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2024-04-17

5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精选6篇)

篇1:5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为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促进荆州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近期,我们与城区44家企业和18家行政执法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大家普遍反映,近几年来,荆州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全社会重视环境建设的氛围已经形成。但是,实行经济发展环境由“整治型”向“建设型”跨越,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努力营造通畅、宽松、便利、法治的良好环境,依然是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座谈中,企业负责人普遍认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下“重锤”治理经济发展环境,全力支持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同时,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当前的经济环境与经济发展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第一,发展意识不强,企业经营的政策环境仍不宽松。座谈中大家反映,传统的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意识在一些部门仍然存在。有些干部发展意识不强,习惯用计划经济的管制手段管理企业,居高临下,错误认为管理就是收费,执法就是处罚,对企业不惜竭泽而渔。少数部门由于思想观念难以从根本上转变,习惯用条条框框束缚企业,在服务企业发展上支持的少,干预的多;设路标的少,设路障的多。

第二,行政审批项目过多,程序繁琐,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发挥不够。座谈中反映,我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相对滞后。一些部门面对新一轮市场竞争,缺乏紧迫感,工作中轻服务、重收费,轻监管、重处罚,程序繁冗,服务效率不高。行政审批项目偏多,行政审批手续繁杂,行政审批时限太长。

第三,部分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欠缺,存在不作为、慢作为的现象。有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接到报批项目后,采取“挤牙膏”式的服务,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快办事,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第四,部分单位收费名目较多,自由裁量权过大。有些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少、宣传政策少,但突击检查多、行政处罚多。在行政处罚中就高不就低,滥用自由裁量权,随意抬高处罚额度,只要在检查中发现一点问题就狮子大开口。过大的自由裁量权容易滋生执法中的腐败行为。座谈中反映一些垄断行业收费标准高,弹性大。有些中介机构借助行政部门的职能,强行收费,巧立名目收费,甚至只收费,不服务。

第五,少数执法部门趋利执法,态度生硬,作风粗暴。从座谈情况看,一些行政执法部门依然变相下达创收指标,收费养人,把执法、办案当成创收手段。受利益驱使,有的执法部门有利争着跑,以至越权执法、跨辖区执法、跨领域执法。有些部门甚至相互联合,故意设置行政处罚陷阱,致使企业遭受无辜损失。执法中言语粗暴、态度生硬的现象仍然突出。

上述种种问题,不同程度地损害了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挫伤了企

业二次创业的积极性。因此,改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纪检监察机关的高度重视。

二、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是思想解放不够。思想不解放,发展意识不强,缺乏大胆开拓创新的精神,是造成发展环境不优、影响荆州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少数干部不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市场的办法来解决经济环境中存在的难题和问题,工作中缺乏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有些执法部门的干部不能正确看待当今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趋势,墨守成规,工作中缺乏敢闯敢冒的开创精神,扶持企业发展、推动地方经济腾飞的举措不够得力;有些从事管理工作的同志,习惯用条条框框束缚自己的手脚,人为地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少数部门领导干部受官本位、权本位、利本位思想影响,怕部门职能旁落、怕部门利益受损、怕权力丧失、怕减员削职,在优化经济环境工作中缺乏真抓实干的勇气,有的想方设法保留审批项目,致使审批制度改革难以到位。一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漠不关心,缺乏全局观念、大局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服务意识差,直接影响了经济环境的改善。

二是现行管理体制不顺。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下,一方面,由于政策赋予了行政执法部门宽泛的权限,管理部门职能重叠,有的领域可由两个甚至多个执法主体监管,由于执法主体间的职能没有准确界定,客观上既存在部门内职能重叠,重复收费的问题,又存在部门间职能交叉,多头执法的问题。另一方面,我市市区两级行政管理的事权尚未理顺。在城区,市区之间采取的是独立核算、分灶吃饭的财政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市区间各执法部门都希望实现利益最大化,但两者的执法权限、执法范围、执法对象又没有明确的界定,市区两级行政部门间经常发生重复执法的问题。

三是地方财力不足。由于发展不够,地方财力不足,许多审批项目难以减少,不合理的收费政策不能废止,行政机关的冗员难以精减,发展和生存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也是经济环境难以迅速优化的直接原因。由此派生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执法等许多有损经济环境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遏制,使经济发展和优化经济环境不能同步。

四是保障机制不健全。首先是责任机制不明确。尽管市委、市政府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部门落实不够,工作目标不明确,工作内容不具体,工作绩效考核不及时,绩效考核的结果没有很好地与干部任用、奖惩挂钩。其次,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形式单一。一些部门政务公开推行不力,特别是企业评议部门,企业评议行风的制度尚未形成,一些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力得不到有效监督和制约。其三,制度体系不完备。近年来,虽然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采取了诸多措施,制定了一些相应的制度,但由于这些办法和措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有机整体,制度约束的功能没有充分显现。因此,在当前有效的保障机制尚未形成的情况下,我市优化经济环境的工作依然处于治标阶段,经济发展环境尚未走出治理——反弹——再治理——再反弹的怪圈。

三、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对策

1、进一步解放思想。要在全市继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服务发展”的大讨论,引导干部群众充分认识“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生命线”的重要意义。要努力解决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服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在全局与局部的关系上,全局意识要强;在效率与程序的关系上,效率意识要强;在服务与监督的关系上,服务意识要强;在创新与规范的关系上,创新意识要强。

2、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执法监督,规范执法行为,是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一环。要正确处理执法与发展,执法与服务的相互关系,尽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系。一是要尽快理顺市区间、部门间的行政执法关系,建立权责明确的行政执法体系。大力推行同城合一的行政执法管辖方式,逐步试行城区综合执法制度,从管理体制上减少重复执法、多头执法、重复处罚、重复收费的问题。二是要实行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要进一步落实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的听证和审批制度。重新清理和规范执法主体,完善行政执法程序,推行行政执法项目、程序和结果的政务公开,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管,积极探索行政处罚决定权、检查权两分离的工作办法,最大限度地制约行政执法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减少行政处罚的随意性。三是要大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教育行政执法人员端正执法理念,切实改进执法作风。要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真正形成执法机关与企业间和谐共生、发展有序的良好局面。

3、进一步优化服务措施。从当前区域竞争的态势来看,行政服务环境最具决定性,最具带动性,最具能动性。环境决定发展,服务创造优势。因此,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也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根本体现。一是要确立正确的服务理念,坚决克服“官本位”的思想和衙门习气的作风,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意识。二是要进一步抓好服务体系的建设,逐步构建市、区两级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为一体的行政服务网络。要进一步强化市级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坚持应进必进的原则,坚决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审批程序和审批方式,继续落实“一个窗口受理,一条龙服务”的办法,切实解决行政部门明进暗不进,职能体外循环的问题。三是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行政审批和非行政许可事项,开放行政管制,切实做到把企业的权利还给企业,把市场的功能还给市场,把社会的职责还给社会。要全面实行行政审批流程管理,减少行政审批的环节,严格确定行政审批的时限,真正实现行政审批的全面提速。四是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建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网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部门办事窗口等现有资源,加强对行政审批行为的监督,提高行政审批的透明度,方便企业办事。

