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环境思考论文

2022-04-17

【摘要】在许多经济事项的处理中,公允价值计量得到初步应用。但由于受经济发展环境、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普遍推广应用,还需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典型业务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对我国新经济环境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探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经济环境思考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经济环境思考论文 篇1:

浅谈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的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认清新经济对企业统计管理的挑战,明确企业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企业统计管理手法的创新,认真反思企业统计管理工作的弊端,这样才能使企业统计管理与时俱进,蓬勃发展。

关键词:新经济;企业统计管理;管理手法创新

新经济(newoeonomy)一词最初起源于美国,进入21世纪,新经济一词被广泛使用。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存在着问题和挑战,同时在管理手法上也要与时俱进,那么及时的对企业统计管理进行思考和反醒,便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经济对企业统计管理的挑战

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基于最新科技和人类知识精华的经济形态,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的全新概念,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新经济的到来,对我们现有的工作与思维方式等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新经济是一个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的新的经济模式,必将全面影响企业统计的各个领域,要求人们以创新的理念,重新诊释企业统计,深刻领悟新经济给企业统计带来的冲击与挑战。统计以提供信息为目标,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与企业更是紧密相连的。统计对于企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为各项职能管理提供必要的信息,为防范和化解风险,发挥其预警作用,新经济时代统计信息是影响企业管理层决策成败的关键。作为新经济时代核心—创新体系是一个从国际到国内、从市场到企业、从科技到产品、从管理到营销等全方位的整体概念。新经济要求企业统计与创新经济相适应,要求企业统计确立新的思路,提出新的对策,要在统计观念、制度、管理体制、理论上实现变革与创新。

二、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领导不重视

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只重视财务指标,而忽视统计工作,认为统计只是算数、填表,将实际生产的运行结果抄写下来,在汇总上报,是为宏观服务的,对本企业用处不大,因而不重视企业统计工作,出现了统计部门和岗位常被撤消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从而限制了企业统计作用的正常发挥。

2.企业统计的服务主体错位

进入市场经济,随着政企分开,企业已成为独立的统计实体。但是企业统计工作从总体上仍没有突破“统计=报表”的传统模式,企业统计职能也没有从报告型统计转变为经营管理型统计,仍然成为专门服务于上级和国家统计资料的收集的上报者,其统计的内容不能体现企业自身的管理需要,缺乏对企业经营进行深入分析的主动性。事实上,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要求企业统计尽快建立适应本企业的统计行为方式,从而满足企业管理和决策的需求。

3.企业统计方法单一

目前,企业的统计只注重内部数据的收集整理属于事后统计,统计工作是一种报表型的运作方式。统计分析只是对统计数据的简单说明,缺乏对企业外部市场及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难以从动态上评价、分析、监督和预测市场及竞争对手的运行过程和状态,使企业不能有效把握整个市场的宏观状况,不能使管理者获得科学、可靠的统计信息,并据此对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规划、控制与调整。

4.缺乏高素质的统计人员

统计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对专业人员的素质有很高的要求。但目前企业统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统计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表现在统计人员缺乏综合分析能力,只会做那些规定模式的重复工作法制观念淡薄,政策水平低;职业道德水平低,弄虚作假现象普遍存在;知识单一,复合型人才少,尤其是统计自动化人才缺乏,统计工作仍处于手工阶段。统计人员素质低大大影响了统计的质量和效率。

5.统计指标不完全合理

目前,统计指标体系基本上局限于产值、产量、成本消耗等生产性指标,基本上属于生产型管理模式是以满足国家和上级布置的统计报表为目的的,而与企业管理与决策需求不相适应,反映企业外部环境和竞争者的统计指标也比较少,从而造成企业统计的现有指标体系与管理、决策需求相脱节。

三、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手法的创新

明确了挑战和问题后,就要具备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应体现现代化的创新意识,实现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的创新,以增强企业统计管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企业统计管理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方法和手段都面临着变革与创新。

1.统计调查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新经济环境下,由于企业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因素的多变性,企业要想及时捕捉各种有效信息,应建立以抽样调查为主的统计调查体系,在采集企业内部信息时,凡是没必要采用全面调查或者根本无法进行全面调查的,均宜采用抽样调查,在采集企业外部初级信息时必须完全采用抽样调查。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应用的普及,对信息的记录、保存和交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统计调查作为经济信息的收集过程,必将受到这种高科技所带来的影响。调查手段开始使用信息技术采集数据,如开发互联网调查,使资料的取得越来越多地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建立统计调查网络平台,在系统内进行高效的统计数据信息传输,在系统外能与社会网络有效对接

