。

参考文献:

[1]何源.高校思政主题教育活动模式的应用探讨.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12月。

[2]艾曦锋; 孟楠; 强添纲. 高校主题教育活动探讨.教育探索.2012年5月。

[3]刘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年话语体系的构建——基于高校共青团主题教育活动的视角.青少年学刊,2015年8月。

[4]习近平.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2016年12月。

[5]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4年10月。

作者:史延鹏

90后大学生高校教育论文 篇3:

“90后”大学生时代特征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摘 要]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踏入大学校园,由于其与“80后”所处时代背景不同,不同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时代背景注定“90后”会养成其独特的性格,与之而来的是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与“90后” 大学生相适应。本文通过各种调查分析,进一步分析了“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并比较了传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结合现实中“90后”大学生突出的时代特征提出教育方法中需要改进的地方,给出在工作过程中具体可行的一些建议,更好地认清和把握“9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要事业培养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 “90后”大学生;时代特征;传统思想政治教育

一 “90后”大学生时代特征

1 个性张扬,但自私敏感

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出生起家庭条件就较为优越,他们大多参加过各种各样的辅导班或培训班,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想法新颖、思想活跃;他们个性张扬,对于每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都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独当一面;他们渴望成功,坚信自己能够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在大学中,积极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用自己的歌声、舞蹈以及各种特长征服大家,并能够在各种活动中脱颖而出。

但也正是因为“90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造就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自私敏感的性格。“90 后”大学生從出生起就承受着家庭的重大期望。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90 后”大学生的父母在不知不觉中把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90 后”大学生一直就备受竞争的压力,大多都在课余时间受到过专业艺术类的培训,他们的假期生活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培训和繁重的作业。“90 后”的孩子都较为聪慧多才、爱好广泛、思维活跃,但是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思维模式也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很多心理问题便随之产生,学习焦虑、抗挫能力弱,他们自信又脆弱,敏感又自私。

2 创造力强,但合作意识弱

由于“90后”大学生从小接受过一些课外教育,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文化环境都较为新奇,也有不少学生受家庭教育环境的熏陶,大大开拓了他们的见识面,曾有研究者专门做过“90后”大学生创造力的测试[1],测试显示,大多数“90后”都具有极高的创造潜能,这对于未来中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极佳的人力资源。

但一方面带来的结果是他们缺乏合作意识。“90 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大多是几代人围绕一个孩子这种模式。家长面面俱到的照顾、过分的溺爱使得许多“90 后”的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别人和尊重他人。与其他时代大学生相比,“90 后”大学生遇事不喜欢与人合作。他们在社会交际活动中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甚至还有学生信奉“事不关己”“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更有甚者当出现事故时还有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

3 易接受新兴事物,但网络依赖性严重

如今的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电脑、手机、平板电脑及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极其普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90 后”大学生被大量信息包围,网络的网状模式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的同时须考虑与周围事物是否存在一定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网状的思维方式有利于“90 后”大学生拓展思路,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培养他们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

但大量网络信息带给“90 后”大学生很多消极影响。一方面,各种社交软件和游戏软件的盛行使一些学生沉溺于网络,甚至逃课打游戏,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过度依赖网络使得他们缺乏与现实的交流和沟通,导致“90 后”大学生中出现一些性格冷漠、有自闭心理的同辈群体。另一方面,网络中不良信息的传播严重扭曲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现在也出现了严重的“手机依赖症”,不管在哪儿都能看见他们在低头玩手机。

二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足之处

科学有效的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多的挑战,“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客观上要求要转变刻板、单一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1 方法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相对单一、刻板,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90后”大学生面临更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选择,其选择也更具个性化。“90后”大学生的时代特征就注定他们更加注重自身的个性发展和自由,重视自身价值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改变单一、刻板的教育方式,重视“90后”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人意识。

2 采用“说教式”灌输方法,缺乏情感互动交流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采用的是“说教式”的灌输方法,它是一种违背教育规律和人性原则的僵化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方法具有强制性、封闭性、单向度性和简单化的显著特点。随着网络的兴起和迅速发展,使得“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不断增多,这也意味着他们不会盲目的接受“说教式”的教育,一味的只顾说教、缺乏情感互动的方式受到学生的强烈厌恶和压制。他们更愿意接受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互动交流方式,以真实的情感和真诚的态度来化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也有助于教师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真实想法。

3 方法固化,未能与时俱进应用新媒体

信息时代的到来从不同程度冲击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促进了其方法不断改进。“90后”大学生喜欢和追求新奇的思想和观念,网络的发展具有及时性、开放性的特点,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革新提供了新的平台。另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时俱进赋予相对枯燥乏味的理论教育更多的方式,如通过图片、视频和动画等等,寓教于乐,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 心理干预不够

一方面,由于如今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教育人员不足,一对多的教学模式使得老师无法及时获取足够的信息,以至于不能及时有效的给急需心理疏导的学生一些建议,带他们走出困境。

另一方面,由于大部分“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敏感、自私的性格难免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孤独感,从而陷入自我否定的怪圈。再加上激烈的竞争压力,使“90后”大学生刚踏入大学,就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惘,遇到困难也没办法去解决。而他们要强的心理也会在同学取得比自己好的成绩时失衡。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改进措施

1 革新教育方法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选取主题新颖、立意奇特的实例来与同学们共同交流,采用共同探讨或者学生备课、再展示成果的课堂模式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已无法顺应“90后”大学生的需求,再之,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积极探索与社会密切结合的技能,在课堂上,除了要传授专业知识之外,还要将一些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或者在学校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明确点到,并采取适当的方法让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

2 全面提高教育人员的综合素养

思想政治教育人员不仅要具备一些专业素养,还应看到如今在社会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90 后”大学生独特的思想活动也在日益增强,他们急需学习科研、心理健康、就业创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这就要求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应不断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及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总之,在严峻的经济形势下,“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会时刻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发生改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日常工作过程中时刻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多与学生交流,及时调整自己教学方法,从而能够快速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薛徐静.“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5).

[2]王力.“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2010(3).

[3]张宝君.“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

[4]張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09).

作者:吴爽

上一篇:项目集成管理公路工程论文下一篇:电力工程建设施工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