4、进一步建设诚信环境。当前要深化区域信用、企业信用和社区信用创建工程,逐步建立起以个人信用为基础、政府信用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对恶意逃避金融业债务行为的整治力度,进一步优化金融环境。特别要抓好诚信政府、诚信中介和诚信企业的建设力度。

5、进一步健全保障机制。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经济发展环境建设的领导,建立经济环境建设的目标责任制,明确各部门、各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职责,做到层层有责任,人人有压力。各部门领导干部要切实加强管理,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对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要敢抓敢管。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对下失之于宽,就是对企业苛之于严”,给下级犯错误的机会,投资者就不给我们机会,荆州的发展就没有机会。对严重失职、失察的领导干部要坚决实行责任追究。其二,要进一步健全经济发展环境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经济环境监测点、经济环境监督员的监督作用,进一步加强人大、政协、新闻媒体对优化经济环境的监督指导,积极推行企业评部门、企业评行风制度,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士,对企业经营的环境开展经常性的暗访活动,向社会公开评议结果,并纳入市直机关的绩效考核范围,与干部评先表彰、奖惩任用真正挂起钩来。其三,要畅通企业的投诉渠道,规范投诉制度,建立反应迅速的投诉机制。加强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的监督,切实做到有诉必办、有案必查、有查必果、有错必纠。其四,要建立完善惩处机制,加大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案件的查处力度和组织处理力度,对于扰乱经济秩序,破坏经济环境建设,损害企业合法权益的案件,纪检监察机关要坚决进行查处,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公开曝光,真正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篇2:5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樊小姗

“从小父母就不在身边由爷爷奶奶抚养,从小就是一个人玩耍、学习、生活,没有爸爸陪我跑步教我打球,也没有妈妈给我讲故事、唱催眠曲,每隔1-2年才能和父母团聚,甚至有时一年就和父母通几次电话,不知道父母在哪里,只知道他们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这里描述的就是近几年来社会上频繁出现的一个热点词汇——“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外出,由父母一方或者以外的其他人进行抚养和教育的儿童,简而言之就是外出务工人员家庭的未成年人。与同龄人相比,他们少了一份来自父母的呵护与亲情,多了一些自卑和散漫,他们已经成为必须高度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

今年暑假,我选定了这一调研课题走访了湖南省安乡县的几个乡镇,希望能从实际调查中更深一层的了解农村留守儿童。

(一)特殊群体的特殊表现

湖南省安乡县地处湘鄂之边,是个农业大县,现有人口59万,属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大批的农民外出务工创业,全县劳动力的转移接近10万,这既为农村的一些家庭带来收入,但同时也造就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我所重点采访的安昌乡位于安乡县东部,其中三星咀中学留守儿童占该校学生的35.6%,六合小学留守儿童占56.1%,特别是华强希望小学,全校共178人,其中留守儿童占42%。通过对学校老师、班主任、同学、村支部书记及留守儿童的亲人的采访,发现了这一特殊群体行为表现十分特殊,有人称之为“留守综合症”:

一是心理缺陷。留守儿童一般对他们外出的父母很冷淡,采访中不愿意谈及他们的父母。在学校里对老师和同学不善言辞,没话可说,不易与同学打成一片。在社会上,对周围的人不愿交流,性格内向,自闭自卑者多。

二是自控力差。据老师们普遍反映,留守儿童在学校难教,违纪行为很多,容易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课余时间留恋网吧、游戏室,并且有的热衷时尚打扮,有的逃学、打架、闹事,与社会上的小混混称兄道弟。

三是成绩不佳。在三星咀中学抽查中反映出,留守儿童中64.8%的在班里属于中下等成绩,每次段考期考成绩背榜者99%是留守儿童。每逢节假日或放学后在外游玩放任自流的占62%。

四是追求早恋。据安裕乡三所学校调查,留守儿童中早恋的占29%,其中女孩子居多,主要表现是在学校里比较注重打扮,而且打扮比较“成人化”,在班中喜欢与异性同学递纸条,相互传递爱情故事的书籍,在课余多是一同频繁出入网吧。

五是缺少理想。在与留守儿童接触谈话中,问及将来长大了干什么?少数是低头不语,多数是打算读完初中就外出打工赚钱。对于少年儿童应该掌握的政治理想、信念方

面的知识,他们懂得很少,对于未来就觉得“对赚钱好过日子”。

(二)他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

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的特殊的心态、特殊的行为与他们生活成长的环境有很大的联系。他们的生存环境概括为“三缺”,即家里缺少亲情温暖,学校缺少特别关注,社会缺少监管机制。

1、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既缺少亲情的温暖又缺少家庭日常教育

----安昌乡的华强希望小学留守儿童中从小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负责照看的占94.5%,一年中没有与父母见面的占28.7%。调查中了解到85%的留守儿童自己觉得内心孤独,反映他们有心事无人说,有喜无出报。爷爷奶奶年纪大,一般无文化,“文化代沟”很深,隔代教育也造成了他们心理缺陷。家中缺少“港湾”,缺少交流,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父母如果在外分居或离婚,这对他们的心灵更是一种伤害,很容易使他们产生冷酷和仇视心理,影响健康的人格形成。

2、学校缺少特殊的关注,既缺乏安全的寄宿条件又缺少心理个性的成长辅导----留守儿童的经济状况一般有两类比较突出,一是贫困家庭居多,在学校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精神负担重;另一类是父母在外赚了钱,一甩一沓钱给孩子,任其花费。由于一般财政对教育的投入是力不从心,因而学校的寄宿条件较差,造成了上述两类留守儿童多数自暴自弃,学校想关心,关心不了,家长想管,又管不住。

3、社会上基本放任自流,既缺少社会监护机制又缺乏舆论关心及

帮教的措施----平时放长假家长以为学校会管,学校以为家长会管,结果是没人管,邻居左右抱着“无娘娃儿天照应”的心态,基本上放任自流,据安裕乡三所学校调查,50%以上的留守儿童节假日多喜欢在外上网,三五成群的在街头流荡、打架、无事生非,加上文化场所管理不严,留守儿童受影响更大。