2.统计整理方法和手段的创新

新经济环境下,现代信息技术给统计整理手段带来巨大的变革,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在高频率、快节奏、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统计要想很好地满足社会对其信息的需求,除了进行及时、准确、完整的统计调查外,还必须进行快速、科学、有效的统计加工和整理。因此,我们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统计加工整理相结合,建立企业数据库系统,以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基本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这样,才能使企业统计管理工作更加顺畅的进行,同时不会面临老化的问题。

四、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统计管理的思考

通过上文相关的分析,得出了以下思考:

1.拓展企业统计服务内涵

企业统计工作过去以企业内部信息为主,其统计内容主要是劳动成果的核算、资金存量与流量核算以及投入产出的分析等内容,其作用只是对企业内部活动的描述,对外部环境缺乏必要的认识,在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要直接面向市场,以便按照市场取向对生产、经营的具体要素及时进行调整,企业统计的全部活动、统计分析与预测都要围绕企业的行政方针进行,都要满足企业的利益,使得企业统计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在围绕企业经营管理需要的基础上,不断拓展统计服务的内涵。

2.企业统计应改变统计的内容,提供正确和有效的信息

新经济环境下要求企业放眼于整个市场,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增加企业外部环境统计,基于此,企业统计的信息要纵横双向兼顾,一方面立足企业全局,把企业统计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按企业信息流程建立企业内部统计信息系统,形成企业内部网络;另一方面,改进企业经营需要,建立外部信息联系,形成横向网络,保证外部信息来源。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则要求企业统计以新的理念扩大视野、放宽口径,以大统计、大信息量为宗旨,积极拓展企业统计的空间范围。

3.不断提高统计方法和改进统计手段

新经济环境下,特别强调资料的时效性。因此,统计方法和统计手段应体现统计信息化和现代的改革意识,以增强企业统计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统计的过程含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三大环节,也是与政府的经济信息打交道的过程,因此,企业统计信息的采集、处理以及分析方法和手段面临着改革。传统的企业统计加工整理是将采集的信息分门别类的设置统计台帐加以汇总,现代信息技术给统计整理手段带来巨大变革,数据库系统的存储、检索、统计功能取代手工统计加工整理工作,实现统计信息加工整理的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总之,应尽快实现企业信息、采集、处理的自动化,实现统计信息纵向和横向流动的自动化,大力推进企业统计信息化,从而提高统计效率和统计信息利用率。

总之,对企业管理进行有效的思考,对于加快企业统计工作的运行,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五、结语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管理程度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加强统计信息管理的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建立起开放的、基于标准的统计资源统一应用平台,实现科学地、经济地获取、保存、加工、传输和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从而必须加强企业的统计信息管理。

作者:王 伟

新经济环境思考论文 篇2:

新经济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的思考

【摘 要】 在许多经济事项的处理中,公允价值计量得到初步应用。但由于受经济发展环境、市场化程度的影响,要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普遍推广应用,还需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典型业务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对我国新经济环境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进行探讨。

【关键词】 公允价值; 计量; 影响因素; 展望

在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是最大亮点之一,在许多经济事项的处理中,多次使用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其在会计准则中占主导地位是大势所趋,但在实践中,由于人们对其理解尚浅,执行中容易出现偏差。

一、公允价值的概念和应用范围

从理论上讲,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的公允性在于公平交换中,交易双方不受其他方任何因素的影响下所确定的、交易双方都能接受的交易价格。存在市场交易的情况下,交易价格即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现值和现值等会计准则体系中最重要的计量方式之一。

为了防止公允价值被滥用而出现利润操纵,准则严格规范了运用公允价值的范围,其中存在活跃市场的金融资产或金融工具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其他准则计量中设定了前提条件,对每一项会计要素,基本准则都无例外地强调,只有在能够可靠计量条件下才可确认。同时考虑到中国市场发展的现状,还是以谨慎性原则为指导思想,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成熟条件以及交易性质等自主选择使用公允价值,其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但在实施中,公允价值的确认还是存在人为因素的影响。

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典型业务分析

从以上相关分析可以看出,只要公允价值能合理取得,并且能可靠计量,就允许使用公允价值,从而更能体现企业真实的市场价值。保证推广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但在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时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影响着企业的利益。笔者就以下几项主要业务采用公允价值的情况进行剖析。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情况分析

新准则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规定,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企业应当以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同时企业应当关注交易各方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也就是说,关联方之间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用账面价值进行确认,不确认损益,并且交换后在各方的账面上进行资产核算与管理,而在《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第十一条已经明确规定,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如果交易双方或其中一方把交换来的存货对外进行投资,间接的使关联方交换来的存货启用了公允价值,最终还是改变了关联企业交换资产的价值。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情况分析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准则中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一是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

二是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上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相关信息,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