(三)优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的几点建议

1、呼吁社会、动员社会重视他们,形成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

舆论环境。当前,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的宣传要适度,不要夸大、也不要缩小;要从大局着眼,倡导全社会来关心;建议新闻媒体还可以加大正面宣传,宣传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意义,宣传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工作中好的典型和经验;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建立“留守儿童论坛”或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库”,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加大投入,帮助学校改善寄宿条件,给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可以制订特殊措施,确保留守儿童在校生活无忧无虑,安心学习。与此同时,学校还应建立留守儿童的个人档,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实行“一帮一”调查走访活动;有条件的,还可以创办以留守儿童爷爷奶奶等监护人为对象的家长学校,进一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学校要组织开展一些经常性的心理开导和生理指导,建立专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心理咨询室等。

3、齐抓共管,充分发挥党政部门的政治优势,形成一个对留守

儿童良性有序的社会监护环境。共青团要开展“留守儿童自尊自爱自立”的教育活动;各级妇联应把关注留守儿童与实施“春雷计划”结合起来;卫生部门、司法部门应针对儿童的心理、卫生状况,经常地开展卫生知识、性知识和法律知识的讲座;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害流动儿童、“留守儿童”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为他们提供法律帮助,切实维护农村“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权利。还可以发动老党员、老教师、老干部组织“关爱下一代”的校外义务辅导,各地政府对留守儿童的特困家庭应建立脱贫致富的援助计划。

篇3:关于优化招商引资发展环境的调查

一、基本情况

(一) 重视程度明显提高

近年来, 为优化招商引资发展环境, 微山县县委、县政府先后召开了多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考核奖励办法及实施细则, 公开处理了几起“三乱”案件, 产生了良好的效果。适应形势需要, 建立了行政审批中心, 对审批、收费实行“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 社会各界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实行县级领导包重点项目责任制, 对项目进展情况实施有力的监督, 有效地制止了干扰企业发展的不法行为。各镇街领导也经济深入企业一线, 调查研究, 掌握情况, 切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二) 服务意识明显增强

多数部门能识大体、顾大局, 以服务发展、推动发展为工作出发点, 严格办事程序, 公开服务承诺, 制订了一系列服务措施, “三乱”行为大大减少。县行政审批中心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 各驻入单位实行挂牌服务, 把办事程序、条件、时限及收费标准向被服务人公开。明确了由专门银行进驻代收, 避免了坐收坐支、乱收乱支现象, 实行行政审批事项分类管理, 明确办理时限, 简化审批程序, 减少了中间环节, 缩短了审批周期。

(三) 收费项目明显精简

微山县县政府加大了对审批收费项目的清理力度, 行政审批项目由原来的505项压减为229项, 压减率达54.65%。286个执收单位中54个被停止收费。512个收费项目取消53项、暂停12项、合并12项、减少14.45%。2315个收费标准降低803个, 比原来减少34.68%, 仅此两项, 每年可减轻企业负担近3000万元。

(四)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结合严打整治关键斗争, 对“三乱”、“四霸”和一批黑恶势力, 进行了公开处理或集中公开审判, 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嚣张气焰, 净化了社会风气, 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环境的优化, 推动了招商引资的深入发展。两年来, 全县合同引进项目195个, 合同利用外资53.5亿元, 实际到位资金38.8亿元, 已有18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煤炭、化纤、电子、制药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户, 对全县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存在问题

(一) 思想认识方面

尽管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大气候已初步形成, 但是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没有充分认识优化发展环境的重大意义。有的对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支持不力, 配合不紧, 落实不到位;有的存有小富即安、“靓女不愁嫁”思想, 对个别招商引资项目看不上眼、上不了心、贴不上身。尤其个别具体执法执纪人员和园区周边村庄的群众, 不能正确处理好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 服务意识差, 只“管理”不服务, 效率低下, “吃、拿、卡、要、报”问题严重, 甚至有的强装强卸、画地为牢, 公然干扰、阻挠、破坏工程建设项目, 没有形成重视、关心、支持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二) 政策方面

一是政策落实不力。个别部门受部门利益驱动, 一些过时的政策规定, 明明已经宣布废止, 但是由于跟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 在实际工作中仍起作用。二是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优惠政策难落实, 奖励比例过高难兑现。有的政策没有跟着项目走, 尤其是在土地使用、收费标准上还存在门槛过高, 办事程序繁琐的现象。

(三) 服务方面

虽然部门负责人对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工作效率, 向社会提出了公开承诺, 但仍有极少数单位对下属人员疏于教育、管理、监督, 造成单位内部上下不合拍, “两张皮”现象严重, 使服务承诺流于形式。有的部门缺乏“放水养鱼, 养鸡下蛋”的意识, 受利益驱动、返还比例的影响, 觉得能“多收多得”, 部门之间不协调, 相互掣肘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 资金方面

一是融资渠道不畅。一些招商项目由于原始积累少, 受资金的制约, 仅满足于“小步快跑”。加上目前还没有一个成形的民营企业担保公司或商会组织, 有的金融部门也存有嫌贫爱富心理, 阻碍了项目的膨胀发展。二是招商引资后续财力不足。在项目跟踪服务上, 也普遍受资金制约, 为一个项目安家落户, 各项投入都不少, 为了不让客商觉得“小气”, 就连最基本的办公经费也要按月算计着花, 唯恐入不敷出, 超出预算。

(五) 行政审批方面

一是行政审批中心现为常设临时机构, 不利于加强对入驻部门的管理。管理人员和窗口工作人员也存在选派不固定的现象。二是个别职能部门抱着部门权利不放, 对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执行不力, 有的部门未能将所有项目移入审批中心公开办理, 不执行最低收费标准, 该免收的不免收, 致使一些优惠政策出现梗阻、棚架。窗口服务人员大都是派驻单位的普通人员, “定盘子”的在原单位, 审批大厅又没有派驻单位的审批专用章, 在受理审批项目后, 还要回原单位办理, 造成盖章、请示“两头跑”。三是办公设施不配套、场所拥挤, 制约了审批项目进入。由于大多数项目审批手续靠微机管理, 有的还要查阅一些档案材料, 由于设施不配套, 这些工作目前只能在原单位办理。

三、几点建议

(一) 广泛宣传发动,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宣传画册、资料、大型标牌等宣传工具, 向社会特别是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项目周边的干部群众, 加大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的宣传力度, 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 事事关系招商引资和“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观念, 积极营造良好的招商氛围。

(二) 完善政策规定, 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在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的同时, 进一步完善在土地、税收及配套服务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抓紧修订完善地方配套政策规定, 使其符合上级的有关政策、WTO规则和本地实际, 增强可操作性。对引进的项目在收费、用地、产权转让等方面给予最大限度的优惠, 对引进技术、资金、人才的有功单位和人员给予奖励。并把所有优惠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以及各部门的服务承诺, 集结成册, 下发到各部门、有关企业、镇街及村 (居) , 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 转变工作作风, 创造优质的服务环境

不断完善提高行政审批中心的服务功能, 把一时不能进入“中心”的审批项目, 通过微机联网, 实行远程监控, 纳入“中心”管理。实行行政审批中心专用章, 按照服务承诺, 实行一条龙办公, 一站式服务, 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简化行政审批程序, 实行限时办理, 减少收费项目, 降低收费标准, 做到多指导不干预, 多服务不设卡, 多帮忙不添乱, 多协调不扯皮。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单位, 严格实行票款分离、罚缴分设、收支两条线管理, 降低或取消按比例返还的做法, 避免坐收坐支、乱收乱支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四) 成立贷款担保公司, 积极改善融资环境

随着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意识的增强, 对企业贷款审批更加严格, 手续更加完备, 加上金融部门也普遍存在“近富者宽、近贫者严”的心理, 融资难成为制约外来企业发展的“瓶颈”。由财政、法人、自然人共同出资, 成立企业贷款担保有限责任公司, 实行股份制运作方式, 实行一级法人管理。

(五) 抓好载体建设, 不断提升硬环境

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 继续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强劲态势, 年年都搞几个新项目, 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抓好工业园区建设, 加快园区路、电、水、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特色鲜明、科技含量高、布局科学合理、聚集优势明显的园区经济群体。按照城市商贸成线, 专业市场连片, 农村集市为网的市场格局, 打造招商引资的有效载体。

(六) 坚持打霸治乱, 创造优良的投资环境

篇4:5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摘要】 开封市高度重视劳务输出,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基本实现了劳务输出模式由自发型向劳务经济型转变,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劳务品牌;信息孤岛;劳务信息“110”

农民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工资被长期拖欠,工作条件恶劣,基本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引起上到中央、下至百姓的举国关注;另一方面在农村,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大量农民工源源不断地涌进城市,客观上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了农民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劳务输出在开封市农村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有规模的劳务输出,在开封市已经开展多年。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更是高度重视,把劳务输出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呈现出一派前所未有的新局面。

(1)劳务输出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成分,已在农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仅以今年上半年为例,实现劳务收入19.2亿元,占同期农民现金总收入的50%。

(2)劳务输出已经成了开封市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转移的重要途径。开封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其中富余劳动力100万左右。今年上半年开封市共输出劳动力69.8万人次,约占富余劳动力的70.9%,有效的实现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3)劳务输出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当地优势资源的产业化进程。虽然从全市总的情况来看,劳务输出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势资源产业化进程的推动作用效果尚不明显,但局部地区已经显现出了曙光。1995年,通许县竖岗村30多人外出打工,掌握了生猪屠宰技术和销售渠道,回村后比猫画虎,生猪的屠宰、购销开展得红红火火,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年销量达16万头,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和本省郑州、洛阳、开封等大中城市,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这对当地畜牧业的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推动。

二、开封市劳务输出正在实现由自发型向劳务经济型转变

开封市劳务输出已经结束了“散兵游勇式的小打小闹”,逐步发展为有组织有计划有规模有特色的劳务输出模式,基本实现了由自发型向劳务经济型转变。

1.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实现这个转变的基本条件。2000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劳务输出工作动员大会,成立劳务输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加强劳务输出工作的意见》。市委书记刘长春亲率四大班子领导不仅到火车站为外出务工人员送行,亲自到广东、浙江、上海和新疆等地推介我市劳动力资源。市政府还将劳务输出纳入到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建立了各基层单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全市已经形成市、县(郊)、乡、村四级劳务输出工作网络。这些措施给开封市劳务输出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舆论氛围、政策保障和组织保证。

2.建立信息网络,强化指导,力避盲目性。为减少劳务输出的盲目性,避免“信息孤岛”现象,开封市各有关部门对信息的收集和筛选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市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劳务输出信息,积极建立输出基地和驻外信息服务机构。杞县建立了劳务输出数据库和富余劳动力人才资源库。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搜集信息8000多条,通过驻外办事机构有组织地输出12.6万多人。

3.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劳务收入的科技含量。为了使劳务输出逐步由“体力型”转变为“技能型”,各县(郊)充分调动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多方面的积极性,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仅今年上半年就有3000多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30余万人次受到了输出前引导性培训,与外地大型企业和用工单位建立了培训合作关系。杞县今年引资300多万元,新上各类专业技术学校14所,培训了近10000人。

4.建立和完善规劳务劳市场,维护外出民工的合法权益。劳务输出是一种经济行为,不可能长期由政府包办代替,最终必须通过市场来完成。为此,各县(郊)都在建立和完善劳务市场上下了功夫。一方面大力推进劳务市场建设,另一方面对劳务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和规范。尉氏县投资280万元建起一座2000平方米的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劳动力大市场。13家劳务中介机构进入办公,实现了监督管理、制度设定、信息、协调“四统一”。开封市在劳务输出集中地设立了100个办事处,对务工人员进行管理,协调务工人员与企业的关系,树立开封民工良好形象,维护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5.注重打造劳务品牌,建立输出基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封市已在京、沪、粤及新疆、江浙等地建立了劳务输出基地,确立了多个行业劳务品牌近百个。在广东中山、东莞等地鞋厂仅兰考籍鞋匠就达l万多人,成了当地鞋业主力军。杞县陈庄村何泽军带领全村800多人在石家庄经营建材与装修,形成了“杞县装修一条街”。

6.走一步看三步,使劳务输出成为区域优势资源。开封市劳务输出具备了产业化运作行为,把劳务输出当作一种

区域资源,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劳务输出,引进技术和资金,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劳务输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民工素质偏低,市场就业竞争力弱,输出人员体力型劳务还占相当大的比例。

2.劳务信息平台建设滞后。开封市劳务输出信息的收集、筛选和利用,仍是初级阶段,急需提高与完善。现在各县(郊)都逐渐建立了劳务输出档案,有的县甚至还建立了数据库。但是还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3.劳务输出市场建设仍有死角,非法中介还有一定的市场。

4.认识上有片面性,宏观调控不到位。有些地方,因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造成的土地撂荒现象相当严重;有些地方不顾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强行摊派外出务工指标,导致基层虚以应付,甚至组织残疾人外出凑数。这种现象既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也势必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进一步发展劳务输出的意见和建议

1.要有的放矢。劳务输出的目的是要农民工见世面,学本事,然后来发展本地经济,而不是把劳务输出简单地看作外出挣钱。政府要有意识地进行宏观指导,根据具体情况有目的的对返乡人员提供各种便利,推动开封市劳务经济健康发展。

2.建立信息平台。要尽快建立开封市级劳务信息“110”,专门收集和发布各地劳务信息,有针对性地培育具有开封市特色的劳务市场。目前建立这样一个网站,直接费用可能在十八万元左右,所以要多方融资,建立劳务信息网站,避免低层次劳务输出,提高经济效益。