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房地产,与国际准则基本趋同,更加方便了国际投资者横向对比国内、国际企业的价值。此外,公司的资产增值信息更透明,利于公司在资本市场获得正确的定价,也有利于企业再融资,获得资本市场的种种便利。从这个角度看,公允价值计价可帮助企业更好地借助资本市场获得发展。新《企业会计准则》发布之前,在房地产资产大幅增值的背景下,我国对投资性房地产一直采用“成本入账+折旧”的会计法,大多数投资性物业的账面净值相对市场价值已明显被低估。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定,对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并以资产负债表日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公允价值与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或资本公积。但笔者认为,会计核算方法的改变,只是让公司的隐性价值显性化,并没有改变公司的价值。因为决定公司价值的应该是企业核心赢利能力和真实的资产价值,而非账面利润与账面价值。由于不再计提折旧,企业出租业务的成本将大幅降低,毛利率和净利率会有明显提高。和旧准则相比,在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变的前提下,如果租金收入没有变化就无形中增加了折旧这一部分利润,企业却承担了此部分利润的企业所得税。对企业来说,资金流入量未增加,流出量却增加了,企业的利润额就成了空数字,毫无意义。

成本模式下,企业虽然要提取折旧或按期摊销,减少了企业账面赢利,但却可起到企业抵税的效果,减少了企业现金流的支出,从而将价值保留在公司内,有利于股东利益。

(三)债务重组的情况分析

债务重组是指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新准则规定,“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出资产公允价值和相关税费之和的差额,作为重组收益,确认为当期损益。”比较旧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脱离了原来以账面价值作为记账基础、增值部分作为权益的思路,而将转出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和现时公允价值之差作为重组收益处理。

由于公允价值的确定在很多情况下要依靠职业判断,又很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某些企业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通过按账面价值偿债、低估公允价值的方法获取巨额报表利润。

三、运用公允价值的影响因素

公允价值就其目的来说,本应是寻求一种客观的价值(即使用价值),然而客观的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人的主观判断才能实现。同时公允价值的定义与应用,也考虑并认可了交易方或评价主体主观判断的影响。因此公允价值在运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影响因素:

(一)不健全的市场体系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取得公允价值需要有充分发育的市场。由于我国目前市场体系尚不完善,从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取得有用的信息还比较困难,不能完全合理确定公允价值,直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还不合时宜。

(二)不成熟的资本市场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只有在成熟的资本市场、完整的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完善的法律法规等外部条件的支撑下,公允价值的计量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差额作为利得或损失计入损益的处理结果,会对企业资产价值的稳定性以及企业的损益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在上市公司,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粉饰会计数据的手段,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获取高质量的公允价值信息,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与实践素养,还需要会计人员了解评估、金融、资本市场等相关知识。而我国现有的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了职业判断水平,制约着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效果。

(四)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在我国的一些公司经常出现一人兼任董事会与监事会的职务、股东大会对高级经理层的约束力几乎名存实亡,使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对会计工作能够进行实际控制。会计信息具有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能力、业绩、道德水平监督和评价的功用,在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时,很容易出现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为了各种目的而操纵会计信息的情况。

(五)诚信机制没有完全形成,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诚信虽然是道德标准,但是在现今的社会中,如果缺乏诚信,即使会计制度、企业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等其他条件都达到完美,也无法避免造假行为。因此,必须建立诚信负责的机制,明确诚信的评判标准及违背诚信标准应付出的成本。而在我国,诚信机制的建立还在不断完善之中,违背诚信的事件还时有发生,中介机构及企业本身的诚信水平都有待提高,这对公允价值模式的运用具有非常不利的影响。

(六)取得公允价值的成本高低对运用公允价值存在一定影响

在市场上取得资产的公允价值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的,在选择计量模式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成本与效益的问题。若取得公允价值的成本过高,企业很可能会放弃采用公允价值而采用历史成本。

综合以上几点,可以认识到,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我国经济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较低,各种生产要素市场还很不健全,部分会计人员素质不高,会计电算化水平以及相关的信息处理能力较低,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比较严重,有的公司研究的是如何正确应用,有的公司琢磨的却是如何利用其不足。人心之不足,往往与技术性缺陷互为表里,解决这一问题显然不能仅仅寄希望于会计准则本身,这些都限制了公允价值的全面推广和应用。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应用的展望

我国在现阶段的会计计量采用公允价值模式和历史成本模式并用是有必要的。但是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逐渐完善以及公允价值的若干优势,公允价值的广泛使用对于我国准则跟国际趋同有着重要意义。我国在最新的准则中也明确规定了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目前对于会计计量是“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公允价值计量为辅”的,在现实条件的限制下,公允价值在我国还没有发挥较大的作用,相信随着宏观环境(市场体系和资本市场的完善、诚信机制的建立等)和微观条件(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的不断完善,通过广大会计理论工作者和实务界人士的不断探索,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将日臻完善,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必将得到普遍的推广,以公允价值模式为主进行计量必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作者:吕永胜 陈传东