篇5:5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精选范文: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共2篇)根据县政协的统一部署,分三个专题组开展加快庆元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调研。5月至6月,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竟争力调研组组织发展计划局、县委党校、财政局、纪委监察局等部门政协委员深入部分企业、涉工部门、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现场了解等形式,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分析讨论,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县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状况

1、服务环境。全县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有效改善了我县的服务环境。从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我县软环境建设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改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庆委„XX‟30号文件、《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等制度的出台以及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成立,对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政策环境。这几年,县委、县政府着力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诸如两头在外企业出口退税、行业发展若干政策、企业技改贴息、企业绿卡制度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特别是去年县委30号文件的出台给企业以更大的优惠和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我县工业投资项目的行政和经济门槛,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人文环境。从思想认识上看,随着全县二次创业的兴起,全县上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使者”的氛围正在形成,“发展工业、合力扶工”已逐步达成共识。从全县干部作风现状看,应该说主流是好的,多数干部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勇于改革、乐于奉献,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在困境中稳步发展。

4、治安环境。这几年,我县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上说是好的,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法部门开展治安专项整治,公安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值勤巡逻,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二.我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县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总的状况趋于良好,但也存在较多不尽人意之处。从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受理的投诉件可见一斑,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成立后,共受理投诉128件,其中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46件,行政效率低下10件,滥用职权违法行政4件,办事不公执法不力3件,服务态度工作作风11件,三乱问题14件,检举控告7件,批评建议2件,其它问题31件。从受理的投诉内容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来分析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思想观念依然较深。一些部门、干部在思想上还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少服务的方法和手段,观念滞后,思路不宽,办法不多。还有的认为庆元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基础簿弱,对发展工业、发展经济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2、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许多企业反映我县目前除县农信社支持力度较大外,很难在其它几家商业银行贷到款。商业银行对庆委„XX‟30号文件中的贷款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业贷款额在银行新增贷款比例很低。

3、服务意识尚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存在行政乱作为、不作为,执法不公、执法随意、执法不文明。企业反映,有些干部服务企业、服务纳税人的意识不强,态度差,脸难看、话难听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在执行检查中拦下企业的货车不及时检查,延误了企业交货时间,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有的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对企业的要求、申请不当回事,如有的部门将企业的审批材料丢失,造成企业违规,却仍对企业进行罚款。企业反映政府经济部门宏观引导不够,要加强提供市场宏观经济信息这方面的服务,特别是本地有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信息。

4、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对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或不落实,重视部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在政策的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如县委30号文件的出台,有些部门执行就很不到位,不按规定的标准收费,不按文件规定的要求检查等。企业反映,我县政策透明度不高,许多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包括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企业都不知道,既看不到文件,也无渠道去获取,如庆委„XX‟30号文件去年就已出台,但大多数的企业是在最近才知道。个别职能部门对一些有损本单位利益的优惠政策还有意隐瞒。还有企业反映,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如科技奖励资金、外地人才引进奖励及税收返还等没有兑现,影响了政府的诚信。

5、行政行为不规范,“三乱”及搭车收费现象仍有存在。有些执法部门重视本部门利益,忽视大局利益,重罚款、轻教育;个别执法部门对企业的举报投诉打击报复,故意刁难企业,到企业检查专“找茬”、“挑刺”,只罚款、不指导;一些部门对服务性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还有的利用年检、审批等环节强行搭车收费、索要赞助;有的借培训之名收取培训费,未参加培训也得交培训费;还有的部门对企业通过该部门向上级申报获得资格认证的,企业获得政府奖励的奖金要归该部门,企业不同意就不予申报。

6、办事效率不高。在行政审批方面,随着审批中心的扩容,进驻大厅的单位增多,对审批提速奠定了基础,但仍处于磨合期。有些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仍然繁杂,办事手续环节过多,分项过细,程序过死。有的部门进驻大厅后,人员、职能、事项没有相应调整,有的授权放权还不够到位。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名为纳入行政审批中心办理,但在中心却仍难办理,要审批还得跑部门;还有的企业反映,象办出口证之类的事项,以前林业部门夜间7:00—9:00也有人上班,现在归入审批中心,夜间不上班,有时晚上产品外运要办出口证反而不方便了。

7、工作作风不够实。有些部门办事层、操作层的干部,“老爷”作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些机关干部对群众办事拖拉、推诿,非要办事人托熟人、拉关系、找领导才能办成事;有的部门“中梗阻”比较突出,很简单的事也要单位领导甚至县领导协调才能办成。

虽然这些现象发生在少数人、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影响了庆元的发展。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是工作水平问题,有的是大局意识不强,还有些是体制造成的。

三.对我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要狠抓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深化“三大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优化软环境、合力兴工的专题教育活动,使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加强诚信教育,既要加强干部的教育,使诚实守信成为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也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努力打造诚信政府,特别是出台事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优惠政策更要慎重,若难以兑现,宁可没有优惠政策,也不能失信于企业和百姓。要加强新出台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的透明度,特别对一些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更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了解到我们的政策优惠,提高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职能部门更好地贯彻执行政策,按政策办事。同时,适时开展一次企业和群众评干部活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干部实行一定时间的待岗集中学习。

2、注重制度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否决事项报告备案制、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基本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次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坚决防止制度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不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用制度管理人、规范人、引导人,以制度来保证效能建设的有效开展。此外还可建立领导联系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县领导和县属部门主要负责人每人都联系企业或重点项目,利用定期走访座谈、现场办公、联谊会等形式,加强与投资经营者的联系,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呼声,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3、健全工作机制。以“减量”为前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开展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工作,削减审批项目,凡是可以由企业自主决定、市场可以调节、中介机构可以提供服务的行政审批事项予以取消。以“提速”为目标,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凡是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一律进驻大厅办公,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在本单位继续办理审批业务。各部门要加快科室之间的职能调整,给进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人员充分授权,做到责、权、利三者到位。如果大厅人员不能当场办结,该部门负责人就应到大厅亲自办理,确保窗口对审批事项”既受又理”,能够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成所有的审批项目。以“规范”为重点,推进行政审批中心建设。对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加强后续监管,建立健全具体的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此外,还要加强创业110服务机制建设,确保全天候服务承诺落实到位。

4、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建设,严格执行《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对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和《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视情分别给予纪律处分或通报批评、离岗培训、告诫、诫勉、调离、降职、免职、责令辞职以至辞退等组织处理。要加强各项政策、制度、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制度的落实。要加大明查暗访的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那些热点、难点问题,要连续查、跟踪查。继续开展“阳光投诉”活动,方便企业和群众举报。要建立交警、运管、路政、木检、工商执法人员上路检查审批制度,未经投诉中心审批不得上路检查。要建立执法执纪执收人员进入企业检查登记制度。所有行政机关进入企业检查、收费、处罚等一律进行登记,拒不登记的,经企业举报查实后,按违规论处。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曝光的曝光。

5、加强绩效考核。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建立健全有定性、定量要求的,分类型、分层次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绩效考评办法。要严格绩效考评,把绩效考评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要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把行政效能的高低作为检验部门工作成效、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同奖罚措施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不称职者下的机制,不断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6、规范执收执罚。行政执法机关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对企业的一般违规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可以采取批评教育、警示、限期整改等措施进行督促纠正,不进行行政处罚。交通、公安、林业等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要建立“宽进严出”的办法,对车头朝里的车辆违规要以教育为主,罚款为辅。坚决杜绝向执法部门下达罚款指标,借执法为名强行搭车收费的行为。任何行政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向企业摊派、索要赞助和无偿占用企业的人、财、物,报销各种费用;实行联合年检制度,扩大免检范围,对规模企业、重点企业实行两年或三年一审制,严禁在年检时搭车收费。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共2篇)]篇一: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县政协的统一部署,分三个专题组开展加快庆元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调研。5月至6月,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竟争力调研组组织发展计划局、县委党校、财政局、纪委监察局等部门政协委员深入部分企业、涉工部门、乡镇政府和职能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现场了解等形式,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分析讨论,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县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状况

1、服务环境。全县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有效改善了我县的服务环境。从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我县软环境建设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改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庆委„XX‟30号文件、《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等制度的出台以及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成立,对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政策环境。这几年,县委、县政府着力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诸如两头在外企业出口退税、行业发展若干政策、企业技改贴息、企业绿卡制度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特别是去年县委30号文件的出台给企业以更大的优惠和支持,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我县工业投资项目的行政和经济门槛,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3、人文环境。从思想认识上看,随着全县二次创业的兴起,全县上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使者”的氛围正在形成,“发展工业、合力扶工”已逐步达成共识。从全县干部作风现状看,应该说主流是好的,多数干部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勇于改革、乐于奉献,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在困境中稳步发展。

4、治安环境。这几年,我县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上说是好的,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政法部门开展治安专项整治,公安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值勤巡逻,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我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县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总的状况趋于良好,但也存在较多不尽人意之处。从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受理的投诉件可见一斑,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成立后,共受理投诉128件,其中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46件,行政效率低下10件,滥用职权违法行政4件,办事不公执法不力3件,服务态度工作作风11件,三乱问题14件,检举控告7件,批评建议2件,其它问题31件。从受理的投诉内容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来分析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思想观念依然较深。一些部门、干部在思想上还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少服务的方法和手段,观念滞后,思路[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共2篇)]不宽,办法不多。还有的认为庆元地域偏僻,交通不便,基础簿弱,对发展工业、发展经济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2、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许多企业反映我县目前除县农信社支持力度较大外,很难在其它几家商业银行贷到款。商业银行对庆委„XX‟30号文件中的贷款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业贷款额在银行新增贷款比例很低。

3、服务意识尚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存在行政乱作为、不作为,执法不公、执法随意、执法不文明。企业反映,有些干部服务企业、服务纳税人的意识不强,态度差,脸难看、话难听时有发生。有的部门在执行检查中拦下企业的货车不及时检查,延误了企业交货时间,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有的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对企业的要求、申请不当回事,如有的部门将企业的审批材料丢失,造成企业违规,却仍对企业进行罚款。企业反映政府经济部门宏观引导不够,要加强提供市场宏观经济信息这方面的服务,特别是本地有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信息。

4、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对县委、县政府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或不落实,重视部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在政策的贯彻执行上打折扣。如县委30号文件的出台,有些部门执行就很不到位,不按规定的标准收费,不按文件规定的要求检查等。企业反映,我县政策透明度不高,许多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包括省、市出台的优惠政策)企业都不知道,既看不到文件,也无渠道去获取,如庆委„XX‟30号文件去年就已出台,但大多数的企业是在最近才知道。

个别职能部门对一些有损本单位利益的优惠政策还有意隐瞒。还有企业反映,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如科技奖励资金、外地人才引进奖励及税收返还等没有兑现,影响了政府的诚信。

5、行政行为不规范,“三乱”及搭车收费现象仍有存在。有些执法部门重视本部门利益,忽视大局利益,重罚款、轻教育;个别执法部门对企业的举报投诉打击报复,故意刁难企业,到企业检查专“找茬”、“挑刺”,只罚款、不指导;一些部门对服务性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还有的利用年检、审批等环节强行搭车收费、索要赞助;有的借培训之名收取培训费,未参加培训也得交培训费;还有的部门对企业通过该部门向上级申报获得资格认证的,企业获得政府奖励的奖金要归该部门,企业不同意就不予申报。

6、办事效率不高。在行政审批方面,随着审批中心的扩容,进驻大厅的单位增多,对审批提速奠定了基础,但仍处于磨合期。有些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仍然繁杂,办事手续环节过多,分项过细,程序过死。有的部门进驻大厅后,人员、职能、事项没有相应调整,有的授权放权还不够到位。有的行政审批事项名为纳入行政审批中心办理,但在中心却仍难办理,要审批还得跑部门;还有的企业反映,象办出口证之类的事项,以前林业部门夜间7:00—9:00也有人上班,现在归入审批中心,夜间不上班,有时晚上产品外运要办出口证反而不方便了。

7、工作作风不够实。有些部门办事层、操作层的干部,“老爷”作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些机关干部对群众办事拖拉、推诿,非要办事人托熟人、拉关系、找领导才能办成事;有的部门“中梗阻”比较突出,很简单的事也要单位领导甚至县领导协调才能办成。

虽然这些现象发生在少数人、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影响了庆元的发展。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

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是工作水平问题,有的是大局意识不强,还有些是体制造成的。

三.对我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要狠抓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深化“三大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优化软环境、合力兴工的专题教育活动,使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加强诚信教育,既要加强干部的教育,使诚实守信成为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也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努力打造诚信政府,特别是出台事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优惠政策更要慎重,若难以兑现,宁可没有优惠政策,也不能失信于企业和百姓。要加强新出台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的透明度,特别对一些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更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了解到我们的政策优惠,提高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职能部门更好地贯彻执行政策,按政策办事。同时,适时开展一次企业和群众评干部活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干部实行一定时间的待岗集中学习。

2、注重制度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否决事项报告备案制、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基本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次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坚决防止制度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不落实在行动上,真正做到用制度管理人、规范人、引导人,以制度来保证效能建设的有效开展。此外还可建立领导联系企业、重点项目制度,县领导和县属部门主要负责人每人都联系企业或重点项目,利用定期走访座谈、现场办公、联谊会等形式,加强与投资经营者的联系,倾听企业的意见和呼声,帮助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