新经济环境思考论文 篇3:

新经济环境下对政府经济管理的思考

摘 要 我国加入WTO之后,在全球经济一體化发展形势下,国内股市行情的波动、房价的急速高升、美国的次贷危机等一系列经济问题频发发生,对于我国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保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快速的发展,我国政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简约、优化行政管理机构、构件服务型政府,实行市场化管理方式,利用政府的经济管理手段,改革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等等。

关键词 新经济环境 政府经济管理 改革措施

一、新经济环境下对政府经济管理的要求

我国加入WTO后,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在这过程中对我国政府经济管理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1.建立健全法律体系。自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的法律体系与法制环境都在日益完善,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效地维护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同时也保证了我国政府经济职能于经济建设中有效的发挥。然而我国法律体系的建立还不够完善,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其最大能力,和国际通行惯例及作法相比较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国不少法律法规还是曾经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其自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当中,已经表现出与当今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符合了。一些法律法规依旧按所有制成份进行管理市场经济,另外不少地方政府制定的法规法制都带有强烈的地方保护性,将原本统一的国内市场进行了分割,因此更新及完善符合新经济发展要求的法律法规已经迫在眉睫。

2.简化优化行政体制。我国政府于WTO过渡期间依然过多干预经济活动,不够规范的行政及执法等问题时常发生。此外庞大的行政机构、低下的行政效率、繁杂的办事程序、低透明度的行政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降低了我国经济于全球化发展中的竞争优势,所以简化并优化行政体制是当今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3.实行市场化管理方式。我国在新经济环境下主要活动为投资、贸易、生产、分配,经济活动的生产要素除了在一个国家之内自由流通,更需要在国际间实现自由流动,从而获得其要素报酬。我国遗留下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和全球化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相违背,地方行政垄断与行业部门垄断把国内市场进行了地域分割,同时在行业或部门之间也导致其出现了独立状况,从而引起这些部门或行业借助垄断优势攫取超额利润,扩大社会贫富而引发社会矛盾日益增多。

4.构建服务型政府。在WTO过渡期间,我国政府为了更好的满足新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要从集权命令下的资源调配向拥有高效率政府、完善的市场机制、信息化网络、市场规模及环境因素的服务型政府转变,尤其是当全球生产与服务网络化成为发展主流。服务型政府以服务型理念颁布新政策,执行新政策时要体现人性化,维护本国经济利益的政策重点是为本国创造高效的市场环境,尤其是建立完善的投资环境,从而有利于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向本国流动,与此同时,扶持及协助本国企业的大力发展,提升我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二、新经济环境下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改革措施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我国政府需要更好地发挥其经济管理职能,除了妥善处理新经济形势下的管理需求,更需要维护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快速的持续发展。对于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要求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改革,迅速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即要求政府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集权性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服务型。

2.加强政府经济管理手段。我国政府对经济管理手段通常包括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其中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都带有一定的强制执行性及不可逆性,其直接作用对象为市场经济中的行为主体,利用直接约束微观经济的主体行为从而实现管理经济的目的。在曾经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掌控并调配着社会资源,反对私人经济,所以国家时常利用多样的行政手段进行资源配置,控制生产、投资、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手段非常少见。但是自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原有计划经济体制的逐渐瓦解,取而代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之后越来越多的私人经济主体不断涌现,他们需要对经济资源拥有独立支配权,在我国经济建设中运用经济手段较少,对于建立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增强我国经济的综合竞争能力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及意义。

3.改革政府经济管理机构。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作为重要的社会组织系统,未来会取代政府的部分功能,发挥出其调节社会秩序的作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还未成熟,曾经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权力格局不适宜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导致两者的冲突及对立。因此我国政府除了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需要积极高效地推动政府管理改革及其创新,将政府职能转变至加大规范市场秩序的力度上,最终才能有效地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我国于新经济中更好更快地发展。

三、结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发展趋势下,我国政府需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简化优化行政体制、采取市场化管理方式、打造服务型政府来适应及迎合新经济环境下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利用政府的经济管理手段、改革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等,更好地发挥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全面应对经济中的各种管理要求,为实现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满涛.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研究.中国市场.2010(40).

[2]陈颖.新形势下地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创新.时代经贸.2010(14).

[3]任耀杰.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政府经济管理研究.职业时空.2009(12).

[4]李小龙.浅谈经济全球化我国政府经济管理模式的创新.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9(28).

[5]李苗苗.论经济全球化下的我国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改变.现代商业.2009(17).

[6]朱克松.政府经济管理的法制化.科技信息.2009(15).

作者:蒋苏兰

上一篇:水资源行政管理论文下一篇:会计电算化舞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