3、健全工作机制。以“减量”为前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开展行政许可规定的清理工作,削减审批项目,凡是可以由企业自主决定、市场可以调节、中介机构可以提供服务的行政审批事项予以取消。以“提速”为目标,推进审批方式改革,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凡是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一律进驻大厅办公,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和理由在本单位继续办理审批业务。各部门要加快科室之间的职能调整,给进行政审批服务大厅人员充分授权,做到责、权、利三者到位。如果大厅人员不能当场办结,该部门负责人就应到大厅亲自办理,确保窗口对审批事项“既受又理”,能够在行政审批服务大厅办成所有的审批项目。以“规范”为重点,推进行政审批中心建设。对保留下来的审批事项加强后续监管,建立健全具体的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人的自由裁量权。此外,还要加强创业110服务机制建设,确保全天候服务承诺落实到位。

4、强化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强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建设,严格执行《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对机关工作人员违反效能建设有关规定和《庆元县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视情分别给予纪律处分或通报批评、离岗培训、告诫、诫勉、调离、降职、免职、责令辞职以至辞退等组织处理。要加强各项政策、制度、规定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措施、制度的落实。要加大明查暗访的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对那些热点、难点问题,要连续查、跟踪查。继续开展“阳光投诉”活动,方便企业和群众举报。要建立交警、运管、路政、木检、工商执法人员上路检查审批制度,未经投诉中心审批不得上路检查。要建立执法执纪执收人员进入企业检查登记制度。所有行政机关进入企业检查、收费、处罚等一律进行登记,拒不登记的,经企业举报查实后,按违规论处。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大舆论监督力度,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曝光的曝光。

5、加强绩效考核。要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建立健全有定性、定量要求的,分类型、分层次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绩效考评办法。要严格绩效考评,把绩效考评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要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把行政效能的高低作为检验部门工作成效、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尺度,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同奖罚措施结合起来,努力形成能者上、平者让、不称职者下的机制,不断增强干部队伍活力。

6、规范执收执罚。行政执法机关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对企业的一般违规行为坚持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可以采取批评教育、警

下页篇二:优化黄冈市经济开发区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优化经济开发区发展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根据开发区的统一部署,分三个专题组开展加快开发区工业经济发展专题调研。5月至6月,我率领优化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竟争力调研组组织经济工作局、财政局、纪委监察局等部门深入部分企业、涉工部门和职能部门,通过走访、座谈、现场了解等形式,在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分析讨论,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我区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状况

1、服务环境。开发区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各单位采取多种形式和载体狠抓机关效能建设,有效改善了我区的服务环境。从调研情况看,绝大部分的企业认为我区软环境建设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改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好转。尤其是《开发区机关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等制度的出台以及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成立,对进一步优化发展软环境奠定了良好基础。

2、政策环境。这几年,党工委、管委会着力优化我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诸如两头在外企业出口退税、行业发展若干政策、企业技改贴息、企业绿卡制度等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这些政策的出台进一步降低了我区工业投资项目的行政和经济门槛,为我区工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

积极的推动作用。

3、人文环境。从思想认识上看,随着全区二次创业的兴起,全区上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是招商使者”的氛围正在形成,“发展工业、合力扶工”已逐步达成共识。从全区干部作风现状看,应该说主流是好的,多数干部爱岗敬业、任劳任怨,勇于改革、乐于奉献,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在困境中稳步发展。

4、治安环境。这几年,我区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上说是好的,党工委、管委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公安部门加强对企业的值勤巡逻,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我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我区现阶段经济发展软环境总的状况趋于良好,但也存在较多不尽人意之处。从监察部门投诉中心受理的投诉件可见一斑,机关效能监察投诉中心成立后,共受理投诉28件,其中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6件,行政效率低下4件,滥用职权违法行政4件,办事不公执法不力3件,服务态度工作作风2件,三乱问题1件,检举控告2件,批评建议2件,其它问题3件。从受理的投诉内容和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来分析概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传统思想观念依然较深。一些部门、干部在思想上还难以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缺少服

务的方法和手段,观念滞后,思路不宽,办法不多。还有的认为开发区交通不便,基础簿弱,对发展工业、发展经济信心不足,存在畏难情绪。

2、企业融资比较困难。许多企业反映商业银行对贷款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业贷款额在银行新增贷款比例很低。

3、服务意识尚待提高。一些部门和干部缺乏中心意识和大局观念,存在行政乱作为、不作为,执法不公、执法随意、执法不文明。企业反映,有些干部服务企业、服务纳税人的意识不强,态度差,脸难看、话难听时有发生。有的干部工作不负责任,对企业的要求、申请不当回事。企业反映政府经济部门宏观引导不够,要加强提供市场宏观经济信息这方面的服务,特别是本地有产业发展的宏观经济信息。

4、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有的部门对党工委、管委会出台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或不落实,重视部门利益,忽视整体利益,在政策的贯彻执行上打折扣,有些部门执行就很不到位,不按规定的标准收费,不按文件规定的要求检查等。企业反映,我区政策透明度不高,许多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企业都不知道,既看不到文件,也无渠道去获取。个别职能部门对一些有损本单位利益的优惠政策还有意隐瞒。还有企业反映,政府制定的一些优惠扶持政策如科技奖励资金、外地人才引进奖励及税收返还等没有兑现,影响了政府的诚信。

5、行政行为不规范,“三乱”及搭车收费现象仍有存在。

有些执法部门重视本部门利益,忽视大局利益,重罚款、轻教育;个别执法部门对企业的举报投诉打击报复,故意刁难企业,到企业检查专“找茬”、“挑刺”,只罚款、不指导;一些部门对服务性收费只收费、不服务;还有的利用年检、审批等环节强行搭车收费、索要赞助;有的借培训之名收取培训费,未参加培训也得交培训费;还有的部门对企业通过该部门向上级申报获得资格认证的,企业获得政府奖励的奖金要归该部门,企业不同意就不予申报。

6、办事效率不高。在行政审批方面,有些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仍然繁杂,办事手续环节过多,分项过细,程序过死。

7、工作作风不够实。有些部门办事层、操作层的干部,“老爷”作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吃拿卡要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有些机关干部对群众办事拖拉、推诿,非要办事人托熟人、拉关系、找领导才能办成事;有的部门“中梗阻”比较突出,很简单的事也要单位领导甚至区领导协调才能办成。

虽然这些现象发生在少数人、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和少数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声誉,影响了开发区的发展。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有的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有的是工作水平问题,有的是大局意识

不强,还有些是体制造成的。

三.对我区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要狠抓干部的政治、业务学习,深化“三大创业”教育活动,开展优化软环境、合力兴工的专题教育活动,使机关部门和机关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要加强诚信教育,既要加强干部的教育,使诚实守信成为机关干部的基本要求,也要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努力打造诚信政府,特别是出台事关企业和群众利益的优惠政策更要慎重,若难以兑现,宁可没有优惠政策,也不能失信于企业和百姓。要加强新出台政策的宣传,提高政策的透明度,特别对一些与企业息息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更要宣传好、贯彻好、落实好。一方面可以让企业了解到我们的政策优惠,提高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可促进职能部门更好地贯彻执行政策,按政策办事。同时,适时开展一次企业和群众评干部活动,对企业和群众反映较强烈的干部实行一定时间的待岗集中学习。

2、注重制度建设。首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首问责任制、办事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全程代理制、限时办结制、否决事项报告备案制、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基本工作制度,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制度体系。其次要狠抓制度的落实,坚决防止制度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而

[优化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共2篇)]

篇6:5关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一、我县农村环境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我前不久在江苏农村的调查发现,一些地方的农民在充分享受着改革开放给他们带来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承受着工业化飞速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工厂废水横流,河里漂浮着垃圾,黑黑的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漂亮的农家小院被垃圾包围着。现代物质文明与污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今口袋鼓了,房子宽敞了,但村中的环境却少有人管。不少农民认为,要提高生活质量,一味追求收入而不顾环境的生产方式应该改变。他们希望彻底治理“垃圾里的村庄”,还昔日的青山绿水的美景。所以总结出来有以下几点:

(一)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硬环境建设亟需加强。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强电力、通信、道路、小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随着农村矿业的兴起和农业特色产业的壮大,水、电等资源供应不足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影响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企业生产经营干扰因素亟需排除。一是来自行政执法部门的干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化环境的政策和措施,并要求各部门按照县有关要求为企业和外商提供优质服务,优化县域经济发展环境。但个别行政执法部门自身利益、个人利益至上,不顾大局,我行我素,“吃、拿、卡、要、报”现象仍时有发生,企业有苦难言。二是来自企业周围村民的干扰。企业周围部分群众思想保守,缺乏大局观念、发展观念、法制观念。在企业征山、占地过程中漫天要价,百般刁难;在修路、架电过程中以种种不正当理由,人为设置障碍;个别村痞村霸无事生非,敲诈勒索,蛊惑群众,制造事端。三是来自行业不正当竞争的干扰。我县食用菌、杏仁露、活性炭、铁选等行业,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竞相压价、以大欺小、以熟欺生等现象。同时有少部分业户只顾眼前利益,以次充好,作弊搀假,致使品牌受损,影响行业发展。

(三)乡镇政府的区域经济发展观念亟需更新。部分乡镇过多地强调客观理由,认为无资源、无项目,不能积极主动挖掘发展潜力,创造发展优势,致使区域经济发展缓慢。同样没有现实“资源优势”的王家庄、前谢庄,却能立足乡情,主动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扶持,强服务,建市场,搞外联,使蔬菜产业成为富民立乡的主导产业。这说明部分乡镇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还是主观努力不够,发展观念不新不活。

(四)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环境亟需维护。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连续发生多批进京、赴省、到市集体访和单户访。大量的信访案件分散了各级领导抓发展的精力,也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加强农村环境建设的主要对策

(一)优化生态空间布局,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促进镇江生态市建设

1.按照生态分区思想,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建设城市生态廊道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循环型城市

(二)加快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城市非点源污染,深化城市环境保

护工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硬件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农村矿业的发展暴露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企业开工缓慢,不能如期投产达效。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使其适度超前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加快新建、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以及雨污收集管网配套系统积极推动污水集中治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开发区(包括各类园区),充分利用国家环保国债资金加快开发区内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建设高资开发区、丹徒新区、丁卯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配套工程;完善镇江新区污水处理厂;提高现有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无法纳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新建大型住宅生活小区实施污水集中处理的示范工程,基本形成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框架。

(三)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防治土壤污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建设绿色农村社区,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编制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并逐步实施;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考核。到2020年,有效控制农村地区环境污染的趋势,基本解决农村“脏、乱、差”问题,农村生活与生产环境得到切实改善,为建设“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环境安全保障。

(四)转变干群思想观念,在人文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人文环境是形成整体环境的基石和根本,软环境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要对干部群众持之以恒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和强化四种意识。一是开放意识。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靠项目、靠开放,要教育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靠山吃山”的资源发展观,强化“零资源经济”的发展观,树立大开放意识。二是大局意识。教育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全局意识,转变部门利益、个人利益至上的错误观念,树立科学发展观。三是法制意识。加大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知法守法水平,依法维护正当权益。四是进取意识。引导干部群众破除小富即安的保守观念,培树发展意识和进取精神。

(五)建设服务型政府,在政务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加强乡级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加强乡镇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四种能力建设,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二是增强服务意识。乡镇政府要承担起引导、扶持农户的责任,有效进行市场调研、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主动承担风险;建立和完善农产品供需市场信息发布机制,为群众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壮大经济人队伍,活跃农村经济。三是实施阳光工程。扎实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建立重大事项公示、社会听证、社情民意反映等长效机制。四是加强行风建设。有效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有效实施群众监督;开展执法、执纪大检查,突出解决部门行业不正之风问题。

(六)建立信访稳定工作长效机制,在稳定环境建设上实现突破。一是以预防为主,加大调处力度。要充分发挥信访网络的作用,常排查,勤调处。同时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要预先考虑信访因素,一旦发生矛盾,能够及时就地解决。二是齐抓共管,构建大信访格局。对信访工作,各乡镇、各部门一把手不仅要亲自抓,而且要善于调动副职及一般干部共同抓。三是加强干部教育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教育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努力建设规范化机关,提高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减少工作偏差,维护群众利益。四是规范信访程序,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教育群众依法信访。对于有理访,要依法引导,妥善解决;对于无理访及信访过程中发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严厉打击,促进信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五是加强群众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党委政府工作。教育群众既要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又要依法规范自身言行。对群众反映符合政策,但一时又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向群众讲明道理,取得他们对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努力在群众中创造优化环境、加快发展的强大氛围。

(七)完善环境建设工作机制,在经济环境治理工作上实现突破。一是将环境建设纳入各乡镇、各部门的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党群、经济、执法、社会事业及其它管理部门、垂直管理部门的不同性质和职能,分别下达不同的环境建设任务,确定不同的环境建设指标考核分值。二是赋予党群部门相应的环境治理工作职能,并在党群部门设立“经济环境治理工作”考核指标,以此加大经济环境治理的工作力度。三是县乡分别成立企业征山、占地等事宜协调处理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处理相关事宜。四是依法制定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企业征山、占地补偿办法,以统一政策、统一标准处理解决相关问题,杜绝群众互相攀比、漫天要价等现象,减少不稳定因素。

上一篇:三.农民工学校创建工作指南下一篇:客户部2010年工作总结